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植入的原理及手术配合
- 格式:ppt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23
人工耳蜗植入术技术操作规范人工耳蜗是一种能够使全聋患者恢复听觉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
人工耳蜗由体内和体外两部分装置组成,体内植入装置包括接收刺激器和电极系统。
体外携带装置包括言语处理器,外部线圈和麦克风。
其工作原理是,外界声音由言语处理器的麦克风采集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过特殊的编码处理,生成一种能保留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电脉冲,再由发送装置变为无线电波通过戴在耳后的电磁感应线圈发射到体内。
植入体内的接收线圈收到信号后,按照指令通过植入耳蜗内电极刺激听觉神经使聋人产生听觉。
由于人工耳蜗是利用电刺激产生的听觉,因此患者手术后需要接受听觉言语训练。
【适应证】1年龄。
语前聋为1~17岁,最好在5岁以前,语后聋患者任何年龄都可以接受手术。
2.耳聋的程度。
双耳为重度聋至极度聋,即在纯音测听的语言频率区,平均气导听力损失>90dB°对于语后聋患者,如果其有助开放短句识别达不到30%,而听力损失>75dB也可以使用人工耳蜗(美国FDA的补充标准)。
对于婴幼儿需要进行多项客观测听检查和行为测听后进行综合评估。
3.助听器和其他助听装置无法改善听力。
婴幼儿及语前聋儿童在接受人工耳蜗前须试用大功率助听器3~6个月。
助听器要由有经验的听力师来选配,并借助声场等听力设备进行听力评估。
4.无手术禁忌证。
5.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的期望值。
人工耳蜗存在某些局限性,例如人工耳蜗使用者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能力相对较差,价格昂贵等,因此患者和患儿家长必须对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效果有适当的期望值。
6.有完整的听力语言康复教育计划。
对语前聋儿童,家长需要准备听力语言康复的条件和教学计划。
【操作方法及程序】(一)术前检查1全身体格检查。
7.耳科学检查。
8.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眼震电图和姿势平衡图等。
9.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言语测听,声导抗,助听器测试,录像唇读测试(用标准C1D短句)和最低听觉功能测试等。
婴幼儿除需要做客观听力学检查,包括听性脑干诱发电位、40Hz相关电位、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和耳声发射测听外,还应做行为测听检查,包括裸耳和有助的视觉增强测听及游戏测听等。
人工耳蜗植入术一、病例介绍:患者,女,11岁2月,主诉“自幼双耳听力差,不能言语”,患者自幼双耳听力差,不能言语,无明显眩晕、呕吐,不能提供明显耳毒性药物病史,曾就诊当地医院,建议行手术治疗,但未做任何其他相关性治疗,目前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就诊我院,拟“双耳感音神经性耳聋”入院。
病程中无发热,饮食可,两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异常。
二、应用解剖:(1)颞骨是一对比较复杂的头颅骨,位于头颅的两侧,与蝶骨、顶骨和枕骨相连接,颞骨为一复合骨块,由鳞部、鼓部、乳突部、岩部、茎突组成,外耳道的骨部、中耳、内耳和内耳道都包括在颞骨内。
(2)外耳包括耳廓及外耳道。
(3)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
(4)内耳结构复杂而精细,又名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内,含有听觉与味觉重要感受装置,其解剖学上分三步,前下为耳蜗,后上为三个半规管,中间为前庭,从组织学上分骨迷路和膜迷路。
(5)面神经解剖面神经在延髓和桥脑交界处分运动根和中间神经两根,在内耳听道合成一神经干,面神经手术解剖可分四段:颅内段:起自桥脑下缘橄榄体和小脑桥脑之间,长12~14mm进入内听道。
内听道段:长8~10mm在内听道内。
颞骨段:面神经管在颞骨上行走,又分为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
颅外段:从乳突和茎突之间的茎乳孔穿出至腮腺长15~20mm。
三、手术适应症:(1)双耳全聋或听阈在90分贝以上的感音神经性耳聋(重度或极重度)(2)语音聋成年患者或1.5岁以上语前聋儿童(3)耳蜗微音电位消失,内耳无先天性畸形(4)情绪稳定,智力正常,能配合术后语言训练者(5)全身健康状况良好者四、麻醉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五、手术体位:仰卧位,肩下加枕头,头偏向对侧,头用宽胶布固定。
六、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中耳器械、耳科显微器械、磨钻2、敷料:剖腹包、手术衣一包、弹力绷带3、一次性物品:无菌手套、冲洗器、注射器、无菌显微镜套、明胶海绵、15#刀片、2-0、4-0微乔、爱维胶4、药品:生理盐水、平衡液、副肾5、仪器:双极电凝一套、磨钻机器、显微镜、吸引一套、手术录像系统七、主要手术步骤:1、切口耳后弧形切口2、分离用剥离子沿骨面向前向后分离,将乳突轮廓化。
生物人工内耳技术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生物人工内耳技术在听力障碍的治疗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利用高科技手段来模拟人耳的功能,通过人工植入电极,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电信号向大脑传递,从而使得听力障碍者能够恢复部分听力。
一、生物人工内耳技术的发展历程生物人工内耳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内耳植入技术仅能通过单个电极将声音信号传递到听神经。
20世纪80年代,多电极技术的出现,使得植入电极的数量得以增加,进一步提高了内耳植入的效果和适应范围。
21世纪以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出现,生物人工内耳技术得以实现数字信号处理,从而使得内耳植入更加高效和方便。
二、生物人工内耳技术的工作原理生物人工内耳技术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人工植入的电极,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电信号向大脑传递,从而使得听力障碍者能够恢复部分听力。
当外部声源发出声音时,生物人工内耳系统中的麦克风会将声音信号捕捉下来,然后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通过电极植入到听神经和听觉中枢,从而达到恢复听力的目的。
三、生物人工内耳技术的分类生物人工内耳技术的分类包括单侧内耳植入和双侧内耳植入。
单侧内耳植入是将电极植入到一只耳朵中,适合于部分耳朵聋和一侧耳朵失聪的患者。
双侧内耳植入是将电极植入到两只耳朵中,适用于两侧耳朵失聪的患者。
此外,生物人工内耳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需求和治疗效果而设定不同的模式,例如语音模式、音乐模式等。
四、生物人工内耳技术的应用生物人工内耳技术的应用可以分为成人应用和儿童应用两大类。
对于成人来说,生物人工内耳技术主要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药物性耳聋、退行性耳聋等各种形式的耳聋。
而对于儿童来说,生物人工内耳技术可以在孩子出生时即刻实施,将植入电极与听觉训练相结合,从而使得听力障碍的婴儿或幼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最终达到良好的听力康复效果。
此外,生物人工内耳技术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与听力相关的其他疾病,例如耳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听觉神经瘤等。
关于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手术配合体会人工耳蜗是通过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来补偿听觉损失的方法,它是目前唯一能使全聋患者恢复听力的仪器,其工作原理是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入患者耳蜗,刺激患者耳残存的听神经,使患者产生某种程度的听觉。
因此人工耳蜗植入目前已成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而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佳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我院2010年2 月- 2014 年6 月共进行了60 例人工耳蜗手术,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的配合和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资料60 例患儿,男26 例,女34 例,年龄8月~ 6 岁,平均年龄2. 2 岁。
均为重度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进行手术评估( 包括听力评估、耳科学及其他医学评估、全身健康状况评估、心理评估等) ,符合手术指征: 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颞骨CT 或MRI 检查内耳结构无异常、适于全麻、无精神及脑器质性疾病。
1. 2 手术方式行耳后弧形切口,暴露乳突腔,作轮廓化,暴露砧骨短脚,在砧骨短脚尖下1mm 进入面隐窝,并通过面隐窝进入圆窗。
圆窗龛前方用0. 8 ~ 1. 0mm 电钻磨开耳蜗鼓阶。
置入耳蜗电极,用颞肌瓣封闭置入腔,将耳蜗体放入颞骨后上方磨好的骨槽内,并固定之,缝合好切口,术中行电极阻抗及神经反应遥测技术( neural response telemetry,NRT) 监测。
2 手术配合2. 1 术前准备随机将患儿及家属分为术前访视组和未访视组。
手术前晚访视患儿及家属,调阅患儿病历,同患儿家人进行沟通。
访视内容: 访视者向患儿家人作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的目的,了解患者病情( 患儿疾病情况、手术麻醉情况、手术方式、患儿家人心态调整情况) ,取得患儿家属的信赖耐心等待手术。
未访视组仅有病房护士和患儿及家人沟通。
并于手术前1 d 下午由巡回护士或洗手护士用问卷的形式向2 组患儿家属对患儿病情( 患儿疾病情况、手术麻醉情况、手术方式、患儿家人心态调整情况) 等进行调查。
人工耳蜗装置和工作原理当人的内耳损伤严重时,即使是特大功率的助听器也不能使声音达到足够的响度,满足聋儿或聋人听到或听懂语言的要求。
耳蜗植入可绕过损伤的内耳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将听觉信号送到大脑。
即人工耳蜗是一种把声音信号换成电信号的特殊声电换能装置,这种装置的植入,为重度或极重度聋的成人或儿童提供了听的感觉。
一、人工耳蜗组成人工耳蜗的基本结构包括体外部分和植入部分,体外部分包括麦克风、言语处理器、发射线圈及连接导线。
植入部分包括接收线圈、刺激器和电极。
1、麦克风:麦克风位于象耳背式助听器一样的外壳内或置于头片上,传统的麦克风多为全向性麦克风,现在方向性麦克风或多个麦克风系统也开始用于人工耳蜗。
2、言语处理器:言语处理器如同一个微型电脑,体配式的由导线连接悬挂于身上,耳背式的与麦克风一起挂于耳后。
其作用主要是将传来的言语信息按一定的编码策略进行分析,并转换成电刺激形式刺激听神经。
3、发射线圈和体内的接收线圈:二者分别带一个相对应的磁铁,使发射线圈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接收线圈含磁铁与发射线圈相对应,为避免感染,现多为跨皮肤传递法传递信号。
植入体内的接收刺激器内含电子元件,外包钛合金或陶瓷制成的密封外壳,一端连着感应外部信号的接收线圈,另一端将传入的信息解码并向电极提供电流。
4、电极品种繁多,常见的三种不同的刺激耳蜗的方式,有双极(Bipolar),共用地极(CG)和单极刺激(Monopolar)。
双极刺激,一为刺激电极,另一为参考电极,这两个电极可是相邻的,也可隔1个或2个以上的电极;共用地极指多导中的一个电极为刺激电极,耳蜗内其它的所有电极为参考电极,以上二种刺激模式的优点是可在耳蜗内形成较大的电流回路。
单极刺激是指有一个耳蜗外的蜗外电极,此电极和耳蜗内的刺激电极形成回路,优点是需要电流量低,电池的使用寿命长。
澳大利亚Nuclear多导小儿人工耳蜗植入多为双极或CG模式,欧洲人工耳蜗MedEl多采用单极刺激。
人工耳蜗植入标准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帮助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恢复听觉功能的医疗方法。
在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之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
以下是人工耳蜗植入标准的主要内容:1.听力损失程度患者应为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
通常,听力损失程度越重,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越好。
2.听神经状况人工耳蜗植入需要通过手术将电极插入耳蜗内,因此需要患者的听神经状况良好,以便能够正常传递电信号。
如果患者的听神经存在损伤或病变,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
3.耳蜗发育状况患者的耳蜗发育状况也是人工耳蜗植入的重要考虑因素。
如果患者的耳蜗发育不良或存在畸形,可能会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
4.心理状态人工耳蜗植入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因此需要患者具备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
如果患者的心理状态不稳定或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和康复进程。
5.经济能力人工耳蜗植入是一项高风险的手术,术后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和调试。
因此,患者需要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承担手术费用和康复费用。
6.社会支持人工耳蜗植入需要患者有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
术后患者需要得到家人、朋友或专业康复机构的帮助和支持,以便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7.适应症及禁忌症人工耳蜗植入适用于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
然而,有些情况下是不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的,如:患者存在严重的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肝、肺等重要器官疾病;患者听力损失是由中耳炎、梅尼埃病等炎症疾病引起的等等。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是否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总之,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复杂而高风险的手术,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如果满足上述标准,患者可以考虑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然而,最终的决定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推荐。
人工耳蜗助听器怎么植入1. 简介人工耳蜗助听器(Cochlear Implant)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帮助那些因耳聋而失去听力的人们恢复听觉功能。
它通过将电子装置植入耳内,与患者的神经系统相连,直接刺激听觉神经,帮助患者恢复听力。
2. 植入过程人工耳蜗助听器的植入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2.1. 术前准备在手术进行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其耳部没有其他疾病或感染。
此外,患者和家人也需要参加一些教育和辅导,以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的后果。
2.2. 手术操作手术操作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3小时。
具体的步骤如下:•首先,医生会在耳朵后部做一个小的切口,然后将植入装置逐渐植入耳内。
这个装置由外部和内部两部分组成,外部部分包括麦克风和语音处理器,内部部分则负责将电信号传输到听觉神经。
•医生会利用显微镜来操作和定位植入装置,确保其正确地连接到听觉神经上。
•一旦装置植入到位,医生会将切口缝合起来,然后进行一段适应性调试期,以确保植入装置的性能和适应程度。
2.3. 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患者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术后护理和康复。
医生会给予指导,提供必要的药物和护理建议,同时定期进行随访检查,确保植入装置的正常工作和效果。
3. 术后效果人工耳蜗助听器的植入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部分或全部听力功能,具体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
一般情况下,患者在手术后会经历一段适应期,逐渐适应植入装置的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耳蜗助听器并不能完全替代正常的听觉功能,尤其是对于那些从未有过听力的人。
不过,它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听力水平,增强他们与外界交流的能力。
4. 注意事项和风险人工耳蜗助听器植入手术是一项复杂的医疗操作,患者需要在进行手术前慎重考虑,并充分了解其中的注意事项和风险。
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植入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康复建议,并按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检查。
•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疼痛等,患者需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并寻求治疗。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具体操作?
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愈耳聋的手术。
是很好改善听力障碍者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可是人工耳蜗手术到底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今天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些具体的过程吧。
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手术切口前给予静脉点滴抗生素,植入
电极后进行电极阻抗测试和神经反应遥。
内耳畸形等特殊病例使用EBAR监测和面神经监测。
手术径路多数采用面隐窝进路。
一般采用耳后切口。
切口分为两层,表层为皮肤及皮下组织,深层为颞筋膜及肌骨膜瓣。
整个皮瓣向后翻开,暴露乳突区骨皮质。
用电钻于乳突后上方颅骨表面制作接受/刺激器骨床。
行单纯乳突切除术,暴露砧骨短脚,以此为标志开放面隐窝,于圆窗龛前下方打开耳蜗鼓阶。
将接受刺激器入位骨床,将刺激电极插入耳蜗鼓阶,参考电极置于颞肌下的颅骨表面,对耳蜗畸形(如Mondini畸形、共同腔畸形)及耳蜗骨化的病例手术方式做相应的变通。
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伤口感染、皮瓣坏死、面瘫、脑膜炎和电极脱出。
少数耳蜗内埋植电极者手术后有轻度的眩晕感,数日内多自行消失。
上面就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具体操作。
如果大家有要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最好还是前去医院询问医生的意见,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之后应该要注意自己耳朵内部的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