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政治教案:意识活动的特点

高二政治教案:意识活动的特点

高二政治教案:意识活动的特点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928350398.html,)/高二

〔高二政治教案:意识活动的特点〕

高二政治教案:意识活动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探究】P38页A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

巧的蜜蜂高明?

B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A建筑师的活动总是有计划性和目的性。B人

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

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

行动步骤等。而动物的活动却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

映。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只能消极地适应自然,

而人不仅能够适应自然,还能改造自然,使自然界向有利于

人类的方向发展。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

第1 页共2 页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练习题及答案 1.(07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成功之路。以上材料说明: ①人们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②人们办事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人们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B.整体制约着部分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5.(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6.(09全国卷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09全国卷Ⅰ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

新课标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新教材政治生活 [教案]政治生活-前言 前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政治活动,正确区分政治现象。 (2)正确理解政治的科学含义,从政治与经济、与阶级、与国家政权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3)简单了解本课程的主要框架内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事例说明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能够运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理论分析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政治现象。 (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和能力,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解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国家政权展开的,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2)促进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参与热情,提高学生政治参与技能。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政治的科学含义。 (2)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 (3)政治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的问题。 2、教学工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 3、教法: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等。 三、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设问:同学们寒假“政治”作业做完没有啊?(答略)我们这里说的政治作业是不是我们这学期所要学到的政治模块呢?(引起学生思考,重点理解政治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态度等都包含“政治”二字,这学期我们要学习政治生活这模块,首先也要弄明白什么是“政治”?可是,“政治”二字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的,要从多方面来理解。 『讲授新课』 一、政治的科学含义(重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与经济、政治与阶级、政治与国家政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理解: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一课第二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幼儿科学认知活动认识左右优秀教案

幼儿科学认知活动《认识左右》优秀 教案 教育活动目标: 1.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幼儿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语言来表达,初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3.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准备: 1.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 2.幼儿每人1套图片。 活动过程: 1.举手回答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些客人,首先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谁知道,一共来 了几位客人? 刚才你回答时举的哪只手?右手还可以做哪些事?左手呢?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身上还有这样一对对好朋友吗?(左腿、右腿;左脚、右脚;左耳、右耳;左眉毛、右眉毛等) 2.听口令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耸耸你的左肩,耸耸你的右肩;跺跺你的左脚,踩跺你的右脚;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按方位说名称 (1)教师将铅笔、橡皮、剪刀、文具盒、尺子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好,让幼儿说出文具的名称。“小朋友,你们看一看,放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文具,放在最右边的又是什么文具?”“谁来告诉老师,尺子的左边是什么文具?尺子的右边又是什么文具?” (2)请幼儿按教师的要求把图片摆出来。先找出老虎图片,把小兔子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左边,把小猫图片摆在小兔子图片的左边,把熊猫图片摆在老虎图片的右边,把小鸭子图片摆在熊猫图片的右边。请幼儿跟自己旁边的幼儿说一说,老虎图片的左边是什么图片?右边又是什么图片? (1)教师和幼儿面对面站着,教师请幼儿举起右手,教师自己也举起右手。教师举的右手和幼儿举的右手怎么不同呢? (2)教师转过背,与幼儿方向一致,再举右手。让幼儿体验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所以自己

浙江地区高中政治5.2《中国与联合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一、课程标准: 5.13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课堂探究: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即旧金山制宪会议)在美国召开。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为中共和解放区的代表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与会期间,董必武欣然赋诗,记述此行感受:“世界安全要共谋,橡林建议早绸缪。主盟坛坫推三国,荟集衣冠合五洲。争论中心为委托(英文vet0的译音,否决权之意),商量大事不糊涂。宪章签字施行日,庶使劳民得小休。” 请你解读这首诗,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渊源。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1949—1971年中国因美国的无理阻挠而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苏联、印度等国也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国的无理阻挠下,这一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美国采用“延期审议”等手段,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导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专家点评: 联合国有不少会员国因革命或政变而更迭政权、改变国名,但是新政府顺利继承旧政府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未受到影响。按照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以后取代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的席位,是顺理成章、不应有任何争议的事情。美国的无理阻挠致使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进程被拖延22年之久。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暴露了联合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著名的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组织上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这是中国与广大坚持原则、主持正义的国家的重大胜利。从此,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舞台上,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步入正轨,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 相关链接: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联合国技术援助计划的管理机构,其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向它们提供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援助。197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启动了中国与联合国驻华机构的合作。经过双方多年的共同努力,合作形式不断创新,合作内容日益扩大。 到2004年底,联合国系统驻华机构多达15个,对华援助资金与项目覆盖农业、工业、环境、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众多领域,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探究: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义务,同各国一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设计)

高中政治标准教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设 计) Studying politics can make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earlier and have more goals to strive for.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设计) 课题 综合探究建设“学习型社会” 执笔人 编写日期 执行人 执行日期 三维 教学 目标[探究目标]本单元的综合探究是依据课程标准--思想政治3第二部分2.8的“提示与建议”中的“学习型社会的特点”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感悟学习的重要性,体会学习将成为一种生

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学习型社会的特点,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懂得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懂得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认识建立学习型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本综合探究设计的相关理论依据:(1)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和作用(2)文化对人的重大影响和作用(3)文化竞争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4)文化具有多样性(5)文化具有继承性(6)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重点 难点1)从众多的职业、获得知识的方式等角度,感悟“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理解文化传承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功能。(2)从人们接受教育方式、场所等方面的变化中,感悟学习型社会的特点。(3)从课堂的延伸、学习者范围的扩大、学习方式的变化中,感受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4)在“课外活动设计”中,学生围绕 )我与学习型社会*收集整理材料,为课堂交流 #或主题班会$作好准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较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第一课时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含义 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有谣言说盐受到核污染不能再吃,而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引起市民疯狂抢购,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主管部门稳定物价。 3月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要求各地保障食用盐市场供应,稳定市场和价格。继而,北京市疾控中心重申:我国未收到核污染。因此,居民不需要补碘。 设问:你的家里多买盐了吗,在哪买的?“抢盐风波”如何平息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家里没买,但村里很多人抢购,导致一度缺货。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及时表扬) 媒体上宣传,周围人们的谈论,见食用盐供应正常,生活上并无异常现象,觉得是谣言。 教师(小结): 抢盐风波的参与者有哪些?由民众、商家、幕后推手等多个主体共同主演的一场闹剧,这些闹剧的各人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 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2.联系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联系的观点具有哪些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思考与探究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毫无征兆发布新规,调整技术服务费和商铺违约保证金,最高涨幅高达150%。新规终使中小卖家发动了“淘宝十月围城”(淘宝中小卖家持续有组织地攻击大卖家的围城事件)。(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了《2012年度淘宝商城商家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核心内容是将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涨幅为5倍到10倍。同时,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最高涨幅高达150%。 公告还指出,续签时间为2011年10月17日至2011年12月20日18时止,且续签商家2012年度技术服务年费的缴纳和保证金的冻结必须在2011年12月26日之前一次性完成。年内不能缴费签订新一年合同的卖家,将被清退出商城。) 15日,商务部表示,希望淘宝商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合理要求,并强调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淘宝商城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抗议”。 学生思考:为什么在10月10日,淘宝商城宣布将正式升级商家管理系统后,引发很多不同的人的关注?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这些问题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蕴涵联系原理的成语、俗语、古诗等。看谁找的多?鱼儿离不开水——直接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和整体的联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因果联系。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对联系的普遍性有具体的认识。 思考回答:是否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否事物就因此而丧失了独立性? 例如:你家老母鸡下了一个Egg,与公司的财务印章,有没有联系?” 温馨提示:联系具有条件性:联系是普遍的,但是,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 (2)联系的客观性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发布:佚名时间:2009-9-21 9:01:00来源:京翰教育中心录入:malajia人 气:600 【文字:】 高一政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新课标整体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 息相关的生活,经历探究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 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2.新课标对本课的具体要求:要了解几种消费心理,辨析消费观念 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特别提出:要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 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要重视主张“量入为出,理性 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3.分析新课标: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 作学习,重视回归生活,重视生活实践能力的提高,重视人性养育。新 课标强调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主动性,在教学设计中要充 分体现这些变化与要求。既要针对学生与教材特点,设计丰富的有时代感的学生活动,又要不流于形式,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进行人性养育。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多样的消费观及正确的消费原则。(2)能力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如: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等。(3)情感态度目标: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其中第三个目标是主导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做到三维目标相结合,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主导,使课堂既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成为人性养育的殿堂。 2.地位: (1)本课是全书的切入点 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第四个环节(旧教材把它放到最后来讲),但是消费却是中学生参与经济生活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新教材之所以把它放在第一单元来讲,正是要把“与中学生关系最为密切、最为直接的经济活动”作为切入点,这充分体现了新教材蕴涵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2)本课是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的重点、落脚点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执教人:株洲市工业学校曹学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对待人生。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4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确选择人生道路,远比一些跑得快的人生重要。 如何理解选择呢?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法国哲学家萨特有一句极富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大师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有选择。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学生讨论分析 教材p2,“小赵开服装店失望却从事农机维修成功,这是为什么?”启发学生懂得“人生必须要经由选择”的道理,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导入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客观实际”。 (二)、讲授新课: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事例 例1: p3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给人治病的故事。 问题:为什么的头痛病却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2: p4“存奶请客”。 问题:何因反而挤不出奶? 2、着重把握四个知识点 客观实际

小班认知活动优秀教案1和许多

小班认知活动优秀教案---1和许多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 XX-4-10 16:29 编辑 说活动教材 认识“ l ”和“许多”是幼儿认识数活动的开始,比较适合于 3 岁左右的孩子。根据他们年龄小、好玩、好游戏、有意注意时间短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认知活动“ 1 ”和“许多”。只学习“ 1 ”和“许多”相对低年龄段孩子而言较抽象和枯燥。但伴随着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 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选择了“小兔采蘑菇”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 1 ”和“许多”的教材,并帮助他们初步理解“ l ”和“许多”之间的关系。在整个教材中所涉及的动物形象“小白兔”,孩子们很熟悉,而且其中的活动简单。比较形象直观,满足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 说活动日标

1 .活动目标 在生活中孩子们也会常常接触到“ 1 ”和“许多”等这样的数现象,但对这些数现象模糊不清,不能很准确地理解“ l ”和“许多”之间的关系,为了帮助孩子能够进一步地掌握理解“ 1 ”和“许多”,特制定以下两条目标: (1) 在游戏中让幼儿初步感知“ l ”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2) 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进行表达。 2 .活动重点:在游戏中让幼儿认识“ l ”和“许多”。 3 .活动难点:感知“ 1 ”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分析】本次活动重、难点体现一个“认识”和“感知”的问题,所以把认识“ l ”和“许多”作为整个活动的重点,通过让幼儿根据兔妈妈所给的任务进行认识“ l ”和“许多”的关系。活动的难点定位在感知“ l ”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因为在教育幼儿学习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的规律,在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感知,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逃避、激化矛盾等问题。(结合专业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识别普遍联系、客观联系,能描述自身的人际交往并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确立联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团队合作游戏:无敌风火轮 1.道具要求:报纸、胶带 2.场地要求:在教学楼前的空旷场地 3.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4.项目规则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米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教案:认识米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认识米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组织等内容,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米教案吧。活动目标: 1、使幼儿认识米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描述。 2、让幼儿知道米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装有米的无毒不透明塑料瓶每组1个;每组1张16开或8开纸。 活动组织: 1、让幼儿摇动桌上的瓶子,以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你们轮流摇桌子上的瓶子,听听有没有声音,猜猜里面是什么。一个摇过了要给另一个,不要争。 2、引发幼儿猜想瓶中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每个小朋友都摇过了,那你们猜猜瓶子里是什么呢? 3、引导幼观察米,说出米的特征。 教师用语参考:刚才有的小朋友说瓶子里是米,好,现在我们把瓶子盖开开,把瓶子里的东西倒在纸上,可以用手摸摸,看看是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小朋友可以一边看一边讲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谁愿意告诉大家米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好,刚才许多小朋友都说了,米是白色的,小小的,一粒粒的,有的长,有点圆,捏在手里硬硬的像个睡着的小娃娃。 4、引导幼儿说出米的好处。 教师用语参考:小朋友知道米有什么用吗?对了,米可以做成饭,可以让小朋友吃饱,长身体,米是粮食。好,大家把米捡到瓶子里去,我们一起把它送到厨房的阿姨把它们做成饭。要小心点,千万别弄到地上,这是农民叔叔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一会吃饭时也要小心,不要洒到地上,要爱惜粮食。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3《中国与联合国》word教案

《中国与联合国》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明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认识中国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相信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学提纲 第二框:中国与联合国 第一目: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 联合国恢复我国的合法地位 第二目: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联合国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交流引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课堂教学】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忆联合国的有关常识重点回答联合国的作用 引入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大屏幕展示)

探究:董必武的诗作,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渊源。 观看视频:中国重返联合国 学生讨论并回答 二、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屏幕展示) 讨论:学生展示成果,分享收集到的资料每组派代表回答 师进行总结并展示视频和事例,学生加强认识 1、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地位 (1)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代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2、中国在联合国的巨大作用 (1)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解释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观看视频:中国维和部队、图片展示、事例分享(2)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观看视频: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与中国、事例分享 (3)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 中国的主张 【课堂小结】 中国与联合国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中国在联合 国中的地位 和作用 地位 作用 (1)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 (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也是当代世界 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3)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事关和平 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 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1)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2)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3)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 有力支持者之一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

【主要哲理汇总】: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唯物)辩证法: 5、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6、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用整体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充满信心;又要做好走曲

☆(唯物)辩证法: 9、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高二政治教案-《自然界的客观性》

高二政治教案:《自然界的客观性》 理想是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逼迫你奋力搏击。要么,大鹏展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下面为您推荐高二政治教案:《自然界的客观性》。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 识记: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理解: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能力方面: ⑴分析能力:教材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的思路也是从教材分析其他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哲学命题的思路,通过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分析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一命题培养学生分析哲学命题的能力。 ⑵辩证思维能力:在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时,既要承认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界,又要承认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辩证思维中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以此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和迷信思想。面对自然界我们既不能凭其摆布,又要承认其客观性,和谐地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教学重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学难点】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但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学方法】采用提问与讲述相结合的方法。在叙述方法上,把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运用逻辑推理的力量增强说服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前言》中,已经知道了中学生学一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很有用,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就能取得较大的进步;用它去观察和分析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就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用它来分析人生的重大问题,就能指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前进。因此,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习提问 (l)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第一课起,我们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人们都在不断地关注和处理自身和外部世界的关系。那么外部世界是怎样的呢?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还是神或者是人创造的呢?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以什么为出发点?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一课。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介绍本课地位和逻辑结构: 本课是全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基点。第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遇到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课则首先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人手,阐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以后又讲了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第二,从哲学的基本派别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大基本派别,必须划清其界限,而这正是本课在理论上要划清的根本界限。第三,从对世界的本质、状态、规律的认识顺序说,首要问题是认识世界的本质,才能谈论世界的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课

同学们好,今天由我为大家讲述“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在开始之前,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这门课程,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人生是什么老师想先问问同学们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其实人生就是由现实生活和情感生活这两个部分组成的。 我们说一个人的生命过程由他经历过的事件串接成一部“个人史”,是他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这是从现象层面的理解的,也就是现实生活; 那么从意义层面理解来看,一个人生命中由他体验的意义串接成一部“情感史”,是他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的,这就是我们说的情感生活。 怎么理解这个“个人史”和“情感史”呢简单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叫“个人史”,像我们的成长,升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等等的就组成了“个人史”。而“情感史”指的就是我们感情世界的发展过程,比方说我们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还有未来将收获的爱情都是“情感史”的一部分。 总结起来,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有的经历,现实的和感情的,构成了个人的整个人生。 在我们的书里有一则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摘苹果的小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来的选择。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选择,不留遗憾:若有遗憾,理智面对,争取改变:若改变不了,就勇敢接受继续前进。 在这条无法回头的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时候我们也会感到迷茫。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家庭、朋友的帮助,我们也需要知识与智慧的帮助。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门课程,哲学与人生,这中间的“哲学”就将为我们指导迷津。 那么哲学是什么 在古希腊,一般把哲学叫做Sophia(智慧),后来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拉近哲学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在Sophia前加上了Philia(爱)一词,这样哲学就成了“Philosophy”,就是“爱智慧”。“爱”智慧,我们就要追求智慧,思考怎么追求智慧从而获得智慧,这个过程就是哲学。 哲学其实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这种智慧最大的特点在于反思,也就是反省与思考。正是因为反思,哲学将知识升华为智慧,启迪我们,培养我们的智慧,推动我们去探寻真理,最终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方法论: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 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可以阻碍 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4.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 认识论(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1.实践决定认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意识可以对实践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意识可以对实践 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认识论(真理与认识) 1.真理的三个基本属性: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2.认识的三个特点: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联系的普遍性 方法论: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3. 世界观: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世界观:联系的条件性 方法论:并非任何两事物都具有联系

高二政治教学设计

高二“感受文化影响”教学设计 一、授课内容: 第一框题感受文化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2.能力目标 结合中西方文化对人的不同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符合国情的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性发展。 三、课程标准 1.2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四、整体感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感受不同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理解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五、方法点拨(见“十”) 六、课时:1节课 七、新课教学 《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感受文化影响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教师引言:前面同学们已经学习和了解了文化的含义以及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那么,现在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看看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案例:欧阳小倩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汉族),准备和英国小伙子Bloom(基督教徒)结婚,他们小两口都面临着中西方文化的很多差异,这些差异很现实地摆在他们面前,就让我们和他们两口子一起面对,一起解决。 1.学生探究一: 根据图片和视频展示的中西方不同婚礼庆典和饮食,请分析判断欧阳小倩两口子各自比较倾向于哪种,为什么(其背后蕴含了什么文化道理)? 探究提示: 欧阳小倩一般倾向于中式,Bloom一般倾向于西式。因为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深刻地影响着他们对婚礼和饮食的偏好和选择。 说明了: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2.学生探究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