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频组网及自适应跳频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125
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分析自适应跳频(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是一种在无线通信中广泛应用的抗干扰技术,可有效应对频谱干扰,特别是在卫星通信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分析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具有复杂的通信环境,往往受到多路径衰落、天气影响等因素的干扰。
自适应跳频技术通过频率的快速变化,可以在时间和频率上避开干扰,并且通过实时检测和评估通信链路的质量,调整跳频参数,以适应不同的通信环境。
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使得自适应跳频能够应对复杂的干扰环境,大幅提高卫星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自适应跳频技术能够提供更好的频谱利用效率。
卫星通信频谱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和利用,而频率干扰会导致频率资源的浪费和冲突。
自适应跳频技术通过频率的动态切换,可以避开被干扰的频率,充分利用可用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自适应跳频还可以将带宽分散到不同的频率中,减小了干扰对单个频率的影响,提高了通信质量。
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卫星通信涉及到敏感信息的传输,需要确保通信的保密性和不可伪造性。
自适应跳频通过在跳频序列中引入伪随机数,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变化增加了敌方获取跳频序列的难度,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
自适应跳频可以通过频率的变化和调整,减少被敌方干扰的概率,增强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障通信的可靠性。
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验证。
该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如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广播系统等。
通过自适应跳频技术,这些系统可以有效地克服干扰,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与传统的固定频率通信系统相比,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能够应对复杂的干扰环境,提高频谱利用率,增强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已经在卫星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自适应跳频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卫星通信提供更好的抗干扰能力。
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分析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在宽带通信、军事通信、应急通信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卫星通信中,天线方向的变化、天气等自然干扰以及人为干扰等问题使得卫星通信容易受到干扰。
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中对抗干扰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可以帮助卫星通信系统有效地减少各种干扰并提高通信质量。
下面将对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自适应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自适应跳频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通信信道频率的方式来减少干扰的技术。
在使用该技术时,发射机和接收机会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干扰的特点自动选择跳频序列和频段,不断改变发射和接收的频率,使得干扰者很难找到通信的频率从而实现抗干扰的目的。
由于卫星通信系统天线朝向经常变化,而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有效地适应这种变化,因此在卫星通信中应用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干扰。
具体地说,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天气等自然干扰。
由于卫星通信在不同地方的天气情况不同,可能会有强烈的雷电和电磁干扰,而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频率序列和跳频频段,从而减少天气等自然干扰对卫星通信的影响。
3. 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提高卫星通信的保密性。
由于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随机改变频率序列和跳频频段,在传输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保密性,可以防止黑客和其他恶意组织窃取卫星通信信息,提高通信信息的安全性。
三、结论综上所述,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干扰类型和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自适应跳频算法,提高卫星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和通信质量。
未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自适应跳频技术也将不断优化和完善,使其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自适应跳频(AFH)技术在无线电抗干扰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与目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干扰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干扰来源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解决方案的设计应该以有效减少干扰对通信系统的影响并提高通信质量为目的。
自适应跳频技术(AFH)是一种可以应对干扰的关键技术。
本研究旨在研究AFH技术在无线电抗干扰中的应用,探索其对干扰抑制与通信质量的影响,并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1. 分析和调研:对AFH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调研,探索其在抗干扰中的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
2. 实验设计:基于已有研究成果,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来验证AFH技术在不同干扰场景下的效果。
实验重点包括:不同干扰类型下AFH技术的干扰抑制能力、AFH技术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等。
3. 数据采集:搭建相应的实验系统,使用专业测试设备收集与AFH技术相关的关键参数,如干扰功率、信号质量、通信成功率等。
4.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整理与分析,评估AFH技术在不同干扰场景下的有效性,并探索其影响因素。
结合实验结果和已有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来改进AFH技术应用。
三、方案实施:1. 实验平台搭建:- 在实验室内搭建具有一定规模和场景可控性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干扰源、干扰受干扰无线设备和AFH设备。
- 配置专业的通信设备和测试设备,用于数据采集和干扰场景模拟。
2. 实验参数设定:- 设定实验中要研究的干扰类型,如窄带干扰、宽带干扰等。
- 设定不同通信频率的无线设备,以模拟实际应用中的多频段干扰。
- 设定不同信道条件,包括室内、室外、多径衰落等。
3. 实验过程:- 通过控制干扰源产生不同的干扰信号,模拟不同的干扰场景。
- 分别记录在开启和关闭AFH技术的情况下,目标通信设备的信号质量、通信成功率等关键参数。
- 采集数据并存档备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移动自组网自适应跳频处理设计
熊琴玲;仇启明;王洋
【期刊名称】《航空电子技术》
【年(卷),期】2017(048)004
【摘要】提出一种针对移动自组网共享信道环境自适应跳频处理的实现方法.该方法依据物理层频谱感知动态更新各物理信道频率集,并通过自适应频点分配协议设计,完成结合物理信道划分自适应跳频处理.同时该方法采用信道忙闲程度统计策略,保证网络中每个成员节点以最优信道完成信号发射,降低网络节点间频率碰撞概率,提高全网共享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可靠性.
【总页数】4页(P11-14)
【作者】熊琴玲;仇启明;王洋
【作者单位】上海贝尔软件有限公司,上海201206;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海200241;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上海2002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5
【相关文献】
1.短波自适应跳频电台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 [J], 黑月强
2.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分析 [J], 李新科
3.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 [J], 刘强
4.基于自适应跳频的电力应急通信原型系统 [J], 张颖杰;李江波;詹咏琳
5.基于自适应跳频的无人机抗干扰技术研究 [J], 党方;牛晓雷;刘江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舞台载波通信自适应跳频抗干扰技术分析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跳频通信的抗干扰机理,再通过专业的研究与分析,探索出载波通信自适应跳频抗干扰技术在舞台中的实践运用,应用过程包含设置抗干扰装置、确认信号传输流程、开展软件设计及优化抗干扰形式等,在多种抗干扰方法的影响下,提升舞台载波通信跳频的抗干扰性,保障舞台表演效果。
关键词:跳频抗干扰;自适应;载波通信;舞台引言:舞台载波通信的运行过程极易遭受跳频干扰,为强化通信载波信号的准确性,采用了自适应跳频抗干扰手段,对载波通信信号传输状态进行合理调整,解决舞台载波通信中的多方面问题,确保通信信号传输的流畅性。
1跳频通信的抗干扰机理在探索跳频通信抗干扰机理前,要明确跳频通信体系内的抗干扰形式,其中包括抗追踪干扰与抗阻塞干扰。
若跳频通信信号的内部功率不变,则跳频通信抗阻塞干扰机理为借助射频频率来分散干扰功率,也就是说,即使通信频率遭遇干扰,跳频通信系统仍能正常工作。
从跳频通信实际应用状态上看,其较难完全预防阻塞干扰。
而跳频通信抗追踪干扰机理多为借助追踪干扰器械来开展抗干扰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跳频通信抗追踪干扰要精准分析非线性波形与随机的跳频图案,在该类图案图形的分析作用下,高效躲避追踪类干扰。
相关部门还要利用合适技术手段开展跳频通信设备组网,借助对网络系统的合理规范,有效加强整体抗干扰水平。
2载波通信自适应跳频抗干扰技术在舞台中的实践运用随着演出团队及观众对舞台呈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无可避免地增加了舞台演出设备系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苛刻的使用环境导致话筒极易出现跳频现象,尤其是在话筒使用数量较多的时候,极大影响载波通信在舞台中的运用质量。
为加强舞台话筒使用效果,要科学明确载波通信跳频抗干扰状态,将自适应跳频抗干扰技术引入到舞台中,不断提升话筒使用效果,从而保证设备系统的稳定与舞台顺利演出。
2.1设置抗干扰装置为加强舞台载波通信跳频抗干扰状态,要及时了解跳频干扰对载波通信的影响,在试验中设置抗干扰装置,确保自适应跳频抗干扰效果。
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分析1. 引言1.1 卫星通信概述卫星通信是利用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通信设备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它具有广域覆盖、通信距离远、传输容量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广播、军事通信、互联网接入等领域。
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由多颗卫星组成,覆盖面积广泛,能够实现全球通信覆盖。
卫星通信系统通常包括发射端、卫星和接收端。
发射端将要传输的信息通过天线发送到卫星上,卫星再将信号转发到指定区域,接收端通过天线接收信号。
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传输容量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遥感、军事通信、广播电视等领域。
1.2 自适应跳频技术简介自适应跳频技术是一种通过动态调整频率的方式来实现抗干扰的通信技术。
它能够在通信过程中实时监测信道状态,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调整跳频序列,从而实现对干扰和截获的抵抗能力。
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卫星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
自适应跳频技术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配合跳频序列的生成与匹配,实现了卫星通信系统的自适应性跳频通信。
当信号受到干扰时,系统能够自动调整跳频序列,使得通信信号能够在频谱上均匀分布,从而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自适应跳频技术还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抗干扰的优势。
由于跳频序列的频率是动态变化的,使得干扰者很难对其进行干扰和解码。
跳频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单频干扰,从而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自适应跳频技术在卫星通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可以有效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保密性,为卫星通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及意义:卫星通信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其在军事、民用以及应急通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干扰问题。
干扰会影响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甚至可能导致通信中断。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自适应跳频技术应运而生。
自适应跳频技术通过频率的快速切换,可以有效地抵抗干扰信号的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摘要:自适应跳频是蓝牙技术中采用的预防频率冲突的机制,他能有效地防止频率碰撞,从而保证系统正常的吞吐量。
关键词:Bluetooth;WPAN;再适应跳频;吞吐量蓝牙是工作在2.4 GHz(2.40~2.48 GHz)ISM频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能组成小型无线个人区域网(PAN),在办公室和建筑物中代替有线电缆,低功耗、低成本及灵活组网的特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4 GHz频段中还有802.11b,HomeRF及微波炉、无绳电话等电子设备,为了与这些设备兼容,蓝牙采用了AFH(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LBT(Listen Before Talk)、功率控制等一系列独特的措施克服干扰,避免冲突。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频率资源日益紧张,研究蓝牙技术所采用的频率兼容技术对有效利用频谱、防止通信设备之间相互干扰,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自适应跳频技术自适应跳频技术是建立在自动信道质量分析基础上的一种频率自适应和功率自适应控制相结合的技术。
他能使跳频通信过程自动避开被干扰的跳频频点,并以最小的发射功率、最低的被截获概率,达到在无干扰的跳频信道上长时间保持优质通信的目的。
所谓频率自适应控制是在跳频通信过程中,拒绝使用那些曾经用过但是传输不成功的跳频频率集中的频点,即实时去除跳频频率集中被干扰的频点,使跳频通信在无干扰的可使用的频点上进行,从而大大提高跳频通信中接收信号的质量,如图1所示。
蓝牙和802.11b都工作在2.4 GHz的ISM频段,蓝牙SIG(SpecialInteresting Group)和IEEE802.15.2的Coexistence Task Group都在关注二者的共存问题。
许多成员都提交了自适应跳频的提案。
提案中建议采用AFH技术,以便能动态地改变跳频序列,使系统干扰最小。
蓝牙采用AFH对干扰进行检测并分类,通过编辑跳频算法来避免干扰,把分配变化告知网络中的其他成员,并周期性地维护跳频集。
设计应用自适应跳频技术在无线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韩子龙1,马壮壮2266109;2.青岛虚拟现实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无线通信技术的出现打破了有线通信技术在空间上的限制,为信息传输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方案。
基于无线通信系统的特点,其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干扰问题,这使得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明显降低。
以自适应跳频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技术原理的同时,详细阐述自适应跳频技术的抗干扰机制,以期为相关无线通自适应跳频技术;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电磁干扰Application of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 Technology in WirelessCommunication Anti-jammingHAN Zilong1, MA Zhuangzhuang.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Qingdao Virtual Realit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reaks the space limitation of wired communication在选择无线通信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传输距离、速率、安全性以及稳定性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通信无线通信系统是以电磁波为载体实现信息在不极易受到空间其他电磁信号的干扰。
根据无线通信干扰形成机制与影响效果,主要对同频当无线干扰信号的载波频率与无线通信系统有用信号的载波频率相同时,干扰信号将叠加在有用信号中,经接收机、解调单元、放大电路等处理后,通信系统终端将无法准确提供有用信号内容。
一般情况下,同频干扰多出现在相同载波频率的无线通信系统之间,这也是无线通信干扰中较为常见的一QQ 1f 1f 2FQ 2S 1率的载波才能实现,当有用信号载波频谱信息发生变化时,则可能存在同频干扰、邻频干扰等多种类型的干扰现象。
跳频频率方案选择引言跳频技术是一种用于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抗干扰性能的重要手段,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设计跳频系统时,选择合适的跳频频率方案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跳频频率方案,并对各方案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为设计跳频系统提供参考和指导。
1. 随机跳频随机跳频是最简单且常见的跳频频率方案之一。
在随机跳频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都事先约定好一个频率序列,每次传输数据时按照该序列进行跳频。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频率序列可以简单地通过伪随机数生成器生成,跳频过程相对简单;缺点是跳频频率的选择完全是随机的,无法保证通信质量,对抗干扰效果有限。
2. 频率扫描跳频频率扫描跳频是一种逐个扫描不同频率来传输数据的跳频方案。
在传输过程中,发送方按照一定的频率扫描间隔,依次选取频率进行跳频,接收方则按照相同的扫描间隔进行接收。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跳频频率有一定规律,可以提高抗干扰性能;缺点是通信过程中频率扫描时间较长,传输效率相对较低。
3. 伪随机跳频伪随机跳频结合了随机跳频和频率扫描跳频的优点。
在伪随机跳频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事先约定好一个伪随机数序列,用于选择跳频频率。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频率序列有规律且不容易被猜测,可以提高通信安全性;缺点是需要事先约定好伪随机数序列,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4. 时分跳频时分跳频是一种将通信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隙,每个时隙选择一个固定的跳频频率进行传输的跳频方案。
发送方和接收方事先约定好时隙的分配和跳频频率的对应关系。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跳频频率有一定规律,通信效率较高;缺点是需要精确同步时隙和频率,要求严格的时间同步。
5. 自适应跳频自适应跳频是一种根据信道状况动态地调整跳频频率的跳频方案。
在自适应跳频中,发送方和接收方通过信道监测和估计,实时调整跳频频率,使得跳频频率与信道状况相适应。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提高通信质量;缺点是系统的实现较为复杂。
6. 跳频方案选择对比下表对比了以上几种跳频频率方案的特点:跳频方案优点缺点随机跳频实现简单抗干扰效果有限频率扫描跳频抗干扰性能好传输效率较低伪随机跳频提高通信安全性系统复杂性增加时分跳频通信效率高需要严格的时间同步自适应跳频灵活调整跳频频率系统实现复杂结论在选择跳频频率方案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综合考虑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一、跳频概述1.1 跳频序列设计FH sequences design ;1. 作用:(1)控制频率跳变以实现频谱扩展;(2) 跳频组网时作为地址码主要设计2. 总体限制:汉明相关特性(1) 汉明自相关最大旁瓣,影响性能:系统抗多径能力和同步性能(同步引导序列)(2) 汉明互相关性能峰值,影响性能:多址组网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3. 序列分为:素数序列,m/M 跳频序列,RS 码跳频序列,bent 序列,混沌映射序列构造序列族。
宽间隔跳频的意义:(游程)(a)对抗单频窄带干扰和部分频带干扰;(b)对抗跟踪式干扰,跳频跨度大,敌方干扰机的搜索时间长,调谐时间也长; (c)抗多径衰落:当直射波和折射波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接收机,只要跳频时隙小于其的时延差,。
当折射波到达接收机时,工作频率已经跳到另一个频率上,多径可以排除;条件:相邻时隙的载波频率之差大于信道的相关带宽。
跳频频段的的间隔特性有利于宽间隔调频序列的设计,目前有(连续性)中间频带法[1983],对偶频带法[1985], 梅文华有较多探索[1994][1997][2001],国外的基本没见到。
1.2 跳频频率合成器frequency hopping synthesizer ;跳频系统对频率合成器的要求:频率转换速度快,频率稳定度高及纯度高,频率数目多,能在编码控制下跳变。
工作频段:覆盖系数max min /f f 大于2到3时,可以划为几个分频段。
频率合成器;直接频率合成法(倍分频法,快,复杂)、间接频率合成法(锁相,慢),直接数字合成法DDS(简单快速,切换ns 级,杂散抑制差)DDS 工作原理:一般信号形式 00()cos(2)S t U f t πθ=+ 通过变换 *00()22()s t f t f nT n n θππθθ====∆•其中,0022/s s f T f f θππ∆== (0f 对应输出,s f 对应参考频率) 表示连续两次采样之间的相位增量,控制θ∆可以控制合成信号频率 把2π分成q 等分,最小相位增量为2/q δπ= 若每次的相位增量是δ的R 倍,则有:02s s R Rf f T qδπ== (R 对应频率控制字K ) DDS 采用全数字技术,具有频率分辨高;工作频段较宽;频率转换速度快;转换频率时相位连续;可产生宽带正交信号;具有任意波形输出能力;集成度高,体积小,易于微机控制等优点。
自适应跳频在卫星通信抗干扰中的应用分析
一、自适应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
自适应跳频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通信信号的频率进行频偏纠正和故障抑制的技术。
它有两个基本的参数:跳频序列和跳频周期。
跳频序列指的是频率跳跃的顺序,跳频周期指的是改变信号频率的时间间隔。
自适应跳频技术通过调整这两个参数来防止干扰进入接收机,从而提高信道容量和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一)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频率干扰
频率干扰是卫星通信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形式,如果不采取任何干扰抑制措施,这种干扰会导致通信信号中的误码率增加、信噪比降低、传输速率减慢等问题。
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频率干扰的影响,通过跳频序列和跳频周期的调整,改变信号的频率,从而使干扰信号不能持续几个频率周期以内,提高了通信信号的抗干扰性能。
(三)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增强通信系统的安全性
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增强系统的防护能力,避免信息被窃取或被干扰。
通过改变跳频序列和跳频周期的顺序,将通信信号的频率进行随机变换,使攻击者很难判断通信信号的频率,从而保证通信系统传输数据的安全性。
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信号传输稳定性。
通过自适应跳频技术,可以对通信信号进行频偏纠正和干扰控制,使通信信号的误码率和传输速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信号传输稳定性。
三、结论。
跳频通信系统抗干扰的方法有:1.提高跳频速率提高跳频速率是对付跟踪干扰的有效方法。
提高跳频速率后,使频率的驻留时间足够短,在驻留时间小于干扰机转发时间加上时间差引起的传播时延条件下,当引导的干扰信号到达接收机时,跳频接收机已在接收下一个跳频频率了。
近年来,出现了跳频在几千跳/秒的高速跳频短波数据系统,如美国HF200O。
跳速2560跳/秒高速短波跳频系统有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由于跳频频率驻留时间短,在零点几个毫秒,这样可以克服短波严重的多径和衰落的影响,使数据传输速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2.展宽工作频段抗干扰能力与频带有关,频带越宽,处理增益越高,抗干扰性能也就越好。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多频段电台不断涌现,在一部电台内的跳频带宽也越来越宽。
3.双工跳频随着战术通信向无线电话方式发展,许多系统要求具有双工跳频功能,双工系统一般分两种方式工作,一种是时分双工,即将每一跳时隙再分成上下两个时隙,用时分的方式完成双工工作。
另一种方式为频分双工,此方法简单,无同步问题,但由于频分双工需上下两个跳频段和频率间隔,在频段较窄的系统中将严重影响抗干扰的处理增益,同时系统中需要收发两个频率合成器和双跳频单元,电磁兼容问题也较严重。
4.自适应跳频自适应跳频的基本思想是将跳频的频率点与干扰的频率点相联系起来,当整个频段上出现较大面积干扰时,系统能自动识别干扰,自适应的改变跳频序列,重新跳到无干扰或干扰较轻的频段上,从而克服部分频段干扰带来的影响。
针对上述特点可采用自适应跳频通信系统,自适应跳频系统是在常规跳频系统的基础上,实时的剔出干扰频段,从而自适应的选择优良的信道集进行跳频通信,使通信系统保持良好的通信状态。
也就是说,它除了要实现常规跳频通信系统的功能外,还要实现自适应频率控制功能,通过可靠的信道质量评估信道,发现了干扰频点后,应当在收发双方的频率表中将其删除,并用好的频点对它们进行替换,以维持频率表的固定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