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对价》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69.04 KB
- 文档页数:32
对价(consideration)与约因(cause)合同成立的诱因;致使缔约方缔结合同的原因、动机、代价或强迫性的影响力;一方当事人获得的权利、利益、利润或好处,或另一方当事人所遭受的损失或承担的义务。
这是有效合同存在并对当事人有法律约束力的基本且必须的要素:对价是英美合同法的重要概念。
其引入是基于以下的原因:按照传统的观点,合同是一项或一组这样的允诺〔promise):它或它们一旦被违反,法律就会给予救济。
而要使允诺成为一项法律能为之提供救济的允诺,即成为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则受允诺人(promisee〕必须向允诺人〔promisor〕提供某种与该诺言相对应的回报,这种回报就被认为是对价。
关于对价,有两种理论具有重要影响力:其一是19世纪初产生的「获益-受损公式」〔benefit-detriment〕,即如果允诺人从交易中获益,那么这种获益就是其作出允诺的充分对价;而另一方面,如果受诺人遭受了某种损害,那么这种损害也足以证明对方曾经作出过某种允诺。
其二是19世纪末产生的「对价的变换理论」〔bargain theory of consideration),即:对价的本质在于它是作为允诺的动机或诱因而提出和接受的;反言之,允诺之做出亦是对价之给付的诱因。
整件事的根本就在于对价与允诺之间的互惠引诱关系。
该理论由于与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极为适应,因此很快成为美国法中对价制度的新正统。
根据《美国(第二次)合同法重述》〔Restatement (Second) of Contracts〕,对价之意义,系指合乎法律规定之交换要素,其重心在于:1.受允诺人承诺或履行了其在法律上原无义务的作为或不作为,即受允诺人受有损害〔detriment;2.允诺人以其允诺交换磋商(bargain for)受诺人之作为或不作为。
由此可见,对价的功能主要有以下三点:1.证据功能,即对价之存在是双方当事人有意缔结一具有拘束力的契约之客观证明,它能于法院在决定哪些约定是当事人所意欲成就者,或哪些约定只是出于赠与〔gift〕、恩惠〔aratuity〕,而无强制履行之意思时,提供一可资判断之依据;2.警示功能,即对价具备后,使契约得出强制履行之效果,能促使当事人事前谨慎为之,减少交易行为之瑕疵;3.政策功能,即对于经深思熟虑之交易行为,法律上釆取不加干涉之政策,以确保交易之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