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
抱薪救火 xīn
或未易量
liàng
邯郸 hán dān
为 wéi 国者无使为 wéi 积威之所劫
诵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和两个分论点。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第一段提出论点: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第一段提出论点: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分论点一:
写作目的
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意在讽谏北宋统治 者要以六国为借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之 所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要奋起抵御,积 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 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 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 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 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 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 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学习目标
1.疏通文字 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 3.能够正确翻译文章。
“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散文形 与神、内在与外在的相互关系与特征。
“散”指或整或散,或缓或急,自然 从容、姿态横生。
“气脉”又称“文气”,是贯注作品 的思想情感、精神气质。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贾谊的《过秦论》,我们还 清楚的记得,贾谊把秦亡的原因归结于“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异也”,并认为六国灭亡,是由于秦强 而己弱。然而作为政治家站的角度不同,则观点也 有差异,时代环境不同,作者的分析也不同。那么, 作为文学家的苏洵对六过灭亡的原因又持什么看法 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他的《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