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前额叶对不同诱发情绪材料的加工:fNIRS研究的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497.31 KB
- 文档页数:9
探索前额叶皮质在情感记忆中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于人类大脑功能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前额叶皮质作为大脑的前部区域之一备受关注。
前额叶皮质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结构,与一系列认知功能以及情感记忆的产生紧密相关。
本文将探索前额叶皮质在情感记忆中的作用。
一、前额叶皮质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前额叶皮质位于大脑的前部,是皮质区域的前沿。
它由多个不同功能的区域组成,包括额叶皮质垂直面、额下回、额中回等。
这些不同区域在认知和情感处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前额叶皮质参与了一系列的认知功能,如决策制定、计划执行和抽象思维。
同时,它还在情感记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前额叶皮质与情感记忆的联系情感记忆是指与情感体验紧密联系的记忆过程。
前额叶皮质与情感记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加工:前额叶皮质参与了情感体验的加工和表达。
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的损伤会导致情感的淡化或丧失,进而影响情感记忆的编码和存储。
2. 长期记忆:前额叶皮质在长期记忆的形成和检索中起着重要作用。
情感记忆往往与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情绪有关,前额叶皮质对于情感标记和相关信息的存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3. 情感调节:前额叶皮质参与了情感的调节和控制过程。
它对个体的情感反应进行抑制和调节,从而影响情感记忆的形成和表达。
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异常活动与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密切相关。
三、前额叶皮质和情感记忆的神经机制前额叶皮质与情感记忆的联系是通过复杂的神经机制实现的。
1. 执行功能:前额叶皮质的执行功能使其能够对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
通过前额叶皮质和其他相关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可以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情感体验。
2. 网络连接:前额叶皮质通过与其他大脑区域的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这些网络包括颞叶、扣带回、杏仁核等,它们共同参与了情感信息的加工和存储。
3. 神经传递物质:前额叶皮质的功能也与神经递质的活动有关。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在情感记忆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前额叶皮质与这些神经递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在情绪调节研究中的应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是一种非侵入式、无辐射、低成本的脑成像技术。
它通过监测头皮下的近红外光的吸收及散射状况,可以实时、高时空分辨地检测大脑的血氧水平和代谢活动,从而揭示大脑在不同任务状态下的功能连接。
情绪作为人类情感体验的一部分,一直是心理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之一。
情绪调节研究旨在了解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机制,并通过这些了解来改善情绪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情绪调节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在情绪调节研究中的应用,并讨论其优势和潜在问题。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通过监测大脑皮层区域的血氧水平变化,可以间接地反映出特定功能区的神经活动。
在情绪调节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会采用不同的情绪诱发任务来激发参与情绪调节的脑区,如观看情感刺激图片、听取情感音乐等。
通过脑区的血氧水平变化,研究者可以推断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大脑神经活动。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情绪调节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它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大脑成像技术,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或磁场,对被试者没有任何身体损害和不适感。
这使得研究者可以在更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以更好地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调节过程。
其次,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可以提供高度准确的大脑活动定位和检测。
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相比,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的设备更加便携且操作简单,能够在更广泛的研究场景中使用。
近年来,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情绪调节研究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一项研究发现,情绪诱发任务可以引起前额叶皮层活动的变化,这表明前额叶皮层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另外一项研究通过联合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和心理问卷,探讨了压力对情绪调节的影响。
结果显示,情绪调节能力与前额叶皮层的活跃程度呈负相关,说明前额叶皮层在应对压力时起到重要的作用。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在焦虑研究中的应用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可以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尽管焦虑症在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但确诊和治疗焦虑症仍然是一个挑战。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有一种新兴的方法在焦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那就是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脑区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的浓度变化来研究大脑活动。
它利用了近红外光的特性,以光子的散射和吸收为基础,通过传感器放置在头皮上来记录不同脑区的血氧水平。
fNIRS 可以提供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相似的空间分辨率,并且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
在焦虑研究中,fNIRS已经被广泛用于探索焦虑症患者的脑功能变化。
研究人员使用fNIRS来观察焦虑症患者在执行不同任务时脑区的血氧水平变化。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焦虑症患者在情绪处理和调节方面的神经机制。
一项研究使用fNIRS技术来研究焦虑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的差异。
结果显示,焦虑症患者在面对负性刺激时,额叶和颞叶皮质的活动增加。
这些区域与情绪调节和情感加工有关,可能与焦虑症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更强烈反应有关。
除了研究焦虑症患者,fNIRS还可以用于评估焦虑症治疗的效果。
一项研究利用fNIRS技术评估焦虑症患者在接受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前后的脑功能变化。
结果显示,在治疗后,患者的血氧水平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更加接近,表明CBT治疗可以改善焦虑症患者的脑功能。
此外,fNIRS还可以用于帮助医生进行个体化的焦虑症治疗。
一项研究使用fNIRS技术来测量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疗方法时的脑血氧水平变化。
结果显示,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的患者产生了不同的脑功能变化,这可能是因为每个患者的焦虑症类型和激发因素有所不同。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通过使用fNIRS来监测患者的脑功能变化,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在焦虑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视频材料诱发情绪的效果评价
靳霄;邓光辉;经旻;林国志
【期刊名称】《心理学探新》
【年(卷),期】2009(029)006
【摘要】该文对预期可诱发快乐、愤怒、厌恶和恐惧4种具体情绪以及中性状态的视频材料进行效果评价,探讨此类情绪诱发材料的应用价值.首先参照
James.J.Gross量化评定情绪电影片段的方法收集和粗选视频材料,再以大学生为被试,使用情绪主观报告法评价视频的情绪诱发效果.结果表明,所选的大部分视频材料情绪诱发效果较好,表现为靶情绪诱发强度、分化度和区分度均比较理想.研究证明视频材料可以成功诱发个体产生具体情绪,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总页数】5页(P83-87)
【作者】靳霄;邓光辉;经旻;林国志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心理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心理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心理教研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卫生勤务学系心理教研室,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8
【相关文献】
1.情绪诱发情景下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研究 [J], 潘超超;周爱保;刘锦涛;谢珮
2.大脑前额叶对不同诱发情绪材料的加工:fNIRS研究的进展 [J], 周菘;杨海波;刘颖;
李芳;魏芷鑫;白学军;;;;;;
3.不同情绪诱发下的情绪调节策略对初中生教育材料记忆的影响研究 [J], 齐冰;杨丽珠;姚屹北
4.视频材料中双眼注视视差的情绪面孔相关性:双眼协调 [J], 陈飞虎; 赵广平
5.诱发负性情绪时人际情绪调节与个体情绪调节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J], 卢家楣;孙俊才;刘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前额叶皮质在社会情绪感知中的作用前额叶皮质是大脑皮质的前部区域,被认为在社会情绪感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索前额叶皮质在社会情绪感知中的具体作用,并分析其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
前额叶皮质被认为是社交行为的关键神经基础。
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参与了人们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感知。
例如,一项研究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对志愿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前额叶皮质在感知他人情绪时表现出活跃的反应。
这表明前额叶皮质在社会情绪感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前额叶皮质在不同情绪感知中的不同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前额叶皮质参与了对他人情绪的积极和消极评价。
在感知积极情绪时,前额叶皮质表现出更高的激活程度,而在感知消极情绪时则表现出较低的激活程度。
这表明前额叶皮质在社会情绪感知中具有情绪选择性的功能。
此外,前额叶皮质还与个体的社会行为和决策密切相关。
前额叶皮质被认为在个体社会行为中起到了调节的作用,尤其是在决策制定、道德判断和社会规范遵守等方面。
研究表明,前额叶皮质的损伤会导致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决策出现偏差,对他人的情绪和意图理解能力降低。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前额叶皮质在社会情绪感知中的关键作用。
除了以上的研究成果,还有一些经典实验也支持前额叶皮质在社会情绪感知中的作用。
例如,一项经典的研究使用转移性盲肠实验(thefalse belief paradigm)发现,前额叶皮质的活跃程度与个体对他人的谎言和欺骗行为的判断密切相关。
这一结果强调了前额叶皮质在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和意图方面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前额叶皮质在社会情绪感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参与了个体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感知,并在社交行为、决策制定和道德判断等方面发挥着调节功能。
然而,我们对前额叶皮质在社会情绪感知中的具体机制和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通过探索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和相关的神经回路,我们有望对社会情绪感知的神经基础有更深入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大脑前额叶皮质与情绪调节障碍的关系大脑是人体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中前额叶皮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位于大脑的前部,并负责执行和调控多种认知和情绪功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脑前额叶皮质与情绪调节障碍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调节障碍中的作用,并介绍相关的研究与发现。
一、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大脑前额叶皮质是大脑皮层的重要区域之一,它具有各种复杂的功能。
首先,它参与了认知控制的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决策等方面。
其次,它也是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能够调节和控制情绪的产生和表达。
研究表明,大脑前额叶皮质通过与其他脑区的连通性来实现其功能。
它与杏仁核、海马、脑干和下丘脑等区域的相互作用对情绪调节至关重要。
这些结构在情绪的生成和调节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大脑前额叶皮质则被认为是对这些情绪产生区域进行调控和控制的中枢。
二、大脑前额叶皮质与情绪调节障碍情绪调节障碍是一类常见的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
这些障碍通常与情绪的过度或不足有关,导致个体情绪不稳定、情绪波动大或情绪难以控制。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调节障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许多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情绪调节障碍患者的大脑前额叶皮质功能存在异常。
例如,在抑郁症患者中,大脑前额叶皮质处于一种低活跃状态,而在焦虑症患者中则表现出过度兴奋的特点。
这些异常与情绪调节区域的功能失调有关,导致了情绪调节的障碍。
此外,研究还发现大脑前额叶皮质的解剖结构与情绪调节障碍的发生有关。
前额叶皮质的灰质体积和神经元连接密度在患有情绪调节障碍的患者中明显减少。
这些结果表明,大脑前额叶皮质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与情绪调节障碍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三、治疗策略和研究进展基于大脑前额叶皮质与情绪调节障碍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已经开始探索针对该区域的治疗策略。
例如,采用脑电刺激和神经反馈技术来调节和激活大脑前额叶皮质的功能。
这些技术可以改善情绪调节障碍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情绪稳定性和生活质量。
情绪心理学研究进展情绪,这个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相伴的心理现象,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情绪的神经机制研究在情绪心理学的研究中,对情绪产生的神经机制的探索是一个关键的方向。
研究发现,大脑中的多个区域都参与了情绪的加工和调节。
例如,杏仁核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人们面临威胁性的刺激时,杏仁核会迅速被激活,引发相应的情绪反应。
而前额叶皮质则负责对情绪进行调控和抑制,帮助我们在适当的情境中控制情绪的表达。
此外,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为研究情绪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者能够实时观察大脑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活动模式,进一步揭示情绪产生和调节的神经基础。
二、情绪与认知的相互关系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认知是独立于情绪的,但现在的研究表明,情绪会对认知过程产生显著的影响。
例如,积极的情绪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提高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思维狭窄,影响决策的质量。
反过来,认知也会对情绪产生调节作用。
我们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决定我们所产生的情绪。
同样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以不同的方式去理解和解释,可能会引发完全不同的情绪反应。
三、情绪调节策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需求。
因此,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认知重评是一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即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认知评价来改变情绪反应。
例如,当面临挫折时,将其视为一次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单纯的失败,从而减轻负面情绪。
另外,表达抑制也是一种策略,即抑制情绪的外在表达。
然而,长期过度使用这种策略可能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四、情绪的社会文化因素情绪不仅仅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现象,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在心理实验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心理学研究领域中新兴的成像技术——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fNIRS是一种能够测量脑部活动的无损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血液氧合水平的变化来间接反映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活动情况。
它在心理实验中的应用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心理过程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
fnirs技术通过探测头皮皮肤上特定区域的近红外光信号,计算在不同波长光下的散射和吸收水平,从而对脑部区域进行成像。
fNIR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安全、便携、高时间分辨率和较低的成本等方面。
相对于其他脑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fNIRS更适用于心理学实验中对参与者自由移动的要求,同时能够在现实环境中进行研究,有助于获得更接近真实情境下的实验数据。
这项技术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心理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下面将对其在心理实验中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
首先,fNIRS在情绪和认知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测量不同脑区的氧合水平变化,研究人员可以探索不同情绪状态下脑部活动的变化,并进一步理解情绪的产生和调节机制。
例如,一项研究利用fNIRS技术对参与者在观看恐怖电影时的脑活动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恐惧情绪的激活使得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活动显著增加。
这种对情绪与脑部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问题。
其次,fNIRS在学习和记忆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测量学习过程中不同脑区的活动变化,研究人员可以了解不同类型记忆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关的脑机制。
例如,一项研究使用fNIRS技术研究了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脑活动,结果发现在学习新信息时,脑中的背外侧皮层活动明显增强。
这种对学习和记忆与脑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习机制,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fNIRS还在神经发育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Vol.31,No.6,761-768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DO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15.06.16早期高级认知发展与前额叶功能发育的fNIRS 研究*邹雨晨1李燕芳1,2丁颖1,2(1.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2.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875)摘要:儿童早期阶段是各项认知能力和脑发育的关键阶段。
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 )凭借其非侵害性、便捷操作以及对头动容忍度高等特点,在早期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与脑发育的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从早期高级认知发展与前额叶功能的单侧优势变化、对应前额叶脑区逐渐专门化、发展关键期与前额叶功能的可塑性,以及前额叶功能异常与早期发展障碍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基于fNIRS 技术开展的早期认知发展与脑发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指出未来研究应探究儿童早期认知能力发展和脑发育的轨迹及关键期,探讨有发展性障碍家族风险儿童的早期大脑发育特点,为早期教育和发展障碍的早期预警提供依据。
关键词:早期;高级认知发展;前额叶功能发育;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分类号:B844*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5BRK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4YJA190006)、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JYC029).通讯作者:李燕芳,E-mail :liyanfang@bnu.edu.cn 近年来,随着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个体认知能力发展与大脑发育之间的关系。
近二十年来,研究者采用各种大脑探测技术,对8-14岁年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与脑发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Klingberg ,Forssberg ,&Wesste-rberg ,2002;Karama et al.,2009)。
情绪任务在情感障碍中的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赵英哲;刘竞
【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卷),期】2024(50)1
【摘要】情绪任务(emotional task)是研究情感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注意偏向和情感功能中的主要手段之一。
基于情绪任务下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的相关研究表明,面部情绪识别任务、情绪stroop任务以及情绪诱导任务结合fNIRS技术在情感障碍诊断、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情感障碍患者注意功能和情绪处理存在的缺陷与左侧前额叶皮质异常激活有关,特别是脑激活模式的差异与抑郁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有关。
使用fNIRS 研究情绪任务的未来方向重点在联合多种神经影像学手段进行大样本纵向队列研究以获得更加客观的诊疗依据,以及对比不同情绪刺激材料所激活区域的差异。
【总页数】5页(P49-53)
【作者】赵英哲;刘竞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病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94;B846
【相关文献】
1.健康人平衡任务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系统研究
2.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儿童康复科常见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综述
3.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卒中后上肢单侧任务
与双侧任务的脑功能成像对比观察4.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中的应用5.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在应激障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脑血液中的含氧量来研究脑功能活动。
近年来,FNIRS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FNIRS在精神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并介绍其优势和局限性。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自闭症谱系障碍(ASD),与脑区功能异常有关。
传统的脑成像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虽然能够提供高空间分辨率,但对于研究精神疾病时常常存在空间分辨率不够、运动伪影、空间硫定困难等问题。
与传统的脑成像技术相比,FNIRS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首先,FNIR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无需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或对脑组织进行刺激,因此对被试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影响较小,有利于获得准确的结果。
其次,FNIRS在时间分辨率上具备优势,可以实时监测脑活动的变化,对于研究自发性神经活动和疾病发病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FNIRS设备较为便携,可以在实验室和临床中灵活应用,有利于研究精神疾病的特征和治疗效果。
在抑郁症研究方面,FNIRS已经被用于研究抑郁症患者大脑的血流变化和功能连接的改变。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面对情绪刺激时,额叶和前额叶脑区的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较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表现出了情绪调节障碍的特征。
此外,FNIRS还可以评估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大脑损伤程度的变化。
在焦虑症研究中,FNIRS技术可以测量脑区活动的血氧水平变化,提供了对焦虑症患者大脑活动的详细洞察。
研究发现,焦虑症患者在面对威胁性刺激时,颞颌联合皮层和扣带回活动的增加,说明其处理威胁性信息的能力较差。
此外,FNIRS还可以评估焦虑症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大脑功能的改善情况。
ADHD和ASD是两种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
研究利用FNIRS技术对这两种疾病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的功能大脑前额叶皮质是人脑中最前方的一部分,位于额骨后面,是人类智力和认知功能的中枢。
它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研究与临床应用。
一、前额叶皮质与情绪的关系前额叶皮质与情绪的关系一直是神经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在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情绪生成与调控:前额叶皮质参与了情绪的生成和调控过程。
研究表明,前额叶皮质的活动与身体内部的生理变化和外部的情境刺激密切相关。
通过前额叶皮质与下丘脑-下纹状体-杏仁核回路的相互作用,情绪得以生成和调控。
2. 情绪认知与评估:前额叶皮质参与了情绪的认知和评估过程。
它通过与杏仁核、海马和扣带回等区域的连接,参与了情绪体验的加工和解读。
前额叶皮质的对于情绪信息的识别和评估,有助于个体对情绪反应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前额叶皮质与记忆的关系前额叶皮质在记忆形成和存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与海马、杏仁核、扣带回等关键区域之间的连接,构成了重要的记忆回路。
1. 工作记忆:前额叶皮质在工作记忆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工作记忆是短暂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支持人们进行复杂的认知任务。
前额叶皮质参与了工作记忆的维持和更新,在任务需求的变化下灵活地调整注意和选择。
2. 远期记忆:前额叶皮质对远期记忆的编码和检索也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的活动与长期记忆的形成和存储密切相关。
它通过与海马和其他记忆相关区域的交互作用,有助于远期记忆的建立和巩固。
三、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互动中的功能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和记忆的互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功能。
它通过连接情绪和记忆相关区域的神经回路,实现了情绪和记忆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互动。
1. 情绪对记忆的调节:情绪对记忆的编码和存储具有调节作用。
前额叶皮质通过与杏仁核和海马等区域的相互作用,调节了情绪对于记忆的影响。
正负情绪应激对大脑前额叶血氧含量的影晌XXX,XXX,XX,XXX(XX大学,南京江苏 210089)摘要:目的研究中前额叶在情绪刺激时大脑前额叶不同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激活程度。
方法通过让被试观看正性(欢乐)、负性(事故现场)和中性(家具)图片,与此同时用fNIRS实验设备记录前额叶大脑活动情况,得到的数据用计数统计的方法进行数学处理。
结果正面情绪与负面情绪在大脑前额叶不同区域激活程度不同。
结论相比于负情绪,正情绪可以增加大脑前额叶总体活动,且正情绪主要激发大脑前额叶左侧。
关键字:脑科学;大脑前额叶;fNIRS;情绪[abstract]Objective: Measureing different activated state in prefrontal area while the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emotional stress task. Methods: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positive affective pictures,which were laughable,negative affective pictures ,which were taken from the accident scene,and neutral affective pictures such as furnitures while the changes of activated state in prefrontal ares was measured by fNIRS.Then the data was processed by the method of counting statistics. Results:Negative emotional stress and positive emotional stress had different activated stat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prefrontal contex.Conclus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ositive emotional stress induced enhancement of activation in prefrontal area,and it mostly activated the left prefrontal area.[key words] Brain science; Prefrontal cortex; fNIRS; Emotional stress1引言1.1研究背景近年来,作为医学图像技术的新兴力量的近红外光谱术(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正在逐渐应用于生物医学的领域,现在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外显情绪韵律加工的脑机制:近红外成像研究一、概述作为人类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音的音高、音长、音强、重音和语调等多种声学线索的动态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情绪状态。
对于大脑而言,准确地解析和处理这些情绪韵律信息对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和行为调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深入探索外显情绪韵律加工的脑机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大脑如何处理复杂的社交信息,还可能为揭示某些社会功能障碍的病理机制提供线索。
随着神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红外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高时空分辨率的成像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研究中。
本研究利用近红外成像技术,针对外显情绪韵律加工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揭示大脑在处理不同情绪韵律时的神经活动模式及其背后的机制。
外显情绪韵律加工涉及到多个脑区的协同作用。
我们需要关注那些在语音处理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大脑区域,如听觉皮层、颞叶等,它们负责对输入的语音信号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处理。
情绪韵律的加工还涉及到更高级的认知过程,如情绪识别、理解和表达等,这些过程可能涉及到前额叶、杏仁核等脑区的参与。
通过近红外成像技术,我们可以实时观测大脑在外显情绪韵律加工过程中的神经活动变化,进而揭示不同脑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传递机制。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比不同情绪韵律条件下的神经活动模式,进一步理解大脑如何区分和处理不同的情绪信息。
本研究旨在利用近红外成像技术,深入探索外显情绪韵律加工的脑机制,为理解人类社交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证据。
1. 情绪韵律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在社会交往中,情绪韵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即言语中的音调、节奏和强度等变化,能够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信息,帮助人们准确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意图和态度。
这种非言语性的交流方式在人际互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情绪韵律能够增强言语信息的表达力。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不仅通过词汇和语法来传递信息,还通过声音的起伏、快慢和强弱等韵律特征来表达情感。
这些韵律特征能够增强言语的感染力,使对方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调节障碍和心理疾病中的作用大脑前额叶皮质是大脑的一个重要区域,它在情绪调节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前额叶皮质主要负责情绪控制、决策制定和行为调控等功能。
本文将重点讨论大脑前额叶皮质在情绪调节障碍和心理疾病中的作用。
一、前额叶皮质与情绪调节障碍情绪调节障碍是指个体在情绪体验和情绪反应方面存在困难,表现为情绪不稳、抑郁、焦虑等症状。
前额叶皮质在情绪调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异常与情绪调节障碍存在密切关系。
首先,前额叶皮质能够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动来影响情绪。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一种重要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调节应激反应和情绪变化。
前额叶皮质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活动,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从而对情绪产生调控作用。
其次,前额叶皮质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关系对情绪调节也起到关键作用。
前额叶皮质与杏仁核、海马等情绪相关区域有密切的联系,形成了情绪调节网络。
前额叶皮质通过与这些区域的相互作用,调节情绪的生成和表达。
另外,前额叶皮质参与执行控制功能,能够抑制情绪反应。
研究表明,前额叶皮质的损伤或功能异常会导致情绪的失控和冲动性行为。
因此,前额叶皮质的正常功能对于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
二、前额叶皮质与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大脑功能异常导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前额叶皮质在心理疾病的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情绪低落和丧失兴趣。
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异常与抑郁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前额叶皮质的代谢活动和灰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改变。
改善前额叶皮质功能,可以缓解抑郁症的症状。
焦虑症是一种情绪调节障碍,患者持续感到紧张、恐惧和不安。
前额叶皮质的功能异常在焦虑症的产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前额叶皮质与杏仁核的相互作用异常,可能导致焦虑反应的增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患者出现幻觉、妄想和思维紊乱等症状。
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近年来,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心理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精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便携式的神经影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fNIRS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脑部血氧含量的变化来研究脑功能的方法。
它使用特殊的红外光波测量头皮下脑区的血氧水平,通过血液中的的氧合度变化来跟踪脑区活动。
与其他神经影像技术相比,fNIRS具有快速、廉价、便携和非侵入性的特点,适用于长时间观测以及临床现场的应用。
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它们都与脑部活动的变化有关。
通过使用fNIRS技术,我们可以观察心理疾病患者在认知任务执行过程中脑区的活动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心理疾病的神经基础。
此外,fNIRS还可以用来评估心理疾病治疗的效果,并为精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在临床实践中,fNIRS常常被用于评估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压抑等症状。
通过使用fNIRS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测量患者额叶和颞叶等脑区的血氧水平,以了解抑郁症患者在执行认知任务时的脑活动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脑区活动存在差异,这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除了抑郁症,焦虑症也是心理疾病中的常见病症之一。
焦虑症患者在面临压力和挑战时常常表现出过度的恐惧和焦虑,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近年来,fNIRS逐渐成为评估焦虑症患者神经生理特征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患者额叶和杏仁核等脑区的血氧水平变化,研究人员发现焦虑症患者在面对恐惧刺激时,脑区活动的增加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
这些发现为焦虑症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例如可以通过神经反馈训练来调节患者的脑活动,减轻其焦虑症状。
除了评估心理疾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fNIRS还可以用于指导个体化治疗的设计。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4, 4, 822-830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4 in Hans. /journal/ap/10.12677/ap.2014.46107Processing of Prefrontal Cortex (PFC) toDifferent Emotion-Induced Materials:Progress of Research on fNIRSSong Zhou*, Haibo Yang, Ying Liu, Fang Li, Zhixin Wei, Xuejun Bai#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Email: #bxuejun@Received: Sep. 12th, 2014; revised: Sep. 23rd, 2014; accepted: Oct. 20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As a new technology of functional brain imaging,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fNIRS)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year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many researchers have been studying emotion with fNIRS.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its feasibility and availability of inves-tigating emotion processing in the prefrontal area, then summarized the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emotion processing in the prefrontal area with fNIRS in the perspective of emotion-induced mate-rials, including visual, auditory, tactile, multi-channel and context-induced materials etc. Finally,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a few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pro- cessing with fNIRS were proposed.Keywords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fNIRS), Emotion Processing, Prefrontal Cortex (PFC), Brain Mechanism大脑前额叶对不同诱发情绪材料的加工:fNIRS研究的进展周菘*,杨海波,刘颖,李芳,魏芷鑫,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天津*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Email: #bxuejun@收稿日期:2014年9月12日;修回日期:2014年9月23日;录用日期:2014年10月20日摘要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用于研究脑机制的新手段。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许多研究者使用fNIRS开展了对情绪情感的研究。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利用fNIRS技术研究大脑前额叶在情绪加工方面的可行性,然后从不同诱发情绪材料的角度总结了大脑前额叶对情绪加工的fNIRS研究进展,其中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多通道诱发材料和情境诱发等内容,最后基于已有成果与研究现状,对fNIRS 在前额情绪加工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NIRS),情绪加工,前额叶,脑机制1. 引言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是一种脑机制研究工具。
fNIRS 通过测量氧合血红蛋白浓度(HbO)、脱氧血红蛋白浓度(HbR)、总含氧量(HbT)等指标来衡量脑区的激活。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许多研究者使用fNIRS开展了对情绪情感的研究(Herrmann, Ehlis, & Fallgatter, 2003; Matsubara et al., 2014)。
因fNIRS探测大脑皮层的深度有限(Ferrari & Quaresima, 2012; Quaresima, Bisconti, & Ferrari, 2012; Scholkmann et al., 2014),所以研究者多关注前额叶皮层在情绪加工中的作用(Doi, Nishi-tani, & Shinohara, 2013)。
前额叶皮质是情绪诱导和调节的关键区域。
前额叶皮质在情绪加工中的作用有三种观点(Dalgleish, 2004):第一,前额叶的眶额区与奖励处理和强化学习有关。
具体来说,该区域的神经细胞可检测到刺激的变化或逆转刺激的奖励价值,并相应地做出调整,改变反应。
前额叶皮质似乎在关联外源性刺激与奖励强化物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二,腹内侧前额叶可作为内脏反应和高级认知功能之间的交流平台,即“体细胞标志物假说”,体细胞标志物是对刺激的外周反应,在腹内侧前额叶,它被作为引导高级认知系统的一部分来加工。
第三,前额叶皮层的“效价不对称假说”,即一个生物体的动机倾向可以通过趋近–回避维度来定义。
当趋近动机被激活时,生物体有强烈的动机来追求奖励目标。
相反,回避动机激活强调避免有害的情况,而不是获得奖励。
效价不对称假说的核心命题是,右侧前额叶激活回避动机,左侧前额叶激活趋近动机,从而产生适应性行为。
在具体研究中,情绪诱发的方法有两类:1) 材料诱发,即给被试呈现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材料诱发被试情绪的方法。
根据呈现感觉通道的不同,诱发材料分为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多通道刺激材料;2) 情境诱发,即通过对情境的操控来诱发改变被试的情绪体验。
情境通常包括游戏/任务、表情/姿势、回忆/想象情境等(蒋军,陈雪飞,陈安涛,2011;郑璞,刘聪慧,俞国良,2012)。
2. 大脑前额叶加工不同诱发情绪材料的fNIRS研究2.1. 视觉材料2.1.1. 文字材料Matsubara等人(2014)采用情绪斯特鲁普任务(Stroop Task),给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重度抑郁症患者与健康被试分别呈现快乐、悲伤和威胁的情绪词汇。
结果发现:呈现威胁词汇时,相比于健康被试,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左脑额下回的HbO显著增加,重度抑郁症患者左额区HbO显著增加。
在呈现快乐词汇时,与健康被试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两半球额中回的HbO显著降低。
与重度抑郁症患者相比,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额上回和额中回HbO减少,HbR增加了。
2.1.2. 图片材料Kreplin等人(2013)以正性与负性艺术绘画图片为材料,要求他们完成找差异任务(the spot-the-difference task)与情绪内省任务(the emotional introspection task)。
记录被试的布罗德曼10区(内侧前额区)活动。
结果发现:正情绪图片比负情绪图片更能引起布罗德曼10区的HbO升高,而两种任务条件下无显著差异。
说明该区域可能与对愉悦感信息的判断有关,刺激的情绪效应与两任务无关。
还有一项研究(Ikeuchi et al., 2014)以成年女性为被试,研究人员要求被试观看自己化妆的图片与自己不化妆的图片。
结果发现:被试在观看自己化妆的图片时,相比自己不化妆的图片,额叶区域HbO有显著增加。
有人(Ernst et al., 2013)使用积极与消极图片,研究了趋近–回避任务时前额叶皮层的脑血流变化情况。
趋近–回避任务采用控制杆趋近–回避任务版本,该任务要求被试坐在电脑屏幕前操控一个控制杆,来调节屏幕呈现图片的大小,当操作控制杆靠近被试自己的身体一侧时,图片会变大,表示趋近行为;当操作控制杆远离被试身体的方向时,图片会缩小,表示回避行为。
如果趋近积极图片,回避消极图片为相容且自动反应,趋近消极图片、回避积极图片为不相容且受意识调节的行为,研究结果发现:不相容的,受调节的反应相比于兼容的,自动的反应,更能引起右脑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激活(HbR显著降低)。
这也得到了fNIRS相关研究结论的支持(Koseki et al., 2013; Liu et al., 2014),而相比于回避图片,趋近图片引发了左脑外侧眶额区更强的激活(HbO的显著增加),这个区域通常被看作是奖励系统的一部分,所以出现偏左侧半球的加工(Bunce et al., 2013)。
Oonishi等人(2014)将被试区分为主观幸福感高与主观幸福感低的人,监测他们观看积极与消极类型图片时的前额叶反应情况,测量指标为HbO,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高的人在观看宜人的图片时,其左侧前额区活动增多,在观看令人厌烦的图片的时,其右侧前额区活动增多,而主观幸福感低的人却没有发现该趋势,说明左侧前额叶与积极情绪加工有关,右侧前额叶与消极情绪加工有关,主观幸福感水平影响前额的情绪加工状况。
Ozawa等人(2014)以n-back任务,探讨了在工作记忆任务前所诱发的情绪工作记忆容量的作用。
被试在完成1-back或3-back任务之前,连续呈现两张消极图片或两张中性图片。
结果发现:在n-back任务中,图片的情绪效价影响了内侧前额叶皮质以及左侧额下回的HbO的变化,消极刺激比中性刺激引起的HbO的变化更大。
2.1.3. 视频材料Minagawa-Kawai等人(2009)用fNIRS探测了母亲及其婴儿在被动观看自己或别人母子笑脸视频时的脑部血氧活动情况。
结果发现,与其他人的笑脸相比,母亲看到自己婴儿笑脸时,其眶额区的HbO显著升高,而婴儿也表现出同样的活动模式。
有趣的是祖母与孙子的相关研究(Kida et al., 2014)也存在一致的结论,研究组探测了祖母在被动观看自己或别人的孙儿带有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视频时的脑部血氧活动情况,检测指标为氧合血红蛋白,位置在前额皮层前部(the anterior prefrontal cortex, AP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