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文化的起源
- 格式:docx
- 大小:808.69 KB
- 文档页数:5
俄罗斯文化类型的多元发展问题研究冰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国家,无论是俄罗斯千余年来的文化沉积,还是它经历了政治经济体制转轨后的变化,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都确实值得我们去了解和研究。
文化是用来指称人类文明成果中那些历经沉浮而难以泯灭的深层次的东西,是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笔者拟从人们所说的思想、观念等精神文化方面来考察俄罗斯文化类型的形成和发展。
一俄罗斯文化类型文化是社会发展与人类创造的才智在历史上所达到的水平,它既体现在物质财富中,也体现在精神财富中。
文化因素及其分布、组合和发展在地域内存在复杂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因而划分文化类型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
不同学者根据所采用的指标,可划分出不同功能的文化类型。
如以文化变迁和精神素质为基本依据划分出两类主要文化类型:农业文化型和游牧商业文化型。
前者体现自给自足、安定保守型的文化素质特征;后者趋于流动、进取和机敏型的文化心理。
文化类型是比较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文化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
所谓不同类型的文化指的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所具有的不同文化传统、文化特征、文化发展史与文化形态的总称。
对文化类型的研究最早开始于西方国家,一般认为最早提出“文化类型”这一概念的是美国人类学家R·林顿,19世纪中期西方的一些社会学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普遍使用文化类型这一说法。
德国和英国的两位历史哲学家施本格勒和汤恩比对文化类型进行了比较集中的理论研究。
随后学者们开始越来越注重从宏观的角度去进行文化的比较,他们不约而同的把文化类型的研究作为比较文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俄罗斯文化类型的起源俄罗斯的历史源于远古时期,俄罗斯的文化深深地植根于古老的多神教时代,俄罗斯民族的祖先斯拉夫人的原始宗教信仰主要是多神教。
在斯拉夫族的原始宗教中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力量的原始崇拜,例如,别龙——雷与闪电之神,达兹博格——太阳神,维列斯——生灵之神,雅歇尔——海洋之神,等等。
浅谈俄罗斯文化作者:薛政男李婉姝高樱雁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07期摘要:文化,是一个外延十分广泛,内涵极其丰富的命题。
黑格尔曾经说过"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
而俄罗斯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自己独具一格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相比较,俄罗斯文化的开端要迟得多,但是从公元9世纪至今,俄罗斯文化也已经历了长达10多个世纪的持续发展。
在这千余年中,俄罗斯文化在各个领域都程度不一地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成为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中一个魁伟身影。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起源特征前提条件文化类型一、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古代史俄罗斯文化史上最复杂,而又是人们知之甚少的一个时期。
他的历史要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故而历史学家们也只好望而生叹了。
有关这个时期的信息,大多考古文物和有限的文献资料,还有一部分出于民族语言学的分析。
目前有关东斯拉夫人的起源和祖籍问题还颇有争议,关于在历史初期的发展水平问题更是争论不休。
早起封建国家基辅罗斯的建立,标志着古代历史的结束。
这是一个大转变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接受了基督教。
俄罗斯发展的道路是由它业已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文化历史发展的特点决定的。
俄罗斯的古代文化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在7世纪初画上了句号。
尽管俄罗斯踏上历史发展道路的时间要晚于其他欧洲国家,但跨入7世纪时,已经赶上了它们并与之并驾齐驱。
二、俄罗斯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而任何民族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中创造自己的历史的,欧亚说的一个杰出代表维尔纳茨基在《俄罗斯历史教程》中写道:“俄罗斯人的发展之地是决定其文化和历史性质的因素”。
发展之地被维尔纳茨基理解为一定的居住环境的社会历史和地理条件的总和,为生存在其中的人们打上自己特征的烙印。
因此,要认识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就不能不考察形成俄罗斯文化的自然地理、地缘政治和社会历史条件。
1.形成俄罗斯文化的自然条件自然因素在文化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
处于两个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
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文化以独具一格的精神内涵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关键词:俄罗斯文化东方西方一、俄罗斯文化的矛盾性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历史比其他文化要短得多,在俄罗斯文化形成过程中,拜占庭文化、基督教、新教、东方文化、伊斯兰教、佛教、现代西方文化对俄罗斯文化都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影响。
俄罗斯文化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是由两个或多个互为依存对立的部分构成的,许多现象都是两极的矛盾统一,而且这种矛盾统一贯穿俄罗斯文化发展始终。
在俄罗斯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固有的矛盾性特征: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自我牺牲和利己主义,温顺和残暴,这些部分构成了俄罗斯文化的二元体系。
1.自然地理因素俄罗斯的地理特征在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几乎所有著名俄罗斯学者的认同,如索洛维约夫、克柳切夫斯基等。
面向北方的俄罗斯平原干燥的气候、森林河流和无边无际的田野――所有这些都是俄罗斯文化形成的基础。
俄罗斯人的形象从其历史源头就与耕作方式、繁重紧张的劳动相连。
2.文化起源因素在俄罗斯国家起源时,就与外国多元文化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而且根据其文化的发达程度和水平有所区别。
但是,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俄罗斯自身的多神教文化与拜占庭文化和斯堪的纳维亚文化。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封建割据的条件下,俄罗斯土地正因为统一的文化、语言、文字、基督教的世界观和东正教教会得以保存完整。
3.人种和语言因素俄罗斯国家由迁来此地的三部分民族――斯拉夫民族、乌拉尔-芬兰语系民族和突厥族组成。
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语言学因素及其他因素不能不对俄罗斯文化的精神气质产生影响。
之后,又加入了西伯利亚民族、高加索民族。
从发展的最初俄罗斯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这也是它对其他民族和文化宽容的一个原因。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俄罗斯6世纪时,东斯拉夫人逐渐向东欧草原地区迁徙。
862年,以留里克为首的瓦朗几亚人征服东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辅罗斯,12世纪分裂为若干独立公国。
1237年被来自于亚洲东部的蒙古军队占领,建立钦察汗国。
莫斯科市建于1147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尤里·多尔戈鲁基是其奠基人。
他头戴战盔、身披铁甲、左手持盾、双腿跨马的纪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维尔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广场上。
1283年莫斯科公国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605年,戈杜诺夫猝死,俄罗斯进入一个“混乱时代”。
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
1俄罗斯俄罗斯斯和外高加索联邦(包括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一起加入,后扩至16个苏联加盟共和国。
1990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第一次人代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主权宣言》,宣布俄罗斯联邦在其境内拥有“绝对主权”。
1991年8月,苏联发生“8·19”事件。
9月6日,苏联国务委员会通过决议,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独立。
12月8日,俄罗斯联邦、白俄罗斯、乌克兰三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别洛韦日签署《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
12月25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将国家正式名称改为“俄罗斯联邦”(或俄罗斯)。
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1992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17日,最后决定使用两个同等地位的正式国名“俄罗斯联邦”和“俄罗斯”。
俄罗斯的发展历程简述必修二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Федерация,英:Russian Federation),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英:Russia),简称俄联邦、俄国。
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XXX年开始,东正教从拜占庭帝国传入基辅罗斯,由此拉开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并最终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XX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这些国家都自称为是俄罗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统继承人。
公元XX世纪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莫斯科大公国。
XXXX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XXXX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
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XX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
XXXX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
XXXX年XX月XX日,俄罗斯联邦同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组建苏联。
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
苏联解体后,最大加盟国俄罗斯继承苏联大部分军事力量。
拥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库。
在“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中,俄罗斯是有较大影响力的强国,其军工实力雄厚,特别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术,居世界前列。
俄罗斯还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对安理会议案拥有一票否决权。
1、早期历史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的东斯拉夫人,混血的罗斯人是俄罗斯人和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的共同祖先。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2、基辅罗斯时期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
至X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
俄罗斯帝国的文化融合俄罗斯帝国历史悠久,国土辽阔,涵盖多种民族和文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理的扩张,俄罗斯帝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文化融合体,吸纳了各种民族的元素,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格局。
一、历史背景俄罗斯帝国的文化融合起源于其历史和地理的特殊性。
早在中世纪,俄罗斯就开始了与西欧和东方文化的接触。
在13世纪至14世纪的蒙古统治下,俄罗斯接受了蒙古文化的影响,蒙古语成为俄罗斯人的通用语言。
随着蒙古帝国的瓦解,俄罗斯开始向西扩张,并与波兰、立陶宛、瑞典等邻国接触,引进了西欧的宗教、政治和文化。
二、东西交汇的文化1.宗教的融合俄罗斯帝国的主要宗教是正教会,但在其领土边缘地区,也有穆斯林、犹太教和佛教等宗教存在。
这些不同宗教的信仰和仪式,在俄罗斯帝国内部形成了一种多元的宗教文化。
例如,在东部地区,伊斯兰教的传播使得俄罗斯穆斯林与俄罗斯正教徒之间出现了宗教上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犹太教也在帝国内扎根并发展,犹太人的文化和思想对俄罗斯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2.文学的蓬勃发展俄罗斯帝国的文学也是多元而丰富的。
19世纪,俄罗斯文学达到鼎盛时期,产生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
这些作家的笔下,描绘了农村与城市、贵族与平民、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与交融。
例如,普希金的诗歌中融入了西方浪漫主义的元素,同时也展现了俄罗斯民间传统的色彩。
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则深刻地反映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性。
三、俄罗斯帝国的艺术与建筑1.艺术的繁荣俄罗斯帝国的艺术呈现出东西方融合的特点。
在绘画方面,俄罗斯画派吸收了欧洲绘画的技巧和题材,同时融入了东正教的宗教意象,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音乐方面,俄罗斯音乐家对西方古典音乐进行了吸收与改编,创造出了融合了西方和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新风格。
2.建筑的多样性俄罗斯帝国的建筑风格包括东正教教堂的独特建筑风格、受西方影响的宫殿和剧院建筑等。
著名的教堂圣瓦西里大教堂,以其多彩的尖顶和巴洛克式的外观成为了俄罗斯建筑的代表。
俄罗斯名族特点及文化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问题可以追溯到9—13世纪的古罗斯时期。
这一时期正是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逐渐形成的时期,而后由于封建割据和蒙古人入侵的影响,而使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的形成过程遭到了阻滞,以至于在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之初,完整的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仍没有建立起来。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的非类型性特征,即在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尚未建立起来的基础上,无法确定俄罗斯民族文化是在什么样的文化类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里所说的“非类型”是相对上述“文化类型”的特征而提出的,其实质就是指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是在还没有形成完整文化体系的古罗斯民族文化土壤中实现的,因而也就不可能从古罗斯民族文化中继承下来“类型”特征,由此得出“非类型”特征的论断。
至于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尚未建立的论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加以证实:(一)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过程异常复杂1.古罗斯民族文化构成成分复杂古罗斯民族,究其产生的方式,它属于国家民族,即由于古罗斯国家的建立而致使其统治范围内的人群形成为同一民族的历史过程。
这就是说,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是多种不同文化相互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继承关系。
这就大大地将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的形成过程复杂化了。
当时,参与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不同文化群体主要有三类:(1)当地的斯拉夫人原住民文化,按照《往年纪事》的记载,有近12个斯拉夫人部落或部落联盟与古罗斯民族形成有关,即波利安人、德列夫利安人、德列戈维奇人、拉基米奇人、维亚迪奇人、克里维奇人、斯洛维涅人、杜列布人(沃伦人和布格人)、白赫尔瓦特人、塞维利安人、乌利奇人和底维尔人,而他们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是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
(2)来自北欧的瓦兰吉亚人文化,他们在8世纪中叶就在东欧平原上建立了第一个驿站——古拉多加城,与当地的原住民进行交往。
在古罗斯国家建立之初,瓦兰吉亚人成为古罗斯人的主要构成群体。
随着上述12个斯拉夫群体逐渐进入古罗斯国家统治范围内,瓦兰吉亚人所占的比重明显地缩小了。
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俄罗斯饮食文化发展历史简介:俄罗斯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与交融。
本文将从俄罗斯饮食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以及俄罗斯饮食文化的发展现状。
一、俄罗斯饮食起源在古代,俄罗斯地区的饮食以农耕为主,主要以谷物、蔬菜、水果和奶酪为食。
米饭在这个地区是比较少见的,代之以各种麦片和面食。
此外,鱼类也是俄罗斯古代人民的重要食物来源。
二、基督教的影响公元988年,俄罗斯接受东正教,这使得俄罗斯饮食文化受到基督教的影响。
根据教规,俄罗斯人民在斋戒期间要忌食肉类和奶制品,因此素食成为重要的饮食方式之一。
同时,基督教的传入也带来了寺庙制度,俄罗斯的修道院开始种植蔬菜和养殖动物,从而对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蒙古统治时期的变革在13世纪,蒙古帝国统治下的俄罗斯饮食文化发生了重大变革。
蒙古人引入了一些亚洲的食材,如大蒜、大葱、胡椒和香料等。
同时,他们也带来了烧烤和酒精饮料等外来的饮食习惯。
这些改变对俄罗斯的饮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一些亚洲食物逐渐融入到俄罗斯人的日常饮食中。
四、沙皇时期的繁荣在沙皇时期,俄罗斯饮食文化得到了更大的繁荣。
随着城市的发展,俄罗斯的饮食开始多样化,并且出现了一些高级饮食习惯。
贵族们追求奢华的宴会,各种珍贵的食材被用于烹饪,使得俄罗斯的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五、苏联时期的变革苏联时期,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导致了食物供应的稳定,但也使得传统的农村饮食逐渐被工业化食品所替代。
饮食的多样性减少,人们的口味也逐渐趋同化。
同时,一些外来的食物和饮料,如可乐和快餐,也进入了俄罗斯市场。
六、当代俄罗斯饮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俄罗斯的饮食文化逐渐回归多样性。
人们开始重视健康饮食,注重原材料的质量和食品的营养价值。
同时,国际交流使得西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俄罗斯,人们逐渐接受了披萨、汉堡等外国食品。
俄罗斯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深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这些历史和传统形塑了俄罗斯的独有风貌,使其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地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俄罗斯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力图带领读者领略俄罗斯的风采。
一、俄罗斯的历史俄罗斯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至9世纪。
然而,如果说要找到俄罗斯的真正起源,我们需要倒溯到基辅罗斯。
这是一个由斯堪的纳维人建立的国家,早期的俄罗斯及其领土,都是由基辅及其附近城市建立的。
在俄罗斯的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之一是彼得大帝。
他在18世纪初期统治俄罗斯,并在俄罗斯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上进行了重大改革。
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俄罗斯经历了种种挑战和变革,历经苦难,最终在1917年爆发了一场政治革命。
1922年,苏联成立,俄罗斯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也随即进行。
然而,随着苏联解体的到来,1991年12月,俄罗斯成为一个民主的、多党制的国家,自此,俄罗斯再次经历了自己的变革。
二、俄罗斯的文化传统除了悠久的历史,俄罗斯还拥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
俄罗斯在文化、艺术和文学方面都有着许多功绩。
其中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就是杜斯妥也夫斯基。
他的作品将俄罗斯文学带入到全新的时代。
俄罗斯的音乐和舞蹈也是文化传统之一。
在音乐方面,俄罗斯拥有出色的作曲家。
例如,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被公认为是世界顶尖的作品之一。
在舞蹈方面,俄罗斯有一种传统的舞蹈,即芭蕾舞。
由于俄罗斯人的才华和工匠精神,俄罗斯芭蕾舞享誉全球。
俄罗斯的艺术也很出色,例如,俄罗斯的优秀油画家伊万·叶菲莫维奇·谢里行作品有不少让人印象深刻。
俄罗斯美术和书法等方面的传统也非常重要,已经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并在各种国际艺术展览中展出。
三、俄罗斯的异域风情俄罗斯是一个拥有千姿百态的文化和历史的国家,因此可能在街头巷尾,或者城市乡村之间,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感受到俄罗斯的独特风情。
俄罗斯文化的起源及其特点俄罗斯是千年古国,但俄罗斯联邦却是仅有十年历史的年轻国家。
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继承性,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首先应了解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一、俄罗斯民族的形成俄罗斯民族的名称“罗斯”(Русь)或“罗西”(Рось),根据现有的资料证明,最早出现在6世纪中叶的文献里。
第聂伯河有一条支流,名为罗西河(Рос),居住在这条河畔的斯拉夫部落用这条河的名称作为自己部落的名称。
罗斯部落后来兼并了邻近的几个部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把自己部落的名称扩大为国家的名称。
同一名称的两种形式(Русь或Рось仅一个元音之差)由来已久:拜占庭人使用“罗西”,9----11世纪的阿拉伯波斯作者采用“罗斯”。
在俄罗斯中世纪的文献里两种形式并用。
这两种形式一直并存至今。
国名为Россия(中文译名是“俄罗斯”),而民族的名称为Русские“罗斯基”(中文译名为“俄罗斯人,俄罗斯民族”)。
俄罗斯民族的形成可分为几个阶段:1)、东斯拉夫部落兼并邻近的小部落,形成一个整体。
2)、12世纪中叶开始的弗拉斯米尔罗斯文化反映出历史的变迁。
这种变迁导致大俄罗斯人的形成。
3)、15—16世纪,罗斯摆脱蒙古鞑靼人的统治,成为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4)、17世纪,民间传统逐渐归一,走出文化的孤立状态,转向欧洲文明,成为欧洲国家。
5)、17—18世纪,资本主义成分已具雏形,俄罗斯民族形成过程告终。
俄罗斯人属斯拉夫种族的东斯拉夫人。
二、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发展史整个历史可分解为中世纪、近代、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这样几个大的时间段。
1)、中世纪俄罗斯文化(9—17世纪)这是俄罗斯文化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发展阶段。
在长达8个世纪的时间里,俄罗斯文化由口头诗歌、“桦皮文化”、编年史、“拜占庭风格”的宗教建筑和绘画等为代表的古代俄罗斯文化,经过蒙古统治时期的文化衰落,再到统一的俄罗斯文化伴随着统一的俄罗斯民族,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在15—17世纪间的建立,走过了一条时起时伏、忽明忽暗的路程。
俄罗斯历史文化简介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其历史文化深厚而独特,源远流长。
下面是对俄罗斯历史文化的详细介绍。
一、俄罗斯历史的起源与发展俄罗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988年,基辅罗斯接受基督教,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附属国,这标志着俄罗斯文化开始融入欧洲文化。
然而,13世纪初,蒙古帝国的入侵摧毁了基辅罗斯,开始了长达250年的蒙古统治时期。
尽管蒙古统治给俄罗斯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俄罗斯各公国之间的统一。
1462年,莫斯科公国摆脱了蒙古的统治,并逐渐发展壮大。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莫斯科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这标志着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721年,彼得一世在与瑞典王国进行大北方战争胜利后,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罗斯正式成为俄罗斯帝国。
在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俄罗斯帝国达到鼎盛,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19世纪,俄罗斯帝国继续扩张领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然而,20世纪初的俄罗斯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包括1905年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布尔什维克革命。
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标志着俄罗斯历史的新篇章。
二、俄罗斯文化的特色与影响语言与文字: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
俄语的文字系统采用西里尔字母,具有独特的书写规则和语法结构。
宗教与信仰:东正教是俄罗斯的主要宗教,对俄罗斯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正教的教义和仪式塑造了俄罗斯人的精神世界和道德观念。
文学与艺术: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如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俄罗斯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也展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智慧。
此外,俄罗斯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俄罗斯文化的起源一、俄罗斯文化发展历程俄罗斯民族文化来源于俄罗斯民族的文化实践,而究其承继的源头应追溯到9-13世纪古罗斯民族时期,因为俄罗斯民族是从古罗斯民族形成过程中分化发展而来的。
古罗斯民族文化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立足的源头,而俄罗斯民族文化是在对古罗斯民族文化扬弃的基础上形成的。
俄罗斯民族文化受到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未成型特点的影响,在其起源之初具有显明的非类型性特征。
古代俄罗斯是文化史上最复杂,而人们又知之甚少的一个时期。
有关这个时期的信息,大多数来自考古文物和有限的文献资料,少部分来自民族语言家的分析。
但无疑,俄罗斯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在7世纪初画上了句号。
尽管俄罗斯踏上历史发展道路的时间要晚于其他欧洲国家,但跨入7世纪时,已经赶上了它们并与之并驾齐驱。
俄罗斯历史起源于东欧草原上俄罗斯的东斯拉夫人,亦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
基辅罗斯是东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个国家,形成了占据未来700年时间的俄罗斯文化。
13世纪初,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占领后,最终分裂成多个国家,直至1547年,沙皇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其间,又经历了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1914年8月,爆发二月革命,俄罗斯帝国灭亡,俄罗斯共和国成立,但同年就被布尔什维克通过十月革命推翻成立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
次年年4月16日,俄罗斯第6次人代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俄罗斯”,从而恢复了历史上的名称。
二、俄罗斯文化1、国家象征国旗俄罗斯国旗俄罗斯联邦的国旗采用传统的泛斯拉夫色,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蓝、红三色。
旗帜中的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蓝色代表亚寒带,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三色的排列显示了俄罗斯幅员的辽阔。
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征,蓝色代表了纯洁与忠诚,红色则是美好和勇敢的标志。
国徽为盾徽。
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俄罗斯国徽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
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
国家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
国歌俄罗斯联邦现在的国歌歌名为《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沿用的是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的旋律。
2000年1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签署了一项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的法案,将前苏联国歌经修改歌词后正式订为新国歌,即《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
国花俄罗斯教堂俄罗斯把国花仍定为向日葵“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向日葵,向往光明之花,合人带来美好希望之花,它全身是宝,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
2、俄罗斯文化简介国名:俄罗斯联邦(The Russian Federation),或俄罗斯(The Russia)。
首都:莫斯科(Moscow)。
人口:俄总人口1.431亿(截止2012),共有民族193个,其中俄罗斯族占77%。
语言:俄语是俄罗斯联邦全境内的国语,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与俄语一起使用。
宗教:主要宗教为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气候:地处高纬度,气候复杂多样,兼有温带、亚寒带和寒带气候特征。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地理:地跨欧亚两洲,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大陆的北部,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
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4%,水域面积占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东西长为9000公里,横跨11个时区;南北宽为4000公里,跨越4个气候带。
饮食:建筑俄罗斯的建筑给人一种洋葱头的感觉。
古俄罗斯建筑受拜占庭艺术风格影响,12-13世纪在诺夫哥德、普斯科夫等城市形成了各地方建筑学派。
大体,造型宏伟、质朴,建筑体积密集、紧凑,形象巍峨庄严。
文学艺术俄罗斯文化艺术无疑是俄罗斯人民完美的和清晰的创作天才表达,而不仅仅是美学,道德和文化价值的表现;文学也是俄罗斯哲学的体现。
俄罗斯的世俗文学是在17世纪出现的,直至18世纪在几乎还没有世俗文学作品出现,第一部世俗作品是大祭司司阿瓦库姆的生活。
18世纪涌现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和作家。
三、俄罗斯文化起源的特点(一)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过程异常复杂1.古罗斯民族文化构成成分复杂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过程是多种不同文化相互斗争和融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继承关系。
当时,参与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不同文化群体主要有三类:(1)当地的斯拉夫人原住民文化,按照《往年纪事》的记载,有近12个斯拉夫人部落或部落联盟与古罗斯民族形成有关,而他们所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是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的基础。
(2)来自北欧的瓦兰吉亚人文化。
(3)除了上述主要人群外,还有一些周边的游牧民族,以及来自拜占庭、阿拉伯世界的居民,他们或是以抢掠的形式,或是以经商的形式,亦或是以传教的形式来到东欧平原,致使东欧平原上的民族成分异常复杂,文化表现丰富多彩。
古罗斯民族文化正是在这样一个多民族的文化氛围中逐步形成。
2.古罗斯民族文化形成过程十分漫长这一点主要表现为存在相对宽松的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空间。
也就是说,多元的古罗斯民族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冲突性并不十分激烈,各自都有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1)构成古罗斯民族的斯拉夫人群之间尽管存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征,但是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沟通的文化基础,即原始斯拉夫文化。
(2)构成古罗斯民族文化的斯拉夫文化与非斯拉夫文化之间存在着质的不同,但是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被加以限制了,主要是通过组织军队从事军事远征的方式来实现的。
这时民族、文化成分复杂的古罗斯民族已经开始形成。
(3)古罗斯国家统治的松散状态,使得国内各地区存在着相对的独立性,各民族文化存在着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
古罗斯国家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大公的亲兵队来维持,因受其数量的限制,无法对归属地区实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大公多将归属地的原住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任命为地方统帅,类似我们所说的“以夷治夷”。
这样,对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来说,实际上是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其自身发展的过程,而没有以高压的形式来抑制其发展,最终的结果就是统治阶级上层主流文化与地方文化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彼此之间不存在人为的冲突,彼此之间的冲突和融合过程也就显得不那么激烈。
(二)古罗斯民族文化仍处于形成发展阶段1.外部文化特征与本土文化特征仍处于逐步融合过程中古罗斯文学包括口头创作和书面作品两种。
大多数学者认为,书面文学的发展与古罗斯人皈依东正教有着密切关系。
因为,这一时期的编年史多是由修道士写成的,而且强烈反映了东正教对古罗斯文明的基本看法。
古罗斯时期的建筑分为木质建筑和石砌建筑。
其中,石砌建筑也与皈依东正教有关,受到拜占庭的深刻影响,但绝对不是简单的照搬。
可以肯定地说,在模仿基础上的创造构成了古罗斯民族文化史的基本内核,而模仿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外来文化特征与本土文化特征结合的过程。
其中伴随着复杂的文化冲突和融合过程。
另外,从古罗斯史诗与波斯史诗之间的关系,东斯拉夫人音乐的音阶和某些突厥部落的音阶之间的关系,古罗斯装饰艺术的发展与斯基台(西徐亚人)、拜占庭以及伊斯兰的某些图案之间的关系来看,可以说,这些外来文化因素影响、刺激了本土文化的发展。
由此得出结论:古罗斯民族处于文化的交汇点,而非文化边缘。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过程是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形成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正像历史学家、哲学家格夫捷尔指出的那样:“俄罗斯是世界之中的世界”,即俄罗斯民族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
2.具有古罗斯民族文化特点的文化表现形式正在逐步传播,即文化表现形式从一地向多地发展传播现代考古发掘成果可以进一步证实这一判断,以下仅以木质物品这种文化表现形式为例,简述该文化形式从一地向多地发展的历史过程,即从古拉多加城向后来的诺夫哥罗德等地发展的历史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古罗斯时期一些局部发展的文化表现形式正在向更大范围推广,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接受,并最终被继承下来。
(三)古罗斯民族文化体系形成过程被外部因素所阻断从11世纪中叶开始,统一的古罗斯国家开始分裂,产生了基辅、诺夫哥罗德、车尔尼采夫、加利茨、斯摩棱斯克、沃伦斯克、梁赞、波洛次克等十几个小公同,并开始相互火并。
这些小公国的王公或诸侯割据一方,各自主宰一切。
这种封建割据状态无形地分割了统一的文化实践空间,极大地阻碍了统一文化体系的形成。
统一文化实践空间的破坏,其结果就是变相地加强了局部区域的文化整合过程。
正是这样,南以莫斯科为中心的西北部区域内的文化群体为主体形成发展而来。
由此可见,古罗斯民族文化的构成状况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并且受到所涉及人群之间交往程度的限制,而越发显得局部特征比较突出。
综上所述,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是在正处于形成中的古罗斯民族文化基础上实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的非类型性,这是由古罗斯民族文化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同时,很多局部、个别的文化特征构成了古罗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这些文化表现形式的集合恰恰成为俄罗斯民族文化起源的土壤。
这些发展阶段、层次不同的文化特征被继承下来后,无法形成稳固的文化发展基础,因为它们本身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俄罗斯民族文化发展的不定向性和不确定性,即俄罗斯民族文化构成的多元状态,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