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国际商事仲裁法国际商事仲裁法概述仲裁协议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种类和对裁决的异议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第三十章国际商事仲裁法概述概念特点类别和常设仲裁机构仲裁的概念国际商事争议的解决主要有三种办法:协商调解、提交仲裁、司法诉讼。
前面两种办法是非司法解决,后面一种办法是司法解决。
仲裁也叫公断,是解决争议的一种方式,即由双方当事人将他们之间发生的争议交付第三者居中评断是非,并作出裁决,该裁决对双方当事人均具有约束力。
它一般可分为国际仲裁、国内仲裁和国际商事仲裁。
关于“商事”的含义多数国家尽可能作广义的解释。
《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对“商事”的注释是:“‘商事’一词应给予广义的解释,以便包括产生于所有具有商业性质的关系的事项,不论这种关系是否为契约关系。
具有商事关系的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交易:任何提供或交换商品或劳务的贸易交易;销售协议;商事代表或代理;保付代理;租赁;咨询;设计;许可;投资;融资;银行业;保险;开采协议或特许权;合营企业或其他形式的工业或商业合作;客货的航空、海洋、铁路或公路运输。
”我国在加入1958年《纽约公约》时作出的商事保留声明,“契约性和非契约性商事法律关系是指,由于合同、侵权或者根据有关法律规定而产生的经济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货物买卖、财产租赁、工程承包、加工承揽、技术转让、合资经营、合作经营、勘探开发自然资源、保险、信贷、劳务、代理、咨询服务和海上、民用航空、铁路、公路的客货运输以及产品责任、环境污染、海上事故和所有权等,但不包括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政府之间的争端。
”关于“国际”的标准实质性连结因素标准这种标准以双方当事人的国籍、住所或居所、法人注册地、公司管理地、仲裁地等实质性连结因素为依据,如果这些因素在不同国家,所进行的仲裁就是国际仲裁。
争议的国际性质标准这种标准主张,由于国际商事交易的多样性、广泛性和流动性,如果仅仅基于仲裁地点、当事人的国籍、住所或营业地这类简单的连结因素确定仲裁的国际性,往往有失片面和偏颇,因而应该对争议的性质加以分析,如果争议“涉及到国际商事利益”,为解决该争议所进行的仲裁便是国际商事仲裁。
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
这个名字听上去像是从某个法律教科书里抄来的,但别担心,咱们会把它讲得轻松点儿。
什么是商事仲裁呢?简单来说,就是当两个人在生意上闹矛盾,没法好好说话的时候,找一个第三方来帮忙解决问题。
就像两个人吵架了,找个朋友来当和事佬。
这朋友可是有点本事的,懂法律,还能公正地听取双方的意见。
你想啊,生意上难免会有摩擦。
比如说,A和B签了合同,结果A没按时交货,B 气得直咬牙。
B心里想:“这可怎么办啊,非得教训教训这个不靠谱的家伙!”但是,动手打人可不行,对吧?所以,B就可以选择去找仲裁。
这个时候,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就派上用场了。
它就像一本指导手册,告诉大家怎么公正、公平地解决争端。
这种法案的好处就是,双方都能接受结果,毕竟是请了个专业人士来做裁判嘛。
这种仲裁有个特别之处,就是它不需要像法庭那样复杂、耗时。
你想想,法庭要排队、要准备材料,简直就像去医院挂号,等得人都急了。
而仲裁呢?更灵活,双方可以选择合适的地点,甚至可以在线上开会,省时又省力。
真是让人感叹,科技真好!不过,仲裁也不是随便的,双方得提前约定好,一旦决定仲裁,就得遵守。
这就像打牌,大家都得同意规则,不然谁都没法玩下去。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朋友。
他开了一家小餐馆,生意还不错。
结果,厨房的供应商因为一些小事跟他闹上了。
开始是吵架,后来对方直接停货。
朋友愁得直挠头,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他想到了仲裁。
找到一个合适的仲裁员,结果一场风波就平息了。
仲裁员把双方的观点听完,给出了公正的意见,最后大家握手言和。
哎,这种情况真的很常见,尤其是商界,难免会有些小摩擦。
你知道吗,国际商事仲裁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它的国际性。
如今的生意,不光是本地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跨国界的合作。
你在中国,合作伙伴在美国。
假如真出了问题,想打官司,光是跑一趟国际法庭就得耗费不少时间和金钱。
国际商事主要的仲裁机构有哪些国际商事主要的仲裁机构主要有国际商会仲裁院、解决投资争议的国际中⼼、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院、美国仲裁协会、⾹港国际仲裁中⼼等,关于国际商事主要仲裁机构有哪些的问题,下⾯由店铺⼩编为您详细解答。
⼀、国际商事主要的仲裁机构有哪些1、国际商会仲裁院国际商会仲裁院设⽴于1928年,总部在巴黎。
为国际商会常设仲裁机构。
该仲裁院为⽬前世界上提供国际经贸仲裁服务较多、具有重⼤影响的国际经济仲裁机构。
下⾯是店铺⼩编根据⽹友商事法律咨询相关问题,整理出的国际商事主要仲裁机构相关资料,希望能解决你们的疑问,如有其它疑问,可拨打店铺在线法律免费咨询热线,进⾏法律咨询。
2、解决投资争议的国际中⼼(ICSID)该机构专门为解决国家契约———国家与外国私⼈投资者签订的“特许协议”或“经济开发协议”所产⽣的争议问题⽽设。
该中⼼为专门性国际组织,具有国际法⼈地位。
ICSID与世界银⾏关系密切。
ICSID仲裁为完全⾃治的管辖体制,不受制于内国法律和内国法院。
在该体制中,缔约国对本国国民和另⼀缔约国根据公约已同意交付仲裁的协议不得给予外交保护或提出国际要求。
内国法院仅限于为ICSID裁决提供便利和给予司法协助。
3、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院(theArbitrationInstituteoftheStockholmChamberofCommerce)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院成⽴于1917年。
为斯德哥尔摩商会内部机构,但在职能上独⽴。
瑞典中⽴国的地位,为其公平性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院享有很好的国际声誉。
该院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有业务联系。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议,我国当事⼈在选择第三国仲裁机构时,可优先考虑该仲裁院。
4、美国仲裁协会(AmericanArbitrationAssociation)美国仲裁协会为美国主要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于1926年设⽴,总部在纽约,在全国主要城市设有24家分会。
CISG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一、概述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国际商事交易日益频繁,合同争议也随之增多。
为统一国际商事合同法律规则,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1980年维也纳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应运而生。
作为一部重要的国际商事合同法律规则,CISG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适用,为中国在国际商事仲裁中解决合同争议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
本文旨在探讨CISG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情况,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影响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商事交易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提供参考。
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在处理涉及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争议时,经常需要面对适用何种法律规则的问题。
CISG作为一部专门针对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公约,其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CISG的适用有助于统一国际商事合同法律规则,减少因不同法律体系而导致的法律冲突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CISG的适用也有助于提高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仲裁制度的信任和认可。
CISG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由于CISG仅适用于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对于其他类型的国际商事合同争议,其适用性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CISG在某些方面的规定可能与中国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适用过程中出现解释和适用上的困难。
由于CISG是一部国际公约,其适用也可能受到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
在探讨CISG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适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其优点和挑战。
一方面,应积极推动CISG的适用,以统一国际商事合同法律规则,提高仲裁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另一方面,也应注意到CISG 的适用可能存在的限制和困难,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和规则,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商事交易环境。
同时,对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而言,也需要加强对CISG的研究和宣传,提高仲裁员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以确保CISG在中国国际商事仲裁中得到正确、有效的适用。
国际商事仲裁
1. 介绍
1.1仲裁的本质与历史
1.2仲裁相比法院诉讼的利与弊
2. 仲裁的基本类型仲裁不同种类的介绍(随意仲裁与机构仲裁)与它们之间的
利弊
3. 仲裁协议
3.1仲裁员管辖权的来源(source of jurisdiction)
3.2协议的形式(forms)要求
3.3措辞不清的仲裁协议的例子(pathological arbitration agreement)
3.4仲裁协议独立于主合约(separation principle)及仲裁员有权初步裁定自己的
3.5管辖权(competence-competence)的原则与做法
3.6法院程序的中止(stay of court proceedings);法院作出止诉禁令(anti-suit
injunction)
3.7可仲裁性的问题(arbitrability)
4. 仲裁员的委任
4.1仲裁员资格的要求 (qualifications)
4.2委任仲裁员的权力
4.3独任仲裁员的委任,仲裁员与公断人,三人或以上组成的仲裁庭 (constitution
of arbitral tribunal)
4.4委任条件(terms of appointment)
4.5仲裁员的辞职(resignation);替换(substitution);撤走(removal);仲裁员
死亡(death)
5. 仲裁的程序
5.1实体法与程序法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al law)
5.2开始仲裁的理由 (reasons to commence arbitration)
5.3适用的规则 (procedural rules)
5.4初步会议(preliminary meeting)与指示命令(order for directors)
5.5诉状(案件陈述,修改,进一步细节等等)(pleadings, amendments, clarifications,
etc)
5.6披露与检查(disclosure and inspection);
5.7中间申请(interlocutory applications)
5.8开庭(oral hearing)
5.9仅以文件审理的仲裁(document-only arbitration)
5.10怠于行使诉权(want of prosecution)
5.11缺席程序 (default proceedings)
5.12庭外和解 (settlement)
5.13中间措施(interim/provisional measures):
5.13.1保护证据使其不消失 (preservation of evidence);
5.13.2保持现状(status quo);
5.13.3提供费用担保或成功索赔的担保(security for claim & counterclaim);向谁
申请?
6. 费用与利息
6.1仲裁费用的种类(types of arbitration costs)
6.2一般大原则(costs follow the event principle)及不同国家的不同做法
6.3脱离大原则的情况 (departure from the general principle)
6.4费用的核算,核算的基础 (assessment and basis of assessment)
6.5降低或节省仲裁高昂费用的一些办法 (minimizing costs)
6.6利息:计算利息的时间段,适用的利率,单息或复息 (interest)
7. 仲裁裁决书
7.1形式(form);基本的要求 (basic requirements)
7.2裁决书的种类
7.3裁决书费用的支付与裁决书的留置 (cost of award and lien on award)
7.4裁决书的时效(time limit)
8. 裁决书的执行
8.1像判决一样执行及《纽约公约》下的执行
8.2执行的手段与做法
8.3不予执行的理由 (refusal to enforce)
8.4公共政策的定义(国际或本土公共政策之争)(public policy)
8.5裁决书被其他法院撤销之争(annulment of award)
8.6执行地法院的裁量权与支持/不支持执行的国家的不同态度(“may”一词带来
的不同态度)
8.7将《纽约公约》更新的建议与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