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纠纷处理决定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4
宅基地纠纷有哪些解决途径近年来,宅基地纠纷呈上升趋势。
在农村,有邻居因宅基地失和,有兄弟因宅基地反⽬,甚⾄还有村民因宅基地纠纷杀⼈……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不容⼩觑。
其实,发⽣宅基地纠纷何须动武呢?这⾥为⼤家解读⾛法律程序处理宅基地纠纷,切实维护⾃⼰的合法权益的途径。
什么是宅基地纠纷:1、宅基地纠纷,主要指宅基地权属争议或者⾮权属争议⽅⾯的争议。
2、宅基地权属争议主要是指宅基地权属确定之前的,有关宅基地占有、使⽤、收益过程中产⽣的各种争议或争执。
3、宅基地⾮权属争议纠纷主要指宅基地权属确定以后发⽣的宅基地侵权、宅基地违法及其他宅基地纠纷。
宅基地权属争议处理的原则:1、⾏政处理前置程序原则。
主要是指对宅基地权属争议案件,在最终提起⾏政诉讼之前,必须经相关的⾏政机关依法作出⾏政处理决定,否则⼈民法院不予受理。
2、现有利益保护原则。
现有利益保护原则,主要内容是指在宅基地权属争议解决之前,即在确权之前,任何⼀⽅不得改变宅基地的现有状况,不得破坏宅基地上的房屋、林⽊及其他附属物现存状态。
宅基地权属争议处理程序:1、协商协商是争议双⽅对⾃⼰权利处理的⼀种⽅式,是私法⾃治原则的体现,所以,协商必须建⽴在⾃愿、平等、真实的基础之上。
协商处理的内容不能违法或者违反社会公德、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其他主体的合法利益,否则协商内容也⽆效;经过⾃愿、平等充分协商达成协议的,双⽅在和解协议上签字盖章后,对双⽅具有约束⼒。
2、调解⾸先,争议双⽅不能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对调解协议反悔的,应当以书⾯形式,向相应的⼈民政府或⼟地主管部门申请调解。
县级以上国⼟资源⾏政主管部门负责宅基地权属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作。
个⼈之间、个⼈与单位之间发⽣的争议案件,也可以根据当事⼈的申请,由乡级⼈民政府受理和处理。
其次,⼈民政府或⼟地主管部门收到申请以后,在7个⼯作⽇内进⾏书⾯审查。
最后,⼈民政府或者⼟地主管部门经审查,对受理的宅基地权属争议案件,应当审查双⽅当事⼈提供证据材料,经调查属实的,以⾃愿、合情、合法的形式进⾏调解。
农村宅基地纠纷案例农村宅基地纠纷案例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宅基地纠纷也日益突出。
在农村,宅基地是农民的住房用地,是他们生活的根基,因此宅基地纠纷一旦发生,往往引起激烈的冲突,甚至演变成严重的社会矛盾。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农村宅基地纠纷案例。
某村村民小王家的宅基地位于村子的中心位置,周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个很不错的宅基地。
然而,随着村子的发展,宅基地的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
有一天,小王发现自己的宅基地被邻居小李占用了一部分,小王多次找小李沟通,但小李却以种种理由推脱,态度强硬。
小王感到非常气愤,于是向村委会提出申诉,希望能够得到公正的处理。
村委会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发现小李占用小王宅基地的行为属实。
村委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小李立即搬离并赔偿小王相应的损失。
小李对此表示不满,拒不执行村委会的决定,并提出上访要求。
村委会在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后,最终成功解决了这起宅基地纠纷案例。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宅基地纠纷的处理需要依法依规,村委会及时介入并进行调解,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同时,也提醒我们农村宅基地纠纷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土地流转、城乡建设等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解决农村宅基地纠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宅基地纠纷案例的处理,需要村委会、相关部门及时介入,依法依规进行调解和处理,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监督和引导,避免类似纠纷的再次发生。
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才能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纠纷,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1 / 14 艾军等与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等其他二审行政判决书 【案由】行政 行政行为种类 行政复议 【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审理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审结日期】2020.09.30 【案件字号】(2020)京03行终744号 【审理程序】二审 【审理法官】贾志刚胡兰芳冯秋丽 【审理法官】贾志刚胡兰芳冯秋丽 【文书类型】判决书 【当事人】艾军;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人民政府;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姚维波 【当事人】艾军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人民政府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姚维波 【当事人-个人】艾军姚维波 【当事人-公司】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人民政府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 【代理律师/律所】崔艳霞北京市方桥律师事务所 【代理律师/律所】崔艳霞北京市方桥律师事务所 【代理律师】崔艳霞 【代理律所】北京市方桥律师事务所 【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 【终审结果】二审维持原判二审改判 2 / 14
【字号名称】行终字 【原告】艾军 【被告】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人民政府;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姚维波 【本院观点】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东高村镇政府有权对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作出处理决定。 【权责关键词】行政复议合法违法第三人质证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终止改判 【指导案例标记】0 【指导案例排序】0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第二款之规定,东高村镇政府有权对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作出处理决定。根据《行政复议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平谷区政府有权处理针对东高村镇政府所作被诉处理决定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并作出复议决定。 本案中,东高村镇政府收到艾军提交的宅基地确权申请后,依法受理,调查询问,现场勘查,结合争议双方社员盖房申请表、土地房产所有证、房基纠纷调解书以及双方建筑形成历史等情况,作出被诉处理决定,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之原则,符合法定程序。平谷区政府所作被诉复议决定的程序亦符合《行政复议法》的相关规定。 艾军认为姚维波冒用其伯父姚某伍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主张姚维波对涉案宅基地并无使用权,因艾军并未对此提供相关证据证明,且结合双方建筑形成历史、产生纠纷及达成协议等情况,艾军该主张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艾军认为东高村镇政府未履行制止姚维波建房职责并非本案审查范围。 综上,一审法院判决驳回艾军要求撤销被诉处理决定和被诉复议决定的诉讼请求正确,本院应予维持。艾军的上诉理由和上诉请求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裁判结果】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二审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上诉人艾军负担(已交纳)。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3 / 14
具体行政行为中的典型案例(3)案情3介绍:原告:魏某,女,65岁,农民。
原告:宗某,男,40岁,农民。
被告:某县人民政府原告魏某与原告宗某,系同一村寨住宅相邻的两户农民。
两家关于宅基地的划线已有多年纷争。
他们曾在当地乡政府的主持下立过协议。
今年5月,魏某翻建住宅,两家矛盾再次激发。
乡政府多次协调不成,宗某天天上县政府上访。
该县政府直接出面协调,最后做出“关于魏家与宗家宅基地使用权中界线的处理决定”。
《决定》的内容是:“双方宅基地的中界线以魏家东房山后墙角外线向东量4.5寸为一点,以东房山前角外线为另一点,两点连成一条直线向南延长到两户南院墙,线以东归宗家使用;线以西归魏家使用。
”魏某与宗某收到县人民政府的《决定》后,均表示不服,便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但当地法院在立案时,关于应以民事案件立案,还是以行政案件立案有不同意见。
主张以民事案件立案的理由是:两户农民宅基地的纠纷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纠纷;主张以行政案件立案的理由是:两户农民不服并所控告的是县政府的行政处理决定,县政府做出处理决定属于行政行为,而不是民事行为。
请问:你的看法是什么?案例3点评:本案属于民事案件还是行政案件,不是一个纯诉讼的问题,它涉及到如何理解“行政裁决”的有关行政法理。
在行政法理上,行政裁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行政机关所作的裁决”。
否则,既可能扩大了行政裁决的范围,也可能缩小了其范围。
中国行政法学上的行政裁决,已被界定为具有下列特征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一,裁决机关是行政机关。
如果做出裁决的机关是司法机关或民间组织,就不属行政裁决。
第二,裁决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不包括行政关系。
根据中国目前的法律规定,这种民事关系一般被限于森林、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归属关系。
第三,作为裁决机关的行政机关是作为第三人,而不是当事人身份出现的。
就是说,行政裁决机关是民事纠纷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而且以具有独立身份的中间人身份出现。
I am a slow walker,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 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宅基地纠纷处理办法有哪些在我国宅基地作为农民自有住房的相应土地,我国对这类土地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全面。
这类土地一旦出现纠纷后,相关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进行解决这类事件,也可以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办理。
下面就宅基地纠纷处理办法有哪些,这类问题为大家进行解答。
在我国宅基地作为农民自有住房的相应土地,我国对这类土地的相关法律法规较为全面。
这类土地一旦出现纠纷后,相关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进行解决这类事件,也可以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办理。
下面就宅基地纠纷处理办法有哪些,这类问题为大家进行解答。
一、宅基地纠纷处理办法1、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
双方协商成功,最好签订协议。
双方达成的协议,不得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村民的合法权益。
2、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任何一方或双方可到当地乡(镇)政府或土地管理所等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
申请处理时,应以书面形式写明:申请人、对方当事人的名称、地址;申请处理的事项、具体要求和理由,并附争议地块示意图;有关证据及其来源,证人的姓名、工作单位或地址。
受理机关接到处理申请后,应在15日内决定是否受理。
决定受理的,应当在10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
对方当事人应在接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30日内提交答辩文书和有关证据;逾期不提交答辩文书的,不影响作出处理决定。
受理机关决定不受理的,应当在决定后10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如果乡镇不受理,当事人双方可直接向县政府或国土局申请,若符合受理条件,可指定受理或直接受理。
受理机关对受理的宅基地权属争议,可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4、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收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处理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后30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农村房屋确权有争议怎样解决法律主观:农村房屋确权有争议当事人可以先行私下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农村宅基地边界争议怎么处理农村宅基地边界争议处理方式具体如下:1、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2、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任何一方或双方可到当地乡政府或土地管理所等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3、如果乡镇不受理,当事人双方可直接向县政府或国土局申请,若符合受理条件,可指定受理或直接受理。
一、农村宅基地边界争议怎么处理1、农村宅基地边界争议处理方式具体如下:(1)农户之间发生宅基地权属争议,当事人双方应尊重历史,相互谦让,协商解决问题;(2)协商不成的,当事人任何一方或双方可到当地乡政府或土地管理所等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3)如果乡镇不受理,当事人双方可直接向县政府或国土局申请,若符合受理条件,可指定受理或直接受理。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四条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发生争议如何处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发生争议处理方法如下:1、协商解决。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据此规定,公民之间发生的宅基地纠纷,应当先通过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2、行政解决。
徐进东与如皋市江安镇人民政府、如皋市人民政府等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二审行政判决书【案由】行政行政行为种类行政复议【审理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法院】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日期】2020.07.15【案件字号】(2020)苏06行终216号【审理程序】二审【审理法官】刘海燕刘羽梅郁娟【审理法官】刘海燕刘羽梅郁娟【文书类型】判决书【当事人】徐进东;如皋市江安镇人民政府;如皋市人民政府;徐勇军;如皋市江安镇六团村村民委员会【当事人】徐进东如皋市江安镇人民政府如皋市人民政府徐勇军如皋市江安镇六团村村民委员会【当事人-个人】徐进东徐勇军【当事人-公司】如皋市江安镇人民政府如皋市人民政府如皋市江安镇六团村村民委员会【代理律师/律所】冒萍萍江苏敏政(南通)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律所】冒萍萍江苏敏政(南通)律师事务所【代理律师】冒萍萍【代理律所】江苏敏政(南通)律师事务所【法院级别】中级人民法院【字号名称】行终字【原告】徐进东;如皋市江安镇六团村村民委员会【被告】如皋市江安镇人民政府;如皋市人民政府;徐勇军【本院观点】本案中上诉人徐进东户与被上诉人徐勇军户的界址纠纷由来已久,2006年被上诉人江安镇政府曾经就该纠纷作出过060406号处理决定,后于2017年1月自行撤销了该处理决定,2018年11月又以2007年双方达成的处理意见为依据作出被诉处理决定。
【权责关键词】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合法违法基本原则第三人质证合法性新证据行政复议维持原判确认行为听证【指导案例标记】0【指导案例排序】0【本院查明】本院经审理,对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和采信的证据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院认为,本案中上诉人徐进东户与被上诉人徐勇军户的界址纠纷由来已久,2006年被上诉人江安镇政府曾经就该纠纷作出过060406号处理决定,后于2017年1月自行撤销了该处理决定,2018年11月又以2007年双方达成的处理意见为依据作出被诉处理决定。
第1篇一、引言土地是国家的根本资源,也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
在我国,土地纠纷案件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典型的土地纠纷案例进行解析,帮助读者了解土地纠纷案件的常见问题、处理原则及法律依据。
二、案例背景某市A村与B村相邻,两村共有土地面积1000亩。
上世纪80年代,A村与B村共同承包了这1000亩土地,由两村村民共同耕种。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两村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
2005年,A村与B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分配上产生了纠纷,A村认为B村多占了土地,要求收回多占部分;而B村则认为,两村在共同承包期间,已经对土地进行了实际使用,多占部分应当归B村所有。
三、案件争议焦点1. 两村共同承包的土地,在分配过程中是否存在多占现象?2. 如果存在多占现象,多占部分应如何处理?3. A村要求收回多占部分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四、案例分析1. 关于多占现象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
因自然灾害、国家建设等特殊原因,需要调整承包地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在本案中,A村与B村在共同承包期间,没有进行过土地调整,因此,在分配过程中不存在多占现象。
2. 关于多占部分的处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
”在本案中,A 村与B村在共同承包期间,没有出现迁入小城镇或转为非农业户口的情况,因此,多占部分的处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3. A村要求收回多占部分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条规定:“承包期内,承包方应当合理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
”在本案中,A村与B村在共同承包期间,未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存在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
农村土地纠纷经典案例分析农村土地纠纷经典案例分析农村土地纠纷是很多家农村常见的问题,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用法律解决。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农村土地纠纷经典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村土地纠纷案例日前,江苏省丰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对石淑华与张金等8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作出双方将互换的承包地恢复原状,予以返还的裁决。
1994年,石淑华作为家庭承包方与发包方本村村民委员会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取得了村西的东西长127米,南北宽14.2米,面积为2.62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且一直用于农业生产经营。
2004年4月16日,县政府为石淑华补发了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该证书载明有效期至2027年8月31日。
后石淑华又取得0.51亩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两宗土地面积。
2003年7月,石淑华与张爱金等8人自行达成口头协议,将位于该村西石淑华正在经营的3.13亩承包地一贯制,准备用于包括石淑华在内的9户建房所用,后未能办妥建房手续。
并且,石与张等8户达成的口头协议,未经村委会同意并报发包方备案。
但协议达成后,张爱多等8户农民在石淑华的土地上进行了生产经营。
石淑华要求返还自己的承包地,并赔偿损失300元未果,遂申请至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
丰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法庭经过审理该案,查明上述事实后认为,石淑华对依法取得的3.13亩承包地拥有合法经营权,应当受到法律保护,石淑华与张爱金等8户农民以口头方式地进行承包地互换,其互换目的在于改变土地承包用途,其流转行为违反法律规定,该协议为无效协议。
申请人石淑华虽然有权主张自己合法承包经营权,但其作为意向建房9户人之一,自身亦有过错,应承担一定责任。
张爱金等人无权占有或强迫他人合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占有、使用的该承包地应依法恢复原状,予以返还。
为此,丰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照合同法、民法通则、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的规定,依法裁决被申请人于裁决书生效后七日内,将与申请人互换的承包地恢复原状予以返还,申请人的赔偿请求不予支持。
宅基地上房屋所有权纠纷的司法案例综述农村宅基地问题是房地产法学领域的一个热门问题,在司法实践领域此类纠纷也层出不穷。
以“宅基地”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公开可查询的案例数高达161317个,而对“宅基地上房屋”“所有权”进行联合检索可以查询到1157个案例。
这些案件可以分为因房屋买卖引起的纠纷,因分家析产引起的纠纷,因婚姻引起的纠纷,因拆迁引起的纠纷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情形。
司法界对于房屋和土地产权关系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对于同一类型案件的司法简介和立场也各有不同。
而我国的土地立法相对滞后,对于宅基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的规定,只零星见于《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规定之中,并不能很好的终止该问题的争议。
本文主要从宅基地上房屋所有权纠纷的司法立场分析入手,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基于宅基地上房屋买卖合同提起诉讼,不予受理或予以驳回对于宅基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纠纷,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裁定驳回起诉的主要依据是《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
如在“许世金与许士朋确认合同效力纠纷案”1中,审理法院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人民法院认为宅基地上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实际上“系土地使用权纠纷”,应当“由原被告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才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起诉,故原告许世金的起诉不符法定条件。
”此类裁定相对数量较少,法院在处理时,将合同纠纷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混为一谈值得商榷。
宅基地上所建房屋本身具有独立的物权属性,只是因其特殊性而与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存在联系,而不能认为房屋买卖纠纷就是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
宅基地纠纷处理决定案
一审情况
1、一审诉辩主张
(1)被诉具体行政行为:1986年11月24日,被告临高县新盈镇人民政府以原告与第三人争议的宅基地1975年政府已征用,属公共用地为由,作出“黄庆忠与林志腾宅基地纠纷一案处理决定”,认定争议地为公共用地,双方不得在此建房,责令黄庆忠将堆放在该基地内的东西限期搬迁完。
原告不服,于1986年11月28日向临高县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原告诉称:我父亲符元发将购买的一间宅基地分给我建房,该宅基地两边尚有我父母原建一间厨房,向西延伸3.92米,1986年我拆厨房重建时林志腾有异议,被告未经查实,作出该宅基地为公共用地并强行拆除我厨房是错误的,请求法院判决撤销被告作出的处理决定。
(3)被告辩称:原告欲建的厨房是侵占第三人林志腾的原房宅基地,1975年镇政府(原区公所)已对林增腾等10户房屋进行规划搬迁,并已补偿安置,故作出处理决定,认定争议地为公共用地是正确的。
2、一审事实和证据
临高县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1975年原新盈区公所为加宽新兴墟人民路,对林志腾等10户房屋进行规划搬迁,并作补偿安置。
1986年,原告拆建厨房时与第三人林志腾发生争执,经被告进行调解未果,被告于1986年11月24日作出处理决定,认定争执地为公共用地,双方不得在此建房,原告之母林不贵不服,于1986年11月28日向本院提起民事诉讼,本院立案后未作出判决结果,原告于2000年7月3日向本院提起行政诉讼。
上列事实,有当事人陈述、书证、证人证言等证据予认证实。
3、一审判案理由
临高县人民法院认为:原告及第三人争执之地,被告承认部分是原告原厨房宅基地,在未经查实确认,即以此纠纷地政府已征用为由,作出处理决定为公共用地,主要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程序不合法。
4、一审定案结论
临高县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2、3目规定,判决如下:
(1)撤销新盈镇政府(原新盈区公所)1986年11月24日作出的“黄庆忠和林志腾原屋基纠纷一案处理决定”。
(2)驳回原告的其他请求。
(3)驳回第三人的请求。
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被告负担。
二审诉辩主张
1、上诉人(原审被告)诉称:原告黄庆忠欲建住房的用地,是侵占林志腾原房屋宅基地,该地1975年为了扩大街道,政府已征用林志腾等10户的房屋,并已补偿安置,故该地现属公共用地,双方不得在该地建房。
因此政府作出的处理决定是正确的。
2、被上诉人(原审原告)辩称:该地是我父亲购买的宅基地,并非林志腾的宅基地,上诉人作出的处理决定事实不清。
二审事实和证据
海南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上诉人黄庆忠与第三人林志腾在1986年对宅基地发生纠纷,经新盈区公所(现镇政府)调解未果,区公所于1986年11月24日作出“黄庆忠与林志腾原屋基纠纷一案处理决定”,黄庆忠母亲不服,于1986年11月28日向临高县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经立案受理并于1990年3月31日公开开庭审理,但该案至今尚未审结。
黄庆忠于2000年7 月3日以该案拖延时间之久尚未审结为由,转为提起行政诉讼。
临高县法院予以受理并作出实体判决。
二审判案理由
海南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上诉人不服上诉人临高县新盈镇人民政府在1986年对黄庆忠与林志腾宅基地纠纷的处理决定,提起民事诉讼符合当时的法律规定,且已立案受理,但一直拖延至今14年之久尚未审结。
该具体行政行为是在行政诉讼法实施前的行为。
黄庆忠2000年7月3日转为提起行政诉讼,不符合行政诉讼法起诉的条件,临高县法院却受理并作出实体判决不当,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
二审定案结论
海南中级人民法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十九条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1、撤销临高县人民法院(2000)临法行初字第15号行政判决;
2、驳回被上诉人黄庆忠的起诉;
二审案件受理费共200元,由被上诉人黄庆忠负担。
解说
本案的主要焦点是,原告有否行政诉讼的诉权。
首先,该具体行政行为是在1986年作出的,当时国家土地管理法和行政诉讼法尚未实施 .当时的法律规定,平等主体之间的争议,经政府作出处理决定不服,可以以平等主体对方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适用民法来调整。
黄庆忠1986年提起民事诉讼是正确的。
且法院已依民诉法立案受理,该案还在诉讼中。
其次,同一事实,不能提起两种不同的诉讼。
黄庆忠按当时的法律规定提起民事诉讼,在民事诉讼中,不能以此案拖延时间长久未结,转为行政诉讼,且该民事案件也没有中止审理,故黄庆忠没有行政诉讼的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