“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7
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思路探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已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Furthermore, exploring the use of the ZPD theory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can contribute to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theory. By investigating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a specific subject area, researchers can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how students learn and develop language skills. This can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that can benefit not only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but also students in other subjects.2. 正文2.1 最近发展区理论概述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简称ZPD)是由俄罗斯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提出的,是他的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探索篇•方法展示一、“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含义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称“潜在发展区”。
它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有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好的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主导和促进作用,但是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是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另一种是学生通过努力和学习能达到的水平,即“潜在的发展水平”,这是学生的一种未来的状态,就是说儿童还不能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任务,而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最近发展区”。
教育的目的就是发展儿童的明天,发展儿童的未来,教师要是能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教学的话,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然而,教师如果只是仅仅集中在最近发展区教学,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儿童的发展期呢?根据这种矛盾,维果茨基又提出了“教学最佳期”这一概念。
就是说,教师要在最佳的时间教授学生知识,而“教学最佳期”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
最近发展区有两个主要的特征:第一,学生所承担的任务要稍稍高于他本身的能力范围,这个任务应该可以拓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但却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第二,需要有一个成年人或者合作伙伴来引导和指导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也就是教师存在的必要性。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重视“脚手架”的搭建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茨基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其实,“脚手架”本身是一个建筑专业的名词,但是被支架式教学的研究者们提出并借用到教育学理论中。
不言而喻,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建筑工地所见到的脚手架,那么在这里,我们借用脚手架指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的逐级帮助、指导与支持。
麦肯齐认为“脚手架”具有八大功能:(1)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方向,所有学习者的意识或能力能够通过自信学习得以提高。
周刊“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欧小敏(香洲区香华实验学校,广东珠海519000)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外语习得的关键期,教师若能充分认识“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将能很好激活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地到达潜在发展水平。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发展潜力;小学英语教学_、弓1言维果茨基是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他于20世纪30年 代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教学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
“最近 发展区”理论中提出了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分别是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和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更高的水平。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教学或引导,或通过与同伴合作所能达到水平的差距。
应用到教学上,“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已经达到的知识水平与即将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的最小差异区域。
教师如果能把握好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就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最近发展区”的核心指向就是儿童认知水平能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的可能性。
我们若能测量和确认儿童的“最近 发展区”,对教学效果的促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学英语教学对象是6 —12岁的儿童,他们正处于学习外语的关键时期。
教师可以激活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水平,使得二者之间的差距缩短。
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互相合作,也能 促进各自向高一级水平发展。
而且“教学相长”,学生也能让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水平。
英语是一门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之间进行沟通才能充分练习语言。
所以,教师和同伴在儿童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地位非常重要,起到不可缺少的中介作用。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一) 重视教师的中介作用维果茨基的理论阐述了孩子发展更高一级的心理机能过程中,中介工具的作用不可或缺。
学校教育,最正规的教学手段,是这一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中介。
“最近发展区”理念在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最近发展区”理念强调教育本质在于激发形成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对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针对教学现状,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理念,创新解读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科学解读教材,准确定位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高效开发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教学理念“最近发展区”理念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中最受关注的教育思想之一,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重要理论。
他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其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能够独立解决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教师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解决这些任务,而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这一理念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强化已经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尚不存在的心理机能。
它对教育教学各个学科领域的教育实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样也对当前高职英语听说教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与英语相关的一些专业中,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大多对英语学习存在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自信心不足等问题,对英语听说的学习更加困难重重,将“最近发展区”理念在教学中加以恰当应用,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优化教学理念,创新解读高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高职英语教学实际中,教师往往重视将“任务型教学”、“跨文化交际”等新的理念和方法加以运用,而往往忽视了将一些优秀的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加以提炼,进行创新和尝试,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要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实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方面。
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思路探微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教育界的学者们也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最近发展区理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是苏联心理学家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列维诺夫(Vygotsky)提出的一种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达到,但是要达到更高的水平,就需要在适当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个指导的范围就是最近发展区。
这一理论对于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展教学,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将教学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学内容通常是按照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等层次组织的。
在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这些内容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层次,让学生逐步递进地进行学习。
对于词汇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将单词分成基础词汇和扩展词汇,并分别进行教学。
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适当的指导下,逐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运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学习水平会受到教师的指导和鼓励的影响。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针对词汇的学习,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取更快速、更复杂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更温和、更容易理解的教学方法。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进行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加深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化教师的角色。
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下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校日语精读课教学的启示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高校日语精读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其原理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在高校日语精读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学习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在高校日语精读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阅读材料的选取和编写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和文本,并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阅读训练。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思辨讨论,让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学习应该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
在高校日语精读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理解,相互学习和帮助。
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高校日语精读课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我们可以借鉴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原理和方法,提高日语精读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
202小议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付翠 景德镇学院外国语系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渗透到日常教学改革过程中。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和推动作用。
本文着重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来提高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以及其实施过程。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一、背景介绍在以全面拓展学生的素质教育为背景的发展趋势下,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倡导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发展式教学观。
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恰好与之暗合。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比学生现有知识技能略高出一个层次,经他人协助后可达到的水平。
事实上,运用到教学实践过程中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理解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因此,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我们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呢?二、有效利用和实施过程首先,运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充分挖掘和重组教材内容。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有指导帮助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便构成了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人的思维是有弹性、有潜力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伸缩性。
这样,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而且每次都是经过改组的,目的不同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就会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
例如我在实施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结构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索,充分挖掘和重组教材资源,设法让学生去感受和理解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结构的构成和使用的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英语教学创“最近发展区”施教【摘要】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经过教师及同伴等的辅助下达到的知识水平之间的差异,我们称其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认为好的教学是“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因此它对现代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整合各个教学环节,适时地进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质疑和辩论,尽力排除“相异构想”所带来的干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创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有效教学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而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二、创“最近发展区”施教的意义在如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发展式教学观,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现代发展式教学观的确立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这就需要每一位老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争取“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力。
简而言之,这个理论就是要求老师确立让学生们“跳一跳”,能达到的学习目标。
三、如何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化1、建立新型的因材施教观,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人们对因材施教的最本质的解读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施行相应的教育”,而当我们通过“最近发展区”这一理论来透视传统的因材施教观时,就会发现仅仅依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是保守的,停留在现在发展区的教学,只能阻碍学生的发展,而有效的教学应远远地走在发展的前面,应该超前于发展并引导发展的过程。
就是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逐步上升的过程。
LiberalArtsGuidance2019年01月(总第325期)文理导航No.01,2019Serial No.325■文科指导/英语“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刘明芳(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江苏南京210000)【摘要】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一理论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设计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方面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首先要全面分析学生,找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然后要创设思维“悬念”,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最近发展区”;最后要创设学生新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思维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初中英语教学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其本质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阶段。
英语教学就是要缩短这个过渡阶段,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这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设计学生思维发展的层次有着较强的指导作用。
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潜在发展水平开始,通过教学,将学生思维的潜在发展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水平,并在新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再次转化新出现的思维潜在发展水平,由此形成新的思维最近发展区,让教学又从学生新的思维潜在发展水平开始。
这种螺旋式地不断转化和思维发展区层次逐步递进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积累知识和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全面分析学生,找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他们的思维有不同的现在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找准各层次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呢?教师可通过调查、问卷、作业、测试、谈话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现有的英语能力、兴趣特长、态度习惯;分析各层次学生思维跨度的大小、起点高低、节奏速度;分析各层次学生的思维习惯、思维的困难及形成的原因;分析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结构的现有发展水平、潜在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俄国心理学家列·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提出的。
他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发展。
文章试从最近发展区角度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中所应用的教学理论
或方法。
以及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分层教学合作学习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背景
上世纪30年代初,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国外心理学界存在三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以皮亚杰为代表,认为教学与发展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
第二种观点以詹姆斯和桑代克为代表,认为教学与发展两种过程等同,混为一谈。
第三种观点以考夫卡为代表,认为教学不仅可以跟随发展,与发展齐头并进,还可以走在发展的前面,推动发展前进并在发展中引起新的形成物。
[1]
维果茨基对上述观点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教学与发展过程不是两个互不依赖的过程,也不是同一过程,教学与发展之间
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正式教学造成心理发展并创造着完全特殊的心理发展形势。
这是维果茨基提出的有关心理发展问题的极其重要的新观点。
维果茨基对心理生活各个不同阶段典型的教学与发展关系作了说明,由此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二). “最近发展区”理论内涵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是基于维果茨基对当时传统的测试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方法的不认同。
当时普遍采用的是标准化的心理测试方法。
这种方法仅根据儿童能否独立完成对他提出的习题来确定他的心理发展可能性,而维果茨基认为用这种方法评价儿童智力并不科学。
他认为更科学的方法是测试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同伴或成人帮助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两种水平的差异标志着儿童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最近发展区概念是维果茨基在1931-1932年提出来的。
维果茨基将最近发展区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
[2]维果茨基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成了三种类别:学生能独立进行的、即使借助帮助也不能表现出来的、处于这两个极端之间的借助他人帮助可以表现出来的。
维果茨基明确指出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促进发展,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良好的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并引导之。
”(vygotsky,1978)
最近发展区突出了教学的作用,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突出了教师
的主导地位,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促进者;明确了同伴影响与合作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启发了对儿童学习潜能的动态评估。
二.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英语教学改革使国内的教育工作者对多种国外的好的教学方法和
理论进行尝试,其中就包括“最近发展区”理论及相关理论。
这些理论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英语教学改革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支架式教学
“支架”(scaffolding)又译作“脚手架”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是指建筑楼房时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
wood 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
后来pressly等人对“支架”的解读为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
支架式教学(scaffoliding instruction)显然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建构的目的。
“支架”形象的比喻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教师不应该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应该起到脚手架式的辅助作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无论是单词、课文还是习题,多以教师讲述为主。
而支架式教学模式中,老师是合作者、
引导者、参与者、评估者,学生才是学习知识和建构知识体系的主体。
在这种模式中老师可以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学习。
老师为使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对其提供逐级帮助,对那些超出学生能力的任务元素加以控制,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们能力所及的任务内容上,并快速地掌握它们。
[3]老师提供的支架不会降低学习任务本身的难度。
而且在学生能独立完成某一任务后,老师会撤去支架。
这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已经内化,能够真正地理解运用学到的新知识。
在这种引导下,有助于学生快速地从一个发展区进入到下一个发展区,加速知识积累。
(二).分层教学
在学校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省份,而每个省份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就参差不齐,相差悬殊。
例如有的省份英语考试没有听力,这部分学生的听力水平较差。
考单词的时候必须要说汉语意思,如果读单词的英语发音,这部分学生会很茫然。
在这种情况下,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以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以统一的授课内容去教授学生,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的局面。
所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应该找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很多学校在入学的时候都会根据考试成绩或者专门进行一次英语考试来划分学生的英语水平等级,以便实施分层教学。
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现有英语发展水平与潜在英语发展水平实施分级教
学,就是本着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要求因材施教,有助于解决因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4]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有所进步。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老师应该更多的拓展课外知识,增强学生逻辑分析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就某一热点时事,老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英语词汇,让“基础较好”的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让其积累不同话题英语的地道说法。
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样对这部分学生过四六级或考研甚至出国都很有帮助。
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主要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重加强他们语言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应该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
比如词汇和句型的应用。
对于这部分学生一定要激发其学习兴趣,以鼓励为主,让其敢开口说英语,敢参与课堂活动。
(三).合作学习
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到潜在的发展水平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合作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合作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要从宏观把握小组活动。
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的练习离不开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在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互相帮助。
老师可以根据个性特点、性别、学习动机、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等因素对学生科学分组。
让小组成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这样在学生各自的发展区内才能有所进步。
合作学习增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为老师评价的是整个小组的成败。
[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自然,表现更自信。
他们不会害怕遭到嘲笑,会感到安全。
合作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大学英语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对英语教学具有丰富的启示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最近发展区”理论值得关注与推广。
英语老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最近发展区对语言教学的现实意义,紧密结合英语教学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促进学生思考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进发展区”理论给予老师的启示还有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比,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
老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以便帮助学生通过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到达下一个最近发展区,这个过程不仅需要老师的帮助,还需要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
参考文献:
[1]杜迎庆,赵娜娜. 对“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解读[j]. 青春岁月. 2011年06期
[2]张秋萍,陈媛英. 最近发展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 牡丹江教育学报. 2011年05期
[3]胡蕾,张世宇.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和启示[j]. 法制与社会. 2007.04
[4]李爱华.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佳木斯
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5]史媛.“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01期
作者简介:宋丽娜(1982- ),女,汉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硕士在职研究生。
工作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任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