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你对地中海贫血了解多少地中海贫血,相信很多人对这个病都不陌生,尤其是在我国南方地区。但是关于这个病你又了解多少呢?一、什么是地中海贫血?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最初发现于地中海区域并因此而得名,也叫“海洋性贫血”。在我国,地贫最多见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其次是长江以南各省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人口流动和南北通婚日益增多,北方地区地贫基因携带者亦逐渐增多,地贫携带者及患者不再只局限于南方地区。
在医学上它还有一个名称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看着这个名字就知道“地贫”是因为珠蛋白出了问题而引起的。先来简单说说珠蛋白吧,两条α珠蛋白链和两条β珠蛋白链就组成了正常成人的血红蛋白,就像一辆货车有四壁可以装货运输。如果因机体某个或多个珠蛋白基因异常引起珠蛋白链合成障碍,就会使血红蛋白这辆货车出现问题不能发挥正常功能而导致贫血、溶血等发生,引起成不同程度的贫血。根据受影响珠蛋白链的不同,可以分为α-地贫、β-地贫、γ-地贫、δ-地贫等多种类型,以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两类最常见。二、怎么就得了地中海贫血?地贫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由携带地贫基因的父母先天遗传而来。正常人自父母双方各继承2个α珠蛋白基因和1个β珠蛋白基因,因此每人共4个α珠蛋白基因和2个β珠蛋白基因。根据前面所提到的,这6个珠蛋白基因中,不论α还是β,只要1个有问题就会导致“地贫”的发生,所以有“地贫”基因的父母生孩子就像买彩票一样,如果父母并没有给孩子异常的基因,那么这个幸运儿就会是一个完全正常的小孩;如果父母给了少量的异常基因,孩子可能只是携带或者轻度地贫;要是不幸给了较多的异常基因,那么就很有可能是个重型的地贫患儿了。倘若父母都没有“地贫”基因,那小孩也自然无从获得异常的“地贫”基因了。举个例子:假如父母中一人为携带者,另一人为正常人,他们的小孩可能为携带者也可能正常,机率各为50%;若父母两人均为同型地贫基因携带者,那就有可能生出重型地贫的小孩了。三、如何知道自己及家人有没有得地中海贫血?既然“地贫”可能完全没有异常表现,而又有遗传的风险,那明确自己和家人有没有“地贫”就非常重要了。不论有没有异常的表现,“地贫”都是可以通过常规检验表现出来的。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1、血常规:这是最常规、最经济、也最方便的检查,常规的婚检、孕产检都离不开它,但缺点就是只能作为最粗略的筛查,不能依据血常规来明确“地贫”诊断。拿到血常规要怎么看报告呢?首先看血红蛋白(Hb),“地贫”患者的血红蛋白可以正常也可以减少(贫血),但要注意,血红蛋白降低仅提示贫血,不能表明贫血的原因;其次,要看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在地贫患者中,无论其血红蛋白正常与否,这三项指标均会显著降低。因此,若看到血常规结果中上述三项明显低于参考值,就要警惕有无“地贫”的可能性了,这时就需要进一步求助于专科医生鉴别诊断。但要特殊强调的是,临床并不能依靠单凭MCV、MCH及MCHC这三个指标降低就确诊“地贫”,因为在其他一些贫血中也会表现为降低(如缺铁性贫血)。2、血红蛋白电泳:普通的血红蛋白电泳有三项指标,HbA、HbF及HbA2。意义如下:静止型基因携带者及α地贫者血红蛋白电泳HbA2可能正常或降低。β地贫HbA2可能增高。3、基因诊断:这是地中海贫血的确诊手段,可以明确“地贫”的基因类型,但缺点是费用较贵。四、为什么要重视地中海贫血?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 万名地贫患儿出生。
地贫诊断标准参考指南一、概述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由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β链发生了缺失或突变,导致红细胞结构异常,易于破裂,进而引发贫血。
地贫的诊断需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检查结果,以得出准确诊断。
二、诊断方法1.血常规检测:通过血常规检测,观察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等指标,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及可能的贫血类型。
2.血红蛋白电泳:通过血红蛋白电泳,观察血红蛋白的组成,有助于地贫的初步筛查。
3.基因检测:基因检测是地贫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检测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位点,可以明确地贫的类型及严重程度。
4.家族史调查: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特别是地贫阳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地贫。
5.临床表现观察:地贫患者通常有面色苍白、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以辅助诊断。
6.铁代谢评估:由于地贫患者体内血红蛋白代谢异常,可能导致铁过载,因此进行铁代谢评估有助于了解病情。
7.骨髓检查:骨髓检查可以观察红细胞的生成情况,有助于地贫的诊断。
三、诊断标准判定1.若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电泳及家族史调查结果均提示地贫可能,建议进行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2.若基因检测发现β珠蛋白基因突变,结合临床表现及家族史,可以确诊为地贫。
3.若基因检测未发现β珠蛋白基因突变,但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支持地贫诊断,可以考虑其他类型地贫,如α地贫等。
4.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地贫不符的情况,需综合考虑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四、注意事项1.地贫诊断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患者切勿自行诊断或治疗。
2.地贫患者需定期进行血常规及血红蛋白电泳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地中海贫血科普文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特别多见于地中海沿岸地区,故得名地中海贫血。
它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合成障碍,从而使红细胞寿命缩短造成贫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中海贫血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1. 病因地中海贫血是一种由于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
在正常情况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编码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产物β-地中海贫血链在红细胞内参与血红蛋白合成。
而地中海贫血患者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发生突变,导致β-地中海贫血链合成障碍,使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寿命缩短,进而导致贫血。
2. 症状地中海贫血的症状主要包括贫血、疲劳、头晕、心悸、气促、肝脏和脾脏肿大等。
患者通常会出现周期性的溶血危机和缺铁性贫血。
溶血危机是地中海贫血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患者在感染、寒冷、氧气不足或剧烈运动等刺激下,红细胞发生大量溶解,导致贫血加重,出现黄疸、脸色苍白、体力下降等症状。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长期缺乏血红蛋白合成所需的铁元素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等。
3. 诊断地中海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
血液学检查可以发现红细胞总数减少,红细胞体积变小,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骨髓穿刺等可以用于区分地中海贫血和其他类型的贫血。
4. 预防和治疗对于地中海贫血,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治疗主要是通过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输血治疗、脾切除术、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输血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输注正常的红细胞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健康红细胞。
然而,长期输血治疗会导致铁过载,因此需要进行铁螯合剂治疗来清除体内多余的铁元素。
脾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切除脾脏来减少红细胞的破坏和溶解。
脾脏是溶血危机的重要场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容易发生溶血危机,因此脾切除术可以有效减少溶血危机的发生。
地贫诊断标准地贫(Thalassemia)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减少和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地贫患者常常出现贫血、乏力、黄疸等症状,严重的地贫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地贫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贫的诊断标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和诊断地贫症。
一、临床表现。
地贫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乏力、黄疸、脾大等症状。
贫血是地贫最常见的表现,患者常常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
黄疸是由于溶血引起的胆红素沉积过多所致,患者的眼睛和皮肤常常呈现黄色。
脾大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脾脏肿大,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地贫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常常降低,红细胞数量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降低。
2. 血涂片检查,可见红细胞形态异常,出现不规则形状、变形等。
3. 血红蛋白电泳,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可以明确地贫的类型,包括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等。
三、遗传学检查。
地贫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此遗传学检查对于诊断地贫至关重要。
通过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患者的基因型,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四、鉴别诊断。
地贫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与其他贫血症状有时相似,需要与其他贫血症进行鉴别诊断。
例如,与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进行鉴别诊断,以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五、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遗传学检查,结合患者的家族史和病史,可以进行地贫的诊断。
一般来说,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诊断为地贫:1. 临床表现典型,如贫血、乏力、黄疸等;2. 血常规检查显示血红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数量减少,MCV 和MCH降低;3. 血涂片检查显示红细胞形态异常;4. 血红蛋白电泳明确为地贫类型;5. 遗传学检查显示患者携带地贫相关基因。
总之,地贫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遗传学检查,通过明确的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地贫症,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地贫的诊断技术
地贫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
地贫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和基因检测两种方法。
血液学检查是地贫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血液学检查可以确定血红蛋白水平是否低于正常范围,以及红细胞形态、大小、数量等指标是否异常。
常用的血液学检查方法包括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血红蛋白高效液相色谱等。
血常规是最常用的血液学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测定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数量和形态。
在地贫的诊断中,血常规可以检测红细胞数量、大小、形态等指标,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地贫。
血红蛋白电泳是一种通过电泳分离血红蛋白种类的方法,可以确定血红蛋白是否异常。
血红蛋白高效液相色谱则是一种高效的血红蛋白分离方法,可以检测出各种血红蛋白异常。
基因检测是地贫诊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地贫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因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地贫基因。
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包括PCR扩增、DNA测序等。
PCR扩增是一种通过特定引物扩增目标基因片段的方法,可以检测出地贫基因是否存在。
DNA测序则是一种通过测序技术确定基因序列的方法,可以确定
地贫基因的具体突变类型。
总的来说,地贫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和基因检测两种方法。
血液学检查可以确定血红蛋白水平是否低于正常范围,以及红细胞形态、大小、数量等指标是否异常。
基因检测则可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
地贫基因。
在实际诊断中,医生通常会结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以确定地贫的确诊和类型。
地贫配型流程地贫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体内红细胞中缺乏血红蛋白,导致氧气无法正常运输,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地贫的发生与个体的基因有密切关系,而不同的地贫类型与个体携带的基因突变有关。
因此,了解地贫的配型流程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地贫的配型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地贫基因型。
地贫的基因型是指个体携带的地贫相关基因的类型。
常见的地贫基因型有α地贫、β地贫、γ地贫等。
在确定地贫基因型时,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技术,如基因测序和PCR等,对个体的基因进行分析和鉴定。
第二步,确定地贫突变点。
地贫突变点是指基因序列中发生突变的位置。
不同的地贫类型有不同的突变点,通过确定地贫突变点可以进一步确定地贫基因型。
确定地贫突变点常常需要进行基因测序等实验室检测。
第三步,确定地贫类型。
根据地贫基因型和突变点的确定,可以确定个体患有的地贫类型。
地贫类型包括α地贫,β地贫,γ地贫等,不同的地贫类型对应不同的基因突变和临床表现。
第四步,评估地贫的临床表现。
地贫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严重的地贫还可能导致心脏和肺部功能异常。
通过评估地贫的临床表现可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第五步,制定治疗方案。
地贫的治疗主要包括输血、药物治疗和骨髓移植等方法。
不同地贫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第六步,定期随访和监测。
地贫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定期随访和监测是地贫治疗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地贫配型流程主要包括确定地贫基因型、确定地贫突变点、确定地贫类型、评估地贫的临床表现、制定治疗方案以及定期随访和监测。
通过这一流程,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地贫情况,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和研究人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和临床观察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患者的地贫情况,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地贫诊断标准地贫(贫血)是指机体内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的一种疾病。
地贫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失血、遗传因素等。
正确的地贫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进展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介绍地贫的诊断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1. 临床表现。
地贫患者常常出现乏力、疲劳、头晕、心悸、气短、皮肤苍白等症状。
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地贫可能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
2.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地贫诊断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血液指标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低于120g/L,男性低于130g/L可诊断为贫血。
此外,红细胞平均体积小于80fL也可作为地贫的诊断标准之一。
3. 骨髓检查。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骨髓检查以明确诊断。
骨髓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造血组织的状况,判断贫血的原因。
一般来说,骨髓中红细胞造血活跃度低于正常水平,骨髓中的铁负荷也较低。
4. 遗传学检查。
对于一些家族性地贫病例,遗传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疾病的遗传模式和基因突变情况。
通过遗传学检查,可以为患者制定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遗传咨询。
5. 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进行血清铁蛋白测定、血清铁蛋白饱和度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测定等辅助检查,有助于全面评估患者的贫血情况。
总之,地贫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检查、骨髓检查、遗传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只有全面、准确地诊断出地贫,才能为患者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地贫的诊断标准,及时发现并治疗这一疾病。
地中海贫血临床路径
一、地中海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地中海贫血(ICD10:D56.0/D56.100/D56.102/D56.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发育不良、“地贫外貌”等临床表现。
2.血象轻型患者Hb常在80g/L以上,重型患者Hb<60g/l,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形态不一,大小不均,可见靶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增多。
3.骨髓象呈溶血性贫血骨髓象,红细胞系极度增生。
4.血红蛋白分析轻型HbA2 >3.5%,HbF正常或轻度增加(不超过5%),重型HbF增多,多在30%以上,少数HbF为10%~30%,HbA2多正常。
5.家系调查重型患者父母均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
轻型患者父母中一方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
中间型患者父母均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或父母中一方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但其中一方HbF持续存在;或父母中一方为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而另一方为aβ地中海贫血。
6.轻型患者应除外缺铁性贫血。
重型及中间型患者应除外HbF增加的其他类型地中海贫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56.0/D56.100/D56.102/D56.900地中海贫血疾病编码。
2.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红蛋白<70g/L,或伴有明显缺氧症状,或血红蛋白下降过快。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2)骨髓象;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红蛋白电泳;(2)基因分析;
(七)治疗开始于诊断第1天。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轻型无临床症状者无需治疗,中间型及重型患者应用下列措施:
1.输血重型患者目前主张应用高量输血法,长期规则输血,维持患者Hb在100~120g/L之间,一般每4周输血1次,每次每千克体重输12ml洗涤红细胞或浓缩红细胞(或20ml全血),可使Hb升高40g/L左右。
中间型患者无须长期规则输血,仅在应激、感染、妊娠期间需输血。
2.铁鳌合剂治疗继发性血色病是地中海贫血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
一般主张3岁后或接受10~20单位红细胞输血,或血清铁蛋白浓度在l000ug./L以上时开始去铁治疗;常用去铁胺(desferal,DF())20~50mg/(kg.d)静脉或皮下缓慢持续10~12小时滴注,每周5~6天;也可用口服去铁剂奥贝安可(ferriprox),同时服用维生素C 50~l00mg/d可增加体内铁的排泄,但心衰患者慎用。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临床治愈的唯一方法,对有HLA相合同胞供体的重型患者来说应作为首选治疗。
4.抗氧化剂治疗如维生素E、阿魏酸钠等能稳定红细胞膜,减轻溶血。
5.γ珠蛋白基因激活剂治疗羟基脲、白消安、5一氧胞苷、丁酸钠等药物能激活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增加HbF的合成,改善贫血。
对中间型患者疗效较好,对重型患者疗效较差。
(九)出院标准。
不输红细胞情况下,血红蛋白≥70g/L且无缺氧症状,并且持续3天以上。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常规治疗效果不佳,需特殊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二、地中海贫血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地中海贫血(ICD10:D56.0/D56.100/D56.102/D56.9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内时间住院第1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开化验单
□上级医师查房,初步确定诊断
□对症支持及各项治疗
□向患者家属告病重或病危通知,并签署病重或病危通知书(必要时)□患者家属签署输血知情同意书、骨穿同意书(必要时)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血液病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饮食
□视病情通知病重或病危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血常规(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抗人球蛋白试验、冷凝集素试验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沉、凝血功能、血涂片、血型、输血前检查、自身免疫疾病筛查□病原微生物检查(必要时)
□胸片、腹部B超、头颅CT等影像学检查(必要时)
□输注红细胞(有指征且有供应时)
□其他医嘱
主要护理工作□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入院护理评估
□宣教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时间住院第2天住院第3–13天住院第14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入院各项辅助检查
□继续各项治疗
□完成相关科室会诊(必要时)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
历书写
□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其
注意事项
□上级医师查房
□复查血常规(包括网织红细胞计
数)
□观察血红蛋白等变化
□根据体检、骨髓检查结果和既往
资料,进行鉴别诊断和确定诊断
□根据其他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
断,判断是否合并其他疾病
□开始治疗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注意观察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并
对症处理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进行评估,
确定有无并发症情况,明确
是否出院
□完成出院记录、病案首页、
出院证明书等
□向患者交代出院后的注意
事项,如:用药方法、返院
复诊的时间、地点,发生紧
急情况时的处理等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患者既往用药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血常规
□骨穿及骨髓形态学(必要时)
□输注红细胞(有指征且有供
应时)
□其他医嘱
长期医嘱(视情况可第二天起开始
治疗):
□药物治疗
□重要脏器保护等
□其他医嘱
临时医嘱:
□复查血常规
□复查血生化、电解质
□输静脉丙种球蛋白或红细胞(有
指征且有供应时)
□对症支持
□其他医嘱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定期门诊随访
□监测血常规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签名医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