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实践思考发布时间:2021-09-12T16:41:42.925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8月作者:汪静[导读] 近年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手法越来越新颖,教学改革也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视野,使得古诗词逐渐在“美学”范畴中崭露头角。
古诗词能够充分借助文字艺术为读写描绘一副生动的画面,通过意境的展示让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境界。
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鉴赏的手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基于此,本文就从声效介入、语言渲染、情境再现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汪静四川省纳溪中学校【摘要】近年来,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手法越来越新颖,教学改革也为教学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教学视野,使得古诗词逐渐在“美学”范畴中崭露头角。
古诗词能够充分借助文字艺术为读写描绘一副生动的画面,通过意境的展示让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好地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教学境界。
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鉴赏的手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基于此,本文就从声效介入、语言渲染、情境再现几个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能力;诗画教学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1)08-013-01在高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古诗词占据了大壁江山,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课题内容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古诗词教学的特点找到其与绘画艺术的结合点,引领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去挖掘古诗词中的诗意和诗境,帮助学生在简洁的语言中感悟古诗词传达的情感,最终达到由境入情的教学目的。
在推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对学生艺术和文化素养的培育,确保高中语文教学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借助声效介入增强感悟对古诗词的学习往往是从读开始了解文本的,好的诵读可以使得古诗词完成更深入的传情达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
试谈绘画法在古诗词赏读课中的运用
夏懿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09(0)26
【摘要】在古诗词鉴赏课上运用绘画法.具有形象性、互动性、趣味性的特点,有助于加深记忆、深化理解、激发想象、训练思维.
【总页数】2页(P118-119)
【作者】夏懿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十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2.3
【相关文献】
1.试谈"等级递进"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运用
2.试谈运用古诗词的训练
3.谈职业教育语文课中古诗词的教学运用
4.试谈思政在钢琴课中的运用——以(胡适熙)《牧民歌唱毛主席》钢琴曲为例
5.试谈排球技术教学中的空间特征——运用空间感觉训练法提高体院学生在排球普修课中对传球技术运用能力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诗画一体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古诗词方面的教学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问题。
针对怎样更好地改进古诗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诗画一体教学法在古诗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探讨了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古诗学习效率的焦旭策略,并就古诗教学工作开展上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析,希望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古诗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诗画一体教学教学方法因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接触文言文较少,因而古文基础十分薄弱,这就为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阻力。
教师往往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古诗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和学习,而实际的古诗学习效果难以尽如人意。
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小学生古诗学习的效果,改善古诗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认为,采用诗画一体的教学方法,调整改进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方案。
而什么是诗画一体教学法,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应怎样进行应用?以下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工作,对这一系列问题展开详细解析。
一、诗画一体教学的含义与其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意义诗画一体教学指的是在古诗教学活动中,引入图形图像作为辅助的教学素材与工具,通过以图像结合文字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向学生展示解析古诗内容,让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思想以图像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便于学生认知理解,使得古诗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内容呈现更为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诗画一体教学法是专门针对低年龄段学生文言文基础较为薄弱,难以直观理解文本形式的古诗内容,而依据少年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发育较为突出,在对图形图像的认知上优于符号化的文字内容,而设计出的符合小学阶段少年儿童认知能力的古诗教学方法。
将诗画一体教学法用在古诗教学活动中,能够让抽象难懂的文言文古诗词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图像方式展示出来,从而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让学生消除文言文认知方面的障碍,更好地理解古诗作品,体验古诗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古诗、了解古诗、记忆和掌握古诗。
小学古诗文与艺术绘画赏析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情、理、趣兼备,千百年来,为人们代代传诵。
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诵读。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文,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能陶冶情趣,培养审美,启迪心智,丰富想象。
标签: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一、引领学生深刻体会古诗文的内涵诵读古诗文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多读精背是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学习语文的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这些名言充分说明了诵读古诗的重要性。
诵读是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
诵读有两层含义:朗读和背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而且在课程目标中分学段提出了“背诵优秀诗文”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和第二学段(3~4年级)各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由于小学生记忆力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古诗文短小精悍,又琅琅上口,晓畅如话,短时间内学生就能背诵,完成规定的背诵任务并不难。
二、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古诗文的意境古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
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
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
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
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
面对此情此景,离家在外的诗人想到秋天来了,夜已深,鸟归巢,自己还飘泊不定,流浪异乡,不禁秋愁满怀,难以入眠。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幼儿园古韵绘画:古诗意境在儿童绘画中的表现从古代文学中汲取灵感,通过绘画展现古诗意境,是一种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式。
幼儿园古韵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旨在将古诗韵味和古典文化融入儿童的绘画创作中,既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古韵绘画所体现的古诗意境,并探讨其对幼儿的成长和艺术素养的积极影响。
一、古韵绘画的定义和特点1. 古韵绘画是指将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情感或意境融入绘画作品中,通过对古诗中意境的理解和再现,展现出绘画作品的古风韵味。
2. 古韵绘画具有明显的传统文化特征,强调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同时注重幼儿的感性表达和想象创作。
3. 在古韵绘画中,可以融入古代文人的诗词、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元素,以丰富幼儿的绘画创作内容,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幼儿园古韵绘画的特色和意义1.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通过古韵绘画的创作,幼儿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2. 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韵绘画要求幼儿在绘画中融入古诗意境,这就需要他们运用想象力去描绘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景象,从而促进他们的绘画创造力的发展。
3. 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通过古韵绘画,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古韵绘画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与效果1. 实践过程: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诗词朗诵、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幼儿对古诗词进行理解和欣赏,然后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要求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古诗情感和景象。
2. 效果评价: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古诗意境的表现具有个性和创意,作品中融入了古典文化元素,并展现出古韵情感,这表明古韵绘画在幼儿教育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
四、我的观点和总结在我看来,幼儿园古韵绘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诗画合一魅力无限——小学古诗词教学与美术有机融合的探究【摘要】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小,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需要引入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促使学生走进古诗情境之中,领悟其中的文本内涵和文本情感。
其中,诗画合一教学法就是一种诗画交融的教学方法,将其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可以构建一个高效的古诗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的古诗学习效果,培养小学生的诗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诗画合一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如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为孩子们的课业学习增添一抹新色,就成了老师们的挑战。
现今,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讲、读、背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不强,主要表现在:枯燥乏味的演讲式、一板一眼的翻译法、一问一答的讲解法等。
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去打开古诗教学中“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秉承苏轼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念,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扉,化抽象的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图画。
通过“诗画合一”的方法,将绘画引入倒古诗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去感知诗意,能丰富学生的内心的文化底蕴,提升内在的审美素养。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诗画合一”教学的意义中国古诗词和绘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两者相异又相同。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墨客就把诗、书、画融为一体,合成一种浓郁的文化底蕴。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更是将诗、画在视觉、听觉上融合到了极致。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相融合,既能够普及美术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又能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诗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手口脑并用、教学玩合一,使学生思维活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论绘画在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的作用【摘要】背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它在增强记忆力、理解力和增加知识储备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但如果背诵的技巧与方法不当,那么极易使背诵这个积累的过程变得相当枯燥乏味,同时也会影响到语文本身的魅力。
通过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占主导的特点,将绘画渗透到小学语文背诵教学中,既能使学生大量而清晰地占有语言材料,为将来驾驭语言文字做好铺垫,又增加语文学习的趣味性。
【关键词】绘画背诵语文教学《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锻炼记忆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人文能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融读、记、听、说、写、思能力的训练于一体。
智慧形成于对知识的积累、融合和升华,因而语文学习离不开记忆背诵这一重要环节。
背诵不仅仅体现在字词记忆,段和篇的记忆也占很大的比重。
背诵名篇佳作,它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语言运用均能对学生发生潜移默化、不可低估的作用,而中外很多文学家、学者的成长经历也都告诉我们,小时背的名篇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能为将来的创作之流备足丰富的水源。
然而,超强记忆力的人毕竟只在少数,现在的小学生学业负担重,社会阅历浅,感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处于较低层次,这样大量的背诵篇目,往往会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繁重的压力。
如笔者所教的由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组成的班级(四年级),学生学习不灵活,背诵偏向于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说费时费力,光联系到背诵积累对其语言功底的影响就不得不让人疑惑了。
如何才能使学生更有效率的占有大量的语言材料呢?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占主导地位。
把绘画艺术与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直观而形象、生动且逼真的绘画中,走进课文,实现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迁移和创造,改变了死记硬背这个旧模式,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画结合”,以美育美【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以独特的音律和和谐的节奏传唱千百来。
古诗词的魔力在于辞藻达练简洁,但是它的内容却非常多姿多彩,具有天马行空的夸张色彩。
古诗词在我国小学语文的教育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符合我国低年龄段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所以,本文旨在研究古诗词与小学美术教学如何有机融合,让我们的学生古诗学习之美、之雅,打破学科间的隔阂,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艺术水平,在“双减”背景下全面培养学生的意志和知情意行。
【关键词】诗画结合小学语文在语文课堂的古诗学习中,把抽象化为具象,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诗配画体验诗歌的深刻寓意,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诗画合一”是创新语文课堂,提升课堂效率,丰富老师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并且,它可以让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当前“双减”对于课堂改革的方向之一。
一、注重兴趣,激发潜能语文将美术内容通过形象描绘,展现美术作品的形、神、情。
美术融入小学语文古诗学习时,首要任务应该激发兴趣。
利用语文和美术课堂的结合点,创造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学策略,逐渐推动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正确运用美术资源,特别是古诗这么唯美的又充满文化底蕴的文体,我们面临着一些现实的难题:如果美术资源被不恰当地引用,它们反而会破坏诗画结合之美。
因此,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不能仅让学生用传统的读背然后简单解释某个事物在诗中的意思,还要让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掌握的古诗资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内心感受。
比如在教授《元日》一诗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春节时会做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诗的共鸣,然后才顺势讲解古诗意思和“爆竹”、“桃符”等意象在诗中的意思,紧接着让学生连词成句,表达古诗意思:春风送暖入屠苏。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
诗情画意总相宜——将美术元素融于小学古诗教学之中陈宇燕【摘要】语文统编教材特别注重古诗教学。
针对古诗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通过分析融合美术元素的优势和价值,探究古诗教学的方法,创设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不断提高古诗教学效率,达成诗情画意总相宜之效。
【关键词】统编教材古诗教学美术元素【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910(2019)05B-0033-02随着统编教材逐步铺展使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和美术的共通点,开展语文与美术的“学科融合”教学,通过色彩、画面和想象的有机结合,促使古诗更加立体化、形象化,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而达成“教师教得高效,学生学得带劲”的目标。
一、发挥美术元素融于古诗教学的优势1.线条勾勒,构建古诗整体画面。
“线条”是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它以其简便的特点、活泼的属性,让学生乐于接受。
古诗语言亦是如此。
罗兰·巴特也曾指出:“在象征符号的概念之下——文字符号、绘画符号、雕刻符号都是象征符号,它们都是被完全相同的物质表现的。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一“直”一“圆”,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中的“白玉盘”,轻轻几笔,形态各异,映入眼帘。
2.色彩点缀,渲染古诗缤纷世界。
语言意象所表现的色彩直接刺激读者的视觉反映,加速读者再造想象的情感体验。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色彩明丽,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
《江雪》中“独钓寒江雪”将白色渲染整个空间,色彩自然铺满画面。
刘禹锡《望洞庭》“白银盘里一青螺”,明暗对比,烘托洞庭山水之静美。
3.想象留白,丰富古诗独特内涵。
“留白”是国画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
它通过虚实关系,无中生有,对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画的独特艺术境界。
在诗歌创作中,诗人也擅用此法。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诗情画意”廖蔚昕(南宁市秀田小学广西南宁530000)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古诗词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内容丰富,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材。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丰富小学生的视野,对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也有着促进作用。
新时代,我们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制定出适合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本文将从诗、情、画、意的方面具体阐述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形式,为教学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古诗词;诗;情;画;意古诗词是语言艺术的精华,中华文学中的珍宝,代表着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新时代小学教育中,引入了大量的古诗词,既丰富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培养了小学生的文学功底和修养,同时对小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但是,从古诗词方面来说,古诗词用词精炼,有特殊韵律及格式。
以音律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之分。
以内容又可分为叙事诗、送别诗、咏物诗、抒情诗、田园诗、军旅诗等等,体系庞大、内容丰富。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天性活泼,对于格式严禁、思维抽象的东西很难静下心来学习,再加上古诗词语言与现代语言差距较大,致使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存在一定的难度。
新时代教育环境下结合当下小学生的特点,古诗词教学可以从“诗”、“情”、“画”、“意”四个方面着手会受到不错的效果[1]。
一、以诗为本新时代教育,小学语文老师均积极改进和创新古诗词教学方式,在古诗词教学中大量的引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同时也采用各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但是无论引用何种技术或者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要以坚守传承古诗词精华为目的,这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根本。
古诗词教学时,教师除了诵诗词,通其字,讲其意之外,更要正其本。
这里所谓的本是指诗词的作者,当下小学生诗词教学中,多数老师把重点放在了诗词的教学和讲解上,而对作者的背景知识一带而过。
小学教育2019 年 7 月163古诗词为中国文学史上宝贵的财富,其对学生具有熏陶效果,促使人格发育十分健全,个人修养提高,教师在开展古诗配画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诵读古诗内容,随后再开展绘画,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好奇心比较强烈,借助古诗配画的教学手段,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将被调动,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完成教学目标。
一、寓美于乐古诗教学可以与画面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课堂氛围会活跃,学生深入了解各种作品,思维能力被调动,如在学习《春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播放各种欢快的音乐,学生犹如置身在春天一般,内心欢喜,顺利地进行绘画。
古诗词中各种抽象的符号将变成音符,学生在良好的旋律中体会古诗词的内容,听觉、视觉等被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产生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深入的融入进音乐情境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1]。
同时,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也会具有身历其境的感觉,如在学习《游子吟》时,其中的每一句内容都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一幅幅画面映入学生的眼帘,学习热情被激发,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古诗中的诗眼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生变化,各种情感被高效调动,形成优良的视觉效果,古诗词是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宝贵财富,其会囊括各种优秀的内容,学生在揣摩时,内心情感会丰富,思维存在创新性。
古诗词不是一种简单随意的内容,而是基于作者个人感情而进行的创写,借助古诗配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会提高,带来优良的学习效果。
古诗教学与绘画具有密切的联系,应发挥其正迁移作用,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古诗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用诗画融合方法教学的过程中,需透彻了解古诗知识,了解创作背景。
最终,学生会成为课堂的主人,对古诗及绘画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语文课堂将适应教育教学制度的发展,满足学生身心的需求。
二、寓美于诵在古诗配画教学的每一阶段,低声吟诵都占据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借助音乐效果来带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各种诗句,学生可能会感受到田园的宁静,体会到大自然中的美好风光。
第1篇一、活动背景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
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我校于本月开展了小学古诗配画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古诗,理解诗意,发挥想象力,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古诗的意境,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喜爱。
二、活动目的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3. 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4.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活动准备1. 确定活动主题:小学古诗配画。
2. 选定古诗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静夜思》、《春晓》、《江南春》等具有代表性的古诗。
3. 准备绘画材料:画纸、画笔、颜料等。
4. 组织培训:邀请美术老师对学生们进行绘画技巧培训。
四、活动过程1. 宣传动员:通过班会、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此次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 诗歌朗诵:各班开展古诗朗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绘画创作: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选择一首古诗进行配画创作。
4. 作品展示:在各班开展班级内作品展示活动,评选出优秀作品。
5. 评比颁奖:学校组织评委对优秀作品进行评比,颁发奖品和证书。
五、活动成果1. 学生们积极参与,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创意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2. 学生们对古诗的理解更加深入,提高了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3. 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提升,艺术素养得到了提高。
4. 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得到了锻炼。
六、活动总结1. 活动效果显著:本次古诗配画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2. 学生受益匪浅: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古诗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
3. 教师收获颇丰: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组织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4. 传承文化成果:此次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喜爱了古诗,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卷首语·【摘 要】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古诗词教学中文化传承价值的发挥,书法、国画与古诗词教学的结合不仅能实现这一目标,更加有利于小学生感悟诗词的情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妙。
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书法、国画有机结合的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 古诗词;书法;绘画在小学阶段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为了提高其多元性及趣味性,可以有机地融入书法、国画等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诵读经典,同品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中不仅凝结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对当时的时代特色、历史文明及作者思想的最直接体现。
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低,尚不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因此很难直观地从古诗词中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其意境之美,导致古诗词的教育价值被弱化。
因此,教师可将诵读与书法、国画结合,伴随着书法书写或国画绘制进行古诗词诵读,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意象。
尤其是书法与诵读的结合,学生在手、口、脑并用的情况下,学习能力将得到更好的锻炼。
例如,学习王昌龄的《出塞》时,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历史影像回顾及国画展示向学生展现名将李广的爱国情怀,突出作者对李广的缅怀。
之后,让学生在自主诵读的同时对该诗的书法字帖进行临摹,如此不仅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书法能力,而且能深化古诗词对学生的影响,使学生能结合图像对古诗词进行理解,丰富古诗词课堂的层次,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二、融书法教育于古诗教学所谓字如其人,古人认为一个人的字能对其性格与品质进行最直接的体现,是人个性特征的直观表现形式之一。
而小学生在学习书法时能对其过于活跃的性格进行沉淀,使教学实现动静结合,书法能培养学生沉稳、认真的品质,使古诗词教学在这种品质的影响下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当下,太多人忽视对文字书写能力的锻炼,大部分学生存在字迹潦草、模糊的问题,在书写的过程中,不重视汉字的文字架构,忽视了书法的艺术性以及对人格的影响。
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用“简笔画”的研究作者:赵卫琴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18期摘要:简笔画是一种利用简单的点、线、面等绘画要素来表现物象基本特征的绘画形式。
它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大方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
它的制作要求不再于机械地临摹仿写,而在于概括、简洁的写意、传神。
以直观形象诉诸学生的视觉感官,把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的形式变成愉悦性的形象,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记忆,使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长久的印迹,从而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效果。
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就是如何在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简笔画,充分利用简笔画的优势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的研究。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简笔画古诗词是我国古代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历代华夏人心血和才情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所在。
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到古人所处的社会形态、古时的社会风气以及古人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更可以帮助学生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
小学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子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
“小学古诗词”即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浅显易懂的、便于小学生学习的古诗词,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谈谈我在古诗词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简笔画手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几点做法。
一、利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低年级学生太小,注意力难以持久集中,而古诗词所表达的意思与现代语法有很大的差异,这就需要老师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浓浓的兴趣中理解词句。
绘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古诗词教学必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要走出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我认为绘画是其中方法之一,因为:
一、画演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审美理解力和审美想象力是始终贯穿在审美鉴赏过程中的。首
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将诗情画意融于自己的头脑中。其次,要帮助
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美妙的构思。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绘画”这
一形式,帮助学生驱遣联想力和想象力,借以挖掘学生的审美创造
力。例如,我在教授《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时,让学生把九个
景物通过画面表现出来,这九个名词平分成三组,每组景物都有一
个活生生的主角,用它来决定一组景物的情调和气氛。枯藤、老树,
只有在昏鸦飞落下来的时候,才更显出其败落;小桥、流水,也只
有与人家连在一起,才更显出其生气;古道、西风,也只有在出现
了瘦马之后,才更添其凄凉,这样就构成了一幅特色独具的画面。
这些画面,表面看起来是孤立的、静止的,彼此之间似乎毫无联系,
但篇末点题的“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我让学生通过画面感悟:
如上画面乃是游子眼中捕捉到的,它们无一不牵动着游子的心弦。
于是,孤立、静止互不联系的景物,一变而为提供给学生驰骋想象
羁旅之情的典型环境和广阔空间。对立的景色协调起来了,静止的
物体浮动起来了,简单的名词也显示了极为丰富的内涵。景景相连,
物物含情,情景交融,达于化境,终而脱落出这样一幅游子断肠的
完整画卷。
寓教于美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诗歌教学中审美力的培养是要通过
诗的艺术魅力唤起学生的情感与共鸣,是让学生在绘画中赏心悦目
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实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培养审美态
度、加深审美感受、提高审美鉴赏力、挖掘审美创造力,是在古代
诗歌教学中对学生审美力培养的四个重要环节。而绘画能帮助学生
走进诗歌体验美感,让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沐浴在古代诗歌的辉煌
中,共同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
二、画演古诗,实现学生与诗词文本的对话
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
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
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通过画图再现
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
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有些学生也许绘画技术稍微弱一点,画得不
像,但问题不大,因为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我们老师启发
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通过画面再现这一美景,我们就能更好地
理解文本,能更深刻地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
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古诗词浸润着汉民族的审美意
趣,多借景抒情、体物写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又多用映衬渲
染、虚实相生、动静互见、拟人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更需要也更
能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
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读者只有放眼广袤的天地,想象漫天飘雪、
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叶孤舟、一竿鱼钓和一孤苦
老头,才能走进一个在宦海中虽几遭打击几度浮沉仍痴守节操、孤
寂愤怨的灵魂深处,实现跨越千年的灵魂对话。联想和想象在诗词
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要形式——诗歌表演中更能指导其欣赏作用和
创造精神宣泄得淋漓尽致。
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
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
下进行联想想象,并通过绘画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
现意义的建构。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
命情感和生命意识与文本背后潜藏着的生命对话的过程,就是实现
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的过程。绘画是这个过程的催化剂和通衢
大道。
三、画演古诗,交流创意,感悟古诗的内容美
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
风光图。因此,理解好诗句,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美妙的画面。
然而,从文字到图像,需要形象思维的加工过程。不同的学生,对
画面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的构图布局。在学习中让学生通过
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的画面,展示自己对古诗的独特理解。在
实际教学操作中,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
边讨论、边思考:画什么,该怎么画?这样,学生在和谐、合作的
气氛中自主学习,各抒己见,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例如,在
教学古诗《山行》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白云深处有人家”
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远
山上画几个屋顶表示;有的认为屋子应该隐约出现在浮云之间;有
的认为只在弯曲的山路上画上几个农作归来的人;还有些同学认为
只需在远山之间画上袅袅炊烟即可。又如:在教学“儿童急走追黄
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两句诗时,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
的蝴蝶呢?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结果,有的学生画面上的蝴
蝶隐约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
有的说把蝴蝶画成淡黄色,和菜花就分辨不出来了;有的说画上儿
童正拍着脑袋思考,“蝴蝶飞哪儿去了,怎么找到它呢?”真是在
这些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他们
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统而言之,绘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的意境美,体会到诗词的
语言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诗词的兴趣。这是我抛砖引玉的看法。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 语
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齐天举,周勋初,李敏等编. 文史知识编辑部金开诚. 古
诗词名篇鉴赏集.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84.
[3]赵学静主编. 课外阅读杂志社. 华夏出版社,
cn11-460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