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牵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87.76 KB
- 文档页数:2
[4] 石文英,林祖华,罗容,等.温针灸结合瑜珈体位法治疗冻结期肩周炎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9,39(1):36.[5] 杜元灏.现代针灸病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1.[6] 安丙辰,郑洁皎,沈利岩.膝骨关节炎与膝关节伸、屈肌群肌力的相关性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15,30(2): 174-178.[7] BRUCE C.M.WANG,谢小平,Wesley Furnback,等.塞来昔布在中国治疗骨关节炎的成本效果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5):586-590.[8] 甘雨彤,黄超豪,龙庆媚,等.短刺法配合电针肌肉起止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4):446.[9] 李泰标,谢洪武,吴伟,等.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腰腿痛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5(24):7133-7135.[10] 袁庆东,郭欣,韩亚岑,等.雷火-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7):665-668.[11] 韩振翔,祁丽丽,禇立希,等.针灸结合主动功能锻炼分期治疗肩周炎方案的优选[J].中国针灸,2014,34(11): 1071.[2023-04-22收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退行性疾病,由于纤维环发生破裂后,内部髓核突出于外,压迫或刺激窦椎神经及神经根而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
国外研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2%~3%,年龄超过35岁的男性发病率约为4.8%,女性发病率约为2.5%[2]。
且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于L 4~5和L 5~S 1[3]。
临床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较多,包括常规毫针针刺、电针、温针、浮针、腹针和平衡针等[4-9],多可获得明显效果。
本研究采用针刺腰部神经支配区域激痛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光明中医2020年12月第35卷第23期CJGMCM December2020.Vol35.23-3771-穴位实施针灸,可改善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状态,进而缓解其脑组织血液高凝、高聚情况,刺激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提高患者认知及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
另外,穴位按摩采用“上病下取”的原理选择足底反射区进行护理,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患者大脑血液循环,从而发挥醒脑开窍的作用,改善患者大脑的认知功能⑻。
所以患者经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认知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能最大程度地改善其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1]刘丹阳,任建伟•针灸联合Bobath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6(12):1967-1974.[2]滕启飞•中医针灸疗法结合西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疗效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21):4143.[3]李波幸•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11)J340-1342.[4]王雪,胡志高,戴春花,等.针灸及功能锻炼对脑中风瘫痪恢复期疗效及脑血流、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37(11):2588-2591.[5]刘海飞,宋丰军.标本配穴针灸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11):1918-1921.[6]周瑜.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在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期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21):2627-2630.[7]杨政坤,黄旭辉,吴永睿,等.手工雷火灸结合穴位按摩对中风病恢复期患者ADL能力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9,34(12):1881-1883.[8]张风.穴位按摩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瘫痪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5):244-246.(本文校对:陈浩初收稿日期:2019-12-12)芒针深刺腰夹脊穴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戴荣水林洁罗彩云林玲余晓雯摘要:目的寻找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证经验一、“强肾通督”针法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腰背部是肾经所主的经脉所在,而督脉贯穿全身,是身体阳气的主要循环通道。
肾气虚弱、肾经阴阳失调和督脉不畅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腰背部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疾病。
因此,通过针刺肾经和督脉来调理肾气、调和阴阳、畅通经脉,就可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
1. 选穴(1)肾俞穴(BL23):在后正中线下缘第2腰椎旁开处,为肾经主穴。
(4)督脉穴(DU4):在后正中线上缘会阴中央,为督脉主穴。
2. 操作方法(1)取肾俞穴、悬肉穴、肾附穴3穴为一组进行针刺。
(2)选用一次性无菌针具,每次选用一只长针,对患者进行针麻前准备,并采取适当的姿势。
(3)将针口迎向脊柱,按肾俞穴所在的脊柱脊椎突为标志,用快速刺激的方式深刺肾俞穴至腰椎旁肌肉,刺入深度约为1.5-2寸左右,用左手拇指压迫针柄稍稍向下方压住,右手持针推针至骨板,二指进行“平针动转”。
(4)然后再深刺悬肉穴和肾附穴至明显的酸胀感,深度与肾俞穴相同,刺入后稍稍上提,保持约10分钟左右。
(5)最后针刺督脉穴,按照斜向上、斜向下、垂直向下等不同的角度,以浅针刺法刺入真皮下3-5分处,保持约10分钟左右。
1. 针刺要深针刺时要深刺入腰椎旁肌肉之中,刺入深度应达到1.5-2寸左右,并采取快速刺激的方式,以达到激活肾经、督脉的作用。
2. 肾俞穴是关键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也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穴位。
针刺时应将肾俞穴作为重点穴位来刺激,能够有效调理肾气、畅通经脉。
3. 根据病情调整针刺次数一般情况下,每次针刺3-5分钟即可,但如果病情较为严重或病程较长,可以适当增加针刺次数和针刺时间,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 督脉针刺要细心督脉是身体阳气的主要循环通道,针刺督脉穴时要细心、耐心,针刺时要避免刺伤其他重要组织,同时也要控制好针刺时间和针刺深度,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四、总结“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安全无害等优点,其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验证和证实。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4卷第3期 中华医学·虚证 -115-[25]王小伟.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4):127-129.[26]程英雄,罗毅文,王斌,等.补肾活血汤联合钙尔奇D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化的影响[J].新中医,2017,49(10):79-81.[27]沈卫,杨蔚,张冠亚,等.补肾活血汤联合补钙剂口服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1):22-25.[28]曾叶明.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7,49(2):84-86.[29]乐军.补肾活血汤配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77-79,83.[30]王国胜,王文鸽,崔炳臣.补肾活血方联合迪巧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临床分析[J].四川中医, 2014,32(7):98-100.[31]林鹏,金涛,史科学,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补肾活血汤口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肾虚血瘀证[J].中医正骨,2019,31(11): 72-74.[32]冯健传.补肾活血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38-39.[33]甘发荣,张泰标,胡万钧,等.补肾活血汤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 24(4):526-529.[34]张洪相,张栋哲,马超,等.补肾活血汤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观察[J].颈腰痛杂志,2020, 41(3):340-342.[35]刘波,吕刚,杨宏.补肾活血汤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 23(3):216-219.[36]冯美楷,冯春,赵军军,等.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 27(11):2690-2691.[37]简林养,张文佳.补肾活血汤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疼痛及骨愈合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0,35(19):3049-3051.[38]亢军义,黄长安,王亮,等.补肾活血汤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效果及对骨密度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9,34(16):2538-2540.[39]邝涛,周长征,邝高艳,等.EPS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骨质疏松性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 40(6):754-757.[40]张玉玲,王振东,刘颖.温针灸结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腰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 2019,27(15):56-58.作者简介:张娟(1991-),硕士研究生在读,医师,老年病的中医药防治。
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的体会(1) 经正中入路:在病变下位棘间隙正中紧贴下位棘突偏患侧做定点标记。
刺入依次经过皮肤、皮下脂肪、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阻力感消失后再继续深入的同时微动针刀,以触及神经根鞘膜产生反射,此时病人患肢有突发触电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2)经小关节间隙入路:因患者存在个体差异,故必须根据患者腰椎正位片等比例测量。
在病变下位棘间隙测量患侧小关节间隙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做定点标记,垂直皮肤进针刀,在刺入过程中可能触及上下小关节突骨质,可内外微调针刀寻找小关节间隙,阻力感消失后,证明针刀突破黄韧带进入侧隐窝,微动针刀,以刺激根鞘膜,病人患肢有突发触电样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3)经椎板外切迹入路:根据病人腰椎正位X片等比例测量,在病变棘间隙下位椎体的患侧椎板外切迹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结合病人反复触诊,做定点标记。
垂直皮肤进针刀,到达椎板后,针刀向外侧滑行,寻找椎板外切迹,沿外缘继续进针刀,有阻力感消失后,说明针刀突破黄韧带进入侧隐窝,微动针刀,刺激神经根鞘膜,病人患肢有突发触电样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4)经小关节外缘入路:根据患者腰椎正位X片或CT片等比例测量病变下位棘间隙患侧小关节外缘与正中线的垂直距离,结合病人反复触诊做定点标记。
垂直皮肤刺入,在刺入过程中可能触及上关节突骨质,可向外微调针刀继续深入,以刺激神经根鞘膜,病人有突发触电样放射感,并不由自主地颤动或抬起患肢,视为手术成功。
手术中注意的事项1.一般情况下针刀突破黄韧带即有明显的落空感,继续刺入,微动针刀患肢可突发弹起或触电样窜麻。
对针刀穿过棘间韧带,黄韧带的突破感、肥胖患者皮下脂肪的突破感、老年患者黄韧带之钙化与骨性组织之硬度,要手感清楚,应反复体会。
2.针刀确实入椎管内,患者未有反应,摸索前进同时纵向摆动针刀致针锋微动,亦未有反应,应即刻退出针刀于皮外,不可强求。
“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证经验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慢性腰痛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导致椎间盘向后凸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不同程度的腰腿痛、下肢感觉异常、肌力减弱等症状。
目前,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法存在疗效不佳、易反复等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机制,旨在总结“强肾通督”针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经验,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
具体目的包括:1.系统总结目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分析“强肾通督”针法的特点和适应症;3.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4.总结“强肾通督”针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经验,分析疗效与机制;5.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强肾通督”针法的疗效;6.探讨“强肾通督”针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1.3 研究意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当前,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传统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强肾通督”针法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通过分析临床病例和观察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研究“强肾通督”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证经验,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指导临床实践。
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拓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还可以进一步探讨针灸在脊柱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有助于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病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