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商品学名词解释
- 格式:docx
- 大小:16.28 KB
- 文档页数:1
总论名词解释1、中药商品学:研究中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经营与管理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药商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传统药物商品。
保证药材商品、饮片商品和中成药商品。
3、中药生产企业:从事中药商品生产的企业。
4、商标:为商品的标志,表明特征的符号,用文字、符号图形或其组合构成,商标注册后受法律保护。
5、道地药材的含义:①产地历史悠久,具有相对固定产地和生长区域②品种优良,具有产量高、能抗旱③疗效显著、临床效果好④生产技术成熟⑤加工技术成熟6、成方资源的含义:历代方书著作和民间单方、验方及秘方成了中成药生产的源泉,这与药材商品多来源于天然药源的情况相似,是我过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称成方资源。
7、名优中成药:指某一种或在某一种不同厂家生家的产品中,具有质量优良,疗效特好,产量较大,销路较广的传统或新制的著名中成药8、盛装材料:直接盛装药品的包装材料,再分为包装和小包装两种,常见的见P22。
9、规格:一个品别的药材,人为的改变了原生药材的形态等。
这种不同形态等方面的商品称为规格。
10、等级:统一规格商品的药材,区别其大小,好坏的标准称为等级。
11、中药市场研究:包括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是中药经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进行正确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
12、对流:同种药品在同条运输线上进行先对方向的运输13、倒流:同种药品由产地运到销售地,再有销售地运会原产地。
【中药商品学的主要任务】1)经营管理:A研究中药商品的管理规律,实现管理现代化;B研究中药商品的经营规律,实现经营现代化 2)品质优劣:制定和完善中药商品的品质、规格标准、提高药品质量3)规格等级4)市场行情:加强中药市场的调查与预测,不断开拓新市场5)价值规律:研究中药商品的价值规律,制定合理的价格【各个历史时期《中药商品学》的发展和成就有哪些】1、秦汉时期。
1)等级的研究:柏子仁分三等2)价格的研究3)已有专营中药的商人4)重视中药商品品质的研究5)第一部中药商品学专著《范子计然》。
一.名词解释: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天然来源未经加工或仅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药物,常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等三类。
3.饮片:是药材经净制、切制或炮炙处理后,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4.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及其炮制品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5.中药商品:是指在医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特殊商品,也是国家及有关药品标准中规定使用的所有中药。
6.中药商品学:是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鉴别特征和使用价值的一门应用学科。
7.重要商品名:是指在中药材市场上流通的中药商品别名。
8.中药商品规格名:是指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中药别名,是全国药材市场通用的行话。
9.特定药用部位检测:对药材商品某些特定的药用部位在总药材中所占比例的检测。
10.统货:药材的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明显,常不分规格、等级,称为统货。
11.品别:只不同品种、不同生境、不同产地的药材类别,其下划分规格、等级。
12.水试:利用某些药材在水中或遇水产生的特殊现象。
13.火试:指药材火烧时,产生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特殊现象。
14.松泡:指药材质地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15.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如山药。
16.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当归。
17.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如郁金。
18.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19.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20.四大怀药:指生产于河南的药材,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
21.浙八味:杭白术、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浙玄参、浙贝母、温郁金、延胡索。
22.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3.条痕:是指矿物类药材在毛瓷板上划过后留下的粉末痕迹。
24.凤丹皮:生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的丹皮。
中药商品学
摘要:
1.引言
2.中药商品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
3.中药商品学的发展历程
4.中药商品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5.中药商品学在中医药产业中的重要性
6.结论
正文:
中药商品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来源、性状、品质、规格、储藏、流通、贸易等内容的学科。
它涉及中医药、农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为中药的生产、经营、管理、质量控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商品学的发展历程悠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在那时,人们已经开始研究中药的来源、性状、功效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中药商品学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我国,中药商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20 世纪50 年代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中药商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传统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品尝法、手摸法等,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成分较大。
现代方法包括理化分析法、生物技术法、仪器检测法等,这些方法更加科学、准确,有利于提高中药商品的质量控制水平。
中药商品学在中医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首先,中药商品学为中
药的生产提供了依据,通过对中药的来源、性状、品质等的研究,可以指导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从而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
其次,中药商品学为中药的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支持,通过对中药的规格、储藏、流通等的研究,可以提高中药的经营效益,降低损耗。
最后,中药商品学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通过对中药的检测、评价等的研究,可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中药商品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医药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商品学的名词解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中药的应用逐渐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
中药商品学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中药商品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本文将从中药商品概念、特点、分类和市场发展等角度,对中药商品学进行深入解释。
一、中药商品概念中药商品指的是以中药为主要成分,经过加工和制备后形成的固体、液体或其他形态的产品。
中药商品融合了传统中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以改善人体健康为目的。
中药商品的特点是具有中药独特的药理作用和药效,同时也具备安全、有效、便捷等特性。
二、中药商品的特点1. 中药独特的药理作用:中药商品经过科学配方和制备工艺,能够发挥中药的独特药理作用,如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益气养血等。
2. 安全性和有效性:中药商品在制备过程中,注重药材的选择、炮制加工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个体化和综合性:中药商品根据不同人群的身体状况和需求,提供个体化的调理方案,从而满足人们的不同健康需求。
4. 便捷性和可重复性:中药商品以药物的形式供人们使用,便于携带和使用,并且可以重复使用,方便人们随时调理身体。
三、中药商品的分类根据中药商品的不同用途和形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中药保健品:主要是指以中药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制备后用于保健养生的产品。
如养生茶、保健酒等。
2. 中药化妆品:以中药为主要原料,并结合现代化妆品技术制备的产品。
如中药面膜、中药洗发水等。
3. 中药食品:以中药为主要原料,具有食物形态和营养价值的产品。
如中药凉茶、中药糕点等。
4. 中药药材:指未经加工制备的中药原材料,可供人们炮制制成不同形态的中药商品。
四、中药商品市场发展中药商品的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反映了人们对中药的认可和需求。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药商品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品牌化经营:中药商品市场愈发重视品牌建设,通过塑造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2. 多元化产品:中药商品市场推出更多种类和形态的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中药商品学名词解释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产等为原料,经加工制作而成的药品。
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材和中药制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中药商品学是对中药商品的学科研究,旨在准确解释中药商品的名称和特征。
以下将对中药商品学名词进行解释。
1. 中药商品中药商品指的是经过加工制作成品并投放市场的中药制品,以供药店销售或人们购买使用。
中药商品可包括中药饮片、中药浸膏、中药胶囊、中药颗粒、中药软膏等多种剂型。
中药商品的生产、质量控制、销售和使用都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中药饮片中药饮片是从中药药材中提取有效成分,并经过研磨、加工、浸提等工艺制作而成的固体制剂。
中药饮片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用来制作丸剂、煎剂等剂型。
中药饮片的制作工艺包括炮制、干燥、微波烘干等步骤,其质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对中药的疗效起着重要影响。
3. 中药浸膏中药浸膏是将中药饮片浸泡在适量的溶剂中,经过浸泡、过滤、浓缩等工艺制作而成的液体制剂。
中药浸膏具有浓缩度高、使用方便等特点,可以直接口服或配合其他药物使用,适用于急性疾病的治疗。
4. 中药胶囊中药胶囊是将中药提取物或中药颗粒装填在胶囊中而形成的固体制剂。
中药胶囊常用于制备味苦味较重的中药,通过胶囊的包裹能够掩盖药味,方便服用和携带。
5. 中药颗粒中药颗粒是将中药饮片经过研磨破碎并加工成颗粒状的成品。
中药颗粒具有易服、剂量准确、可保存性好等优点,能够方便人们按照剂量服用,特别适用于儿童、老年人等服用困难的人群。
6. 中药软膏中药软膏是将中药提取物或粉末与外用基础剂相混合,并具有软膏状的制剂。
中药软膏常用于皮肤炎症、湿疹、烧伤等疾病的治疗,具有渗透力强、局部作用明显等特点。
7. 中药标准中药标准是对中药商品进行质量评价和控制的依据,包括中药饮片、中药浸膏、中药胶囊等各种剂型的标准。
中药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对中药商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疗效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
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中药商品学: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中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一门应用学科。
2什么是统货:对品质基本一致或部分经济价值低、优劣差异不大的药材,常不分规格、等级,称为统货。
3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4十大怀药:怀山药、怀牛膝、怀地黄、怀菊花5浙八味: 杭白术、杭白芍、杭菊花、杭麦冬、浙玄参、浙贝母、温郁金、延胡索6林下参:播种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称为“林下参”。
7什么是潞党:山西晋东南地区平顺、陵川栽培和河南新乡等地引种者称为潞党。
8什么是蛋吉:选西大黄个大者,于竹笼中撞光,加工成卵圆形,习称“蛋吉”。
9厚朴(蔸朴):厚朴靠近根部的干皮,呈靴筒形。
10牡丹皮(凤丹皮):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的牡丹皮。
11通天眼:羚羊角上半段中央有1条隐约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12荔枝黄:牛黄胆黄的表面粗糙,具疣状突起,形似荔枝。
13乌金衣:牛黄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二填空:1中药商品学的任务:研究和制定重要商品的质量标准是中药商品学的首要任务,鉴别中药商品的品种和质量是中药商品学的基本任务,研究中药商品的道地性、采收、加工、包装盒储藏是中药商品学的重要任务。
2中药商品的性状:当归:以主根粗长、油润、色黄棕、断面黄白、气香浓郁者为佳。
麻黄: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以茎淡绿或黄绿、内心色红棕、手拉不脱节、味苦涩者为佳。
五味子:果实呈不规则的圆球形或扁球形,表面紫红色或暗红色,以粒大、紫红、肉厚、柔润光泽、气味浓者为佳。
3商品来源:大青叶: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
4主要成分:丹皮:丹皮酚。
雄黄:二硫化二砷(As2S2)5鉴别与检查:槟榔:加碘化铋钾显微镜检查显石榴红色结晶三单选:1:GAP:中药材生产管理质量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安徽药材市场:亳州3亳白芷的加工方法:刮去外皮后煮4按每50g个数划分等级的:川贝母、麦冬5内蒙甘草的颜色:红棕色6临床使用质量最优的砂仁:阳春砂7石斛中大石斛原植物:流苏石斛8中药商品性状评价准确的:薄荷9正品冬虫夏草子座先端有什么:短小的不育部分10国产蛤蚧背部有什么特点:黄白色、灰绿色斑点四多选1中药饮片性状鉴别重点观察哪些:类型、切面、边缘、气味、颜色2中药商品流通的主要环节:采购、运输、储藏、销售3麦冬的道地产区正确的是:浙江,四川4描述对的是:济银花、北五味子5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珍珠、朱砂6黄芪:666不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不过千万分之一、滴滴涕DDT不过千万分之二7有国家标准的牛黄:天然牛黄、体外培植、人工牛黄8描述准确的:血竭、蟾酥、珍珠粉、牛黄粉、羚羊角粉9西大黄的商品规格:除了雅黄都是10中药商品的有效成分:茯苓、西红花、槟榔、青蒿五简答题1中药商品的特点:质量特点、经营特点、来源特点、生产特点、道地特点2中药商品特征的主要内容:(1)形状:指中药的外形,一般比较固定。
中药商品学的名词解释中药商品学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研究了中药商品的生产、加工、质量控制、市场流通、销售和管理等各个环节。
下面是对中药商品学相关名词的解释。
1. 中药商品:指符合国家药典和相关法规要求,以药材为原料,通过科学的加工制作、包装,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类保健食品等。
2. 中药饮片:由鲜草药或炮制后的草药制成,经水提取或醇提取,再经过浓缩、干燥等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中药制剂。
3. 药材:指用于制药、制剂和保健品等方面的植物、动物、矿物或其部分,具有药理活性和适宜的制药性能,并满足质量标准的原材料。
4. 质量标准:中药商品的质量标准是制定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重要依据,包括质量要求、质量指标和质量控制等。
5. 保健食品:由符合保健食品注册管理要求的原料制成,具有保健和调节功能的食品,以满足特定人群的特殊营养需求和保健需要。
6. 生产工艺:中药商品的生产工艺是指将药材按一定比例组合,经过一系列加工操作包括研磨、浸泡、提取、过滤、干燥、包装等制成商品的过程。
7. 药物制剂:指将药材加工制成一定剂型和规格,以便于使用和储藏的药物形式,包括颗粒剂、丸剂、糖浆剂、片剂、胶囊剂等。
8. 药品市场流通:中药商品在生产完成后,经过批发、零售、分销等渠道,在国内、国际市场上进行流通和销售的过程。
9. 药品销售:中药商品销售是通过各种销售渠道和手段,将中药商品推向市场,并实现商品的交易和流通。
10. 药品管理:中药商品在销售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药品管理,包括存储、运输、配送、监管等环节,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中药商品学研究了中药商品的生产、质量控制、市场流通和管理等方面,促进中药商品的发展和规范,保障广大患者和消费者的用药安全和效果。
它对中医药事业的推动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研究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中心内容的应用科学。
2.中药商品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传统药物商品。
是市场流通、交换和经营中的特殊商品。
3.中药商品的特点:(1)质量特点,中药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对人有治疗、预防、保健等作用,其集中体现为中药的质量。
其质量涉及到疗效、毒性和稳定性。
质量不合格的中药,不但误病还能害人。
(2)经营特点,中药商品的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地都与医疗卫生领域相关,其社会效益重于经济效益。
药品经营的品种和数量取决于临床需要。
(3)来源特点,中药商品既有来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和矿物,又有经过中药炮制、制剂加工的产品,来源复杂,品种繁多,管理困难。
使用合理,不易造成药源性疾病。
(4)生产特点,中药野生资源日趋减少,亟待中药材种植规范化生产。
在国家积极推广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中,规定要控制药材生产的各种因子。
(5)“道地”特点,道地药材是指产于一定地区、历史悠久、质量优良、加工技术成熟、疗效显著的优质药材。
道地药材是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优良药物商品的概念。
(6)管理上的特点。
4.中药商品学的任务。
(P5)(1)研究和制定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里标准,保证中药商品质量。
(2)鉴别中药商品的真伪和优劣,保证中药商品安全有效。
(3)研究和掌握中药商品的流通和管理规律,构建现代中药商品体系。
(4)研究和掌握国内外中药市场动态及信息,积极推进现代中药商品贸易。
5.6.正名,正名是指历史沿用、现今广泛采纳、药品标准记载的法定名称。
一种中药只允许有一个正名。
7.别名,别名又称为‘副名’和‘异名’,是出正名以外的其他别称。
一种中药常有多个别称。
8.商品名,药材在商品经营过程中,还有众多的规格名、商业习用名或简称。
9.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起草药品等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拟订政策规划,制定部门规章;负责组织制定、公布国家药典等药品标准、分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中药商品学第一章中药商品学的定义及任务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传统药物商品。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中药商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传统药物商品。
中药商品学:研究中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经营与管理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
商业: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行业。
商业三大要素:商人、商品、物资技术设备。
使用价值: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互交换量的比例关系。
商标:商品标志,表明特征的符号,用文字、符号图形或其组合构成,商标注册后受法律保护。
注册商标: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依法核准注册的商标,受法律保护。
中药商品的特点:中药商品除具有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外,还具有:质量即生命的特点;来源复杂,品种繁多,“道地”特点;经营特点:取决于临床需要;生产特点:中药材属农副产品,中成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和中药提取物为制药企业工业化生产。
中药商品学的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保证中药商品质量;鉴别中药商品的真伪及优劣,保证中药商品安全有效;研究和掌握中药商品的流通和管理规律,构建现代中药商品体系;研究和掌握国内外中药市场的动态及信息,积极推进现代中药商品贸易。
第二章中药商品学的历史及发展一、中药商品的发展历史(各个时期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重视中药商品等级的研究--柏子仁分三等;开始重视中药商品价格的研究;已有专营中药的商人;开始重视商品品质研究。
《后汉书》记载了韦彪、张楷等有名的采药、卖药之人。
第一部中药商品学专著《范子计然》有了药价、等级之分。
载药87钟。
晋唐时期经营的品种及数量不断扩大,《唐本草》载844种;已重视中药商品的道地研究;加强了中药商品的对外交流,引进了外来药物:阿魏、龙脑、安息香。
宋元时期宋朝兴起“太医局卖药所”是我国官办的第一个中药经营机构,在全国陆续推广,形成了庞大的官营中药工商体系;出现专事经营川广道地药材的“川广生药市”—最早道地药材批发市场;官药局颁布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视为当时中成药配制的国家标准;广州设置“市舶司”统管海外的贸易机构明清时期扩大对外交流及进口药物品种进一步研究了药材及道地的关系,及中药商品采收与品质的关系著名店铺相继成立,如同仁堂、万锦堂等;出现区域性、垄断性的“十三邦”全国性高级药材集散市场,百泉、樟树等在明初初具规模,清代后期达盛世。
中药商品学一、什么是中药商品学?中药商品学是研究中药商品的货源、质量、市场、标准和监管等方面的学科。
它关注中药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对中药商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管。
二、中药商品的货源中药商品的货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中草药生产基地中草药生产基地是指种植中草药的地区,一般位于农村地区或山区。
这些基地通常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保证了中草药的品质和功效。
2. 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市场是中药商品的主要交易场所,供应各地的药店、医院和个人购买。
这些市场通过批发、零售和网络销售等方式,将中药材供应给消费者。
3. 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是将中草药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企业。
它们通过采集、炮制、研磨和包装等工艺,将中草药加工成中药饮片,以提高便利性和使用效果。
三、中药商品的质量中药商品的质量是保证中药安全和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评估中药商品质量的几个方面:1. 外观质量外观质量是指中药商品的色泽、形状、气味和纯度等方面。
一般来说,中药商品应该具有统一的外观特征,无杂质和异物,并具有特定的气味。
2. 化学成分中药商品的化学成分直接关系到其药效。
通过分析中药商品的化学成分,可以评估其质量和功效。
这可以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3. 药效评价药效评价是评估中药商品疗效的重要方法。
可以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等方式,评估中药商品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和药剂作用。
四、中药商品的市场中药商品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其市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医院市场中药商品在医院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医生开具处方的重要药品。
医院市场对中药商品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符合药典标准和临床需求。
2. 药店市场药店市场是中药商品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
药店通过批发和零售的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中药商品。
药店市场对中药商品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保证安全、有效和符合标准。
3. 网络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药商品在网络市场上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道地药材:是在某个地区特殊天时、地利的生长条件和历代药农采用独特的栽培、养殖、加工方法,而形成和生产的优质高产中药材。
2、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
3、四大南药: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
4、四大藏药: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西红花。
5、中药商品规格名: 是在中药商业行业内部使用的别名,全国药材市场通用的行话。
6统货:药材的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明显,常不分规格、等级,称为统货。
7星点:大黄根茎髓部的异常维管束,形成层成环状,射线含红棕色物质,成星芒状射出,故名。
8潞党:山西晋东南地区平顺、陵川栽培和河南新乡等地引种者称为潞党。
9纹党:甘肃文县、四川平武所产的素花丹参称纹党。
10狮子盘头:党参根头部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
11绵芪:指产于山西绵山的黄芪
12林下参:播种于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人参称为“林下参”
13春七:在立秋前后未开花时采收的为“春七”,体重色好,产量质量均佳。
14挂甲:牛黄粉末以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黄,颜色经久不褪,习称挂甲。
15济银花:产于山东平邑的金银花。
16凤丹皮:产于安徽铜陵凤凰山的牡丹皮。
17通天眼:羚羊角上半段中央有1条隐约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
18乌金衣:牛黄有的表面挂有一层乌黑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
19条痕:矿物在白色毛瓷板上刻划后所留下的粉末痕迹称为“条痕”。
20枫斗:铁皮石斛在产地加工时边炒边拧成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具有2~4个旋纹,习称枫斗
21蔸朴:厚朴靠近根部的干皮,呈靴形,一端呈卷筒状,另一端宽大似喇叭口。
22荔枝黄:指牛黄胆黄的表面粗糙,具疣状突起,形似荔枝,故名。
23蛋吉:选大黄(西大黄)个大者,置于笼中撞光,加工成卵形,称蛋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