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59.72 KB
- 文档页数:16
固滴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引言:水电站是一种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设施,而引水系统是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固滴水电站作为一个典型的水电站,其引水系统的设计对于电站的正常运行和发电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引水系统的设计原理、结构以及必要的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原理固滴水电站引水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利用水的自然流动和重力作用,将水从水源地引入到水电站发电机组,以便发电。
具体来说,设计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水源地选择:水源地的选择是引水系统设计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水源地应具备水量充足、水质良好、地形适宜等特点,以确保引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2. 水库建设:为了储存足够的水量,以应对用电高峰时期的需求,固滴水电站引水系统需要建设一个水库。
水库的规模和容量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以确保供水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3. 引水渠道设计:引水渠道是将水从水库引入到水电站的关键通道。
在设计引水渠道时,需要考虑渠道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参数,以及地形条件和水流速度等因素,以确保水能顺利地流入水电站。
4. 引水管道设计:引水管道是将水从引水渠道输送到水电站的管道系统。
在设计引水管道时,需要考虑管道的材质、直径、长度、坡度等参数,以及水流压力和输送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水能顺利地输送到发电机组。
二、设计结构固滴水电站引水系统的设计结构包括水库、引水渠道和引水管道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 水库:水库是储存水量的重要设施,通常由大坝和堰塞体组成。
大坝用于囤积水源,而堰塞体用于控制水位和水流量,以应对不同时期的用水需求。
2. 引水渠道:引水渠道是将水从水库引入到水电站的通道。
通常情况下,引水渠道采用开挖或者人工建设的方式,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确保水能顺利地流入水电站。
3. 引水管道:引水管道是将水从引水渠道输送到水电站的管道系统。
通常情况下,引水管道采用钢管或者混凝土管道,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铺设,确保水能顺利地输送到发电机组。
水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引水式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供水工专业用)水利工程系2019.05.01设计任务书一目的和作用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一个较为全面性、总结性、实践性的教学环节。
它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某一工程问题的一项尝试。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联系、充实、加深、扩大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使之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工作的流程和方法,在设计、计算、绘图、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二基本资料梯级开发的红旗引水式水电站,电站的主要任务是发电,并结合水库特性、地区要求可发挥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
电站建成后投入东北主网,担任系统调峰、调相及少量的事故备用容量,同时兼向周边地区供电。
该电站水库库容较小,不担任下游防洪任务,工程按二等Ⅱ级标准设计。
经比较分析,该电站坝型采用混凝土重力坝,厂房型式为引水式,安装4台水轮发电机组。
引水系统的布置应考虑地形、地址、水力及施工条件,考虑到常规施工技术条件,引水隧洞洞泾不宜超过12m。
因此,引水系统采用两条引水隧洞,在隧洞末端各设置一个调压室,从每个调压室又各伸出两条压力管道,分别给4台机组供水。
供水方式为单元供水,管道轴线与厂房轴线相垂直,水流平顺,水头损失小。
经水能分析,该电站有关动能指标为:水库调节性能年调节装机容量 16万kw (4台×4万kw)水轮机型号HL240 额定转速107.1r/min校核洪水位(0.1%)194.7m 设计洪水位(1%)191.7m正常蓄水位191.5m 死水位190m最大工作水头38.1 m 加权平均水头36.2 m设计水头36.2 m 最小工作水头34.6 m平均尾水位152.0 m 设计尾水位150.0 m发电机效率 96%-98%单机最大引用流量 Q max=124.91m3/s引水系统长度约800m三试根据上述资料,对该电站进行引水系统的设计,具体包括进水口、引水隧洞、调压室及压力管道等建筑物的布置设计与水电站的调节保证计算等内容。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前言 (2)1.基本资料 (3)1.1自然条件及工程 (3)1.1.1 流域概况及枢纽布置区的地理位置 (3)1.1.2水文气象 (3)1.1.3对外交通 (3)1.2工程地质概况 (3)1.3 枢纽效益及主要的建筑物 (4)1.3.1 枢纽效益 (4)1.3.2 挡水建筑物 (4)1.3.3泄水建筑物 (4)1.3.4木材过坝设施 (5)1.4 工程特征表 (5)1.4.1 枢纽水文特征 (5)1.4.2 枢纽下泄流量及下游相应水位 (6)1.4.3 水库特性 (6)1.4.4电站水头及装机容量 (7)1.5基本资料表 (7)1.5.1水轮机 (7)1.5.2发电机 (8)1.5.3开关站 (8)1.5.4主要副厂房参考面积 (9)1.6坝体附图 (10)2 .枢纽布置 (11)2.1开发方式及厂房类型 (11)2.1.1坝后式厂房 (11)2.1.2引水式厂房 (12)2.1.3地下式厂房 (12)2.1.4方案确定 (13)2.2压力钢管的供水方式 (13)2.3厂区位置选择 (14)3.引水系统布置设计 (15)3.1进水口设计 (15)3.1.1进水口设计的要求 (15)3.2进水口位置、型式、高程及轮廓尺寸的确定 (16)3.2.1进水口的型式 (16)3.2.2进水口的位置及高程的确定 (17)3.2.3进水口的轮廓尺寸的确定 (18)3.3进水口的主要设备 (20)3.3.1拦污栅 (20)3.3.2闸门及启闭设备 (20)3.3.3通气孔 (21)3.4引水管道设计 (22)3.5引水道水力计算 (23)4.机电设备及附属设备布置 (24)4.1水轮机型号及吸出高度 (24)4.1.1水轮机型号 (24)4.1.2水轮机吸出高度H s (25)4.2蜗壳设计 (25)4.2.1蜗壳型式 (25)4.2.2蜗壳断面形式 (25)4.2.3蜗壳包角 (25)4.2.4蜗壳的进口流速 (26)4.2.5蜗壳外形尺寸的确定 (26)4.3 尾水管设计 (28)4.4发电机设计 (28)4.4.1 垂直方向的主要尺寸 (28)4.4.2 水平方向上的主要尺寸 (29)4.5座环设计 (29)4.6 主厂房的起重设备选择 (30)4.7主变及开关站 (30)4.8调速器及油压装置 (30)4.8.1 调速器的功用 (30)4.8.2 调速器的型号选择 (31)5.调节保证计算 (33)5.1调节保证计算的任务和标准 (33)5.1.1水锤及调节保证计算的目的和任务 (33)5.1.2 调节保证计算的标准 (34)5.2高压管道经济直径的确定 (35)5.3 计算工况的选择 (35)5.4 各种工况下的调保计算 (35)5.4.1管道系统参数计算 (35)5.4.2 压力波速的计算 (36)5.4.3 管道特性系数的计算 (36)5.4.4 判别水锤的性质 (36)5.4.5 水击计算步骤 (37)5.5 机组转速变化计算 (40)5.6 调保计算成果分析选择 (41)6. 厂房布置设计 (41)6.1 厂区布置 (42)6.1.1 主厂房 (42)6.1.2副厂房 (43)6.1.3 主变压器的布置 (44)6.1.4开关站的布置 (45)6.1.5 厂区对外交通 (45)6.2主厂房主要尺寸的拟定 (46)6.2.1 主厂房长度的确定 (46)6.2.2 主厂房的宽度B的确定 (47)6.2.3 主厂房的剖面设计计算 (47)6.3尾水平台宽度的确定 (49)6.4对厂房辅助设备的布置 (50)6.4.1 油系统设备的布置 (50)6.4.2 压缩空气系统设备的布置 (50)6.4.3 供水系统设备的布置 (51)6.4.4 排水系统设备的布置 (51)6.5 主厂房各层设备布置 (51)6.5.1 发电机层的设备布置 (51)6.5.2 水轮机层的设备布置 (53)6.5.3 蜗壳层的设备布置 (53)6.5.4 尾水管层的设备布置 (54)6.5.5 装配场下层 (54)6.5.6 尾水平台 (54)7. 结构设计 (55)7.1机墩结构设计 (55)7.1.1基本资料 (56)7.1.2 强迫振动频率资料 (57)7.1.3 动力计算 (57)7.1.4 静力计算 (58)7.1.5 机墩的配筋 (59)7.2 压力管道结构设计 (59)7.2.1 基本假定及计算模型简化 (60)7.2.2 荷载组合 (60)7.2.3 设计要求及准则 (60)致谢 (I)参考文献..............................................................................................................................................................A 附录:东江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设计计算书 (1)东江水电站引水发电系统设计说明书学生:指导教师:摘要:本设计主要包括引水和发电两个系统的设计。
满拉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
李军;吴显伟
【期刊名称】《东北水利水电》
【年(卷),期】1998(000)012
【摘要】根据库区、隧洞区地形地质条件,引水建筑物布置在右岸,其进水口距
坝头约220m,考虑到该电站处在强地震区的特点,初设阶段推荐竖井式进水口,技施阶段根据实际开挖的地质情况,对原设计进行了修改,采用了闸门与拦污栅联结成整体的岸塔式进水品方案,保证了进水口边坡的稳定。
引水隧洞平在采用折线布置,全长798m,分上平段、斜管段、下平段、隧洞开挖后,发现地质情况较复杂,为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对初设阶段的衬砌型式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李军;吴显伟
【作者单位】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732
【相关文献】
1.满拉水利枢纽引水隧洞塌方原因分析 [J], 鲁修元
2.满拉水电站引水压力钢管施工 [J], 刘永胜;马惠全
3.水电站工程水资源的论证工作研究——以克里雅河拉依喀水电站引水工程为例[J], 王银良
4.满拉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施工 [J], 张全福;汪友才
5.满拉水利枢纽引水发电洞开挖循环进尺分析 [J], 赵永君;王福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固滴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的相关介绍引水系统是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将水源引入水电站的作用。
固滴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是为了保证水源的稳定供应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率而进行的。
本文将从引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设计原则1.可靠性:引水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能够在各种工况下正常运行,保证水源的稳定供应。
2.经济性:引水系统设计应尽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同时保证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3.高效性:引水系统设计应考虑最大限度地提高发电效率,减少能源损失和浪费。
二、设计步骤1.确定水源:首先需要确定水源的位置和水量,通过水文数据和现场勘测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2.确定引水方式:根据水源的位置和水量,选择合适的引水方式,包括重力引水、抽水引水、压力引水等。
3.设计引水渠道:根据引水方式和水源的地形条件,设计引水渠道的线路、断面和坡度等参数,确保水流稳定、流速适宜。
4.设计水闸和泵站:根据引水系统的需要,设计水闸和泵站的位置、规模和工艺参数等,以保证水流的控制和调节。
5.设计沉砂池和水库:为了防止水中的泥沙对引水系统造成堵塞和损害,需要设计沉砂池和水库等设施,对泥沙进行沉淀和处理。
6.进行水力计算:根据引水系统的参数和水力学原理,进行水力计算,包括水流速度、水头损失、水力坡降等参数的计算和分析。
7.进行结构设计:根据引水系统的参数和水力计算结果,进行引水渠道、水闸和泵站等结构的设计,包括选材、强度计算和施工方案等。
8.进行安全评估:对引水系统进行安全评估,包括水灾风险评估、设备可靠性评估和施工安全评估等,确保引水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设计要点1.合理选择引水方式:根据水源的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引水方式,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2.合理布置引水渠道:引水渠道的线路应尽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地形,以减少水力损失和防止泄漏。
3.合理配置水闸和泵站:根据引水系统的需要,合理配置水闸和泵站,以满足对水流的控制和调节。
木加甲一级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摘要:木加甲河为怒江右岸一级支流,属高黎贡山片区,工程区域地质岩性以花岗斑岩,花岗片麻岩为主。
木加甲一级电站为引水式电站,主要建筑物为首部枢纽,引水隧洞,洞内前池,压力钢管道,厂房等组成。
引水隧洞总长为5960m,其中无压隧洞长4790m,有压隧洞长1170m。
电站设计水头482m,属高水头水电站。
主题词:木加甲水电站引水系统引水隧洞压力管道木加甲一级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木加甲乡境内,为径流引水式电站。
木加甲河位于怒江右岸,为怒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高黎贡山山脉脊部,流域位于东经98°41′~98°49′、北纬27°24′30″~27°29′之间。
木加甲河流域水系主要由干流木来戛洛河和主要支流开洼洛河、急苏洛河组成。
木加甲一级电站在分别在三条河道2000m高程处建坝引水发电,电站取水口以上集雨面积125.65km2,取水口多年平均流量7.37m3/s。
电站为无调节径流式电站,设计水头482m,设计引用流量15.2 m3/s,总装机容量60MW,多年平均发电量2.7亿kw.h。
木加甲一级水电站为径流引水式电站,共设3座首部枢纽,分别从开洼洛河、木来戛洛河、急苏洛河上取水。
1#首部枢纽位于开洼洛河,通过1#隧洞引水至木来戛洛河;2#首部枢纽位于木来戛洛河,通过2#隧洞引水至前池;3#首部枢纽位于急苏洛河,通过3#隧洞引水至前池。
前池位于4#有压隧洞前段,为洞内前池。
前池汇水后通过4#有压隧洞和压力钢管引水至厂房发电。
电站厂房位于木加甲河右岸,布置两台冲击式机组,装机容量2×30MW。
工程总体布置如下图:首部枢纽和进水口设计木加甲一级水电站共布置3个首部枢纽,分别位于木来戛洛河、开洼洛河、急苏洛河上。
首部枢纽均属于低坝挡水,最大坝高不超过15m,首部正常蓄水位与大坝溢流堰堰顶高程一致。
进水口为无压开敞式进水口,设计引水流量均较小。
探讨水电站发电引水系统的设计1引水隧洞洞径的确定根据该工程资料,设计水电站最大引水发电流量为31m3/s,故该引水隧洞需满足31m3/s的过流能力。
该工程采用深式进水口的有压引水隧洞,隧洞断面采用圆形断面,因为圆形断面的水流条件和受力条件都较为有利。
在装机流量一定的情况下,隧洞断面尺寸取决于洞内流速,流速越大所需要断面尺寸愈小,但水头损失愈大,而且流速越大,对工程地质要求也越高。
该工程为小(1)型工程,对于确定隧洞断面尺寸,采用经济流速法,目前我国水电站有压隧洞的经济流速一般为2.5~4.0m/s。
经计算得出,该工程有压隧洞的洞径为3.5m。
1.1进水口设计1.1.1进水口高程的确定该工程采用深式进水口,为避免河床淤沙进入隧洞,进水口底板高程须比河床的淤沙高程高出0.5~1m,该工程的淤沙高程为867.4m。
另外,为使引水隧洞形成稳定的有压流,避免出现漏斗状吸气漩涡,进水口需要一定的淹没深度,以闸门断面为计算断面(闸门采用矩形断面,宽、高均与隧洞洞经相等)。
经计算得出临界水深s为2.53m。
进水口除了要避免出现漩涡和吸气漏斗,尚应保证沿线不出现负压,对于后者,计算时可以简化取沿线洞顶处的水压力有不小于2.0m的水头。
经计算得,进水口闸门段顶部高程應在873.08m(875.61-2.53﹦873.08m)以下,进水口底部高程应在867.4m以上;而进水口位置越低,电站在正常运行时隧洞内水压力越大,但电站可利用库容也越大;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取进水口底部高程为868.0m,则闸门顶部高程为871.5m。
则水库允许的最低水面高程h 为:h=871.5+2.53=874.03m。
1.1.2进水口进口段设计该隧洞进水口均匀断面为矩形断面,且采用宽高相等,均等于隧洞直径的尺寸。
那么,该进水口采用顶板及左右三面收缩的矩形断面,三面的收缩曲线为相同的1/4椭圆曲线,收缩断面方程式见公式(1)。
(1)为了使水流平顺地流入引水道,减少进口处水头损失,进口段的流速一般不宜太大,一般控制在1.50m/s左右。
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浅谈[摘要]本文结合腊撒水电站的实际运行状况,对引水系统的相关设计进行分析与阐述,提高结构稳定性,减少波动,满足水电站运行要求。
【关键词】腊撒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腊撒水电站位于缅甸北部克钦邦中部的迈立开江上,坝址位于迈立开江中段的勒萨(Laza)附近。
初步设计阶段,腊撒水电站正常蓄水位370m,水库回水至莫强坡附近,库长约171km,相应库容123.28亿m3,属高坝大库。
以下将对有关水电站引水系统的设计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一、进水系统设计对于引水系统的进水口来说,主要具备三大功能:一是确保保质保量地取水;二是避免泥沙等污染物进入引水道;三是及时确保水流中断。
若想满足相关功能要求,必须选择合理位置、合理布局。
1、进水口地质条件概述该系统的进水口部位地形坡度约45°左右,地表为坡积层覆盖,下伏基岩岩性为闪长岩、斜长角闪石岩,夹角闪石岩、斜长岩脉,岩体全风化底界垂直埋深20m左右,强风化底界垂直埋深25m左右,弱风化底界垂直埋深40m~50m。
进水塔底板地基为微风化岩体,块状、次块状结构,以Ⅱ、Ⅲ类岩体为主,岩体强度较高。
进水口正向边坡最大坡高约130m,走向N77°W,边坡中上部为全、强风化岩体,边坡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可能存在圆弧型破坏及沿底界面产生平面型破坏的可能,需加强支护及排水。
下部为弱风化岩体,边坡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组合控制,根据结构面产状与边坡坡向初步分析,局部可能会产生块体失稳,总体上边坡稳定性较好。
2、进口形式与布置引水系统的进水口形式,主要通过进水口的取水方式、地质条件等决定。
如果采取坝上取水方式,应将进水口设置在坝体位置,即坝式进水口;如果地质条件恶劣、地形陡峭,应设置岸塔式进水口;同时,岸塔式进水口可以分为整体靠岸与下部靠岸两种形式,具体方式的选择与岩石的产状、节理发育、施工方式等有关。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采取边开挖边支护的方式,或者先局部、后整体的方式,可实现垂直开挖或者边坡开挖,再从整体浇筑混凝土,确保进水口可整体靠岸;如果地形较为平缓或者地质条件恶劣,则应采取塔式进水口。
第39卷第4期红水河Vol.39No.42020年8月HongShuiRiverAug.2020老挝会兰庞雅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张金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㊀南宁㊀530007)摘㊀要:老挝会兰庞雅水电站引水系统因水头高㊁线路长㊁明管段覆盖层较厚,设计难度大㊂笔者主要介绍了引水系统布置方案的选择和主要建筑物设计,表明引水系统方案选择时应主要考虑工程投资㊁地质风险㊁施工难度和工程工期等因素;明管段设计中,镇墩裂缝控制㊁竖向变形协调和横向位移限制等是保证其结构安全的关键㊂电站2015年竣工发电后,引水系统安全运行至今,表明其设计是安全可靠的㊂关键词:引水系统;明钢管;埋钢管;镇墩;支墩;岔管中图分类号:TV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08X(2020)04-0015-041㊀工程概况老挝会兰庞雅水电站位于老挝南部Bolaven高原的会兰庞雅河上,开发任务为发电㊂工程坝址处控制流域面积为237km2,多年平均流量为11.4m3/s㊂枢纽正常蓄水位820m,发电死水位795m,总库容1.41亿m3,有效库容1.22亿m3,水库具有不完全年调节能力㊂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额定水头529m,额定流量19.38m3/s,装机容量88MW,属Ⅱ等大(2)型工程㊂引水系统由岸塔式进水口㊁低压引水隧洞㊁调压井㊁压力管道等建筑物组成,建筑物级别为3级,全长6.60km㊂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㊂2㊀引水系统区域地形地质条件2.1㊀地形条件引水系统布置于河道右岸㊂引水隧洞进水口位于坝址上游约4.1km的右岸山坡与河流一级阶地交接地带,地面高程为788 792m,山坡坡度为15ʎ 35ʎ㊂隧洞低压段横穿雄厚的北西向山脉,山脉峰顶高程为1030m,至山脉另一侧出洞,全长约2.98km,出洞口高程为765m㊂隧洞沿线为连绵的㊁舒缓波状起伏山体,途经5条较大的山沟,沟底基岩出露,最低山沟高程为848m,隧洞最大垂直埋深为255m㊂隧洞出口处基岩裸露,地形坡度为35ʎ 45ʎ,自然边坡基本稳定㊂调压井布置在大山脉的下游侧陡坡上,地面高程为840 860m,地形坡度为35ʎ 45ʎ,地表基岩裸露㊂隧洞低压段在高程765m出洞后接明管,沿山坡面下至高程305m再接高压隧洞段,明管沿线山坡坡度为35ʎ 15ʎ,由上而下,坡度逐渐变缓,坡脚高程为306m㊂高压隧洞沿线为舒缓波状起伏丘陵地形,地面高程为306 385m,地形坡度为5ʎ 20ʎ㊂隧洞出口段,高程238m以上山坡地形坡度为30ʎ 45ʎ,基岩出露;高程238m以下地形坡度为10ʎ 15ʎ,土层覆盖㊂2.2㊀地质条件岸塔式进水口建基面高程为787.50m,为弱风化泥质粉砂岩㊂进水口边坡覆盖土层薄,边坡基岩岩层产状倾向坡外,倾角6ʎ 8ʎ,边坡稳定㊂引水隧洞沿线基岩为微风化细砂岩㊁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属于软弱相间岩体,岩体较完整,围岩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㊂围岩为细砂岩的洞段稳定性较好,一般为Ⅲ类围岩,约占50%;围岩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的洞段稳定性较差,为Ⅳ Ⅴ类围岩,其中Ⅳ类围岩约占38%,Ⅴ类围岩约占12%㊂由于岩层产状近水平,隧洞拱顶围岩稳定性较边墙差,部分洞段拱顶易发生坍落㊂隧洞出口地段地形坡度为35ʎ 40ʎ,基岩裸露,岩层倾向坡内,边坡稳定条件较好,局部因裂隙切割,可能存在不稳定块体㊂㊀㊀调压井位于陡坡上,岩层倾向坡内,边坡稳定㊀㊀收稿日期:2020-04-08;修回日期:2020-05-28㊀㊀作者简介:张金强(1979),男,湖北随州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工结构设计,E-mail:49346402@qq.com㊂51㊀红水河2020年第4期条件较好㊂调压井基岩为细砂岩㊁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属于软弱相间岩体,岩体较完整,围岩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㊂围岩为细砂岩的井段稳定性较好,一般为Ⅲ类围岩,约占51%;围岩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的井段稳定性较差,为Ⅳ Ⅴ类围岩,其中Ⅳ类围岩约占30%,Ⅴ类围岩约占19%㊂明管段沿线地形坡度较陡,岩层倾向坡内,对边坡稳定有利,但表层分布有较松散的崩塌堆积块石㊁碎石㊂明管段水平距离2586 2812m,山坡坡度为30ʎ 35ʎ,基岩裸露,强风化砂岩㊁泥岩厚度为8 14m,岩体卸荷较松驰;明管段水平距离2812 4660m,山坡坡度为15ʎ 30ʎ,崩塌堆积块石㊁碎石及残坡积混角砾粉质黏土厚度为2 10m㊂高压隧洞埋管段沿线地层岩性与引水隧洞沿线岩性基本相同,Ⅲ类围岩约占47%,Ⅳ类围岩约占29%,Ⅴ类围岩约占24%㊂3㊀引水系统布置3.1㊀方案选择引水系统布置于右岸㊂进水口位置选定原则:在高于水库淤积高程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引水路径的长度,选定的进水口位置与厂房间连线基本为直线,为最短路径㊂方案选择时重点对引水系统的纵向布置进行了比选,三个比选方案分别为:1)方案一㊂引水隧洞及调压井+上平段埋管+明管+下游竖井+下平段埋管㊂2)方案二㊂引水隧洞及调压井+上游竖井+中平段埋管+明管+下游竖井+下平段埋管㊂3)方案三㊂引水隧洞及调压井+上游竖井+中平段埋管+下游竖井+下平段埋管㊂其中,方案一和方案二不需设置施工支洞,方案三需在下游竖井的顶部和下平段埋管中部各设一条施工支洞㊂三个比选方案的平面轴线相同,典型纵剖面见图1㊂图1㊀引水系统三个比选方案的典型纵剖面图㊀㊀三个比选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为:1)工程投资㊂方案三虽然有两条施工支洞,但可利用围岩分担内水压力,压力钢管用量少于方案一和方案二,因此,三个方案的工程总投资差别不大,但方案三略优于另外两个方案㊂2)施工难度㊂方案三上游竖井加上调压井的高度为350m,下游竖井高度为300m,对开挖洞径为3.40m的小直径竖井,倾斜度控制难度较大,因此方案三的施工难度最大㊂3)地质风险㊂方案三高压隧洞全部为地下工程,而隧洞位于砂岩泥岩互层区域,且国外工程前期勘探深度不够,如遇到不良的软岩地质条件,则工期很难控制,因此方案三的地质风险也较大㊂4)工期㊂方案三的工期最长,方案二的工期和施工难度均介于方案一和方案三之间㊂综上所述,方案一虽然投资略高,但施工难度低,地质风险小,工期最短,最终选择方案一为推荐方案㊂3.2㊀选定方案布置引水系统由岸塔式进水口㊁引水隧洞㊁调压井㊁压力管道(包括明管㊁埋管和竖井)㊁岔管㊁支管等组成,全长6.6km㊂进水口段长16m,设有拦污栅1孔,平板事故闸门1扇㊂引水隧洞长2500m,马蹄形断面,钢筋混凝土衬砌,洞径净尺寸为2.40m㊂调压井下游为高压管段,采用压力钢管,钢管直径均为2m㊂其中,上平段埋藏式钢管长128m,末端为隧洞出口,设置蝶阀室;蝶阀室下游为高压明管段,布置于由陡渐缓的山坡上,最大坡度32ʎ,长2134m;明管末端通过90m高的竖井与下平段埋钢管连接,竖井和埋管为圆形断面,采用钢衬外包混凝土的衬砌方式,埋管长1696m㊂压力管道采用一管两机的供水方式,采用Y61张金强:老挝会兰庞雅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㊀型月牙肋岔管,分岔角为60ʎ,支管直径为1.4m㊁长34m,支管后接球阀㊂4㊀主要建筑物设计4.1㊀引水隧洞引水隧洞起点为进水口末端,高程为790.90m,终点为调压井处,高程为765.00m,长2500m㊂隧洞为马蹄形断面,断面底宽1.8m,高2.4m,顶拱半径1.2m,纵坡i=1.32%㊂隧洞额定引用流量19.38m3/s,过流断面面积4.98m2,额定流速3.89m/s,在2.5 4.5m/s的经济流速范围内[1]㊂引水隧洞一次支护为锚喷支护,永久支护为钢筋混凝土衬砌㊂一次支护:Ⅲ类围岩顶拱180ʎ范围设锚杆钢筋网,全断面喷混凝土厚50mm;Ⅳ类围岩全断面锚喷支护,喷混凝土厚100mm;Ⅴ类围岩全断面锚喷支护,喷混凝土厚150mm㊂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为300mm,按照限裂设计[2]㊂4.2㊀调压井调压井为阻抗式,内径5.00m,阻抗孔直径1.25m,布置在引水隧洞末端㊂调压井底高程774.00m,顶高程845.50m,最高涌浪水位839.24m,最低涌浪水位773.02m㊂调压井采用0.6m厚钢筋混凝土衬砌㊂为防滚石,井筒顶面设现浇混凝土盖板,井筒高程842.00 844.90m范围外侧半圆与外界连通,以满足通气要求[3]㊂调压井与引水隧洞采用竖井连接,竖井直径2.40m,高8.50m㊂调压井下游12m处为埋藏式钢管的起点㊂为提高调压井围岩抗力,防止内水外渗,对调压井高程824m以下围岩㊁连接管及井筒底部一定范围的隧洞围岩进行固结灌浆处理㊂调压井下游埋藏式钢管的起点设帷幕灌浆㊂4.3㊀高压明钢管蝶阀室至竖井顶部为高压明钢管,起点高程765.00m,终点高程303.00m,沿程全长2130m,直径2.0m㊂引水系统明管段坡度由陡变缓,最大坡度32ʎ,覆盖层深度为10 22m㊂明管段共有镇墩20个,支墩220个,其中12个镇墩和188个支墩置于土基上㊂镇墩间距为80 150m,陡坡段的镇墩间距适当减少,最大镇墩间距位于19号镇墩与20号镇墩间,间距为175m;支墩间距为8 10m,其中镇墩与下游第一个支墩的间距较小,为5.5 6.5m㊂明钢管管壁材料:低压段为Q345R钢板,管壁厚度为14 38mm;高压段为610MPa级高强钢板,管壁厚度为34mm;加劲环㊁止推环㊁支撑环及进人孔材料为Q345R㊂钢管采用滑动支座,支座底部滑块采用MGE材料,滑块与滑道间的摩擦系数小于0.1,支座左㊁右侧设置横向防滑脱构件,同时起到水平横向限位作用,允许水平横向位移为2mm㊂镇墩内钢管设止推环㊂明管起点至4号镇墩间的明钢管外壁设加劲环,加劲环厚为12 16mm㊁环高为100mm㊁间距为2500mm,以满足明管抗外压稳定的要求㊂镇墩下游侧设伸缩节,以满足钢管轴向㊁径向和角位移的要求㊂压力钢管检修孔布置于3号 20号镇墩上游侧,共10个,采用侧向开孔,开孔直径500mm㊂4.3.1㊀镇墩高压明管段在立面㊁平面转弯处共设置20个镇墩来保证钢管的稳定,其中19号镇墩为平面转弯,其余镇墩为竖向立面转弯㊂1号㊁12号㊁13号㊁16号 20号镇墩置于岩基上;2号 11号㊁14号㊁15号镇墩置于中等坚实土层地基上,每个土基上的镇墩基础均设4根挖孔灌注桩,以保持土基上镇墩地基变形协调,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㊂镇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横断面为矩形,钢管外包混凝土的厚度在钢管两侧腰部最薄,为1m,镇墩结构尺寸由抗滑稳定计算确定㊂镇墩内设止推环,上凸弯管内配置锚筋以抵抗钢管外掀力,并在镇墩表面配置钢筋网,以保持镇墩的整体性㊂明管首次充水时,6号 20号镇墩在左右侧腰线㊁顶部和底部均出现了水流向开展的贯穿裂缝,裂缝宽度为0.4 0.8mm㊂镇墩开裂的原因为:镇墩为大孔口混凝土管,虽已按照规范配置了抵抗不平衡荷载的锚固钢筋和表面钢筋网,但镇墩内钢管和外包钢筋混凝土形成联合受力结构,对厚管壁的镇墩混凝土结构,在高内水压力作用下钢管发生向外的膨胀变形不可忽略,外包混凝土承受的拉应力超过其限值后,即在混凝土最薄弱处形成裂缝㊂考虑到会兰庞雅水电站为高水头明管,宜控制镇墩的裂缝宽度,以保证工程的安全㊂因此在6号 20号镇墩表面增加500 1100mm厚的外包钢筋混凝土,并通过平面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将镇墩的裂缝开展宽度控制在0.3mm以内[4],以保证结构的耐久性㊂钢管再次充水后,镇墩的实际裂缝宽度均在0.3mm以内,并经受了甩负荷的考验㊂4.3.2㊀明管支墩和支座明管沿线设220个支墩,其中188个支墩置于土基上㊂土基上的支墩采用扩大基础设计,控制基底附加应力小于零,应力比不超过1ʒ2,以控制支墩的绝对沉降和倾斜㊂71㊀红水河2020年第4期钢管采用滑动支座,支座底部滑块采用MGE材料,滑块与滑道间的摩擦系数小于0.1㊂支座左㊁右侧设置横向限位构件,但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横向限位的位移值,因本工程水头高,明管横向不平衡力对支座的横向位移较为敏感,经论证,支座水平横向限位位移设为2mm㊂4.3.3㊀伸缩节伸缩节设置在明管的两镇墩之间㊂1号镇墩至19号镇墩管段,两镇墩间直管段长度为80 150m,伸缩节位于镇墩与下游第一个支墩间;19号镇墩至20号镇墩间直管段长约175m,超过150m,但管道为水平布置且长度未超过200m,根据规范将伸缩节布置在管段的中部[5]㊂伸缩节为复式波纹管伸缩节,可补偿明管轴向㊁径向和角向变位㊂伸缩节的轴向补偿位移主要适应温度变化引起的钢管轴向伸缩,径向和角向补偿位移主要适应镇墩支墩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变位㊂经计算,伸缩节的轴向位移为ʃ100 150mm,径向补偿位移为40 80mm,角变位为1ʎ㊂4.4㊀高压埋藏式钢管高压埋藏式钢管起点位于明管末端的20号镇墩处,包含竖井段和下平段,内水压力为5.87 7.14MPa,直径为2m㊂竖井段高97m,下平段起点高程为210m,终点高程为206.14m,总长1696.5m,纵坡i=0.23%㊂埋藏式钢管外包600mm厚C20素混凝土㊂竖井上段的30m及下平段末段的90m按照明管计算,钢管允许应力按照明管要求取值,其余管段按照埋藏式钢管计算,考虑围岩联合承载㊂竖井上段30m长度的钢管为壁厚34mm的610MPa级高强钢,竖井下段钢管为壁厚36mm的Q345R钢材;下平段考虑围岩联合承载的钢管为壁厚38mm的Q345R钢材,下平段出口段钢管为壁厚40mm的610MPa级高强钢㊂埋藏式钢管抗外压稳定满足要求,不需专门设置抗外水压力的加劲环㊂埋藏式钢管主要进行回填灌浆和接触灌浆㊂回填灌浆范围为顶拱120ʎ㊁Q345R材质管段,采用预留孔灌浆法;610MPa级高强钢管段为减少开孔对钢管的不利影响,采用在钢管外预埋灌浆管路的灌浆法㊂接触灌浆范围为钢管底部,仅对脱空面积大于0.2m2的区域采用现场开孔灌浆㊂4.5㊀岔管岔管位于厂房上游,布置在主管末端,为Y型月牙肋岔管,按明管设计㊂岔管分岔角为60ʎ,采用610MPa级高强钢材,经计算,肋板厚100mm,主管㊁岔管和支管的管壁厚度分别为42mm㊁48mm和34mm㊂为确保岔管安全并消除残余应力,对岔管进行了现场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25倍的最高内水压力㊂5㊀结论会兰庞雅水电站引水系统的布置综合考虑经济㊁地质㊁工期和施工难度等因素,最终选择施工难度较低㊁地质风险相对较小㊁工期可控的方案作为施工方案,为工程提前发电提供了保障㊂高压明钢管是会兰庞雅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其镇墩混凝土采用限裂设计,确保了结构耐久性和工程安全;土基上的镇墩采用桩基础㊁支墩采用扩大基础的设计方案,确保了相邻建筑物的竖向位移协调;支座采用合理的横向限位,避免了钢管承受大的横向荷载㊂高压埋藏式钢管采用围岩联合承载,减小了管壁厚度;高强钢管段的回填灌浆采用预埋管的方案,避免了高强钢管段的开孔对钢材应力的不利影响㊂会兰庞雅水电站于2015年投产发电,目前运行良好㊂参考文献:[1]㊀王仁坤,张春生.水工设计手册:水电站建筑物:第8卷[M].2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51-52.[2]㊀SL279-2016,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3]㊀NB/T35021-2014,水电站调压室设计规范[S].[4]㊀DL/T5057-2009,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5]㊀NB/T35056-2015,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DesignofDiversionSystemofHouayLamphanGnaiHydropowerStationinLaosZHANGJinqiangChinaEnergyEngineeringGroupGuangxiElectricPowerDesignInstituteCo. Ltd.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Duetohighhead longlineandthickoverburdenintheexposedpenstockssection thedesignofthediversionsystemofLaosHouayLamphanGnaiHydropowerStationisdifficult.Thispapermainlyintroducestheselectionofdiversionsystemlayoutschemeandthedesignofmainbuildings whichindicatesthattheprojectinvestment geologicalrisk constructiondifficultyandconstructionperiodshouldbeconsideredintheselectionofdiversionsystemscheme.Inthedesignofexposedpenstocksection thekeytoensurethestructuralsafetyisthecontrolofanchoredpiercracks deformationcoordinationinverticalanddisplacementrestrictionontransverse.Afterthepowerstationwascompletedin2015 thediversionsystemhasbeenrunningsafely whichshowsthatitsdesignissafeandreliable.Keywords diversionsystem exposedpenstocks buriedpenstock anchoredpier buttress manifoldpenstock81。
7.3 引水隧洞
7.3.1 线路与坡度的确定
引水隧洞的路线选择是设计中的关键,它关系到隧洞的造价,施工难易,
工程进度,运行可靠性等方面,选择洞线的一般原则和要求为:
①隧洞的路线应尽量避免不利的地质构造,围岩可能不稳定及地下水位高,渗水量丰富的地段,以减小作用于衬砌上的围岩压力和外水压力,洞线要与岩
层层面、构造破碎带和节理面有较大交角,在高地应力区应使洞线与最大水平
地应力方向尽量一致,以减小隧洞侧向围岩压力,隧洞的进出口在开挖过程中
容易塌方,易受地震破坏,应选在覆盖层风化较浅,岩石比较坚固完整的地段。
②洞线在平面上求短直,这样既可以减少工程量,方便施工。
有良好的水
流条件,若因地形,地质,枢纽布置等必须转弯时应以曲线相连。
③隧洞应有一定的埋藏深度,包括:洞顶覆盖厚度和傍山隧洞岸边一侧的
岩体厚度,统称为围岩厚度,围岩厚度涉及开挖时的成洞条件,运行中在内外
水压力作用下围岩的稳定性,结构计算的边界条件和工程造价等。
④隧洞的纵坡应根据运用要求,上下游衔接,施工和检修等因素,综合分
析比较后确定,无压隧洞的纵坡应大于临界坡度,有压隧洞的纵坡主要取决于
m
进口高程,要求全线洞顶在最不利条件下保持不小于2的压力水头。
有压隧
洞不宜采用平坡或反坡,因为其不利于检修和排水。
⑤对于长隧洞,选择洞线时还应注意地形,地质条件。
布置一些施工之洞,斜井,竖井,以便增加工作面,有利于改善施工条件加快施工进度。
太平哨水电站根据上面原则和要求,选择了两条引水隧洞,所经路线地质
构造良好,洞线在平面上短直,即减小工程造价、方便施工、具有良好的水流
条件,隧洞有一定的埋深,围岩厚度大于3倍洞径。
为了利于检修与排水,隧洞纵坡率为2%,其工作闸门与检修闸门设在进口,隧洞在平面上有弯角,对于低流隧洞曲率半径不宜小于5倍的洞径,现取6倍m
的洞径,即54,转角不宜大于60°,取30°,具体布置见坝区引水系统平
面布置图。
7.3.2 断面形式与断面尺寸
隧洞断面形式取决于水流流态、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及运行条件等,有压
隧洞一般采用圆形断面,原因是圆形断面的水流条件受力条件都较为有利,本
m
设计中隧洞断面采用圆形,直径为9。
7.3.3 洞身衬砌
为了保证水工隧洞的安全有效运行通常需要对隧洞进行衬砌,衬砌作用是①限制围岩变形,保证围岩稳定。
②承受围岩压力、内水压力等负荷。
③防止渗漏。
④保证岩石免受水流,空气,温度,干湿变化等充蚀破坏作用。
⑤减小表面糙率。
隧洞衬砌的主要类型
①平整衬砌:亦称护面或抹平衬砌,它不承受外力只起减小隧洞表面糙率,防止渗漏和保护岩石不受风化作用平整衬砌适应于围岩条件较好,能自行稳定且水头,流速较低的情况下。
②单层衬砌:由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石等组成,适用于中等地质条件断面较大,水头及流速较高情况。
根据工程经验,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厚度,
cm
一般约为洞径或洞宽的1/8-1/12且不小于25,由衬砌最终计算确定。
③组合式衬砌:由内层的钢板,钢筋网喷浆,外层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有顶拱为混凝土边墙或底板为浆砌石和顶拱边墙喷锚后再进行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形式。
浑江太平哨水电站,为了保证引水隧洞安全有效运行,限制围岩变形,保证围岩稳定,承受围岩压力,内水压力等荷载,防止渗漏,保证岩石免受水流、空气、温度、干湿变化等冲蚀破坏作用,减小表面粗糙,需要对其进行衬砌,
m
根据工程经验,采用单层衬砌形式,混凝土厚度为1。
7.4 调压室设计
7.4.1 是否设置调压室判断
为了改善水锤现象,常在有压引水隧洞与压力管道衔接处建造调压室,调压室利用扩大的断面和自由水面的反射水锤波将有压引水系统分为两段:上游段有有压引水隧洞,调压室使隧洞基本上避免了水锤压力的影响;下游为压力管道,由于长度缩短了,从而降低了压力管道中的水锤值,改善了机组运行条件。
调压室功用归纳为以下三点:①反射水锤波,基本上避免了压力管道中水锤波进入有压引水道。
②缩短压力管道的长度从而减小压力管道及厂房过流部分钟水锤压力。
③改善机组在负荷变化时的运行条件及系统供电质量。
在有压引水系统中设置调压室后,一方面使有压引水道基本上避免了水锤压力影响,减小了压力管道中的水锤压力,改善了机组的运行条件,从而减小
水电站引水系统设计
X max=0.27
则:Z max=X maxλ=0.27×48.2=13.0
Z=Z校+Z max=194.7+13=207.33
取调压室顶部高程为210.0m
3)计算调压室最低涌波水位
查《水电站》10-5得X2=0.21
所以:Z2=X2λ=0.21×48.2=10.1
Z=Z设-Z2=191.5-10.1=181.4m
最低涌波水位(181.4)- 隧洞顶高程(179.0)=2.4m
m
取2.5,满足隧洞布置要求。
7.5水击及调节保证计算
7.5.1调保计算目的
水击计算的目的:确定管道为最大的内水压力作用为设计或校核压力管道、蜗壳和水轮机强度的依据,确定管道内最小水压力作为管道布置、防止压力管道中产生负压和校核尾水管内真空度的依据,研究水击和机组稳定运行的恶关系(调保计算)研究降低水击压强的措施.
调节保证计算的目的:为了保证电站运行的经济与安全,需选择合理的导叶启闭时间,使水击压强及机组转速变化率都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7.5.2调节保证计算的内容
丢弃全负荷或部分负荷时:
机组转速最大升高值
压力管道及蜗壳内的最大水击压强
尾水管真空度校核,同时应注意开度变化时的反击水击是否超过了增加负荷时的水击值
增加全负荷或部分负荷:
机组转速最大降低值,只对单独运行的电站运行,加入系统运行的电站,转速受系统频率的制约,不可能有很大降低。
压力管道和蜗壳内最大压力降低值
说明:大中型水轮发电机组通常并入电力系统运行,大幅度突增负荷的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只有对单独运行的电站,增加负荷的调保计算才有意义,本电站建成后并入东北电网,因此不用进行增加全部负荷或部分负荷时的计算:《机电设计手册》P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