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目录(2018年版)
- 格式:docx
- 大小:26.09 KB
- 文档页数:5
残疾人转介服务1.转介服务内容1.1视力残疾1.1.1手术:因白内障导致的视力功能下降,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包括白内障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做好术后管理。
1.1.2康复训练: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盲人进行每年不少于8小时的技能及行走训练和社会适应性训练;低视力者经过功能评估进行为期1个月的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固定注视、定位注视、视觉跟踪与追踪、视觉搜索训练等。
1.1.3辅具适配:盲杖,每3年评估适配1次;基本型远距离助视器、近距离助视器每年评估1次,视情况予以调换。
1.1.4 支持性服务:中途盲者进行每月一次为期半年的心理疏导。
1.2听力残疾1.2.1手术:如人工耳蜗植入术。
语前聋的残疾人植入年龄通常为1~6岁,注入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6岁以上的儿童或青少年需要有一定的听力言语基础,自幼有助听器配戴史和听觉言语康复史;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经听力学评估,重度聋儿配戴助听器3~6个月无效或者效果不理想,应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极重度患儿可以考虑直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语后聋适用于各年龄段残疾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依靠助听器不能正常进行听觉语言交流等残疾人。
1.2.2康复训练:功能评估,至少提供2次听觉、言语康复能力评估(术前或适配前1次,术后或适配后1次);康复训练,根据评估结果,每年训练时间不少于10个月。
1.2.3辅具适配:人工耳蜗单耳配戴,第一年调机不少于3次,之后每年不少于1次;助听器双耳配戴,每年调试不少于2次;助听器辅助材料:耳膜,每半年评估1次。
1.2.4支持性服务:听力残疾康复宣传、心理辅导等服务。
1.3肢体残疾1.3.1手术:矫治手术,包括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足部畸形、小儿麻痹后遗症、脑性瘫痪导致的严重挛缩、肌腱挛缩、关节畸形及脱位、脊柱裂导致的下肢畸形等导致的肢体运功残疾,进行肢残矫治手术。
1.3.2康复训练:功能评估(含运动功能、认知能力、日常生活、社会参与能力);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肢体综合训练、认知训练等。
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残疾人康复服务内容:1、康复评估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1.1 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身体功能、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等方面的评估。
1.2 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确定康复目标和相应的康复方案。
1.3 监测和更新康复计划,根据康复进展调整康复方案。
2、运动疗法2.1 设计和实施适当的运动计划,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2.2 使用各种运动器械和设备,如治疗带、球和杠铃等,进行恢复训练。
2.3 提供个体化的康复运动指导,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康复训练。
3、言语和语言康复3.1 进行言语和语言方面的评估,包括听力测试和语言理解能力测试等。
3.2 开展言语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语音流畅性、说话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3.3 提供辅助沟通工具和技巧,帮助患者通过非口头方式进行交流。
4、肢体康复4.1 进行肢体功能评估,包括手部功能、步行能力、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4.2 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包括肌肉强化、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等。
4.3 提供辅助器具和适应性设备,如矫具、义肢和助行器等,以帮助患者恢复或改善肢体功能。
5、认知康复5.1 进行认知能力评估,包括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5.2 提供认知训练,包括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等。
5.3 教授认知策略和技巧,帮助患者克服认知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6、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6.1 提供心理支持和咨询服务,帮助患者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困扰和情绪问题。
6.2 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调适和应对技巧的训练等。
6.3 组织心理辅导活动和康复心理教育,提供康复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附件:附件1:康复评估表格附件3:康复训练器械和设备清单附件4:言语和语言康复材料示例附件5:肢体康复辅助器具和适应性设备目录附件6:认知康复训练练习册样本附件7:心理支持和康复心理教育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残疾人保障法》:指中国境内的残疾人保障法律法规。
编号:残疾人精确痊愈服务档案(2017—2020 年)姓名山东省泰安市市县镇(街道)村(社区)目录1、痊愈需求检查表2、痊愈服务记录3、痊愈服务评估出诞辰姓名性别男□女□年代日民族期与残疾人配偶□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祖联系监护人姓名父亲母亲□邻居□其余□关系电话残疾人家庭地址有□无□证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离异□丧偶□职业就业□未就业□务农□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专)□大学(专)□大学以上□主要生活来源个人所得□家庭奉养□不按期社会救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享受五保奉养(乡村)□医疗保障情享受城镇员工基本医疗保险□享受乡村合作医疗□获得医疗、痊愈救援□有况其余医疗保险□花费所有自理□生活自理程完整自理□需别人部分帮助□完整依靠别人帮助□度视力:□(盲□低视力□)听力:□语言:□(失语□发音阻碍□其余□)主要残疾肢体:□(偏瘫□截瘫□脑瘫□截/ 缺肢□儿麻后遗症□关节疾患□畸形□其余□)智力:□精神:□痊愈需求检查表痊愈服务记录服务残疾人服务日期服务状况服务机构人员或监护署名人署名服务项目:年服务频率:月日服务周期:年代日至年代日服务项目:年服务频率:月日服务周期:年代日至年代日服务项目:年服务频率:月日服务周期:年代日至年代日年服务项目:月日服务频率:服务周期:年代日至年代日服务项目:年服务频率:月日服务周期:年代日至年代日服务项目:年服务频率:月日服务周期:年代日至年代日服务项目:年服务频率:月日服务周期:年代日至年代日服务项目:年服务频率:月日服务周期:年代日至年代日(可另加页)痊愈服务评估说明:各项痊愈服务每半年评估一次年度残疾人痊愈服务满意程度:特别满意□满意□不满意□残疾人或监护人(署名):服务成效:优秀□一般□较差□下年度痊愈服务建议(文字描绘)评估人(署名):评估日期:年度残疾人痊愈服务满意程度:特别满意□满意□不满意□残疾人或监护人(署名):服务成效:优秀□一般□较差□下年度痊愈服务建议(文字描绘)评估人(署名):评估日期:年度残疾人痊愈服务满意程度:特别满意□满意□不满意□残疾人或监护人(署名):服务成效:优秀□一般□较差□下年度痊愈服务建议(文字描绘)评估人(署名):评估日期:年度残疾人痊愈服务满意程度:特别满意□满意□不满意□残疾人或监护人(署名):服务成效:优秀□一般□较差□下年度痊愈服务建议(文字描绘)评估人(署名):评估日期:年度残疾人痊愈服务满意程度:特别满意□满意□不满意□残疾人或监护人(署名):服务成效:优秀□一般□较差□下年度痊愈服务建议(文字描绘)评估人(署名):评估日期:。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一、残疾人康复服务概述1.1 服务目标:为残疾人提供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康复服务,促进其身心功能的康复和社会融合。
1.2 服务对象:本服务针对各类残疾人群体,包括肢体残疾、视觉残疾、听觉残疾、智力残疾等。
1.3 服务范围:康复咨询、评估和治疗、康复训练、康复辅助器具配置、社会支持等多方面内容。
二、康复咨询和评估2.1 咨询服务:提供残疾人及其家庭关于康复的咨询服务,解答相关问题并提供指导性建议。
2.2 评估服务:通过专业评估工具对残疾人的身心功能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三、康复治疗3.1 物理治疗:运用物理因素和手法,针对肌肉、关节、神经等方面进行康复治疗,提升功能恢复和疼痛缓解。
3.2 言语治疗:通过言语矫正和沟通技巧训练,提高残疾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3 职业治疗:通过培养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促使其实现工作自理能力和社会融入。
3.4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帮助残疾人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四、康复训练4.1 肢体康复训练:通过物理活动和运动训练,促进残疾肢体的功能恢复和力量增强。
4.2 视觉康复训练:通过视觉训练和辅助器具,提升视觉残疾人的观察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4.3 听觉康复训练:通过听觉矫正和听觉训练,改善听觉残疾人的听力和语言能力。
4.4 智力康复训练:通过智力开发和认知训练,提高智力残疾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五、康复辅助器具配置5.1 评估需求:根据残疾人的康复评估结果,确定所需的康复辅助器具类型和规格。
5.2 辅助器具配备:根据评估结果和需求,提供残疾人相应的辅助器具,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操作指导。
六、社会支持6.1 就业支持:协助残疾人就业,提供职业培训、岗位安排和就业推荐等服务。
6.2 教育支持:为残疾人提供教育咨询、学习辅导和学习资源等支持,促进其教育发展。
6.3 社会融入:通过开展康复活动、康复讲座和社交活动,促进残疾人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实施方案
1. 康复服务范围,这个方案会明确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康复评估、康复治疗、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康复咨询等在内的康复服务范围,
以确保残疾人群体能够得到全面的康复帮助。
2. 服务对象,方案会明确规定哪些人群可以享受基本康复服务,通常包括各类残疾人群体,比如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等
残疾人群体。
3. 服务标准,这个方案会规定康复服务的具体标准,比如康复
服务的质量要求、服务流程、服务时长等,以确保残疾人群体能够
获得规范化的康复服务。
4. 服务机构,方案会明确规定提供基本康复服务的机构,包括
康复医院、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机构等,以确保残疾人群体能够就
近获得康复服务。
5. 资金保障,这个方案会规定康复服务的资金来源和保障机制,确保康复服务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6. 监督管理,方案会规定康复服务的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对康复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对康复服务质量的评估监测等,以确保康复服务的规范实施和质量保障。
总的来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实施方案是为了保障残疾人群体的康复权益,提供全面、规范、可持续的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这个方案的实施对于促进社会包容和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1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1. 案卷目录1.1 基本信息- 客户姓名:- 性别:- 年龄:- 联系号码:1.2 医学评估报告a) 病史摘要:包括既往病史、家族遗传情况等。
b) 主诉和现状描述:客户的主观感受以及当前身体功能状态。
1.3 康复计划与治疗方案a) 目标设定:明确康复过程中希望达到的效果,如恢复某项生活技能或改善特定身体机能。
b)具体措施: 描述实施各种物理治疗、心理辅导、职业训练等手段,并制定时间表。
2.医学检查结果记录记录所有相关医学检查项目(例如X光片,CT扫描,MRI),并注明日期和结论。
3.药物处方制作一张详尽列出所开给患者使用的任何药品名称,剂量和频率说明的清单。
4.运动/锻 练习日志记录患者参与的康复运动或锻炼活动,包括日期、时间和持续时间。
5.心理评估报告描述客户在康复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方案。
6. 职业训练记录记录职业治疗师对于残障人士进行技能培养及逐步恢复工作能力等相关情况。
7. 辅助器具使用记录如果有任何辅助设备(如轮椅、义肢)被分配给该客户,则需要详述其类型以及使用频率。
8. 家属/护理员反馈意见收集家属或护理员关于服务质量和效果的反馈信息,以便进一步改善服务内容。
9.其他附件:- 医学检查结果副本- 应用程序表格法律名词注释:1) 残疾人:指因为生态环境变化引起身体功能缺失而导致行动受限制并需特定支援措施才可实现社会融合平等权利享有机会公民;2) 康复计划:是通过医学手段来促使残障个体尽可能地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最佳状态;3) 职业训练:指通过培养残障人士特定技能,使其具备就业或自谋职业的能力。
本文档涉及附件:1. 医学检查结果副本2. 应用程序表格。
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2018年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促进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发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各种致残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个人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的丧失或者异常,防止全部或者部分丧失正常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本条例所称残疾人康复,是指在残疾发生后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心理和辅助器具等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者补偿功能,减轻功能障碍,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
第三条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康复相结合的方针。
国家采取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支持和帮助其融入社会。
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领导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将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完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实行工作责任制,对有关部门承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残疾人工作的机构,负责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有关工作。
第五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依照法律、法规、章程或者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红十字会等依法做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第六条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
从事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
第七条社会各界应当关心、支持和参与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事业。
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十二五)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十二五)1、服务目标1.1 康复服务的定义和范围康复服务是指通过医疗、康复技术、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等综合手段,帮助残疾人恢复和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融合。
1.2 康复服务的目标1.2.1 提供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的个性化康复方案,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1.2.2 提供全面的康复服务,涵盖医疗、康复技术、康复辅助器具、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等方面。
2、服务人群2.1 残疾人的分类2.1.1 视力残疾人2.1.2 听力残疾人2.1.3 肢体残疾人2.1.4 智力残疾人2.1.5 言语残疾人2.1.6 多重残疾人2.1.7 其他残疾人群体2.2 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2.2.1 针对不同残疾人群体,进行个性化的需求评估。
2.2.2 综合考虑残疾人的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和社会支持等因素,确定康复服务计划。
3、服务内容3.1 医疗服务3.1.1 为残疾人提供常规的医疗检查和治疗服务。
3.1.2 针对不同残疾类型,提供相应的医疗康复服务,如视力矫正、听力辅助设备配备等。
3.2 康复技术服务3.2.1 提供针对不同残疾人群体的康复技术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言语训练等。
3.2.2 提供辅助性康复技术服务,如康复辅助器具配备、矫形器使用指导等。
3.3 社会支持服务3.3.1 提供残疾人法律、政策的咨询和指导服务。
3.3.2 组织开展康复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增加社会对残疾人康复的认识和了解。
3.4 心理干预服务3.4.1 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压力和适应不同的康复环境。
3.4.2 组织心理支持小组活动,促进残疾人间的交流和支持。
4、服务机构和人员4.1 康复医院4.1.1 提供医疗服务和康复技术服务。
4.1.2 完善的医疗设施和技术设备。
4.2 社区康复中心4.2.1 提供社区康复服务和社会支持服务。
4.2.2 配备专业的康复人员,如康复医生、康复师等。
康
复
工
作
制
度
目
录
康复工作制度目录
一、绪论
1.1意义与必要性
1.2适用范围
1.3目的
二、康复服务内容
2.1康复服务项目及范围2.2康复服务对象
2.3康复方案制定
2.4康复护理
2.5康复评估
2.6康复意见反馈
三、康复操作规范
3.1康复操作规范
3.2安全防护措施
3.3康复辅助设备使用
四、工作流程
4.1康复服务流程
4.2康复报告及记录
4.3康复效果评定
五、工作职责
5.1全体员工工作职责5.2康复师工作职责
5.3康复护士工作职责
5.4康复助理工作职责
六、应急处理
6.1康复应急预案制定6.2康复应急流程
6.3康复应急报告
七、质量控制
7.1康复服务目标
7.2康复服务标准
7.3康复服务监督
七、附则
8.1术语解释
8.2引用标准
8.3生效日期
8.4修订历史注:以上目录仅供参考,具体可以根据机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