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混凝土配比设计及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115.13 KB
- 文档页数:4
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一、概述水下混凝土是指在水下进行混凝土施工,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桥梁基础、水利工程等领域。
而C40水下混凝土是指抗压强度等级为C40的水下混凝土,在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展开深入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二、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概述1. C40水下混凝土的特点在水下混凝土工程中,C40水下混凝土是常用的一种混凝土等级。
其特点主要包括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性能优越等。
由于水下条件的特殊性,C40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标准也相对独特。
2. 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C40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满足抗压强度等级的要求,并考虑到水下条件对混凝土的影响,如水压、水流等因素,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流动性和成型性。
三、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的深入探讨1. 水下条件对C40水下混凝土的影响水下条件对C40水下混凝土的影响不可忽视。
水压、水流等因素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成型性,因此在配合比设计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调整水泥用量、砂石比例等参数,以保证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2. 骨料的选择和使用在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骨料的选择和使用更为关键。
需要选择粒径适当、级配合理的骨料,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还需考虑骨料的用量和占混凝土总体积的比例,以达到最佳的配合效果。
3. 掺合料的应用在C40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掺合料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添加合适的掺合料,如粉煤灰、矿渣粉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适应水下环境的要求。
四、总结与展望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是根据水下施工环境的特点和C40混凝土的性能要求而制定的。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以确保水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对于未来,随着水下工程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增加,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也将不断完善和提升,以应对更加复杂和严苛的水下施工环境,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摘要本工程位于山东沿海地区,沿路横跨小清河等河流,水下桩的侵蚀性很强,本试验室的所需攻克的技术难关就是设计选定合适的高性能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合适的C5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
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配合比还应满足以下四点要求(设计坍落度180~220mm):1.满足结构物设计强度的要求;2.满足施工工作性要求;3.满足耐久性要求(抗冻、抗渗、抗侵蚀);4.满足经济要求。
工作内容1.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承担分工的试验工作。
2.检查核对委托单与所送试验材料的一致性。
并按期完成试验任务。
3.认真熟悉操作规程和试验方法,对分担的试验内容把好质量关;4.按时完成各种试验任务,对不合格产品确切标识并隔离;完成的试验有:钢筋拉伸试验,万能材料试验仪的使用。
水泥胶砂试块制作以及抗压强度试验。
水泥灰剂量试验,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的使用、水泥净浆搅拌机的操作以及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及凝结时间、水泥密度、比表面积试验,矿粉、粉煤灰烧失量试验。
粗细集料的筛分、集料的表观密度、堆积密度、松散密度、粗集料的压碎值试验。
砼的氯离子电通量测定试验等等。
按照以上要求,做出了如下设计:(一)设计说明1.设计强度等级:C50(水下混凝土)2.坍落度要求: 180-220mm3.使用环境及要求:环境为H4L3环境,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电通量1000C。
4.胶凝材料及水胶比要求: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60kg/m3,最大水胶比不应超过0.36。
5.使用部位:桥桩基耐久性混凝土。
(二)原材料1.水泥:昌乐山水水泥有限公司 P.O 42.52.细骨料:昌乐高崖水库砂场粗砂3.粗骨料:青州宇诚建材有限公司 5-20mm碎石(二级配5-10mm占40%,10-20mm占60%);4.水:拌合用水5.粉煤灰:华能辛店电厂 F类Ⅰ级6.矿碴粉:寿光广宇建材有限公司 S957.外加剂:山西奥瑞特建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减水剂。
混凝土技术指标及原材料一、混凝土技术指标1、强度等级:C35;2、施工坍落度要求:180mm~220mm;3、使用年限级别:100年;4、抗渗等级:/二、设计依据1、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2、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3、GB50208-20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要求1、最大水胶比:C35≤0.50;2、最小胶凝材料用量:300kg/m3;3、设计坍落度:180mm~220mm。
四、试验所选用原材料1、水泥:P.O42.5,符合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经长期统计28d抗压强度为48MPa;2、粉煤灰:F类II级,符合GB/T1596-2017《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的技术指标要求,粉煤灰掺量20%;3、砂:Ⅱ区中砂,细度模数2.6,符合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验收方法标准》技术指标要求;4、碎石:采用5~16.0mm和16~31.5mm二级配碎石按5~16.0mm:16~31.5mm=40:60的比例复配成5~31.5mm碎石,其质量满足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验收方法标准》技术指标要求;5、水:自来水;6、减水剂:PCA-I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推荐掺量2.0%,减水率25%,其他技术指标满足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的技术要求。
C35水下桩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1.1计算配制强度(1)选用JGJ55-2011中4.0.1计算公式fCU,O≥fCU,K+1.645σ考虑水下混凝土的复杂水文环境,配制混凝土时应提高一个强度等级,即C35水下混凝土按照C40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设计,其标准差依据JGJ55-2011中表4.0.2取σ=5.0MPɑ,即:fCU,O≥40+1.645×5=48.2MPɑ(2)粗骨料采用碎石时,其回归系数按照JGJ55-2011表5.1.2中的要求选用:ɑa=0.53,ɑb=0.20(3)使用的P.O42.5水泥经长期统计28d抗压强度为fce=48.0MPɑ。
海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应用技术一、前言海水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加入海水或含盐水的淡水以及海水中所含的各种盐类,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情况下,使混凝土达到一定的防腐蚀性能的一种特殊混凝土。
海水混凝土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港口码头、海底管道等领域。
本文将从海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应用技术两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二、海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 海水混凝土的常见配合比设计要点(1)水泥用量海水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要根据海水中的盐分浓度、海水混凝土的使用环境以及强度等级来确定。
一般来说,海水混凝土的水泥用量要比普通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稍微多一些,这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水灰比水灰比是海水混凝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能。
一般来说,海水混凝土的水灰比要比普通混凝土的水灰比略微小一些,这是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骨料用量海水混凝土的骨料用量要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以及强度等级来确定。
在海洋工程中,一般采用高强度的骨料,如钢纤维混凝土、玻璃纤维混凝土等。
(4)掺合料用量掺合料是海水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掺合料的种类和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能。
常用的掺合料有矿物粉、矿渣粉、硅灰等。
2. 海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1)试验法试验法是海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试验来调整各种配合比参数,最终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常用的试验包括标准试验、试块试验、抗渗试验等。
(2)经验法经验法是海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和实际工程应用情况,得出一些经验公式或经验参数来指导配合比设计。
例如,国际上常用的Powers公式就是一种经验公式。
三、海水混凝土的应用技术1. 海水混凝土的制作工艺海水混凝土的制作工艺要比普通混凝土复杂一些。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控制好各种配合比参数、骨料的质量、掺合料的用量等,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注意事项及管控要点1 .基本原则1.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1.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强度保证率。
2)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级和其他性能指标。
3)混凝土的工作性。
4)骨料的最大粒径。
1.3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骨料、拌和水等性能进行检验,并符合标准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2.1计算配置强度:f cu,0 —f cu,k +t (T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 ――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t—保证率系数,T—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保证率和保证率系数的关系注: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T,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T值可按下表取用2.2选定水胶比根据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水胶比:W/(C+P)= A x f ce / (f cu,0 + A X B X f ce)式中:A、B——回归系数;A=0.46、B=0.07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仏一一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对最大水胶比的限值,选取3〜5个水胶比。
水胶比最大允许值2.3选取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掺合料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下表选取。
常态(普通)混凝土初选用水量表单位:kg/m32.4选取最优砂率最优砂率应根据骨料品种、品质、粒径、水胶比和砂的细度模数等通过试验选取。
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
2.5石子级配的选取石子最佳级配(或组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以紧密堆积密度最大、用水量较小时的级配为宜2.6 外加剂掺量外加剂掺量按胶凝材料质量的百分比计,应通过试验确定,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注意事项及管控要点1.基本原则1.1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且经济合理。
1.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相关工程设计资料,明确设计要求: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强度保证率。
2)混凝土的抗渗、抗冻等级和其他性能指标。
3)混凝土的工作性。
4)骨料的最大粒径。
1.3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收集有关原材料的资料,并按有关标准对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骨料、拌和水等性能进行检验,并符合标准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2.1计算配置强度:f cu,0=f cu,k+tσ式中: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设计龄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t——保证率系数,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保证率和保证率系数的关系注: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σ,宜按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确定,当无近期同品种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资料时,σ值可按下表取用。
2.2选定水胶比根据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水胶比:W/(C+P)= A×f ce / (f cu,0+ A×B×f ce)式中:A 、B——回归系数;A=0.46、B=0.07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e——水泥28天抗压强度实测值(MPa)。
根据《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对最大水胶比的限值,选取3~5个水胶比。
水胶比最大允许值2.3选取混凝土用水量应根据骨料最大粒径、坍落度、外加剂、掺合料及适宜的砂率通过试验确定。
当无试验资料时,其初选用水量可按下表选取。
常态(普通)混凝土初选用水量表单位:kg/m32.4选取最优砂率最优砂率应根据骨料品种、品质、粒径、水胶比和砂的细度模数等通过试验选取。
即在保证混凝土拌和物具有良好的粘聚性并达到要求的工作性时用水量最小的砂率。
2.5石子级配的选取石子最佳级配(或组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以紧密堆积密度最大、用水量较小时的级配为宜。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要求,确定
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水和掺合料的合理配合比例,以达到设计强度
和耐久性的要求。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标是通过优化配合比,保证
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力学性能,同时确保混凝土的抗水侵蚀和抗冲刷性能,以适应水下工程作业的特殊环境。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性能要求:混凝土在水下施工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以便于泥浆泵输送和均匀浇筑。
此外,由于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时的
自制坍落度需要有较好的保持性能。
2.强度要求:根据水下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一
般情况下,水泥的掺量应该适当较高,同时掺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合料,以
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3.耐久性要求:考虑水下环境对混凝土的侵蚀和冲刷,需要采取一些
措施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如适当增加配筋率、使用高性能掺合料和加
入耐磨材料等。
4.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水中的盐分、潮湿气候等因素对混凝土结构
的长期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需要针对这些特殊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进行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可以采用试验室试验和实际工程试
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控制水胶比、选择合适的砂料级配、优化骨料和添
加剂的配比等方式来进行调整。
总之,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环境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既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又能提高施工效率和保证长期耐久性的目标。
c35h1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报告C35H1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报告1. 引言水下混凝土是指在水下施工时所使用的一种特殊混凝土,它具有良好的抗浸泡性和耐水性。
为了确保水下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合理的配合比是十分重要的。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C35H1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 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是根据施工条件和要求确定水泥、骨料、掺合料和水的用量比例,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和耐久性。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2.1 水下施工环境水下施工环境通常具有高水压、低温度和搅拌困难的特点,因此需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
2.2 混凝土要求根据工程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和耐久性要求,以确定配合比中水泥的用量。
2.3 骨料和掺合料的选择选择适宜的骨料和掺合料,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常用的骨料有石子、砾石等,常用的掺合料有粉煤灰、矿渣粉等。
3. C35H1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上述原则,设计C35H1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如下:3.1 水泥用量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要求,确定水泥的用量。
C35H1水下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一般为350kg/m³。
3.2 骨料用量选择适宜的骨料,根据混凝土的紧密性和流动性要求确定骨料的用量。
C35H1水下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一般为1400kg/m³。
3.3 掺合料用量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确定掺合料的用量。
C35H1水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用量一般为60kg/m³。
3.4 水用量根据混凝土的流动性要求,确定水的用量。
C35H1水下混凝土中水的用量一般为180kg/m³。
4. 实施方案根据配合比设计结果,进行混凝土的实际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水下搅拌水下混凝土的搅拌需要使用专用的搅拌设备,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4.2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需要控制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以避免产生空隙和缺陷。
C25水下混凝土配合比组成设计我公司承建连霍高速洛三改建工程5标,根据施工规范与设计文件要求。
水泥混凝土试件在规定温度下标准养生7天,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为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确定最佳配比。
一、设计及试验依据《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55-2000、J64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GBJ146)二、使用部位及设计要求1、使用部位为:桩基。
2、设计强度为25MPa。
3、坍落度为设计180~220mm。
三、原材料产地及规格1、水:饮用水2、砂:宜阳产Ⅱ区中砂,细度模数为2.83,表观密度:2.666g/cm33、水泥:河南义煤集团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腾跃“牌P.O42.5级)4、碎石:河南新安碎石厂生产的5-10mm、10-20mm掺配成5-25mm连续级配碎石、掺配比例为30、70。
5、外加剂:山西黄腾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型号:HT-HPC6、粉煤灰:洛阳万基Ⅰ级四、试验流程:原材料试验→制水泥混凝土抗压试块→在规定温度和湿度下养生→其中一组保湿养生7天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另二组试块在规定温度和湿度下继续养生至28天→在试验室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整理试验结果,计算出平均值→核对结果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五、设计计算步骤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25,水泥历史强度45.2MPa,要求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为180~220mm。
1、确定配制强度f cu.o=f cu.k+1.645ó=25.0MPa+1.645×5.0MPa=33.2Mpa.式中 f cu.o—混凝土试配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ó—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取5.0Mpa。
2、计算水灰比W/C=αa·f ce/(f cu.o+αa·αb·f ce)=0.46×45.2/(33.2+0.46×0.07×45.2)= 0.60式中αa、αb—回归系数,碎石取0.46、0.07;f ce—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MPa).耐久性最大水灰比为0.70,根据经验,结合原材料情况及施工稠度要求,水灰比取0.49。
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一、概述在水下施工中,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是指按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通过科学的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凝土在水下施工中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能。
二、C40水下混凝土的特点1. 抗压强度高:C40水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等级为C40,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
2. 耐久性好:经过科学的配合比设计,C40水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腐蚀性,能够长期在水下环境中使用。
三、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点1. 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水泥用量: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条件,确定C40水下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包括控制水泥的种类、品种和用量。
2. 确定合适的骨料配合比:根据现场骨料的情况和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中骨料的种类、粒径和配合比。
3. 控制适量的外加剂掺量:在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外加剂的掺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4. 使用适当的掺合料:在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适当的掺合料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
四、C40水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适用于各类水下工程,包括船坞、水下管道、水下桥梁等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五、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认为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水下工程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能够有效地保证水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结回顾: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通过详细的配合比设计要点,确保了水下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耐久性。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耐久性能,为水下工程的施工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通过本文的阐述,相信读者能够对C4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标准有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进而为水下工程的施工提供有力的支持。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配制要求1.原材料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所采用的原材料除絮凝剂外,一般的施工可以使用与普通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等一样的原材料。
2.配合比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一般指决定水泥、水、粗骨料、细骨料、絮凝剂及其他外加剂的组成比例。
其配合比除满足设计所提出的强度要求外,由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粘稠性和流动性,所以在配合比设计时更为重要的是满足水下施工的抗分散性和流动性的要求。
(1)施工流动性确实定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在水下浇筑施工不可能开展捣固作业,靠其本身良好的流动性到达自流平、自密实。
为此,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下混凝土浇筑质量。
(2)混凝土强度的配制对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配置强度与陆上混凝土的配置强度的规律相近。
一般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强度设计要求为20~40MPa。
其强度设计基本上遵循水灰比定则。
(3)水灰比水灰比主要根据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强度来确定的,同时考虑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其水灰比大小应统一综合考虑,并应采用其较小者作为设计水灰比。
这与普通混凝土水灰比设计相近。
(4)单位用水量由于絮凝剂的掺入,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粘性大大提高,要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到达自流平、自密实,得到流动性好的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其单位用水量比普通混凝土要大得多。
一般坍落扩展度要到达45cm左右,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约为230kg/m3。
试配时还可参加减水剂、引气剂等并辅以调整砂率、选择粗骨料的最大粒径等方法,尽可能降低单位用水量。
(5)单位水泥用量单位水泥用量是根据单位用水量和水灰比确定的。
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大,因此单位水泥用量也大。
一般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强度≥20MPa时,单位水泥用量≥400kg/m3。
(6)砂率与水下不分散混凝土的流动性有一定关系,其砂率大小应使水下不分散混凝土有适宜的流动性,以单位用水量最小来确定。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首先,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根据工程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C30表示混凝土的设计抗压强度为30MPa。
根据这一要求,可以选择适当的水泥、细骨料、粗骨料等原材料,以及掺合料和外加剂。
在设计配合比时,需要考虑到水下施工对混凝土流动性的要求。
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顺利地流动并填充到所需的位置,可以通过调整胶凝材料的含水量和外加剂的类型和用量来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
常用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增粘剂和减粘剂等。
减水剂可降低混凝土的黏性,增粘剂可增加混凝土的黏性,减粘剂可降低混凝土的黏性。
另外,水下混凝土的抗渗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水下施工环境中存在较高的水压和水流速度,因此混凝土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渗性以防止水的渗透。
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适当控制水灰比,增加胶凝材料的用量,采用高活性矿物掺合料等。
此外,为了保证水下混凝土的耐久性,还需要对配合比进行考虑。
耐久性指混凝土在长期的水下环境中不受侵蚀或破坏的能力。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选用高性能的水泥和掺合料,减少混凝土中的空隙,并进行适当的养护等措施。
综上所述,C30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考虑到流动性、抗渗性和耐久性等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外加剂,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以设计出满足水下施工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
水下混凝土的技术要求一、原材料方面。
1. 水泥。
首先呢,水泥得有足够的强度。
就像一个大力士,要能撑起整个混凝土结构。
一般得选用强度等级不低的水泥,比如普通硅酸盐水泥就很常用。
而且水泥的稳定性要好,不能刚搅和到混凝土里,就开始调皮捣蛋,出现什么不正常的化学反应。
2. 骨料。
对于骨料啊,它就像混凝土里的小骨头一样。
粗骨料的粒径不能太大,太大了就像大骨头卡在嗓子眼儿似的,不好在水下施工。
一般最大粒径得根据施工条件和结构要求来定,不能超过导管内径的1/6 1/8。
细骨料呢,要颗粒均匀,像沙子的话,最好是中砂,这样混凝土才会有比较好的和易性。
3. 外加剂。
外加剂就像是给混凝土加的小调料。
为了让混凝土在水下也能好好干活,得加些外加剂。
比如说减水剂,能让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好,就像给混凝土抹了油,让它在水下能顺畅地流动、填充各个角落。
还有缓凝剂,这就像是给混凝土的凝固过程踩了个刹车,让它有足够的时间在水下完成施工,不会还没铺好就凝固了。
二、混凝土配合比。
1. 流动性。
水下混凝土的流动性得好,就像水一样能流到该去的地方。
一般用坍落度来衡量,坍落度得大一些,大概在180 220mm之间。
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在水下不会很快就沉淀、离析。
你想啊,如果混凝土像一团泥巴一样,流不到位,那水下的结构不就有缺陷了嘛。
2. 水灰比。
水灰比这个东西很关键。
水太多了,混凝土就像稀粥一样没力气,强度上不去;水太少了,又太干巴,不好施工。
所以得把水灰比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一般在0.5 0.6之间,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有一定的强度,又能让它有合适的流动性。
三、施工方面。
1. 导管要求。
导管就像混凝土的运输管道。
导管得密封性好,要是漏了,混凝土就会跑出去,那可不行。
而且导管的直径要合适,不能太细,细了混凝土容易堵在里面;也不能太粗,太粗了不好控制混凝土的灌注。
一般导管直径在200 300mm之间。
在灌注过程中,导管还要能灵活升降,就像一个灵活的小手臂,把混凝土送到合适的位置。
海水混凝土配比设计一、前言海水混凝土是一种用于海洋工程的特殊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抗侵蚀和抗渗透性能,广泛应用于海岸防护、海上平台、海底隧道等工程中。
其中,配比设计是海水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其质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性能、配比设计原则、配合比计算和施工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阐述海水混凝土配比设计。
二、混凝土原材料1.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硫铝酸盐水泥,其28天强度不低于42.5MPa。
2.矿物掺合料:选用粉煤灰或硅灰,其掺量不超过30%。
3.骨料:选用坚硬、耐磨、无急剧变形和溶解的天然石料或人工石料。
海水混凝土骨料应避免使用含有海藻、贝壳等有机物的石料。
4.海水:海水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海水。
5.掺合剂:选用适量的减水剂、增塑剂、缓凝剂、抗渗剂等掺合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水泥用量和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时间。
三、混凝土性能1.强度:海水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要求28天抗压强度不低于40MPa。
2.抗渗透性:海水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抗渗透性,以防止海水渗入混凝土内部,造成混凝土的破坏。
3.抗冲击性:海水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以应对海浪的冲击和潮汐的影响。
4.耐久性:海水混凝土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以应对海水的侵蚀和氯盐的腐蚀。
四、配比设计原则1.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合比。
2.控制水灰比,一般应控制在0.35-0.45之间。
3.采用高品质的水泥和矿物掺合料,以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提高耐久性。
4.控制混凝土的骨料配合比和粒径分布,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流动性。
5.采用合适的掺合剂,以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减少水泥用量。
五、配合比计算1.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配合比。
2.计算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3.计算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
4.按照骨料的粒径分布和配合比计算混凝土的骨料用量。
5.计算混凝土的水用量。
6.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掺合剂,并计算其掺入量。
C30水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用途:桩基二、依据标准:1.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0-2005》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 0-2011》三、原材料1.水泥采用湖南石门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海螺牌”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具体性能指标如下:2.砂采用大坝金星采石场生产的机制砂,具体性能指标如下:①②级配3.碎石采用鑫胜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10-30mm、10-20mm及5-10mm三种规格的碎石按10-30mm:10-20mm:5-10mm=30:55:15的比例掺配,具体指标如下:①5-31.5㎜碎石性能指标②级配按10-30mm:10-20mm:5-10mm=30:55:15比例掺配的5-31.5㎜混合级配如下:4. 水:可饮用水ρw=1000 kg/m3。
5、外加剂:贵州天威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TW-HJS-1型。
四、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1.计算配制强度ƒcu,o=ƒcu,k+1.645σ,其中ƒcu,k取30,σ取5则ƒcu,o=30+1.645×5=38.2(MPa)2.求出相应的水灰比W/C=(аa*ƒb)/(ƒcu,o+аa*аb*ƒb),其中аa取0.53,аb取0.2,ƒb取42.5则W/C=(0.53*42.5)/(38.2+0.53*0.2*42.5)=0.53根据经验,结合原材料情况及施工工艺要求,水胶比取0.453.选取每m3混凝土的用水量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砂为中砂,通过试拌、外加剂掺量0.8%减水率为25%,设计坍落度为180mm-220mm,则用水量为:m wo=205+(200-90)/20×5=232.5(kg/ m3)m wa=232.5×(1-25%)=174(kg/m3)经试拌调整为174kg/m34.计算每m3混凝土的水泥用量m co=174/0.45=387(kg/m3)5.混凝土砂率根据工程部位的特点和碎石级配情况,选取砂率βs=0.446.采用体积质量法计算每m3混凝土的砂(m so)和碎石(m go)用量,其计算公式为m co+ m go+m so+m wo=m cpβs= m so/(m go+ m so)*100%上述公式中,m co取387,m wo取174,βs取0.44,ρcp取2400,由此可以得出m so=809(kg/m3)m go=1030(kg/m3)7.综上所述,得出本设计的计算配合比为:每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及质量比例为:水泥:水:砂:碎石:外加剂= 387 :174:809 :1030 :3.096= 1 :0.45 :2.09:2.66:0.008五、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1.计算配合比的试拌,根据上述给出的每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进行了混凝土的试拌,得出的拌合物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能都满足要求,从而提出基准配合比为:每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及质量比例为:水泥:水:砂:碎石:外加剂=387 :174:809 :1030 :3.096= 1 :0.45 :2.09:2.66:0.0082.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的制作,共采用了三个不同的水灰比及砂率进行了混凝土拌和及试件制作,每个水灰比制作3组试件,分别作试件养生(温度20℃±1℃,相对湿度≥95%)7天和28天抗压强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