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内燃机车发展概况(南车集团内部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57 MB
- 文档页数:37
我国内燃机车发展概况我国内燃机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指导思想是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并举,电力传动与液力传动并举,高速柴油机与中速柴油机并举。
在三个并举方针的指导下,曾经规划过我国内燃机车的开发及制造工作,建设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内燃机车生产基地,为我国内燃机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我国铁路牵引动力现代化进程。
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老厂的改造和对新厂的建设,形成了大连.四方.二七.资阳.戚塾堰五大工厂各自开发及生产一种主要产品的格局。
产品形成了我国第一代内燃机车,主要有:电传动的东风型系列机车东风4型机车,以及液力传动的东方红系列机车及北京型机车。
回顾这一段发展历史,国家对铁路牵引动力现代化的决心很大,但对于如何形成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现代化的特色,同时追踪国外先进动力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
从发展的总体来讲,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发展不平衡。
由于片面的强调了铁路电气化对备战的不适应,形成了牵引动力改革向内燃化一边倒的格局,这与大多数发达国家铁路牵引动力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不符。
(2)没有以电传动为骨干。
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的生产工厂及计划生产能力远远超过电力传动内燃机车,这与国外大型干线内燃机车不再采用液力传动的发展趋势不符。
(3)没有以中速柴油机为骨干,高速柴油机与中速柴油机平分秋色,与国外大型内燃机车越来越多的采用中速柴油机的发展趋势不符。
(4)重主机,轻配件,重视主机厂的发展,追求大而全,忽视了配件厂的建设,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不利于运用与检修的质量的提高。
(5)重制造,轻运用。
计划造车计划用车,即制造厂制造什么车,机务部门就必须用什么车。
面对我国内燃机车发展总体方针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内燃机车界经历了电力传动与液力传动,中速柴油机与高速柴油机的激烈争论,最后决定不再生产用于铁路干线的液力传动机车和高速柴油机。
1991年以后,分别停止了东方红3型和北京型两种干线客运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的生产。
中国内燃机车发展史简介内燃机车是指以燃烧内燃机提供动力的铁路机车。
它具有动力强、响应快、机动性好等优点,因此在铁路交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内燃机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3年,中国的内燃机车发展起步。
当时,四川川汉铁路开通,列车使用德国制造的包尔内燃机车担当起客货运输任务。
这是中国使用内燃机车进行运输的开始。
1912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了第一台内燃机车。
这台机车由邵同龙等人设计,景德镇(今江西景德镇)的一家窑瓷厂制造。
它的发动机模仿德国MAN公司的柴油机,工作效果较好,算得上是中国的首台内燃机车。
1921年,中国的内燃机车制造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时,湖北松滋机车车辆厂组织了制造一台内燃机车的实验,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这台机车的发动机是由中国工程师李祖庆根据英国乔姆森公司的柴油机设计制造的。
192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内燃机车首度投入商业运营。
这台机车由湖北松滋机车车辆厂制造,使用了李祖庆设计的柴油机。
这台机车在商业运营中稳定运行,为中国内燃机车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1927年,中国的内燃机车制造实现了新的突破。
湖北松滋机车车辆厂制造的柴油机车在贵州麻窝铅锌矿铁路进行了试验,并成功推出了重载运输服务。
这标志着中国内燃机车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
1930年代,中国内燃机车的生产逐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当时,中国首台柴油机车产量达到了30辆。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机车都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其中既有湖北松滋机车车辆厂制造的,也有天津武清机车车辆厂制造的。
1940年代,中国内燃机车的制造量达到了规模化的水平。
当时,中国内燃机车的年产量已经达到400辆以上,并持续增长。
这些机车为中国铁路运输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支持。
195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内燃机车技术。
当时,中国从前苏联引进了大量内燃机车,其中包括蒸汽机车改造的柴油机车和独立设计制造的柴油机车。
这些机车的投入使用,对中国内燃机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述我国内燃机车的发展
我国内燃机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当时,我国从人才、技术和科研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发展内燃机车的准备工作。
1958年,我国正式开始仿造试制内燃机车,先后制成了国产第一台内燃机车——建设型直流电传动调机内燃机车、巨龙型双节直流电传动内燃机车和先行型直流电传动内燃机车等。
这些早期的内燃机车基本是仿制国外的产品,设计技术水平较低,可靠性也较差。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我国内燃机车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功研制出多种新型内燃机车,如东风4型、东风5型和东风7型等。
这些内燃机车采用了先进的柴油机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效率。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内燃机车的技术发展取得了更大的突破。
新型内燃机车如东风10型、东风11型和东风12型等相继问世,这些内燃机车采用了先进的交流传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环保技术等,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总的来说,我国内燃机车的发展经历了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传统技术到高科技的转变。
如今,我国内燃机车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的铁路运输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内燃机车简介汇报人:2023-12-14•内燃机车概述•内燃机车的结构与原理•内燃机车的性能与参数目录•内燃机车的应用与前景•内燃机车的安全与环保问题01内燃机车概述内燃机车是一种以柴油机为动力源,通过燃烧柴油产生动力,驱动车轮前进的机车。
定义内燃机车具有功率大、速度快、爬坡能力强、牵引力大等特点,但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和震动。
特点内燃机车的定义与特点内燃机车起源于20世纪初,最早的内燃机车是由德国人发明和制造的。
早期发展二战后的发展现代发展二战后,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内燃机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进入21世纪,随着环保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内燃机车的技术和性能也在不断升级和改进。
030201内燃机车的发展历程内燃机车按照用途可以分为干线内燃机车、调车内燃机车、工矿内燃机车等。
干线内燃机车主要用于铁路干线上的货物运输,调车内燃机车主要用于铁路车站的调车作业,工矿内燃机车主要用于工业企业的货物运输。
内燃机车的分类与用途用途分类02内燃机车的结构与原理柴油机传动装置车体走行部01020304内燃机车的动力来源,将柴油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将柴油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包括离合器、变速器和传动轴等。
承载旅客和货物,包括车架、车壳和车门等。
支撑车体并引导机车行走,包括转向架、轮对和制动装置等。
根据用途和功率不同,内燃机车可采用不同型号的柴油机,如6缸、8缸、12缸等。
柴油机类型包括燃油箱、燃油滤清器、喷油泵和喷油器等,确保柴油机正常工作。
燃油系统包括空气滤清器、进气管和排气管等,为柴油机提供清洁的空气。
空气系统离合器用于连接或断开柴油机与传动装置之间的动力传递。
变速器根据行驶需要,将柴油机的动力传递到不同的车轮上,实现机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行驶。
传动轴将变速器输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上,使机车行驶。
包括制动盘、制动缸和制动阀等,用于对机车进行制动。
制动装置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制动介质,通过控制制动阀来实现机车的制动。
中国铁路机车发展史(蒸汽内燃)中国铁路机车发展过程-蒸汽机车蒸汽机车,顾名思义以蒸汽为动力。
它巧妙地运用了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技术,以蒸汽的热能转换为蒸汽机的机械能通过连杆推动车轮运转。
图1典型的蒸汽机车结构图第一台蒸汽机车是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1803年制造的(图2),但不能确定这台机车是否运行过。
图2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现在人们公认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为“蒸汽机车之父”,他设计的“旅行”号在1825年通车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铁路上载重53.7吨,以每小时15英里(合24公里)的速度运行。
中国蒸汽机车1881年当时的开平矿务局几经波折终于得到清政府的恩准,修筑一条由开平至胥各庄,长约11公里的运煤铁路——唐胥铁路。
在修路的同时,矿务局的英籍工程师金达(C.W.Kinder)利用废旧锅炉、卷扬机铁轮和井架钢梁制造了一台简陋的蒸汽机车(图3)。
由于朝廷明令禁止使用机车,这台机车暂时没有运行。
所以唐胥铁路1881年底竣工后一度只能以驴马牵引运煤车,史称“马车铁路”。
图3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1882年由于开平煤矿的产量由1881年的3600吨增加到38000吨,马拉驴拖实在力不胜任,金达重新打起机车的主意,设计和指导制造了又一台机车(图4),这台车设计规范、制作精良,远胜于第一台,可与同时代的外国机车相媲美。
图4“龙”号机车当时的开平矿务局英籍总工程师薄内(R.R.Burnett)之妻仿照斯蒂芬森1829年设计的著名机车“Rocket”号(图5)为之命名为“RocketofChina”,意即“中国火箭”号。
参与制造的中国工匠又在车头两侧各镶嵌了一条金属刻制的龙,因此又称“龙”号机车。
“龙”号机车长18英尺8英寸(约合5.7米),只有三对动轮而没有导轮和从轮,轴式为0—3—0,轮式为0—6—0(英文为Six-WheelsSwitcher)现在通用的代号为XK,曾用代号为ㄒㄎ和SA。
目录一、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概况 (2)1、中国南车 (2)1.1中国南车简介 (2)1.2主营业务与优势 (3)1.3 生产情况及经营情况 (4)2、中国北车 (5)2.1中国北车简介 (5)2.2主营业务与优势 (6)2.3 生产情况及经营情况 (7)3、广东南车生产基地的基本情况 (8)二、动车主要部件 (9)1、牵引电机 (9)2、牵引逆变器 (9)3、辅助逆变器 (10)4、我国现有的列车控制系统CTCS概述 (10)5、列车信号系统 (10)6、转向架 (11)三、西门子动车主要部件生产与列车信号系统的优势 (12)1、采用相同的平台,相同子系统和零部件 (12)2、行业内遥遥领先的电制动性能 (12)3、全冗余MVB总线技术 (13)4、采用6个辅助逆变器的分布式辅助系统并网供电,并在两个三节车单元之间的中压母线上配置一个转换接触器 (13)5、无速度传感器牵引控制技术 (14)6、部件的轻量化设计 (14)7、无应急蓄电池的辅助逆变器低电平紧急启动 (14)8、高超的项目执行和风险控制能力 (15)19、丰富的接口管理经验 (15)一、中国南车与中国北车的概况1、中国南车1.1中国南车简介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南车”,英文简称缩写CSR)是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2008年8月实现A+H股上市,现有17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员工近9万人。
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18.4亿元。
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南车主要从事铁路机车、客车、货车、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及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修理、租赁,和轨道交通装备专有技术延伸产业,以及相关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业投资与管理,进出口等业务。
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划分,属于机械制造业中的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