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秦始皇(2019新)
- 格式:ppt
- 大小:273.00 KB
- 文档页数:20
2019-2020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本古代算数书列了一道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2.(xx·合肥模拟)中安在线最近报道,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
据《安庆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
”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3.下列两幅图片所示事件反映出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B.大、小宗是相对的C.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D.采取“禅让”的权力传承方式4.(xx·山西高三诊断)《千秋兴亡——秦朝》一书中提到:“秦始皇试图将嬴氏‘家天下’传之永远的想法,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但他从千秋万代,着眼而精心构造的帝制和一整套国家制度,却开创了延续2 000多年的中华帝国的基业。
”在此,作者肯定的是( )A.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5.(xx·南通模拟)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分封制全面崩溃B.宗法制荡然无存C.郡县制初现雏形D.实行郡国并行制6.(xx·邯郸月考)《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高三历史秦朝知识点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秦朝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高三历史中关于秦朝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秦朝的统一战争秦朝的统一,主要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秦始皇的聪明才智。
秦朝先后经历了攻灭六国和平定楚汉之争两个主要的统一战争。
秦国在这些战争中采用了一系列颠覆传统、缩短战争时间的新战略,如奖励叛将、围魏救赵、焚书坑儒等,最终一举灭亡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二、秦始皇的改革秦始皇在统一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首先,他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实行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其次,他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和度量衡标准,统一了币制和计量单位,提高了经济交流的便利性;还将各地的文字规范统一为小篆,统一了文字;并建立了连接长城的伟大工程——秦始皇陵,以彰显统一帝国的权威。
三、秦朝的法律制度在秦朝,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制定了《法经》和《秦律》。
这些法律标准化了全国各地的法规,推行了严格的罪刑法,使得国家治理更加有章可循。
然而,秦朝的法律也存在严酷和不人道的一面,如焚书坑儒等,这也导致了后来的秦朝短命的原因之一。
四、秦朝的经济状况秦朝在统一战争后,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措施,使秦朝的经济保持了相对繁荣的状态。
秦朝采用的土地政策使得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加,对农业生产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加强了国家的实力。
此外,秦朝还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开挖了灵渠、修复了大运河等,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利发展达到了较高水平。
五、秦朝的文化传承秦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对于文化的保留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秦始皇推广小篆,规范了文字的使用,为后来的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此外,秦朝还重视对古代著作的整理和收集,统一了古代文献,编纂了《秦简》和《秦书》,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总结起来,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三历史常识:秦朝皇帝列表及简介对于秦朝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能会很轻松地说出秦朝的每一位皇帝,但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我们记住的更多的是历史事件。
其实,掌握越多历史常识,对于我们的历史学习越有帮助,我们更容易理解历史书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秦朝皇帝列表及简介,我们一起来了解秦朝的那些帝王。
高三历史常识:秦朝皇帝列表及简介秦始皇帝嬴政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出生于赵国,又称赵政,秦庄襄王之子。
庄襄王死后继秦王位,后灭六国,统一中国,称始皇帝,是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在王位25年,帝位12 年,病死,终年49岁。
葬于郦邑。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第一位皇帝,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中央实施三公九卿,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
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秦二世皇帝嬴胡亥秦二世,名胡亥(公元前230至前207年),秦始皇第十八子,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
太子嬴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害哥哥扶苏并伪造遗诏继位,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
在位时间前209年—前207年,在位3年,又被赵高逼迫自刎而死,终年24岁。
葬于杜南宜春苑。
胡亥死时只有二十四岁,皇帝也仅仅当了三年,后来以黔首(即百姓,因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礼节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今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
秦二世胡亥和始皇帝嬴政一样没有后来皇帝的谥号和。
高中历史选修4 (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统一六国1、嬴政嬴政(前259—前210)秦国第34代君主13岁即位(前247年)21岁亲政(前239年)2、原因:2)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基础3)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4)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补充材料:修建郑国渠修水渠计划是韩国的“疲秦计” ,秦国组织10万人修建郑国渠。
连通了泾河、洛水,灌溉关中大片良田。
后嬴政识破了韩的阴谋,下达“逐客令”。
李斯规劝后,秦王幡然醒悟,撤销“逐客令”。
而“疲秦之计”也成了强秦之策3、进程:1)先灭弱韩:前230年2)离间灭赵:前228年3)水灌灭魏:前225年4)王翦灭楚:前223年5)北灭燕国:前222年6)完胜灭齐:前221年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尊“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尊;中央三公;地方郡县评价中央集权制度(1)、积极: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文化交流(2)、消极:建立地主阶级对人民的专制统治;奠定历代封建统治的政治格局2、全面统一:1)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奠定中国的基本疆域2)统一文字:小篆——有利于文化发展3)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交流4)统一驰道:——促进交通发展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实质:思想文化专制影响:钳制思想、摧残文化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200多万人/年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了解基本史实、一分为二评史实——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材改编题】“学思之窗”改编】秦国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描述:1.【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5“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嬴政接受李斯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任用商鞅变法B.采取远交近攻C.网罗天下英才D.连接各国长城“问题探究”改编】荀子曾亲历秦国并记载说,秦国百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20姓质朴,“甚畏有司”,“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奸邪)”,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朝廷“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
荀子的记述表明当时的秦国( )A.倡导以仁义礼制治天下B.吸收了道家治国思想C.重视运用法律治理国家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3.【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教材插图”改编】下图所示的里耶秦简户籍簿记载了16秦朝一户的户籍档案,包括家庭成员关系、名字、社会身份等信息。
这反映出秦朝 ( )A.户籍制度非常完备B.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C.社会等级分化严重D.重农抑商政策执行严格“史料阅读”改编】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4.【据中外历史纲要上P18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作者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理论出现了失误B.没有恢复西周分封制C.秦实行暴政丧失民心D.统一六国时机不成熟【经典模拟题】5.(2023·河南许平汝名校模拟)有学者提出:“秦在水利、交通、机械等技术层次的优越,使秦人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并赢得最终胜利。
”这种观点意在说明,秦国( )A.素有重视农耕文明的传统B.科学技术领先东方六国C.讲求实用最终完成国家统一D.商鞅变法历史意义非凡6.(2023·湖北武汉重点中学信息卷)秦始皇平定六国、统一中原后,“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政治家清单一统一全国并吞六国1.条件(1)必然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
(2)可能性①秦国实力:商鞅变法,使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个人才能:嬴政掌权后,锐意进取,善于用人,广招贤良。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相继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清单二政治、经济制度变革“百代犹得秦政法”1.政治制度(1)皇帝制度:为自己选择了“皇帝”名号,“朕”成为皇帝的专称,玉玺为皇帝专用品,以显示皇权至高无上。
(2)国家体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经济制度(1)下诏“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合法化。
(2)奖励移民垦荒。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密切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
[深化认知]春秋战国时期,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从此“玺”成为皇权的集中体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清单三军事、交通、文化措施缔造统一大帝国1.军事(1)命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重设九原郡,修筑万里长城。
(2)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2.交通(1)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五尺道”,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
(2)修筑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
(3)统一车辆形制。
(4)拆除原六国所设路障、堡垒,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
3.文化(1)“书同文字”,小篆成为全国通行字体,后出现了隶书,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
(2)“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
清单四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1.功绩(1)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2)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起一整套先进的制度、规范,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3)勤于政务,富有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
【高三作文】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我心中的秦始皇作文800字古人不远,时光荏苒,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伟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辉煌的篇章,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而在我心中,最喜欢的历史人物非秦始皇莫属。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他是一个具有极高政治智慧和雄心壮志的人,他的事迹使我深深着迷。
秦始皇,他曾经带领着全国人民共同书写了一个具有深远历史影响力的时代篇章:“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在没有统一的时代,秦国原本只是一个小国,但是在秦始皇登基之后,他凭借着自己的雄心壮志和不懈努力,率领全国人民,征战四方,消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土地,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而这一切,正是凭借着秦始皇的雄心壮志和英明政策完成的。
秦始皇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内心,让我深深地敬佩他。
而且,秦始皇还是一个极具政治智慧的君主。
在他统一六国之后,他放弃了以前各国的地方官制度,实行了郡县制,建立了中央集权制,使中国的政治制度更加集中,这种政治制度一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改革,对于农业、货币、度量衡、文字、兵器都有大的改革,他们都为秦朝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的汉朝和唐朝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
秦始皇的政治智慧和改革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的举措有时甚至超前了当时的社会发展。
秦始皇不仅仅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个有睿智的文化宗师。
他统一了文字,制定了一种统一的文字——小篆,使中国的书法和印刷术都得到了统一。
秦始皇对文化的重视,还表现在他对大儒孔子的尊崇,对文学艺术的推崇以及对建筑工程的关注上。
他在政治、文化和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和广泛的。
而且,他的这种博大的胸怀,更使我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佩之情。
秦始皇自身的形象亦是让人不得不敬仰的。
他年少登基,执政期间为了完成自己宏伟的统一大业,不遗余力,不辞劳苦。
【高三作文】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关于秦始皇的作文1500字秦始皇,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也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他的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基础。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非凡智慧和不朽功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秦始皇,原名赢政,是秦国的开国皇帝。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变革,对中国封建制度造成深远影响。
最为出名的就是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严厉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销毁了六国的史书文献,焚书坑儒,统一了文字,计量和货币等标准,并且推行了“郡县制”、“郡县制”等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
在政治上秦始皇的措施打破了以往数百年的诸侯割据,统一了全国的政治和经济体制。
这些大胆的改革和举措都凸显了秦始皇在当时的非凡智慧和决断力。
除了政治改革,秦始皇还做出了一系列的国家建设和文化建设。
他统一了文字、度量衡标准,修筑了万里长城,开凿了灵渠和新丰渠等水利工程,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帝国的边疆,秦始皇派人游历全国,编纂了《山川经》、《略经》、《水经》以及撰写了《帝赋》等巨著。
这些书籍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秦始皇的国家建设和文化建设对中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看来,秦始皇之所以成为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之一,是因为他的非凡智慧、大无畏的胆识和不朽的功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统一中国,为了建立一个稳固的帝国。
他毫不畏惧地打破了以往的封建观念,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并且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决断力成功地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壮举。
秦始皇开凿的水利工程和修筑的万里长城都展现了他对国家建设的极高远见和实际行动。
这一切都让我深深地钦佩和敬佩。
虽然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却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他统一一统了全国的文字、度量衡标准并且焚书坑儒,这些行为被后人批评为是对知识的极端压制和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