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清算的税务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77.20 KB
- 文档页数:2
企业破产程序中的9个涉税法律问题企业破产中涉税的法律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税收债权申报、破产清偿顺序与税收优先权的关系急待厘清。
长期以来,企业破产程序中的涉税问题,一直影响着企业破产法的有效实施,只是鉴于早些年企业破产案件数量不多,企业破产法及其实施过程中的涉税问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近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等地的税务机关和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勇于担当,通过单独发文、联合纪要、典型问答、司法裁判等各种形式,针对企业破产涉税问题的处理,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无疑为未来更高层面的顶层设计积累了宝贵素材。
笔者长期关注破产税务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现针对企业破产涉税问题处理的各地探索和最新发展综述如下。
1关于税收债权的申报问题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在破产程序中除了职工债权不必申报之外,其他债权均须向管理人申报,未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不得依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利。
为避免税务机关接到债权申报通知后,怠于申报税收债权问题,温州、宿迁等地已经明确了税收债权应当申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南京市税务局在2019年8月联合印发的会议纪要中对于应当申报的税收债权的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就税款(含附加费)及滞纳金、社会保险费及滞纳金、罚款进行申报。
南京规定相对较为全面,但仍未列举完毕,例如,因特别纳税调整产生的利息以及已经划转给税务机关征收的其他非税收入,也应由税务机关一并申报。
2关于非正常户的解除问题部分企业进入破产程序以前被税务机关认定为非正常户,会有停止供应发票、纳税信用D级等后果。
进入破产程序后,如果不解除非正常户,管理人在处置资产、开具发票、纳税申报等相关操作方面都将举步维艰。
根据现行税收征管流程,企业只有在补缴欠税、缴纳罚款、补充申报记录后方可解除非正常户。
但是,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破产案件受理后的个别清偿无效,所有债权都要按照破产法规定的程序和顺序受偿。
尤其是作为劣后债权的罚款,更不允许在解除非正常户时先行清偿。
第1篇一、引言破产法是规范破产程序、处理债务人破产事务的法律。
在我国,破产法对于保障债权人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破产法中的涉税法律规定,涉及债务人财产的税务处理、税收优先权、破产程序中的税收征收等方面,对于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和税收收入的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破产法的角度,对涉税法律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二、债务人财产的税务处理1.债务人财产的界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债务人财产是指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时,依法应当归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实物、无形资产、债权、股权等。
2.债务人财产的税务处理原则(1)税收优先原则:在破产程序中,债务人财产的税务处理应遵循税收优先原则,即税收债权优先于其他债权受偿。
(2)税收保全原则:在破产程序中,税务机关有权对债务人财产采取保全措施,以确保税收债权的实现。
(3)税收法定原则:破产程序中的税务处理应遵循税收法定原则,即税收债权和债务的确认、计税依据、税率等均应以法律规定为准。
3.债务人财产的税务处理程序(1)税务机关的债权申报:在破产程序中,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申报其债权,包括税款、滞纳金、罚款等。
(2)债务人财产的评估:破产管理人应对债务人财产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
(3)税收债权的确认:税务机关对破产管理人评估的债务人财产价值提出异议的,应向人民法院提出。
(4)税收债权的受偿:在破产程序中,税收债权应按照法律规定优先受偿。
三、税收优先权1.税收优先权的概念税收优先权是指税务机关在债务人破产程序中,对债务人财产享有的优先受偿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税收债权具有优先受偿权。
2.税收优先权的范围(1)税款: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2)滞纳金:税务机关对逾期未缴纳税款的,依法加收滞纳金。
(3)罚款:税务机关对违法行为依法处以的罚款。
3.税收优先权的行使(1)在破产程序中,税务机关有权参与债务人财产的分配。
企业清算收入如何纳税根据现行有关税收政策,对企业破产、解散的清算过程中,处置原有存货及动产和不动产取得的清算收入,应缴纳如下方面税收。
一、对处理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外购货物取得的收入,仍按正常经营一样进行增值税处理:按处理企业生产的产品或外购货物取得的收入计提销项税,根据销项税减进项税的余额缴纳增值税。
对处置的为已使用过的且已经依法抵扣了进项税的固定资产以及处置使用过除固定资产以外的其他物品,应当按照适用税率计提销项税;处置使用过的属于不得抵扣且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按简易办法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但企业在注销清算时,对期初存货中尚未抵扣的已征税款,以及征税后出现的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后不足抵扣部分,税务机关不再退税,也不得抵减清算过程中应按简易办法征收的增值税。
二、对企业处置不动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面附着物,按“销售不动产”项目缴纳营业税。
转让土地使用权、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商誉的行为,应当按“转让无形资产”项目缴纳营业税。
三、对企业处置房屋、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面附着物及转让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收入,依法缴纳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就收入扣除准予扣除项目后的增值部分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征收。
对转让旧房准予扣除项目的确定:(一)转让旧房能提供评估价格的。
转让旧房可扣除的项目金额包括三项:一是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是指在转让已使用的房屋度建筑物时,由政府批准设立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重置成本价乘以成新度折扣率后的价格。
评估价格需经当地税务机关确认);二是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地价款和按国家统一规定缴纳的有关费用;三是在转让环节缴纳的税金。
此外,纳税人支付的评估费用准予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扣除。
(二)转让旧房不能提供评估价格但能提供购房发票的。
纳税人转让旧房及建筑物,凡不能取得评估价格,但能提供购房发票的,经当地税务部门确认,《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六条、(一)、(三)项规定的扣除项目的金额,可按发票所栽金额并从购买年度起至转让年度止每年加计5%的计算。
企业破产清算中的会计和税务实务研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面临着破产清算的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进行破产清算,以实现债务清偿并最大程度地保护各方利益。
这就需要对破产清算中的会计和税务实务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企业在破产清算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和风险把控能力。
破产清算是企业在无法继续经营的情况下,将资产变卖、清偿债务、了结业务,并最终解散的一种法定程序。
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益,破产清算会涉及大量的会计和税务工作。
企业需要对其资产进行清点和估值,确定清算所得和清偿债务的优先顺序。
企业需要履行清算税务申报和缴纳义务。
破产清算中的会计和税务实务对于企业的破产管理至关重要。
在破产清算中,会计实务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因为破产清算需要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重组和调整,以确定清算资产和清偿债务的金额和顺序。
在处理资产方面,要对资产进行清点和估值,包括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
对资产进行分类,确定哪些属于清算资产,哪些属于非清算资产。
在负债方面,要对企业的债务进行清点和排序,确定清偿债务的优先顺序。
还需要进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清算费用等会计处理。
这些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和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以确保破产清算过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税务实务在破产清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破产清算过程中的税务工作主要包括资产清算税务申报和缴纳,以及清算税务处理等。
在资产清算阶段,需要对清算所得进行税务申报和缴纳。
根据《企业破产清算暂行条例》的规定,清算所得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算和缴纳企业所得税。
在清算税务处理阶段,需要处理企业在破产清算中的欠缴税款和逾期罚款等问题。
还需要处理员工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相关税收事项。
这些税务工作需要税务人员具备良好的税收法律法规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确保企业在破产清算中的合规性和税务风险的控制。
破产清算中的会计和税务实务研究对于企业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会计和税务实务能够提升企业破产清算的效率和质量,保障债权人的权益。
破产企业清算的税务处理破产清算中的税务处理中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注册会计师、律师及其事务所。
接受法院指定担任破产管理人,或者受管理人委托担任破产案件的清算顾问或法律顾问。
将会对破产清算中税收的依法处理起关键作用,或者对税收处理提供具有相当权威性的咨询意见。
本文以企业破产法和税法的一系列规范,探讨破产清算中欠缴税款、附加及基金的申报和确认、税收滞纳金和罚款的处理,以及破产财产变价及其他业务应缴税款的相应处理。
税收债权的申报和处理税收债权,此处指破产程序中清理出的所欠国家税款及与税款相关的附加、基金和滞纳金、罚款的总称。
税收债权的处理,大致可分为通知申报、审查确认和分配缴纳几道程序:(一)通知申报《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第50条规定: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况的,在清算前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未结清税款的,由其主管税务机关参加清算。
破产实践中,主管税务机关有时是已知债权人,即破产企业(《破产法》中将破产宣告前的破产企业称为债务人,将破产宣告后的破产企业称为破产人,本文中统称为破产企业,有时也称为债务人)账面上有欠缴税款等的记载;有时主管税务机关属于未知债权人,即破产企业的账面没有结欠税款等的记载。
具体操作时。
:法院或管理人往往选择下列方法之一作为通知程序:(1)不论破产企业账面上是否有欠税余额。
都向主管税务机关(国税、地税)发送通知,要求其按期申报债权。
对于由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或专业人员担任管理人、税务机关未参加清算的破产案,这样做较为稳妥。
(2)按账面是否有欠税记载决定是否通知税务机关,账面有欠税余额,通知税务机关申报;无欠税余额的,即不予通知。
这样做法符合破产法的相关规定。
(3)不论破产企业账面上是否存在欠税余额,都不通知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税收债权。
这种做法适用于税务机关派出代表参加清算的情况,因为上述《实施细则》规定,其参加清算的职责主要应是清理结欠税款。
《破产法》第十四条规定:法院应当自裁定受理破产申请之日起二十五日内通知已知债权人,通知内容包括申报债权的期限、地点和注意事项等。
企业破产清算顺序税收先交还是债务先偿还?所有清偿顺序是:⽀付清算费⽤—职⼯的⼯资、社会保险费⽤和法定补偿⾦—缴纳所⽋税款—清偿公司债务。
企业资产需清偿在先顺序的债务后,如有剩余,才能继续清偿下⼀顺序的债务。
如:先清偿完毕破产费⽤后,还有剩余的,就可继续清偿共益债务,依次类推。
同⼀顺序的债务不能全部获得清偿的,将按⽐例分配。
许多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法继续经营⽽。
破产审批经法院审批之后,破产企业会进⾏程序,清算后的财产会⽤于缴纳税收和偿还。
不过根据相关规定,企业后的财产清偿有优先顺序,那么,企业破产清算顺序税收先交还是债务先偿还? 我们来了解⼀下。
⼀、企业破产清算顺序税收先交还是债务先偿还公司申请破产,是优先清偿税款。
《》第⼀百⼀⼗三条 在优先清偿和共益债务后,依照下列顺序清偿:(⼀)破产⼈所⽋职⼯的和医疗、补助、抚恤费⽤,所⽋的应当划⼊职⼯个⼈账户的、费⽤,以及法律、⾏政规定应当⽀付给职⼯的补偿⾦;(⼆)破产⼈⽋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费⽤和破产⼈所⽋税款;(三)普通。
不⾜以清偿同⼀顺序的清偿要求的,按照⽐例分配。
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级管理⼈员的⼯资按照该企业职⼯的平均⼯资计算。
⼆、破产清算流程1、成⽴清算组。
⼈民法院应当在宣告企业破产之⽇起⼗五⽇内成⽴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应当由股东、有关机关及专业⼈⼠组成;2、清算组接管破产公司。
⼈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后,破产企业由清算组接管,负责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管理、清理、估价、处理、分配,代表破产企业参与民事活动,其⾏为对⼈民法院负责并汇报⼯作;3、分配。
分配破产财产,由清算组提出分配⽅案,在会上讨论通过,报⼈民法院批准后由清算组具体执⾏;清算组分配破产财产前,⾸先应拨付清算费⽤,包括:(1)破产财产管理、变卖、分配所需的费⽤;(2)破产案件;(3)为债权⼈的共同利益⽽在破产程序中⽀付的其他费⽤。
破产财产在优先⽀付清算费⽤后,按以下顺序清偿:(1)破产企业拖⽋的职⼯⼯资、劳动保险费⽤;(2)破产企业拖⽋税款;(3)破产债权。
破产重整的税收问题破产重整是一种处理破产企业债务问题的法律程序。
在此过程中,债务人与债权人通过协商和重组债务方式,实现债务的清偿和企业的复苏。
然而,在破产重整过程中,税收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破产重整过程中的税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破产重整中的税收债务在破产重整过程中,企业面临的税收债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未缴税款:企业在面临破产前可能未能按时缴纳应交的税款,这些未缴税款成为了破产重整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2. 滞纳金和罚款:未缴税款会导致滞纳金和罚款的产生。
在破产重整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些滞纳金和罚款的问题是需要考虑的。
3. 未申报税款:有些企业可能存在未申报税款的情况。
在破产重整过程中,需要查明未申报税款的实际情况,并解决相应的税收问题。
二、解决破产重整中的税收问题的途径针对破产重整中的税收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进行解决:1. 协商解决:在破产重整过程中,债务人与债权人可以协商解决未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等税收债务问题。
双方可以就债务金额、缴纳方式和期限等进行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
2. 资产处置:为了解决破产重整中的税收问题,债务人可以通过处置资产的方式筹集现金来清偿税款。
债务人应合理评估资产价值,并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处置。
3. 财务重组:在破产重整过程中,债务人可以通过财务重组来解决税收问题。
财务重组可以包括资产重组、债务转让等方式,以降低税收负担和缓解企业破产风险。
4. 合理减免:对于无法清偿的税收债务,债务人可以向税务部门申请合理减免。
在评估企业的破产情况和可行性后,税务部门可以考虑减免部分税款或延期缴纳税款。
三、税务部门的监管角色在破产重整过程中,税务部门扮演着重要的监管角色。
他们有责任确保税收的合法征收和企业的破产顺利进行。
税务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税款追缴:对于未缴税款和滞纳金,税务部门有权利进行追缴。
他们可以通过查封资产、冻结账户等手段来强制执行。
企业破产清算期所得税若干困境及解决思路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唯有不断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方可避免遭到市场的淘汰。
然而,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难免会受到各式各样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难以持续经营等情况,在此情形下,企业自身或债权人等会依据相关法律规定申请破产,在这过程中,企业破产清算的税务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即围绕企业破产清算的税务处理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企业破产;清算期所得税;解决思路引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企业倘若难以有效应对市场资源调配、市场产业布局带来的冲击,则必然会陷入破产的窘境。
就《企业破产法》而言,倘若企业难以对到期的债务予以清偿,并且资产金额难以对所有债务予以偿还或出现清偿明显不足的情况,则债权人、债务人即有权向人民法院提出对企业予以重整或破产清算等请求。
1企业破产清算的工作流程对于企业破产清算的工作流程而言,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成立清算小组,成立清算小组作为企业开展破产清算的第一步,清算小组成员主要由政府人员、企业管理人员、注册会计师等构成。
清算小组是企业破产清算中的重要主体,企业应配合清算小组的相关指导,对企业资产予以评估清算。
清算小组对企业实物资产开展核实并强化管理,对应收款予以催收,接受债权人申报并确认核实,分配破产财产,接着计算清算所得。
二是创建清算账户,为提高工作效率,可对企业既有账户予以合并,减少账户数量,创建清算账户。
在账户中,应当对各清算环节的相关费用及支出、清算环节各项资金的处理情况、企业原有资产的管理情况、公司债务偿还情况等予以有效公开。
三是制作债务明细表,在企业破产清算中,应结合对应规定予以公告,接受债权申报,将企业中一系列债务予以全面审核确认,以及对清算范围进行有效确认,基于此制作债务明细表,为破产清算后的账目交接及债务清偿提供便利。
四是选取适用的资产折旧方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此情形下,经济增长与经济进步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由此极易造成资产的贬值或者加速折旧。
第1篇一、引言破产,是指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经法院依法宣告破产,对企业的全部资产进行清算、分配的一种法律程序。
破产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债权人、债务人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破产涉税法律问题是指在破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税收法律问题,主要包括破产企业的税收征收、税收减免、税收清缴等。
本文将从破产涉税法律规定的角度,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破产企业税收征收法律规定1. 破产企业税收征收的原则破产企业税收征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法定原则。
破产企业税收征收必须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2)公平原则。
破产企业税收征收应当公平、合理,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3)效益原则。
破产企业税收征收应当提高税收征收效率,降低征收成本。
2. 破产企业税收征收的范围破产企业税收征收的范围包括:(1)破产企业所欠税款;(2)破产企业所欠的滞纳金、罚款;(3)破产企业所欠的社保费、公积金等。
3. 破产企业税收征收的程序破产企业税收征收的程序如下:(1)税务机关依法对破产企业进行税务登记;(2)税务机关依法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评估;(3)税务机关依法对破产企业的财产进行拍卖或变卖,以清偿破产企业的债务;(4)税务机关依法对破产企业的税款进行清缴。
三、破产企业税收减免法律规定1. 破产企业税收减免的原则破产企业税收减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法定原则。
破产企业税收减免必须依据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2)合理原则。
破产企业税收减免应当合理、适度,不得损害国家税收利益。
(3)公平原则。
破产企业税收减免应当公平、公正,不得偏袒任何一方。
2. 破产企业税收减免的范围破产企业税收减免的范围包括:(1)破产企业所欠税款;(2)破产企业所欠的滞纳金、罚款;(3)破产企业所欠的社保费、公积金等。
3. 破产企业税收减免的程序破产企业税收减免的程序如下:(1)破产企业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2)税务机关对破产企业的申请进行审核;(3)税务机关依法作出是否减免的决定;(4)税务机关依法对破产企业的税款进行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