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 格式:ppt
- 大小:2.73 MB
- 文档页数:36
酸雨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更为显著的空气质量问题之一。
什么是酸雨?通常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如雾、露、霜等)统称为酸雨。
它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现象,正在严重地威胁着全球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日益成为人类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一、酸雨的形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于是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首先提出了“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酸雨在当时即被定义为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类对大气降水成分的明显影响,这与社会工业化有关。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的是,煤含杂质硫约1%,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同时,含氮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也是使大气酸化的原因之一。
二、酸雨的现状及危害目前,世界上已形成了三大酸雨区,一是以德、法、英等国家为中心,涉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二是50年代后期形成的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这两个酸雨区的总面积已达1000多万平方千米。
我国在70年代中期,酸雨区面积达到200万平方千米,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我国酸雨区面积虽小,但发展扩大快,降水酸化速率高。
科学家粗略估计,在1950年至1990年的四十年间,我国化石燃料增加了30倍。
究其原因,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耗煤量的增加,导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增长,污染了大气,扩大了酸雨区。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有研究表明,酸雨对土壤、水体、森林、建筑、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带来严重危害;酸雨还能使有毒金属被动植物的组织吸收,人类食用后对健康危害极大。
所以说,酸雨对人体的健康以至整个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2、通过小组争论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试验,提高学生合作沟通力量。
3、培育学生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沟通等多种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难点: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提问:20xx年3月,日本东部发生特大地震,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物质泄漏,由此引发严峻的核污染。
生活在核电站周边几十公里内的”居民被疏散,留守处理泄漏问题的抢险人员被称作“敢死队员”,可见核污染会对生物造成严峻危害。
你还能说出哪些环境污染的实例呢?(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
)这些环境污染对生物都会造成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二)新课绽开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关于环境污染的实例,同学们已经说出不少,下面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来理解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提问1:春雨潇潇,滋润万物。
然而有些雨水,却能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植物枯萎,甚至能损害人的皮肤和黏膜。
为什么呢?(由于这样的雨水具有较强的酸性,叫做酸雨。
)提问2: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
任何溶液都有肯定的pH,常温下其范围在0~14之间。
那么下面来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资料,想一想雨水的pH值在什么范围内可以被称为酸雨?(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正常雨水的pH不小于5.6,pH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
)提问3:为什么有些地方会下酸雨,是什么缘由导致的?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展思索。
(有的学生想到了工厂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废气,比方煤等燃烧。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酸性物质造成的。
)提问4:酸雨是如何形成的?多媒体播放酸雨的形成过程。
(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和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
)提问5: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亲密关注。
通常认为pH小于5.6的降水即为酸雨,这是根据大气中CO2在平衡时蒸馏水的pH确定的。
当降水的pH小于5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地表水(河流、湖泊)的酸度增加,影响鱼类的生存;树木枯萎甚至死亡,农作物产量大幅度降低直至绝收;侵蚀建筑物、道路和桥梁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课时:2课时,课后继续分小组管理、观察和记录。
目的:通过探究"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酸雨的危害。
背景知识:酸雨是指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酸性物质(硫酸、硝酸、盐酸、碳酸等),pH小于5.6的酸性降雨。
酸雨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般认为,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富集,在水的凝集过程中形成硫酸等酸性物质,随雨水降落下来。
材料器具:培养皿,小麦种子,以硫酸为材料配制的不同pH的“酸雨”。
方法步骤:[第一课时](1)分小组讨论,如何利用教师提供的模拟酸雨来设计探究酸雨危害的实验,包括设计对照实验。
(2)把一定数量的浸泡过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若干个培养皿中,给培养皿编号。
(3)每天定时向培养皿中的种子喷洒不同pH的“酸雨”,观察和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注意:硫酸、硝酸、盐酸都是腐蚀性很强的酸液,应按药品使用安全规定进行操作)。
[第二课时](1) 7天后列表汇总全班学生的实验数据。
(2) 讨论:酸雨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什么影响?1.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3.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案例:探究酸雨的危害酸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背景资料:1形成原因: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气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齐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
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体SO2;燃烧产生的高温尚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放酸性气体NOx。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
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1、七年级生物实验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知识,同学们认真学习哦。
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探究问题: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没有影响?探究假设: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实验步骤:1)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模拟酸雨,并用pH试纸测定pH约等于5、4、3、2。
2)取5个相同的培养皿,并标号,在培养皿中放入吸水纸,分别用清水,pH为2、3、4、5的模拟酸雨湿润吸水纸。
3)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青菜种子500颗,每个培养皿中放入100颗。
4)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数量探究结论: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其余试验:调查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讨论人口增长趋势、听力测试、调查中学生近视的成因和对策、调查每天的睡眠时间、测定学习时间、膝跳反射、脊髓的.结构(标本)、调查糖尿病的发病率、调查居住地人粪尿的处理方法、讨论尿液的形成(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薄薄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肾小囊内液,这就是原尿,形成原尿的过程是肾的过滤作用)、讨论人体能量的供给、探究运动对心率的影响、调查食品安全、观察小肠结构上面对探究模拟酸雨影响植物种子的萌发实验内容的讲解知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更好哦。
2、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计划吧。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七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
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
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报告单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的降水,主要由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等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而形成。
酸雨对生物造成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本实验报告将探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了解其可能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实验材料:1. 酸雨溶液(模拟酸雨)2. 不同种类的植物(如小麦、豌豆等)3. 不同种类的动物(如蚯蚓、蜗牛等)实验步骤:1. 准备酸雨溶液:将适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加入蒸馏水中,调节pH值为酸性。
2. 将准备好的酸雨溶液分别浇灌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上,每组重复3次。
3. 观察和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颜色和数量等。
4. 将准备好的酸雨溶液分别加入不同容器中,放入不同种类的动物。
每组重复3次。
5. 观察和记录每组动物的生存情况和行为表现,包括活动能力、食欲和繁殖情况等。
实验结果:1. 植物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受酸雨影响的植物生长缓慢,高度较对照组明显受限制。
叶片颜色也出现异常,变得黄绿色或褐色。
叶片数量减少,叶面积较小。
这些结果表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产生了不利影响。
2. 动物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受酸雨影响的动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生存困难。
一些动物失去了活动能力,食欲下降,甚至死亡。
受影响的动物数量减少,繁殖率下降。
这些结果表明酸雨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能力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实验讨论: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问题。
酸雨会导致土壤酸化,影响植物的根系吸收养分,限制植物生长。
同时,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也会直接接触到植物的叶片,对叶片造成损伤。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植物生长受限,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对于动物来说,酸雨主要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方式对其产生影响。
受酸雨影响的动物往往是食物链上的较低层级,它们摄食了受污染的植物或其他食物来源,从而摄入了酸性物质。
2019年初一生物第二册寒假作业完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进入紧张的初中阶段。
这篇2019年初一生物第二册寒假作业,是查字典生物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1)提出问题。
酸雨对种子的发芽率有不利影响吗?(2)作出假设。
酸雨可能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
(3)制订实施计划。
实验材料:花盆4个,菜豆种子40粒,肥沃的土壤若干,食醋,清水,大、小烧杯若干。
利用食醋和清水分别配制pH 为5、4、3的模拟酸雨。
实验过程:①将四个花盆分别编号为1、2、3、4号,其内分别放入等量的肥沃程度和酸碱度相同的土壤。
②将40粒种子平均分成4份,分别种在四个花盆中。
③将四个花盆放在条件相同的温暖环境中。
每天向1、2、3号花盆中分别浇入等量的pH为5、4、3的模拟酸雨,同时向4号花盆中浇入与模拟酸雨量相同的清水。
四个花盆每天浇水的次数相同。
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萌发的情况,并将萌发的种子数填入下表:花盆编号1234种子萌发数4 3210(4)得出结论: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不利影响。
【例5】下图取六只鱼缸,在①③⑤号鱼缸内加入1 000毫升清水,在②④⑥号鱼缸内加入1 000毫升模拟酸雨(pH=4),各放入10条发育正常、质量相近的同种小鱼,仔细观察并记录小鱼的成活时间。
本实验中鱼会都死去的和起对照作用的鱼缸分别是()。
A.②④⑥,①③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②④⑥D.②④①,③⑤⑥解析:A鱼适宜生活在pH为6.5~7.0的水域环境中,当水环境中pH过小,如题中pH为4时,小鱼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长时间生活在酸性水域中,小鱼会逐渐死亡。
所以加入模拟酸雨的②④⑥鱼缸中的小鱼会死亡,而①③⑤鱼缸中的小鱼正常生活。
BCD答案:A查字典生物网给您带来的2019年初一生物第二册寒假作业,希望可以更好的帮助到您!!。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C.酸雨会引起水俣病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2.大量植树造林既能美化环境、绿化环境,还能控制温室效应。
其控制温室效应的依据是( )A.绿色植物能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放出氮气C.绿色植物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3.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A.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B.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C.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D.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4.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酸雨属于水污染;②酸雨对农作物有严重影响;③酸雨腐蚀建筑和文物;④酸雨是自然现象;⑤酸雨可毁坏森林;⑥酸雨是由本地区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
A.①③⑥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5.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A.酸雨、温室效应、生物入侵B.温室效应、含铅废气、酸雨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臭氧层破坏D.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6.大气中CO2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将导致土壤沙化等恶果,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致使环境中CO2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破坏了生态平衡B.人口增多呼出的CO2增多C.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D.生产者的光合效率降低7.在“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中,四位同学作出的假设,其中叙述不恰当的是( )A.“酸雨”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B.“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C.“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D.“酸雨”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吗?8.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下列行为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的是( )A.在田间焚烧秸杆B.绿化美化环境C.发展新型可再生能源D.淘汰高耗能企业9.前不久,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雾霾,温室效应现象也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