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4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连除计算的方法;2.能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教授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包括: 1. 回顾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的知识点; 2. 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 学习如何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老师可通过两种方法导入新课:一是通过视频播放教授连除计算的方法;二是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2 提供例题在引导学生理解连除计算方法之后,老师应该提供一到两个例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某商场在全场打9.5折促销,任意一件商品都打9.5折,请计算一下打折后一件售价为57元钱的商品原价是多少?计算过程:原价 ÷ 10 × 9.5 = 57可得:原价 = 60教师应该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3 锻炼实践能力在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之后,老师可通过一些有趣又能够锻炼实践能力的题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一个乒乓球从离地面5米的地方落下,每反弹一次,高度减少原来的一半,问第6次反弹落地时,它反弹了多少次?处理过程:已知高度为h,第n次反弹的高度为h/n。
已知第6次反弹时,高度为0,因此h/6=1,解得h=6。
版本更新:此处之前的答案在计算过程上有误,现在已更正,感谢用户的反馈。
反弹次数为通过列式子计算得出,即第n次反弹时高度为h/n<=0.5,解得n=5。
这个题目虽然比较有趣,但通过使用连除计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总结学生在本节课程中应该掌握使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老师也应该给学生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下《连除应用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下《连除应用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除应用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前,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除法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对于连除的应用题,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除应用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的讲解。
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除应用题的讲解和练习。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例题演示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合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除应用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
2.投影仪和幻灯片。
3.练习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引出连除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连除。
2.呈现(10分钟)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巩固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连除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连除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提高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认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连除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醒学生注意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公开课)《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P11~P1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生活多校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的老师,他们听说我们三(2)班的小朋友解决实际问题本领特别的强,是不是这样呢?那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吧!1、看图思考(展示课件图),口述解答有224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了28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小结:同学们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真得很厉害。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那么的爱读书,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学校图书室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设计意图: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知识,三道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同时,线段图的复习,也为学生作了学习方法的准备。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开学了,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1、观察分析:(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224本书)。
(2)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哪些信息?(3)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帮什么忙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2、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1)现在请4人一小组在一起商量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开始!(小组讨论商量一下,怎么解决)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方法?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224÷2=112(本)方法二:4×2=8(层)112÷4=28(本)224÷8=28(本)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它?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师:好,谁能完整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第一步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本第一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第二步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第二步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教学预设:如果学生中出现方法三224÷4÷2,则请他说出理由,如果学生说不出,则用假设法帮他解释,并请他和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算理,建议他及其他同学尽量选择自己能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三下《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下《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运用连除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连除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整数的除法运算,但对连除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理解和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连除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连除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连除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找出连除的关系,并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实际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理解连除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展示实际问题和连除的运算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连除的概念,如:“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连除的运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实际的连除问题,如:“一个农场有15头牛,如果每头牛每天吃3千克草,这个农场每天需要多少千克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理解连除的运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连除的运算练习,如:“20个橙子,每个橙子分给2个小朋友,一共需要多少个小朋友?”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连除的运算方法。
标题:三年级下数学教案-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连除的含义,能够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连除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连除的概念2. 连除的计算方法3. 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尝试用连除的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尝试计算,并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3)教师总结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进行板书。
3. 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4.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连除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连除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连除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2. 教师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教师在讲解连除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时,是否清晰易懂?4. 教师在课堂小结中,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5.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是否注重作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连除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112页。
教学目标:1、学会用连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连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连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开学了,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1、出示教学挂图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224本书。
2、提问: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些信息?你会提出什么问题?生:1)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书?2)一共有多少层?3)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教师将问题板书。
3、学生独立完成第一、二个问题。
4、尝试完成第三个问题。
(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为起点,使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空间。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这个问题的?2、汇报。
估计学生出现以下算法:板书:先算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先算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2242=112(本) 42=8(层)再算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再算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1124=28(本) 2248=28(本)答:(略)(通过问题,让学生充分交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思路,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3、比较、归纳。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上面两种方法的异同。
2)教师小结:这两种方法的最后都是求出每层放多少本书?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
以后你们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
(让学生比较、归纳,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看图体温并解答图1:显示10盒羽毛球,并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平均每盒有多少个?图2:显示很多小袋羽毛球,小袋上标注“6个装”,旁边出示“一共600个”。
学生可以提问:一共有多少袋?2、根据问题选择条件解答。
二、学习新课1、观察图意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问:图上告诉了我们哪些数学信息?问:要求什么问题?怎么样列式?2、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⑴224÷2=112(本) 112÷4=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⑵4×2=8(层) 224÷8=28(本)问:第一步是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4、讨论比较。
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三、应用提高1、想想做做1先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图中呈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再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最后让学生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馈时,教师分别提问:第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已知条件来求的?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解法进行比较。
2、想想做做2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一个药瓶,通过投影放大显示药瓶上的相关信息——共“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
提出问题: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让学生先讨论这些信息的含义,再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交流汇报。
3、想想做做3出示学生购买乒乓球拍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独立解答。
注意提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图中隐藏的已知条件“有两个小朋友”。
解答后同桌学生交流比较。
四、课堂作业补充题1、学校把买来的840本图书分给3个年级,每个年级有2个班,平均每班分得图书多少本?2、商店运来2箱毛巾,每箱4包,一共有480条。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连除的概念,并掌握连除的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2.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连除的概念及运算顺序。
2. 学生能够运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规律。
2. 学生将连除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制作连除教学课件,展示连除的概念及实际问题。
2. 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连除的理解。
学生准备:1. 预习连除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连除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小明有12个苹果,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连除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连除的运算顺序。
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再进行连除运算。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系列连除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除解决。
问题1:一块巧克力有15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巧克力?问题2:一根香蕉有10段,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段香蕉?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索连除的运算规律,总结解题步骤。
步骤1:确定连除的除数和被除数。
步骤2:按照连除的运算顺序,先进行除法运算。
步骤3:将得到的结果继续进行连除运算,直到完成所有除法运算。
5. 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连除的理解。
练习1:一块蛋糕有20块,小明想把它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块蛋糕?练习2:一瓶饮料有300毫升,小红想把它平均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毫升饮料?五、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连除的理解。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连除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2 教学目标1. 理解连除的概念及意义。
2. 学会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连除的概念及意义2.1 连除的定义2.2 连除的意义连除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求解某些实际问题,例如将一定数量的平均分配到若干个组中,或者计算多个数相除的商等。
第三章:连除的实际问题实例分析3.1 实例一:分配问题问题:将12个苹果平均分配到3个小组中,每个小组有几个苹果?解答:使用连除,12 ÷3 = 4,每个小组有4个苹果。
3.2 实例二:比例问题问题:已知两个数的比例为2:3,求这两个数的实际值。
解答:设两个数分别为2x和3x,根据比例关系,2x ÷2 = 3x ÷3,解得x = 6,两个数分别为12和18。
第四章:连除的性质及计算方法4.1 连除的性质连除具有分配律、结合律和交换律等性质,可以根据这些性质简化计算过程。
4.2 计算方法1.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除法运算。
第五章:连除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5.1 平均值问题问题:某班级有30名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有多少名学生?解答:使用连除,30 ÷5 = 6,每组有6名学生。
5.2 比例分配问题问题:某公司有40名员工,其中管理人员占20%,技术人员占60%,其余为普通员工,求各类员工的人数。
解答:管理人员人数为40 ×20% = 8,技术人员人数为40 ×60% = 24,普通员工人数为40 8 24 = 8。
第六章:连除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6.1 几何问题实例分析问题:一个矩形的长是宽的两倍,如果宽为3厘米,求矩形的面积。
解答:设矩形的宽为w,长为l,根据题意,l = 2w。
已知宽w = 3厘米,长l = 2 ×3 = 6厘米。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设计-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习连除法,掌握连除法的概念和方法;2.能够应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综合运算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连除法的概念和方法;2.能够应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连除法的概念和方法;2.连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连除法的概念和方法;2.举例法:通过实际例子演示,让学生理解连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3.练习法: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使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活动设计活动一:引入1.教师出示题目“假如每个苹果重150克,10个苹果一组,每组的重量是多少克?”;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引入连除法的概念。
活动二:讲解连除法1.讲解连除法的概念和方法;2.通过计算示例,让学生理解连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活动三:应用连除法解决问题1.教师出示例题“某个班级一共有120个学生,要分成每组30个学生,分成几组?”;2.让学生应用连除法计算出分成几组;3.讨论答案是否正确以及思路。
活动四:巩固练习1.给学生分发练习册,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掌握连除法的方法和应用;2.收集练习册,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活动五:拓展探究1.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和研究,探究连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2.让学生分享实际问题以及使用连除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1.到课率:测量学生听课的态度和注意程度;2.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3.练习册成绩: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考试成绩:评估学生在考试中应用知识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举例法和练习法等,让学生通过多种角度理解和掌握连除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实际问题演示,让学生感受到连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结束后,我通过测验和评价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大部分学生成功地掌握了连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用连除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下册P11~P12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生活多校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的老师,他们听说我们三(2)班的小朋友解决实际问题本领特别的强,是不是这样呢?那我们就来展示一下吧! 把一步除法问题改为口算:
1、看图思考(展示课件图),口述解答1、口算
有224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800÷8= 900÷9= 320÷8=
每个书架上有多少本书?800÷2÷4= 900÷3÷3= 320÷4÷2=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2、有两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放了28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
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小结:同学们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真得很厉害。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那么的爱读书,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学校图书室看那里有什么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
(设计意图:用除法解决的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知识,三道有针对性的复习设计,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同时,线段图的复习,也为学生作了学习方法的准备。
)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课
开学了,图书室买来许多新书,图书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怎么放才好,你们来帮帮他好吗?
1、观察分析:
(1)课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书架,每个书架4层,一共有224本书)。
(2)你从这幅图上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3)图书管理员让我们给他帮什么忙呢?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先独立思考,再合作探究:
(1)现在请4人一小组在一起商量讨论,可以怎样解决,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最好,开始!(小组讨论商量一下,怎么解决)
3、汇报交流
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组的方法?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方法一:224÷2=112(本)方法二:4×2=8(层)
112÷4=28(本)224÷8=28(本)
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它?它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的?
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求的?师:好,谁能完整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先求出每个书架多少本第一步先求出两个书架一共多少层
第二步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第二步再求每个书架每层多少本
(教学预设:如果学生中出现方法三224÷4÷2,则请他说出理由,如果学生说不出,则用假设法帮他解释,并请他和其它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更容易理解算理,建议他及其他同学尽量选择自己能解释的方法解决问题。
)
(设计意图:现在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教师要有准备的捕捉到课堂上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并为学生提供民主的,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从方法多样化走向方法优化)
我们来看看番茄宝宝和青椒宝宝,它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课件演示。
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它们也用了两种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多人的思维在碰撞中会发出炫目的火花,在这里恰到好处地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而且为思维的碰撞提供了机会。
)
为了时间的分配,比较部分省去了。
4、讨论比较。
这两种解决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用除法,最后一步都是求的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不同点:1、第一步求的问题不一样。
第一种方法求的是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书,第二种解法第一步求的是两个书架一共有多少层?
2、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的是乘法。
3、单位名称也有不同。
第一种解法两步单位名称一样,都是“本”,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的单位名称是“层”。
小结: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会有几种方法解答,虽然解法不同,但目的却是一样的,都达到了解决相同问题的目的,这两种方法的最后都是求出“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用连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以后你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可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还要提醒你们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确写出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及时地安排对比,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及时反思的好习惯,逐步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你们帮管理员老师解决了问题,他觉得你们真是太棒了。
因此,还想请大家帮个忙,可以吗?明天周五,来图书室借书的人很多,他想把三年级144人平均分成两队,每队3组,每组多少人?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你从图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请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完成
(3)汇报交流,每一步算出了什么,核对结果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
2、小燕子听说同学们今天学习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也要来请小朋友们帮忙,大家愿意么?
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环节提供了一些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似但题材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来解决,你可以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进行一场知识闯关大比拼吗?
4、闯关游戏
第一关, 争分夺秒快速连线(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
学校有4层教学楼,每层6个教室,一共放了120盆月季花
①平均每层楼放多少盆?4×6
②平均每层楼每个教室放多少盆?120÷4
③一共有多少个教室?120÷4÷6
真不错,这一关顺利的闯过了,还要继续吗?
第二关,火眼金睛(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
(1)学校有288名同学参加运动会,4个方阵表演,每个方阵站6排,平均每排多少人?
①288÷4×6 ②288÷4÷6
(2)一个乒乓球拍8元,小红和小军每人买了一副,一共多少元?
①8×2×2②8÷2÷2
第三关,真刀实枪(解答下面问题)
(1)两人都买了两个乒乓球拍,一共要132元,每个乒乓球拍多少元?
(2)4辆汽车同时运384箱水果,2次运完。
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多少箱?
(3)小华和小芳4天共写了120个毛笔字,平均每人每天写多少个?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解题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解决此类问题的认识。
)
四、总结全课引入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学得都很好,会选择合理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希望小朋友们能把我们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