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诊疗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95.98 KB
- 文档页数:3
小儿肺炎喘嗽治疗中如何运用中医辨证疗法患儿陈某2岁,因小儿肺炎入院治疗,经过常规抗炎、抗病毒、止咳平喘治疗之后未能得到明显缓解,仍然存在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的症状,后选择中医辨证疗法治疗10天之后,患儿呼吸变得平稳,肺部啰音消失,临床痊愈出院。
小儿肺炎喘嗽属于一种常见的小儿肺系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气急、痰壅以及鼻煽等,在气温变化时容易发病,尽早发现和治疗可以快速恢复健康。
中医辨证疗法应用于小儿肺炎喘嗽治疗具有突出的优势,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1.小儿肺炎喘嗽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小儿肺炎喘嗽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不过冬春两季发病率更高。
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发生小儿肺炎喘嗽,并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一般也比较严重。
运用西医治疗方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虽然早期见效相对较快,但是后期效果不够立项,容易出现迁延不断、反反复复、累及身心脏腑的情况。
西医治疗小儿肺炎喘嗽主要使用青霉素、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喘嗽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外邪侵袭、肺气不利,在治疗过程以疏风散邪、宣肺理气、止咳平喘为主,主要采取外用药物敷贴、口服对症中药的方式,不仅疗效显著,还不会产生明显的药物副作用,用药相对安全有保障。
2.小儿肺炎喘嗽治疗中如何运用中医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小儿肺炎喘嗽发病初期和感冒症状比较接近,均为表证,不过肺炎表证时间相对较短,短时间内入里化热。
最初应当分清是属于风热还是风寒,一般风寒类型的多恶寒无汗、痰多清稀,而风热类型的一般发热较重,咳痰粘稠。
如果存在痰阻肺闭的情况,还需要辨清热重、痰重,一般热重类型的会出现高热稽留不退的情况,患儿面红唇赤、烦渴引饮;而痰重类型的患儿喉中痰鸣、痰声辘辘、胸高气急。
若是存在高热炽盛的情况,表现为喘憋严重、呼吸困难、为毒热闭;如果正虚邪盛存在心阳虚衰、热陷厥阴,属于病邪猖獗正气不支的危重变症。
最初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时,主要宣肺平喘、清热化痰,对于痰多雍盛的患儿应当先降气涤痰;喘憋严重的患儿应当平喘利气;气滞血瘀的患儿需要活血化瘀;病久气阴损耗的患儿应当补气养阴、扶正达邪;对于出现变症的患儿,应做到随症施治。
肺炎喘嗽(小儿肺炎)临床路径(2022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肺炎喘嗽(TCD 编码:BEZ02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 编码:J18.000)(二)诊断依据根据《儿科疾病诊疗指南》第三版(罗小平、刘铜林主编,科学出版社,2014年)、《儿科学》第九版(王卫平、孙锟、常立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九版(王天有、申坤玲、申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年)、中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第十一版《中医儿科学》(赵霞李新民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1年)。
1.临床表现(1)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
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
常伴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重症肺炎表现:重症可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警惕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DIC、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附:肺炎心衰诊断标准a. 心率突然加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儿童>140次/分不能用发热或缺氧解释者。
b. 呼吸困难,呼吸突然加快婴儿>60次/分,幼儿>50次/分,儿童>40次/分。
c. 骤发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发灰,指甲微循环充盈时间延长,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者。
d. 心音低钝、奔马率、颈静脉怒张。
e. 肝脏肋下婴幼儿≥3.0cm,儿童≥2.0cm以上,或短时间较前迅速增大,不能以横膈下降解释者。
f. 尿少或无尿,颜面眼睑双下肢水肿。
具备前5项者即可诊断心衰。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1)血细胞分析和CRP、降钙素原: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降钙素原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019.04】特别关注育儿天地肺炎咳喘是小儿肺部疾患中常见的一种病症。
以发热咳嗽、气喘、痰涎上壅,甚则出现青紫、喘憋、鼻翼偏动为特征,多发、继发于感冒之后,或因在其他疾病过程中,由于小儿正气虚,亦可并发或续发本病。
本病易发于冬春季节。
6岁以下的小儿,多因内有痰热,外受风热或风寒,使肺气失于宣降而发病。
属于传统医学“风温”范围的“咳喘”症。
初为风温毒侵袭肺卫,继则由卫入气热壅于肺,或邪热入营逆传心包,以及于热耗阴津等变化阶段,究其病因,可分以下三类证型。
一、热壅于肺,痰热交阻证主要症状:临床常见高热面赤、烦渴、汗出、咳嗽、气喘痰鸣,甚则发绀;痰色黄,质黏或夹血丝,或呈铁锈色,胸隐痛,舌红、苔黄或腻,脉数滑等。
辨证与治疗:风温毒由卫入气,热壅于肺胃,热蒸津伤,故高热面赤、烦渴、汗出;灼液成痰,痰热交阻,闭塞肺气,故咳喘痰鸣。
甚则发绀:热伤肺络,故胸隐痛,痰中带血;舌红苔黄或脉滑数,为痰热内盛之征。
治宜宣肺泻火平喘,清热解毒化痰。
方用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葶苈子各6克,石膏20克,杏仁、甘草各3克,黄芩8克,金银花、连翘各12克,桑白皮9克;水煎服,1日1剂,连服7天为1疗程。
方析与加减: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宣肺清热平喘;黄芩、银翘清热解毒;葶苈子、桑白皮降气化痰。
若热盛耗津,症兼烦渴,汗出,口唇干,苔燥,原方加花粉、知母、石斛;若痰热交阻,症兼喘促,鸣或发绀,苔黄或腻,加重葶苈子、桑白皮;若热伤肺络,症兼胸痛,痰中带血丝,原方加赤芍、郁金,血多者加重白茅根。
若热移大肠,肺热腑实,症兼腹胀满,大便秘结,原方去麻黄,加瓜蒌仁、大黄。
二、热入心包,肝风内动证主要症状:临床常见高热持续,喘咳痰鸣。
口渴唇焦,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斑疹隐显;项背强,手足抽搐,舌红绛,苔燥黄、脉细数,或弦数。
辨证与治疗:温热毒热炽于肺胃气分,灼津炼痰伤络,肺失宣降,故高热、喘咳、痰鸣;热入心营,神被热扰,故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斑疹隐显;热极生风,而筋脉拘挛,则项背强,手足抽搐,形成气血两燔,肝风内动之局面;舌红绛、苔燥黄;脉弦数或细数,为热入营血而气分热势尚盛之征。
最详细、全面小儿肺炎喘嗽的中医辨证施治与护理肺炎喘嗽是因风邪犯肺,而致肺气闭塞,出现发热、咳嗽、气喘、鼻煽等症的疾病。
其变证心阳虚衰若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
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肺炎”、“问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以及“慢性肺炎”均可参考本证辨证施护。
常见证候与治疗原则1.风寒闭肺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咳嗽气急,痰稀色白。
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
治以辛温宜肺、化痰平喘,方用小青龙汤、麻黄红辛附子汤加减。
2.风热闭肺证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口渴欲饮,咳嗽,痰稠色黄,呼吸急促,咽红。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以辛凉泄热、化痰定喘,方用麻杏石甘汤加昧。
3.痰热闭肺证壮热烦躁,喉间痰鸣,痰稠色黄,气促喘憋,鼻翼煽动,或口唇青紫。
舌质红,少津,痰黄腻,脉滑数。
治以清热泻腑、化痰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一捻金加减。
4、阴虚肺热证病程延长,低热出汗,面色潮红,干咳无痰。
舌质红而干,苔光剥,脉细数。
治以养阴清肺,方用沙参麦冬汤加味。
5、肺脾气虚证病程延长,低热起伏,气短多汗,咳嗽无力,纳差,便溏,面色桄白,神疲乏力,四肢欠温。
舌质骗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以益气健脾,方用玉屏风散、人参五味子汤加味。
6、心阳虚衰证气促喘憋,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烦躁不安,心率增快(140~160次/分),肝脏进行性增大。
舌质紫黯,脉微弱疾数。
治以温振心阳、回阳救逆,方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
常见症状与证候施护1.发热(1)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
(2)高热患儿采取物理或药物降温,对体温不升的患儿注意保暖。
(3)遵医嘱针刺少商、合谷、曲池、大椎、足三里穴。
(4)遵医嘱推拿三关、六腑、天河水、肺经、肺俞、风池穴。
2.咳嗽、咳疾(1)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分泌物粘稠者应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分泌物过多影响呼吸时,应用吸引器吸痰。
(2)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经常翻身拍背,以助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
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陆轻拍背部。
中医如何治疗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肺部炎症疾病。
在治疗小儿肺炎的过程中,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整体调理和药食同源的治疗理念,通过中药和中医调理等多种综合疗法,为儿童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运用中药清热解毒,将儿童体内炎症有效消除,抑制引起小儿肺部感染发炎的细菌、病毒,缓解肺炎病症,会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下面,我就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的有关知识给大家作一些介绍。
什么是小儿肺炎?小儿肺炎,是小儿感染病毒、细菌或吸入胎粪、羊水等导致肺部发炎的一类疾病。
肺炎是临床上婴幼儿中非常多见的呼吸系统的一种疾病。
小儿肺炎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胸痛、发热、乏力和食欲不振、肺部啰音等。
肺炎有的是轻微的,也有的是严重的,无论哪种都需要及时治疗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小儿肺炎的关键包括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婴幼儿个人卫生习惯和避免接触已感染的其他人。
中医如何对小儿肺炎进行治疗?方法1:中医辨证治疗1.里热外寒型辩证:里热外寒的小儿肺炎,具体表现为热毒内盛,而外部呈现出明显的寒凉症状,如发热、咳嗽、胸闷等内热症状,同时伴随着手脚凉冷、不爱出汗等寒凉症状。
治疗: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清热解毒并温暖体表,以平衡体内的热寒,同时促使病邪排出。
治疗药物配方:麻杏石甘汤:该方剂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具有清热散结、宣肺化痰的功效,适用于小儿咳嗽、气喘、热毒壅肺的情况。
桔梗石膏汤:由桔梗、石膏、甘草组成,适用于治疗肺部痰热壅肺、咳嗽等症状,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2.温邪犯肺型辩证:温邪犯肺的小儿肺炎表现为全身症状明显,如高热、大汗、咳嗽等,属于实热证。
患儿可能有烦躁不安、口渴咽干等症状,体温持续升高,咳嗽干燥,有时伴有黄稠痰涌现。
治疗:中医治疗的重点是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清热解毒可以减轻热毒对肺部的刺激,润肺止咳则有利于保护肺组织、缓解炎症,并帮助患儿咳痰顺畅。
治疗药物配方:麦门冬汤:麦门冬、石膏、桔梗、甘草组成,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效。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治疗指导肺炎的类型有很多,大家知道的应该都不太具体。
对于小儿肺炎来说,这里小编想介绍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1.风寒闭肺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怕冷,气急,无汗,痰稀色白。
常用中成药:通宣理肺口服液(颗粒),定喘止咳糖浆,三拗片等。
用药指导:该证型多见于肺炎初期。
伴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者,宜选用通宣理肺口服液,本品含有麻黄,高血压、心脏病患儿慎用;伴喘咳、胸腹胀满等症状者,宜选用定喘止咳糖浆。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2.风热闭肺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怕风,咳嗽气急,咽部红肿,痰黄。
常用中成药: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小儿咳喘灵泡腾片(颗粒剂),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等。
用药指导:该证型多见于肺炎初期。
发热汗出、咳嗽痰黄、口干等症状较轻者,宜选用小儿清热利肺口服液及小儿咳喘灵泡腾片;气急、痰多,或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宜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3.痰热闭肺证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憋喘,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痰黄黏稠。
常用中成药:止嗽化痰颗粒,止咳橘红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
用药指导:本病多见于肺炎极期。
咳嗽,喘息带痰,呼吸困难,不得入眠者,宜选用止嗽化痰颗粒;咳嗽痰多,胸中满闷,气急短促者,宜选用止咳橘红颗粒或痰热清注射液。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4.毒热闭肺证主要临床表现:高热不退,咳嗽喘憋,烦躁口渴。
常用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
用药指导:本病多见于肺炎极期。
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宜选用喜炎平注射液;发高烧、口渴、喘憋烦躁者,宜选用炎琥宁注射液。
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医5.阴虚肺热证主要临床表现:干咳少痰,低热,夜间睡眠出汗,面色潮红。
常用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膏、颗粒),固本丸,槐杞黄颗粒等。
用药指导:该证见于肺炎后期,病程迁延者。
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者,宜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午后低热、咳嗽咯血、白天及夜间都易出汗者,宜选用固本丸;易出汗、食欲不振、体虚易感冒者,宜选用槐杞黄颗粒。
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指南冬季是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其主要疾病包括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中医药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为您介绍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指南。
一、中医药治疗的理论基础中医药认为,冬季儿童呼吸道疾病多因寒邪入侵所致,治疗应遵循调整气血、祛寒邪、增强体质的原则。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最常见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症状,中医师会开出适用的中药汤剂。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易感冒的儿童,可以使用温补药物如人参、黄芪等,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而对于有喘息、痰多等症状的患儿,可以使用化痰、祛痰的中药配方来缓解症状。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也有重要地位。
通过针刺经络,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针灸对于缓解儿童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鼻塞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
3. 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主要是通过外敷中药贴膏,引导药物的挥发成分进入人体,起到温通经络、祛寒邪的作用。
对于儿童的外感风寒病,可以使用柴胡疏肝理气贴膏,对儿童的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二、常见儿童呼吸道疾病的中医药治疗1. 儿童感冒对于儿童感冒,中医药强调以发汗、祛寒、驱邪治疗为主。
通常可以采用瓜蒂汤、银翘散等中药配方。
同时,中医药还强调调整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复发。
2. 儿童支气管炎对于儿童支气管炎,中医药治疗主要以温化寒痰、祛除湿邪为主。
常用的中药汤剂有杏苏散、麻杏石甘汤等。
此外,针灸和艾灸疗法也可以用于辅助治疗。
3. 儿童肺炎儿童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药治疗强调清肺热,祛除痰热,通利水道。
中药汤剂如葛根汤、银翘散等可以用于治疗此类疾病。
三、中医药治疗的注意事项1. 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房间的通风、勤洗手等卫生习惯,避免病从口入。
2. 饮食要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寒凉油腻食物,避免生冷食物对儿童的刺激。
治疗小儿肺炎的中医方法小儿肺炎有着它的典型症状,只要爸爸妈妈们留意观察,就可以及时地采取措施或者直接上医院就医,那么如果确定孩子患上了肺炎,有哪些中医药方可以辅以疗养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治疗小儿肺炎的中医偏方,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中医治疗小儿肺炎的方法1. 里热外寒证见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咳喘较重,苔白,脉浮数,此乃肺气被遏、不得宣降。
治宜清热散寒、宣肺定喘。
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3克、杏仁6克、生石膏9克、甘草3克、生桑皮9克、炙枇杷叶9克、前胡3克,水煎服。
如喘急加地龙6克、葶苈子6克。
2.温邪犯肺证见高热神昏,鼻干无涕,频咳少痰,苔薄黄,脉洪数。
治宜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银翘散加味:银花12克、蒲公英18克、大青叶12克、苇根9克、竹叶9克、牛蒡子9克、杏仁6克、鱼腥草9克、甘草3克、羚羊粉0.5克(冲服),水煎服。
咳重加桔梗6克、炙枇杷叶9克;口渴重者加花粉9克、元参9克。
3.燥邪伤肺证见唇、舌、鼻均干,干咳少痰,痰粘难以咯出,咽喉干痛,口渴,舌红,脉数。
治宜养阴清燥、润肺止咳。
桑杏汤加减:沙参6克、杏仁6克、川贝6克、桔梗6克、全石斛9克、甘草3克、胖大海9克、花粉6克,梨皮为引,水煎服。
燥甚者加青果9克、麦冬9克。
4.湿热郁肺证见胸满痰阻,鼻翼扇动,喉中痰声重浊,苔厚腻,脉滑数。
治宜清肺开郁、涤痰祛浊。
千金苇茎汤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苇根9克、冬瓜子9克、生苡仁9克、生桑皮9克、瓜蒌6克、杏仁6克、浙贝9克、莱菔子9克、天竺黄3克,水煎服。
痰吐不爽者加半夏3克、竹茹6克。
除注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外,在患儿卧室内勿吸烟,不要放置或避免接触油烟、油漆、煤气、敌敌畏等有害物体及鸟笼等。
患病期间少食过甜、过咸、辛辣油腻等厚味。
室内温度不宜过高,不要太干燥;应常开门窗,保持空气新鲜。
治疗后再服用沙参6克、生白术6克、陈皮6克、炒谷芽12克、麦冬9克、全石斛9克、枳壳6克、生黄芪9克、防风3克等益气健脾润肺药善后,防止复发。
小儿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指南导言:小儿支气管炎是指儿童的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受到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中医在小儿支气管炎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通过调整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等方法来提高患儿的抵抗力,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小儿支气管炎中医的诊疗指南,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常见儿童疾病。
一、中医诊断小儿支气管炎的方法中医诊断小儿支气管炎主要依靠临床表现、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喘息、咳痰、气促、发热等。
中医重视病情的辨证,根据病儿的体质、脉象、舌苔、胸部听诊等进行辨证论治。
二、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原则1.扶正祛邪: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注重提高患儿的自身抵抗力,通过调节脏腑功能,扶正祛邪,使病儿能够更好地抵抗病毒或细菌的侵袭。
2.解表祛寒:对于小儿支气管炎的感冒症状较重者,中医可采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常用药物有藿香正气水、羊肚菌养肺丸等。
这些药物能够温阳化寒,缓解病儿的寒邪症状。
3.化痰止咳:小儿支气管炎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中医可通过化痰止咳的方法来缓解患儿的症状。
常用药物有川贝枇杷膏、止咳片等。
这些药物能够化痰、止咳,减轻病儿的咳嗽症状。
4.通络化痰:对于小儿支气管炎引起的气促、喘息等症状较重者,中医可采用通络化痰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药物有小青龙汤、石膏清肺汤等。
这些药物能够扩张支气管,促进痰液排出,缓解气促和喘息。
三、中医调理小儿支气管炎的方法除了药物治疗,中医还注重调理患儿的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复发。
以下是中医调理小儿支气管炎的一些方法:1.合理膳食:中医强调合理膳食对孩子健康的重要性。
提倡少食多餐,饮食健康营养,增加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的食物摄入。
2.适度运动: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家长可以带孩子做些适合的运动,如户外活动、太极拳等。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小儿支气管炎具有重要作用。
家长应教育孩子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