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平仄格式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七言律绝的句式经过一定规则得到了四种七言律绝的句式。
分别如下:1.平起仄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平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并用这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了七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仄收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平收入韵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今天,我们要说说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概念是,七言律诗有四行八句,共56个字。
在格式的排列上,我们同样可以使用七言律绝的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四种七言律诗的格式。
但是,还有一种更加简便的方法是,使用我们之前排出的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再续上四句,就可以得到七言律诗的格式了。
下面,我们分别使用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续编成律诗格式: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的第四句是平起平收句,那么基于“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五句要和第四句一样,都是平起,且尾字需仄收。
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续上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依此排列出第一个七言律诗句式如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此格式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的尾字需押韵。
例诗:(红色字为入声字)题陈将军别墅(唐·李咸用)七言律诗押灰韵明王猎士犹疏在,岩谷安居最有才。
律诗的基本格律要求:1. 每句末字是平声即需要押韵。
2. 第一字的平仄不拘,第二、四、六、七字的平仄不能改变。
只有一个特例: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使用这一特例时,除第一字的仄可改为平外,其余六字的平仄不能再改变。
3. 第三字的平仄规则,不能犯孤平。
即在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如果由平改为仄(发生拗),则第五字必须由仄改为平(实施救),否则就是犯孤平。
即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可拗救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在其它句式中第三字的平仄不拘。
4. 第五字的平仄规则,不能有三平调。
即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不能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即后三字都是平声。
在其它句式中第五字的平仄不拘。
律诗(五律和七律)的对仗要求:1. 律诗每两句合成一联。
第1,2句合称第一联(首联),第3,4句合称第二联(颔联),第5,6合称第三联(颈联),第7,8句合称第四联(尾联)。
2. 除首联和尾联外的其它各联都必须使用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使两个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衬,内容上互相补充。
通俗地说是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词的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严格些说是词类相同或相近,如天文类对天文类,天文类对地理类也行。
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
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
当然,在“粘”的时候,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
一怎样对仗-----------------------对仗就是对偶,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对仗是做诗词的基本功。
过去童蒙读书,未学做诗,先学对“对子”,因为对仗是做诗的基本功。
对仗有如下要求如:律诗对仗有三个要求:1、字面相对构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词的意义相对。
七言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形式,它的韵律要求每句有七个字,每句的平仄相间,共分为仄平平仄仄平仄六种格式。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平仄格式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即每句的第一、二、五个字为仄声,第三、四、七个字为平声。
这种格式在古代诗词中被广泛应用,也成为了七言律诗的一种代表性形式。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七言律诗是一种相对规范的诗歌形式,它对诗人的写作能力和对语言的运用都有较高的要求。
而在这种形式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格式更是要求诗人有着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对节奏的准确把握。
这种格式的使用,不仅要求诗人在思想上有深度和广度,更需要在诗歌的表达上有着精准和巧妙的运用。
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七言律诗中最常见的一种平仄格式,首先要从平仄格式的基本规则开始阐述。
平仄格式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韵律结构,它通过对字音的把握,使诗句在语言韵律上呈现出丰富的变化。
而"仄仄平平仄仄平"这种格式则相对来说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它不仅要求诗句在平仄上的变化多样,更要求诗句自身的意境和表达能力。
在我国古典诗词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格式被广泛运用在不同题材的七言律诗中。
这种格式在古代诗人笔下,不仅表现出了他们对语言音韵的敏感和把握,更展现了他们对诗歌节奏的准确把握和对意境的深刻描绘。
通过对这种格式的运用,古代诗人们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和完整性,更在意境和情感上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和触动。
在这种格式中,每个字的音节和轻重对整个诗句的表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平仄格律通过对诗句中字音的运用,使诗句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格式中,平声与仄声的交错运用,使诗句在语言上呈现出节奏感和韵律美。
这种格式的运用在古代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诗歌形式的严格要求,更展现了他们对语言的敬畏和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追求。
五言律诗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指每句诗有五个字,每韵脚两个字,诗歌总共四句,分别排列为上下两句对仗,中间两句押韵。
它不仅需要有
合适的词汇、有趣的内容,还需要遵循平仄格律。
下面简要介绍五言律诗
的平仄格式。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主要有三个要点:
1.平仄:平仄是指音节所发出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
平声是
古汉语的一种声调,读音时发出的声音比较平稳,声调比较低。
仄声则相反,读音时发出的声音比较高,声调比较急促。
2.平仄平仄:平声和仄声的交替,就是平仄平仄。
例如“春色满园关
不住”,这句话的第一个字“春”是仄声,第二个字“色”是平声,依次
交替。
3.仄起首句:五言律诗的首句必须是仄声。
例如“锄禾日当午”,首
句的“锄”字是仄声,符合规律。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表格: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AA’BB’)
首句必须是仄声(A’)
平声和仄声的交替,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须是平声,第三句是仄声。
例如: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是: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AA’BB’)
首句清明是仄声(A’)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都是平声(B)
第三句是借问酒家何处有,是仄声(A)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律需要遵循,只有作诗者能够理解并把握好它,才能写出好的五言律诗,形成传世佳作。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首句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说明:〇表示平;◎表示平可做仄;●表示仄;⊙表示仄可做平。
第二种格式:首句平起仄收式为第一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第三种格式:首句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〇韵◎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第四种格式:首句仄起仄收式为第三种格式后半首的重叠。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〇〇●●句◎〇⊙●●〇〇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〇⊙●〇〇●句⊙●〇〇●●〇韵?。
六言律诗格律平仄
一、六言律诗的基本格律
1. 句式与字数
- 六言律诗每句六个字,全篇共八句,总共48字。
2. 平仄格式
- 六言律诗的平仄格律相对较为固定,但不像五言、七言律诗那样有非常复杂的变格。
- 基本的平仄格式(以平起式为例):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例如:
- 秋深渐入佳境,月冷还添静思。
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存在一、三位置上平仄的变通情况) - 树影横斜路暗,风声断续林悲。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还有仄起式: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注意事项:
- 在六言律诗中,平仄的要求不像七言律诗那样严格,一、三位置上的平仄有时可以灵活变动,但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一般要遵循格律要求,以保持节奏和韵律的和谐。
- 六言律诗的对仗要求与五言、七言律诗类似,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一般要求对仗工整,即上下句在词性、结构等方面相对应。
例如“秋深渐入佳境,月冷还添静思。
树影横斜路暗,风声断续林悲。
”中,“秋深”对“月冷”(名词+形容词),“渐入”对“还添”(副词+动词),“佳境”对“静思”(形容词+名词)等。
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
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是指在律诗中如何排列平声和仄声。
在律诗中,每个字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其声调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指声调平稳,音调不升不降,如“一、东、风、日”等;仄声指声调起伏,音调升降有节奏感,如“山、高、水、长”等。
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分为四种:仄起平结、平起仄结、平起平结、仄起仄结。
这四种平仄排列方式是律诗的基本格律,若不符合这些规则则不算是合格的律诗。
1.仄起平结:指每句的前一半为仄声,后一半为平声。
例如:
满江红·登高望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平起仄结:指每句的前一半为平声,后一半为仄声。
例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3.平起平结:指每句的前一半为平声,后一半仍为平声。
例如: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4.仄起仄结:指每句的前一半为仄声,后一半仍为仄声。
例如:
临江仙·满庭芳
满庭芳,芳草迷人眼。
几番风雨,几番世事沧桑。
以上就是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律诗的平仄排列方式不仅要符合格律,而且要注意平仄的搭配和呼应,使整首诗的节奏感更加协调和优美。
律诗的格律规则
律诗的格律规则一般有八句,每句五个字或者七个字。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即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
在一句中,平仄也是对立的。
律诗一般讲究平仄,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是五言、七言句。
律诗是诗歌中要求最高的形式,在格律方面有严格的押韵格式、字数、句数等要求。
1. 押韵:律诗必须押韵,通常押平声韵,但也可以押仄声韵。
律诗一般有押韵的严格限制,一般五言律诗4句,七言律诗6句,每句必须要有韵,每句押韵的最后一个字必须同韵。
2. 字数:律诗通常每首都有特定的字数,例如五言律诗每句5个字,七言律诗每句7个字。
但有时也有例外,如排律能长达数百句。
3. 声韵: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是五言、七言句。
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
4. 对仗:律诗要求对仗工整,即诗句中要有相对应的词语或词组成对。
对仗的基本要求是词性相对、结构相称、意义相关、平仄相对。
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以上是律诗的格律规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诗词格律平仄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诗词格律平仄,以及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览表如下:1、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2、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3、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中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4、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5、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6、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7、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诗词格律平仄一览表仄仄平平仄(平仄脚)平平仄仄平(仄平脚)仄仄仄平平(平平脚)平平平仄仄(仄仄脚)第一种平仄格式诗词格律平仄:平仄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诗词格律平仄,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诗词格律平仄,更上一层楼。
《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诗词格律平仄:“撷”为入声字,为仄声。
第二种平仄格式,首句用韵,在第一种诗词格律平仄的基础上将首句改为平平脚:平平脚 + 仄平脚 + 仄仄脚 + 平平脚《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黑”为入声字,为仄声。
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的平仄规定格律诗诗词格律平仄的平仄规定主要包括上仄下平、平仄相对、不能失替等。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诗词格律平仄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七律诗平仄句式要求
七律诗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二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三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四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最佳答案
本人回答这个只是起到搬运工的作用。
以下内容原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黄群建先生上课所授,本人笔记整理。
与大家共享,望请各位朋友不要以自己名义做学术性文章发表。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其特点就是一是平仄;二是押韵;三是对仗。
在这里重点对平仄最下介绍。
一、平仄(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我们常说的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为平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为仄声)
平仄的基本式有两种:一为仄仄平平仄,一为平平平仄仄,所有的句式都可以按照这个来套。
五绝各句之间的联系是一句二句为对,二句三句为粘(nian),三句四句为对。
那么将两个基本式举例就是:
(A)仄仄平平仄(A'; )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____变式为______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________________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平仄仄(B’)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____变式为______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________________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这四种格式就是“五绝”的长用格式。
七绝是在五绝的基础上形成的。
形式是在每一句五绝的前面加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与原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反。
五律原则上是一种五绝格式的重复。
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除了:除了首句末字可平可仄外,其余凡是奇数句末字只能是仄声,偶数句末字只能是平声。
其对应格式就是上面的A+A A’+A B+B B’+B
七律是在五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形式是在每一句五律的前面加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与原来的第一、二个字的平仄相反。
这就是古体格律诗的平仄讲究。
除了这些硬性的规定外还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就是
1、一三五不论(若是五字则为一三不论)
2、入声字为仄声
3、“看”字可平可仄或者说“看”字在上古为平声字
二、押韵
关于押韵,应该不用多说,韵母相近或相同的字在句尾形成韵脚就可以了。
三、对仗
一直都有“对仗工整”的说法,对仗到底是什么?
对仗可以分为宽对和严对。
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这就是个严对的句式。
还可以分为平对和流水对。
流水对是种上下相承的承接关系。
在律诗中出现流水对就是比较上品的诗文了。
另:其中入声字跟上古音韵学有关,一三五不论有多种情况较为复杂,在此不做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