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设计案例分析(1)
- 格式:ppt
- 大小:12.30 MB
- 文档页数:15
集散广场案例:城市空间的优化与活力提升在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中,集散广场是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它既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交通的枢纽。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集散广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空间利用不均衡、设计缺乏特色、活动内容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优化集散广场的方案,旨在提升广场的活力,使其成为市民喜爱的公共空间。
一、背景介绍集散广场位于市中心,是一个大型公共广场,周围商业繁华,交通便利。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广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空间利用不均衡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一部分空间被商业摊位占据,另一部分则闲置下来。
此外,广场的设计缺乏特色,活动内容也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
二、问题分析通过对集散广场的调研,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 空间利用不均衡:商业摊位占据大量空间,导致其他活动难以开展。
2. 设计缺乏特色:广场缺乏独特的设计元素,难以吸引市民驻足。
3. 活动内容单一:现有的活动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缺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三、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 优化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商业摊位和公共活动空间,确保两者之间的比例适当。
2. 引入特色设计:在广场中加入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元素,如雕塑、景观等,提升广场的吸引力。
3. 丰富活动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如文化展览、公益讲座、艺术表演等,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4. 加强管理与维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广场的整洁与安全,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活动环境。
四、实施过程1. 制定详细的空间规划方案,明确商业摊位和公共活动空间的布局。
2. 寻找有创意的设计团队,为广场引入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元素。
3. 策划多样化的活动方案,并邀请相关机构参与组织。
4. 与相关部门合作,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加强广场的日常管理与维护。
五、效果评价实施上述方案后,集散广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 空间利用更加均衡,商业摊位和公共活动空间得到合理分配。
浅谈文化广场设计城市文化广场是集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的公众场所,是一个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的体现,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内涵。
城市广场的设计涉及到各个领域,如空间设计、文化设计、主题设计等,从整个广场到各个局部细节均要考虑。
本文基于对文化广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文化广场设计时应考虑的“四要素”和“三原则”,明确广场的文化内涵、主题,协调统筹周边环境与效益,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人、自然、文化和谐一体的人文景观。
一、文化广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纵观我国的文化广场,其中不乏精品,但随着广场数量的增多,文化广场的质量越来越低,设计雷同已经成为文化广场的通病。
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场设计严重脱离了周边环境,不能因地制宜。
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广场,造成了广场在建设过程中资源浪费。
二是广场主题思想不明确,缺乏特色,互相模仿,导致广场大同小异。
三是未考虑周边交通组织,或存在噪声污染或交通不便捷,导致广场功能低,吸引力下降。
二、文化广场设计要素(一)明确且丰富的文化内涵(二)统一周边环境格调、因地制宜1.协调交通组织、互不干扰。
广场的交流便利直接关系到人流的多少,因此在设计时要保证噪声、空气质量等因素对广场干扰,既要保证人流和车流集散的方便性,也要考虑到在欣赏文化、休憩、娱乐的正常进行。
2.标志物突出且辨识度高。
标志物要能明确突出主题,辨识度高且具有独特性。
辨识度强的标志物将增强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
三、广场设计原则(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文化广场的使用要体现人文关怀,符合人们的行为习惯,注重用户体验,设计时充分把握现场的实际情况,协调硬地、草地的比例,注意色彩搭配,公众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设计形式新颖、环境舒适、功能齐全、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的广场。
注重与周围建筑环境的协调与统一也是广场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统筹规划,效益兼顾文化广场除了要体现“人文关怀”之外,更要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不仅要满足人的需要,也要综合考虑对环境的问题,设计时要统筹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成都来福士广场案例分析全球化的趋势势在必行,而建筑行业作为一个辐射范围甚广的领域,更是十分鲜明。
全球化给我国原本的设计环境、政府政策、人们思想等一系列的变化。
那么作为全球化大旗下的一个产品,成都来福士感觉是比较成功的。
下面关于本案例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一:来福士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理念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些来福士广场,正如来福士的广告所说每一座来福士建筑均出自世界知名大师的手笔,所以这个项目本身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的决策者更多的是来福士集团,相关政府的决策者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就其自身来说,设计谁来做也许都会达到自身的功能需要,但是霍尔的设计感觉还是很可人的。
自2003年霍尔的北京的当代MOMA出现以来,他的作品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在南京、成都、深圳、天津、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以及他的最新作品青岛文化艺术中心。
在中国有这么多作品的国外明星建筑师中,他的确是凤毛麟角的一位。
这也充分说明了相关决策者对霍尔本身的认可,也侧面的反映出了霍尔的建筑所带来的名牌效应,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商业利益。
而这也间接的反映出了不同范围的人群,比如文化艺术中心的受益者普通大众,商业综合体里面的消费者,办公人员对建筑的认可。
在这个建筑群里所需要体现的是:强调的整体化都市功能与形式、建筑体的多孔隙性、还空间于市民、融入三峡理念的中庭广场、用现代环保技术打造超级绿色建筑等概念,希望带给成都市民一种兴奋的体验。
城市在眼前缓缓展开,可以感受到来福士这个“城中之城”的城市内涵。
这些就是霍尔的创意灵感和设计理念。
从下面这张图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与传统商业综合体不同的外向表现不同,他要营造的是一个内向的空间。
建筑师应用"微型都市生活体"的理念,在大都会场地内创造了适合人居住尺度的建筑,双门商店朝向街道和购物中心开放。
塔楼体块上雕刻有三个巨大的开口,分别是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历史馆、利布斯·伍兹设计的光之馆和中国雕塑家韩美林设计的本土艺术馆。
香港太古广场一、太古广场全貌二、太古广场位置太古广场位于金钟地铁站上盖,是香港及九龙(荃湾)两条地铁线的交汇点;太古广场座落于香港核心地带,香港的重要地点,例如香港公园、香港政府办公大楼、高等法院、英国领事馆及英国文化协会等都近在咫尺,占尽地利优势;太古广场向北可拥览浩瀚的海景,而向南则面对占地十公顷香港公园宁静的环境。
三、太古广场交通地铁前往太古广场,可选择乘搭地铁到金钟站。
金钟地铁站是香港及九龙列车的转驳站,除贯通全港地铁沿线各站外,更可接驳九广铁路及机场快线网络,快捷方便。
巴士或电车太古广场位处香港主要交通枢纽,途经的巴士线超过80条,包括CityFlyer机场快线及机场穿梭巴士服务;而连接金锺廊及太古广场的有盖行人天桥下,亦设有来往东西线的电车站。
此外,由附近的香港公园步行往山顶缆车站只需约五分钟。
太古广场一座太古广场二座太古广场三座太古广场总占地三十二万平方呎,于一九九零年落成,包括四座大楼及一个购物中心,共提供近五百万平方呎的楼面,包括有甲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三间五星级酒店、购物商场和会议中心等。
四、太古广场的定位及组成部分定位:香港最顶级的综合体物业甲级写字楼+顶级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顶级公寓。
太古广场一座占地860,000平方呎(约79,900平方米)的商业大厦太古广场二座占地700,000平方呎(约65,000平方米)的商业大厦太古广场三座占地644,000平方呎(约60,000平方米)的商业大厦(于2004年中落成)购物商场占地710,000平方呎(约66,000平方米)的购物商场270间酒店式住宅单位 (面积由1,220至2,650平方呎) 太古广场酒店式住宅太古广场会议中心可容纳500人的会议中心港丽酒店513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港岛香格里拉酒店565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万豪酒店602间客房的五星级酒店地下停车场逾500多个泊车位1、甲级写字楼部分太古广场一座:建筑面积860,000平方呎、楼高36层的甲级商厦,每层面积由20,000平方呎至22,000平方呎,首层为会议中心设施。
坎普广场案例分析
坎普广场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南部一处森林,森林中有许多不同的天然景致。
因为其活跃的特性和社会聚会以及互动的优势,既是城市的文化中心,也是居民和社会空间,著名的丹麦设计师Jan Gehl赞美坎普广场公共空间设计是人类标准的冠军作品。
广场有一条螺旋步道与观景塔相连,向上延伸创造出在漫步森林之上的独特体验。
螺旋坡道,使得人们在进入的时候,既能通过不同种类的森林,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观景塔呈现几何形状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整体轮廓腰部细长,底部和顶部逐渐增大。
城市广场设计中健康理念的融入方案示例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的不断加速,城市广场设计也应该更多地融入健康理念。
城市广场设计必须以生态化理论与生活化理论为指导,保证广场设计符合人们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本文结合具体设计案例,对健康理念进行了全面分析。
一、工程概述(一)基本情况概述本次研究的广场设计基地位于我国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与华龙道交口的东南角。
河东区是天津市中心市区之一,位于天津市东部,占地40平方公里,东侧为120急救中心,南侧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基地北侧为聚安东园和西园两个居民区,西北角为万春花园,而西侧是城市之光、巨幅小区和星光园。
基地南邻的第一中心医院紧挨着康馨里和鑫泰花园。
处在基地十字路口对角的是中国农业银行,而在新开路的对面为巨福园商业区,分布着各种饮食娱乐场所和大型写字楼。
北侧有公交站台,对面是与居民区融为一体的商业带。
沿基地一带人流量较大,空气质量为中等。
(二)地理位置分析本次研究的广场在位置上有着自身特点,基地周边分布着居民区、商业写字楼和超市,饮食娱乐、美发、学校、银行等营业场所,其中居民区居多,基地方圆约200米,共有20000人口,大部分是上班族,属于两点一线的生活,基地西侧有一个河东区危改广场,但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老年人的生活比较单调。
二、广场设计过程中健康理念的融入(一)生态理念融入广场文化的健康发展有赖于生态理念的建立。
环境质量的急剧恶化和不可再生资源的迅速减少,加剧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
景观设计作为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对于生态目标的追求已经超过了对功能性与艺术性的要求。
生态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小城镇广场作为人们公共生活的空间,在设计时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态为先”的理念,促进环境的健康发展。
本设计中整个广场内部形态以几何形居多,仅有坡地与自由路径等为曲线。
几何形中又以形状和色彩的变化,营造出一片适合城市的自然环境,给人的感觉像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城市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