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10
习题22.1 MCS-51单片机内部包含哪些主要逻辑功能部件?答:微处理器(CPU)、数据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EPROM)、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并行I/O口、串行通信口、定时器/计数器及中断系统。
2.2 说明程序计数器PC和堆栈指针SP的作用。
复位后PC和SP各为何值?答:程序计数器PC中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PC有自动加1功能,以实现程序的顺序执行。
它是SFR中唯一隐含地址的,因此,用户无法对它进行读写。
但在执行转移、调用、返回等指令时能自动改变其内容,以实现改变程序的执行顺序。
程序计数器PC中内容的变化决定程序的流程,在执行程序的工作过程中,由PC输出将要执行的指令的程序存储器地址,CPU读取该地址单元中存储的指令并进行指令译码等操作,PC则自动指向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的程序存储器地址。
SP是一个8位的SFR,它用来指示堆栈顶部在内部RAM中的位置。
系统复位后SP为07H,若不对SP设置初值,则堆栈在08H开始的区域,为了不占用工作寄存器R0~R7的地址,一般在编程时应设置SP的初值(最好在30H~7FH区域)。
2.3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的作用是什么?其中状态标志有哪几位?它们的含义是什么?答:PSW是保存数据操作的结果标志,其中状态标志有CY(PSW.7):进位标志,AC(PSW.6):辅助进位标志,又称半进位标志,F0、F1(PSW.5、PSW.1):用户标志;OV(PSW.2):溢出标志;P(PSW.0):奇偶标志。
2.4 什么是堆栈? 堆栈有何作用? 为什么要对堆栈指针SP重新赋值? SP的初值应如何设定?答:堆栈是一种数据结构,所谓堆栈就是只允许在其一端进行数据写入和数据读出的线性表。
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保护断点和保护现场。
堆栈区的设置原则上可以在内部RAM的任意区域,但由于MCS-51单片机内部RAM的00H~1FH 地址单元已被工作寄存器R0~R7占用,20H~2FH为位寻址区,故堆栈一般设在30H~7FH(对于8032系列芯片可为30H~0FFH)的区域内。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龙芯一、概述1.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龙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微处理器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被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
二、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1.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通信设备组成的。
2.中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3.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设备,主要包括内存和外存。
4.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三、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1.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冯·诺伊曼结构,包括指令周期和数据周期两个主要部分。
2.指令周期是指中央处理器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并执行的时间周期。
3.数据周期是指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操作的时间周期,包括数据读取、计算和存储等过程。
4.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原理包括指令执行、中央处理器结构、存储器层次结构、I/O系统和总线结构等方面。
四、龙芯处理器概述1.龙芯处理器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微处理器系列,具有多种型号和规格。
2.龙芯处理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自主知识产权等特点,适用于高性能计算、服务器、工作站等领域。
3.龙芯处理器还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五、龙芯处理器原理1.龙芯处理器的架构采用了国际先进的RISC架构,具有多级流水线和超标量等特点。
2.龙芯处理器采用了高性能的浮点运算单元和向量处理单元,能够实现并行计算和高速运算。
3.龙芯处理器还具有先进的内存管理单元和缓存系统,能够提高数据访问性能和系统吞吐量。
六、龙芯处理器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应用1.龙芯处理器被广泛应用于国家重点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如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神威系列超级计算机等。
2.龙芯处理器在高性能计算领域有着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建设的需求。
3.龙芯处理器通过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了我国在微处理器领域的自主创新和发展。
微机原理试题1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 01011101.101B = D =H=()BCD。
2.一个有16个字的数据区,它的起始地址为70A0:DDF6,那么该数据区的最后一个字的物理首地址为。
3.在IBM-PC/XT中,外设是通过器件对CPU产生中断请求。
这些中断的中断类型码为。
4.8088在访问4个当前段时,代码段、数据段及堆栈段的偏移量分别由、和提供。
5.在8088读存储器周期中,采样Ready线的目的是。
二、(8分)下列程序段的功能是完成S=(a*b+c)/a的运算,其中变量a,b ,c,和s均为带符号的字数据,结果的商存入s,余数则不计,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入合适的指令(注:请按注释填空)。
MOV AX,aA*b在CX:BX中MOV AX,CC在DX:AX中a*b+c在DX:AX中商存入S三.简答题1.(6分)在8088 CPU的最大方式系统中,设20位地址全部需要锁存,数据线使用总线收发器,请问该CPU与系统总线的接口逻辑中需要哪些芯片?各需多少片?并叙述每块芯片的作用。
2.(6分)PC/XT机的输入输出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四、(10分)下图是一个存储器系统,地址总线共有20位,数据总线8位,试分析电路,回答1、2、3、4题问题。
1.单片EPROM和单片SRAM的容量各为多少?2.74LS138的作用是什么?3.EPROM2的地址范围是多少?4.SRAM2的地址范围是多少?五、(10分)设在最大方式下,8086系统中有一块主8259A和一块从8259A,从8259A接至主8259A的IR1上,主、从8259A的偶地址分别是0200H和0210H。
主8259A的IR 0中断类型码是30H,从8259A 的IR0的中断类型码是38H。
所有请求都是边沿触发,用EOI命令清ISR位,两块8259A采用级联方式连接。
主、从8259A的IMR都清除,EN/SP用作输入。
试编写该中断系统的初始化程序。
填空1.微型计算机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及系统总线所组成的计算机。
2.微处理器是由一片或几片大规模集成电路组成的具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部件。
3.8086CPU从功能上讲,其内部结构分为_执行单元_和_总线接口单元_两大部分。
4.1KB=1024 字节,1MB=1024 KB,1GB=1024 MB。
5.带符号数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表示方法,目前计算机中带符号数都采用补码形式表示。
6.(101110.11)2=(46.75)10=(2E.C)167.已知[ X]补=81H,则X= -127 。
(已知补码如何求真值?)8.假设二进制数A=10000110,试回答下列问题:1)若将A看成无符号数则相应的十进制数是_134_。
2)若将A看成有符号数则相应的十进制数是_-122_。
(带符号数都采用补码形式表示,已知补码如何求真值?。
)3)若将A看成BCD码则相应的十进制数是_86_。
9.从_奇_地址开始的字称为“非规则字”,访问“非规则字”需_两_个总线周期。
10.8086CPU数据总线是_16_位,对规则字的存取可在一个总线周期完成,对非规则字的存取则需要两个总线周期。
11.8086CPU的地址总线有20 位,可直接寻址1M B的存储空间。
12.若DS=6100H,则当前数据段的起始地址为 61000H ,末地址为 70FFFFH 。
13.动态存储器是靠电容来存储信息的,所以对存储器中所存储的信息必须每隔几毫秒刷新一次。
14.8086 CPU复位后,执行的第一条指令的物理地址是FFFF0H 。
15.8086CPU系统的逻辑地址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组成,物理地址的求法是段地址左移4位+偏移地址。
16.堆栈是以_先进后出_的原则存取信息的一个特定存贮区。
8086的堆栈可在1MB 存贮空间内设定,由堆栈段寄存器 SS 和堆栈指针 SP 来定位。
堆栈操作是以字为单位。
17.转移指令分为条件转移指令和无条件转移指令,条件转移指令的转移目的地址只能是短标号,即转移范围不能超过_-128~+127_字节。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辅导材料(习题解答)马义德张在峰徐光柱袁敏李柏年编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发展概述 (1)第二章8086/808816位微处理器 (2)第三章存储器技术 (6)第四章指令与寻址方式 (10)第五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7)第六章输入输出处理方法 (41)第七章微型计算机综合应用与发展 (41)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概述习题解答1.从第一代计算机第四代计算机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组成的、这种体系结构称为什么体系结构?答: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这四种组合中的哪一种?答: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3.通常我们所说的32位机,指的是这种计算机CPU是什么样的?答:总线的数据宽度为32位。
4.若某台微型计算机的型号是486/25,则其中25 的含义是什么?答:25的含义是运算速度是25MB/s。
5.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到第几代出现的?答: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到第三代期间出现的。
6.决定微机性能的主要是CPU、总线、I/O接口电路的处理速度、价格、耗电量还是质量?答:CPU、总线和I/O接口电路的处理速度。
7.现代计算机之所以能自动地连续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是它有什么功能?答:它有程序计数器和指令寄存器。
8.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答:主要有CPU的处理速度,总线的数据宽度,内存数据宽度,带外设的能力等。
9.有些高级语言程序在计算机中执行时,采用的是解释方式。
源程序由哪一种程序边翻译边执行?答:解释程序。
10.在计算机中为什么要使用局部总线?什么是PCI总线?它和AGP总线有什么区别?答:局部总线是在ISA总线和CPU总线之间增加了一级总线,这样可将一些高速外设从ISA 总线上卸下来,而通过局部总线直接挂到CPU总线上,使之与高速的CPU相匹配。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txt>第一章1.1 解释题(1) 微处理器【解答】由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构成的中央处理器(cpu),叫做微处理器。
(2) 微型计算机【解答】以微处理器为基础,配以内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总线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而构成的计算机裸机,叫做微型计算机。
(3) 微型计算机系统【解答】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即由微型计算机、配以相应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键盘、磁盘机等),再配以足够的软件而构成的系统。
(4) 单板机【解答】将微处理器、ram、rom以及i/o接口电路,再配上相应的外设(如小键盘、led显示器等)和固化在rom中的监控程序等,安装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称为单板机。
(5) 运算器【解答】运算器是直接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的部件,主要由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算术逻辑部件)、通用寄存器、标志寄存器等组成。
(6) 地址总线【解答】地址总线是cpu对内存或外设进行寻址时,传送内存及外设端口地址的一组信号线。
地址总线的条数多少决定了cpu的寻址能力。
(7) 数据总线【解答】数据总线是cpu与内存或外设进行信息交换时,所用的一组数据信号线。
它决定了cpu一次并行传送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反映出cpu的“字长”这个重要性能指标。
(8) 控制总线【解答】控制总线是在cpu与外部部件之间传送控制信息(如读/写命令、中断请求命令等)的一组信号线。
1-2 单片机应包括哪些基本部件?其主要应用于哪些领域?【解答】一般单片机芯片中包括微处理器、ram、rom、i/o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有的还包括a/d、d/a转换器等。
其主要应用于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工业控制领域。
1-3 按图1-11和图1-12,写出取第二条指令操作码和执行第二条指令的过程。
【解答】1) ip的值(002h)送入地址寄存器ar;2) ip的内容自动加1,变为003h;3) ar将地址码通过地址总线送到存储器的地址译码器,经译码后选中002h单元;4) 微处理器给出读命令;5) 所选中的002h单元内容04h送上数据总线db;6) 数据总线db上的数据04h送到数据寄存器dr;7) 因是取指操作,取出的是指令操作码04h,即由dr送入指令寄存器ir;8) ir中的操作码经指令译码器id译码后,通过pla发出执行该指令的有关控制命令。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半加器的和与其输入端的逻辑关系是()。
A.与非B.或非C.与或非D.异或2.下列系统部件中,一般不直接与三类总线连接的是()。
A.I/O接口B.外设C.ROMD.RAM3.完成将累加器AL清零,并使进位标志CF清零,下面错误的指令是()。
A.MOV AL,00HB.AND AL,00HC.XOR AL,ALD.SUB AL,AL4.在串操作指令前使用重复前缀指令REPE,终止串的重复操作条件是()。
A.CX=0且ZF=0B.CX=0且ZF=1C.CX=0或ZF=0D.CX=0或ZF=15.在PC机中,执行IN指令时,CPU进入()周期。
A存储器读 B.存储器写 C.I/O读 D. I/O写6.执行下面指令序列后,结果AX的值是()。
MOV AL,96HCBWA.0FF96HB.8096HC.0096HD.0F96H7.Intel8086采用独立编址时选取的存储空间和I/O空间的控制信号是()。
A.BHE A0B.S2S1S0C./M IOD.ALE8.下列关于8086传送类指令说法错误的是()。
A.立即数只能作为源操作数B.不能在存储器之间直接传送C.不能给CS和IP置新值D.堆栈操作指令必须以字节为操作数9.CPU响应中断时,最先完成的两个步骤是()和保护现场信号。
A.开中断B.恢复现场C.关中断D.不可屏蔽中断10.8086在最小模式下,分时使用AD0~AD15,所以必须外接地址锁存器,当总线上为地址信息时,通过()将地址送入地址锁存器。
A.DENB.ALEC.BHED./DT R11.8253-5引脚12CS RD WR A A、、、、为()时,表示对计数器2设置计数初值。
A.00010B B.10010B C.01010B D.10011B12.8253A-5工作在方式1时,欲使输出负脉冲加宽,则可以在输出计数期间()。
A.改变计数值B.改变控制字C.复位D.重新加入带有上升沿的GA TE信号13.梯形电阻网络中的电阻为()。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内容提要本书以主流机IBM PC系列及兼容机为主要对象,系统地叙述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叙述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思路、方法和技术;阐述了微型计算机的接口技术及应用。
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微处理器,存储器,8086/8088的结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语法,分支、循环、子程序的设计,DOS系统功能调用,ROM BIOS中断调用,磁盘文件管理等。
涵盖了几乎所有常用典型接口技术,包括存储器接口、并行接口、人-机接口、串行通信接口、D/A和A/ D接口、硬磁盘机接口,并对接口问题的一些共性技术,如I/O接口地址译码、总线、中断、DMA和定时/计数技术等集中讨论。
每章开始列出该章内容提要和学习目标,结尾列有本章内容小结、练习和思考题。
本书既涉及微型计算机的共性技术,也涉及计算机系统中各类常用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实例丰富,便于教学、自学和应用。
本书既可供高等学校工科计算机和非计算机类有关专业作为本科生、研究生或高层次专业技术培训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自学参考。
编辑推荐本书在内容组织上既注重全面性和实用性,又强调系统性与新颖性。
全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工作原理、接口电路和典型应用等,使读者建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概念,掌握微型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初步方法,了解简单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每章中都有大量的例题和综合应用实例。
目录绪论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第一节计算机中数的表示方法及运算第二节微型计算机概述第二章微处理器(CPU)第一节8086CPU第二节各种常见的CPU特点简介第三章存储器第一节存储器的分类第二节存储器的工作原理第三节8086的存储器结构第四节CPU与存储器的连接第四章8086指令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8086的寻址方式第三节8086指令系统第五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一节汇编语言基本语法第二节常用伪指令第三节汇编语言程序结构第四节DOS和BIOS服务程序调用第五节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六章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第一节I/O接口概述第二节I/O接口电路地址译码技术第三节总线技术第四节并行接口第五节串行通信接口第七章CPU与接口间信息传送及定时/计数器第一节中断技术第二节DMA技术第三节定时/计数器8253/8254第八章D/A和A/D转换器接口第一节D/A转换器接口第二节A/D转换器接口第三节微型计算机系统的A/D、D/A通道第四节高速微机数据采集系统参考文献图书信息书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作者:李云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7-1ISBN: 9787302222279开本:16开定价: 28.00元内容简介本教材以最具代表性的Intel 8086为背景,主要讲述16位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及应用,同时兼顾32位微处理器。
全书首先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运算基础,然后详细地介绍8086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寻址方式、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最后深入地介绍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典型的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原理和应用等。
同时提供和教材配套的课件,从而方便教师对课程的教学。
本教材还配套出版包括例题、习题、实验等内容的《微机原理学习与实践指导》教材,按照单个实验项目分层次的思想设计了大量的实验项目。
本书可以作为大专院校电气信息类和机电类专业“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作为其他各类学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微型计算机相关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第2章16位和32位微处理器第3章16位/32位微处理器指令系统第4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5章存储器第6章输入输出与中断第7章并行接口第8章串行接口第9章计数器/定时器第10章数/模和模/数转换第11章总线技术附录A ASCII编码表附录B DOS功能调用表附录C BIOS中断简要列表参考文献图书信息书名: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作者:朱定华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4月1日ISBN: 9787121089350开本:16开定价: 33.00元内容简介《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系统地介绍了80x86PC机的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接口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汇编语言与汇编程序:程序设计技术:总线:半导体存储器:输入与输出技术:中断技术: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等。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内容精练、实例丰富,其中大量的接口电路和程序是作者多年来在科研和教学中反复提炼得来的,因而《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应用性很强,可作为大专院校和高职高专成人高等教育“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接口技术”等课程的教学用书。
也可以供从事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还适于初学者自学使用。
图书目录第1章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1)1.1 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1)1.1.1 计算机中的数制(1)1.1.2 符号数的表示法(2)1.1.3 二进制数的加减运算(5)1.1.4 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与逻辑电路(7)1.1.5 二进制编码(9)1.1.6 BCD数的加减运算(11)1.2 逻辑单元与逻辑部件(12)1.2.1 触发器(12)1.2.2 寄存器(14)1.2.3 移位寄存器(14)1.2.4 计数器(15)1.2.5 三态输出门与缓冲放大器(16)1.2.6 译码器(17)1.3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7)1.3.1 微型计算机常用的术语(17)1.3.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18)1.3.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0)1.4 80x86微处理器(21)1.5 80x86的寄存器(24)1.6 80x86的工作方式与存储器物理地址的生成(28)习题1 (32)第2章汇编语言与汇编程序(34)2.1 符号指令中的表达式(34)2.1.1 常量和数值表达式(35)2.1.2 变量(35)2.1.3 标号(37)2.1.4 地址表达式及其类型的变更(37)2.2 符号指令的寻址方式(38)2.3 常用指令(43)2.3.1 数据传送类指令(43)2.3.2 加减运算指令(50)2.3.3 逻辑运算指令(53)2.3.4 移位指令(55)2.3.5 位搜索指令和位测试指令(58)2.3.6 指令应用举例(59)2.4 常用伪指令(63)2.5 常用系统功能调用和BIOS (68)2.5.1 系统功能调用(69)2.5.2 常用系统功能调用应用举例(71)2.5.3 BIOS (74)习题2 (77)第3章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81)3.1 顺序程序设计(81)3.1.1 乘除法指令(81)3.1.2 BCD数调整指令(84)3.1.3 顺序程序设计举例(90)3.2 分支程序设计(94)3.2.1 条件转移指令(94)3.2.2 无条件转移指令(96)3.2.3 分支程序设计举例(96)3.3 循环程序设计(101)3.3.1 循环程序的基本结构(101)3.3.2 重复控制指令(102)3.3.3 单重循环程序设计举例(103)3.3.4 多重循环程序设计举例(118)3.4 串处理程序设计(124)3.4.1 方向标志置位和清除指令(125)3.4.2 串操作指令(125)3.4.3 重复前缀(126)3.4.4 串操作程序设计举例(127)3.5 子程序设计(133)3.5.1 子程序的概念(133)3.5.2 子程序的调用指令与返回指令(136)3.5.3 子程序及其调用程序设计举例(137)3.6 宏功能程序设计(149)3.6.1 宏指令(150)3.6.2 条件汇编与宏库的使用(153)3.6.3 宏功能程序设计举例(154)习题3 (158)第4章总线(164)4.1 总线概述(164)4.2 80868088的CPU总线(165)4.2.1 80868088的引线及功能(165)4.2.2 8088的CPU系统(168)4.2.3 8088的时序(173)4.3 Pentium的CPU总线(178)4.4 局部总线(181)4.4.1 ISA局部总线(181)4.4.2 PCI局部总线(183)4.5 通用外部总线(187)4.6 Pentium微型计算机系统(190)习题4 (192)第5章半导体存储器(193)5.1 存储器概述(193)5.2 常用的存储器芯片(195)5.2.1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结构(195)5.2.2 只读存储器ROM (195)5.2.3 随机读写存储器RAM (197)5.3 存储器与CPU的接口(201)习题5 (206)第6章输入输出和接口技术(207)6.1 接口的基本概念(207)6.1.1 接口的功能(207)6.1.2 接口控制原理(208)6.1.3 接口控制信号(210)6.2 IO指令和IO地址译码(210)6.3 数字通道接口(214)6.3.1 数据输出寄存器(214)6.3.2 数据输入三态缓冲器(215)6.3.3 三态缓冲寄存器(215)6.3.4 寄存器和缓冲器接口的应用(216)6.3.5 打印机适配器(223)6.4 模拟通道接口(227)6.4.1 数模转换器及其与微型计算机的接口(227)6.4.2 模数转换器ADC及其与微型计算机的接口(233)习题6 (239)第7章中断技术(241)7.1 中断和中断系统(241)7.1.1 中断的概念(241)7.1.2 中断源(241)7.1.3 中断系统的功能(242)7.2 中断的处理过程(242)7.2.1 CPU对中断的控制(242)7.2.2 CPU对中断的响应及中断过程(243)7.2.3 中断源及其优先权的识别(244)7.3 中断控制器8259A (246)7.3.1 8259A的组成和接口信号(246)7.3.2 8259A处理中断的过程(247)7.3.3 8259A的级联连接(248)7.3.4 8259A的命令字(248)7.4 80x86 PC机的中断系统和中断指令(251)7.4.1 外部中断(251)7.4.2 内部中断(252)7.4.3 中断向量表(252)7.4.4 中断响应和处理过程(253)7.5 可屏蔽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254)7.5.1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装入(254)7.5.2 中断屏蔽与中断结束的处理(255)7.5.3 中断服务程序设计举例(255)习题7 (262)第8章常用可编程接口芯片(263)8.1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 (263)8.1.1 8255的组成与接口信号(263)8.1.2 8255的工作方式与控制字(265)8.1.3 3种工作方式的功能(268)8.1.4 8255在IBM PC XT系统中的应用(274)8.2 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8253 (276)8.2.1 8253的组成与接口信号(277)8.2.2 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其与输入输出的关系(279)8.2.3 8253的控制字和初始化编程(280)8.2.4 8253的应用(282)8.3 串行通信与异步通信控制器8250的应用(288)8.3.1 微型计算机的串行口(288)8.3.2 异步通信控制器8250 (290)8.3.3 8250与微型计算机及RS-232接口信号的连接(298)8.3.4 异步串行通信程序设计(299)8.3.5 PC机之间的通信(300)8.3.6 PC机与MCS-51单片机之间的通信(303)8.4 键盘显示控制器8279 (306)8.4.1 8279的组成和接口信号(307)8.4.2 8279的操作命令(308)8.4.3 8279在键盘和显示器接口中的应用(309)习题8 (314)附录A 80x86指令系统表(316)附录B 80x86指令按字母顺序查找表(321)附录C 80x86算术逻辑运算指令对状态标志位的影响(326)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