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分奶酪 教学反思
- 格式:docx
- 大小:12.10 KB
- 文档页数:1
小学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原文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不过,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
”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
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不过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
狐狸就这样不停地咬着两半块奶酪。
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教学目标:1、会理解捡、酷、俩、始等18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1。
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相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
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出示:高洪波写的小诗《我喜欢你,狐狸》。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组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狐狸和马》、《狐狸孵蛋》、《瞎眼狐清窝》。
二、走进故事感悟道理1、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4)指导朗读2、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设想】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生试着读好课题。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狐狸给谁分奶酪?为什么分奶酪?)3.师引导:狐狸到底给谁分奶酪?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
1.朗读课文我能行。
正确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练读第1自然段。
谁能把这一段读正确呢?让我们先来试一试吧!①学生自读,边读第1自然段,边圈画出本段的生词并与课件标画的对照。
②同桌互读,检查自读情况。
③课件出示加拼音的词语:“捡到、奶酪、哥儿俩、开始、拌嘴”。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捡、俩”是三拼音节,“始”是翘舌音。
④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⑤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1自然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
男女生赛读,个别读,读好本段的同学奖励一颗星。
(3)练读第2-9段。
①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学生自由读第2-9段,边读边圈画出本段的生字词。
②出示词语“仔细、瞧了瞧、咬一口、别急、嚷起来、剩下”,谁来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提示“仔”是平舌音,“剩”为翘舌音,“嚷”是后鼻音。
③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采用指名读、跳读等不同方式指导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④把生词融入课文,再读第2-9段,读文努力做到不顿读,不拖音。
分组赛读、指名读。
读得好的同学再奖励一颗星。
2.书写生字我能行。
出示生字:奶始吵仔急咬第(1)自己读一读,指名读,读准音。
(2)重点指导“第、急”。
课件出示这两个字的笔顺,教师范写相机指导:“第”字第七笔是横折;第八笔是竖折折钩;“急”的笔顺要注意,第二笔是横撇,第三笔是横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狐狸分奶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知道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3.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狐狸的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分辨好坏对错,懂得做事要公平合理、过分斤斤计较反而会失去更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体会狐狸狡猾、贪吃的特点,深入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反映的道理。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动画视频《乌鸦和狐狸》,让学生观赏。
2.刚刚的动画视频好看吗?有哪个同学能说说动画中讲的是什么故事?(学生举手回答)同学们讲得真好。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个和狐狸有关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
(出示课件)课文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2.要求学生听准生字的读音。
把认读不清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三、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课文。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用序号把这一课的几个自然段标出来。
2.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想一想:(出示课件)(1)狐狸给两只小熊分了几次奶酪?(2)最后分奶酪的结果是什么?四、教学生字、词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后鼻音:帮、嚷、剩、整。
(2)三拼音节:捡、俩、瞧、便。
(3)重点指导:“俩”读liǎ,注意与“两”区别。
2.读准词语。
奶酪开始拌嘴仔细第一剩下公平3.用生字练习组词。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2.老师范读,指导读出狐狸和两只小熊说话时各自的语气。
3.分组,分角色进行朗读,并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梳理课文段落,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一只狐狸为两只小熊分奶酪,结果把奶酪吃得一点儿也不剩的故事。
《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在课堂开始,我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森林聚会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故事发生的场景中,引出狐狸分奶酪这一事件,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后续的发展,为整堂课营造了轻松且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多样化朗读体会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朗读,有自由读、分角色读、带着感情读等形式。
通过让学生们扮演熊哥哥、熊弟弟以及狐狸等角色进行朗读,他们能够更直观地体会到不同角色的心情、语气以及性格特点。
比如,学生们在朗读狐狸说话的语句时,能把狐狸那种狡猾、假意帮忙的神态通过语气展现出来,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也提升了朗读能力。
引导思考道理渗透:对于故事所蕴含道理的教学,我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
先是让学生们讨论狐狸的做法对不对,再进一步启发他们思考在生活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做,让学生们自主思考、互相交流,从故事联系到实际生活,较好地渗透了不能轻信他人花言巧语、要懂得互相谦让等道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不足之处字词教学稍显仓促:回顾整堂课,在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时,节奏有些快,只是简单地带领学生认读、书空,对一些较难生字的易错笔画、字形结构分析不够细致,像“酪”字的右半部分的书写顺序以及容易写错的地方没有着重强调,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练习时出现错误,没能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好字词基础。
课堂互动深度不足:虽然安排了不少互动环节,如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但在互动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只是简单地给予肯定或补充,没有进一步追问、深挖,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充分的表达,使得互动效果没有达到最佳,学生的思维拓展程度有限。
拓展延伸不够丰富:在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后,原本计划的拓展延伸部分,想让学生分享更多生活中类似的事例,但由于时间把控不够精准,这一环节只是简单带过,没有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畅所欲言,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狐狸分奶酪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狐狸分奶酪》是一篇匈牙利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他们分奶酪的事。
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而小熊哥儿俩都不愿吃亏,让狐狸一次一次地有机会吃奶酪。
最后一块整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他分得很公平。
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他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要吃掉奶酪。
而两只小熊却傻乎乎的,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狐狸的用意。
因此,应着重引导学生明白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要互相信任、互相谦让的道理。
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反而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课程教材研究所的郑宇,在做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时指出:教学应当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充分展开,从错误走向正确,从朦胧走向清晰,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由于课文的情节简单,通俗易懂,通篇以对话为主,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因此在设计教学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多角度、多形式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熊哥哥、熊弟弟、狐狸头饰、相关课件及生字词的卡片。
2.搜集相关民间故事。
学生准备:自学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狐狸的寓言故事,你还记得吗?你还学过哪些关于狐狸的故事?狐狸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跟狐狸有关的故事,它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
(板书课题:狐狸分奶酪)2.教师出示奶酪图片,介绍“奶酪”是用牛、羊等的奶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3.指导读准“酪”,强调“酪”的读音是lào,不要读成nào。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捡、酪”等12个生字,会写“奶、吵”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
3.帮助学生理解熊哥弟的形象和狐狸的奸诈。
4.培养孩子团结一心,不计较的美好品格。
重点:学习生字词。
难点:理解熊的形象,狐狸的狡猾诡辩。
养成孩子相信队友的习惯,和不斤斤计较的美好品格。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小蛋糕图画。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1.狐狸一直以狡猾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上次我们学习了《狐假虎威》,请同学描述一下它的形象。
2.这次我们学习另一写狐狸的文章,一起看看它又做了什么事。
(板书:狐狸分奶酪)3.朗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自学生字和读课文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请学生认读。
(2)识记生字。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字音。
(4)齐读课文三、字词辨音1.注意三拼音节“捡、俩、瞧、便”。
2.注意前后鼻音。
“捡、拌、便”为前鼻音;“帮、嚷、剩、整”为后鼻音。
老师要重点教读,以便学生分清。
3.“吵嚷”为三声“吵吵嚷嚷”为一声。
四、字词辨形1.“奶、吵、仔、咬、始”为左右结构、书写从左到右,左右两部分大小要仔细观察,“仔、吵、咬”左小右大。
“奶、始”左右等大。
2.“急、第、公”上下结构,书写顺序从上到下,重心稳。
五、范写指导1.老师在黑板范写八个生字。
2.学生观察后接着临写。
六、课外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2)课时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复习导入1.抽读生字词。
2.回忆文章大致内容。
二、语段阅读(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介绍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小哥俩因为奶酪而拌嘴)(二)学习课文第2~9自然段。
介绍故事的另一主要人物狐狸他“关心”小哥俩,要替两位做“公平”的分配。
第2自然段,过渡段,引出狐狸。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设计及反思《狐狸分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本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
本课是继《狐假虎威》后又一个关于狐狸的生动好玩的故事。
通过狐狸给两只小熊分奶酪,最终奶酪全进了自己肚子里,突出了狐狸的本性。
以下是我整理的《部编版二班级上册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设计及反思》,盼望对您有所关心。
1.部编版二班级上册语文狐狸分奶酪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熟悉本课生字,指导同学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指导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
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1.老师播放有关狐狸分奶酪的有关动画片片段,引出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狐狸分奶酪)3.学习“奶、酪”两个字。
酪的读音lào,不要读成nào。
留意“奶”的右半部分是两笔写成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指导同学书写“奶”字,并组词。
二、初读课文、生字学习1.同学初读课文师: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熟悉熟悉两只小熊和狐狸之间发生的故事,请把课本翻到100页,大声朗读课文。
(请听清晰我的朗读要求: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2.读完课文,请你标好自然段序号。
)2.学习生字词师:你们读得真好听,请用手势告知我课文总共几个自然段?师:要学好课文,就要先熟悉生字宝宝们。
我们抓紧来熟悉一下。
看,生字宝宝带着他们的伴侣一起来了。
谁情愿来读一读。
3、指导识字:(1)出示要求会认的字,让同学自主识字。
(2)有不会认的字,向同学请教,同学之间介绍自己认字的方法。
(3)自由读课文,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尝试理解词语的意思。
边读边在文中圈出黑板上的生字,并反复读带生字的句子。
(4)老师逐一出示生字,同学竞赛读带生字的句子,看谁读得精确、通顺。
(5)开火车认读生字,留意提示读准字音。
提示:“始、剩、嚷、整”是翘舌音。
“帮、剩、整”是后鼻音。
“捡、拌”是前鼻音。
三、写字指导1.选择自己认为能写好的字描红、临写。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本单元围绕“相处”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童话故事。
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这些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相处。
文本解读:《狐狸分奶酪》是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它们拌嘴时提议帮它们分奶酪。
在分奶酪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均,而小熊哥儿俩都不愿意吃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地有机会吃奶酪。
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它分得很公平。
故事中的狐狸非常狡猾,它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中的小熊们却傻乎乎地不明就里,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狐狸行为的用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
教学目标:1. 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个字,会写“哥哥、开始”等7个词语。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领会其中的道理。
3. 拓展积累“开始、起始”等词语。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的狡猾,并领会其中的道理。
师生齐准备:1.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教师)2. 预习课文,田子格练习簿。
(学生)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酪、捡、俩、始、拌、帮、匀、嚷”8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奶、始、吵”三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读好长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黑板贴,狐狸和小熊头饰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那么故事当中的狐狸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2.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是一篇匈牙利的民间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3. 板书课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22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与学情分析:《狐狸分奶酪》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相处。
下面,我将从三个角度解读文本。
首先,从文本来看。
本文是一篇匈牙利民间故事。
课文通俗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
讲述的是小熊哥儿俩捡了一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狐狸主动来帮忙,最终奶酪却全被狐狸吃掉的故事。
重在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明白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的道理。
其次,从编者角度来看。
为了凸显语文学习目标,凸显单元主题,本文在单元的编排上为本单元第一篇同类型的课文做了补充,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消化理解,同时,也扩大了语言学习的范围,凸显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最后,从读者角度来看。
教师作为读者之一,首先要对文本的阅读有独特感受,敏锐的视角,继而才能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体悟情感。
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年龄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对于他们来说,这篇课文学习起来并不难。
除此之外,文章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且学生朗读的欲望强,这样就可以学生以各种方式读,读后分析人物特点。
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
总之,学生应在一个活泼,轻松的环境中朗读、品悟文本。
当然,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生活经验上较为缺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致力于为学生制造情境创设的体验。
教学目标:1.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揭示“吵”字的含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书空、练写的方式达到正确、美观书写“吵”字的要求。
2.通过主要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了解人物的性格。
3.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和分享,如果斤斤计较,就很容易被别人利用而吃亏。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申请体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难点是明白同伴之间的相处之道,避免在生活中犯小熊一样的错误。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教案与反思第【2】篇〗《狐狸分奶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酪、捡、俩、始、拌、帮、匀、嚷”8个生字,按照笔顺规范书写“奶、始、吵、咬”4个字。
2.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演一演等方法来理解“拌嘴、不匀、嚷着”等词语,感受小熊哥俩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继续学习分角色朗读课文2-6自然段,能配合默契,借助提示语及想象等方法体会读好语气,初步感受狐狸的狡猾形象和小熊的心理。
壹入情入境,激趣揭题1.创设情境,读准“奶酪”。
2.出示微课,识记“酪”字。
3.齐读课题。
贰合作读文,整体感知1.同桌合作,一人一段读课文。
2.检查初读,出示难读句子。
(1)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
①做动作,学习“捡”字。
②熟字换偏旁——脸、检。
(2)可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儿俩开始拌起嘴来。
①读准“俩”字,读好“小哥儿俩”。
②学习“小哥儿俩”:小哥儿俩指的是谁?(联系下文理解词语)读儿歌,填一填。
(3)“你分得不匀!”小哥儿俩嚷着说,“那半块大一点儿。
”①“匀、嚷”正音。
3.同桌互读句子,相互正音。
叁读好对话,读出语气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学习“拌”,理解“拌嘴”的意思。
(3)指导朗读,读出小熊从高兴到不高兴的心情变化。
2.自读课文,数一数,狐狸帮小哥俩分了几次奶酪。
3.学习第2-6自然段,重点品读第一次分奶酪。
(1)自由朗读2-6自然段。
(出示学习要求)(2)出示课后题,明确朗读要求。
1课后第一题要求——分角色朗读,我们已经学过了好多分角色朗读的课文,根据你的经验,你觉得怎么才能读好?(学生自由说,教师总结板书:分好角色、配合默契、读出感情、加上动作和表情)①分好角色:四人小组先分配好每个人的角色贴在胸前。
(分好角色可得一颗★)②配合默契:四人小组合作读一读。
课题:22狐狸分奶酪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时,我以《狐狸分奶酪》为例,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通过初读,了解文中讲了狐狸是怎样分奶酪的?在扫除字词障碍后。
再细读,感受狐狸的形象。
围绕“公平?不公平。
”这条主线,分析课文,总结出狐狸狡猾的本性。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我们二年级语文组本学期的教研课题。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
说一说:狐狸的做法对吗?狐狸是个怎样的动物?如果你是小熊你该怎么做?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敏捷,学生的回答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
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板书设计:
22 狐狸分奶酪
公平?一块大一块小
不公平。
狡猾团结礼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