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关键接触点的分析与管理李明俊
- 格式:pdf
- 大小:684.25 KB
- 文档页数:2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的实践及效果摘要】目的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方法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规范的护理服务语言及行为;舒适优美的住院环境,待病人如亲人;夯实基础护理,细化服务流程;加强护患沟通,深入细致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结果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强化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相结合,提高了护理质量,达到让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病人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病人的安全,要保持病人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病人的心理,取得病人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病人与社会的满意度。
为积极贯彻落实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11年我科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让患者享受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现将实施方法及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是一家省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我科主要收治神经衰弱,焦虑症,强迫症,癔病,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心身疾病等各种类型的精神疾病。
科室有工作人员16人,其中医生5人,护理人员11人。
2011年全年收治病人380余人。
1.2实施方法1.2.1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规范的护理服务语言及行为工作人员仪容仪表规范,衣帽整齐,佩戴胸牌,做到微笑服务,举止端庄。
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良好的行为仪表,使病人感到亲切和温暖,树立起护理人员良好的外部形象。
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关键词】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管理模式;基础护理;健康教育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增加,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引领着当代护理发展的方向。
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加,客观上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遵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我院于2010年4月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示范病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以我院1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及1个普通病区为研究对象,其中示范病区为观察组,普通病区房为对照组。
两个病区的床位均为50张,且在人员配置及收治病种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2 实施方法2.1 制定实施方案①更新服务理念。
利用业务学习、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②外出观摩、参加管理培训班及进修学习,借鉴省内外优质服务先进经验;③制订我院优质服务规范及检查标准;④为病房添置必须物品如脸盆架、洗头盆、储物箱、娱乐器材等,发动医院职工捐赠衣物以备用;⑤基础护理实施大包干,即先分组,再分床到护、责任到人,确保为住院患者提供无缝隙护理服务;⑥施行绩效考核,与奖金挂钩。
2.2 改良护理管理模式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在护理过程中全面实施整体化、人性化、专业化和无陪护化的“四化”质量标准[1]进行管理;②护士实行分层次使用。
根据护士的职称、学历、工作能力及年度综合素质评分将护士分为三个层次,即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
该病区设置责任组长2人,责任护士14人,助理护士8人;③制定岗位职责。
责任组长工作职责,为住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对执行护理计划的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参与护理查房、护理会诊、科室业务培训等。
责任护士职责为护理技术性操作、健康教育、服药管理、疾病观察及护理文件书写等。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37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组为常规管理组(n=68例)和优质护理组(n=69例)。
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情况。
结果:在护理后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改善效果方面,优质护理组的焦虑量评分(21.09±1.25)分和抑郁量评分(22.07±1.02)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组的焦虑量评分(34.53±2.28)分和抑郁量评分(33.87±2.32)分。
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实施优质管理措施,对于患者焦虑抑郁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护理效果精神科作为医院各个科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收治的患者均存在着精神方面的疾病,这种疾病作为一种心理障碍疾病,会对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产生较为持久的异常状态,严重影响患者学习、工作、生活等一系列活动的正常进行,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进行问题的解决[1-2]。
为此我院将137例精神病患者进行了疾病护理研究方案和报告内容的制定,制定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8年7月份至2019年5月份按照随机分组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37例精神病患者,并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组为常规管理组(n=68例)和优质护理组(n=69例)。
其中常规管理组中男性病患35例,女性病患33例,患者年龄25-74岁,均值为(49.39±1.68)岁。
另一组优质护理组男性病患34例,女性病患35例,患者年龄26-73岁,均值为(49.18±1.55)岁。
在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方面,两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应用品管圈降低精神病患者压疮发生率的作用。
方法去年同期住院的395例为对照组,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的417例为研究组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管理,对活动前后两组患者压疮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
结果“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从4.05降低到1.44%,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可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住院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压疮发生率。
标签: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品管圈;压疮品管圈为持续质量改善小组,指由工作性质相同或接近的基层成员自愿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通过定期的活动由圈员主动提出、讨论并解决与工作成效有关的各种问题[1]。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进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我科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压疮的发生采取预防干预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所有精神病患者417例为研究组,年龄16~65(35.81±13.16)岁,其中分裂症301例(72.18%)、心境障碍躁狂发作59例(14.15%)、心境障碍抑郁发作36例(8.63%)、其他21例(5.04%);以前1年同期收治的395例在我科住院的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6~67(35.84±13.11)岁,其中分裂症285例(72.14%)、心境障碍躁狂发作56例(14.18%)、心境障碍抑郁发作34例(8.61%)、其他20例(5.06%)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摘要】目的:在精神科的工作之中,加强服务的质量,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需要我们做出很多的改变,只有真正提高了服务的质量才能更快地促进病人的康复。
在本文之中我将对要在精神科的工作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需要采取的一些措施做出说明,并对现在的工作服务中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和进展进行说明,希望能有助于更优质的服务的提供。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优质护理服务【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213-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各级医疗服务行业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作为一个90后我对优质护理的概念还很模糊,但经过在医院实习的近一年中让我对优质护理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它在护理工作的对象、内容和规范上都有巨大的变化。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了旨在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和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工程”活动。
1.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应用1.1 转变观念是优质不理服务的前提,精神科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各种精神科的患者,关注的是精神与行为方面的异常,还要掌握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相互影响的问题,因此护士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1],加强护理业务技能、情商培养、礼仪培训,掌握沟通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确保病人安心、安全的住院。
1.2 落实责任制,以患者为中心,突出责任护士全程的整体化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做入院宣教,治疗护理及周围环境、检查等告知义务,细化精神病人外出流程,护士严格遵守工作流程,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2]。
1.3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详细掌握病情变化,对每个病人进行风险评估,选择固定的时间进行面对面交流,了解病人的内心,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做好评估与防范。
2.简化护理文件书写根据精神病人的特殊性,护理部对护理记录书写进行了改革。
我院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
我院精神科一直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注重个性化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我们通过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包括情感支持、认知疗法、心理舒缓等,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温暖,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二、开展多样化的宣教活动,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我们开展了多样化的宣教活动,如药品使用、疾病知识、心理调整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三、整合资源,提高科室运作效率
我们整合了医疗资源,优化了科室管理,做到了科室内部运作高效、顺畅。
同时,与其他相关科室紧密合作,提高了医疗质量。
四、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我们通过不断的流程优化,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效率,同时确保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综上所述,我们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服务得到了广大患者、家属、同行的一致认可,也为患者的康复和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医院精神科2019年1月—2020年1月39例收治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1:1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各39例,以实施优质护理管理的患者为优质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
结果优质组中出现跌倒坠床、冲动伤人、自杀自伤、外走、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6%;常规组中出现跌倒坠床、冲动伤人、自杀自伤、外走、压疮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9%,优质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优质组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优质护理引入精神科护理管理可以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睡眠与生活质量,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科;应用效果精神科患者存在着行为和心理活动紊乱以及思维、行为和情感上的障碍。
精神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会出现抗拒的情况,容易发生各种不良事件,不能达到高效治疗的要求。
由此可见,在为精神科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护理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保证治疗高效完成[3]。
本文针对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78例患者,根据随机1:1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每组39例。
优质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20~66岁,平均(43.6±3.5)岁。
常规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20~65岁,平均(43.1±3.4)岁。
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分级护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实践与成效目的:在精神科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并总结出客观的实践经验与成效。
方法:结合众多的医学案例对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
结果: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护理服务技能的质量和水平,以此可以加强护士服务意识,提高病人的满意程度。
标签:精神科;护理服务;实践;成效2010年1月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启动,旨在促使护理工作能够健康运转、更好地进行全国性工作会议启动。
这次会议的主题则更是利于患者、临床、社会。
通过此次会议也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在这次的会议中,相关的精神和理念被广大的医学朋友所认可。
因此,作为一些专业型的精神科医院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前卫的精神思想。
积极的贯彻卫生部的各项精神。
我们相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转变理念,使得护士的服务由原来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的状态。
一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1.1 转变护理服务的理念,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通过对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的学习,我们应该积极的组织全体护士学习有关“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相关文件,并且积极主动的领会其精神。
这可以从其他方面来间接的体现出来,比如观看护士们自编自导扮演的与日常工作中相似的场景。
通过这些扮演可以很好的使护士们站在病人的角度或者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对病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出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有利于护士们在护理服务理念上主动的去体会病人的心情,去感知病人们的心理等等。
1.2 正确的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保障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护理会议顺利开展后,全体护理人员都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關的护理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卫生部所颁发50项基础技能操作的培训对于广大的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具备学习价值的,是很宝贵的。
所颁发的有临床常用的11项基础护理操作,护士们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按主次的学习知识。
加强与病人的沟通,积极的对病人进行规范性的基础护理,详细科学的量化每个值班、上班的责任护士所应当完成的工作。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精神科的探讨一、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背景二、为什么要做优质护理服务(插图)三、量身打造“优质护理工程”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背景1、卫生部2010年下发相关文件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7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三个文件的通知卫医政发(2010)9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年)13号2、2010年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时间:2010年1月27—28日主会场:南京近300人参会,各省市自治区分会场约76000人参加。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工作会议时间:2010年3、4、5、8、10、12月分别在北京、天津、扬州、北京、湖北宜昌、北京。
3、我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又做了什么?时间:2010年3月5日,在卫生厅召开全省护理部主任工作会2010年3月31日—4月3日地点:江苏南京,全省分管护理院长,卫生局长,护理部主任等近300人参加培训,相继全国此类的交流会议铺天盖地。
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共有1251所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占三级医院总数的96.8%,22个省(区、市)已经在辖区内所有三级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三级医院中,有297所医院在50%以上的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93所医院实现了在全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三级医院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病房数达到9600多个。
二、为什么要做优质护理服务(插图)一是国家政策;二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三、量身打造“优质护理”工程。
1、创新思路①采取先难后易的方法,从危重病人多的精神科四病房,内科病房入手,再到基础护理多的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及护理效果。
方法:将96例精神科患者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83%>72.92%,χ2=9.560)、遵医行为良好率(91.67%>70.83%,χ2=6.838)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72.05±4.49)分>(61.33±5.03)分,t=5.064]相对更高(P<0.05),而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6.69±1.41)分<(8.42±1.79)分,t=5.397]、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1.42±1.67)分<(16.84±2.38)分,t=5.691]相对更低(P<0.05)。
结论:精神科的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帮助其恢复正常生活,进而维护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精神科护理;生活质量精神科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
在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药物治疗方法,可以暂时控制患者病情,维持正常的情绪状态和正常的行为举动。
但是精神科疾病较为复杂、难治,药物治疗的作用效果有限,需要持续进行护理干预,关注其日常生活,给予其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程度,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1]。
本研究探讨了96例精神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观察其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2017年1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者,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为29~78岁,平均年龄(51.26±5.92)岁。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范围为27~75岁,平均年龄(49.71±6.41)岁。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的效果分析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开展的效果。
方法:选取58例患者和16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各29例,护理人员各8位。
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考核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且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的分级护理、护理程度、感染控制、病房管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并且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提升作用。
标签:精神科;优质护理;病房管理医疗机构在服务方面已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更是对护理服务质量的一种提高[1]。
本文针对某院的58例患者和16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评价护理质量、观察患者的满意度。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月间某院精神科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23~57岁之间,平均年龄(37.58±8.51)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另外,该院精神科护理人员共16人,将医护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应患者组别,每组各8人,由两名责任护理人员分别带班。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优质护理模式内容如下:1.2.1确定护理模式将整个病区分配到个人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护理、病人的简单处理、病情巡视、心理沟通及健康指导等,同时对患者实施全程的护理服务,固定每位患者的责任护理人员。
1.2.2完善排班制度按照患者数量将观察组8名护理人员分为4组,每组有一名护理人员和一名责任护理人员,责任护理人员负责病床数量统计,、落实病区的护理、观察患者病情,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生活护理、患者治疗、康复护理及健康指导等,让患者全方面体验护理服务。
优质护理在精神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优质护理对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及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 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88例住院精神障碍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管理。
在实施前、实施24周后分别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护理质量评分标准、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测评。
结果实施24周后,患者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分、总分高于实施前,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积分低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基础护理分、病区管理分、护理安全分、康复护理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优质护理能促进长期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的康复,可以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科;措施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女性精神障碍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7~79岁,平均52.11±12.19岁;病程2~60年,平均28.35±11.98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及以上68例,大学及以上5例;病种:精神分裂症66例,精神发育迟滞17例,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2例,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2例,心境障碍1例。
1.2 护理方法实施前: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进行常规护理,落实精神科基础护理、安全护理工作,保证饮食摄入量,创造良好睡眠环境等。
实施后:2020年2月开始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从周一到周日每日都有护理重点的优质护理管理24周。
优质护理管理方案:①成立优质护理管理团队。
由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护理员组成。
将病区护士分成2个责任小组,由高年资责任护士担任责任组长,带领小组责任护士、护理员落实日常护理工作。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分析李俊(南京市青龙山精神病院,江苏南京 211123)【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根据随机和平均分组原则分为两个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有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满意度,且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焦虑评分和对照组相比,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满意度和依从性得到提高,具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的优越价值。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精神分裂症;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6-2479.2019.41.149.02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不明确,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是一种慢性疾病[1]。
老年精神分裂症由于患者年龄较大,治疗配合度和依从性不高,患者很难坚持,会影响治疗效果。
患者会出现焦虑等负面情绪[2],有时会有不稳定的情绪。
近几年来,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在不断上升,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分析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把本院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该次实验属于患者主动参加。
根据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有2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其中有13例男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年龄介于63-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38±1.43)岁。
行优质护理服务设为观察组,其中有11例男性患者,有9例女性患者,年龄处在67-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3±1.34)岁。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实施及其效果分析作者:江春艳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3年第16期[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实施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选取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的713例精神科患者设为对照组,选取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的825例精神科患者设为观察组。
对照组予以病种相应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优质护理服务。
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健康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
结果除健康知识知晓率外,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包括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控制、护理安全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精神科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精神科护理中是值得开拓的一种护理方式。
[关键词] 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157-0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护理服务的内涵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0年,卫生部倡导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旨在夯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1]。
近年来,本科根据精神疾病专科及其患者的特点,通过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护理模式,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等建设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科于2011年1月正式将优质护理服务引入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现将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前2010年1~12月713例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86例,女性227例;年龄16~72岁,平均(43.5±9.3)岁。
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之后2011年1~12月825例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554例,女性271例;年龄14~71岁,平均(43.3±9.5)岁。
精神科优质基础护理服务指控管理要点摘要】指控管理体系是精神科创建优质基础护理服务的保证,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提高专科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本文分析了关于精神科优质基础护理服务的指控管理要点,希望为指控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些许参考意见。
【关键词】精神科;优质基础护理服务;指控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7-0285-02精神类疾病属于病因不明以及高致残率的疾病,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有近乎大半的患者由于各种精神症状导致行为错乱与兴奋躁动等现象,难以自主料理个人生活,甚至还有的患者由于行为退缩以及情绪低落等,完全不能料理个人生活[1]。
我国目前对于重性精神病患者大都实施封闭式集中管理,患者的家属不能去病房陪伴患者,因而精神科医护人员具有相当繁重的护理工作。
我院在对护理指控管理质量标准的制定上,通过结合精神住院患者的管理方式以及特点,提出了一些管理考核办法,让临床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
以下是本院关于对精神科优质基础护理服务指控管理的相关要点。
1、明确优质基础护理服务目标我院共有4个病区,包括2个开放病区以及2个半开放病区。
优质基础护理服务目标确定为4个病区中所有住院患者的各个病房实施优质基础护理服务。
2、强化指控管理组织指控管理组织由各个病房的护士长组成。
首先要对4位护士长加强对指控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约为一周,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以及《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等[2]。
同时还应当制定关于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规范、负责的相关基础护理项目、目标任务以及实施方法等,将制定出的相关内容发放到各个病房,并且通过各病房护士长来组织实施。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首先要转变护理人员的传统意识,提高护理人员对优质基础护理工作的认知,让护理人员明确自身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以及责任。
人的自理能力包括对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程度不一的自理,当自理能力未能达到自理需要时,就会形成自理缺陷,从而需要护理[3]。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实施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9-07-24T15:27:03.9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9年17期作者:王翠萍朱雪梅[导读] 精神病是临床相对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摘要】目的:探析于精神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提升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临床心理科2016年—2018年间诊疗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抽取50患者,并对开展优质护理前、后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相对于展开前,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有了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精神科展开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更有利于后续医疗干预的进行,对患者、医院均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优质护理;精神科;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196-01精神病是临床相对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精神病有多种类型,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负面心理状态,在精神科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时还应该重视患者心理的舒适以及安慰状态,配合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认同感、归属感,本院自近年来对精神科收治患者展开优质护理服务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临床心理科2016年—2018年间诊疗患者群体相关临床数据为分析对象,随机抽取50例。
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15~79岁间,平均为(43.1±2.4)岁。
收治病种包括:抑郁发作、失眠症、焦虑症、强迫症、情感障碍、狂躁症等。
1.2 护理方法对所有患者均展开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步骤包括如下:①在精神科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知识必要性的普及,树立提供优质服务的信念,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始终要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保持耐心、关怀、感同身受的状态。
精神科开展温馨化活动的体会
李明俊;贾晓娟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2(16)12
【摘要】@@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新形势下对护理队伍进行管理、打造护理品牌,是护理管理者面临的新课题[1].我院是一所三甲精神专科优抚医院,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实施了病房温馨化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总页数】2页(P1629-1630)
【作者】李明俊;贾晓娟
【作者单位】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山西,太谷,030800;山西省荣军精神康宁医院,山西,太谷,0308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护理体会
2.在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实践与体会
3.在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实施和体会
4.在精神科开展人性化服务的实施和体会
5.精神科开展护理安全活动的效果与体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