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47
12.各省市新高考改革的主要亮点是什么?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浙江、上海率先启动高考改革试点,2017年进入正式的新高考考试录取阶段。
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市已先后出台了高考改革实施时间表。
地区启动时间改革亮点上海2014年1、从2017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
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660分;2、外语考试可参加两次,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3、本科院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学科大类(或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
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4、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次,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5、报考专科高职志愿学生,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
浙江2014年1、从2017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
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2、外语考试一年两考,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3、高校从7门选考科目中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
考生选考科目满足任何1门,即可报名;4、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
北京2017年1、从2020年起,高考科目调整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
高考成绩由语数外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构成,3门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任意选择,高考总分750分;2、英语考试一年两考,取成绩好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英语增加口语考试;3、实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4、高校从6门选考科目中,分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最多不超过3门。
新高考改革为什么改到底改什么教育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新高考改革为什么改,到底改什么“为什么要启动新高考改革,要解决三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要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程介明教授讲到,“社会在变,时代在变,科技在变”。
但是中国教育是不是随时代进步呢我们既没有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也没有随着社会和时代变化,去更新我们孩子的知识结构。
因此,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可能考出很高的分数,但是他们本身是缺乏社会竞争能力的,同时也是无法适应社会对创新的要求的。
我们国家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一定要有创新型的人才。
这几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每一年我们也在强调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但实际上,我们大学生创业比例非常惨淡,美国大学毕业生创业选择达到20%,而按照2016年北京市公布的大学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北京市总共有23万学生毕业,但是23万学生中只有700人,也就是只有千分之三选择创业。
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因此,我们必须反思,中国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教育是不是为学历而服务。
不管从个性发展,还是从国家和社会发展来说,我们必须推进高考改革。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要推进科学选才,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这要从大学的建设说起。
虽然现在建设“双一流”大学取得非常好的成就,比如说,我国的大学在世界一流大学的排行榜上排名逐渐提高,其实这是靠论文获得的排名提高。
而实际上在一流人才培养方面,大学的质量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这背后跟中国大学选才是有关系的。
因为中国的大学现在总共有2600多所,都是用一张试卷,通过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因此,我们只有一个评价指标体系,无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
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科学选才体系,实行多元评价。
第三个问题是推进高考改革还要解决高考公平。
大家可能会说,中国当前的高考制度是适应中国国情的制度,因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四句话解读国务院2014年9月3日颁布新高考政策要点(高考改革启动_2017年考试不分文理科自招高考后举行新高考新信息2014-09-04 1313四句话解读国务院2014年9月3日颁布新高考政策要点国务院9月3日颁布新高考政策要点解析:1.2014年9月新高一学生试点推行:上海市,浙江省;其它省份以及试点外高中继续实行原高考政策;2.2017年全面推行,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3.高考新政策解读: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英语可考2次,原文综、理综6科任选3科成绩计入总分;4.明年起扩大使用全国卷省份,取消特长生加分。
高考改革启动2017年考试不分文理科自招高考后举行2014年09月04日羊城晚报高考改革启动2017年考试不分文理科自招高考后举行羊城晚报记者陈晓璇林世宁酝酿多时的高考改革方案终于有些眉目了!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将在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刘利民,部长助理林蕙青介绍《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学大大”为您呈上新鲜热辣的考试招生方案亮点!【亮点】自主命题省份将减少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最初为全国统一命题,后逐渐出现省份自主命题,至今已有过半省份自主命题。
意见要求,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
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
高考加分将进一步减少意见要求,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
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本省(区、市)所属高校在本省(区、市)招生。
2014年底,各省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自主招生高考后举行根据改革安排,2015年起将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再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
各省高考改革方案简版第一批综合改革省市:上海、浙江启动时间:2014年,实施时间:2017年“3+3”模式,3门必考+3门选考,不分文理。
上海高考总成绩66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选科每门70分);浙江高考总成绩750分。
第二批综合改革省市: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启动时间:2017年,实施时间:2020年“3+3”模式,3门必考+3门选考,不分文理。
高考总成绩750分。
第三批综合改革省市: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启动时间:2018年,实施时间:2021年“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2”为再选科目,不分文理。
高考总成绩750分。
第四批综合改革省市: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启动时间:2021年,实施时间:2024年“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2”为再选科目,不分文理。
高考总成绩750分。
第五批综合改革省市: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启动时间:2022年,实施时间:2025年“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2”为再选科目,不分文理。
高考总成绩750分。
没进入新高考的省市:新疆、西藏、台湾、香港、澳门2022各地高考使用试卷情况1、全国甲卷适用地区: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2、全国乙卷适用地区:陕西、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青海、甘肃、安徽、江西、山西、河南;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3、新高考I卷适用地区: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
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1+2模式的高考省份,山东省是综合改革3+3省份。
高考改革:各省高考改革措施变化汇总导语:高考改革方案重磅出台,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
本次改革的目标是,各省市区高考方案有何新变化?今后各省高考怎么考?现汇总各省市区高考改革措施变化,供师生、家长参考。
北京:2017年高考政策暂不调整将出台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教委对记者表示,将按照教育部的总体部署,结合北京实际,适时出台改革实施方案。
另外,由于高考改革的首批试点地区不包括北京,因此,北京高考政策暂不调整。
今年的新高一学生在2017年高三毕业时仍按现在的高考方式进行。
上海:2014年试点高考改革不分文理方案正完善报批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对此,上海市教委表示,上海市将根据国务院实施意见,结合实际,制定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具体变化:高中不分文理明年取消体育、艺术加分总成绩=语数外+高中学业水平考3门《意见》提出,改革考试科目设置。
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
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浙江:浙江今年高一新生试点高考改革方案一周后发布新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高二、高三学生继续实施现行高考办法。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浙江高考改革实施方案将在一周后发布。
具体变化:高中不分文理、英语仍然必考明年取消体育、艺术加分总成绩=语数外+高中学业水平考3门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最迟2017年实施江苏此次不在高考改革试点省份之列,根据实际情况,2014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将继续使用2008年高考方案。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表示,对于新高考方案,江苏省前期已征求了多方意见,但根据刚刚出台的国家高考改革方案,还要在学业水平测试和计分方式等方面认真研究,并在浙江、上海两个试点省市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解读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作者:杨明显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7年第04期2017年高考,肩负着探索构建“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的重任。
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高考的核心立场明确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
一、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1.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高考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其根本立场自然是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即立德树人,要利用高考这一特殊方式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服务选拔高考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选拔。
通过高考制度,为不同类型的高校选拔出符合要求的新生。
(甚至是“为国选材。
)”我们不仅要看到高考命题质量与大学入学新生质量之间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更要看到高考对社会纵向流动、社会结构形成和社会长远发展所起的预选和配置作用,因此,高考必须保证科学、公平,保证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保证良好的区分效果。
3导向教学除了选拔功能,高考因其连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阶段主渠道的特殊地位,对于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教学,客观上还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
因此,高考也就自然被赋予了导向教学的功能。
高考的功能定位、内容改革及命题实施,也都要基于教育全局并为推动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理念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深入实施发挥关键的导向作用。
二、“四层”即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1.必备知识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
2.关键能力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
高考改革的真正解读2014年9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下面根据个人的经验将《实施意见》全文中与我们家长们密切相关的部分逐一解读。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一)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
1.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综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
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
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
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解读:这一段已经说明了未来三年国家统招的招生计划依然存在并严格受到国家的控制。
高校没有招生计划(招生多少人,从哪里招生)基本没有自主权。
京津沪等教育发达省市区的考生和家长们要意识到,中央高校在本地招生计划还会继续保持下降的态势。
但是从数字看三年达到这2个百分点的差距还是可以接受的。
对各省区造成的影响也是属于可以接受的。
)对北京考生的影响可能要大的多!13年全国的高考录取率是75%(14年的全国数据还没有),但是北京大概是81%,对于部分省市是缩小2个百分点,但是北京可能要缩小6-8个百分点!而且;里面隐含了一个数据,所谓的高考录取率是包括了本专科的,北京的本科录取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4年是66.6%!其他省市基本在30-40%上下,比如:重庆高考录取率是84.88%,本科录取率是46.35%!山东高考录取率是84.93%,本科录取率是39.69%!广东高考录取率是88.2%,本科录取率是34.3%!也就是说,其他省市在缩减招生名额时可以在本专科的比例上做文章,但是北京可能主要缩减的是本科的名额!2.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精选高中文理科选科指导2017高考改革方案已出,根据高考改革的要求,高一的学生将在高二进行理科及文科方向选科,这将直接决定高考的方向,在此搜集整理了相关材料,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文理科选择应当注意的七个因素因素1:实力。
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科目。
如果你的政治、历史比较不错,而物理、化学比较差,应考虑读文科。
读文科的学生,如果数学和英语很好,那是很占便宜的。
在文科高考中,最拉分的就是数学和英语。
因素2:特长。
特长是学习的推进剂,它将使你在竞争上胜人一筹,它也是文理科选择的重要依据。
因素3:潜力。
了解学生各科成绩后在作有针对性的指导非常重要。
任课教师有必要调阅一下学生高一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再作具体分析比较,看学生哪科更有潜力,将来更具竞争力。
而且还要特别关注“拉分学科”,这在文理科选择中非常重要。
因素4:兴趣。
无论选文、选理,兴趣都应关注。
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重要因素。
有了兴趣,可以使枯燥的高三学习变的多姿多彩。
有了兴趣,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而不会抱怨声不断。
因为兴趣所在,所以学习是为自己学,而不会显得压力重重。
因素5:升学。
从目前的大学录取现状来看,文科的高考录取率的确不如理科;同校来看,现在理科生的高考录取分比文科生的录取分要低;而且,适合理科生的大学比较多,系也比较多。
但如果你文科很有天分的话,还是选文科去考,因为面对整天讨厌的东西也难有发展。
因素6:就业。
读文,读理,对于大家今后的志愿是有很大影响的。
因为现在尽管有的专业是文理兼收,但是很多还是分开招生的。
想象一下自己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
比如喜欢文学,将来想做记者,编辑,或者对政治经济感兴趣,将来想从政或研究经济等等,这样的一般选择文科。
对自然科学感兴趣或者对科技感兴趣的,将来想当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等等,一般选择理科。
在此推荐大家了解我们的专业选择评估测试。
因素7:态度。
既然选择了到底读什么,就要一门心思的去读好。
不管怎么样,选择好了,就应该去做好,不要再心猿意马。
2019年上海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上海2021年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上海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上海2021年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面对高考新政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这些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一代学生命运的事情,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弄不清楚的考生和家长势必要吃很多亏。
上海新高考改革方案是什么呢。
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关于上海新高考改革新政策解读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一、上海新高考改革时间安排启动时间:2014年执行时间:2017年二、上海新高考改革详细要点解读1、不分文理;2、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13门科目;3、2017年起,上海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4、外语一年考两次,6月一次,1月一次。
含笔试和听说测试,每人最多考两次,最好成绩计入总分;5、高考成绩由语数外3门成绩和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660分。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6、2016年起合并本科一、二批,并按照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7、报考志愿只计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
专科高职依据统一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三、上海高考改革方案细则(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设置。
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身、艺术、劳动技术13门科目。
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过度偏科。
2.实行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课程要求为依据,考试成绩合格是高中学生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基础型和拓展型课程要求为依据。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设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