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4我爱故乡的杨梅_人教版-精选学习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6.15 KB
- 文档页数:6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材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
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它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
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贪婪、吮吸、狭长、细腻、嘴唇、汁水、豆腐”等7个词语;2.通过对“贪婪”等词语的理解,感受杨梅树的可爱。
3.了解杨梅果的特点,体验吃杨梅的乐趣,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杨梅树的蓬勃生机和杨梅果的特点,体会吃杨梅的乐趣。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认识杨梅树。
(课前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1.同学们,喜欢吃杨梅吗?杨梅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它色鲜、味美,很多人都对它爱不释手。
有一位名叫王鲁彦的作家,他也特别喜爱杨梅,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介绍故乡的杨梅的。
(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
这是一篇选学课文,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过了吧!让我们来完成《预习单》上的练习。
①贪婪(lánɡlán)吮(shǔn yǔn)吸狭(xiájiá)长细腻(n ìmì)嘴唇(chún cún) 染(rǎn lǎn)满甜津津(jīn jīnɡ) 豆腐(fu fǔ)②春天的甘露(lùlòu) 露(lùlòu)出③作者在介绍杨梅时不仅介绍了(杨梅树),还从()、()、()、()等方面介绍了(杨梅果)。
三年级下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案分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江南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特点进行观察的,先写杨梅树,再写杨梅果,写了杨梅果的形、色、味,叙述顺序清楚,语言简洁,朴实、亲切。
同时,采用细腻的描写手法,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一、本课的教学目的:、学习本课的13个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朗读课文,形成以读悟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明白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杨梅的,各写了杨梅的哪些特点,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进而形成根据相应语句概括特点及意思的能力。
4、在读书、理解、美读、感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杨梅的,各写了杨梅的哪些特点,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2、在理解课文以及美读的基础上,流畅地背诵课文。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方法:感情朗读,讲解、指导法,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搜集杨梅生长过程、品种特色等有关资料,制作电脑。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几个杨梅果到课堂上来,边观察实物,边上课。
六、教学过程:我打算依据下列程序进行这篇课文的分析与教学。
(一)、首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接着学习生字词,解决课文朗读过程中的障碍。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熟练程度,同时正音,为后面的感情朗读、美读品味打下基础。
(三)、抓住杨梅树的特点和美丽可爱以及杨梅果的形、色、味三方面展开美读、理解、感悟。
首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从“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等语句中感悟杨梅树的勃勃生机和美丽可爱。
接下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达到熟读成诵,同时指导学生感悟这段文字写得美在哪里。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讲课稿:《我爱故土的杨梅》一、说教材《我爱故土的杨梅》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4课,这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杨梅树的美;二是杨梅果的可爱。
从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表达了作者对故土杨梅的喜爱之情,是一篇借物抒怀的好文章。
本课的要点是理解、领会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察看事物的方法。
难点是从字里行间领会作者喜爱故土杨梅之情。
这也是本课的教课目标。
可是本次送教下乡我们商讨的目标是:联合课文内容进行作文教课。
让学生从文本中知道如何才能把光景写好。
这也是我这节课的教课目的。
所以这节课,既不可以把它上成一堂精授课文,又不可以上成独立的作文课。
因为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必定的理解剖析能力,依据课文内容和班级学生实质的状况,教课时指引学生自读课文体验、研究理解课文内容,意会写杨梅树作者是如何写详细的,同时感悟杨梅树的美和可爱。
二、说教法和学法培育学生优秀的人文修养,语文修养以及合作研究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表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能力、感情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一致,充足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和主动性,建立开放而又活跃的语文讲堂。
教课时我采纳了指引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指引学生怀疑,而后组织学生议论研究并体验。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堂中获得充足表现。
三、说教课环节我的讲堂构造是:质凝定向研究体验练笔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常常比解答更重要。
因为文章的课题是文眼,所以上课开始,我就指引学生从题目下手怀疑。
我针对本节课教课目的,在阅读教课和作文中找到一个支点,于是我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虑:1、作者抓住什么详细写杨梅的?试举例说明。
确立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读文研究或小组研究,学生经过自主研究和小组合作研究后,问题基本明亮化,这时进行全班沟通报告,小组代表讲话,依据学生报告状况相机板书。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课要增强对学生进行朗诵训练,并且朗诵要入情入境,表达感情。
14《我爱故乡的杨梅》三年级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3、拓展阅读,用学文中积累的语言练习说话。
教学重点: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打出杨梅果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你知道杨梅生长在哪儿吗?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作家鲁彦一起,走入那如诗如画的江南,同他一起去品味他的故乡的杨梅。
●二、轻声读全文。
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板书:杨梅树、杨梅果(形、色、味)●三、看课件(杨梅树)。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杨梅树吧(播放课件)。
投影片打出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一片片狭长的叶子”怎么会在雨雾中欢笑呢?(引导学生想像风吹叶动、雨落枝摇、嫩叶如洗的情境,体会枝叶舒服、高兴的心情。
)如果你是春雨中的杨梅树,请做一做“舒展”的动作,体会杨梅树的快乐。
指名感情朗读。
配乐背诵(或用给音乐片配音的方式试背。
)教师过渡:看书上插图,你观察到了什么?——杨梅树枝叶茂盛,果实累累。
●四、自学4-6自然段(杨梅果)。
默读、画批,说说你从哪儿体会出杨梅果惹人喜爱?读读这些句子。
自学后,小组交流。
五、全班学习交流。
1、形状: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如:一个浑身长满小刺的家伙怎么会可爱呢?(让学生抓住软软的、平平的、细腻而柔软来体会杨梅果形状的可爱。
)有了感受读一读。
补充原文节选再让学生读一读: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2、颜色: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时,教师插播课件,看一看杨梅颜色的变化。
用上“先是……随后……最后……”说一说杨梅颜色的变化。
感情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三年级下语文评课-14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版5月29日上午第一节在四楼多功能厅聆听陈老师执教的《我爱故乡的杨梅》,受益非浅。
《我爱故乡的杨梅》这是一篇选学课文,借景抒情,表达思念故土的一份情怀。
节选的文章内容比较浅显,语言也比较朴实易懂。
在集体备课时,大家的意见认为应放手让学生去读读悟悟,品品谈谈,再悟悟读读,只要在学生心中留下酸酸的杨梅味,即可也。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陈老师很好地体现了此次教研主题-------“在选学课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高,学习主动有效,能质疑,善思考,会倾听,整堂课简单有效。
首先揭题有效。
陈老师让学生齐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了解到什么。
这个方法是传统的,但也是简单有效的,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后来,陈老师还让学生去掉“故乡的”读,比较与原课题的区别。
这小小的变动反映了教者的匠心,让学生从题目就直觉地感受作者对故乡的那份难舍之情。
其次范读有效。
第二环节的初读课文,陈老师选择了配乐朗读,悠扬的音乐,清脆的声音,吸引人的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营造的学习氛围是听录音所难以比拟的,学生爱听,喜听。
第三环节的品读文章,陈老师紧紧抓住:你从哪些词中读懂了什么?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在交流环节中,陈老师注重对读的引导评议,有学生对学生的评议,有学生对老师的评议,有老师对学生的评议,让读代替讲解,让读体现感受-----,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
为了唤起对杨梅的感觉,陈老师分发每人2颗杨梅,但要求学生先观梅,再品梅,还要把吃了的感觉与文中的语句对照,看看是否真是这样的。
这里体现了有目标的课堂活动,使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还有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以及原文很长很长的,激起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陈老师在教学中多处体现了分层教学。
如学习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时。
分层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广阔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提供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机会这样读读议议,议议读读,由意境之美、语言文字之美,感受到物美情美,并由此产生了朗读的语感。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14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懂得爱家乡是爱祖国最基本的体现。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为课后练笔做准备。
3.在弄清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基础上,继续练习分段。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指导理解词语“贪婪、吮吸、伸展。
”从而理解杨梅树和杨梅果的可爱。
教学难点:通过训练引导学生理解第3段,为学生写作做准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用投影片书写课后作业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析题:1.读题;你能从一个词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吗?2.用删读法理解文章会写什么。
(1)“我爱故乡”会写什么内容?(2)“我爱杨梅”会写什么内容?(3)回到文题“我爱故乡的杨梅”回答。
(二)自由读文,知道都介绍了故乡杨梅的哪些方面。
(杨梅树、杨梅果)(三)为更好地理解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一)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读准生字的音节并组成课文中的生词。
2.重点读音指导:吮汁津(二)指导理解词义。
1.生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贪婪——原指不知满足。
本课指杨梅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吮吸——原指把嘴唇聚拢吸取。
本课指杨梅树吸收春天的雨水。
2.熟悉的词语通过做动作、扩词了解其词意。
(1)“伸展”可让同学们通过动作“伸”“展”理解杨梅树得到雨水的浇灌,枝叶迅速生长。
(2)“欢笑”可拆词再分别扩词理解杨梅树旺盛的生命力。
三、初读课文,弄清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四、分自然段读文,并说出自然段的意思五、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总述爱故乡杨梅—分述爱杨梅树—爱杨梅果。
)六、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说每段段意第二课时一、齐读文题,交待本节课学习任务(通过训练理解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练笔打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一)指名读,思考:第一段的一句话我们都知道了什么?(作者的家乡在江南,爱故乡、爱故乡的杨梅。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及评析(教案文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三年级语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案例及评析(教案文本)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通过重点词、重点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体会作者喜欢杨梅的可爱、美丽,来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作者通过“眼看、手摸、嘴尝”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会作者抓住特点,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及对故乡的热爱。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生自由答。
)你们吃过杨梅吗?杨梅酸溜溜、甜滋滋的,可好吃了。
你们想吃吗?让我们在学习课文中体会杨梅的味道怎么样?采用这样的导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
二、小组探讨、合作学习(一)、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杨梅怎么样好吃,作者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二)、在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看看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三)、启发学生:本篇课文没有自学提示,能不能想想办法?(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提问题,自编自学提示。
)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并帮助实施计划。
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想解决的问题,可以独树一帜。
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出自学提示。
大屏幕出示,并让学生朗读,看看能不能解决。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课稿一、说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国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选学课文。
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抒发作者对杨梅的喜爱,表达作者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通过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及“眼看、手摸、嘴尝”的方法进行观察,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进行叙述,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
以及作者那种细致入微的感受等,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体会课文字里行间透出的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使读者对杨梅产生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这篇课文安排在选学课文中,我重点设计训练项目是“以读为本,读出情感,体会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尽管《我爱故乡的杨梅》只是一篇选读课文,但却是是一篇引导学生状物的好范文,可以把它当作一篇精读课文来研读。
课标提出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为此,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能认读文中的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能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意。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读悟,合作探究,充分感悟作者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喜爱杨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需要突破以下重难点:教学重点:作者细腻地描写杨梅的形状特点、颜色的变化过程和独特的滋味,把故乡的杨梅描述得非常惹人喜爱。
教学难点:通过感悟“贪婪地吮吸”、“欢笑”这些词体会到杨梅树在作者的眼中犹如一个可爱的孩子,作者笔下的杨梅树在春雨的沐浴下是如此美丽动人。
四、说教法、学法:词句品读:本文词句优美,描写细腻而生动,很能让人产生喜爱之情。
“文中哪些词句写得细腻而生动,让你喜欢,让你从中体会到作者喜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充分地自读,自画,自品。
《我爱故乡的杨梅》说教材《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读课文。
课文描述了故乡杨梅树的美丽及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课文虽然短小,但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简洁、朴实亲切。
作者抓住杨梅的特点,进行细腻地描写,是一篇难度适宜的指导学生仿写水果的状物抒情记叙文。
读罢课文,嘴里依稀还泛着酸滋滋、甜津津的味道,而后再狠狠地咽上几大口口水。
这有着惊异形状,可爱颜色,甜美滋味的杨梅重临于我的心头。
这种叫杨梅的果子便是远离故土的作者寄托乡情的魂牵梦萦的佳果美食。
说教学目标尽管《我爱故乡的杨梅》只是一篇选读课文,但只要细细触摸文本,我的脑海里便自然而然地跳出了几个字:是一篇引导学生状物的好范文,可以把它当作一篇精读课文来研读。
综观全册教材,这篇文章可以归到第一组的课文中去(第一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景物)。
课标提出的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要求要充分得以体现。
再从单元目标看,要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观察家乡的景物,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为此,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杨梅的可爱之处,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2)抓住要点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杨梅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说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抓住要点、有感情的朗读文章。
(2)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
说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并学会运用在自己的习作中。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我利用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力和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等优势,整合语文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引起重视学生,加强朗读,提炼写法,为接下来的仿写做好铺垫。
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不同的差异中得到发展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多维解读准确定位———《我爱故乡的杨梅》文本解读作者:黄美丽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7年第7期黄美丽一、整体初读,感受作者真情《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
这是一篇状物的文章,脉络清晰,词句优美,耐人回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热爱故乡杨梅的思想感情。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直言“爱故乡的杨梅”。
接着把雨雾中的杨梅树写得像吮吸母亲乳汁的“小宝宝”那样可爱。
接下来,又写“杨梅的形状、颜色和滋味都非常惹人喜爱”。
它的形状“圆”得可爱,就是那小刺在果熟时也是那样的“细腻而柔软”;它的颜色“红”得可爱,果肉是那样的“新鲜红嫩”;它的滋味甜中带酸,“叫人越吃越爱吃”。
作者爱杨梅,爱的是那样的细腻,那样的实在,感情是那样的真挚。
二、精处细读,探寻文本秘妙1.篇章构思巧妙(1)先总后分的构架。
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
作者一开篇就直抒胸臆:“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句,分别写了春雨中蓬勃生长的杨梅树、杨梅成熟的时间,以及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
先总起后分述,整篇文章的构架十分清晰,体现了一般状物文章的特点。
(2)详略得当的安排。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的可爱,其中重点观察了杨梅,从外形到颜色再到味道,三个自然段,内容写得十分详细。
而写杨梅树仅用几笔带过,杨梅成熟的时间更是一句带过,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2.表现手法精妙(1)表达的言之有序。
写景状物的文章贵在表达有条有理,言之有序。
从整篇文章看,作者观察杨梅,先从整体上观察(杨梅树),后从部分(杨梅果)进行重点观察。
再看对杨梅树的描写,从“整棵树”到“枝”和“叶”也是先整体再部分的表达顺序。
当我们把目标聚焦到杨梅的特点部分时,作者的言之有序俯拾皆是:先是……随后……最后……,没有熟透的,熟透了……作者在每一段特点的描述中都是按照杨梅成熟的时间顺序,把杨梅变化的特点写得清清楚楚。
三年级下语文教材解读-14我爱故乡的杨梅人教版(2019)
重点生字
贪:(觸)chù
抵、顶:抵触。
“羝羊触藩,赢其角”。
碰,撞:触礁。
触电。
触动。
触摸。
触发。
触犯。
触怒。
遇着:接触。
触觉(ju?)。
触目惊心。
触角(ji僶)。
触景生情。
触类旁通。
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感触。
忽有所触。
笔画数:13;部首:角
造句:这匹马贪婪的喝着河水。
狭:(狹)xiá
窄,不宽阔,与“广”相对:狭窄。
狭长。
狭隘。
偏狭。
狭邪(指小街曲巷娼妓居住的地方。
亦作“狭斜”)。
窄广
笔画数:9;部首:犭
造句:狭长的幽谷,令人望而生畏。
桂:guì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别称:桂剧。
桂系军阀。
〔桂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通称“木犀”;简称“桂”,如“金桂”,“桂子飘香”、“桂轮”(月的别称,相传月中植桂花。
亦称“桂魄”)。
姓。
笔画数:10;部首:木
造句:桂林山水甲天下。
刺:cì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刺绣。
刺伤。
刺杀。
暗杀:刺客。
被刺。
行刺。
侦探,打听:刺探。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刺。
讥刺。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刺。
鱼刺。
刺丛。
刺cī象声词:刺地滑了一跤。
笔画数:8;部首:刂;
造句:这些流言深深的刺伤了他。
软:(軟)ruǎn
柔,与“硬”相对:柔软。
软席。
软卧。
软缎。
软话(温和的话)。
软绵绵。
懦弱:软弱。
欺软怕硬。
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软。
耳软。
不用强硬的手段进行:软磨(m?)。
软禁。
软刀子(喻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折磨或腐蚀的手段)。
没有气力:两腿发软。
货色软。
工夫软。
姓。
硬
笔画数:8;部首:车;
造句:这匹布质地柔软。
触:(觸)chù
抵、顶:抵触。
“羝羊触藩,赢其角”。
碰,撞:触礁。
触电。
触动。
触摸。
触发。
触犯。
触怒。
遇着:接触。
触觉(ju?)。
触目惊心。
触角(ji僶)。
触
景生情。
触类旁通。
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感触。
忽有所触。
笔画数:13;部首:角
造句:你应该多接触一些现代科技知识。
滑:huá
光溜,不粗涩:滑溜。
光滑。
滑润。
滑利。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上溜动:滑冰。
滑雪。
滑行。
滑翔。
滑梯。
滑坡。
狡诈,不诚实:滑头。
狡滑。
滑头滑脑。
姓。
涩
笔画数:12;部首:氵
造句:冬天路滑,小心。
唇:chún
嘴的边缘红色部分:嘴唇。
唇齿(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两方面)。
唇膏。
唇裂。
唇舌(“嘴唇”和“舌头”,喻言辞)。
唇吻(嘴唇,喻口才、言辞)。
唇亡齿寒(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笔画数:10;部首:口;
造句:经过一番唇枪舌剑,他终于被说服了。
汁:zhī
混有某种物质的水:汁液。
墨汁。
果汁。
胆汁。
脑汁。
笔画数:5;部首:氵;
造句:小孩子一般都喜欢喝果汁。
津:jīn
渡水的地方:津渡。
关津。
津要。
问津。
口液,唾液:津液。
津津有味。
汗:遍体生津。
滋润,补:津润。
津贴。
中国天津市的简称。
笔画数:9;部首:氵
造句:天津是直辖市。
腐:fǔ
朽烂,变质:腐烂。
腐朽。
腐败。
腐化。
腐蚀。
腐臭。
陈腐。
流水不腐。
思想陈旧过时:腐旧。
腐儒。
迂腐。
某些豆制食品:豆腐(“腐”读轻声)。
腐乳。
腐竹。
古代指施以宫刑:腐刑。
笔画数:14;部首:肉
造句:腐旧的思想该换换了。
虽:(雖)suī
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虽然。
虽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纵然: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笔画数:9;部首:虫;
造句:虽然我们很穷,但我们不能丢了骨气。
味:wèi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味觉。
味道(亦指兴趣)。
滋味。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味。
香味儿。
情趣:趣味。
兴味。
意味。
津津有味。
体会,研究:体味。
耐人寻味。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味药。
笔画数:8;部首:口;
造句:这种花香的气味真怡人。
重点词语
贪婪:不知满足,贪得无厌(含贬义)。
吮吸:聚拢嘴唇来吸取。
甘露:甜美的汁水、露水。
狭长:细长,不宽阔。
触到:摸到,碰到,感觉到。
细雨如丝:雨水像丝一样细密。
甜津津:甜美。
学习目标
1、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把
内容写具体的。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重点
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惹人喜爱之处,体会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了解杨梅的可爱,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可爱”这个意思写出杨梅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