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电化学水处理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15.05 KB
- 文档页数:18
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作用微电解是一种利用微电解技术对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它在水处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微电解的原理、应用和效果等方面全面探讨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作用。
一、微电解的原理微电解是指在微小电流下进行的电化学反应,其原理基于电解液中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微电解设备通常由电解池、电源以及电解质组成,通过控制电解液中的电流和时间,可以将水分子分解成氢和氧气,使得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被很好地去除。
二、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应用1. 污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广泛应用,能够高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通过微电解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会被降解成无害的物质,重金属离子则可在电解过程中被沉积或被转化成无毒的沉淀物。
2. 饮用水处理:微电解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也有重要作用。
通过微电解,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
微电解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提高饮用水的品质。
3. 地下水修复:地下水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微电解技术可以用于地下水的修复。
通过微电解处理,可以将地下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溶解性盐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成无害物质,从而恢复地下水的水质。
三、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效果微电解在水处理中的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去除污染物: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微电解能够更加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这是因为微电解的反应速度快、效果好,能够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
2. 节能环保:相较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微电解所需的电流较小,因此能够节约能源。
而且微电解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 操作简单方便:微电解设备的操作较为简单,只需要设置合适的电流和时间即可。
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降低了运行成本。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处理技术,微电解在水处理领域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它以其高效、节能的优势,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贡献。
一、水处理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水是电厂整个热力循环系统的工作介质,也是一些热力设备的冷却介质,可称得上电厂中流动的“血液”。
长期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热力系统中水的品质是影响发电厂热力设备(锅炉、汽机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火电厂中由于汽水品质不良而引起热力设备结垢、腐蚀及过热器和汽轮机的积盐例如,当火电厂的省煤器中结有1mm厚的水垢时,其燃料用量就比无垢时多消耗1.5%-2.0%。
因火电厂的燃料用量很大,所以燃料的消耗率即使只有微小的增加,也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
二、水处理工作内容:(1) 净化生水,制备热力系统所需高品质的补给水。
它包括除去天然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状态杂质的澄清、过滤等预处理;除去水中溶解的钙、镁离子的软化处理;或除去水中全部溶解盐类的除盐处理。
这些制备补给水的处理,通常称为炉外水处理。
(2) 对给水要进行除氧、加药等处理。
(3) 对于汽包锅炉要进行锅炉水的加药处理和排污,这些工作称为炉内水处理。
(4) 对于冷却水要进行防垢、防腐和防止有机附着物等处理。
(5) 对热力系统各部分的汽水质量要进行监此外,化学清洗热力设备以及机炉停运期间的保养工作,与水处理有直接关系,故也应列入水处理工作。
对锅炉补给水、凝结水、循环水进行化学处理,使其水质达到要求。
三、化学水处理系统水源:经混凝过滤处理的皖河水化水间位置:在垃圾卸料平台下0m层,面积大约为28*22.5化学水损失量估算:锅炉、汽轮机汽水损失80*3%=2.4t/h锅炉排污80*2%=1.6t/h化学水处理自身耗水量15*10%=1.5t/h考虑水处理设备为机组启动或事故增加出力 6.5t/h锅炉正常的补水量为 5.5t/h锅炉最大的补水量:12t/h考虑锅炉启动时补水量比较大,本项目水处理系统的出力按15 t/h设计。
四、水处理方案的选择设计院的初步设计:预处理+二级反渗透(RO)+EDI后来考虑到原水水质非常好及投资费用问题改为预处理+一级反渗透(RO)+EDI。
各类水处理水质项目检测方法汇总1 【pH 值】水质pH 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2 【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T11913-1989碘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3 【臭和味】文字描述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4 【侵蚀性二氧化碳】甲基橙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5 【酸度】酸度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6 【碱度( 总碱度、重碳酸盐和碳酸盐)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7 【色度】水质色度的测定GB/T11903-19898 【浊度】水质浊度的测定GB/T13200-19919 【悬浮物(SS)】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1-198910【总可滤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11【总残渣】重量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12【全盐量( 溶解性固体) 】水质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HJ/T51-199913【总硬度( 钙和镁总量) 】水质钙和镁总量的测定EDTA 滴定法GB/T7477-198714【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11892-198915【化学需氧量(COD)】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T11914—198916【生物需氧量】水质生物需氧量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T7488—198717【氨氮】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GB/T7479-1987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18【硝酸盐氮】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酚二磺酸分光光度法》GB/T7480-1987水质硝酸盐氮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T346-200719【亚硝酸盐氮】《水质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7493-1987 20【六价铬】水质六价铬的测定二苯碳酸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1987 21【总氮】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T11894-198922【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23【磷酸盐】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24【硝基苯类】还原-偶氮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年)25【苯胺类】水质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N-(1-萘基) 乙二胺偶氮分光光度法GB/T11889-198926【游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 ,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27【总氯】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滴定法GB/T11897-198928【氟化物】水质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GB/T7484-198729【氯化物】水质氯化物的测定硝酸银滴定法GB/T11896-1987930【硫酸盐】水质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GB/T11899-89铬酸钡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31【硫化物】水质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GB/T16489-19963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7494-198733【石油类】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34【动植物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 35【总铬】水质总铬的测定高锰酸钾氧化-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6-1987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2 年)36【铜】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37【锌】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38【铅】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39【镉】水质铜、锌、铅、镉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7475-1987 40【镍】水质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2-198941【钾】水质钾、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4-198942【钠】水质钾、钠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4-198943【钙】水质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5-198944【镁】水质钙、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5-198945【铁】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1-198946【锰】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1-198947【溶解性铁】水质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11-1989 48【银】水质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 11907-198949【甲醛】水质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13197-1991。
热电厂化学水处理系统简介一、系统概况热电联合车间化学水处理系统包括如下几套装置:除盐水处理装置、循环水冷却处理系统、工业废水回收装置、消防水系统、生活水系统、仪表净化风系统以及正在调试中的含煤废水处理装置。
化学水处理系统在电厂主要承担如下任务:(1)制备符合热力设备生产需要的精制除盐水。
(2)负责全厂循环水的冷却处理、加药处理,减少凝汽器以及其他热力设备腐蚀、结垢。
(3)对全厂的各种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回用。
(4)制备高质量的压缩空气净化风,为全厂自动化仪表提供气源。
(5)提供稳定的消防水水源,为全厂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6)提供全厂的生活饮用水水源。
二、除盐水处理装置(一)除盐水处理装置概况热电联合车间化学工区现有三套除盐水处理装置,共有8列一级除盐,6列二级除盐,总设计制水能力为450吨/时,供水能力为430吨/时。
化学水处理装置分三期建成,第一期是1989年6月投产制水,第二期是1994年11月投产制水,第三期是2001年3月投运。
一期工程包括无阀滤池、母管式机械过滤器、单元式一级除盐、母管式混床、除盐水泵。
二期工程包括母管式高效过滤器、单元式一级除盐、母管式混床、除盐水泵。
三期工程包括多阀滤池、母管式高效过滤器、单元式一级除盐、母管式混床、除盐水泵。
(二)除盐水处理工艺流程除盐水的水源均采用经炼油厂二水源的一次澄清水,水从长江汲取后经加药混凝、澄清等预处理,再经两条630原水管线送至电厂,浊度<50mg/1。
原水进入生水箱经生水泵提压、无阀滤池或多阀滤池过滤,出水水质达到浊度<5mg/1,送入清水箱,然后再经清水泵、机械过滤器或者高效过滤器预处理,除去水中的胶体、固体悬浮物等杂质后,送到化水一套二套和三套的水处理系统。
一二期的阴、阳离子交换器是固定床,再生采用空气顶压逆流再生;三期的阴、阳离子交换器是单室浮动床,再生采用顺流再生。
固定式混床采用体内异步再生或同步再生。
原水经过滤器预处理后,水质达到<1mg/1,进入阳离子交换器,除去水中的钙、镁等阳离子,然后进入除碳器出去水中的游离二氧化碳气体,进入中间水箱,再经中间水泵提压,进入阴离子交换器,除去水中的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钠离子,使水中含有的钠离子≤100ug/l、二氧化硅离子≤100ug/l、电导率≤10us/cm2。
电解原理在生活的应用1. 电解原理简介电解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当电解质溶液中通入直流电,正极称为阳极,负极称为阴极。
阳极上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反应,阴极上的化学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在电解过程中,阳离子会向阴极中聚集,阴离子会向阳极中聚集,造成电解液中离子的转移和物质的分解。
电解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下面将介绍一些电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电解在工业中的应用2.1 电镀电解镀金、电镀银、电镀铜等是常见的电镀过程。
通过将金、银、铜等金属离子溶液作为电解液,将金属件作为阴极,通入适当电流,在阴极表面形成金属镀层。
电镀能够提高金属件的表面硬度和耐腐蚀性,使其更加美观、耐用。
2.2 电解析氧电解析氧是指利用电解液将水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
这种技术在工业中被广泛应用于氢氧焊、氧气制备、金属涂层等领域。
通过电解析氧技术,可以高效地制备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氢气用于其他工业生产过程。
3. 电解在环保中的应用3.1 电化学水处理电化学水处理是利用电解原理处理水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电解装置中通入电流,将水分解为氧气、氢气和氧化还原反应产物。
电化学水处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效快速、无污染排放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3.2 废水处理废水处理中一种常见的电解应用是电解沉淀法。
通过在污水中加入一定剂量的电解质,然后通过通电,使污水中的颗粒物和杂质发生聚结和沉淀,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分离。
这种方法对于处理含有大量颗粒物的废水效果较好,可以有效地降低废水的浑浊度和污染物浓度。
4. 电解在医疗中的应用4.1 电解水电解水是指将水进行电解处理后得到的水。
经过电解处理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同时还可以产生氢气和氢氧化物离子。
电解水被认为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保健领域。
4.2 电解质稀释液电解质稀释液在医疗中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的损失。
电脉冲水处理技术
电脉冲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电脉冲技术对水进行处理的方法。
它通过在水中施加高压电脉冲,产生强烈的电场和电化学反应,达到水处理的效果。
电脉冲水处理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 高效能:电脉冲水处理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水中的杂质进行高效处理,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细菌和病毒等。
2. 绿色环保: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电脉冲水处理技术无需使用化学药剂,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3. 节能:电脉冲水处理技术不需要额外的能源,只需耗电少量电能,节约了能源资源。
4. 适用范围广:电脉冲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各种水源,包括自来水、地下水、工业废水等。
5. 低维护成本:电脉冲水处理技术的设备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电脉冲水处理技术目前在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饮用水净化、工业
废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最全工业废水处理方法技术详解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臭氧氧化膜分离法一、工业废水处理技术1、膜分离法膜分离法常用的有微滤、纳滤、超滤和反渗透等技术。
由于膜技术在处理过程中不引入其他杂质,可以实现大分子和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因此常用于各种大分子原料的回收,如利用超滤技术回收印染废水的聚乙烯醇浆料等。
2、铁炭微电解处理技术铁炭微电解法是利用Fe/C原电池反应原理对废水进行处理的良好工艺,又称内电解法、铁屑过滤法等。
铁炭微电解法是电化学的氧化还原、电化学电对对絮体的电富集作用、以及电化学反应产物的凝聚、新生絮体的吸附和床层过滤等作用的综合效应,其中主要是氧化还原和电附集及凝聚作用。
3、臭氧氧化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与还原态污染物反应时速度快,使用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可用于污水的消毒、除色、除臭、去除有机物和降低COD等。
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工业废水处理技术臭氧氧化膜分离法 4、磁分离技术磁分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利用废水中杂质颗粒的磁性进行分离的水处理技术。
对于水中非磁性或弱磁性的颗粒,利用磁性接种技术可使它们具有磁性。
磁分离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有三种方法:直接磁分离法、间接磁分离法和微生物—磁分离法。
5、SCWO(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是以超临界水为介质,均相氧化分解有机物。
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CO2、H2O等无机小分子,而硫、磷和氮原子分别转化成硫酸盐、磷酸盐、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离子或氮气。
美国把SCWO法列为能源与环境领域最有前途的废物处理技术。
6、Fenton及类Fenton氧化法典型的Fenton试剂是由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H,从而引发有机物的氧化降解反应。
由于Fenton法处理废水所需时间长,使用的试剂量多,而且过量的Fe2将增大处理后废水中的COD并产生二次污染。
Fenton法反应条件温和,设备较为简单,适用范围广;既可作为单独处理技术应用,也可与其他方法联用,如与混凝沉淀法、活性碳法、生物处理法等联用,作为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预处理或深度处理方法。
EDI纯水工艺流程1. 简介EDI(Electrodeionization)是一种先进的水处理技术,通过电化学和离子交换的原理,将自来水中的离子和溶解固体去除,从而得到高纯度的纯水。
EDI工艺相对于传统的离子交换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再生剂、无污染等优点,因此在电子、制药、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描述EDI纯水工艺的步骤和流程,确保流程清晰且实用。
2. EDI纯水工艺流程步骤步骤一:进水处理1.自来水经过预处理系统(如过滤器、软化器等)去除悬浮物、颗粒物和有机物。
2.进入活性炭过滤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氯和氯化物。
3.经过反渗透(RO)系统,去除水中的溶解固体、无机盐和微生物。
4.RO脱盐水作为EDI进水,进入EDI设备。
步骤二:EDI设备处理1.EDI设备由阴阳离子交换膜和电极组成,以电化学反应和离子交换的方式去除水中的离子。
2.进水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去除阴离子(如氯离子、硝酸根离子等)。
3.进水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去除阳离子(如钠离子、钙离子等)。
4.经过离子交换后的水进入电极间隙,被电离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5.通过电极的电场作用,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向阴阳离子交换膜迁移,形成纯水和浓水两侧。
6.纯水经过收集系统收集,成为EDI纯水的产物。
7.浓水流出EDI设备,回流至RO系统,用于稀释浓水和冲洗RO膜。
步骤三:纯水储存和分配1.EDI纯水经过在线监测和质量控制,确保达到纯水的要求。
2.纯水进入储水罐或纯水箱,进行储存。
3.根据需要,通过纯水泵将纯水分配到不同的用水点。
3. EDI纯水工艺流程图graph TDA[进水处理] --> B[预处理系统]B --> C[活性炭过滤器]C --> D[反渗透系统]D --> E[EDI设备处理]E --> F[阴阳离子交换膜]F --> G[离子交换]G --> H[电极间隙]H --> I[纯水收集系统]I --> J[EDI纯水]E --> K[浓水回流至RO系统]J --> L[纯水储存和分配]4. EDI纯水工艺流程总结EDI纯水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进水处理、EDI设备处理和纯水储存与分配三个步骤。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扫描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方法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扫描版的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电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电化学方法原理1.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它涉及电极、电解质、电流、电位等基本概念。
2.电极与电解质电极是电化学反应中传递电子的介质,分为阳极和阴极。
电解质是在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可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3.电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电化学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溶解反应等。
这些反应过程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原子的价态变化等。
4.电化学分析方法电化学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电位分析法、伏安分析法、库仑分析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测量电位、电流、电量等参数,实现对物质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二、电化学方法应用1.电化学在能源领域的应用(1)电池:电化学方法在电池的研究与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
(2)电催化:电化学方法可用于电催化反应,如电解水制氢、氧还原反应等。
2.电化学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1)电化学水处理:通过电化学反应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2)电化学气体净化:利用电化学方法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等。
3.电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1)生物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血糖监测、基因检测等。
(2)电化学治疗:利用电化学方法治疗疾病,如肿瘤电化学疗法、神经电刺激等。
4.电化学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1)电化学沉积:通过电化学反应在基底上沉积金属或合金,如电镀、电铸等。
(2)电化学合成: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纳米材料、导电聚合物等。
三、总结《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扫描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电化学知识,展示了电化学方法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化工废水处理方法详解-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化工废水处理方法化工废水:是指化工厂生产产品过程中所生产的废水,如生产乙烯、聚乙烯、橡胶、聚酯、甲醇、乙二醇、油品罐区、空分空压站等装置的含油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一般可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现由于水资源的短缺,需将达到排放标准的水再经过进一步深度处理后,达到工业补水的要求并回用。
化工厂作为用水大户,年新鲜水用量一般为几百万立方米,水的重复利用率低,同时外排污水几百万立方米,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也造成环境污染,并且水资源的短缺已对这些工业用水大户的生产造成威胁。
为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需对化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三级处理),作为循环水的补水或动力脱盐水的补水,实现污水回用。
由于水中杂质主要为悬浮颗粒和细毛纤维,利用机械过滤原理,采用微孔过滤技术将杂质去除。
由PLC或时间继电器控制过滤器设备工作状况,实现自动反冲洗、自动运行,提升水泵提供过滤器所需水头,出水直接引入生产系统。
化工废水主要特征分析:1、化工废水成分复杂,反应原料常为溶剂类物质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2、该废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物质,主要是由于原料反应不完全和原料或生产中使用大量溶剂造成的。
3、有毒有害物质多,精细化工废水中有许多有机污染物对微生物是有毒有害的,如卤素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具有杀菌作用的分散剂或表面活性剂等;4、生物难降解物质多,B比C低,可生化性差;废水性质: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表现为:排放量大、毒性大、有机物浓度高、含盐量高、色度高、难降解化合物含量高、治理难度大,但同时废水中也含有许多可利用的资源,而膜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在化工领域的生产加工、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
化工废水预处理物化工艺推荐:一、催化微电解处理技术【技术背景】有机废水特别是高盐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一直是国内众多环保工作者及管理部门关注的难题。
电脱盐控制方案概述电脱盐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方法,用于去除水中的盐分。
本文将介绍电脱盐的工作原理、控制方案和优点。
工作原理电脱盐是利用电力原理进行的水处理方法。
它基于离子迁移和电化学原理,通过施加电流将含有盐分的水经过电解,使得带电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到另一极,从而实现了去除盐分的目的。
电脱盐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盐水中的阳离子在阴极处还原,以及阴离子在阳极处氧化。
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通过阳极和阴极上的选择性膜进入反应槽,最终被移除。
控制方案电流控制在电脱盐过程中,电流的控制非常重要。
合适的电流密度可以确保水处理效果,同时避免能源浪费和过度使用。
通常,在开始处理水之前,先对样本进行实验来确定最佳电流密度。
如果电流密度过高,除了能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膜结构的损坏。
温度控制温度对电脱盐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温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离子迁移的速度,促进离子的输送,加快反应速率。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电脱盐设备的损坏,因此需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控制。
膜选择在电脱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膜对于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膜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离子的选择性和通透性。
高选择性的膜可以有效地去除盐分,而高通透性的膜可以提高离子的传输效率。
常见的膜材料包括聚合物膜、陶瓷膜和复合膜等。
流量控制流量控制是电脱盐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流量控制可以保持稳定的离子迁移速率,从而获得一致的处理效果。
此外,流量控制还可以帮助确保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稳定,并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优点电脱盐作为一种水处理方法,具有多个优点:•高去除率:电脱盐能够去除水中绝大部分的盐分,达到较高的去盐效果。
•环保节能:相比传统的热蒸发去盐方法,电脱盐消耗的能源更少,且不需要使用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适用范围广:电脱盐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水,包括淡水、海水和地下水等。
•运行成本低:电脱盐设备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且不需要太多的维护。
结论电脱盐作为一种水处理方法,在去除盐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工业污水COD降低不了该怎么办呢目录1 . 工业污水特点 (2)2 .工业污水COD降低的方法 (2)2.1. 物理法添加絮凝剂 (2)2.2. 电化学法去除 (2)2.3. 微生物法去除 (2)3 .常用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2)3.1. 多效蒸发结晶技术 (2)3.2. 生物法 (3)32L,传统活性污泥法 (3)3.2.2. 生物接触氧化法 (3)3.3. SBR 工艺 (3)3.4. MBR 工艺 (4)3.5. 电解工艺 (4)3.6. 离子交换法 (5)3.7. 膜分离法 (5)3.8. 铁碳微电解处理技术 (6)3.9. Fenton 及类Fenton 氧化法 (7)3.10. 臭氧氧化 (7)3.11. 磁分离技术 (8)3.12. 等离子水处理技术 (9)3.13. 电化学(催化)氧化 (9)3.14. 辐射技术 (9)3.15. 光化学催化氧化 (10)3.16.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 (10)3.17. 湿式(催化)氧化湿式 (11)3.18. 超声波氧化 (12)1 .工业污水特点1 .排放量大,污染范围广,排放方式复杂。
2,污染物种类繁多,浓度波动幅度大。
3 .污染物质毒性强,危害大。
4 .污染物排放后迁移变化规律差异大。
5 ,恢复比较困难。
2 .工业污水COD降低的方法2.1. 物理法添加絮凝剂一般是在废水中加入絮凝剂,然后利用格栅或其它物理隔栅工具把一部分污染物处理下来,带走一部分有机物。
吸附法去除COD可以通过活性炭、大孔树脂、膨润土等活性吸附材料,吸附处理污水里的颗粒有机物、色度。
可以作为前处理,降低比较容易处理的CODo 2.2.电化学法去除COD电化学法处理废水的实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利用电解作用,把水中污染物去除,或把有毒物质变成无毒或低毒物质。
2.3. 微生物法去除COD生物法是靠微生物酶来氧化或还原有机物分子,破坏其不饱和键及发色基团,从而达到处理目的的一种废水处理方法。
8种电化学水处理方法 电化学水处理 -
世间万物,都是有一利就有一弊。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污染。废水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石化、印染、造纸、农药、医药卫生、冶金、食品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废水排放总量急剧增加,且由于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高浓度、高毒性、高盐度、高色度的成分,使其难以降解和处理,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为了处理每天大量排出的工业废水,人们也是蛮拼的。物、化、生齐用,力、声、光、电、磁结合。今天笔者为您总结用“电”来处理废水的电化学水处理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是指在电极或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在特定的电化学反应器内,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或物理过程,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的过程。电化学系统设备相对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维护费用较低,能有效避免二次污染,而且反应可控程度高,便于实现工业自动化,被称为“环境友好”技术。
电化学水处理的发展历程 1799年 Valta制成Cu-Zn原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化学电源。 1833年 建立电流和化学反应关系的法拉第定律。 19世纪70年代 Helmholtz提出双电层概念。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互吸引,形成双电层。 1887年 Arrhenius提出电离学说。 1889年 Nernst提出电极电位与电极反应组分浓度关系的能斯特方程。 1903年 Morse和Pierce把两根电极分别置于透析袋内部和外部溶液中,发现带电杂质能迅速地从凝胶中除去。 1905年 提出Tafel 公式,揭示电流密度和氢过电位之间的关系。 1906年 Dietrich取得一个电絮凝技术的专利,专门有人和公司对电絮凝过程进行改进和修正。 1909年 Harries(美国)取得电解法处理废水的专利,它是利用自由离子的作用和铝作为阳极。 1950年 Juda首次试制成功了具有高选择性的离子交换膜,这促使电渗析技术进入了实用阶段,奠定了电渗析的实用化基础。电渗析首先被用于苦咸水的化,而后逐步扩大到海水淡化和制取工业纯水的应用中。 20世纪50年代 Bochris等发展的电极过程动力学,为今后半导体电极过程特性研究和量子理论解释溶液界面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1956年,Holden(英国)利用铁作为电极来处理河水。 20世纪60年代初期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电解法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电解反应器采用的是二维平板电极, 这种反应器有效电极面积很小,传质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而在工业生产中,要求有高的电极反应速度,所以客观上需要开发新型、高效的电解反应器。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从俄克拉荷马大学研究去除略带碱性的水中盐分开始,Y.Oren等研究了电吸附和电解吸附技术的基础理论、参数的影响和对多种候选电极材料的评价。 1969 年 Backnurst等提出流化床电极(FBE) 的设计。这种电极与平板电极不同,有一定的立体构型,比表面积是平板电极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电解液在孔道内流动,电解反应器内的传质过程得到很大的改善。 1972年 Fujishima和Honda报道了在光电池中光辐射Ti02可持续发生水的氧化还原反应,标志着光催化氧化水处理时代的开始。 1973年 M.Fleischmamm与F.Goodridge等研制成功了双极性固定床电极(BPBE)。内电极材料在高梯度电场的作用下复极化,形成双极粒子,分别在小颗粒两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每一个颗粒都相当于一个微电解池。由于每个微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距离很小,迁移就容易实现。同时,由于整个电解槽相当于无数个微电解池串联组成,因此效率大大提高。 20世纪七十年代 前苏联科研人员将铁屑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从此微电解法开始应用到废水治理中。 1976年 Asovov等人(前苏联)利用电絮凝法处理石化废水。1977年,Osipenko等人(前苏联)利用电絮凝法处理含铬废水。 20世纪80年代 为克服传统芬顿法的缺点,提高水处理效果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电芬顿技术问世。 1983年 Weintraub等人(美国)利用电絮凝法处理含油废水。 20世纪90年代 电极材料选择及电极结构设计的核心技术突破。加利福尼亚州的劳伦斯利佛莫尔国家实验室、Mark Andelman等进行了除盐试验的中试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电吸附技术在国内的研究起步比较晚。陈福明、尹广军等1999年报道了用多孔大面积电极去除水中离子的方法,并对电吸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21世纪以来 2002年,Cardia(澳大利亚)取得去除放射性核素和氰化物的专利。电絮凝技术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强产业化的过程,包括解决电化学反应槽的设计、电极除污、能给、操作条件、提供最佳配套设施等关键问题。
电吸附技术模型处理和系统化应用。Sang Hoon等建立了电吸附模型,研究了电吸附模块的吸附潜能,并对模块的设计参数和运行中的操作条件进行了研究。Wegemoned等建立了一套实验室模型。用该模型处理TDS(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值越高,表示水中含有的溶解物越多)为1000mg/L的工业循环冷却水,出水TDS达到10mg/L。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包括电絮凝-电气浮法、电渗析、电吸附、电芬顿、电催化高级氧化等技术,种类繁多,各自都有适用的对象和领域。
01电絮凝-电气浮法 电絮凝法,实际上就是电气浮法,因为絮凝的过程也伴随着气浮的发生,因此可合称为“电絮凝-电气浮法”。
该法通过外电压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阳极产生阳离子体,阳离子能够对胶体污染物发生凝聚效应。同时,阴极在电压作用下的析出大量氢气,氢气在上浮的过程中能够将絮体上浮,电凝聚法就这样通过阳极的凝聚和阴极的絮体上浮实现污染物的分离和水的净化。 以金属为溶解性阳极(一般为铝或铁),在电解时产生的Al3+或Fe3+离子生成电活性絮凝剂,来压缩胶体双电层使其脱稳,以及吸附架桥网捕作用来实现的:
Al -3e→ Al3+或 Fe-3e→Fe3+ Al3++3H2O→Al(OH)3 +3H+或4 Fe2++O2+2H2O→4 Fe3++4OH-
一方面形成的电活性絮凝剂M(OH)n,被称为可溶性多核羟基配合物,作为混凝剂能快速有效地凝聚污水中的胶体悬浮物(细微油珠和机械杂质)并“架桥”联接,凝成 “大块”而加速分离.另一方面胶体在Al盐或Fe盐等电解质作用下压缩双电层,因库仑效应或凝结剂的吸附作用,导致胶体凝聚而实现分离,发生电絮凝剂。虽然电活性絮凝剂的电化学活性(寿命)仅几分钟,但对双电层电位差影响极大,即对胶体粒子或悬浮微粒的凝聚作用极强。因而,其吸附能力与活度,比加入铝盐试剂的化学方法高得多,且用量少,成本低,不受环境、水温及生物杂质的影响,亦不会发生铝盐与水的氢氧化的副反 应,因而所处理污水的酸碱度范围就较宽。
另外,阴极表面释放出的细小气泡加速了胶体的碰撞和分离过程.阳极表面的直接电氧化作用和Cl-转化成活性氯的间接电氧化作用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有很强的氧化能力,阴极释放出的新生态氢和阳极释放出的新生态氧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 因此,电化学反应器内进行的化学过程是及其复杂的。在反应器中同时发生了电絮凝、电气浮和电氧化过程,水中的溶解性胶体和悬浮态污染物在混凝、气浮和氧化作用下均可以得到有效转化和去除。
02电沉积水处理技术
利用电解液中不同金属组分的电势差,使自由态或结合态的溶解性金属在阴极析出。电沉积水处理法根据这种原理,能够将废水中的金属离子通过这种无害的反应收回,非常绿色环保。通过电沉积法进行污水处理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电势。无论金属处于何种状态,均可根据溶液中离子活度的大小,由能斯特方程确定电势的高低,同时溶液组成、温度、超电势和电极材料等也会影响电沉积过程。因此,电沉积法水处理设备的核心往往在于设计合理高效的新型电极结构电解槽。这样,就能够水体中的不同污染物和不同生产状况,选择不同的电解槽进行处理。
03电化学氧化 广义的电化学氧化实际上就是指电化学的整个过程,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在电极上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的电化学反应,从而将污染物从废水中减少或去除。
而狭义的电化学氧化是特指阳极过程,在电解槽中放入有机物的溶液或悬浮液,通过直流电,在阳极上夺取电子使有机物氧化或是先使低价金属氧化为高价金属离子,然后高价金属离子再使有机物氧化的方法。通常,有机物的某些官能团具有电化学活性,通过电场的强制作用,官能团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使其毒性减弱以至消失,增强了生物可降解性。
电化学氧化分为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两种。直接氧化(直接电解)是指污染物在电极上直接被氧化而从废水中去除,又可分为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阳极过程就是污染物在阳极表面氧化而转化成毒性较小的物质或易生物降解的物质,从而达到削减、去除污染物的目的。阴极过程就是污染物在阴极表面还原而得以去除,主要用于卤代烃的还原脱卤和重金属的回收。
这一阴极过程,又可称为电化学还原,是利用不锈钢阴极或Ti基镀Pt电极授予电子,相当于还原剂将Cr6+、Hg2+等重金属离子还原沉积出来。高氧化态离子还原为低氧化态(六价铬变为三价铬);含氯有机物还原脱氯,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质,提高生物可降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