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地理教学论
- 格式:pdf
- 大小:220.91 KB
- 文档页数:16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件西校地科院〔2018〕6号关于印发《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全体师生:《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8年9月28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教财〔2014〕1号)《西南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西校〔2012〕450号)《西南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设置及管理办法》(西校〔2013〕348号)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在我院就读的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具备申请资格。
第二章国家奖学金参评条件和评选办法第三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者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思想品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诚信友善、团结同学,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课程学习:学习成绩优异,无重修、补考科目。
(三)科学研究(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以西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包括培养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也作为第一作者对待)在本学科领域发表不少于1篇高水平学术论文。
其中,博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级别应为SCI期刊(自然科学)、CSSCI期刊(人文社会科学)、SSCI(3区以上)外文期刊(人文社会科学)、A&HCI期刊(人文社会科学);硕士研究生发表的学术论文级别应为《西南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西校〔2015〕620号)及《西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以及平台分类与认定办法》(西校〔2015〕621号)的刊物分类中B级及以上级别。
学科教学(地理)初试考试大纲及参考书《地理教学论》考试大纲一、考核评价目标通过《地理教学论》的学习,要求考生能:1、举例说出地理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价值;2、结合地理课程目标的历史演变,说出对当前课程目标的认识;3、把握核心素养理念,提出之后日常教学中的“变与不变”;4、理解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内涵与表现;5、认识地理知识的类型及特点;6、掌握地理位置、分布、概念、特征、过程、联系知识的教学视角;7、会利用地理位置、分布、概念、特征、过程、联系知识的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8、结合地理学科能力结构图说明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结构;9、结合具体课例说明地理学科特殊能力有哪些,并举例说明其培养途径;10、结合具体课例说明地理学科一般能力有哪些,并举例说明其培养途径;11、领悟地理学思想对于地理教学的价值;12、理解人地关系思想及其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13、理解区域思想及其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14、理解尺度思想及其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15、理解整体性与差异性思想及其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16、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及意义;17、理解地理学科情感陶冶的内容与方法;18、理解地理学科中态度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9、理解地理学科中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20、体会到不同教学逻辑的教学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21、知道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的常见逻辑偏差;22、了解合理教学逻辑的主要特质;23、了解地理教学媒体的发展和分类;24、理解语言媒体、图像媒体的特点、功能和价值;25、了解地理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要求;26、了解地理教学媒体选择和应用的原则及依据;27、初步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培养地理学科能力;28、初步学会运用谷歌地球培养地理空间素养;29、明确地理学习方式的含义及分类;30、理解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31、了解地理学习方式改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32、掌握地理接受式学习的内涵、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33、掌握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基本环节和注意事项;二、考核内容第一章地理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第一节地理课程的价值第二节地理课程的目标第三节“人地协调观”解析第四节“综合思维”解析第五节“区域认知”解析第六节“地理实践力”解析第二章地理学科知识及其教学第一节地理知识的类型及其特点第二节地理位置的教学第三节地理分布的教学第四节地理特征的教学第五节地理过程的教学第六节地理联系的教学第三章地理学科能力及其培养第一节中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结构第二节地理学科特殊能力及其培养第三节地理学科一般能力及其培养第四章地理学思想的教学指向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教学指向性要求第二节区域思想及其教学指向性要求第三节尺度思想及其教学指向性要求第五章地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第一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第二节地理学科中的情感陶冶第三节地理学科的科学态度教育第四节地理学科的价值观教育第六章地理教学逻辑及其案例分析第一节地理教学逻辑的内涵阐释第二节自然地理教学逻辑例析-以大气环流为例第三节人文地理教学逻辑例析-以区位选择为例第四节合理地理教学逻辑的主要特质第七章地理教学媒体第一节地理教学媒体的发展与分类第二节地理教学中的语言媒体第三节地理教学中的图像媒体第四节地理教学中的地理信息技术媒体第八章地理学习方式第一节学习方式概述第二节地理接受式学习第三节地理探究式学习三、参考书目1.《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袁孝亭等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
今天闲了,好好写一下我的考研经历,主要是针对政治与英语,希望这些方式方法对你有用。
今年政治确实考的不错,分数出来我自己也有些惊讶,主观题分数应该比较正常(34分),选择题不错(44分),我觉得政治不用复习的太早,政治主要是记忆,太早很多知识点容易忘,前期还是留给英语、专业课把基础打扎实比较好,7月份开始就挺合适的,选择题跟着这些主流的复习资料把知识学好(选择题部分反押题现象很严重,考前做了很多题,但是一上考场感觉挺多没见过的,这些没见过的就只有靠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和技巧来解决了),主观题把李凡老师的《政治新时器》背诵资料背好,应该都没有太大问题,当然,虽然说的是没什么问题,差距不大,但还是要尽力达到自己能够答到的最好,好的答案和一般甚至是不好的答案最后的分数肯定是有差别的,或许只有1、2分,但也许这1、2分就是最后你所需要的,每一分都很重要。
下面详细试一下英语的学习:1.英语真题的价值很高,真题反复研究3遍,尤其是阅读部分。
模拟题不同机构难易程度不一样,没啥必要做。
推荐木糖英语考研微信公众号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
2.单词真的很重要。
考研喜欢考熟词僻义。
要想真正掌握一个单词,第一步背词汇书(反复多轮),推荐你用新东方那个绿色乱序版词汇,第二步结合真题语境体会。
单词一定要早早开始,背到最后一天。
我用的是《一本单词》。
3.基础阶段也要攻克长难句,推荐田静的课程。
我自己觉得挺有用的。
4.阅读部分是有方法的,从真题中总结经验是最好的。
推荐你买黄皮书张剑的真题。
5.完型填空别放弃,真题前几年确实挺难,但是这几年变简单一些了。
特别是19年。
6.翻译看完长难句就可以做。
7.作文我是后期自己总结的万能模板,然后找那个黄皮书网站的老师批改的。
考试直接背上,我自己觉得不错。
自己有能力的话可以背一些范文,我当时后期时间太紧了,根本没时间背。
建议关注蛋核英语考研公众号,里面的英语课程风趣易懂,还有大量作文素材。
专业课作为最大的拦路虎,必须从一开始就要重视,从第一天复习开始就要开始复习,故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件西校地科院〔2018〕8号关于印发《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全体师生:《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018年10月23日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学院在校本科学生(以下简称“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创业实践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院成立地理科学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对学生积极、顺利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全面领导。
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担任,党委副书记、分管科研副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成员包括学术委员会主任、团委书记、科研秘书、本科教学秘书、本科生辅导员、学生双创中心主任。
第三条学院团委成立学生双创中心,设主任一名,由分管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会副主席兼任。
学生双创中心的日常工作由学生双创中心下设的创新创业部负责。
具体职责如下:1.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发动,并为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做好指导、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2.全面规划学院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方案,实施地理科学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负责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中期检查和结题等日常管理与协调工作;4.上级交待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学院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指导教师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治学严谨,责任心强,对学生的学习、研究、实验、论文撰写与发表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第五条学院对学生参加地理科学相关专业全国性竞赛提供经费支持,并委派指导教师全程指导。
第六条学院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给予综合考评加分奖励,加分标准参照《地理科学学院本科学生综合考评实施细则》。
第35卷 第3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6月Vo l 35 No 3 Journal of Southw 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Jun 2010文章编号:1000-5471(2010)03-0279-0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蒋勇军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从凝练专业特色、充实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西南大学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同时提出了形成创新的地理人才培养模式、地理专业教育体系、鲜明特色的地理学办学体系和教学水平与学术造旨较高的地理学师资队伍的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并对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关 键 词:地理科学;特色专业;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专业建设在追求标准质量提高的同时,不失时机的展现专业特色的发展轨道,使专业建设从追求外在的标准化质量,向着追求特色和卓越品质转变[1].建设特色专业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我国高校积极组织建设不同级别的特色专业,力求办出特色学科和特色学校,走特色名校的发展道路[2].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建设特色专业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高校谋求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必经之路[2-3].专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对人才培养起到重大作用,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旨在通过改革目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培养模式、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来提升专业建设内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办特色专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 人无我有 方式,一种是 人有我优 或 人优我强 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创办其他高校所没有的专业.尽管我国专业调整,使专业数量由原来的个变为个,增大了专业口径,但全国普通高校多所,每个高校有几十种专业,在国家普通本科院校高校专业目录中不可能找到一种其他高校所没有的专业而成为特色专业,要建成特色专业只能采取 人有我优 的方式,因此,只有建设一流的学术、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材、一流的课程和一流的实际条件才能形成一流的特色专业.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基本任务1 1 专业特色的凝练与创新西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从1952年建立以来,在专业教育教学与科技工作中携手共进,共图发展,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使地理科学专业成为西南大学的主干专业之 .在专业建设方面,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办学水平得到社会高度评价和认同.在学科建设方面,已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下1个二级学科的自然地理博士后流动站、自然地理博士学位和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被列为重庆市首批省级重点学科;从专业设置角度来收稿日期:2009-10-17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和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点建设项目.作者简介:蒋勇军(1968-),男,湖南益阳人,副教授,留美博士后,主要从事资源环境与GIS应用等方面的研究.280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 bg jxt sw u cn 第35卷看,国家对本科专业设置的调整顺应人才培养国际化趋势,人才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地理科学专业必须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凝练专业特色并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实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 的目标.在充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对地理科学专业人才特色的现实需求与长远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市级特色专业的建设,进一步科学论证和深入研究地理科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特色和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协调和连贯性,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专业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大现代化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加大实验实训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工作力度,创建以学生创新性学习研究的教学科研基地,使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培养有机结合.1 2 专业内涵的充实与提高尽管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相比于全国重点高校的学科建设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回顾地理科学学科发展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树立科学发展观,强化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规划学科建设进程并抢抓机遇加以切实实施,是实现学科建设快速高水平发展的工作基础.地理科学学科在国家 十二五 期间的工作目标是要取得一级学科授权点并积极带动其他学科点的建设,在优势互补、重点突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科群的整体发展,实现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 的战略目标.因此,根据学科发展目标,结合地域特点及学校对学科发展要求,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立足西南广大岩溶区的现实和特色,将岩溶特色注入科研与教学中,并与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相结合,着重加强具有岩溶特色的学科前沿方向的培育,并加大学科前沿发展所需经费、仪器设备等的投入,使学科优势方向得到必需的经费、研究设备的保障以及获得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特色专业内涵的充实与提高.同时,创新性教学科研团队建设要着眼于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学历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水平的提高,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支由数名在国内外地理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率领的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技术过硬、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在地理科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辐射和示范作用,促进特色专业的提高.1 3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专业实验室建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水平.2008年地理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立,所拥有的仪器设备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已居市内高校前列,具备了在学生专业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基础条件.今后的工作应是不断完善实验中心对学生开放的管理制度,建立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的基金资助和导师制度,完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习成果奖励制度,制定学生参加相关科技交流活动的资助办法,拓宽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参评奖励的渠道等,使学生专业科技创新活动迈上正常发展轨道.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地理科学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尽管目前的实践教学基地数量已基本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但基地的建设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覆盖的区域特别是重庆市以外的基地数量需要进一步扩大.该方面工作需要继续加强与全国校友的联系,获得校友更广泛和更大力度的支持.2 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根据教育部、重庆市有关特色专业建设点文件精神及学校的发展战略,并结合地域特点,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将紧密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通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等工作,密切跟踪国内外地理科学发展动向和前沿,以达到如下目标.1)形成创新的地理人才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成为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2)形成创新的地理专业教育体系,具有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使其更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3)具有鲜明特色的地理学办学体系,根据西南地域特色,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需求,形成具有岩溶特色的学科群,各学科相互结合、互补并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形成科教结合、互为动力并相互促进的办学特色;4)形成一支在教学水平与学术造旨较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地理学师资队伍,在地理学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3 建设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的几点思考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围绕特色的培育和形成,配置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做好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3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地理科学专业教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地理科学特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教师队伍优,具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团队结构合理,梯队科学,整体素质高;教师个体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实践阅历.一是地理科学特色专业需要配备有学科特色的师资队伍,其教学和科研方向的专长必须和专业特色的培育相匹配.二是要搞好地理科学特色专业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通过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国内外的交流等扩大视野以及科研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使本专业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三是要形成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团队.由于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由相互协作、敬业奉献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完成.如果没有专门的团队,虽然不乏有科研能力强和实践能力强的人,但往往是队伍松散,散兵作战,研究零散,很难形成学科特色或研究特色.3 2 强化实践性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由 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组成.第一课堂主要有野外实习、课程实验、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第二课堂主要有学生活动等.第一课堂实践教学主要是 见习+实习 ,强化 以见习促进学习,以实习推动就业 的观念,形成本科学习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1)野外实习一是加强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建设以云南、攀枝花、峨眉山为地理科学特色专业三大野外实习基地,加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等教学内容的野外实习.二是建立新的实习模式.采用点上、线路和面上(区域)实习相结合的形式.点上实习主要加强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定量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线路实习是指在实习区内选择若干条路线,整体了解实习线路上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以及人类的影响.面上(区域)实习是一种探索与研究型实习,它在点与线实习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设立野外实习专项经费,制定野外实习专项经费使用办法,规范实习经费的管理.四是建立野外实习考核制度.要求学生提交野外实习报告,并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行评价.(2)课程实验一是构建新的课程实验体系,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构建新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实现实验教学的层次化、模块化.二是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学生的实验环境,增加实验设备的投入,更好地满足实验项目的需求.三是充实实验教学的师资队伍.设立专职实验教师岗位,加强理论课老师的实践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四是增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将传统实验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实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汇报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等环节完成实验任务.五是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有科研潜质的本科生较早地进入实验室或本科生导师工作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完成设计性实验,从事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创作等.(3)教育实习坚持 立足西南,面向全国 基础教育宗旨,以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能力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281第3期 蒋勇军: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282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投稿网址http://x bg jxt sw u cn 第35卷积极构建完善的教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努力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基础教育输送 上手快、后劲足 、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高素质地理师资.一是坚持课内专业教学与课外技能活动的结合.将教师组织的集中训练与学生自主分散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积极性,把学生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二是坚持模拟课堂教学与实习课堂教学的结合.在学科教学论课程中,在学科教学论教师课堂讲授的基础上,聘请优秀中学教师,让他们来校传授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并增加情景实训环节,将教育实习提前预演,实现模拟课堂教学与实习课堂教学对接,延伸课堂教学.三是坚持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见习、实习的结合.在注重师范生校内实践教学训练的同时,积极开辟校外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基地,建立了数量充足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初步形成了稳定的教育教学见习、实习基地群;坚持专职教师教学与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力求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四是坚持教育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结合.要始终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延伸,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整体设计,不断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拓展了学生教育实践空间.广大师范生在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培养了回报社会、吃苦耐劳的精神.3 3 更新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创新培养制度和模式,努力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并 产销对路 (专业对口)的地理科学专门人才为了具备完善的新的地理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因为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二是实行导师制.根据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招生数量较少的特点,总结著名本科院校实行导师制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实行被称为 精英教育 的本科生导师制.三是试行 创新学分 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相关的制度来保证.四是实行 专才教育 培养模式.由于社会就业竞争压力大,多年来各高校普遍盛行所谓 通才 教育,课程开设多而杂.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要提高就业率,高校特色专业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目前,人才市场需求以专才为主,因此地理科学专业将按照 专才 教育的培养模式,增设必要的专业课程,提出严格的专业要求,让学生集中精力、学深学透自己的专业.五是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专业教学管理的主要弊端是整齐划一,缺乏个性,这不利于特色专业培养特殊人才,尤其是不利于一些 偏才 、 怪才 和 奇才 的脱颖而出与成长.3 4 深化改革,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地理科学人才培养方案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必须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整合教学改革成果,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内涵,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要制订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能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如何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呢?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一个优质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前提,是本科之本.地理科学特色专业要形成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学术前沿讲座、实践教学环节构成的由低到高的课程体系,使之达到知识结构合理、知识层次渐进、专业重点突出、专业特色鲜明、夯实专业基础、注重自主创新的专业课程目标体系.二是高度重视专业课程的教与学.作为特色专业学生的培养,放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第一位的和基本的投入,当是专业课程的教与学.因此,本专业除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外,其它可开可不开的课程原则上少开,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专业课.三是增设专业课程,增加前沿讲座.为使学生具备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须较大幅度地增加讲授地理专业知识的课程和学时,同时增加学科专业的前沿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四是听取有关对口共建单位意见.调整课程设置时,将认真听取相关专家及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必要时将按他们的意见对培养计划及课程设置进行适当调整,以使本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结构的需要.五是加强教材建设,体现地方优势与特色.课程建设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专业特色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六是加强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配备的数量和质量是打造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根据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需要,要配备必要的教学基础设施,要购置充足的教学设施设备,为特色专业打下很好的物质基础.参考文献:[1]钱 鹏,查书平.地理科学特色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5(1):76-79.[2] 陈乃芳.特色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5,(2):18-21.[3] 张应强.谈强化高校办学特色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2,(19):14-15.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Major Constructionof Geography in Southwest UniversityJIA N G Y ong junSchool of Geog raphi cal Sciences ,S outhw es t U nivers ity ,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Co nstructing characteristic m ajor is the requirement of deepening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 mation,and is also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 f universities.As an exampl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vincial characteristic m ajor of g eo graphical sciences of southw est university ,the basic role w as propo sed for the compacting of major char acteristics,the streng thening of m ajo r intensio n and the improv ing of in novatio n ability.And the co nstructio n g oal of characteristic m ajo r of geogr aphical sciences w as propo sed for for matio n of training model of innov ative g eographical professional,new teaching system of g eo graph ical major,schoo l-running system w ith reg ional char acteristic and teacher team w ith hig h quality o f teaching ability and scientific attainm ents.The detail measur es of co nstr ucting character istic major of geo graphical sciences in Southw est Univer sity w ere discussed.Key words:geogr aphical sciences;char acteristic m ajo r;construction责任编辑 胡 杨 283第3期 蒋勇军:西南大学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科实习报告课程名称:水文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班级:2010级师范二班姓名:杨林学号:222010318011056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学科实习报告实习名称:青木关地下水观测调查指导老师:张远瞩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8日实习地点: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北碚区歇马镇一、实习目的通过对青木关及周边地区地下水实地观测调查,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课程的知识,学会水文基本观测和研究方法,并更好地运用于实际。
二、实习内容1、从地质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研究青木关地区地下水的形成条件2、从三大类水形成的条件、特征、动态变化等方面研究青木关地区地下水的类型及特点3、从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探讨青木关地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建议三、实习结果地下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潜在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对青木关地区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调查初步认识青木关地区地下水形成的原因以及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和地下水的理化性质的认识,并且实地对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河进行流量的估算。
青木关地处西南岩溶地区,地表和地下水双层结构的水文现象普遍存在,地表和地下水相互转换迅速。
随着人口的膨胀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内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矛盾日益增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破坏加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人为因素加速了青木关地下水的污染及破坏,水质恶化程度加大。
所以本文通过调查青木关不同类型的地下水来提升对地下水的保护意识,并且为地下水合理利用和污染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
调查区域概况该区域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重庆市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和北碚歇马镇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17′35″—106°19′45″和北纬29°47′—29°40′40″.研究区域发育于川东南弧形结构带内,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华蓥山帚状山脉缙云山背斜中段,该处发育了沥濞峡背斜、温塘峡背斜、观音峡背斜三大背斜(如右图)。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知识问答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二零一五年十月1、什么是审核评估?依据被评估对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被评估对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
是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审核结论不分等级,形成写实性审核报告。
审核评估的目的是引导学校建立自律机制,强化自我改进,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2、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指导思想是“一坚持、两突出、三强化”。
一坚持是指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两突出是指“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三强化是指“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审核评估的原则是什么?一是主体性原则,强调以学校自我评估、自我检验、自我改进为主;二是目标性原则,强调以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关注学校目标的确定与实现;三是多样性原则,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四是发展性原则,强调注重学校内部质量标准与质量保障体系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五是实证性原则,强调基于证据做出审核判断,以数据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
4、审核评估的理念是什么?“对国家负责,为学校服务”和“以学校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位”。
5、审核评估的重点是什么?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重点是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四个度”进行审核。
一是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二是教师和教学资源的保障度;三是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四是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6、审核评估范围包括哪些内容?“6+1”项内容,分别是定位与目标、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和质量保障,以及自选特色项目。
(1)“6+1”中的定位与目标包括三个要素: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2)“6+1”中的师资队伍包括四个要素: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投入、教师发展与服务。
(3)“6+1”中的教学资源包括五大要素: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课程资源、社会资源。
绪论一、地理读物及期刊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主编:卢文石2、地理教学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主编:段玉山3、地理教育主办单位:重庆师范大学主编:李晴4、《国家地理》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5、《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是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二、地理教学论的发展历程1、地理教授法阶段(1904——1922)特点:①这一阶段,对于小学地理教学的研究比较重视,而研究中学地理教授法的论著比较少见。
②在初创时期,人们认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只是教师,只是教师的教,而学生,学生的学不属于研究对象。
2、地理教学法阶段(1922——20世纪80年代)1919年,陶行知先生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提出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表明这一时期地理教学思想由重“教”向重“教和学”方向跨出了关键的步伐。
3、地理教材教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60年代,有人认为地理教学法就是研究地理教学方法的著述,不够全面,并认为地理教材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也要体现在学科名称中,所以一度将地理教学法改称为地理教材教法。
4、地理教学法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地理教学论的研究也无人问津。
文化大革命以后,很多学者认为“地理教材教法”的名称有失偏颇.又重新改名为“地理教学法”。
5、三足鼎立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以后)地理教育学、地理教学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2003年夏志芳教授主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部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具有标志性意义。
总结:以上名称的变化反映了由单纯的研究“教法”转变为“教法”和“学法”并重;由单一的研究“方法”发展为研究地理教学的“法则和规律”;由“具体的、操作性的功能”过渡到“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
三、地理教学论的研究对象(重点)1、地理教学活动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地理教学论,陈澄,上海教育出版社)2、地理教育系统(地理教育学,袁书琪,高教)3、地理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地理教学论,卞鸿翔等,广西教育出版社)四、地理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重点)——八要素说1、学生——核心要素、根本要素2、地理教学目的——基本要素3、地理课程——最实质性的要素4、地理教师——主导要素5、地理教学方法——较活跃的要素6、地理教学评价——不可缺少的要素7、地理教学管理——保障因素8、地理教学环境——重要但易被忽视的要素关系:八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附件4
西南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报表)
一级学科名称历史学
专业名称历史地理学
专业代码060103
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6年6月6日
修订日期:2006年7月13日
一、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与学制及应修学分
三、课程设置(包括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
注1、平台课即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1-2门,按一级学科范围设置
2、每个二级学科设专业课2-3门,按一级学科制定培养方案者须在备注栏内标明所属二级学科
3、必修环节在研究生毕业前必须完成,构成答辩的必备条件
4、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增设“教育科学通论”、“现代教育技术”为必修课,免除“学术活动”、“社
会、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二项必修环节
5、港、澳、台及外国留学生免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第一外国语”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增
设“中国概况”为必修课。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五、科研能力与水平及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六、需阅读的主要文献。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全国地理专业大学排名201X地理科学专业大学排名都有神马?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详细的内容!欢迎阅读!全国共有33所地理科学专业的大学参与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武汉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山大学,以下是地理科学专业大学排名列表:以上地理科学专业大学排名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在热门省市(北京、湖北、广东等)的录取分数线综合排名,供大家参考。
地理科学专业培养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向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术。
开设课程:地图与遥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1. 201X全国设计专业大学排名2. 湖南专科大学排名201X3. esi计算机专业大学排名4. 四川二本大学排名5. 201X安徽合肥市专科大学排名6. 二本大学排名及分数线理科7. 全球计算机专业大学排名qs8. 201X长春民办专科大学排名9. 中国名牌二本大学排名10. 陕西三本大学排名理科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 请使用时删除!冬是清寒的。
站在有风的地方,悄然回首,看见来时的路。
一路有花的娇艳,有草的青葱,有树的挺拔,有鸟的鸣叫。
抬起头,天空蓝的清澈。
风起时,有笑颜。
冬,是寂寞的。
万物都归于沉静中,孕育着来年的昌盛。
隐忍才是最有力的,也因此,寂寞的冬天给人以太多的幻想与渴望。
会去渴望温暖的一炉壁火,也会想要一个温暖的怀抱。
单项选择题
1、学习者因自己的地理学习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叫做:
1.认知内驱力
2.同伴内驱力
3.自我提高内驱力
4.附属内驱力
2、素质教育目标主要包括:()
1.知、技、智
2.知、技、德
3.知、能、思
4.知、能、情
3、地理教学中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
1.感知的过程
2.讨论的过程
3.概括的过程
4.演绎的过程
4、地理思维方法包括以下的
1.观察法
2.比较法
3.调查法
4.实验法
5、情境陶冶模式不包括下述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