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分区
- 格式:ppt
- 大小:2.80 MB
- 文档页数:30
建筑防火设计中防火分区设置防火分区对于建筑防火设计极其重要,通过合理有效的防火分区设置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
防火分区是指在设计中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用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及一定耐火极限的楼板等分成若干区。
防火分区包括楼层的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两部分。
在建筑物内采取划分防火分区这一措施,可以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阻止火势蔓延扩大,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防火分区的重要性已在无数次火灾中得到验证。
一、传统防火分区划分方案就建筑物而言,当其中某一空间发生火灾,火便因燃烧过程中的热辐射、对流和传导,或通过楼板、墙壁内部的烧损处或门窗洞口向其他空间蔓延,最后发展成为整座建筑物的火灾。
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把建筑物的火势控制在一定区域内,防止在水平或垂直方向蔓延,是非常重要的。
现行消防技术规范防火分区划分,主要分为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
(一)水平防火分区划分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防火门或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
它可以阻止火灾在楼层的水平方向蔓延,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
在采用防火墙确有困难的情况下,可用特级防火卷帘、普通防火卷帘加冷却水幕或单独设置防火分隔水幕进行分隔,防火墙同其它部位相通时须设甲级防火门、防火窗或相当于防火墙耐火极限的防火卷帘。
在一些小规模的开口部位可以用流量不小于21∕s.m的防火分隔水幕分隔、防火分隔水幕等设施替代。
(二)竖向防火分区划分竖向防火分区指用以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层与层之间竖向发生火灾蔓延的分区。
它采取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间墙(含窗下墙)的方法,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防火分隔。
如果在建筑物内设置上下层连通的中庭、敞开楼梯、自动扶梯、走马廊等开口部位,在不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的情况下,应将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成为一个竖向的防火分区。
水平和竖向防火分区划分方法是相互联系的,如竖向防火分区划分面积叠加很容易造成防火分区超过国家规范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须在开口部位设置相当于防火墙耐火极限的防火卷帘或水幕分隔,管道井用不燃烧体封隔,这样将竖向防火分区变为某一楼层的水平防火分区。
建筑物防火分区的划分建筑物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物按照防火要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以阻止火势蔓延,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防火分区的划分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途、面积、高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分区合理、科学。
下面将介绍建筑物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和具体要求。
1. 建筑物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1)防火分区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进行划分,不同用途的区域应分开设置。
例如,住宅区、商业区、办公区等应分别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2)防火分区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进行划分,功能相似的区域可以划分为同一分区。
例如,厨房、餐厅等功能相似的区域可以划分为同一防火分区。
(3)防火分区应根据建筑物的火灾风险进行划分,火灾风险较高的区域应设置为独立的防火分区。
例如,易燃易爆区域、电气设备区等应设立独立的防火分区。
2. 建筑物防火分区的具体要求(1)防火分区之间应设置防火墙或防火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
防火墙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时间,通常为1-2小时。
(2)防火分区之间的门窗应采用防火门窗,防火等级应符合防火墙的要求。
防火门窗应保持良好的密封性,确保火势不能通过门窗蔓延。
(3)防火分区之间的通道应设置防火门,防止火势沿通道扩散。
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
(4)防火分区内的隔墙应具备一定的耐火时间,通常为0.5-1小时。
隔墙应采用防火砖、防火板等材料进行搭建,确保其耐火性能。
(5)防火分区内的电气线路应采用防火电缆进行布设,电缆的防火等级应符合防火要求。
电气线路应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止线路老化引发火灾。
(6)防火分区内的消防设施应齐全,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疏散指示标志等。
消防设施的位置应明确标识,方便人员使用。
(7)防火分区内的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置障碍物。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的要求,通道内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8)防火分区内的防火门应保持关闭状态,不得长时间开启。
防火门的密封性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防火效果。
防火分区种类防火分区是指将一个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以防止火灾蔓延。
根据不同的场所和需求,防火分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防火分区种类。
一、建筑物内部的防火分区建筑物内部的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物内部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区域,以防止火灾蔓延到其他区域。
这种防火分区一般通过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措施来实现。
防火墙是指在建筑物内部设置的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墙体,能够有效地隔离火灾蔓延。
防火门是指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门,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封闭门体,阻止火势蔓延。
防火卷帘是指一种由防火材料制成的可卷曲的帘片,安装在建筑物内部,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自动下滑,隔离火灾。
二、工业厂房的防火分区工业厂房的防火分区是指将工业厂房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以防止火灾蔓延到其他区域。
这种防火分区一般通过设置防火墙、防火隔墙、防火阀等措施来实现。
防火墙和防火隔墙的作用与建筑物内部的防火分区相似,都是为了隔离火灾。
而防火阀是指一种在工业管道中设置的具有防火功能的阀门,当火灾发生时,防火阀能够自动关闭,阻止火势蔓延。
三、仓库的防火分区仓库的防火分区是指将仓库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防止火灾蔓延到其他区域。
这种防火分区一般通过设置防火墙、防火隔墙、防火梁等措施来实现。
防火墙和防火隔墙的作用与前面介绍的相同,都是为了隔离火灾。
而防火梁是指在仓库内部设置的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梁,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起到隔离火势的作用。
四、露天场所的防火分区露天场所的防火分区是指将露天场所划分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以防止火灾蔓延到其他区域。
这种防火分区一般通过设置防火带、防火隔离带、防火通道等措施来实现。
防火带是指在露天场所中设置的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带状区域,能够阻止火势蔓延。
防火隔离带是指在露天场所中设置的具有一定防火性能的带状区域,能够将火灾蔓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防火通道是指在露天场所中设置的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通道,能够保证人员疏散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防火分区的概念
防火分区是指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它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控制火灾蔓延、保障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重要措施。
防火分区的划分主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建筑物高度、消防扑救能力和火灾蔓延的速度等因素确定。
根据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不同类型的建筑应有不同的防火分区,具体如下:
1. 民用建筑:一般规定,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分区不应超过2500 平方米,三级不应超过1200 平方米,四级不应超过600 平方米;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分区不应超过500 平方米。
2. 工业建筑:根据火灾危险性分类和建筑物耐火等级,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也有所不同,例如甲类厂房的防火分区不应大于250 平方米,乙类厂房不应大于300 平方米,丙类厂房不应大于500 平方米等。
防火分区的划分应合理,不应跨越楼层。
当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部位,如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应按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考虑。
此外,还应注意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或其他防火分隔设施的设置,以确保防火分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总之,防火分区是建筑防火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控制火灾蔓延,保障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顺利进行。
在建筑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和管
理。
民用建筑防火分区、层数的设计要求1、防火分区面积规定:a、对于高层民用建筑最大允许防火分区的面积为1500平方米,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增加一倍;b、对于一二级单多层和裙房最大允许防火分区面积2500平方米;三级1200平方米且最多建5层;四级最多建2层防火分区最大600平方米;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增加一倍,局部设置可增加设置面积的一半;G地下半地下建筑(室)最大防火分区500平方米(设备用房可放宽到1000平方米),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可增加一倍;d、高层建筑的裙房与主体通过设置防火墙进行分隔,裙房可按照单多层考虑。
2、特殊的建筑: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时其高度不宜大于32米,不应超过54米;采用三级耐火等级不应超过2层。
3、中庭的防火分隔措施:a、中庭与连通空间的分隔:采用防火隔墙,耐火极限不小于1.0小时;采用防火玻璃隔墙,其耐火判断条件应采用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且其耐火极限不低于LO小时,当采用耐火完整性作为判定条件的防火玻璃墙应辅助自动喷水保护,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LO小时;采用防火卷帘进行分隔时,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3.0小时,同时具有火灾时依靠卷帘自重自动关闭功能,当采用耐火完整性作为判定条件的防火玻璃墙应辅助自动喷水保护,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3.0小时;b、高层建筑的中庭回廊应设置双自动系统;J中庭应设置排烟设施(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d、中庭内不得布置可燃的物品。
4、划分防火分区的防火分隔设施:a、防火墙分隔:应砌筑在基础或框架柱、梁等承重构件上且框架柱、梁等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得低于防火墙的耐火极限;b、防火卷帘分隔:分隔部位不大于30米,卷帘长度不大于10米;分隔部位大于30米,卷帘长度不大于1/3且不超过20米;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3.0小时具有火灾时依靠卷帘自重自动关闭功能且具有防火、防烟功能;当采用耐火完整性作为判定条件的防火玻璃墙应辅助自动喷水保护,其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3.0小时;5、商店营业厅、展览厅防火分区放宽的条件:a、采用不燃、难燃材料进行装修;b、设有双自动设施;c、采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d、在高层内不大于4000平方米、在单层内或仅设在多层的首层时不大于10000平方米、设在地下半地下建筑内不大于2000平方米。
建筑物防火分区的设置要求有哪些关键信息项:1、建筑物类型2、防火分区的面积限制3、防火分隔设施的种类与性能要求4、特殊场所的防火分区规定5、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6、消防设施的配置要求1、引言11 为了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特制定本协议,明确建筑物防火分区的设置要求。
2、建筑物类型与防火分区的关系21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工业、公共建筑等,其防火分区的设置要求有所不同。
22 高层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面积通常比多层建筑物更为严格。
3、防火分区的面积限制31 一般情况下,民用建筑根据其使用性质、建筑高度等因素确定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32 例如,高层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1500 平方米。
33 单、多层民用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2500 平方米。
34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500 平方米。
4、防火分隔设施的种类与性能要求41 防火墙是常见的防火分隔设施,应具有不低于规定的耐火极限,且不应开设门窗洞口。
42 防火门、防火窗应具备良好的防火性能,其耐火等级应符合相应要求。
43 防火卷帘在使用时,应满足防火、防烟、隔热等性能,并具备可靠的联动控制功能。
5、特殊场所的防火分区规定51 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场所,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采用不燃或难燃装修材料时,防火分区的面积可适当增加。
52 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内,相邻护理单元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防火隔墙分隔。
53 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应按照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划分防火分区。
6、疏散通道与安全出口的设置要求61 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两个安全出口,以保证人员疏散的畅通。
62 疏散通道的宽度、疏散距离等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确保人员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安全疏散。
63 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和形式应便于人员疏散,且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
建筑物防火分区设置的原则和要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建筑物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
然而,火灾的威胁始终存在,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有效控制火灾的蔓延,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建筑物防火分区的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防火分区是指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分隔设施,如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等,在一定时间内将建筑物分隔成若干个区域,以阻止火势蔓延的空间。
合理设置防火分区,可以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争取宝贵的时间。
一、建筑物防火分区设置的原则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防火分区设置的首要原则。
防火分区的划分应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这就要求防火分区的分隔设施具有足够的耐火性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完整性和稳定性。
2、功能性原则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同,对防火分区的设置也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在商业建筑中,人员密集,货物众多,防火分区的面积应相对较小,以确保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疏散人员和控制火势。
而在工业建筑中,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合理划分防火分区,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能保障消防安全。
3、经济性原则在设置防火分区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
过于严格的防火分区划分可能会增加建筑成本,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经济效益。
因此,需要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优化防火分区的设置,达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平衡。
4、一致性原则防火分区的设置应与建筑物的整体防火设计相一致。
包括建筑结构的防火性能、消防设施的配置、疏散通道的设计等。
只有各个部分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防火体系。
二、建筑物防火分区设置的要求1、防火分隔设施的要求防火墙是防火分区中常用的分隔设施,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建造,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规定的时间。
防火墙应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基础或框架、梁等承重结构上,且应从楼地面基层隔断至梁、楼板或屋面板的底面基层。
火灾事故中的建筑物防火分区和防火门窗的设置在火灾事故中,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和防火门窗的设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有效地限制火势蔓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就建筑物防火分区和防火门窗的设置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1. 建筑物防火分区的设置建筑物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内部划分为若干独立的区域,以减少火势蔓延的范围。
防火分区的设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用途和设计要求进行合理规划。
一般而言,可以将建筑物划分为三个主要的防火分区。
(1)安全疏散通道防火分区安全疏散通道是人员逃生的重要通道,在火灾发生时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确保人员的安全疏散,应将安全疏散通道划分为独立的防火分区,并且通道内不得设置其他功能区域,以保证通道的畅通和安全。
(2)重要功能区域防火分区重要功能区域如办公室、会议室、仓库等,是建筑物的核心区域。
为了保护这些区域的人员和物资安全,应将其划分为相互独立的防火分区,并使用阻燃材料进行隔离。
(3)火源控制区防火分区火源控制区主要指电气设备室、锅炉房等潜在火源区域。
为了有效地控制火源,应将这些区域划分为单独的防火分区,并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或其他灭火设备进行及时灭火。
2. 防火门窗的设置防火门窗是建筑物内限制火势向其他区域蔓延的重要设备。
它们能够有效地阻挡火势和烟气的传播,为人员的安全疏散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建筑物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不同防火等级的防火门窗。
(1)防火门的设置防火门是建筑物中最常见的防火设施之一。
根据防火门的用途和防火性能要求,可以将其分为防火门、防烟门和防火防烟门。
防火门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相应的防火等级进行合理搭配。
(2)防火窗的设置防火窗在建筑物中起到阻挡烟气和火势传播的作用。
根据防火窗的防火性能要求,可以将其分为防火窗和防火防烟窗。
防火窗的设置应遵循相应的防火等级要求,并确保窗框和玻璃材料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
3. 建议及总结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建筑物防火分区和防火门窗的设置。
民用建筑防火分区记忆口诀民用建筑防火分区,这可是个重要的知识点,要记住它还真得有点小窍门。
咱先来说说啥是防火分区。
打个比方,就像你家里的不同房间,卧室、客厅、厨房,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功能和范围,防火分区呢,就是给建筑物划分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万一着火了,能把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四处蔓延。
那这防火分区的大小咋规定的呢?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 2500 平方米。
可要是高层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 1500 平方米。
地下室呢,就更严格些,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 500 平方米。
这里有个口诀,帮你记住这些数字,“单多两千五,高建一千五,地下五百住”。
这口诀简单吧?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去参观一个在建的小区,工地上的师傅就给我讲,这防火分区要是没规划好,那可麻烦大了。
就说他们之前做的一个项目,因为防火分区设计不合理,消防验收的时候就出了问题,整改起来费时费力。
这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记住这些规定和口诀有多重要。
还有啊,三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 1200 平方米;四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民用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 600 平方米。
咱们再来总结一下,“单多一二五,单三一二零,单四六百停”。
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比如商店、展览建筑,一二级耐火等级时,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 4000 平方米;设置在单层建筑内或仅设置在多层建筑的首层时,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是10000 平方米。
口诀就是“商展高建四,单首多层万”。
你看,有了这些口诀,是不是觉得记忆起来轻松多啦?再比如,有个同学问我,老师,那裙房和高层建筑主体之间设置防火墙时,裙房的防火分区可按单、多层建筑的要求确定,这又该咋记呢?其实很简单,就记住“裙房防火墙,单多要求放”。
总之,记住这些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规定和口诀,对于咱们的学习和实际应用都非常有帮助。
火灾中的建筑物防火分区与消防间距火灾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自然灾害,对建筑物的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物的防火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防火设计中,建筑物的防火分区和消防间距是至关重要的要素,它们的合理设置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并提高疏散效率。
一、建筑物的防火分区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将火势限制在特定的区域内,以防止火势的蔓延燃烧。
建筑物的防火分区一般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面的划分。
1. 垂直划分垂直划分是指将建筑物的高度按照一定的要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通常,建筑物被划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地下室、低层、中层和高层。
这种划分有助于保护人员在火灾发生时的疏散和逃生安全。
在高层建筑中,通常会设置防火楼梯和防火门以保证人员的安全。
2. 水平划分水平划分是指将建筑物的平面按照一定的要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防火要求,建筑物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例如,商业建筑通常会划分为办公区、商业区和储存区等。
这种划分是为了避免火灾扩散到其他区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消防间距的设置消防间距是指建筑物之间或建筑物与道路之间必须保留的一定距离。
这个距离的设置与建筑物的高度、用途以及消防车辆的通行情况等因素有关。
消防间距的合理设置可以确保消防车辆及时到达火灾现场,并为疏散人员提供更大的空间。
1. 建筑物之间的消防间距建筑物之间的消防间距是指相邻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
一般来说,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消防间距应满足以下要求:非居住建筑的间距不小于9米,住宅建筑的间距不小于6米。
这个间距可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消防车辆可以顺利通行,并将火势控制在起火建筑物内。
2. 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消防间距建筑物与道路之间的消防间距是指建筑物与道路之间必须保留的一定距离。
这个间距的设置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供消防车辆和救援人员进入火灾现场,并展开灭火和救援行动。
建筑中庭防火分区的划分建筑中庭是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流行的一个元素,其有利于提升建筑的空气质量和绿化率。
然而,在建筑中庭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防火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一、什么是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防火分区是指将建筑物内部按照一定的要求划分成若干个互相独立、相互隔离的区域,以避免火灾扩散。
对于建筑中庭,在设计时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确保在发生火灾时,火灾不会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内。
二、建筑中庭防火分区的划分1.根据面积划分建筑中庭防火分区可以根据其面积大小进行划分,即将中庭面积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
一般而言,每一防火分区的面积应不超过500平方米。
这样可以确保火灾发生时,火势无法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内部。
2.根据高度划分建筑中庭也可以根据其高度进行防火分区划分。
一般来说,建筑中庭的高度应该不超过18米,如果超过这个高度,则需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以保证火灾发生时,不会将整个建筑物内都卷入其中。
3.根据使用功能划分建筑中庭还可以按照其使用功能进行防火分区划分,即根据中庭内部的使用功能,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以保证每一区域的火灾不会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内。
三、建筑中庭防火分区的作用1.可以避免火灾蔓延建筑中庭防火分区划分可以避免火灾扩散,防止建筑内部因火灾而发生蔓延,造成更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2.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建筑中庭防火分区划分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提高建筑物的抗火性能,减小火灾造成的损失。
3.符合国家标准建筑中庭防火分区划分也是建筑设计中必须要符合的国家标准之一,因此合理的防火分区划分也能够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
总之,建筑中庭防火分区划分是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元素。
合理的防火分区划分可以避免火灾发生时造成的更大的财产和人员损失,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抗火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建筑设计的要求。
因此,建筑师在设计建筑中庭时,一定要充分考虑防火分区划分的规划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