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抱死制动系统性能(机动车)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
车辆工程技术58车辆技术0 前言 防抱死制动系统是汽车中的重要系统,其肩负着汽车的安全性,同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人们生活条件也在发生改变,对汽车的需求量也在逐年的递增,这更加需要确保汽车的内部结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确保人们安全出行。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就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知识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当然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等问题的发生,进而大幅度提高制动时的安全性。
1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构成1.1 车轮速度传感器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构成包含很多系统,主要具体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分析。
第一点,车轮速度传感器,通常情况下车轮的左右前轮,或者是左右后轮内部都安装相应的传感器,他主要是为了检测各个车轮的转速以及车轮打滑出现的几率,而汽车制动能否安全稳定直接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以为了降低不必要事故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要选择正确的传感器进行安装,也要确保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零件的完整性[1]。
第二点,很多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因传感器失灵而致使问题的出现,所以我们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多个车轮速度推定计算车身速度的方法,来检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每一个车轮的转速。
1.2 防抱制动系统执行元件 防抱制动系统执行原件,也是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汽车能否安全运行,具体我们做好以下分析。
首先,工作人员在配管中安装设主泵和车轮分泵的过程中,他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目的是为了调节通向各车油轮油缸的制动油压,以此来实现控制制动力的目标,确保汽车能够安全稳定行驶。
同时为了监视整个汽车系统的工作状况,相关工作人员也要相将相应的制动油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借助控制指令第一时间传送到ABS执行原件中去,且发挥援建的最大化作用。
其次 ECU往往是根据汽车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车轮速度信号,进一步去推算当前汽车行驶过程中整个车身的速度,当然我们也可以借助其他方式监测各个车轮的运转状况,这样才能够确保汽车制动的安全稳定性。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测试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的测试方案。
ABS是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能够避免车辆在紧急制动时轮胎锁死,提高制动效果和操控稳定性。
为了确保ABS在各种情况下可靠运行,需要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测试。
2.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各种路况和工况下的性能和可靠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刹车响应时间- 刹车力度调整- 车辆操控性- 刹车时轮胎保持转动3. 测试流程3.1 准备工作1. 确认测试车辆的ABS系统状态正常,未发生故障或损坏。
2. 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状态。
3. 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选择适当的测试路段和测试条件。
3.2 测试项目1. 刹车响应时间测试:- 在不同车速下进行紧急制动,记录从刹车踏板操作到刹车系统响应的时间。
- 对不同测试次数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2. 刹车力度调整测试:- 在不同路况和速度下进行制动,观察刹车力度的调整情况。
- 测试刹车踏板的行程和刹车力的关系。
3. 车辆操控性测试:- 在各种路况下进行急转弯、急刹车等动作,评估车辆的操控稳定性。
- 对转向响应时间、车辆稳定性等指标进行测试和评估。
4. 刹车时轮胎保持转动测试:- 在不同路况和速度下进行制动,观察轮胎是否保持转动。
- 测试轮胎和制动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合理性。
3.3 测试记录和分析1. 对每次测试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测试条件、测试结果和测试时间等。
2. 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结论。
3. 根据测试结果,优化和改进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设计和性能。
4. 测试安全和注意事项1. 在测试过程中,确保测试人员的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2. 严格按照测试流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3. 在测试车辆上设置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紧急制动开关。
4. 在公共道路上进行测试时,遵守交通规则,确保测试过程对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没有影响。
防抱死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在现代汽车制造业中,安全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汽车制造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
其中一个关键技术就是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ABS)。
ABS是一种能够防止车轮在制动时完全锁死的系统,它通过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对制动力进行调节,使车辆在紧急制动时保持稳定。
为了确保ABS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制造商对其相关技术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要求。
首先,系统的反应速度必须非常快,以便及时检测到车轮的锁死情况,并迅速做出反应。
其次,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稳定性,能够在各种路况和天气条件下正常工作。
此外,系统还需要能够适应不同车速和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制动需求,以保证制动的平稳性和一致性。
为了实现这些技术要求,ABS系统需要包括多个关键组件和功能。
首先,传感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能够实时监测车轮的转速和旋转方向,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ECU。
ECU则根据传感器提供的信息,通过控制液压泵和制动阀来调节制动力。
此外,系统还需要具备自动切换功能,能够在车辆从制动状态转为加速状态时迅速切换到正常制动模式,以确保驾驶的连续性和平稳性。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制造商在ABS系统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和测试工作。
他们不断优化系统的结构和算法,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他们还进行了大量的实地测试和道路试验,以验证系统在各种实际情况下的工作效果。
防抱死制动系统是现代汽车中一项关键的安全技术。
为了确保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制造商对其技术要求非常严格。
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测试,他们努力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以确保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防抱死制动系统将会越来越成熟和普及,为驾驶者带来更加安全和便利的驾驶体验。
ABS的应用:ABS(Anti-lock Brake System)即“防抱死制动系统”,能有效控制车轮保持在转动状态,提高制动时汽车的稳定性及较差路面条件下的汽车制动性能。
ABS通过安装在各车轮或传动轴上的转速传感器不断检测各车轮的转速,由计算机算出当时的车轮滑移率,并与理想的滑移率相比较,做出增大或减小制动器制动压力的决定,命令执行机构及时调整制动压力,以保持车轮处于理想制动状态。
1906年ABS首次被授予专利,1936年博世注册了一项防止机动车辆车轮抱死的“机械”专利。
所有的早期设计都有着同样的问题:因过于复杂而容易导致失败,并且它们运作太慢。
1947年世界上第一套ABS系统首次应用于B-47轰炸机上。
Teldix公司在1964年开始研究这个项目,其ABS研究很快被博世全部接管。
两年内,首批ABS测试车辆已具有缩短制动距离的功能。
转弯时车辆转向性和稳定性也被保证,但当时应用的大约1000个模拟部件和安全开关,这意味着被称为ABS 1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还不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需要改进。
博世在电子发动机管理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的技术,数字技术和集成电路(ICs)的到来使电子部件的数量降低到140个。
1968年ABS开始研究应用于汽车上。
1975年由于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121款的通过,许多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装备了ABS,但由于制动系统的许多技术问题和卡车行业的反对,在1978年撤消了这一标准。
同年博世作为世界上首家推出电子控制功能的ABS系统的公司,将这套ABS 2的系统开始安装作为选配配置,并装配在梅赛德斯-奔驰S级车上,然后很快又配备在了宝马7系列豪华轿车上。
在这一时期之后美国对ABS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工作减少了,可是欧洲和日本的制造厂家继续精心研制ABS。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进口美国的汽车装备有ABS,美国汽车制造厂对美国汽车市场上的ABS显示出新的兴趣。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汽车行车安全的强烈要求,ABS装置在世界汽车行业进一步得到广泛应用。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调校方法汽车的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 ABS)是一项重要的安全配置,它能在紧急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保持车辆的转向能力和稳定性,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然而,要确保 ABS 系统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定期的调校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调校方法。
首先,在进行 ABS 系统调校之前,需要对车辆进行全面的检查。
这包括检查制动液的液位和质量,确保制动液清洁且液位在正常范围内。
同时,还要检查制动片和制动盘的磨损情况,如有过度磨损应及时更换。
此外,轮胎的状况也至关重要,轮胎的气压、花纹深度和磨损均匀度都会影响 ABS 系统的工作效果。
接下来是对 ABS 传感器的检查和清洁。
ABS 传感器负责监测车轮的转速,如果传感器上有污垢、杂物或金属碎屑,可能会导致信号不准确,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因此,需要小心地拆下传感器,用干净的布擦拭干净,并确保安装位置正确。
在实际的调校过程中,第一步通常是连接诊断设备。
现代汽车大多配备了车载诊断系统(OBD),通过专用的诊断接口和软件,可以读取 ABS 系统的故障码和相关数据。
根据诊断设备显示的信息,能够初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的大致位置。
如果发现故障码,需要进一步进行故障排查。
这可能涉及到检查线路的连接是否松动、断路或短路,传感器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以及控制单元是否能够正常接收和处理信号等。
对于一些复杂的故障,可能需要使用示波器等专业工具来检测电子信号的波形,以确定故障的具体原因。
在确认系统无故障后,就可以进行制动压力的调校。
这通常需要在专业的维修车间,使用制动压力测试仪来进行。
通过测试不同制动踏板行程下的制动压力,与车辆的技术规格进行对比,调整制动主缸的压力输出,以确保制动系统能够提供稳定且合适的制动力。
此外,还需要对 ABS 系统的控制逻辑进行校准。
这一般需要通过车辆制造商提供的专用软件来完成。
引言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是汽车在任何路面上进行较大制动力制动时,防止车轮完全抱死的系统,是具有良好制动效果的制动装置。
这种系统利用电子电路自动控制车轮制动力,可以充分发挥制动器的效能,提高制动减速度和缩短制动距离,并有效地提高车辆制动的稳定性,防止车辆侧滑和甩尾,减少车祸,因此被认为是当前提高汽车行驶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ABS装置最早是应用于飞机、铁路机车,而在汽车上应用较晚。
1948年美国的Westinghouse Air Brake公司开发了铁路机车专用的ABS装置。
该装置利用安装在车轴上的转速传感器测出车轴的减速度(用飞轮控制检测开关),然后使电磁阀动作控制制动气压,防止车轴磨损。
从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到1960年,Good Year公司和Hydro Aire公司分别开发出ABS装置。
这种装置是根据车轮的减速情况,阶段性地控制液压,并采用了初期的电子计算机,使ABS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现在许多ABS系统只备有车轮转速传感器(也称轮速传感器),只用这种信号进行控制,很难确保不同车辆的ABS性能。
为了补偿控制功能的下降,在车辆上增加了检测前后轮或横向减速度的G传感器(减速度传感器)改善了发动机带速升高功能。
梯维斯(ATE)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动力源是电动泵,内装执行元件。
该动力源被应用在油压增压器中,形成动力源、油压增压器、制动主缸、电磁阀为一体的集中系统。
ABS系统已从高级轿车向中低档轿车普及。
可以预计,今后最新的控制技术是提高传感器技术的性能,增加新功能,普及型ABS则尽量向确保必要功能、简化结构以降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今后的汽车通过信息收集处理,在安全性、经济性诸方面,可向驾驶员提供尽量多的信息和最佳的适应方法,在这方面,ABS系统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ABS的实训台架设计其目的是使学习者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更加直观的了解ABS制动系统的工作状况。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在实验室(ABS)实训台架上操作,观察(ABS)防抱死系统的工作情况,及该系统如何对汽车制动滑移s进行最佳控制,实现制动车轮的防抱死和对防抱死系统工作性能,以及观察(ABS)防抱死系统各种故障现象,并对其各种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检测、排除。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2002-6-27 21:06:02 消检中心阅读2189次一、基本概念1、什么是ABS:ABS是英文防抱死制动系统A ntilock Braking System或者Antiskid Braking Syst em的缩写。
该系统在汽车制动过程中可自动调节车轮制动力,防止车轮抱死以取得最佳制动效果。
为了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以适当的减速度降低车速直至停车,保证行驶的安全,汽车上均装有行车制动器。
汽车的事故往往与制动距离过长、紧急制动时发生侧滑等情况有关,故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
一辆汽车的制动性能,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评价:①制动效能:即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②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或抗水衰退的性能③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能跑偏、侧滑及失去转向性能的能力汽车的制动性能是汽车迅速降低车速直至停车的能力,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这个指标即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减速度。
制动距离是指在一定车速下,汽车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开始到停车为止所驶过的距离,它与制动踏板力及路面附着条件有关。
制动减速度常指制动过程中的最大减速度,它反映了地面制动力,因此它与制动器制动力(车轮滚动时)及道路-轮胎附着力(车轮抱死拖滑时)有关。
汽车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主要是抗热衰退性能。
抗热衰退性能是指汽车在高速行驶或在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
因为制动过程实际上是把汽车行驶的动能通过制动器吸收转换为热能,而在制动器温度升高后,能否保持在冷状态时的制动效能已成为设计制动器时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涉水行驶时制动器还存在水衰退问题,制动器浸水后仍应保持其制动效能。
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是指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维持直线行驶或预定的弯道行驶能力。
制动时汽车自动向左向右偏驶称为制动跑偏。
侧滑是指制动时汽车的某一轴或两轴发生横向移动。
失去转向能力是指弯道制动时,汽车不再按原来弯道行驶而沿弯道切线方向驶出和直线行驶制动时转动方向盘汽车仍按直线方向行驶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