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技术推广运行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设制度汇编永兴县农机局目录第一部分规范权力运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工作流程图及风险防范一、永兴县农机局机构设置、工作职责(附流程图) (4)二、永兴县农机局办公室(附流程图) (10)三、永兴县农机局纪检监察室(附流程图) (18)四、永兴县农机局人事股(附流程图) (21)五、永兴县农机局政策法规股(附流程图) (23)六、永兴县农机局监督管理股(附流程图) (28)七、永兴县农机推广站(附流程图) (31)八、永兴县农机局农机安全监理站(附流程图) (34)九、永兴县农机学校 (37)第二部分规范权力运行监督、追究及配套保障、预防制度十、永兴县农机局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38)十一、永兴县农机局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39)十二、公开办事制 (42)十三、服务承诺制 (45)十四、首问责任制 (46)十五、限时办结制 (47)十六、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 (49)十八、一次性告知制 (52)十九、权力运行公开制度 (53)二十、决策公开制度 (54)二一、权力网上公开运行制度 (56)二二、内部事务公开制度 (60)二三、绩效考核制度 (61)二四、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 (62)永兴县农机局机构设置领导班子成员党组书记、局长曹年丰党组成员、副局长邝海刚党组成员、副局长刘艳军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朱华北党组成员、工会主席曹海明下设股室及二级机构:办公室、人事股、监管股、法规股、农机校、推广站、监理站永兴县农机局主要工作职责主管全县农业机械化工作。
主要职责包括研究拟定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及重大技术措施建议,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指导全县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农机田间作业和固定作业用油预测、统计及补偿资金的分配;组织农机抗灾救灾;研究拟定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负责农业机械化技术研究、开发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负责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负责农机供应和维修行业管理、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行业打假;组织实施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负责农机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及农机事故的调查处理;研究提出发展农机化事业的各项资金计划。
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流程手册第1章农业技术概述 (3)1.1 技术定义与分类 (3)1.2 技术推广的意义与作用 (4)第2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4)2.1 推广体系构成 (4)2.2 推广机构设置与职能 (4)2.3 推广人员培训与管理 (5)第3章农业技术信息收集与处理 (5)3.1 技术信息收集渠道 (5)3.1.1 部门发布 (5)3.1.2 科研院所合作 (5)3.1.3 行业协会与组织 (5)3.1.4 农业企业及合作社 (5)3.1.5 农业大户与典型示范户 (6)3.2 信息处理与分析方法 (6)3.2.1 信息筛选与整理 (6)3.2.2 数据挖掘与分析 (6)3.2.3 专家咨询与论证 (6)3.2.4 案例分析与评价 (6)3.3 技术信息发布与共享 (6)3.3.1 信息发布平台 (6)3.3.2 媒体宣传与推广 (6)3.3.3 培训与讲座 (6)3.3.4 技术交流与合作 (6)3.3.5 建立农业技术信息数据库 (6)第4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指导 (7)4.1 培训内容与方法 (7)4.1.1 培训内容 (7)4.1.2 培训方法 (7)4.2 培训组织与实施 (7)4.2.1 培训组织 (7)4.2.2 培训实施 (7)4.3 农业技术指导与服务 (8)4.3.1 技术指导 (8)4.3.2 技术服务 (8)第5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8)5.1 成果筛选与评价 (8)5.1.1 成果来源与分类 (8)5.1.2 成果评价指标 (8)5.1.3 成果评价方法 (8)5.1.4 成果评价流程 (9)5.2.1 技术转让模式 (9)5.2.2 技术服务模式 (9)5.2.3 产业联盟模式 (9)5.2.4 示范基地模式 (9)5.2.5 信息化服务模式 (9)5.3 成果应用与推广实例 (9)5.3.1 新品种推广 (9)5.3.2 新技术应用 (9)5.3.3 新产品推广 (10)5.3.4 新模式应用 (10)第6章农业技术试验与示范 (10)6.1 试验设计与实施 (10)6.1.1 试验目的与意义 (10)6.1.2 试验方案制定 (10)6.1.3 试验实施 (10)6.2 技术示范与推广 (10)6.2.1 示范基地建设 (10)6.2.2 示范技术选择 (11)6.2.3 示范推广方法 (11)6.3 效益评价与反馈 (11)6.3.1 效益评价 (11)6.3.2 反馈机制 (11)6.3.3 持续改进 (11)第7章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管理 (11)7.1 项目策划与申报 (11)7.1.1 项目定位与目标 (11)7.1.2 项目可行性分析 (11)7.1.3 项目方案设计 (12)7.1.4 项目申报 (12)7.2 项目实施与监管 (12)7.2.1 项目启动 (12)7.2.2 技术推广与培训 (12)7.2.3 项目进度监控 (12)7.2.4 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12)7.3 项目评估与总结 (12)7.3.1 项目绩效评估 (12)7.3.2 项目经验总结 (12)7.3.3 项目成果申报与推广 (12)第8章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2)8.1 服务体系架构与功能 (13)8.1.1 服务体系架构 (13)8.1.2 服务体系功能 (13)8.2 农业技术服务模式 (13)8.2.2 市场导向型 (14)8.2.3 合作共建型 (14)8.2.4 社会参与型 (14)8.3 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 (14)8.3.1 服务质量控制 (14)8.3.2 服务改进 (14)第9章农业技术政策与法规 (14)9.1 政策体系与支持措施 (14)9.2 法规制度与标准 (15)9.3 政策法规在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15)第10章农业技术推广案例解析 (16)10.1 国内成功案例 (16)10.1.1 案例一:某省水稻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 (16)10.1.2 案例二:某地区设施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 (16)10.2 国外借鉴案例 (16)10.2.1 案例一:美国精准农业技术 (16)10.2.2 案例二:日本农业协同组合(JA) (16)10.3 案例启示与经验总结 (17)第1章农业技术概述1.1 技术定义与分类农业技术是指人类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为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所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方法、措施和手段。
农业项目实施流程图第1章项目立项与规划 (4)1.1 项目背景分析 (4)1.2 项目目标确定 (4)1.3 项目可行性研究 (4)1.4 项目规划与设计 (5)第2章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估 (5)2.1 土地资源现状调查 (5)2.2 土地资源潜力评估 (5)2.3 土地利用规划 (6)2.4 土地改良与整理 (6)第3章农业技术选择与配套 (6)3.1 农业技术需求分析 (7)3.1.1 项目目标与农业技术需求 (7)3.1.2 区域特点与农业技术需求 (7)3.1.3 资源条件与农业技术需求 (7)3.1.4 农业发展现状与农业技术需求 (7)3.2 农业技术筛选与评估 (7)3.2.1 技术筛选 (7)3.2.2 技术评估 (7)3.2.3 技术比较 (7)3.3 农业技术配套方案设计 (7)3.3.1 技术配套原则 (7)3.3.2 技术配套内容 (8)3.3.3 技术配套实施计划 (8)3.4 农业技术引进与培训 (8)3.4.1 技术引进 (8)3.4.2 技术培训 (8)3.4.3 技术服务与支持 (8)第4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8)4.1 基础设施需求分析 (8)4.1.1 土地资源分析 (8)4.1.2 水资源分析 (8)4.1.3 交通物流分析 (8)4.1.4 电力与能源需求分析 (8)4.2 基础设施设计与规划 (8)4.2.1 土地利用规划 (9)4.2.2 灌溉系统设计 (9)4.2.3 道路规划与设计 (9)4.2.4 电力与能源设施规划 (9)4.3 基础设施建设实施 (9)4.3.1 土地整理与改良 (9)4.3.3 道路建设 (9)4.3.4 电力与能源设施建设 (9)4.4 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 (9)4.4.1 管理制度建立 (9)4.4.2 设施维护与检修 (9)4.4.3 安全生产管理 (10)4.4.4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 (10)第五章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10)5.1 生产组织模式选择 (10)5.1.1 农业产业链特点 (10)5.1.2 生产组织模式分类 (10)5.1.3 生产组织模式选择依据 (10)5.1.4 常见生产组织模式分析 (10)5.2 生产计划与调度 (10)5.2.1 生产计划制定原则 (10)5.2.2 生产计划编制方法 (10)5.2.3 生产调度策略 (10)5.2.4 生产计划与调度案例分析 (10)5.3 生产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 (10)5.3.1 生产过程监控手段 (10)5.3.2 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0)5.3.3 质量控制关键点设置 (10)5.3.4 生产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案例分析 (11)5.4 农业生产风险管理 (11)5.4.1 农业生产风险识别 (11)5.4.2 农业生产风险评估 (11)5.4.3 农业生产风险控制策略 (11)5.4.4 农业生产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11)第6章农产品市场分析与营销 (11)6.1 农产品市场调研 (11)6.1.1 市场调研方法 (11)6.1.2 市场需求分析 (11)6.1.3 竞品分析 (11)6.1.4 消费者行为分析 (11)6.1.5 市场趋势预测 (11)6.2 农产品定位与品牌建设 (11)6.2.1 农产品定位策略 (11)6.2.2 品牌核心价值提炼 (11)6.2.3 品牌形象设计 (11)6.2.4 品牌传播策略 (11)6.2.5 品牌延伸与发展 (11)6.3 营销策略与渠道拓展 (11)6.3.1 营销组合策略 (11)6.3.3 促销策略 (11)6.3.4 渠道选择与拓展 (11)6.3.5 网络营销策略 (11)6.4 农产品物流与配送 (11)6.4.1 物流体系构建 (12)6.4.2 配送模式选择 (12)6.4.3 仓储管理 (12)6.4.4 运输与配送优化 (12)6.4.5 冷链物流管理 (12)第7章农业项目融资与投资 (12)7.1 融资需求分析 (12)7.1.1 项目总投资估算 (12)7.1.2 资金需求量分析 (12)7.1.3 融资期限及融资用途 (12)7.2 融资渠道与方式 (12)7.2.1 融资渠道 (12)7.2.2 融资方式 (12)7.3 投资结构与风险评估 (12)7.3.1 投资结构分析 (13)7.3.2 风险评估 (13)7.4 投资收益分析与监测 (13)7.4.1 投资收益分析 (13)7.4.2 投资收益监测 (13)第8章农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估 (13)8.1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13)8.1.1 环境影响识别 (13)8.1.2 环境影响评价 (13)8.2 环保措施设计与实施 (13)8.2.1 环保措施设计 (13)8.2.2 环保措施实施 (13)8.3 环境监测与管理 (14)8.3.1 环境监测 (14)8.3.2 环境管理 (14)8.4 环保合规性审查 (14)8.4.1 合规性审查内容 (14)8.4.2 合规性审查程序 (14)第9章农业项目的社会影响与扶贫 (14)9.1 社会影响评估 (14)9.2 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 (14)9.3 扶贫政策与措施 (14)9.4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15)第10章项目总结与评价 (15)10.1 项目实施效果评估 (15)10.1.2 经济效益评估 (15)10.1.3 社会效益评估 (15)10.1.4 环境效益评估 (15)10.2 项目经验与教训总结 (15)10.2.1 经验总结 (15)10.2.2 教训总结 (16)10.3 项目改进与优化建议 (16)10.3.1 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品质。
如何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摘要: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查阅以及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背景下,就如何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推广;做好一、强化农业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手段,加快推广应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一)推进综合处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工作一是强化装备技术支撑。
重点引导大型拖拉机及其配套的秸秆粉碎还田机、打捆机等关键作业环节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和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的推广应用,加强大型圆捆打捆机、圆草打捆运输机技术的集成配套应用,提高秸秆打捆、捡拾作业效率,示范推广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着力破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技术瓶颈,推动玉米收获机、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
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方案。
针对各地麦玉、麦豆区域种植结构和不同的种植模式、土壤特性等农业生产特点,制定相应的技术路线,构建各具特色的机械化生产模式。
三是组织开展技术宣传培训。
采取召开培训会、发放技术明白纸、进村入户指导示范户、传授秸秆处理利用机具应用技术和安全生产知识等多种形式,组织县、镇农机推广技术人员对村组干部、机手、农机科技示范户进行技术宣传培训。
四是强化措施落实。
结合辖区农业生产特点,各镇(开发区)农机推广中心制定区域实施方案,补充落实机具,县农机推广站派员到各镇(开发区)农机推广中心指导工作,深入田间地头督导等,促进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在全县的普及和秸秆捡拾打捆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强化主要农作物田管机械化手段经过深入调研,积极开展机械化排灌技术示范推广和高效低耗、环保安全植保机械化推广,结合各地不同区域土壤类型、种植结构模式和农田水利建设,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生长期、不同病虫害防治和保水保墒要求,巩固强化主要农作物田管机械化手段。
一是针对播期干旱,推广卷管式喷灌机,以适应大面积抗旱需要。
二是针对涝灾和农作物后期干旱,推广机械化开沟技术,保障涝灾时田间积水及时排出,干旱时实现沟灌需要,最大限度消除旱涝灾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