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油井结蜡成因和清防蜡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油井井筒结蜡特性及清防蜡措施分析油井工程,作为一项复杂性高、系统性强的工程。
油井井筒结蜡的问题又间接增加了油井开发的难度。
且油井井筒结蜡问题,在油井开发中又普遍存在,不容忽略。
这一问题,对于油田原油产量会有严重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针对油井井筒结蜡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清防蜡措施,以期与同行进行业务探讨,解决油井结蜡问题。
标签:油井井筒结蜡;结蜡特性;清防蜡引言:油井结蜡问题,在油井中一直普遍存在。
油井一旦出现结蜡,会阻塞井口,使得油井的产量显著减低,甚至造成油田的停产。
油井的井筒结蜡问题,与油田企业利益直接相关。
因此,在新形势下,油田开采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油田开采工作中出现的油田结蜡问题,并且积极有效的采取清防蜡措施,以保证油田油井的高效生产。
一、油井井筒结蜡现状油田开采中,据统计结蜡油井占据总油井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油井井壁的结蜡厚度严重情况下,甚至高达10mm。
油井结蜡不仅仅在油井井内壁上会有体现,油井的有关、抽油泵等也会出现结蜡问题,尤以油井井筒为主[1]。
油井井筒结蜡,会造成油井负荷增加,使得油井的维护作业频率显著增加。
这对于油井开发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十分不利的影响,给油田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阻碍。
二、油井井筒结蜡特性(一)结蜡机理分析油井在开采中,随着井筒内部温度、压力以及气体的变化,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原油中所含有的蜡会不断的结晶、逸出,这些逸出的结晶体附着于油井的井筒之上,甚至附着于抽油杆、抽油泵等位置,这一现象称之为结蜡。
(二)结蜡后果分析油井井筒结蜡后,会导致井筒内径缩小,进而造成原油流动过程中的阻力增大,使得油井产量不能达到预期水平。
井筒内部的结蜡越严重,井筒内径缩小程度越严重中,则油井产量偏离预期的程度越大。
在结蜡严重到一定程度,甚至会造成油井管井的停产。
与之相应的,结蜡还会影响到整个油井开发过程的产油效率,使得采油时间增加。
(三)结蜡规律分析油井结蜡在实际油田开采中,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其一,油井中的原油含蜡量越高,结蜡问题越严重。
油井结蜡机理及防治技术分析摘要:油田生产过程中,随着油流温度和压力的下降的变化,油流中的石蜡就会结晶析出,沉积在管壁上,造成油井结蜡。
油井结蜡后会导致油井产量的下降,同时增加了油流的阻力,极易引发油井蜡卡,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
因此,本文对油井结蜡机理及其防治技术展开分析,为石油的高产、稳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油田的井筒综合治理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油井结蜡;问题;防治技术;技术一、油井结蜡机理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原油含有的蜡组分在原始地层层温度压力状态下是完全溶解的,当原油被抽油泵从油管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力地持续变化,造成溶解在其中的轻质组分逐渐逸出,打破了溶解平衡,原油中的蜡组分便开始结晶析出。
由于油流与油管壁处存在径向浓度差,蜡晶便会以分子扩散、剪切弥散及布朗运动的形式向管壁处运移,并在范德华力的作用下沉积于管壁上,最终在管壁处形成结蜡层,油井结蜡会使得管通道变窄,进而影响原油流动性、油井生产效率。
为切实解决油井结蜡问题,相关原油实验表明油井结蜡机理,主要体现在分子扩散、重力沉降、惯性效应、粒子扩散等方面。
分子扩散机理。
在油井外部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原油在地层开采中会在低温下冷却。
并且在油井管壁温度低于析蜡点后,原油会在分子扩散运动作用下,使得内部蜡分子处于饱和温度状态。
而蜡分子沉淀会造成油井管壁上的溶解蜡,以及原有流动中的蜡分子存在浓度差,继而导致溶解蜡向管壁扩散并凝落在管壁上。
重力沉降机理。
由于油井析出的蜡本身密度大于原油密度,所以重力沉降同样会使得原油内部蜡分子沉积,进而出现油井结蜡现象。
惯性效应。
在布朗扩散、紊流相互作用下,原油紊流旋涡会将自身所携带的蜡分子牵引至油井管壁区域,之后紊流旋涡会逐渐消散,而蜡分子会受惯性影响继续向油井管壁方向运动,进而留存于油井管道中。
研究表明,原油内蜡分子颗粒与惯性效应作用力呈正比,受惯性效应作用,管壁上的蜡颗粒沉积速度会相应提高。
粒子扩散机理。
第六章复杂条件下的开采技术第二节油井防蜡与清蜡结蜡现象:对于溶有一定量石蜡的原油,在开采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气体的析出,溶解的石蜡便以结晶体析出、长大聚集并沉积在管壁等固相表面上,即出现所谓的结蜡现象。
6.2.1 影响结蜡的因素1. 油井结蜡的过程(1)当温度降至析蜡点以下时,蜡以结晶形式从原油中析出;(2)温度、压力继续降低,气体析出,结晶析出的蜡聚集长大形成蜡晶体;(3)蜡晶体沉积于管道和设备等的表面上。
原油对蜡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温度降低到原油对蜡的溶解度小于原油的含蜡量的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便开始析出,蜡开析始出时的温度称为蜡的初始结晶温度或析蜡点。
2. 影响结蜡的因素(1)原油的性质及含蜡量(2)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3)压力和溶解气油比(4)原油中的水和机械杂质(5)液流速度、管壁粗糙度及表面性质3. 油井防蜡方法(1)阻止蜡晶的析出(2)抑制石蜡结晶的聚集(3)创造不利于石蜡沉积的条件4. 具体防蜡方法(1)油管内村和涂层防蜡(2)化学防蜡(通过向井筒中加入液体化学防蜡剂或在抽油泵下的油管中连接上装有固体化学防蜡剂的短节,防蜡剂在井筒流体中溶解混合后达到防蜡的目的)(3)磁防蜡技术5. 油井清蜡方法(1)机械清蜡(用专门的工具刮除油管壁上的蜡,并靠液流将蜡带至地面的清蜡方法。
)(2)热力清蜡(3)微生物清蜡6 •清蜡操作:三、油井清蜡方法在含蜡原油的开采过程中,虽然可采用各类防蜡方法,但油井仍不可避免地存在有蜡沉积的问题。
蜡沉积严重地影响着油井正常生产,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将其清除。
目前油井常用的清蜡方法根据清蜡原理可分为机械清蜡和热力清蜡两类。
__ 厂图8-16机械清蜡示意图1 —绞车;2—钢丝;3—防喷管;4—采油树;5 —套管;6—油管;7—刮蜡片(一) 机械清蜡机械清蜡是指用专门的工具刮除油管壁上的蜡,并靠液流将蜡带至地面的清蜡方法。
在自喷井中采用的清蜡工具主要有刮蜡片和清蜡钻头等。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井井筒结蜡是油田开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会导致油井产量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由于油井井筒结蜡问题的严重性,防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油井井筒结蜡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还会对整个油田的开采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研究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以及寻找有效的防蜡技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应对油井井筒结蜡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发展规律,分析结蜡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防蜡技术,评估防蜡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对油井井筒结蜡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为油田生产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提高油井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防蜡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还有望推动油田开采技术的进步,为油气资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做出贡献。
【研究背景】部分的内容到此结束。
1.2 研究意义油井井筒结蜡一直是油田开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研究表明,油井井筒结蜡会影响油井正常生产,导致产量下降、采油效率降低等问题。
研究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以及有效的防蜡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蜡的生成和沉积机制,为制定有效的防蜡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防止油井井筒结蜡可以保证油田的正常生产,提高采油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损失。
有效的防蜡技术还可以延长油井和油田的使用寿命,促进油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研究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和开发有效的防蜡技术对于提高油田开发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油井井筒结蜡问题,推动油田开发向着更加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油井井筒结蜡规律的发现油井井筒结蜡规律的发现是石油工业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
早在20世纪初期,石油工作者就开始注意到油井井筒中会出现结蜡现象,并对其产生兴趣。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他们逐渐发现了结蜡的规律。
他们发现了油井井筒结蜡与温度的关系。
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采油行业为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我国采油油井井筒中结蜡问题一直都很严重,从而制约了我国采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研究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介绍了影响油井井筒结蜡的因素,提出了采油中防止油井井筒结蜡的方法。
关键词:油井井筒结蜡规律防蜡技术前言随着采油事业的不断发展,油井井下结蜡后导致采油设备腐蚀的现象经常发生,从而直接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
因而需要对油井井筒结蜡规律进行调查研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油井井筒结蜡。
油井井筒结蜡是油田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它将直接影响油井采油的正常进行,不仅仅影响采油作业的速度,还会导致采油效率下降。
因此,防止油田井筒结蜡是油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当原油经过油井井筒时,由于油井井筒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导致原油出现结蜡现象,进而使油管断面变小,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甚至会造成油井停产。
对于不同的油田,原油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别,使得油井结蜡的规律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为了更好地防止油田井筒中的结蜡现象,有必要研究油田井筒中的防止结蜡技术。
一、影响油井井筒结蜡的因素目前,影响油田井筒结蜡的因素很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油的性质和含蜡量。
当原油中含轻质馏分越多时,蜡的结晶温度就越低,那么蜡就不易析出。
第二,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
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可有效减轻结蜡程度,但是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在结蜡后使粘结强度增大,导致油井井筒容易出现结蜡问题。
第三,压力和溶解气。
在进行采油的过程中,随着压力的不断降低,一旦压力降低到饱和度压力后,油井中就会有气体分离出来,从而降低了原油对蜡的溶解能力,容易出现结蜡问题。
第四,原油中的水和机械杂质的影响。
当原油含水后油流温度的降低时,容易在管壁上形成连续水膜,不利于防止结蜡。
第五,液流速度与管子表面粗糙度及表面性质的影响。
当油的流速较大时,油对管壁的冲击力变大,油蜡就不容易沉积在管壁上。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摘要】油井井筒结蜡是油田开发中常见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蜡沉积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探讨了防蜡技术的应用和实践案例。
研究发现,油井井筒结蜡主要受温度、压力、流体性质等因素影响,防蜡技术包括加热、添加蜡抑制剂、改变流体性质等方法。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发现不同油田存在不同的防蜡策略,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措施。
为了更好地解决油井井筒结蜡问题,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优化防蜡技术,提高预防能力。
建议加强油田管理和监测,及时调整防蜡措施,以保障油田生产的稳定和持续。
【关键词】油井井筒,结蜡规律,防蜡技术,蜡沉积机理,影响因素,实践案例,结论总结,展望未来,建议和启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油井井筒结蜡是一种常见的问题,会影响油井的正常产能和运行。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变化,油井井筒内的原油中的蜡会逐渐结晶沉积在井筒内壁上,形成蜡垢,影响油液的流动和产量。
为了更好地理解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并采取有效的防蜡措施,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油井井筒结蜡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油井井筒结蜡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以及防蜡技术的探讨。
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解决油井井筒结蜡问题,保障油井的正常生产和运行。
通过研究油井井筒结蜡规律,可以为油田生产提供更科学的指导,提高油田的产量和运行效率。
对油井井筒结蜡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以便深入了解油井井筒结蜡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及防蜡措施。
通过对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分析和蜡沉积机理研究,可以为油田生产中蜡沉积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油田工作人员有效预防和减少蜡沉积对油井产能的影响。
通过探讨防蜡技术,可以总结出对油井井筒结蜡进行有效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从而提高油井生产效率和延长设备寿命。
结合实践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防蜡技术的有效性,并为今后在油井井筒结蜡防治工作中提供借鉴和经验。
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对策浅析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据悉,我国原油富含蜡,大多数原油含蜡比较高,大部分开采原油含蜡均在20%以上,含蜡量超过10%的原油占整个产出原油的90%。
本文将从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危害,结蜡的一般规律做以简要分析,以青海油田的清蜡技术为例来提出清防井蜡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旨在了解更多有关油井中的问题与对策,更好地为石油的开采开发服务。
关键词:油井结蜡的原因影响因素青海油田防护措施一、简析油井结蜡的原因及危害在开采原油的过程中,溶解在原油中的石蜡会随着外界压力与温度的降低,从天然气中析出,并以晶体的形式长大聚集和沉积在油管壁等其他采油设备上的过程,称为油井结蜡。
1.简析油井结蜡的原因由于各油田的原油性质和生产条件存有较大差异。
并随着采油地质,工艺条件的变化,油井的结蜡机理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随油井温度、压力的降低,结蜡范围扩大,溶于原油中石蜡分子会以晶体形式出现并沉积。
而结蜡一旦形成,原油携蜡机理以薄膜吸附和液滴吸附为主。
总而言之,油井结蜡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指原油的性质(蜡、胶质和沥青的含量),原油中的含蜡量越多里面含的碳分子就越多,从而结蜡现象就越严重。
外因指除了原油的组成以外的因素。
影响结蜡的外因主要是指油井的开采条件,如温度、压力、气油比和产量;原油中所含的杂质,如泥、砂和水等以及管壁的光滑程度及表面性质。
1.1温度温度是影响油井结蜡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外界的温度比析蜡温度低时,就会出现结晶现象,温度越低析出的蜡就会越多一般在油气的开采上使用高压物性模拟实验来测析蜡温度变化。
1.2压力根据化学物质的结晶原理可知,当外界的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伴随着原油中的气体逸出与膨胀都可能造成油温降低,因为气体膨胀将原油中一部分热量带走,从而降低了对蜡的溶解能力,温度降低引起结蜡现象。
1.3机械杂质和水结蜡的核心因素是原油中机械杂质和水中的微粒。
当含水量降到70%以下时,伴随同样的流量井下温度会下降,析蜡点下移,析出的蜡易聚集或沉积,形成油井结蜡。
长8油田油井结腊机理及清防蜡技术研究摘要:油井结蜡问题普遍存在于油井开发过程中,油井结蜡会造成油井堵塞,降低油井的原油产量,甚至造成油井停产。
这不仅影响了整个油田的原油产量,还严重影响了油田开采企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作为新形势下的油田开采企业,必须充分重视油井结蜡问题,并认真分析造成油井结蜡出现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清防蜡技术措施,以此确保油田的正常生产。
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长8油井结蜡机理及清防蜡技术做出以下几点探究性的分析。
关键词:油井结蜡;清蜡;防蜡一、原油结蜡的机理长8油田原油中有一些高熔点的烃类在常温状态下是固态,在油藏中通常它们处于溶解的状态,但是如果温度降到析蜡的温度,将有一部分蜡结晶析出,这些从原油中分离出的固态烃类就称为蜡。
因为油藏中的原油处在高温高压下,石蜡完全溶解在原油中,也就是说在地层条件下石蜡是以液体存在的。
在油气的开采过程中,原油由油层进入井底,然后从井底举升到井口,随着原油压力的不断下降和轻质组分的不断逸出,原本溶解在原油中的石蜡开始不断结晶析出,这些晶体附着在套管、油管、抽油泵、抽油杆等管材和设备上形成结蜡。
采油过程中结晶析出的蜡并不是纯净的白色晶体,而是含有沥青、胶质、泥砂等杂质组成的混合物。
二、结蜡的影响因素1、温度对结蜡的影响当温度维持在析蜡温度之上时,蜡不析出,也就不会引起结蜡,而当温度降低到析蜡温度之下时,蜡就开始析出,温度越低,蜡析出的越多。
同时温度还影响着原油的粘度,温度越高粘度越小,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因此温度是影响原油流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然而析蜡温度是随着开采过程原油组分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所以应该根据开采过程中的原油组分变化情况,以高压物性模拟实验的方法分析析蜡温度的变化。
1.在密度ρ=0.735 的汽油中;2.在密度ρ=0.829 的原油中;3.在密度ρ=0.882 的脱气原油中。
2、原油的性质和含蜡量对结蜡的影响原油中的轻质馏分越多,熔蜡的能力就越强,析蜡温度越低,就越不容易结蜡,在相同条件下轻质油比重质油的溶解度高。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
油井井筒结蜡是指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溶剂和水带入油井井筒中的某些成分,
结合低温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一种蜡状物质。
蜡质会随着油井温度的降低而从油中析出,阻
塞油井井筒,影响油井产能。
井筒结蜡过程中,主要原因是油井地层温度降低,导致原油中的高分子烃类发生结晶
析出。
具体来说,油井地层降温时,原油中的蜡开始从液相逐渐转变为固相,形成蜡晶体。
这些晶体会逐渐堆积在油井井筒内壁和井底沉积物上,最终导致井筒狭窄,甚至完全堵
塞。
为了解决油井井筒结蜡问题,需采取相应的防蜡技术。
通常采取以下措施:
1. 加热:通过在油井井筒内部加热,提高地层温度,使蜡晶体重新溶解为液体状态。
常用的加热方式包括热液体循环、电阻加热等,可以有效减轻蜡的结晶堵塞问题。
2. 添加蜡控制剂:向井内注入蜡控制剂,改变蜡的晶体结构,使其更难结晶和堆积。
蜡控制剂可以阻止蜡晶体的生长,从而减轻或消除井筒结蜡问题。
3. 注入溶解剂:向井筒内注入一定量的溶解剂,使已经结晶的蜡重新溶解为液体。
常用的溶解剂包括甲醇、丙酮等,这些溶解剂有较好的溶蜡能力,并且对油井生产不会产
生不良影响。
4. 机械清除:采取机械方法清除井筒内的蜡积聚物。
可以通过使用大功率钻井设备、高压清洗泵等工具,将蜡积聚物清除出油井井筒,恢复油井的产能。
油井井筒结蜡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证油井的正常产能,应采取
合适的防蜡技术,提高油井产能和经济效益。
油井结蜡机理及清防蜡技术摘要:石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同成分的碳氢化合物,不可避免会融入一定量的石蜡,而且随着采原油时温度的升高,会析出气体,降低原油对蜡的溶解力,导致石蜡慢慢析出,聚集、沉淀,形成结蜡。
油井结蜡问题是油田开采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成为一直困扰各油田生产的难题,油井结蜡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
结蜡对石油开采具有一定的危害,需要采用清蜡、防蜡技术进行处理,降低结蜡的危害,提升石油开采能力,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结蜡机理;防蜡技术;危害1油井结蜡的机理与危害分析油井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和气体的析出,达到一定条件时,原油中的石蜡就会不断地结晶、析出。
其结晶体便聚集和沉淀在套管、油管、抽油杆、抽油泵等表上,这种现象称为结蜡。
油井结蜡不是白色晶体,而是黑色的半固体和固体状态的石蜡、沥青、胶质、泥砂等组成的混合物。
油井结蜡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原油的油层渗透率与含蜡量成反比,即含蜡量越高,油层的渗透率越低,在渗透率较低的情况下,就会降低油井产量,在不断结晶的情况下,还会不断沉积,造成产油口的堵塞,甚至出现油井停产的情况,造成石油开采困境,降低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影响石油企业的发展以及我国石油能源的开采,可见,结蜡对油井的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二,在通道结蜡的情况下,油井的流通通道会发生堵塞,流通不再通畅,加大油井的负荷,在增高井口回压时,会出现抽油杆断脱与蜡卡等问题,影响石油开采效率,甚至造成机械的损坏以及资源的浪费,产生较大的危害。
另外,结蜡规律性如下:原油中含蜡量越高,油井结蜡越严重;油井开采后期较开采前期结蜡严重;高产井及井口出油温度高的井结蜡不严重;高含水井结蜡严重;表面粗糙或不干净的设备和油管易结蜡;出砂井容易结蜡;油层、井底和油管下部不易结蜡(300~500m结蜡严重);井口附近很少结蜡。
2油井的清防蜡技术的研究在油井清防蜡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采用化学法、物理法以及机械法3种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其中最早使用的方法是机械刮蜡方法,之后,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渐演变为蒸汽热洗以及热油设备的热量清蜡法,并加大了对清蜡车、泵车等设备的应用。
关于油井井筒结蜡规律与防蜡技术油井井筒结蜡是指在油井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原油中的蜡物质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发生结晶和沉积在井筒中的现象。
这种结蜡现象会严重影响油井的产量和运行,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蜡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1.蜡物质的成分和种类原油中的蜡物质主要由烷烃、蜡酮和酯类物质组成,其中烷烃蜡的结晶温度较高,蜡酮和酯类物质的结晶温度较低。
当原油中含有大量蜡物质时,容易在井筒降温的地方发生结晶和沉积。
2.温度和压力对蜡物质的影响在油井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地下温度和地表气温的变化,油井井筒的温度也会发生变化。
当温度下降到蜡物质的结晶温度以下时,就会发生结蜡现象。
井筒内的压力变化也会影响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
3.井筒结构和流体流动对蜡物质的影响油井井筒的结构和井底流体的流动状态会对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产生影响。
井筒内的弯曲部位和收缩部位容易形成“结蜡点”,使蜡物质更容易发生结晶和沉积。
1.提高原油的温度通过加热原油的方法,可以提高原油的温度,使蜡物质保持在流动状态,避免发生结晶和沉积。
常用的加热方法包括蒸汽加热、电热加热和火炮加热等。
2.添加防蜡剂在原油中添加适量的防蜡剂,可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和抗结蜡能力,减少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
常用的防蜡剂包括蜡酮类化合物、聚合物和界面活性剂等。
3.调整注采工艺通过调整注采工艺,可以改变井底的流体流动状态,防止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
提高采油井的采油比,减少原油在井筒中停留的时间。
4.改善井筒结构通过改善油井井筒的结构,可以减少“结蜡点”的形成,减少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
适当增加井筒的直径和减小井筒的弯曲程度。
5.在线监测和预测通过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油井井筒的温度、压力和流体流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提前预测结蜡的可能性,及时采取防蜡措施,避免结蜡给油井带来不利影响。
通过对油井井筒结蜡的规律和防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蜡物质的结晶和沉积,保障油井的正常生产和运行。
浅谈海上油井的清防蜡技术摘要:在油井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油中会存在石蜡,伴随着开采温度的变化、油层压力的降低,就会导致原油中的石蜡出现结晶,并大量聚集于油井管壁等物体周围,出现结蜡堵塞现象,从而影响原油产量,甚至易出现安全事故。
本文主要围绕海上油井的石蜡结晶现象谈如何进行清防蜡工作。
关键词:海上油井清防蜡技术剖析在油井的开采过程中,由于原油中会存在石蜡,伴随着开采温度的变化、油层压力的降低,就会导致原油中的石蜡出现结晶,并大量聚集于油井管壁等物体周围,出现结蜡堵塞现象,从而影响原油产量,甚至易出现安全事故。
本文主要围绕海上油井的石蜡结晶现象谈如何进行清防蜡工作。
一、海上油井结蜡概述海上原油含蜡量愈高,油井结蜡愈严重。
海上原油低含水阶段油井结蜡严重,一天清蜡二至三次,到中高含水阶段结蜡有所减轻,二至三天清蜡一次甚至十几天清蜡一次。
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海上稀油比稠油结蜡严重。
海上油井开采初期较后期结蜡严重。
海上高产井及井口出油温度高的井结蜡不严重,或不结蜡;反之结蜡严重。
表面粗糙的油管比表面光滑的油管容易结蜡;油管清蜡不彻底的易结蜡。
出砂井易结蜡。
1.海上油井结蜡现象的危害原油含蜡量越高,油层渗透率就越低。
海上原油开采过程中,结晶出来的蜡,通过沉积会堵塞产油层、使油井产量下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停产。
通道中的结蜡会造成油井油流通道减小,从而增大油井负荷,井口回压升高,严重时甚至会造成蜡卡、抽油杆断脱等。
油井结蜡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海上油井产油量,因此寻求更合理的方法去解决油气生产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便成为海上油田开发中急需解决的课题,油井的防蜡和清蜡是海上油井管理的重要内容。
2.导致结蜡现象的原因分析通过对海上油井结蜡现象的观察及结蜡过程的研究,影响结蜡的主要因素是原油的组成(蜡、胶质和沥青的含量)、油井的开采条件(温度、压力、气油比和产量)、原油中的杂质(泥、砂和水等)、管壁的光滑程度及表面性质。
其中原油组成是影响海上油井结蜡的内在因素,而温度和压力等则是外部条件。
油井结蜡与防蜡前言油井结蜡是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已久的问题,当原油从地下抽到地面时,由于溶解气体的逸出和膨胀而使原油温度逐渐降低,蜡就从原油中按分子量的大小顺序结晶析出,并继而沉积在油管内壁上,致使井筒变窄,油井产量降低,严重时还会堵塞油管造成油井停产。
清防蜡技术就是根据原油物性及油井开采状况的复杂性,并根据不同区块。
不同油井、区块开采的不同时期以及油井结蜡状况的不同,为清蜡、阻止蜡沉积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工艺。
第一章油井结蜡的过程及结蜡因素为了制定油田防蜡和清蜡等措施,必须充分了解影响结蜡的各种因素和掌握结蜡规律。
通过对油井结蜡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室对结蜡过程的研究,初步认为影响结蜡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原油组分(包括蜡、胶质和沥青的含量)、油井的开采条件(如温度、压力、气油比和产量等)、原油中的杂质(泥、沙和水等)以及沉积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性质。
1.1油井结蜡的过程(1)当温度降至析蜡点以下时,蜡以结晶形式从原油中析出。
(2)温度、压力继续降低,气体析出,结晶析出的蜡聚集长大,形成蜡晶体。
(3)蜡晶体沉积于管道和设备等的表面上。
从形成新相(石蜡晶体)所需要的能量角度来看,石蜡首先要在油流中的杂质及固体表面粗糙处形成,因为这样所需的能量小。
大量研究表明:原油对蜡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温度降低到原油对蜡的溶解度小于原油的含蜡量的某一值时,原油中溶解的蜡便开始析出,蜡开始析出时的温度陈为蜡的初级结晶温度或析蜡点。
1.2影响结蜡的因素1.原油的性质及含蜡量油井结蜡的内在因素是因为原油中溶解有石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原油中含蜡量越高,油井就越容易结蜡。
另外,油井的结蜡于原油组分也有一定的关系。
原油中所含轻质馏分越多,则蜡的初始结晶温度就越低,保持溶解状态的蜡就越多,即蜡不易析出。
实验证明,在同一含蜡量的原油中,含轻质成分少的原油,其中的蜡更容易析出。
2.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实验表明,随着胶质含量的增加,拉的初始结晶温度降低。
浅析油井结蜡机理和清防技术1概述通常,一个油田的开发都伴随着明显的油井结蜡,结蜡厚度在1mm-5mm之间的油井往往占据总油井的75%,也存在少数的油井蜡层厚度达7mm-10mm。
尤其是输油管道结蜡、抽油泵结蜡、抽油杆结蜡,都会令抽油机功率降低,抽油泵的功效难以实现。
蜡层厚度越大就越容易堵住输油管道,令油井无法作业。
除此之外,从经济效益方面看,严重的结蜡,需要对抽油机清蜡与维修,还延长了作业周期,令项目成本增加。
而且,抽油杆的蜡层会对抽油机的长期作业带来更大的负担,大大缩短了抽油杆的寿命。
所以,油井的清防蜡工作,是油井管理里不可小觑的问题。
依照油井的实际结蜡情况,利用超导热来清理车井蜡,利用强磁、固体来现场防蜡,慢慢摸索出适合其清蜡、防蜡的方式,采取相对应的技术,就是保证油田稳产的最主要手段。
2油井结蜡现况2.1油井结蜡表现油井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结蜡。
一旦结蜡,油井的出油管道就会被蜡堵塞,使得管道直径变窄,造成油外流受阻,不顺畅,蜡厚度大。
结蜡厚度通常在1mm-5mm之间,也存在少数的油井蜡层厚度达7mm-10mm。
尤其是输油管道结蜡、抽油泵结蜡、抽油杆结蜡,都会令抽油机功率降低,抽油泵的功效难以实现。
蜡层厚度越大就越容易堵住输油管道,令油井无法作业。
结蜡多的就会使得输油管道彻底堵住,不仅难以维持稳产,甚至还会令油井难以出油而造成停产。
抽油泵的蜡层会使得泵功效大减;抽油杆的蜡层会带给抽油杆更多的压力,大大缩短其使用年限;这些问题都会令抽油机难以正常作业,使得抽油效率大打折扣,严重的会造成深井泵被蜡层卡死,彻底损坏抽油设备。
2.2油井结蜡缘由油井作业时,当油井温度与井内压力下降或有气体排出,原油里的石蜡就到了一定的凝固点。
这时的石蜡就会持续结晶,这些结晶体被析出后就依附与沉淀在输油管道、抽油泵、套管以及抽油杆表面上,这就是结蜡现象。
由于石蜡本身不是白色的,所以结出的蜡质也不会是白色的蜡质晶体,而且通常这种结蜡晶体是半固体或全固体,是一种混有泥沙、沥青与某些胶质的黑色混凝物。
小议油井结蜡原因及防蜡措施摘要:油井结蜡现象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在原油生产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的降低以及轻烃逸出,溶解在原油中的蜡会以晶体形式析出并吸附在油管壁、套管壁、抽油泵,以及其他采油设备上,甚至在油层部位都会形成蜡的沉积。
油井结蜡是影响油井高产稳产的突出问题之一,防蜡和清蜡是油井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油井结蜡防蜡从经济效益方面看,严重的结蜡,需要对抽油机清蜡与维修,还延长了作业周期,令项目成本增加。
而且,抽油杆的蜡层会对抽油机的长期作业带来更大的负担,大大缩短了抽油杆的寿命所以,油井的清防蜡工作,是油井管理里不可小觑的问题。
依照油井的实际结蜡情况,利用超导热来清理车蜡,利用强磁固体来现场防蜡,慢慢摸索出适合其清蜡、防蜡的方式,采取相对应的技术,就是保证油田稳产的最主要手段。
一、油井结蜡原因分析在油层条件下,蜡是溶解在原油中的,原油在开采过程中,从地层到地面设备显示出较大的压力和温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因为它们的相位状态发生了变化,以及原油中所携带的被溶解的石蜡的含量发生了变化的原因。
石蜡能转为低分子量的 n-链烷(c20~c40)或高分子量的异-链烷或周期性循环的链烷。
溶解在原油中的石蜡会以晶体状态析出并依附在油管壁、套管壁、抽油泵以及其他采油设备上,造成油井结蜡。
造成油井结蜡的原因很多,有原油本身组份复杂的因素,也有油井开采时的开采条件以及油管壁表面是否光滑等。
通过对油井结蜡现象的观察和实验室对结蜡过程的研究,影响结蜡的主要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即:原油组成(包括蜡、胶质和沥青的含量)、油井的开采条件(如温度、压力、气油比和产量等)、原油中的杂质(泥、砂和水等)以及沉积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性质。
油管、抽油杆和抽油泵结蜡会导致抽油机载荷增加、泵效降低、产量下降、生产率降低,甚至直接堵死油管,造成油井停产。
由于结蜡而引起的油井修井费用增高;同时,抽油杆结蜡造成抽油杆长期超负荷运行,还影响到抽油杆的有效使用寿命。
探究油井结蜡成因和清防蜡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都已经进入了飞速的发展,石油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支柱型能源,对全球经济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重要的能源,石油的消费总量一直处于前列,其对任何国家的经济及军事都是发展的前提,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國力水平,同时还决定这个国家的的军事实力水平。
但是,因为石油自身独特的属性,这就导致石油的开采过程会非常困难,需要对石油的油井进行开发。
本文重点对油井结蜡成因及清防蜡技术进行了分析。
标签:油井结蜡;清防蜡技术
因为石油资源的重要性,所以各个国家对于油井的开发非常重视,而油田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油井结蜡的问题,一般油井的结蜡厚度会达到1-5mm左右,有的油井结蜡甚至会达到7-10mm。
油井结蜡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对产油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在进行油井的采油过程中进行清防蜡工作。
1油井结蜡的危害
在油井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油井结蜡会对石油的开采带来极大的危害,首先带来的危害就是造成流通通道的变小,进而导致石油生产压差变大,石油的产量也就不断减小,如果不进行解决,最终的结果就是管道堵死,停产。
同时,油井结蜡还会造成活塞泵不能正常进行工作,使抽油杆的阻力不断增大,最终会造成抽油设备的损坏。
通常情况下,当油井结蜡出现时,抽油机的工作电流及负荷也会增大,这也无形中对企业成本进行了提高。
所以,进行油井清蜡工作是保证油井正常工作的重要措施。
2结蜡因素分析
2.1温度的影响
气候温度对于原油的流变性具有直接的影响,是造成原油流动的重要因素。
与此同时,石蜡的结成也受到温度的直接影响,当油温度在析蜡点以上时,石蜡就会在原油中进行溶解,当石油温度不断降低到析蜡点以下时,此时石蜡就会不断析出,所以,温度也是影响结蜡的重要因素。
2.2 油的性质和含蜡量
在原油的含量中,蜡的析出温度与其所含重值成分也有一定的关联,温度一定时,当原油所含重值成分较多时,蜡也就越容易析出。
石蜡具有一定的自身特点,其能够在轻质油中进行有效的溶解,而早重质油中的溶解度相对来说非常低。
2.3 原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
在原油中,通常都会含有一定的胶质和沥青质,胶质和沥青质对于石蜡的结晶温度具有非常复杂的影响,不仅能够是石蜡进行析出,同时还能够不造成石蜡的析出。
3.油井的清防蜡措施
3.1 物理清蜡技术
对油井进行物理清蜡技术的应用,具体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即热力技术和机械技术。
第一,对于热力技术来说,其应用非常频繁,常见的热力技术主要运用原油中转站进行原油的加热,并将加热的中转站在井筒中进行投入,并进行反复的清洗,在此过程中,热载体就会与液态的晶体在油套空间中进入到抽油泵中,并最终实现石蜡通过输油管道进行排出,这样就实现了清蜡的目的。
第二,对于机械技术来说,此技术的应用在实现油井防蜡中,应用到最多的就是尼龙刮蜡设备,因为尼龙刮蜡设备具有耐磨、耐刮、摩擦度低的特点。
尼龙刮蜡设备主要应用的部位就是抽油杆,应用的原理就是通过井内压力实现对刮蜡设备的运作,此时设备可以实现360度变换角度的刮蠟,同时还能够实现对抽油机的随机清蜡,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清蜡效果。
3.2 化学清蜡法
对于化学清蜡法来说,经常应用到的就是在各个井中进行化学液体的注入,使药液能够通过一定的化学作用实现对井内结蜡清除的目的。
化学清蜡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化学反应,通过化学反应实现井内结蜡的控制及清除,实现对原油流动的改变,并实现对结蜡晶体的抑制,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对井内结蜡的预防及清除。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一般都需要将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相结合,使两者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最终实现清蜡防蜡的目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井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都会遇到结蜡的问题,而结蜡现象又是油井生产必须解决但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直都是油井开采过程中的首先任务。
所以,在进行油井的开采时,就需要对结蜡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尽可能的使结蜡不会对油井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因此,在进行油井开采过程中,需要对清防蜡措施进行有效的选择及应用,要保证相关采油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虽然我国对于油井的清防蜡措施都有一定的应用,但是还不能够有效满足清防蜡效果的实现,这就需要对清防蜡技术进行不断的开发创新,进而实现对油井开采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怀亮,朱学海,甄宝生,颜晓燕,李登.渤海油田高含气和结蜡井的电潜泵与管柱工艺设计应用实践[J].石油知识,2013,11(05):144-148.
[2]敬加强,杨梅,刘霞,萧巍.基于热油管道结蜡不均匀性的蜡沉积厚度预测[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10(07):136-137.
[3]武继辉,孙军,贺志刚,喻西崇.油井清、防蜡技术研究现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07(14):132-133.
[4]肖进军.油井结蜡及清防蜡技术探讨[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0(07):165-166.
[5]聂翠平,张家明,李文彬.油井清防蜡技术及其应用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11(18):167-168.
董俊良(1990- ),男,助理工程师,2013年7月毕业于河北联合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学士学位,现任冀东油田南堡作业区采油五区技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