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经济合同的名称与内容不一致时如何确定管辖权问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案例】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不一致时合同性质如何认定【找法网合同内容】裁判要旨要确认合同效力首先必须明确合同的性质。
当合同性质发生争议时,应从合同内容、特征及主要条款等加以理解和识别,而不能以合同“名称”为准。
案情漳浦县隆兴食品有限公司2002年3月4日与漳浦县杜浔镇经济管理委员会(下简称杜浔经管委)签订了《杜浔镇防沙场采砂合同书》,约定漳浦县隆兴食品有限公司承包杜浔镇防沙场土地面积800亩进行采砂,合同约定采砂范围为东至后姚村林地,西至湖里村林地,南至防护林带300米,北至浔丰高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沟,同时约定承包期限五十年,漳浦县隆兴食品有限公司必须办理林业砍伐手续和采矿许可证的前提下方可开发,每年1月1日预缴承包款人民币3万元,每开采一亩面积的沙地承包款1000元,当年12月31日结算,按实际开采动用的面积核实承包款等条款。
合同签订后,漳浦县隆兴食品有限公司于2002年3月6日向杜浔经管委交纳承包金人民币3万元。
2002年5月16日,漳浦县隆兴食品有限公司经核准许可变更为隆兴公司。
2004年8月11日,杜浔经管委实际移交给隆兴公司用地面积377.3亩。
2004年9月4日隆兴公司又和杜浔经管委签订《补充合同书》,约定因移交给承包方面积比原合同少,发包方同意将原合同规定防护林带300米宽改为200米宽,可利用土地面积100亩一并发包给承包方经营管理,承包方必须按原合同条款规定执行。
2003年12月23日隆兴公司与仁宝公司在未经发包方杜浔经管委同意情况下签订协议书,将隆兴公司承包土地的25%约面积100亩转包给仁宝公司。
事后,仁宝公司又将该片土地转租他人种菜。
2003年1月1日、2004年2月3日,仁宝公司分别与西峰耐火材料厂、鲁滨石英砂厂签订协议书,将隆兴公司承包的上述部分土地发包给西峰耐火材料厂、鲁滨石英砂厂采砂。
裁判漳浦县法院依法判决:1.确认原告隆兴公司与杜浔经管委签订的《杜浔镇防沙场采砂合同书》和《补充合同书》合法有效。
新民诉法第三十四条“约定管辖”展开全文2012年新《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原《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书面合同中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律师解读】一、新旧民诉法的区别:1、增加了可以“约定管辖”的当事人:“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2、将“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修改成“合同的当事人”3、增加了“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二、约定管辖的主体根据上述区别可以看出,新的民诉法将“约定管辖”的当事人由原来的合同双方当事人,扩大到“合同的当事人”及“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
1、“合同当事人”指依法签订合同并在合同条件下履行约定的义务和行使约定的权利的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它社会团体。
合同当事人常见是双方,但也有三方以至于多方。
合同担保人(保证人)、抵押权人、质权人等均可以成为合同当事人。
可见,新民诉法扩大了可以约定管辖的主体,这也是符合实践需要的作法。
2、“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财产可分为:有形财产(又称“有体物”.),如金钱,物资;无形财产(又称“无体物”.),如债权,知识产权,虚拟财产权等。
也可以为:积极财产,如金钱,物资及各种财产权利;消极财产,如债务。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财产有房屋、土地、车辆、船舶、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金钱等等。
根据新民诉法的规定,因这些财产权益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以书面形式约定管辖法院。
三、约定管辖适用范围和限制1、适用范围:新民诉法将原民诉法中“5类”固定的约定管辖法院,扩大到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法院成为列举管辖法院。
民事诉讼管辖异议应该在什么时候提出我们在产⽣民事诉讼之后,就会及时的申请法院审理,但是对于法院是不是该案件的管辖范围内,我们应该要提前就了解清楚,并且可以适当的提出异议,然后由法院进⾏审核。
那么民事诉讼管辖异议应该在什么时候提出?下⾯就让店铺⼩编为⼤家详细的讲解吧。
管辖权异议提出时间《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当事⼈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
⼈民法院对当事⼈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
异议成⽴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民法院;异议不成⽴的,裁定驳回。
”根据上述规定,当事⼈提出管辖权异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是本案的被告;(2)必须在法定的答辩期间内(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之⽇起15⽇内)提出。
逾期提出的,⼈民法院不予审议。
当事⼈提出管辖权异议,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法院应当进⾏审查。
对当事⼈的异议未经审查,或者审查后尚未作出决定的,不得进⼊对该案的实体审理。
经过审查,当事⼈对管辖权的异议成⽴的,受诉法院应当作出书⾯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
异议不成⽴的,裁定予以驳回。
裁定书应当送达双⽅当事⼈。
当事⼈对受诉法院的裁定不服的,在⼗⽇内有权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
在⼆审法院确定该案的管辖权以后,就应当按照⼈民法院的通知参加诉讼。
管辖权异议客体所谓管辖权异议的客体,是指在哪些情况下当事⼈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也即在运⽤哪些管辖规则的情况下,⼀⽅当事⼈可以主张该法院⽆管辖权。
管辖规则以法律规定和法院裁定为标准,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
法定管辖包括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裁定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和管辖权转移。
实践中,当事⼈提出管辖异议的多数是针对地域管辖,对此,法律和相关的司法解释有明确的规定;根据1995年《最⾼⼈民法院关于当事⼈就级别管辖提出异议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函》,其态度表明级别管辖亦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
⽽对于裁定管辖能否成为管辖权异议的客体,理论上则尚未达成⼀致意见。
民法典关于合同名称与内容不一致的条款The inconsistency between the name and content of a contract in the Civil Code of China is a significant issue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民法典的合同名称与内容不一致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It creates confusion and uncertainty for the parties involved, and can lead to disputes and legal challenges. 这会给涉及方带来困惑和不确定性,并可能导致争议和法律挑战。
From a legal perspectiv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name and content of a contract raises questions about the validity and enforceability of the contract. 从法律角度来看,合同名称与内容的不一致引发了对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的质疑。
According to the Civil Code, a contract shoul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intentions and agreements of the parties involved. 根据民法典,合同应准确反映涉及方的意图和协议。
If the name and content of the contract do not align, it raises concerns about whether the contract truly represents the agreement reached between the parties. 如果合同的名称和内容不一致,就会引发对合同是否真正代表了涉及方达成的协议的担忧。
合同管辖法律规定合同管辖: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按照法律规定《民诉法》法定管辖: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合同履行地的确定(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按照法律规定)(需先确定合同的性质): 1。
《合同法》的一般规定:《合同法》第62条规定: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2. 加工承揽合同、财产租赁合同、补偿贸易等合同的履行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20条规定:加工承揽合同,以加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行地有约定的除外. 第21条规定:财产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以租赁物使用地为合同履行地,但合同中对履行地有约定的除外。
第22条规定:补偿贸易合同,以接受投资一方主要义务履行地为合同履行地.此外,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借款合同,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以贷款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证券回购合同,凡在交易场所内进行的,交易场所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按当事人的约定确定;当事人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供电、供水、供气、供热力设施的产权分界处为履行地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以施工行为地为合同履行地。
合同名称与内容不一致的合同,以该合同的内容确定合同的性质,从而确定合同履行地;若根据该合同的内容难以区分合同的性质,以及合同的名称与该合同的部分内容相符的,则以合同的名称确定合同履行地。
3。
购销 / 买卖合同履行地《意见》)第19条规定:购销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对交货地点有约定的,以约定的交货地点为合同履行地;……购销合同的实际履行地点与合同中约定的交货地点不一致的,以实际履行地点为合同履行地。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正文:---------------------------------------------------------------------------------------------------------------------------------------------------- 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9年7月20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09〕17号为正确审理民事级别管辖异议案件,依法维护诉讼秩序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被告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认为受诉人民法院违反级别管辖规定,案件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或者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审查,并在受理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裁定:(一)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二)异议成立的,裁定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二条在管辖权异议裁定作出前,原告申请撤回起诉,受诉人民法院作出准予撤回起诉裁定的,对管辖权异议不再审查,并在裁定书中一并写明。
第三条提交答辩状期间届满后,原告增加诉讼请求金额致使案件标的额超过受诉人民法院级别管辖标准,被告提出管辖权异议,请求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一条审查并作出裁定。
第四条上级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将其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作出裁定。
当事人对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定。
第五条对于应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不得报请上级人民法院交其审理。
第六条被告以受诉人民法院同时违反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规定为由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受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并作出裁定。
管辖权异议上诉状最新管辖权异议上诉状最新 当事⼈存在管辖权异议可以进⾏上诉,那么,下⾯是⼩编给⼤家整理收集的管辖权异议上诉状最新,希望对⼤家有帮助。
管辖权异议上诉状最新1 上诉⼈(原审被告):李xx,汉族,男, xxx年11⽉1⽇出⽣,住xx市xx区和平路18号21号楼3单元402室。
被上诉⼈(原审原告):王xx,⼥,xxx年1⽉21⽇出⽣,汉族,户籍地xx市xx区⼯业南路100号。
现住xx市xx 区和平路18号21号楼3单元402室。
上诉请求: 1、请求⼈民法院裁定撤销xx市xx区⼈民法院(xxx)历民初字第365-1号裁定,将本案移交xx市xx区⼈民法院审理; 2、上诉费⽤由被上诉⼈承担。
事实与理由: 上诉⼈就xx市xx区⼈民法院受理的,被上诉⼈诉上诉⼈离婚纠纷⼀案提出管辖异议。
上诉⼈认为xxx年1⽉5⽇孩⼦出⽣后,上诉⼈和被上诉⼈⼀直在位于xx市xx区花红⼩区3号楼2单元501室的房屋居住,请求将该案移交有管辖权的xx市xx区⼈民法院审理。
xxx年8⽉5⽇做出(xxx)历民初字第365-1号裁定,裁定驳回上诉⼈对本案管辖权提出的异议。
上诉认为xx市xx区⼈民法院裁定认定事实不清,适⽤法律错误,是个错误的裁定。
理由如下: 第⼀、本案认定事实错误。
上诉⼈和被上诉⼈xxx年经⼈介绍认识,婚后⼀直在位于xx市xx区和平路18号1号楼1单元402室的房屋居住。
xxx年1⽉5⽇孩⼦出⽣后,上诉⼈和被上诉⼈⼀直在位于xx市xx区花红⼩区3号楼2单元501室的房屋居住。
xx市xx区花园路居委会开具的证明,证明xx市xx区花红⼩区3号楼2单元501室的房屋居住是事实。
第⼆、本案适⽤法律错误。
根据最⾼⼈民法院关于贯彻《民法通则》若⼲问题的意见第九条:“公民离开住所地最后连续居住⼀年以上的地⽅,为经常居住地”。
⽽本案的依法管辖法院应该是xx市xx区⼈民法院。
综上,上诉⼈认为:原审法院认定定事实和适⽤法律错误,必然导致裁判的错误,故上诉⼈依法向贵院提起上诉,望裁如所请。
Words are the shadow of actions.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管辖权异议案件能不能保全管辖权异议期间,因管辖法院尚未确定,受案法院一般不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待管辖权异议裁定生效后,由有管辖权的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管辖权异议是当当事人对案件管辖权有质疑、不服管辖时所采取的措施之一,对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有很多人由于法律知识欠缺,对于保全、申请程序等都不了解。
那么管辖权异议案件能不能保全?今天,由来为您答疑。
一、管辖权异议能不能保全管辖权异议期间,因管辖法院尚未确定,受案法院一般不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待管辖权异议裁定生效后,由有管辖权的法院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但是,如果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当事人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个人认为,受案法院应当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类似于诉前保全),待管辖权裁定生效后,如果受案法院无管辖权,可将保全措施手续一并移交有管辖权的法院。
二、管辖权异议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时限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管辖权异议应当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其时限即为15日。
我们从前文的对管辖权异议主体、客体的分析,可知这一规定是不合理的。
首先,从法条上看,它存在着逻辑性错误,因为管辖权异议的主体包括了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而只有被告才提交答辩状;其次,这一规定也缺乏灵活性。
对此,应当针对不同的主体,制定变通的规定。
有学者建议,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总体上规定当事人应当在案件审理之前或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管辖权异议,凡中途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可作特别规定,即他们在接到法院告知其可以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正式通知后十日内提出。
法院对管辖权异议的处理程序法院对管辖权异议案件的审理模式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后,法院应当进行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移送至有管辖权的法院,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这一规定,没有体现当事人在管辖权异议的审理当中有何权利。
合同内容与名称不一合同内容与名称不一对于一份合同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问题。
在商业交易中,合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双方权益的保护工具,确保了交易的合法性和可信度。
然而,如果合同的内容与名称不一致,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法律和商业争议。
本文将探讨合同内容与名称不一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首先,合同内容与名称不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各方在起草合同的过程中存在误解或沟通不畅所致。
当各方就合同条款进行商议时,可能存在词义模糊或解释不一致的情况。
有时候,某个条款可能被意外地更改了,但由于缺乏明确的记录或书面确认,双方可能会对其意义产生分歧。
另外,合同的标题或名称通常用于简明扼要地描述合同的内容和目的。
然而,有时候在起草合同的过程中,合同的具体内容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合同名称未及时更新。
这种情况可能源于合同起草方对于合同中某些条款的调整或修改,却忽略了相应的合同名称的更新。
为了避免合同内容与名称不一的情况,以下是几点建议:首先,明确沟通。
在合同起草的过程中,各方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尽可能减少误解的发生。
可以采用书面形式进行沟通,确保双方对于合同条款的理解一致。
其次,精确描述合同内容。
在合同的正文中,应该清晰准确地描述合同的具体内容和条款,并确保与合同名称相一致。
如果合同在起草过程中发生变化,合同的名称也应该相应得到更新。
第三,审慎修改合同。
在修改合同条款时,应该慎重考虑各方利益,并确保所有修改都得到合同各方的认可和书面确认。
避免未经对方同意或书面确认就进行任意修改,以免引发纠纷。
第四,定期回顾合同。
定期回顾合同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需要修改或补充的情况。
定期回顾合同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合同内容与名称不一致的问题,以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综上所述,合同内容与名称不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可能导致法律和商业纠纷。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各方在合同起草过程中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准确描述合同内容,并在修改合同时慎重考虑各方利益。
合同通则编第十五条解读【第十五条】人民法院认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应当拘泥于合同使用的名称,而应当根据合同约定的内容。
当事人主张的权利义务关系与根据合同内容认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缔约背景、交易目的、交易结构、履行行为以及当事人是否存在虚假交易标的等事实认定当事人之间的实际民事法律关系。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合同名实不符的规定。
【条文理解】一、名实不符的基本类型根据实践的总结,名实不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形。
一是法律行为(合同)的名称与法律行为(合同约定的内容)之实不一致。
由于对法律行为性质的理解错误,或者出于规避管辖的动机,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文本的名称与涉及的合同约定内容出现差异。
这主要涉及合同解释问题,即如何理解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特殊约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21条至24条规定了合同的性质应当以当事人真实意思及合同内容为准,不能简单地以当事人自行约定的合同名称来认定。
二是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与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不一致。
这种情形在法律属性上系当事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真实意思表示。
值得说明的是,近年来,逐渐产生了多重虚假意思表示的表现形态。
当事人出于分散风险的目的,拉长交易链条,权利义务主体分散进入交易环节,制造了多个主体间的多重虚伪表示行为,可称之为当事人主张的法律关系与交易结构不一致的情形。
显然,对于当事人以虚假意思隐藏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应适用《民法典》第146条的规定。
应注意的是,与“阴阳合同”不同的是,在此种名实不符的情况下,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仅是一份合同文本,而非两份或者两份以上的合同文本。
因此,法官在判断是否构成虚伪意思表示时,存在较大的难度。
为此本条特别指出,应当结合缔约的背景、交易目的、交易结构、履行行为以及当事人是否存在虚构标的等事实来综合认定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并据此认定合同是否成立及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