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
- 格式:ppt
- 大小:364.00 KB
- 文档页数:15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物理1402 赵旭强 41461047柏拉图(Πλάτων,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雅典人,他的著作大多以对话录形式纪录,并创办了著名的学院。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他们三人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史称“西方三圣贤”或“希腊三哲”。
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出生于公元前427年,家世显赫。
柏拉图20岁跟随苏格拉底学习,此前曾向克拉底鲁学习赫拉克利特哲学;向赫莫根尼学习巴门尼德哲学。
据说曾想写戏剧,给苏格拉底看,被否定。
后来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受审被处死,柏拉图因病不在。
苏格拉底弟子包括他纷纷离开,随后柏拉图就开始一段求学的经历。
柏拉图的家庭背景柏拉图的父亲是苏丹(Sultan)、母亲是克里提俄涅(Perictione),他在家中排行第四。
他的家庭据传是古雅典国王的后裔,他也是当时雅典知名的政治家柯里西亚斯(Critias)的侄子。
依据后来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说法,柏拉图的原名为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来因为他强壮的身躯而被称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但第欧根尼也提起了其他的说法,柏拉图这个名字也可能是来自他流畅宽广(platutês)的口才、或因为他拥有宽广的前额。
由于柏拉图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其他才华,古希腊人还称赞他为阿波罗之子,并称在柏拉图还是婴儿的时候曾有蜜蜂停留在他的嘴唇上,才会使他口才如此甜蜜流畅。
柏拉图的求学经历和思想苏格拉底死后,他游历四方,曾到埃及、小亚细亚和意大利南部从事政治活动,企图实现他的贵族政治理想。
柏拉图的理想世界论指出了我们所感觉到的现实世界只不过是反射出了更高层次的世界的阴影。
柏拉图主张在这个更高层次的世界里存在着最理想的理,这种形式实现了真正的光明而不仅是阴影。
我们所品尝到的食物的甜美只不过是“甜美”的理所反射的阴影,而我们所见到的光辉四射的太阳也只不过是“光明”本身形式反射的残影。
柏拉图主义(Platonism)柏拉图主义是数学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数学哲学观点,它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此后在西方数学界一直有着或明或暗的柏拉图主义观念,19世纪,它在数学界几乎占了统治地。
20世纪初,数学基础三大学派的争议刚趋平息,柏拉图主义观点又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
柏拉图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数学的对象就是数、量、函数等数学概念,而数学概念作为抽象一般或“共相”是客观存在着的。
柏拉图认为它们存在于一个特殊的理念世界里,后世的柏拉图主义者并不接受“理念论”,但也认为数学概念是一种特殊的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客观存在,它们是不依赖于时间、空间和人的思维的永恒的存在。
数学家得到新的概念不是创造,而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描述;数学新成果不是发明,而是发现。
与之相应的,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理论的真理性就是客观的由那种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存在决定的,而这种真理性是要靠“心智”经验来理解,靠某种“数学直觉”来认识的,人们只有通过直觉才能达到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数学世界”。
由于认为数学概念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所以现代柏拉图主义也被称为“实在主义”。
柏拉图主义在西方近现代数学界有相当大的影响,一些数学巨匠如G.康托尔、罗素、哥德尔、布尔巴基学派基本上都持这种观点。
一般认为,所以如此不是偶然的,这是数学反映客观世界,数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一素朴信念在哲学上的反映。
而正因为如此,柏拉图主义对数学的历史发展就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促使数学家们在自己的研究中采取客观的科学的立场,而且,当某些高度抽象的数学理论因找不到现实原型而为人们所怀疑时,它也有可能给人们以一定的信念。
尽管这种信念是盲目的,从而就有可能导致错误。
柏拉图主义的错误是显然的:把反映形式当作了认识对象;把抽象当作具体的客观存在;认为一种思维形式本身是客观的当然具有客观的真理性。
离开人的实践来考察真理性必将导致谬误。
柏拉图主义在哲学上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Neo-Platonism),是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中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柏拉图一.定义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等不同区分标准加以整理分类藉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以累积值的图形,又叫ABC图,亦称重点图或排列图,有人又叫8020图.二.制作步骤及方法2.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如不良项目别、材料别、方式别、人、设备别等,项目以不超过4-6项为原则.2.2决定数据搜集的期间(一天、一周、一月、一季等)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2.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作成统计表(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并求出不良率及累计影响度,其它项不可大于前三项,不然应再细分).2.4记入图表中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纵轴右侧表示不良率,左侧表示不良次数,横轴不宜长于纵轴,纵横轴之间距均应一致.)2.5绘累计曲线(点上累计不良数或不良率用折线连结).2.6绘累计比率(将纵轴右侧分成若干等分,并标上每等分之百分率,同时标出前三项之累计影响度.)2.7记入标题、数据、合计、工程、作成者等必要事项.三.应用注意事项3.1据以作图之数据一定要准确可靠,方不致蒙敝事实真相.3.2作成的柏拉图若各项分配比例差不多时,就医在从其它角度作项目别,重新收集资料分析.3.3柏拉图是管理改善手段而非目的,对于数据项别重点明确者,则无须作柏拉图.3.4作成柏拉图后仍觉得前三项不够具体,可再作柏拉图分解.3.5先着手改善第一位次的项目,采取对策将不良降低,但不久问题再现时,则考虑将要因重新整理分类,另作柏拉图分析.四.柏拉图之应用4.1想降低不良率,请先绘柏拉图了解全体不良有多少?降低哪些不良可降全体不良的70%-80%以上?4.2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经上述8020分析,真正影响不良的2-3项已明确,于是可针对此2-3项再细分解,找出真正原因,从源头治理.4.3确认改善前后之效果,将改善前后之柏拉图排列在一起,可评估其改善成效,但注意数据间及对象的一致性,季节变动及对策外之要因.4.4用于整理报告或记录.4.5配合特性要因图使用,验证或调整特性要因图.。
柏拉图,在销售管理中最大的应用方向是寻找影响销售绩效的主要因素,以确定改进方向。
它是对80/20原则进行实际应用的方法,以区分影响绩效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从而抓住关键因素,解决主要问题。
销售中的“柏拉图”柏拉图,在销售管理中最大的应用方向是寻找影响销售绩效的主要因素,以确定改进方向。
它是对80/20原则进行实际应用的方法,以区分影响绩效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从而抓住关键因素,解决主要问题。
在寻找关键因素时,柏拉图采用了ABC分类法,按重要程度不同,将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了三级分类,即在0-80%区间的是A类因素,在80-90%区间的是B类因素,在90-100%区间的是C类因素。
柏拉图的应用原则基于其核心理念和适应于销售管理的应用环境,柏拉图在应用中需要遵循三大原则:1.主要因素有限原则柏拉图的第一原则是找出的主要因素不要过多。
一般而言,最终找出的主要因素最好是2-3项,最多不要超过4项,否则将失去“找出主要因素”的意义。
但同样要注意的是,也不能刻意为求得尽可能少的关键因素项而通过不合理的删除或合并来处理一些关键因素较多且平均的情况。
2.重要性上升原则当采取措施解决或基本解决了某个或某些关键因素后,原先次要因素的重要性将上升,此时需要重新运用柏拉图进行分析。
如此不断循序而进,就能推进销售绩效得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3.合并原则合并原则是指为便于集中精力于关键和次关键因素,适当对一些一般因素进行合并。
在通常情况下,不太重要的因素可以列出很多项,为便于分析、简化作图,常将这些因素合并为“其它”项,放在横坐标的末端。
4.展开原则展开原则是合并原则的逆向指导。
它是在关键、次要因素不断解决的矛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补充原则。
它提醒销售管理者,当原来的关键因素和次要因素都不断得到解决时,那些合并的项,特别是所谓的“其它”项就要适时地展开。
因为,一些因素的解决必将导致一些原来微不足道的因素变成得举足轻重了。
Bailatu柏拉图Platon (公元前427~公元前345)古希腊哲学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出身雅典贵族。
早年在数学、哲学和文艺方面受过良好的教育,从20岁起就跟苏格拉底求学,直到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以亵渎宗教和毒害青年的罪名被新起的民主派当权派处死为止。
后来他游历过埃及,学习了天文学和埃及的典章制度;接着他又游历意大利,企图在叙拉古实行他的政治理想,但以失败告终。
他当时已40岁,回到雅典建立了他的著名的学园,四方来学者甚多,其中有奴隶,也有从马其顿来的亚里士多德。
在讲学进程中他写出40篇左右的对话集,其中最重要的有《斐德罗斯篇》(又译《斐德若篇》)、《会饮篇》、《理想国》10卷和《法律篇》,内容涉及宗教、神话、政治、伦理、教育、哲学和文艺理论各方面的重大问题。
对话这种文学体裁属于“直接叙述”,在希腊史诗和戏剧里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柏拉图把对话从史诗和戏剧里提出来,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运用于学术讨论。
它的特点在运用“苏格拉底式的论辩法”,把各方论点都摆出来,把其中矛盾剥茧抽丝似地逐层揭露出来,从而引向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
柏拉图把对话体运用得极灵活,从日常具体事例出发,很少用抽象推理;以浅喻深,由近及远,去伪存真,层层深入,不但把人自然地引到结论,而且使人看到活的思想过程,激发自己的思考。
柏拉图的《对话集》是希腊文学中出色的散文作品,是学术讨论中一种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优秀传统。
各篇对话的主角始终是苏格拉底,柏拉图自己从来不露面,因此很难断定哪些话代表柏拉图自己的思想。
柏拉图又经常运用“苏格拉底式的幽默”,半庄半谐地摹仿他的论敌诡辩派的诡辩方式,很难断定哪些是他的真心话。
特别使人感到困难的是他有时并没有作出结论,例如专门谈美的《大希庇阿斯篇》;有时不同的对话对同一问题作出的结论前后并不一致,最明显的例子是他在《理想国》里把希腊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观点结合到自己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说文艺所摹仿的不是真理,把文艺的地位摆得很低。
教育训练教材------------柏拉图的制作意大利经济学家PARA TO,在十九世纪后期分析国民收入所得时,率先使用的一种法则,后来美国制造业将其应用在不良及损失金额的分析上,从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广范使用,后人就称之为柏拉图。
一、定义:根据收集之数据,按不良原因、状况、发生位置不区分标准,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状况或位置的一种图形。
二、柏拉图的组成: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方形和一条曲线(见图一、二)①左边的纵坐标:为总合数,总批量可以总数的十分之一为单位,分成等尺度的小单位。
此数必须比收集数据中最大项目频数要大。
②右边纵坐标,表示累计百分数,用频率表示,以100%的比例来做右边的纵轴。
之间的幅度为10%为一单位,在80%处与左坐标连划一条横线,(100%处点与左坐标之总批数平齐)③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长短由因素的多少决定长方形表示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小程度,中间可间格可不间格,但所有方格单位必须距离,各个因素按从大到小排列,最后一项为其它时,可超过例数第2项从左到右方向④曲线(折线)表示不良因素之累计不良率,此曲线也称为柏拉曲线(有些书上称帕累托曲线)三、柏拉图的优点:可以发现项目的大小影响程度,可以明白每个项目在全体中所占的比率,作图简单方便、一目了然、容易判断。
作图后,对所占比例量最高2-3个项目作为改善对策的研究对象,主要精神为:极少项目往往绝大多数(凡在80%虚线内之不良为主要改善研究之对象,80%以上不良为少数不良)四、柏拉图的作法:依例题共同作图示范1、收集一定期间的有关某个质量问题的数据见附表一2、利用层别法将收集的数据、资料分层分类3、计算各类项目重复出现的次数(或件数)即为频数4、计算各类项目的累计频数和累计百分数(即累计频率)5、画出横坐标和左右两个纵坐标6、各个项目直方形的高度按各自的不良数,对应于左边纵坐标的频数标高。
7、对应于右边纵坐标的频率,在各项目累计百分数在直方形的左上方描出点子,并将所有点子依次接成一条曲线,综点在10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