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方解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9
常用经典方11: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如有错漏敬请批评)
【组成】: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舌红,苔黄腻为主
【使用要点】:临床以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舌红,苔黄腻为使用依据
【临床加减】: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阴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现代运用】: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
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煎服方法】:水煎服,每天一剂早中晚分服。
亦可做丸药每次6—9克。
【注意事项】:本方为苦寒之剂,易伤脾胃,当中病即止,不宜多服久服。
龙胆泻肝汤不妨浑泻肝火、浑利干热,龙胆草为君药,不妨浑肝胆真火,浑下焦干热,黄芩栀子为臣帮龙胆草浑鼓肝火,泽泻、木桶、车前浑下焦干热,佐药为死天当归补阳血,柴胡疏肝.之阳早格格创做龙胆草是苦热的,苦热擅少于浑肝胆的真火,落火,苦落,又擅于浑下焦干热,归经主要归肝胆.正在浑肝胆真火圆里,苦热程度很沉,道它是凉肝猛落,浑肝胆真火圆里,它比黄芩那些锋利多了,凉肝猛落.浑下焦干热,有浑利干热利火的效率,一味药物兼二个圆里的效率,道它二擅其功,所以干君药.天然要注意,那个药中医对于它认为的副效率,过于苦热,简单伤胃.那个使用核心普遍去道不脾胃症状,脾胃不真,体量比较壮真.不脾胃症状,那个用龙胆草.如果有,要用其余要发.臣药,思量了二组.每一组巩固龙胆草某一圆里的效率,黄芩、栀子不妨巩固胆草的浑泻肝火效率.栀子还能利火.也有帮于排除下焦干热,不妨使肝胆之火从小便排出,泽泻、木通、车前那三个药,不妨浑下焦干热,浑热利火,从归经去瞅,泽泻进肾,膀胱经,木通、车前阶不妨进小肠经.浑利干热,共时另有浑心,分浑浊那个效率.那三味是浑利药核心时常使用的.本量仍旧比较仄易的.佐药有二组,死天当归是思量到肝是躲血之净,肝胆真火简单伤阳耗血,所以用死天,浑热凉血共时又能养阳.当归有一定的活血效率.偏偏温,使所有圆凉而不郁.也有养血效率.死天当归纳合,补益阳血,补益由于肝胆真火引起的阳血益伤.柴胡的使用,最先正在于疏理气机,用苦热药浑肝胆真火是对于的.然而肝净的死理个性喜调达恶抑郁,过份热凉简单使气机郁滞,所以正在浑肝凉肝共时,分离疏肝,使凉而不郁.天然有的道柴胡不妨引经,引发圆中诸药到肝经.那里有二个问题.一个要浑泻肝胆真火,一个圆里要浑利下焦干热.浑肝胆真火假如那些药不认得那个路,到不了肝胆经络才要引经.尔瞅那些药皆能到.龙胆草便是以进肝胆经为主,您还要柴胡发它吗?所以那有面勉强.所以正在凉肝共时疏肝,那个配伍是很切合肝净个性的.虽然正在民国初期的弛锡杂,正在用镇肝药大概者浑肝药的时间,治疗肝阳偏偏卑,他便要戴面疏肝要发去,他道是遂其肝净的调达之性.不要镇肝凉肝太过,反而使它抑郁,抑郁以去更简单化火上攻,大概者是更简单肝阳偏偏卑.他道压而不仄反死它变,要疏导.那个圆里的柴胡,体现那种所有大苦大热,凉肝浑泻肝火的共时,要照应到肝净喜调达,恶抑郁的死理个性.天然您要道它也去引经,也不妨那样道.所有龙胆泻肝汤,从归经意思上道,引经不太超过.自己黄芩胆草那些,皆是不妨进肝胆经的.所以龙胆泻肝汤里柴胡的使用体验,对于肝净个性很切合.苦草不妨呵护胃气,预防胆草伤胃.虽然它预防龙胆草大苦大热伤胃,然而是也胃气上顺,胃气战睦,大概者胃有其余宿徐的,那圆不宜使用,过于苦热.量服用时,可妨碍消化,时有头痛,颜里潮白,陷于昏眩.。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歌诀总括】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组成,可治疗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所致诸证。
【歌诀详解】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之方,其病机包括二个方面:一是肝火上炎,二是湿热下注。
肝胆自身郁热,症见急躁易怒、胁肋灼痛,舌红,脉弦数有力。
肝火循经上炎,肝之升发太过,使头部气血逆乱,可见头痛、目赤,胆热随之上泛,可以口苦。
少阳经脉循耳可致耳聋、耳鸣,甚至耳肿。
肝经湿热下注,其循行部位如阴部可出现阴肿、阴痒、阴汗。
湿热下注膀胱可致小便淋浊。
针对其病机的两个方面,相应的治法一要清泻肝胆实火,二要清利肝经湿热。
方中用龙胆草,归肝胆经,其性苦寒,可清肝胆实火,是凉肝之猛将,此外还能清利湿热。
黄芩、栀子可以增强龙胆草的清泻肝火作用,栀子还能利水,也能解除下焦湿热,能够使肝胆之火从小便排出。
泽泻、木通和车前能够清下焦湿热,清热利水。
由于肝为藏血之脏,肝胆实火容易伤及阴血,所以加用生地可清热凉血,又能养阴;加用当归可以养血,也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同时当归偏温,可使全方凉而不郁。
所以生地、当归结合,补益阴血,针对由于肝胆实火引起的阴血损伤。
由于清肝胆实火要用苦寒药,但肝脏的生理特点是喜调达、恶抑郁,如果过分使用寒凉药物容易使气机郁滞,故在清肝凉肝的同时结合柴胡疏肝,使凉而不郁。
甘草能够保护胃气,防止龙胆草大苦大寒伤胃。
总之,本方针对实火上炎、湿热下注,是清和利相结合。
在清利中顾及到苦燥和渗利之品伤及阴血,所以在清泻实火和渗利湿热的同时配伍了生地、当归补益阴血。
可以说是清利并用,泻中有补。
【应用点睛】由于肝经循行上至巅顶,下至足趾,而本方不仅治疗肝胆本脏病证,还涉及实火上炎和湿热下注诸症,这就决定了本方的应用极为广泛。
对以肝胆本脏病为主要表现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以肝火上炎为主要表现的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以及以湿热下注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白塞氏病、睾丸炎、腹股沟淋巴结炎、急性盆腔炎等,以及带状疱疹、湿疹等,均可用本方治疗。
每日学一方【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组成]龙胆草、酒炒(6g) ,黄芩炒(9g),栀子、酒炒(9g) ,泽泻(12g) ,木通(6g),车前子(9g),当归、酒洗(3g) ,柴胡(6g) ,生地黄、酒炒(9g) ,生甘草(6g)(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水煎服。
亦可制成丸剂,每服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
[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方解]本方证是由肝胆实火循经上炎或肝胆湿热下注所致。
肝胆实火,循经上炎则头部、耳目作痛,或失聪,肝火郁结,经脉不舒,则胁痛且口苦;湿热循经下注则为阴痒、阴肿、筋痿、阴汗;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皆为火盛及湿热之象。
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泻肝胆实火,又利下焦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为君药。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清热燥湿,助君药清泻实火,共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且方中苦燥渗利之品居多,恐再耗其阴,故用当归、生地黄养血益阴以顾肝体,使苦燥清利不伤阴,上五味为佐药。
柴胡疏达肝气以顾肝用,并引诸药人肝经;柴胡与归芍相伍,以补肝体调肝用;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共兼佐使之用。
综观全方,清利并行,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诚为泻肝良方。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肝胆实火上炎或肝经湿热下注的常用方。
临床以头痛目赤,胁痛口苦,或阴肿阴痒,或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结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病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录自《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炒生地黄酒炒柴胡生甘草(原书无用量)
记忆方法:车通黄龙山,当地卸柴草。
(车前子,木通,黄芩,龙胆草,山栀子,当归,生地黄,泽泻,柴胡,甘草)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
阴肿,阴痒,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配伍意义】本证由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循经下注所致。
治当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方用大苦大寒之龙胆草为君,主入肝胆二经,既能清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两擅其功,切中病机。
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能清上导下,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为臣。
湿热壅滞于下,又用渗利湿热之泽泻、木通、车前子导湿热下行,使邪有出路。
肝主藏血,肝经实火,易耗伤阴血,且方中药物苦燥渗利易伤阴,故以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使邪去而阴血不伤。
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火热内郁,肝胆之气不舒,且方中骤用大剂苦寒降泄之品,既恐肝胆之气被郁,又虑折伤肝胆生发之气,故以柴胡疏畅肝胆之气。
以上皆为佐药。
甘草护胃和中,调和诸药;柴胡引诸药入肝胆之经,为佐使。
全方清热与渗利、滋养共施,具有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的配伍特点。
清热剂-清脏腑热龙胆泻肝汤【方名】龙胆泻肝汤【出处】本方之源,尚难确定。
暂用见于《医方集解》【分类】清热剂-清脏腑热【组成】龙胆草(6克)黄芩(9克)山栀子(9克)泽泻(12克)木通(9克)车前子(9克)当归(8克)生地黄(20克)柴胡(10克)生甘草(6克)【方诀】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
(本方常用于顽固性偏头痛、头部湿疹、高血压、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外耳道疖肿、鼻炎、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外阴炎、睾丸炎、腹股沟淋巴腺炎、急性盆腔炎、带状疱疹等属肝经实火、湿热者。
)【用法】作水剂煎服,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用药剂量。
也可制成丸剂,每服6-9克,日二次,温开水送下。
【禁忌】本方药物多为苦寒之性,内服每易有伤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抗之证,或多服、久服皆非所宜。
【方解】本方治证,是由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所致。
上扰则头巅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为痛且口苦;下注则循足厥阴肝经所络阴器而为肿痛、阴痒。
湿热下注膀胱则为淋痛等症。
故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本方泻火除湿两擅其功的君药。
黄芩、栀子具有苦寒泻火之功,在本方配伍龙胆草,为臣药。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除。
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生地、当归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
方用柴胡,是为引诸药入肝胆而设,甘草有调和诸药之效。
综观全方,是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以使火降热清,湿浊分清,循经所发诸证乃克相应而愈。
【化裁】若肝胆实火较盛,可去木通、车前子,加黄连以助泻火之力;若湿盛热轻者,,可去黄芩、生地,加滑石、薏苡仁以增强利湿之功;若玉茎生疮,或便毒悬痈,以及阴囊肿痛,红热甚者,可去柴胡,加连翘、黄连、大黄以泻火解毒。
龙胆泻肝汤【组成】龙胆草酒炒(10g)栀子酒炒(12g)黄芩炒(9g)泽泻(10g)车前子(10g)木通(6g)生地黄酒炒(6g)当归酒炒(10g)柴胡(6g)生甘草(6g)[原书未注用量]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自由基、抗过敏、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中医证】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热证)。
胁痛,头痛,目赤,目肿,口苦,耳肿,耳聋,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或数而有力;或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阴汗,阴痿,女子带下色黄臭秽,小便淋浊。
【西医病】急性泌尿系感染、病毒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盆腔炎、急性附睾炎、前列腺炎、湿疹、腹股沟淋巴结炎等病的临床表现符合肝热证,或湿热下注证者。
【方证分析】本方所治之证乃肝胆实火上炎,湿热下注所致。
邪热壅滞肝经脉络,则胁痛;邪热熏蒸于上,则头痛,目赤,目肿,口苦,耳肿耳聋;湿热下注,浸淫阴部,则阴肿,阴痒,阴汗,男子阴痿,女子带下色黄,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或数有力,皆为湿热之征。
治当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方中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之湿热,为君药。
湿热蕴结,黄芩清热燥湿,与龙胆草配伍,以增强清热燥湿作用;栀子清热燥湿,与龙胆草相用,以清泻肝热,共为臣药。
湿热下注,以车前子、木通、泽泻,利湿清热,使湿热之邪从下而去;肝喜条达疏泄,柴胡疏达肝气,防止苦寒伤肝气,以使肝气条达和畅;燥湿利湿易伤阴,生地黄清热养阴,以使燥湿利湿药不伤肝阴;当归性温,助生地黄以养血补血,滋养肝体,并防止寒凉药太过凝滞,共为佐药。
甘草补益中气,调和药性,为佐使药。
诸药配伍,以奏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效。
配伍特点:清利并用,泻中有补,利中有滋,降中寓升。
讨论:有认为龙胆泻肝汤治疗中医证型是肝胆实火上炎证,有认为其治疗中医证是肝热证,言肝胆实火上炎证,病证表现以在上为主,言肝热证,病证表现既可能在上,又可能在胁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