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10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二、理解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它们都是山水散文中的珍品,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课前预习】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一词多义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4.翻译下列句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合作探究】1、《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写出各段的大意。
10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一、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二、理解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特点。
【知识链接】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朝著名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它们都是山水散文中的珍品,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课前预习】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佩()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一词多义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心乐之皆若空游无所依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4.翻译下列句子。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合作探究】1、《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写出各段的大意。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预习案1.文学哲学唐宋八大家韩柳永州八记2.quán chuànɡ dǒu huáng lièchí kān 俶翕佁邃3.(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鸣:发出声响。
乐:以……为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见:看见。
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尤:格外,特别。
清冽:清澈。
(冽:清凉。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作。
(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
为:作为。
)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卷:弯曲。
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
青树翠蔓(màn),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表示数目不确定,上下,左右,光景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chù)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迅疾。
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望去。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
西南:向西南。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溪身)像蛇那样蜿蜒弯曲,时隐时现。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一样。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势:形势。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
犬牙:像狗牙一样。
差:交错。
(3)寂寥:静悄悄的。
悄怆:忧伤的样子。
邃:深远。
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
以:因为。
清:凄清。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景象便离开了。
居:停留。
之:代指游小石潭这件事。
而:表顺承。
去:离开。
4.(1)作为成为(2)清澈凄清(3)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接(4)长短不一交错合作探究案一、(1)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小石潭记》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常识;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音与义,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3.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提高鉴赏力。
【自主先学】1.背景知识(1)柳宗元,代文学家。
字,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世称;又因为晚年在柳州任职,所以也称为“”。
他与韩愈倡导,与韩愈并称“”,和宋代六位文学家同被列入“”。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到永州后的作品,是唐代古文运动中的典范之作,也是中国山水游记中的经典之作,受到人们的千古传诵。
(《永州八记》是作者在永州写的八篇山水游记的合称。
)(2)关于“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写景、记事、抒情、议论、描写。
往往通过所写内容来抒发作者的感情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2.加点字注音隔篁.竹()水尤清冽.()俶.尔远逝()为坻.()佁.然不动()往来翕.忽()犬牙差.互()参差.()悄怆..()..幽邃.()寂寥.()龚古3.解释加点的字隔篁竹..()..()坻.()往来翕忽水尤.清冽()佁然..不动()斗.折蛇.行()不可久居.()悄怆..幽邃()隶.而从者()伐竹取.道()其境过清.()崔氏二小生..()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我觉得还需要补充积累的词语是:4.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合作助学】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使用了哪些动词?对景物的描写运用怎样的写法。
2.第(2)段中潭水有何特点?采用了什么方法写潭水?作者当时的心情如何?从文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来。
【导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背诵课文2.品味形象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自主预习案】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①《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②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375年)被贬到永州任司马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③《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簧竹()清冽()为坻()为嵁()俶尔()翕忽()怡然()幽邃()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用“”画出停顿)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4、翻译下列句子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小潭源流——()——交代同游者6、我的疑问:【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杜甫曾有诗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可见,景与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我们就一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检查预习效果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一)走近小石潭1、轻松听一听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2、大胆读一读下面,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正确、流畅、放声地自由朗读课文3、勇敢试一试自己大胆地站起来读一读全文?(二)认识小石潭1、说一说同学们,要想把课文读的更顺畅,更明白,我们还得掌握一些字词句的含义,请大家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边读边口译课文,弄懂字词句的含义哪儿有疑问,做上标记自主学习后把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交流4人一小组合作交流2、比一比小组讨论交流后把不懂的问题提交全班共同解决可以学生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老师答,也可以老师问学生答,小组之间或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比一比(三)感受小石潭1、找一找作者初见小石潭的感受是怎样的?你从原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后来作者感情发生了怎样变化?2、悟一悟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谈一谈(四)品味小石潭1、这篇文章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刻画小石潭的?你最喜欢这些景物里的哪一处?它的什么特点让你觉得特别美?请选择一处进行赏析2、探索尝试:小石潭如此之美,请你分析分析:柳宗元是如何把这小石潭写美的?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柳宗元虽“记之而去”,但那一汪小潭而今已成永州的著名旅游景观,一日,作为导游的你带队到此游览,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呢?请结合课文的描写,展开想象,写一段导游词【拓展检测案】一、课内语段阅读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呼应,又为下文的“”埋下伏笔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和“”两个句子得到印证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二、课外语段阅读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甲文〕《小石潭记》〔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节选元结《右溪记》)〔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合营溪:汇入营溪③敧:倾斜④嵌:凹陷(又作“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⑵以其境过清清:⑶南流数十步南:⑷不可名状名: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⑵佳木异竹,垂阴相荫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我的收获:教师寄语: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小石潭记导学稿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执笔:郝宁审核:备课组八年级班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积累文言词汇,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
2、品读课文,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3、悟读课文,理解作者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自学指导】1、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
2、结合工具书和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不解之处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自学检测】1、作家连线:柳宗元,字,代中期杰出的,。
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
《小石潭记》是中的第四篇。
2、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参()差()披拂②往来翕()忽③斗()折蛇行④悄()怆()幽邃⑤犬牙差()互⑥寂寥()无人⑦凛liè()⑧翠màn()⑨连zhuì()⑩清chè()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4、我的质疑与理解:【合作探究】活动一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2、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活动二合作探究,品析美景,了解写法4、作者借小石潭的什么景抒了什么情?5、作者用什么写法把小石潭的美景展现出来的?6、我的质疑与探究:【归纳延伸】小石潭之旅,我来当导游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记优美幽静,令人向往。
如果要把小石潭记开发成旅游景点,聘你为导游,你如何向游客介绍小石潭记?要求:既要保持小石潭记原有的特点,又要融进现代化的风格,结合原文改编成导游词,既要生动形象,又要简洁明快。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导学案《小石潭记》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字词,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融情于景的写法。
知识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河东郡(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公元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一起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集团,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
由于遭到以刘贞亮为代表的官宦势力和以韦皋为代表的官僚势力的反对,革新集团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
从此他在偏僻的永州一呆便是十年,后来又被贬去更荒凉的柳州。
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最终病死柳州。
柳宗元作品很多,以散文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被贬后,由于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游山玩水,以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写下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
他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这些游记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典范,是柳宗元散文创作中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部分。
被贬永州期间,柳宗元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小石潭记》。
2、关于文体《小石潭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
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夯实基础1、自读课文多遍,找出不会读的字词或不理解的词句,做好标记。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篁()竹清冽()为坻()为嵁()参差()佁()然俶()尔翕()忽差()互斗()折蛇行悄怆()幽邃()隶()而从者【答案】huáng;liè;chí;kān;cēn cī;yĭ;chù;xī;cī;dǒu;qiăo chuàng suì,lì3、试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每句只停一处)(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潭中鱼可百许头(3)皆若空游无所依 (4)似与游者相乐【答案】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潭中鱼/可百许头(3)皆若空游/无所依(4)似/与游者相乐4、朗读课文下面的注释,解释下列加粗字词。
26小石潭记1(教师版)重点难点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预学导航(学情检测)(一)知识导航1.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河东(今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
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2.文体简介:“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来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写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如《桃花源记》,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二)自主学习1.注音。
篁.竹( huáng )卷.石底以出( quán )水犹清冽.( liè)为坻.( chí)参差..披拂( cēn )( cī)佁.然( yǐ)俶.尔( chù)往来翕.忽( xī)悄怆..幽邃( qiǎo )( chuàng )2.解释文中字词、短语。
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堪:不平的岩石佁然:呆呆的样子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斗折蛇行: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犬牙差互: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3.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从小山岗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
二.共学助行(活动设计)(一)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课文,用诸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学生读的各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美,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
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二)学课文,掌握文章生词。
学法指导:根据教材的注释,自己尝试在掌握文中重点生字词的基础之上,串通全文大意;以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小组合作为主。
26、小石潭记柳宗元编写:张鸣鹃课型:自主探究课审核:语文教研组学生姓名:学习内容:课本学习目标:1. 熟读课文,掌握并积累文中的文学常识和重要文言词句。
2. 品读课文,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 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1. 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与积累。
2. 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具准备:磁带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利用早晚自习将课文自读一遍解决生字词。
2.小组长根据资料组织全组朗读相关内容。
3.再读课文,读熟为止。
4.结合课本下面注释,理解文章含义。
知识链接:1.关于作者:在《马说》一文中,我们简单介绍了“唐宋八大家”,借此请大家再次回忆相关内容。
唐朝的有、两人,宋朝有三苏和三人。
2.写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50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3.文体知识介绍:(把你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摘抄到书上。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
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
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
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核舟记》。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
1.给下列字词注音。
(展示时,不用全部展示,可将本组易错字词拼音或易错字提出提醒大家注意即可。
)篁竹()心乐之()卷石()为坻()为嵁()参差()()佁然()俶尔()翕忽()悄怆()()幽邃()差互()2.听读录音朗读课文。
《小石潭记》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初二 26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和重点句的翻译。
2、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和抓住特征,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的方法。
3、理解作者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怨愤抑郁的心情。
流程一:自主学习
一、 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 ) 珮环(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 佁然( ) 俶尔( ) 翕忽( )
二、 题解和作者
1、“记”是古代一种 ,以 (填表达方式)为主,相当于今天的
文。
2、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代 家、 家
和思想家,与 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 并称“刘柳”;
与 、 、 、 、 、 、 并称“唐宋
八大家”。柳宗元参与革新,遭反对而惨败,后被贬永州司马,10年间写了许多优秀的散文
和诗歌,最著名的是《 》,
26、小石潭记导学案
姓名:预习评价:课后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6.翻译下列句子
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口头翻译课文
一、析结构
作者是按照什么来与我们分享这美景的?作者抓住了这美景有什么特点?
二、赏美景
请用一个字来形容你读到的小石潭,并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三、品语言
1、寻找你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赏析(运用分析句子的技巧)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历来优秀的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请找出文中抒情的句子,与小组合作探索作者这一路赏景的心情变化,并结合作者的遭遇,说说你的理解。
你也来写一段——最近天气很不稳定,在这时晴时雨的天气里,你会在怎样的心情呢?请以《雨天里》为题,用你灵动的眼睛观察并描绘,抒发在雨天里你的特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