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 格式:doc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32
平面构成的八种基本形式
1、重复形式:重复构成形式是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2、近似形式:近似构成形式是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3、渐变形式:渐变构成形式是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渐变包括(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
4、发射形式:发射构成形式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发射包括(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
5、空间形式:空间构成形式是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其中包括——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
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6、特异构成形式:特异构成形式是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7、密集构成: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此外,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和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
8、对比构成:较之密集构成更为自由性的构成,称为对比构成。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平面构成是指由各种图形、线条和色彩等元素在平面上有机组合而成的形态结构。
在视觉设计、绘画、建筑、工业设计等领域中,平面构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平面构成可以使画面更具有美感和艺术感,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传达信息和理念。
在平面构成中,有一些基本的形式和元素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对其中几种常见的基本形式进行介绍。
1.点点是最简单的几何元素,可以被看作是没有大小和形状的。
在平面构成中,点经常被用作构成其他形式的基础。
点的位置可以决定整个平面结构的组成和分布。
2.线线是由点在平面上的移动轨迹组成的。
线可以是直线、曲线、折线等。
线具有方向性和长度。
在平面构成中,线可以用来连接不同的点或形成一定的线条组合,从而创造出各种视觉效果。
3.形状形状是由点和线组成的封闭图形。
常见的形状有矩形、三角形、圆形等。
形状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在平面构成中,形状的大小、位置和组合方式对整体视觉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形状可以用来划分空间、表达意象或进行装饰。
4.空间平面构成不仅仅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的,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可以创造出立体的空间感。
空间是指在平面上通过线条和形状的布局和组合,使人们产生一种深度和远近的错觉。
通过空间的处理,可以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逼真感。
5.色彩色彩在平面构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色彩可以增加图像的丰富性、表现力和感染力。
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情绪和意义,通过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颜色,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
色彩也可以用来创造对比和层次,从而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
6.质感质感是指通过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的运用,使平面构成呈现出不同的质感和触感。
质感可以是柔软的、坚硬的、光滑的、粗糙的等等。
通过质感的表现,可以使平面构成更加真实和具体。
这些基本的形式和元素可以在平面构成中灵活地进行组合和运用,创造出各种丰富多样的效果和表现。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是创造和表达的基础,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基本形式的运用,创造出独特而有吸引力的平面作品。
平面构成的八种形式1、重复构成形式重复构成形式就是用一个基本的元素在一定的形式下重复排列,排列对方向和疏密会产生一种秩序的美感。
谈起重复构成,我想顺便介绍一下重复构成的两种方式:第一种: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是图案的一种组织方法。
二方连续是由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而形成的纹样。
第二种:四方连续,是由几个纹样组成一个单位向四周重复地连续和延伸扩展而成的图案形式。
2、近似构成形式近似构成形式是使用相似的元素进行构成的一种方式。
近似构成讲求在统一中带有变化。
设计上采用基本形状之间相加相减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基本形类似的构成形式就是近似构成形式。
总结来说就是看着一样实则要有变化。
3、渐变构成形式渐变构成形式是把基本元素的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渐变可以是通过颜色、方向、虚实的变化也可以是通过外形的变化来完成,不一定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颜色渐变。
4、发射构成形式发射构成形式是以一个点或多个点为中心向周围发射扩散等效果,就会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首先我们需要有骨骼线。
骨骼线就是我们画面走向的一个看不见的线索。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使用离心式、向心式、同心式几种发射方法来设计。
5、特异构成形式特异构成形式是在整体画面都有规律有固定形态的状况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单调画面的形式。
特异构成的部分可以用颜色、形状、线条等方法来做。
很多运营类设计也会应用到特异构成形式。
6、密集构成形式密集构成就是在画面中使用大量重复密集的元素来给观察者一种压迫感和与留白的对比,密集构成很容易给观察者造成震撼和心理压力。
7、对比构成形式我们做对比构成的时候,可以使用元素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色彩、肌理等进行对比,以及重心、空间、有与无、虚与实的关系元素的对比。
对比会产生强烈的反差和感官刺激。
8、肌理构成形式视觉可理解的物体表面图案的纹理,我们就叫做肌理,以肌理为构成的设计,就是肌理构成。
平面构成的八种基本形式平面可以由许多不同的形式组成,其中有八种基本形式。
这些形式是独特的,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途。
以下是这八种基本形式的详细介绍:1.矩形:矩形是一种有四个直角的四边形。
它的四条边对等且相互平行。
矩形是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广泛用于建筑、设计和几何学等领域。
矩形的特点是稳定、坚固,可以提供良好的空间利用。
2.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它的四个边都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具有对称性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工程领域。
由于其特殊性,正方形常被用作基础布局元素,如墙面砖、地板砖等。
3.圆形:圆形是由半径相等的所有点组成的封闭曲线。
圆形在几何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对称性和不变性。
圆形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和艺术领域,如圆形柱、圆顶等。
圆形具有较好的空间流动性和视觉效果,常被用来创造宜人和平衡的环境。
4.椭圆形:椭圆形是圆心到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所有点组成的曲线。
椭圆形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常用于创造流动的空间和优雅的曲线。
椭圆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对称性,常被用作设计中的主要元素,如椭圆形门廊、椭圆形天花板等。
5.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多边形。
三角形是几何学中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形式。
它具有稳定性和坚固性,在建筑和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如屋顶结构、悬挂灯饰等。
6.梯形:梯形是一种有两对平行边的四边形。
梯形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常用于独特的空间分割和装饰效果。
梯形具有稳定性和对称性,常被用来创造有趣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流动性。
7.菱形:菱形是一种有四条相等的边的四边形。
菱形具有对称性和独特的形状,常用于创造独特的建筑外观和装饰元素。
菱形在艺术和设计中也常被用作主要设计元素,如菱形盖顶、菱形瓷砖等。
8.多边形:多边形是由多个直线段组成的封闭曲线。
多边形具有多种形状和边数,如五边形、六边形等。
多边形在建筑和设计领域中常用于创造多样化的空间效果和独特的外观。
多边形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比例来创造出不同的效果。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肌理构成一、肌理的概念肌理是指物体表面纹理。
“肌”——皮肤;“理”——纹理、质地。
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物理性,因而也就有不同的肌理形态,例如:平滑和粗糙、柔软和坚硬等等,这些肌理形态会使人产生多种感觉。
在我国肌理效果的应用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采用压印法,在起舞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绳纹样的出现,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于不同时期肌理形态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和利用。
不论是宏观还是围观,凡是人类所能感知到的物质,都会给我们提供丰富繁多的物质现象。
这些物质现象的肌理形态传递着不同的信息,例如:人面部的皮肤纹理,就会反映出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即使是及其细微的差别,也会由面部不同的肌理体现出来。
对肌理的探索与发现是设计构思的重要源泉,学生在了解物体的同时,要不断开拓对物象更新的认识,使肌理运用于现代设计中。
二、肌理的形式肌理一般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
(一)视觉肌理视觉肌理使对物体表面特征的认识,一般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手触摸的肌理。
形和色非常重要,是视觉肌理构成的重要因素。
肌理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比如用铅笔、钢笔、毛笔等都能形成各自独特的肌理痕迹;也可以用画、喷、洒、浸、染、淋等手法制作。
可以使用的材料也很多,比如:木头、石头、玻璃、油漆、纸张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电脑、摄影与印刷技术的使用,更加扩大了肌理和材质的表现性,将有更多的肌理效果被运用于我们的现代设计之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方法:1 印刷或自印:用丝网版、石版、铜版、木版等效果综合制作。
2 拼贴:将各种纸材和其他平面材料通过分割,组合在一张画面上。
3 熏炙法:用火焰熏炙,使纸的表面产生一种自然纹理。
4 拓印:将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着色,将纸覆盖其上,然后均匀的挤压,纹样印在纸上构成的肌理效果。
5 自流:将油漆或油画颜料滴入水中,以纸吸入;也可以将颜料滴在较光滑的纸上,使颜料自由流淌或用气吹,形成自然的纹理。
肌理的制作手段很多,要不断的试验,不断的探索,才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形态。
(二)触觉肌理用手抚摸有凹凸感的肌理为触觉肌理。
光滑的肌理能给人以细腻、滑润的手感,反之则不然。
例如:木质、岩石的肌理能给人以纯朴、无华的感觉,使人恬静。
肌理分为自然肌理和创造肌理两大类。
自然肌理:自然肌理就是自然形成的现实纹理,如:木、石等没有加工所形成的肌理。
创造肌理:创造肌理石由人工造就的现实纹理,即原有材料的表面经过加工改造,与原来触觉不一样的一种肌理形式。
通过雕刻、压揉等工艺,再进行排列组合而形成。
肌理产品在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中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肌理应用恰当,可以使设计具有魅力。
另外肌理的构成形式可以与重复、渐变、发射、变异、对比等形式综合运用。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矛盾空间(二)三、矛盾空间在东方、中东、中欧许多国家的绘画中,往往采用平行透视和多点透视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形体空间,特别是近百年来的一些近代绘画,把空间和形式分割为不具有固定视点的基本形状。
立体主义则把形体的不同侧面同时观察和表现,使视觉中的形体消失了。
在平面设计中有时故意违背透视原理,有意的制造出同视觉空间毫不相干的矛盾图形,这类图形又称为矛盾空间图形。
它可以随着实现的改变而显示出相异的形体关系,体现了人的感性直觉能力和理性理解能力。
矛盾空间正式利用了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视觉的错觉,形成了在实际空间中无法存在的空间形式,因为这种空间存在着不合理性,而有时还不容易立即找出矛盾所在,这就会增加读者的兴趣,引人遐想。
矛盾空间可以在平面中传造出奇特的空间,变不可视为可视,它可以提高学生对形自身的把握,以及在形的分解与组合等方面得到更充分的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造型能力。
四、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共用面:将两个不同视点的立体形,以一个共用面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使两种空间知觉并存,形态关系转化,有一种透视变化的灵活性。
矛盾连接:利用直线、曲线、折线在平面中空间方向的不定性,使形体矛盾连接起来。
交错式幻象图:现实中的任何形体总是占有明确、肯定的空间位置,非此即彼。
但是,在平面图形中可以将形体的空间位置进行错位处理,使后面的图形又处于前面,形成彼此的交错性图形。
边洛斯三角形:利用人的眼睛在观察形体时,不可能在一瞬间全部接受形体各个部分的刺激,需要有一个过程转移的现象,将形体的各个面逐步转变方向。
矛盾空间的实例: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对比构成一、对比的概念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协调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
自然界中的冷与暖、干与湿、白天与黑夜都是对立的统一。
对比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对比的参照系。
在生活中我们说某个人个字很高,那么他周围的人一定要比他矮,或者他他和你想像中的正常身高相比,要高一些。
这就说明对比是要有一个参照对比物的,或者说具体的群体,无参照系的单一个体是无法构成对比的。
对比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可以是显著的、强烈的,也可以是模糊的、轻微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二、对比基本形的协调任何基本形只要处于相异的状况都可以发生对比,比如:长短、粗细、黑白、大小、规则与不规则等等。
即任何相反或者相异的形状都可以形成对比,而这些对比因素如何才能协调呢?有以下几个因素:(一)保留一个相近或相似的因素;(二)使对比双方的某些要素相互渗透;(三)利用过度形,在对比双方中设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使对比在视觉上得到过渡,也可以取得协调。
三、排列对比排列对比是指编排方式上的对比。
视觉平衡构成的编排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没有任何骨骼线,基本形没有固定的位置,基本形的安排只能以视觉的平衡与否为标准。
排列对比的基本形大多数不重复,并略带近似的关系,基本形的种类在两种以上,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都可以发生对比。
(一)方向对比:在基本形有方向的情况下,如大部分基本形的方向近似或相同,而少数基本形的方向不同或相异,就会形成方向上排列上的对比。
(二)位置对比:基本形在画面内排列时空间不要太对称,应该注意上下、左右空间的均衡,在不对称中求得平衡,从中可以得到多种疏密对比(三)空间对比: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对比就是地与图的空间对比。
当图少地多的时候,地包围图,图就特别突出;而当图多地少的时候,图包围地,地就显得突出;当图、地面积相等的时候,虚形和实形同时突出,感觉上一会儿看到虚形一会儿看到实形。
因此在设计时虚与实是同等重要的。
(四)聚散对比:在构成设计中,与空间对比密切相关的是聚散对比,也就是密集的元素与松散的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
(五)大小对比:是指构图排列上大小的关系。
大小对比比较容易表现出画面的主次关系。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对比构成一、对比的概念对比是一种自由构成的形式,它不以骨骼线为限制,而是依据形态本身的大小、疏密、虚实、显隐、形状、色彩和肌理等方面的对比而构成的。
协调是求近似,对比则是求差异。
自然界中的冷与暖、干与湿、白天与黑夜都是对立的统一。
对比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对比的参照系。
在生活中我们说某个人个字很高,那么他周围的人一定要比他矮,或者他他和你想像中的正常身高相比,要高一些。
这就说明对比是要有一个参照对比物的,或者说具体的群体,无参照系的单一个体是无法构成对比的。
对比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可以是显著的、强烈的,也可以是模糊的、轻微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
二、对比基本形的协调任何基本形只要处于相异的状况都可以发生对比,比如:长短、粗细、黑白、大小、规则与不规则等等。
即任何相反或者相异的形状都可以形成对比,而这些对比因素如何才能协调呢?有以下几个因素:(一)保留一个相近或相似的因素;(二)使对比双方的某些要素相互渗透;(三)利用过度形,在对比双方中设立兼有双方特点的中间形态,使对比在视觉上得到过渡,也可以取得协调。
三、排列对比排列对比是指编排方式上的对比。
视觉平衡构成的编排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没有任何骨骼线,基本形没有固定的位置,基本形的安排只能以视觉的平衡与否为标准。
排列对比的基本形大多数不重复,并略带近似的关系,基本形的种类在两种以上,它的形状、大小、方向、位置都可以发生对比。
(一)方向对比:在基本形有方向的情况下,如大部分基本形的方向近似或相同,而少数基本形的方向不同或相异,就会形成方向上排列上的对比。
(二)位置对比:基本形在画面内排列时空间不要太对称,应该注意上下、左右空间的均衡,在不对称中求得平衡,从中可以得到多种疏密对比(三)空间对比: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对比就是地与图的空间对比。
当图少地多的时候,地包围图,图就特别突出;而当图多地少的时候,图包围地,地就显得突出;当图、地面积相等的时候,虚形和实形同时突出,感觉上一会儿看到虚形一会儿看到实形。
因此在设计时虚与实是同等重要的。
(四)聚散对比:在构成设计中,与空间对比密切相关的是聚散对比,也就是密集的元素与松散的空间所形成的对比关系。
(五)大小对比:是指构图排列上大小的关系。
大小对比比较容易表现出画面的主次关系。
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发射构成科讯网信息中心小奇编辑2008年09月23日一、发射的概念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
自然界盛开的花朵就属于发射的形状。
另外,发射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渐变。
它同渐变一样,骨骼和基本形要作有序的变化。
但是,发射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发射具有很强的聚焦,这个焦点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其二,发射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光学的动感,使所有的图形向中心集中或者由中心向四周扩散。
二、发射构成的形成(一)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发射骨骼的构成因素有两方面:发射点:即发射中心,焦点所在。
衣服发射构成作品,它的发射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在画面内也可以在画面外,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
发射线:即骨骼线。
它有方向(离心、向心或同心)、线质(直线、折线或曲线)的区别。
(二)发射骨骼的种类离心式:基本形由中心向外扩散,发射点一般在画面的中心,有向外运动的感觉,是运用较多的一种发射形式。
由于基本形的不同,它有直线发射和曲线发射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直线发射就是从发射中心以直线向外发射、扩散的构成,其中包括单纯性构成和复合构成。
直线发射呈现直线具有的情感特征,其射线使人感到强而有力,有闪电的效果。
曲线发射由于发射线方向的渐次变化,能表现出曲折所具有的特征,线的变化使人感到柔和而变化多样,并且还有一种运动的效果。
向心式:基本形由四周向中心归拢,形成发射点在画面外的效果。
同心式:基本形层层环绕一个中心,每层基本形的数量不断增加,形成实际上是扩大的结构,扩散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