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8
9.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资料来源:《唯心历史观的破产》(1949年9月16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材料主要说明了()A. 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
A项没有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认识,不符合题意。
B、D两项尽管材料能体现但不是“主要”的。
只有C项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中央高度关注文化是因为()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物质力量A. ①③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答案]A[解析]②错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④错误,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A o3•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破”“立”结合。
“立”的方面,一要把握主流,二要培育民族精神,三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要发展科学教育,五要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六要创新使用文化载体,七要强化队伍建设;“破”的方面,一是“破”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是“破”存在于官场、社会和媒体中的“三俗文化”。
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 社会主义文化C. 马克思主义D.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答案]B[解析]本题立足教材,突出考查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的记忆。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学案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基础自测』知识点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下列对文化复古主义说法错误的是() A.重新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丢弃的B.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C.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D.他们主张全盘西化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复古主义相关知识点,D说法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中华文化向何处去,是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必须()①形成能够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②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③优先发展文化产业,兼顾文化事业④用儒家思想教育青年学生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 A解析要形成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故不选③;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④不选。
应选A项。
3.在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①集中体现了党对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文化自觉②要求我们必须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③要求我们必须借鉴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④要求我们必须牢记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政府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解析文化建设的根基和力量在人民,故④错误,应选B。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①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①②③④均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故应选D项。
知识点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必须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为()①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③对世界文化繁荣昌盛充满信心④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表现,①②④符合题意,应选D项。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基础达标】读图回答1、2题:1.2013年7月13日“伯鸿书香奖”评选活动启动,此次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积极表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我们坚持道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2.实现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认识是。
①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②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③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迈进,关键是( )A.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B.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4.实现“中国梦”,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复兴。
中国共产党能够肩负起这一重大使命,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共产党全盘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B.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D.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5.“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搞不好,可能一打就败;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搞不好,可能不打自败。
”对我们来说,要避免不打自败,最重要的是( )A.壮大传媒实力,推进有效传播B.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文明对话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要提出文化强国的目标。
【能力提升】(30分钟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在文化建设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通俗化、平民化、娱乐化是近些年来电视节目的发展趋势。
但令人担忧的是,国内一些电视娱乐节目的通俗已经逐步变味,有的甚至走向庸俗、低俗和恶俗。
可见,发展电视产业要( )A.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勇于吸收外来文化C.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D.限制通俗文化的发展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文化观念上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不简单模仿,坚决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侵蚀干部群众的思想,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这段话主要强调在文化建设上( )A.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B.要继承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C.要与时俱进,在创新中不断发展D.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对全盘西化3.2013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海外版权引进层出不穷,一系列的歌唱节目、舞蹈节目、跳水节目,明星被娱乐化,观众被职业化,参差不齐,乱象丛生。
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 )A.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B.提高我国文化创新能力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D.坚持解放思想,百花齐放央视《星光大道》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平民化特质、专业化追求、健康的价值观,为打造中国电视综合文艺的主流平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据此回答4、5题:4.《星光大道》栏目以“百姓自娱自乐”为宗旨,表演形式以唱歌为主,为大众提供展现才艺的舞台,使大批《星光大道》的忠实观众们都参与进唱歌的大军队伍里去。
这样做( )①才能坚持文化指导思想的多元化②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③才能发展高雅的文化,反对通俗文化④才能建设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星光大道》作为“百姓舞台”,成功打造出一批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
开播9年来,收视率持续排在全国综艺节目第一阵营,始终在我国自主创新的电视节目中掌旗领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基础巩固知识点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这旨在强调( )A.中华文化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在近代受到西方国家的冲击B.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的错误性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解析:选C。
本题指向性明确,题干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复兴的重大意义,故C项当选。
知识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2.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
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
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解析:选A。
从本题材料中“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传统文化现状研究》”,可以看出该组同学们研究的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面的问题,故A 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该组同学们参考的文献并未涉及发展人民大众文化、公民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问题,故B、C、D三项不合题意,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A 项。
3.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这最能对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的( )A.强基固本之路B.以人为本之路C.改革创新之路D.科学发展之路解析:选B。
本题指向性明确,我国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对应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的以人为本之路。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训练1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选择题题组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国人民在对先进文化的求索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全盘西化”论。
这种论调()A.认为中国应该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优秀文化成果B.认为要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D.属于闭关自守论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为此,我们要()①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③排斥一切外来文化,发展本土乡村文化④以文化强国为中心工作,全心全意搞好文化建设A.①③B.①④C.③④D.①②题组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致青春》编剧李樯认为《致青春》6天破3亿的票房和口碑摆在那里,数字不会骗人,市场不开玩笑,它火爆的原因之一便是,“它触发了话题,引起了众议”。
这启示我们()A.文化对人的影响有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特点B.文化建设要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的基本需求C.能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D.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4.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这需要()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③不搞文化复古,需要全盘西化④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2016年11月18日,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在四川遂宁召开研讨会和工作年会。
会议指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②具有民族性、大众性和科学性特点③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宏伟目标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6.在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基础自测知识点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1.在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②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③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④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党指导思想的先进性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决定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因果倒置。
2.“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
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下列对上述观点的评述正确的是()①这是“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②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③这是“全盘西化”论的观点④是封闭主义的表现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解析从材料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的倾向,这是“全盘西化”论、“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无关,故选C 项。
知识点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3.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这需要()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②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③不搞文化复古,需要全盘西化④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③错在“需要全盘西化”,①②④均正确。
应选B项。
4.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①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②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④由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的需要决定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①②③符合题意。
第九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知识精测】(总分60分,测试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 )①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③是由文化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决定的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2.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这是因为(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②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始了学习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的历程③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④如此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结合起来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由其先进性和重要意义决定的,①④正确;②③观点本身错误,发展文化必须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学习人类文化优秀成果;故选D。
3.“中国唯一的出路是自己认错,全心全意学习西方。
我们必须承认百事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
”下列对上述观点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这是“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②是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③这是“全盘西化”论的观点④是封闭主义的表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的倾向,这是“全盘西化”论、“民族虚无主义”的观点,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4.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民族之魂,无论社会怎么变化,都不能割断血脉、丢掉根基,应在时代背景下推动传统文化创新。
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 )①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②发扬光大传统文化这一民族精神的核心③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应尊重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D5.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1.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文化。
这种观点(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D.没看到中西方文化间的联系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年道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
下列与这种观点不一致的是 ( )①守旧主义②历史虚无主义③封闭主义④民族虚无主义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C.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4.下列内容与文化自觉关系不直接的是( )A.认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B. 认识文化发展自身的规律C.承担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D.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持乐观态度5.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B.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属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D.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6.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确定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③我国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④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同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表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__________决定的。
( )A.社会制度 B.发展道路 C.综合国力 D.党的宗旨8.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习题演练
一、选择题
1.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无论在哪方面都不如西方文化,应该放下盲目自大的架子,死心塌地地学习西方文化。
这种观点()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
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
D.没看到中西方文化间的联系
2.有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形成的千年道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大力复兴传统文化。
下列与这种观点不一致的是()
①守旧主义②历史虚无主义③封闭主义④民族虚无主义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3.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
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此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外国人没有理由看不起中国人和中国文化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使中国的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所起的积极作用
4. 十八大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说法错误的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属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D.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5.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确定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主要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③我国拥有的丰富的文化资源④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同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这表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__________决定的。
()
A.社会制度B.发展道路
C.综合国力D.党的宗旨
7.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这是因为()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中华文化是激励国人奋进的力量之源③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④政治是文化的集中表现,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8.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径
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C.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D.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唯一正确道路
9. 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先驱者之一,其行动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一典型事例从一个侧面表明()
A.拯救民族文化不需要外域文化的帮助
B.只有全面接受工业文明理念才能走向现代化
C.只有先学习西方文化才能拯救中华文化
D.中华文化的发展需要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自觉
10. 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
A.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B.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C.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D.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1. 2013年6月6日的美国“纽约书评”网刊发文章指出,中国城市已丧失大部分本土特色,惹眼建筑几乎都是外国人设计或抄袭外国风格。
赝品仍在中国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在于中国人缺乏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启示我们要()
①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②学习西方先进文化③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④充分肯定自身文化价值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12.2013年5月15日,浙江省省长李强在“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国际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说,我们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共筑“中国梦”。
下列关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系的表述,比较合理的是()
①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源泉②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③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④文化自信能激发和深化文化自觉
A.①②B.①④
C.③④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4.2013年6月初,山东大学博导何中华教授在《齐鲁晚报》上撰文指出,文化的自觉从晚清以来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在文化受挫的背景下,这种“自觉”表达为文化自卑而不是文化自信。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特别是现代化本身局限性的逐步显露,西方人越来越发现东方文化传统中包含拯救西方社会危机的可能性。
另外,随着中国对殖民统治的抵制和摆脱,特别是随着国家的独立和逐步富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开始由自卑转向自信。
“中国梦”的提出,正是这种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它构成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最新形式。
(1)什么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2)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参考答案:
1.【解析】该观点属于“全盘西化”论,也就是说,没有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故B正确。
【答案】 B
2.【解析】本题是逆向选择题。
该观点属于文化复古主义,即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倾向。
①③与其观点一致,排除。
【答案】 D
3.【解析】毛泽东的话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C符合题意。
【答案】 C
4.【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而不属于文化传统范畴,C表述错误。
【答案】 C
5.【解析】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该借鉴吸收的内容,不是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排除。
【答案】 C
6.【解析】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国家发展总体道路决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B当选。
【答案】 B
7.【解析】③反映的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与题意不符;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④表述有误。
【答案】 A
8.【解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B
9.【解析】A、B、C表述明显带有片面性,排除。
【答案】 D
10.【解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A当选。
【答案】 A
11.【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城市建筑盲目搬照国外样式,失去自己民族特色,其文化根源在于民族虚无主义,缺乏文化自信和创造活力。
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不符合材料主旨。
【答案】 B
12.【解析】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①表述错误。
②是对文化自觉的解释,不涉及二者关系,不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 C
13.【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结合起来,使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14.【答案】(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①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式,加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特性。
④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