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性与对称破缺
- 格式:pdf
- 大小:4.00 MB
- 文档页数:137
弦理论中的镜像对称性破缺机制弦理论是一种试图统一描述自然界中所有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理论。
在弦理论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对称性,即镜像对称性。
镜像对称性是指理论在进行空间翻转操作后仍然保持不变。
然而,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我们却观测到了镜像对称性的破缺现象。
本文将探讨弦理论中的镜像对称性破缺机制。
1. 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弦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和力都可以被看作是振动的弦。
这些弦在不同的振动模式下,产生不同的粒子。
弦理论中的基本粒子不再是零维的点,而是一维的弦。
此外,弦理论还具有尺度不变性,即在各个尺度下都具有相同的物理规律。
2. 镜像对称性的概念和对称性破缺镜像对称性是指物理理论在进行空间翻转操作后仍然保持不变。
在镜像对称性下,物理系统在左右翻转后应该看起来完全一样。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观测到了镜像对称性的破缺现象。
例如,在希格斯场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粒子与其反粒子的相互作用并非完全对称。
3. 弦理论中的镜像对称性破缺机制在弦理论中,镜像对称性的破缺机制可以通过弦的背景场来实现。
背景场是指弦存在的外部空间,它可以对弦的振动产生影响。
当背景场的形状对称性与弦的自身形状对称性不一致时,就会导致镜像对称性的破缺。
这种破缺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外场或者边界条件来实现。
4. 镜像对称性破缺的实验观测实验观测也支持了弦理论中镜像对称性的破缺机制。
例如,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希格斯场实验中,科学家们发现粒子与其反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并非完全对称。
这与弦理论中的镜像对称性破缺机制是吻合的。
5. 镜像对称性破缺的重要意义镜像对称性的破缺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可以解释物质世界中的不对称现象,还可以更好地统一描述物质和力的相互作用。
镜像对称性破缺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总结:弦理论是一种尝试统一描述自然界中所有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理论。
其中,镜像对称性是弦理论中的重要对称性之一。
然而,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中,我们观测到了镜像对称性的破缺现象。
量子物理中的时空对称性与对称破缺机制引言量子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的一门学科,其中时空对称性和对称破缺机制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个概念,并解释它们在量子物理中的作用。
时空对称性时空对称性是指物理系统在时空坐标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在相对论中,时空坐标变换包括时间和空间的平移、旋转以及洛伦兹变换等。
时空对称性是量子物理理论中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于物理定律的形式和结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量子力学中的时间对称性在量子力学中,时间对称性是指物理系统在时间演化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物理系统的时间演化由薛定谔方程描述。
薛定谔方程是一个时间反演对称的方程,即如果一个解是物理可行的,那么它的时间反演也是物理可行的。
这就意味着在量子力学中,时间对称性是基本的。
量子场论中的空间对称性在量子场论中,空间对称性是指物理系统在空间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量子场论是描述粒子与场相互作用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规范场论和自发对称破缺。
规范场论中的规范场是一种介质,它的变换规则决定了物理系统的空间对称性。
自发对称破缺是指在规范场论中,系统的基态并不满足全部的对称性,而是通过一种机制将对称性破缺。
对称破缺机制对称破缺机制是指在物理系统中,由于一些微观效应的存在,系统的宏观性质不再满足全部的对称性。
对称破缺机制在量子物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观察到的自然界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自发对称破缺自发对称破缺是对称破缺机制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自发对称破缺中,系统的基态并不满足全部的对称性,而是通过一种机制将对称性破缺。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超导现象。
在超导体中,电子形成了库珀对,这导致了电子在超导体中的运动不再受到电磁场的干扰,从而表现出超导的性质。
这种对称破缺机制在量子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
量子色动力学中的手征对称破缺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其中存在一个手征对称性。
手征对称性是指左手和右手的粒子在相互作用中保持不变。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原理在物理学中,对称性原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它在描述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和规律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称性原理是指在物理学中,系统的性质在某种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这种不变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从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对称性原理都贯穿其中。
一、空间对称性空间对称性是指系统在空间平移、旋转或镜像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在物理学中,空间对称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空间中的各种物理规律。
例如,牛顿定律在空间平移下是不变的,这意味着物体的运动不受空间位置的影响。
另外,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也具有空间对称性,这表明电磁场的性质在空间变换下保持不变。
二、时间对称性时间对称性是指系统在时间平移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在经典力学中,牛顿定律具有时间对称性,这意味着物体的运动不受时间的影响。
另外,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具有时间对称性,这表明热力学系统在时间变换下保持不变。
三、粒子对称性粒子对称性是指系统在粒子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在粒子物理学中,粒子对称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例如,电荷守恒定律表明系统在电荷变换下保持不变,这意味着电荷是守恒的。
另外,弱相互作用的手性对称性也是粒子对称性的一个重要例子。
四、规范对称性规范对称性是指系统在规范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在现代物理学中,规范对称性是描述基本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
例如,电磁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都可以通过规范对称性来描述。
规范对称性的破缺可以导致粒子获得质量,从而形成物质的结构。
五、对称性破缺在物理学中,对称性破缺是指系统在某些条件下失去对称性的现象。
对称性破缺可以导致一些新的物理现象的出现,例如超导现象和弱相互作用的手性破缺。
对称性破缺也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复杂的现象和规律。
总结起来,对称性原理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与对称破缺对称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而对称性作为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则涉及到了宇宙最基本的定律和规律。
在物理学中,对称性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关系着自然规律的描述和研究。
对称破缺作为研究对称性的重要分支,也对我们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本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称性是物理学的基石之一,它是描述和分析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方法。
对称性用来描述系统在经过某种变换后,仍然保持不变的特性。
这种变换可以是任意的,例如转动、平移、时间反演等。
而保持不变的特性则是一些数量、形式、结构等性质的不变性。
这些不变性包括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它们通常是我们在物理学中熟知的一些基本规律。
在对称性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对称破缺现象之一是超导现象。
超导现象是指某些物质在达到一定的温度和磁场下,电阻突然变为零、电流无限大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就曾经被视为对称破缺的一种重要表现。
在超导的物理学中,相变是很重要的一种现象,它表明了超导物质由于破缺了其本来的对称性而会发生一些不同寻常的变化。
对称破缺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晶体的外形和性质。
在晶体中,常常存在着多种对称性,在不同的破缺机制下,晶格中出现的不同类型的缺陷、位错、滑移等表现出了晶体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
例如,在钠氯化物晶体中,钠离子进入不规则通道而具有六方对称性,这个对称性与其在正八面体中的对称性是破缺的,并且这种破缺是非常稳定的。
对称性和对称破缺的研究在物理学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应用。
在宇宙学中,对称性是研究宇宙演化和结构的基础。
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对称性破缺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物理现象的重要手段。
在粒子物理中,对称性则是研究微观粒子如何相互作用和组合的关键。
通过对对称性和对称破缺的研究,物理学家们深入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揭示了自然界的深层次规律,也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支撑。
总之,对称性和对称破缺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它们是更深入地了解宇宙和自然规律的必要手段。
对称性破缺是一个跨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与系统论等学科的概念,狭义简单理解为对称元素的丧失;也可理解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的现象。
对称破缺是事物差异性的方式,任何的对称都一定存在对称破缺。
对称性是普遍存在于各个尺度下的系统中,有对称性的存在,就必然存在对称性的破缺。
对称性破缺也是量子场论的重要概念,指理论的对称性为真空所破坏,对探索宇宙的本原有重要意义。
它包含“自发对称性破缺”和“动力学对称性破缺”两种情形。
简介李政道认为对称性原理均根植于“不可观测量”的理论假设上;不可观测就意味着对称性,任何不对称性的发现必定意味着存在某种可观测量。
李政道说:“这些‘不可观测量’中,有一些只是由于我们目前测量能力的限制。
当我们的实验技术得到改进时,我们的观测范围自然要扩大。
因而,完全有可能到某种时候,我们能够探测到某个假设的‘不可观测量’,而这正是对称破坏的根源。
这和“对称性破缺则是由‘宏观’走向‘微观’而展现事物差异性的方式”哲学观点是一致的。
假如没有对称性破缺,这个世界将会失去活力,也将是单调、黯淡的,也不会有生物。
自然界同样也存在着诸多对性破缺的例子。
比如:弱作用力下的宇称不守恒、粒子与反粒子的不对称、手性分子的对称性破缺等等。
物理学中几何对称与抽象对称对称性破缺可以理解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的现象。
或者用物理语言叙述为:控制参量λ跨越某临界值时,系统原有对称性较高的状态失稳,新出现若干个等价的、对称性较低的稳定状态,系统将向其中之一过渡。
和前面群论提到几何对称操作中旋转、反映、反演相似,在物理学中则是电荷对称、时间反演、空间反映,的对称操作就是C、T、P。
CTP也存在对称与破缺。
按照诺特定理,守恒量意味着对称性;在物理学上不仅仅有几何的对称还有抽象的对称。
比如:电荷守恒定律涉及抽象的性质而非动力学的性质,它对应着抽象的对称性;还有保守力在保守场中的做功,这些就是规范对称。
探寻自然界的对称性与对称破缺机制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对称和对称破缺的例子。
自然界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对称性,如许多动物的左右对称性、太阳的转动对称性、海星的五重对称性和雪花的六重对称性等。
然而,不同种类的粒子、不同种类的相互作用,乃至人类生存的时空和物质世界以及整个复杂纷纭的自然界(包括人类自身),却都是对称性破缺的产物,如生命起源过程中DNA的左右镜像对称破缺等。
杨振宁曾以“20世纪物理学的主旋律:量子化、对称性和相因子”为题做专题报告。
李政道也曾多次强调指出:“21世纪物理学的挑战是:夸克禁闭,对称和对称破缺。
”周光召也曾多次谈到:“对称性和对称破缺是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根源。
”事实上.对称性和对称破缺在自然科学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称性破缺已成为具有普适性的重大科学问题。
对称性、守恒律和对称破缺物理学中的对称性是指一个系统的一组不变性。
数学上利用群论来研究对称性。
自然界的许多对称性本身就是物理的,如分子的转动与反射、晶格的平移等。
对称性可以是分离的(即具有有限的数目,如八面体分子的转动),也可以是连续的(即具有无限的数目,如原子或核子的转动),还可以是更一般的和抽象的,如CPT不变性(即粒子一反粒子变换、左右镜像变换和时间反演对称性),以及与规范理论相关的对称性。
对空间性质进行变换所对应的对称性称为空间对称性.对时间性质进行变换所对应的对称性称为时间对称性。
与时间和空间相独立的变换所体现的对称性称为内部对称性。
内部对称性又分为整体对称性和局域对称性。
揭示宇宙世界所具有的各种类型的对称性是物吴岳良: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
WuYueliang:Professor,ViceDirector,Institute0f.11leoreticalPhys—ics,CAS,Beqing100080.◆吴岳良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粒子物理学中,对称性决定了相互作用。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由庞加莱(P0incar6)群结构所决定的描述时间与空间对称性的理论。
自发对称破缺手征对称性破缺自发对称破缺自发对称破缺(spontaneous symmetry breaking)是某些物理系统实现对称性破缺的模式。
当物理系统所遵守的自然定律具有某种对称性,而物理系统本身并不具有这种对称性,则称此现象为自发对称破缺。
这是一种自发性过程(spontaneous process),由于这过程,本来具有这种对称性的物理系统,最终变得不再具有这种对称性,或不再表现出这种对称性,因此这种对称性被隐藏。
因为自发对称破缺,有些物理系统的运动方程式或拉格朗日量遵守这种对称性,但是最低能量解答不具有这种对称性。
从描述物理现象的拉格朗日量或运动方程式,可以对于这现象做分析研究。
对称性破缺主要分为自发对称破缺与明显对称性破缺两种。
假若在物理系统的拉格朗日量里存在著一个或多个违反某种对称性的项目,因此导致系统的物理行为不具备这种对称性,则称此为明显对称性破缺。
如上图所示,假设在墨西哥帽(sombrero)的帽顶有一个圆球。
这个圆球是处于旋转对称性状态,对于绕著帽子中心轴的旋转,圆球的位置不变。
这圆球也处于局部最大引力势的状态,极不稳定,稍加微扰,就可以促使圆球滚落至帽子谷底的任意位置,因此降低至最小引力势位置,使得旋转对称性被打破。
尽管这圆球在帽子谷底的所有可能位置因旋转对称性而相互关联,圆球实际实现的帽子谷底位置不具有旋转对称性──对于绕著帽子中心轴的旋转,圆球的位置会改变。
大多数物质的简单相态或相变,例如晶体、磁铁、一般超导体等等,可以从自发对称破缺的观点来了解。
像分数量子霍尔效应(fractional quantum Hall effect)一类的拓扑相(topologicalphase)物质是值得注意的例外。
手征对称性破缺在粒子物理学里,手征对称性破缺(chiral symmetry breaking)指的是强相互作用的手征对称性被自发打破,是一种自发对称性破缺。
假若夸克的质量为零(这是手征性(chirality)极限),则手征对称性成立。
对称性破缺在生物体发育中的作用研究当我们观察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时,一些生物体往往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如蝴蝶的翅膀、植物的花朵等,但是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一些生物体不完全对称,比如人的手、脸等部位。
这是由于对称性破缺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对称性破缺在生物体发育中的研究进展。
对称性破缺的概念对称性是指物体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生物体结构中对所谓的中心对称或不对称运动的不敏感性。
在对称性破缺之前,分子、晶体或生物体的部分或全部处于对称状态。
而对称性破缺则是指原本对称的物体、结构或现象在某种因素的作用下不再对称,如生物体的一个侧面比另一个更长、一个物体的一个部分比另一个部分更大等等。
通俗点说,对称性破缺就是指一些在成像中能够观察到的不规则形状的东西。
对称性破缺是生物体发育的前提条件对称性破缺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生物体发育早期,嵌合体经过一些旋转和对称操作后,会使其处于对称状态。
而生物体的对称性就是由于每个细胞在这个发育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对称性,这样,每个细胞都能拥有类似的基因表达图谱。
但是,随着发育的进行,生物体内部发生的对称性破缺会导致不同细胞成为不同类型,从而使得不同的器官发育。
对称性破缺的影响因素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许多因素可以导致对称性破缺。
最常见的因素是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
例如,化学反应或其它因素可能导致原本对称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对称性破缺。
同样,生物过程,如胚胎发育和器官形成,也可能发生不对称性模式。
其中物理因素的作用,主要是压力力量,如受到重力或光线照射的物体。
对称性破缺与生物体的形态对称性破缺在生物体形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称性破缺可以导致器官的塑造和协调。
在植物中,对称性破缺可以导致树木的对称生长以及花朵的对称结构。
在昆虫中,对称性破缺可以导致昆虫的外形和颜色上的变异。
在人类中,对称性破缺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人类的眼睛中,对称性破缺还导致人类感知有限的真实图像。
物理中的对称性破缺现象引言对称性在自然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宏观世界中的几何和时间对称性,还是微观世界中的基本粒子对称性,都对物理现象的产生和演化起到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物理学界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对称性破缺的现象,从而揭示了自然界中隐藏的规律。
对称性破缺的概念对称性破缺是指系统的基本方程或基本规则在某种条件下失去对称性的现象。
物理学家通过研究对称性破缺现象,成功解释了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拓展了物理学的边界。
自发对称性破缺最常见的对称性破缺现象是自发对称性破缺。
自发对称性破缺是指系统的基本方程或基本规则具有某种对称性,但所观察到的现象却没有这种对称性,即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对称性破缺。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自旋系统的顺磁性与反磁性转变。
在高温下,磁体的微观自旋方向是无规则的,整个磁体表现出无磁性;但在低温下,磁体的自旋方向趋向于一致,整个磁体表现出有磁性。
这是自发对称性破缺的典型例子。
Higgs机制Higgs机制是对称性破缺的重要机制之一。
在标准模型中,物质粒子的质量是由Higgs场通过与粒子相互作用产生的,而Higgs场自身的存在和性质又与自发对称性破缺有关。
Higgs机制的提出成功解决了电弱相互作用的问题,并预言了存在一种被称为Higgs玻色子的新粒子。
2012年,Higgs玻色子在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中被发现,验证了Higgs机制的存在。
强相互作用的对称性破缺除了电弱相互作用外,强相互作用也涉及到对称性破缺。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其中的夸克和胶子之间通过交换胶子相互作用。
然而,在低能量下,QCD表现出自发对称性破缺,即夸克和胶子不再以自由态存在,而是在胶子构成的束缚态中。
这种对称性破缺导致了夸克的局域束缚和色荷禁闭效应。
这一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和强子的行为非常重要。
拓展和应用对称性破缺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物理领域,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领域。
例如,在凝聚态物理中,对称性破缺被广泛应用于描述相变和物质性质的变化。
对称与对称破缺李政道教授说:我先讲一下“对称”与“不对称”.为什么我们相信对称,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不对称,这个矛盾怎样理解?有一个理解方法,就是最多的非对称的可能性是与完全的对称一样的,就是完全的对称会产生最多的非对称.这个提法,看来好像矛盾. (引自《物理学的挑战》)科学哲学是研究怎样证实科学的角度开始的,后来又转入到科学理论的合理性的问题.科学哲学从罗素与维特根斯坦开始,又经过了波普尔、奎因、库恩、拉卡托斯、夏佩尔、劳丹等人到现在,渐渐地认识到科学理论作为“精神客体”,也像生物世界一样,是不断进化的有内部结构的“有机整体”,科学理论也有其“基因”,也有其进化过程的“继承”与“变异”情况等.对称性反映不同物质形态在运动中的共性,而对称性的破坏才使得它们显示出各自的特性.物质世界的有序性,本源于自然能态的无序性.有序性是相对的、暂时的、从属的;无序是绝对的、永恒的、自在的.经典物理学是以“守恒律”构建理论,现代物理已发现物理学的“属性”是不守恒的;然而,现代理论的方法论却依然用数学.在科学中,对称性是指某种操作下的不变性或者守恒性,对称性常与守恒定律相联系.与空间平移不变性对应的是动量守恒定律;与时间平移不变性对应的是能量守恒定律;与转动变换不变性对应的是角动量守恒;与空间反射(镜像)操作不变性对应的是宇称守恒.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自然界在C或P下不是对称的,在CP下也不是对称的,但却是CPT对称的.这里C表示电荷变号操作,相当于反转变换,如由底片洗出照片,电子变正电子,物质变反物质;P表示镜像反射操作,如人照镜子;T表示时间反演操作,如微观可逆过程.也就是说,当同时把粒子与反粒子互变(C)、左与右互变(P)、过去与未来互变(T),自然界又是对称的.严格地说“对称破缺”实际应该叫“对称隐藏”,因为不是对称缺失了,而是“隐藏”起来了.过去电流下的磁针被认为违背左右手对称,但一当磁针的电流环本质被认识到,这个左右手对称性就恢复了.决定磁体内铁原子和磁场的方程,关于空间的方向是完全对称的,但实际永磁铁的磁场方向是确定的,对称似乎是缺失了.但我们把磁铁加热到770度时,永磁铁的磁场方向就会恢复“原有”的对称性.假如有什么微小生物生活在常温的永磁铁的磁场中,它们感受到的“磁空间”是不对称的,需要很高的科技水平,才能发现它们的“磁空间”原来是对称的,只是这种对称性“隐藏”起来了.关于对称性的问题,李政道在中科院建院50周年纪念会上讲了下面一段十分精彩的话:“我先讲一下“对称”与“不对称”.为什么我们相信对称,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不对称,这个矛盾怎样理解?有一个理解方法,就是最多的非对称的可能性是与完全的对称一样的,就是完全的对称会产生最多的非对称.这个提法,看来好像矛盾,但它不但不矛盾,很可能宇宙就是如此.举个简单的棍子弯曲的例子.对棍子施以压力,当压力小时,棍子就被压缩,压力增大,超过一个极限,就弯曲,该极限由欧拉方程式决定,早在300多年前欧拉就给出了解.可以用这个例子来解释对称和非对称的关系.假如棍子截面是圆的,圆截面是最完全的对称,而棍子可以向各个方向弯曲,可能弯曲的方向无穷多,每一个弯曲都是不对称的.圆表示最对称,可是截面是圆的棍子弯曲时,它有无穷多的非对称的弯曲可能性.假如棍子的截面是长方形,它只有两个方向可以弯曲,如果是半月形截面,那只有一个方向可以弯曲.所以非对称的可能性与本质的对称有密切关系,本质越对称,非对称的可能现象就越多,由此对称和非对称可以联系起来.再进一步讨论,假如棍子弯曲了,已经是非对称了,不切开棍子的截面,怎样可以知道它的截面是否为圆.如果棍子的截面是圆的,它可以向任意方向弯曲,朝任意方向弯曲的能量相同,推一下棍子,它可以转变到另外的方向,这不需要能量,是可以测量的.对称的圆棍子能产生最多的不对称弯曲的可能性,而且,不同的不对称的弯曲方向可以通过转动连接起来.所以,在不对称的位置,测量有没有不需要能量就可以激发这些的态,假如有,就可以知道截面的形状.显然不同的不对称态是同一个能量级的,可以把这些能级归到一个新的能带,叫作戈德斯通玻色子.所以,在不对称的形态下可以推出本来是否对称.“上述例子对于粒子物理有什么意义呢?粒子物理不是棍子,什么态类似于棍子,是真空.真空的物理定义也许应该是对称的,可是物理的世界是不对称的,物理的真空很可能也是不对称的.这也就解释了当前的几个重大问题.即为什么理论是对称的,而实验不对称.基本粒子并不代表所有的宇宙,基本粒子是在物理的真空界之内的,物理的真空很可能不对称,可以激发.真空是一个没有物质的态,可是,因为作用可以通过真空,所以真空的能量可以有涨落,真空由此很复杂,像超导体,可以有相变.也许可以破坏CP(正负粒子的对称与左右的对称)守恒与时间对过去和未来的对称性.激发真空是目前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美国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刚刚完成的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机(RHIC)就是用来激发真空的,这台加速器投资10亿美元,它能够把金的每一个核子能量提高到1011电子伏,整个金核的能量达到20万亿电子伏.它的目的是让两个高能量金核对撞.由于能量很高,金核可以互相穿透再分离,但是将相互穿透的空间的真空改变了,这个改变可以延续一个短时间,由此可以研究真空在这短时期中是怎样改变的.预测在这个真空中可以有自由夸克,而且它们可以凝聚,这是很热门的问题.RHIC刚刚建成,2000年开始做实验,探测器已经完成,要研究真空怎么改变.假如我们能够改造真空,很可能也会了解一些宇宙开始时的情形,这就联系到21世纪物理学的前景.要了解21世纪的物理学前景,就要面向现有的几个重大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为什么夸克不能单独存在.主因是真空跟超导体相似,现有的真空把夸克禁闭起来了.2000年可以开始进行改造真空的实验.”具有对称性的物理规律,在数学上常常表现为运动方程和拉格朗El量对一定的数学变换具有不变性.更广义的对称原理可以包含相对性原理(各参照系间对称),等价原理(各等价量间对称),二者相应于置换群.对称原理包括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称,化学元素周期表,及各种平衡,均匀性,同一性,对易性和统一性,甚至相似性等.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沈致远说过:“完全的对称和完全的不对称都不美,美是在对称与破缺恰当地搭配下面浑然天成的才是美,也就是说两个极端都不美,美是在两个极端的某一个地方.”。
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和对称破缺物理学中的对称性是指物理现象在某些条件下或者某种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物理学中有很多对称性,比如空间对称性、时间对称性、粒子对称性等。
对称性的存在往往给我们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理解物理现象。
但是,有时候对称性也会被破坏,这就是对称破缺。
空间对称性和时间对称性空间对称性是指无论把物体怎么翻转、旋转或移动,其物理特性都不会发生改变。
例如,一个球可以翻转、旋转或者挪动,但是它的质量、大小和形状都是保持不变的。
另一个例子是我们家中的水龙头,如果我们把它180度翻转,水的流动方向不会改变。
因此,当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我们通常会假设所有空间方向是等同的。
时间对称性是指在不违反物理规律的前提下,对时间的任何翻转都是可以允许的。
换句话说,物理现象的规律在时间方向上是对称的,例如一个物体下落的规律,在时间的倒流下,相当于一个物体从地面一下往上弹到原来的高度。
但有时候物理现象的规律却在时间上产生了不对称性,这就是时间对称破缺。
粒子对称性粒子对称性也叫做高尔德对称性,是指粒子和反粒子之间的物理量是相同的。
例如,电子和它的反粒子正电子都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电荷。
在粒子物理学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对称性,叫做CPT 对称性。
CPT对称性是指对于任何一个粒子物理现象,它包括粒子、反粒子和在空间中把物体翻转一下的对比物理现象,都具有完全相同的物理量。
对称破缺虽然对称性在物理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概念,但在某些情况下,物理现象也会出现对称破缺现象。
对称破缺通常发生在一些复杂的系统中,这些系统由很多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和其他部分进行着互动。
在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常常存在着一个随机因素,导致各个部分不再相互等同。
对称破缺的一个例子是磁场对材料的影响。
在铁磁性材料中,每个原子都带有自旋,当这些自旋排列排成一个有序的结构时,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磁性区域。
这个排列的方向可以朝上,也可以朝下,但是一旦这个方向被决定了,就很难发生改变。
对称破缺的概念对称破缺是一种在物理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现象,涉及到对称性的破坏或违反。
它在多个学科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包括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化学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对称破缺的概念、起因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一、对称破缺的基本概念1.对称性:在物理学中,对称性指的是系统在一些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
例如,平移、旋转、镜像等变换都可以是系统具有的对称性。
2.对称破缺:当系统在一些基本对称变换下失去不变性时,就发生了对称破缺。
这意味着系统的某些性质或状态不再具有之前的对称性。
二、对称破缺的起因对称破缺可以有多种起因,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原因:1.热力学效应:在高温下,系统可能具有更高的对称性,但在温度降低时,由于热涨落等效应,系统可能趋向于某种更低的对称性状态,导致对称破缺。
2.相互作用: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也是导致对称破缺的原因之一。
例如,在晶体中,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晶格畸变,破坏了晶体的对称性。
3.外部场的作用:外部场,如电场、磁场等,也可以导致对称破缺。
这些场的存在可能使系统在特定方向上选择性地偏向某种对称性。
三、对称破缺的实际应用1.超导性:超导性是一种对称破缺的现象。
在超导体中,原子通过配对形成库珀对,这破坏了普通态下的对称性,导致超导电性的出现。
2.弱相互作用的对称破缺:在粒子物理学中,弱相互作用通过希格斯场的机制导致了对称破缺,赋予了粒子质量。
3.化学中的对称破缺: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对称性可能在反应过程中发生破缺,形成具有不同对称性的产物。
4.凝聚态物理学中的应用:在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对称破缺是研究物质相变和性质变化的重要手段,例如铁磁性和铁电性的形成。
四、对称破缺的研究方法1.实验观测:通过实验手段,例如X 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等,可以观测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从而检测对称性的破缺。
2.理论模型:利用理论模型和数学工具,研究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对称性和对称破缺的变化规律。
3.数值模拟:运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模拟对称破缺的发生过程和系统行为,有助于深入理解和预测实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