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民居建筑,文化地标的领导者!
- 格式:docx
- 大小:402.95 KB
- 文档页数:3
荆州一、城市概况荆州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连东西、跨南北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是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荆州市辖荆州、沙市两区及江陵县、监利县、公安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个县级市,市域面积14067km2,市区面积1576.0km2,城市建成区面积65.8km2。
二、历史沿革荆州之名源于《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人类就在此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从周庄王8年(B.C.689),楚文王熊“始都郢”,把都城从丹阳(秭归亦云丹江口)迁至纪南城,到秦昭襄王29年(B.C.278)秦将“白起拔郢”,楚顷襄王迁都陈,楚国共有20个王在此建都,历时411年。
荆州城与纪南城相距4.5km。
春秋时,楚成王在此修建渚宫,战国时期成为楚都的官船码头,进出长江的门户。
秦统一中国后,“分郡县置江陵县”(《水经注·江水》),设南郡。
西汉元年(B.C.206)项羽封楚将共敖建临江国,都江陵,后废。
唐朝武德4年(A.D.621)平肖铣,复置荆州,治江陵。
唐玄宗时期被定为“陪都”。
元朝时期,江陵路改名为中兴路,成为地方二级行政区。
明、清之际,荆州沿元朝体制,作为二级行政区,隶属于湖广布政行司。
沙市亦有四千年以上的可考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沙市名江津,当时已为水陆交通交汇之地。
唐代,沙市始称沙头、沙市市,属荆州江陵郡江陵县。
明末清初,向商贸、手工业双重中心功能转变。
1895年5月,被辟为通商口岸;1949年7月,沙市解放,沙市市正式建置,为省辖市。
三、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一)历史文化名镇荆州市域现有3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分别是监利县周老嘴镇、洪湖市瞿家湾镇和监利县程集镇。
1.周老嘴镇周老嘴镇位于监利县北部,距今约有1200年的历史,曾先后为容城国、成都王国、华容县、监利县的治所,2005年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周老嘴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记载了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现保存40余处革命旧址及8处革命遗址。
2018届高三级阅读素材二传承与发展(历史建筑)在文化的长河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宝贵的遗产,如璀璨的星星,悬挂在历史的星空上,让我们感叹不已,仰慕不已。
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秦砖汉瓦;无论是周礼汉制,还是传说典故……激励着后来人在这条道路上执著地拼搏着,跋涉着。
面对人类遗产中的历史建筑,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一、可悲:中国城市建设十大雷同趋同化已经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一个可悲又不可逆的文化走向。
千百年来风情各异的景象已不复存在,而经过再造的城市全都是似曾相识,甚至“千人一面”。
它们之间到底在哪些方面彼此一致,才会有这般的雷同?广场在城区中央修一个大广场曾经是许多地方官员的“政绩时尚”。
于是一个城市一个大广场,无一例外。
有的地方连小小的县城也拆除民房,修建广场。
这些广场修好后大都闲置无用。
夏天酷日暴晒,冬天寒风回荡。
罗马柱广场上必有喷泉和一排罗马柱。
谁也不知这种舶来的罗马柱是干什么的,谁也不知为什么偏偏都要造这么一排怪模怪样的柱子。
最多站在前边照个相,但也不新鲜,因为无论走到哪个城市都能见到这种冷冰冰的围成半弧形的一排洋柱子。
洋房更雷同的是住宅楼,全国各地的住宅都像是一个公司设计的。
无论是多层的公寓,还是单体的顶尖小房,全都一样,愈洋愈好,一片一片,排列整齐,布满大地。
有的连名字也相同,比如罗马花园或帝豪广场。
水泥树人造景观是中国城市很热衷的事。
用自来水造瀑布,用膨化塑料堆假山,用水泥塑大树,喷上绿漆,到处可见。
北方城市常常用水泥在街头造一棵气根长垂的大榕树或几株南国风情的椰子树。
最神奇的景象倒是这种人造树可以四季常青。
逢到三九,天寒地冻,水泥树依旧绿意葱茏。
明清一条街历史街区和古建筑全拆光了。
外人来旅游,没有历史怎么办?外国人来参观,没有中国特色怎么办?于是每个城市差不多都建起一条明清街。
而且只一条街就够了,所以又称“明清一条街”。
这种仿古街原本与城市的历史无关,所以既没有历史记忆,也没有人文积淀。
尊敬的文物局领导:您好!我谨以此申请书,向贵局申请对位于我国某市某区的古民居——【古民居名称】进行保护与修复。
以下为申请书的具体内容:一、古民居概况【古民居名称】位于我国某市某区,始建于清朝【年代】,距今已有【年数】年历史。
该古民居占地面积约【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约【面积】平方米,是一处典型的【建筑风格】古民居。
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
二、古民居的历史价值1. 文化价值:【古民居名称】作为我国传统古民居的代表,见证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其建筑风格、结构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都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
2. 历史价值:古民居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记录了【古民居名称】所在地区的历史变迁。
古民居的保存状况,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科学价值:古民居在建筑结构、装饰艺术、建筑材料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通过对古民居的研究,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历程。
三、古民居的现状目前,【古民居名称】的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年久失修,古民居的屋面、墙体、木结构等部分出现严重损坏,甚至有坍塌的风险。
此外,古民居周边环境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古民居的保存。
四、申请理由1.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古民居名称】对于传承我国古代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修复和保护,可以使古民居焕发新的生命力,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2. 带动旅游业发展:古民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对其进行修复和保护,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 提升城市形象:【古民居名称】作为某市的文化地标,对其进行保护和修复,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五、保护措施1. 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对古民居进行全面的修复和加固。
2. 加强古民居周边环境的治理,确保古民居的安全。
3. 建立古民居保护基金,为古民居的长期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4. 加强对古民居的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古民居保护的意识。
古民居修缮加固申请书申请人信息•申请人姓名:•联系电话:•申请单位(如有):•地址:申请目的古民居作为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然而,受到时间的侵蚀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多古民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和安全隐患。
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我们申请对古民居进行修缮和加固。
修缮计划根据对古民居的实地考察和评估,我们计划进行以下修缮和加固工作:1.结构加固:根据古民居的结构特点和现有损坏情况,对建筑的承重墙体、柱子、梁等进行修复和加固,确保建筑的整体稳固性和抗震性。
2.屋面修复:古民居的屋面常常存在漏水和破损问题,我们计划修复古民居的瓦片或用传统材料进行覆盖,确保屋面的完整性和防水性能。
3.木构件修复:古民居的木构件是其独特的特征之一,但也容易受到虫蛀和腐朽的影响。
我们将对木构件进行修复和更换,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稳定性。
4.装饰修复:古民居的装饰元素如门窗、雕花等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将对这些装饰元素进行修复和保护,以保持古民居的艺术价值。
5.水电设施更新:为了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我们计划对古民居的水电设施进行更新和改善,以提供更加安全和便利的使用环境。
经费来源和合作机构本次古民居修缮加固计划所需经费约为XX万元,具体经费来源如下:•政府拨款:XX万元•捐款:XX万元•自筹资金:XX万元为了确保修缮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将与以下合作机构进行合作:•XX建筑设计院:负责修缮方案的设计和施工图的编制。
•XX文物保护研究所:提供专业的文物保护意见和技术支持。
•XX施工公司:负责修缮工程的实施和监督。
申请理由古民居作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修缮和加固古民居不仅可以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财富,还可以传承我国传统建筑的精髓,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
另外,修缮和加固古民居还可以提升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摘要:建筑是浓缩的历史、是凝固的文化,建筑因人而起,由人而造,看似线型固化的外表,展现了富有哲理的人性思维、极具魅力的审美体验。
许多美景在震撼人心的同时,更让人唏嘘感慨中国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无穷智慧,并不断思考怎样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养分,更好地推动当今人文环境的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发展之路。
关键词:建筑文化;人文环境;影响引言建筑不仅仅只是一般概念上的土木工程,它是对文化、历史和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展现了一个时代文化的风貌水准,凝聚了一个时代文明的精神力量,由此衍生出的建筑形态,自然成为其文脉之所在和精神之所在。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起源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是世界原生六大古老建筑体系之一,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大约出现于距今一万年前的新、旧石器交替时期,发源于黄河、长江中下游流域。
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殷商时期已形成了设计巧妙、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20世纪前,中国古建筑一直有着自己特殊的结构和布局,并且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筑也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的起源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繁荣阶段和成熟阶段。
起步阶段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为石器时代用木头、泥或天然洞穴形成的“巢居”和“穴居”的一种原始建筑,夏商周开始出现夯土筑台技术和木架干阑式结构,也标志着中国古建筑正式步入起步阶段。
发展阶段为秦朝至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自秦朝开始大兴秦砖汉瓦,废弃台榭体系,兴盛木架构技术,使用的是抬梁式及穿斗式木的架构,形成了初步的民族风格,最终形成了皇室风格、宗教风格、民居风格等几种不一样的建筑类型,形成中国古建筑的发展阶段。
繁荣阶段为隋朝至明朝时期,此期间中国古建筑的制造工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技术得到了提升,也更加完善,并正式有了官式建筑的法典文本宋《营造法式》,在这个阶段无论从建筑规模、建筑类别和奢华等方面,都让中国古建筑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和提升,进入了繁荣时期。
三坊七巷的导游词三坊七巷的导游词(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导游,往往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
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坊七巷的导游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坊七巷景区参观游览,我是讲解员**首先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三坊七巷景区的总体概况。
三坊七巷景区位于千年古城福州市中心,占地面积约40公顷。
三坊七巷最早形成是在西晋308年,建筑格局形成于唐天复元年代(901年),繁荣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
以南后街为中轴,向西伸出了三个坊(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向东伸出七条巷(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排列整齐,纵向有序,形成“鱼骨状”传统街巷格局,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称为“三坊七巷”。
历经千余年来,仍完整保留着唐宋遗留下来的坊巷格局,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现存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200多座159处,包括国家级9处,省市级19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文保单位众多,集中程度堪称全国唯一,被我国建筑学界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历代名人聚居地,在这不足40公顷的土地上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三坊七巷历史神韵和闽都文化的精髓。
大家所看到的这是一座居住着近现代两位名人的故居,一位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女作家谢冰心。
林觉民是辛亥广州起义杰出代表人物,林觉民遇难后,临时知县的岳父陈元凯连夜托人到福州告知此事,全家为避祸搬到光禄坊的早题巷。
后来,谢冰心的祖父谢銮恩买下了这栋旧居。
说到林觉民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与妻书》。
这一如诗如画的名篇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不仅表达了夫妻间深深的歉疚和殷殷的情意,而且表达了“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谋永福”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激励了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
Homestay/民宿. All Rights Reserved.114/ TOURISM WORLD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济南市人大代表,济南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济南市终身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影响济南十大文化人物之一。
刘奎让老建筑在「活化」中涅槃重生专访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奎文\本刊记者 刘翠霞 图\刘奎提供115TOURISM WORLD / . All Rights Reserved.116/ TOURISM WORLD/民宿Homestay. All Rights Reserved.如果说,民宿是旅行的另一种方式,那么藏于泉城闹市之中的隐泉别院,便是打开民宿的另一种方式。
从济南最热闹的泉城路西头向北,便是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鞭指巷,巷子里有一座非常典型的济南传统民居,青瓦屋檐、青砖墙面,古色古香的木门,古朴而又雅致。
进入院子,明亮的玻璃落地窗、时尚简约的家具,却在古典中露出现代和时尚感。
转过身,两眼汩汩外涌的泉水,又把你一下子拉进老济南的泉水生活里。
这便是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济南隐泉别院,这座老济南特色民居改造的新民宿,是由山东意匠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刘奎创意设计,并与隐泉别院的主理人于天伟共同投资建设而成的。
济而新,让老建筑与时俱进地融入到城市时尚化进程之中作为土生土长的老济南人,刘奎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济南历史建筑保护和城市文化研究。
他曾主导泉城路“高家当铺”的修复,曾将济南经三纬六路的老洋行平移保存,也曾策划并主持了意匠351创意产业园、“阜诚信”棉花行、成丰面粉厂等历史遗存的整治保护工作。
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济南历史文化和泉水生活的热爱。
“建好大济南,莫忘小泉城”。
刘奎认为,济南的泉水是全世界独有的资源,趵突泉、大明湖、黑虎泉、五龙潭,过去的千百年间,众多文人墨客在济南留下很多美好的诗篇。
《老残游记》里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8个字虽然简短,却将泉水、城市、市井、人家的共生状态充分地表述出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泉水和老百姓在一个城市里有机交融的市井文化与人文景观。
武陵春色景点介绍湖南省有一处可以被称作“神奇古镇”的地方,那就是位于隆回县西部的武陵源景区。
距离长沙市西南角约120千米,它是一个自然界的奇妙景观。
山体环绕,植被茂盛,奇石林立,峰峦叠嶂,悬崖峭壁,谷谷绿袖,暗涧幽谷,湖湖碧水,峰峰苍碧,岸岸金粟,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是湖南省欧阳建立的一处非常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武陵源景区有着悠久历史,距今约有三千多年,是中国古老文明的根源之地。
景区有着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拥有超过800种动物,3000多种植物。
种类极为丰富的植物,使得武陵源的植物组成极其多样,令人叹为观止。
在夏季,在武陵源的山林中,可以看到芭蕉树拥有碧绿的叶片,绿叶的翠绿夹杂着红叶的明色,犹如一幅挥之不去的美丽画卷;可以欣赏到野花绽放的壮观景象,各种色彩缤纷的花朵点缀着山间,为苍翠的山林增添了一抹缤纷;更可以见到夜色深沉时,群星璀璨,像一幅璀璨的星空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矗立于武陵源景区的玉龙雪山号称“中国最美雪山”,它是一座魔幻世界。
雪山拥有着浩瀚的深山,悬崖峻壁,盘山而上,便到了芳草峰,这里有一座奇特的悬空寺,被称为“万佛崖”,寺前有一片芳草草原,气势宏伟,可以俯瞰玉龙雪山,令人流连忘返;再往前走,便到了西汉破碎谷,这里素有“仙宫”之称,千姿百态的山洞、奇峰与悬空石桥,由山涧汇聚而成,令人心旷神怡。
另外,武陵源的湖泊也是一处非常宜人的风景,比如梅林湖,它位于武陵源西部,呈狭长的梯田形状,湖水清澈,碧波荡漾,其它的如同池塘一般的湖泊也多有着清新自然的美景。
武陵源景区还有一处非常历史悠久的古村落,叫做澧水古镇,它曾经是湖南省澧县(今在湖南)13个古镇之一,这座小镇有着历史悠久的古寨,古民居和古老的庙宇,以及风景秀丽的景观,拥有独特的历史建筑和精彩的民俗活动,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游客还可以在武陵源景区内体验到一处世外桃源,它就是牛角峰,它是一座极具历史文化地标的著名山峰。
游客可以登山,欣赏到蓝天碧海,俯瞰远处的茶田、稻田和松林,犹如梦幻神话般的景色。
解读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摘要:本文引入城市意象理论,通过其五要素分析徐州户部山依傍黄河、因山建宅等城市地理学上的特点;整合文脉的梳理作答这些城市现象形成的本源。
文章旨在将本地居民经历中的元素从头拼接,试探访户部山古民居之原貌,并为其修复项目提供线索。
关键词:户部山; 古民居; 城市意象; 漕运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theory of City Image for the purpose of analyzing the ancient folk houses of the Hu Bu Hill in the city of Xuzhou,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hill near the Old Yellow River Course. Those urban geographic features were answered by integrated context study. By arranging and combining a variety of elements in the memory of local residents, the paper attempts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image of Hu Bu Hill ancient folk houses, and presents the clues for the rebuilding project.Keywords:ancient folk houses; city image; grain transported to the capital by water1引言徐州户部山古民居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关于研究明清时期漕运城市的功能转型,黄河改道对城市地理学上的阻碍和黄河“文化层”的断代,苏、鲁、豫、皖一带传统建筑的纵、横两向对照等课题,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介绍清源山清源山,位于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境内,是吴川市的象征性地标。
它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的关注。
本文将为你全面介绍清源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等方面。
地理位置清源山位于吴川市东北部,坐落于陆地之上,处于北纬21°15′04″、东经110°46′57″。
它占地约200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一个相对较小的山脉。
由于地势相对独特,清源山被誉为“珠江三角洲的绿色屏障”。
自然景观山脉清源山主峰海拔约982米,是岭南较高的山脉之一。
它由七座主要山峰组成,分别是主峰、横尾、骑墩、紫软、牛角、狗田和筘头。
这些山峰环绕在一起,形成一道壮丽的山脉景观,使人惊叹。
植被清源山的植被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分布广泛而密集。
山上树木葱郁茂密,林间鸟语花香,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同时,清源山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包括野猪、山羊和猴子等,增加了该地区的生态魅力。
瀑布和溪流清源山拥有多个瀑布和溪流,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源瀑布和清溪。
清源瀑布是清源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高约60米,水势汹涌。
清溪则是沿山流淌而下的溪流,其清澈的水质和奇特的岩石景观令人陶醉。
历史文化古建筑清源山地处湛江历史名城吴川市,这里保存着许多古建筑物。
其中最有名的是清源寺,它是清源山的主要建筑,建于唐代。
清源寺规模宏大,殿宇庄严,是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另外,山上还有一些古庙和古民居等,代表了吴川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
文化活动每年,清源山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其中最重要的是清源山音乐节,它是湛江地区最大的音乐盛会之一。
音乐节期间,参与者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表演,还可以参加音乐交流活动。
此外,清源山还会举办登山比赛、书法展览等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参与其中。
历史故事和传说清源山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故事和传说。
据说,在清源山的某个山洞中,有一位隐士生活着,并可算是了解文化和道德的最高人物。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中国古民居建筑,文化地标的领导者!
“玉洁冰清、四平八稳、雕梁画栋……这些我们熟知的成语或者俚语很多都
与中国的古民居文化相关。看中国的古建筑,特别是古民居建筑,要从三个角度去
看:民族、民俗、宗教。”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唐岛湾湿地公园里的“中国院子”
项目日前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讲座,吸引不少对古民居建筑文化感兴趣的参
观者。本次讲座,由国内著名古建筑收藏家、中国院子文化顾问姜伟担任主讲,
以中国院子内的44栋明清时期古民居和古建筑构件藏品博物馆为立体课堂,从
古建筑的外形特征、文化基础出发,讲述了古民居建筑中所包含的宗族制度、儒
释道文化、等级制度,以及古人的婚嫁、奔丧、祭祀等风俗日常。
看文物,“文”在先“物”在后
位于中国院子南方园区的12号院落“积善余庆”,是一栋原址位于浙江东阳
的清代晚期古民居建筑,近百件明清及近代的古建筑构建、家具正在院内展陈,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从形神兼备的雕梁画栋、牛腿花板,到镂刻精致的鎏金闺床,古人的生活与精神世
界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参观者眼前一一展开。
“古代的女孩子们13岁挽发髻、14岁可以出嫁了,女子出嫁也称为出阁,阁
就是指的闺床前面这个像屏风一样的门档,未出嫁前闺阁是她们最主要的活动场
所。古时富贵人家在嫁女时,都会将床作为重要的陪嫁物品,因为古人认为房子和
床最能体现家族的财富实力,这个习俗在南方许多地区仍旧盛行。在古代工匠中
流行一句话,叫‘千工床、万工房’,就是说3个工人工作365天才能打出一张好
床,床上门帘、挡板都可以根据主人要求,通过匠人的巧手尽可能地赋予所有美好
祝福,所以耗工耗时的床是财富的象征。”姜伟在讲解的过程中,告诉大家:“在
去欣赏一件文物的时候,要先看文再看物,物品上的文字、文化内涵及背景,才是
物品最有价值的部分。特别是古典家具,大多数人关注椅子的材质是否名贵、年
代是明还是清,但桌椅板凳的用途制式反映的是古人思想与生活,现在这间房的
几案摆放就十分讲究,一个条几放上四个瓶子再加一个八仙桌,就叫‘四平八稳’,
是古时家中客厅规矩摆法,瓶子摆放也大有讲究,要有两个可以放官帽的‘帽瓶’,
寓意父子仕途,要有两个可以插鸡毛掸子的花瓶,寓意母女持家。”已至古稀的专
家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日渐淡出大众视野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娓娓道来。
听历史,戏台祠堂都是故事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古民居是古代民俗文化的缩影,姜伟说:“保护古民居,
就是为了留住那些珍贵的民俗文化,小到房子里的摆件角雕,大到建筑的选址规
制、功能布局,处处都能看到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文明,我年轻的时候喜欢
世界各地到处跑,游历了八十多个国家,上了年纪越发痴迷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越
看越有意思。举个例子,大家在逛古建筑遗迹的时候,普遍都会发现祠堂前一定会
有戏台,村村户户也都会建戏台、组戏班。中国院子里也有祠堂和戏台的建筑,
这也是源于古时民俗文化,在祠堂举行祭祀的时候,要请戏班子唱出戏给祖先们
听表示尊敬与祭奠;家里老人过寿,要请大家听戏,聚在一起热闹热闹;或者,我
把你给得罪了,想跟你和好缓解下矛盾,我就可以请你来家里听戏,听一出《负荆
请罪》或者《将相和》,不用直说你也明白我的心意了。你看,古人多会来事。”
整场讲座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所涉及的建筑、历史、人文、宗教知识博纳
古今,讲解过程中,不断有参观嘉宾发出“原来如此”的感慨,樊女士带着一家四
口一起来听的讲座,她说:“今天才知道,我原来常用的那么多成语都是从古建筑
里面衍生出来的。比如,屏风古时称为‘萧’,有分隔里外的作用,‘祸起萧墙’
就是指内院出事儿,非常生动。”在讲座结束后,不少古民居文化发烧友余兴未尽,
与古建筑专家畅谈半小时后才匆匆结束。姜伟表示:“这次活动让我十分感动。
古建中国-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我没有想到现在的年轻人会对古建筑和其中的各种文化如此感兴趣,提的问题也
很有深度。通过中国院子这个平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古民居文化。”
逛院子,老院新颜整装待发
据悉,中国院子自今年5月29日试运营至今,几乎每天达到预约,圈粉众多。
在为期一个多月的开园活动结束后,中国院子持续举办了“《凝固的时空》琥珀
标本展”、“古建筑构建展暨古典生活场景复原展”、奇石文化展、城市主题摄
影展等高质量的文化展览展示活动。在暑期,中国院子项目将作为国学研学基地,
通过与研学组织、小记者团们合作,共同促进少儿传统文化普及、丰富学生课外
教育。
并且,为了更好传播古建筑文化及其所蕴含的传统民俗礼仪,中国院子将原
有的“古建筑构建展暨古典生活场景复原展”重新打造,升级为“古建筑构建博
物馆”,在原有展品基础上,新增40余件精品古构件,并增设纪录片放映厅、文创
产品展示区,预计八月上旬可正式对外开放,并会不定期举办专题文化讲座。届时,
可通过官微“唐岛书房”预约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