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叶绿素提取试验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6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2. 观察叶绿体中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实验原理: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特殊细胞器,其中含有多种色素,包括叶绿素 a、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等。
这些色素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并转化为化学能以参与光合作用。
本实验利用溶剂提取和色谱柱分离的方法,将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出来,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实验步骤:1. 取一片鲜叶(最好选择深绿色的叶片)切碎,加入适量的乙醇或醋酸乙酯中浸泡,使叶绿体释放出色素。
注意保持容器密封以避免光照。
2. 将浸泡片刻半小时,使叶绿体彻底释放色素。
3. 将叶绿体悬液过滤,收集含有色素的过滤液。
4. 取一支色谱柱,填充色谱吸附剂(如硅胶),再用无色溶剂(如正己烷)预洗一次。
5. 将收集到的含色素液体加入色谱柱中,用无色溶剂洗脱,收集不同色素的洗脱液。
6.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到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曲线,可观察到叶绿素 a 在400-500 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叶绿素 b 在450-550 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类胡萝卜素在500-600 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峰。
根据吸收光谱的不同,可以推测各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吸收波长和参与的反应。
实验结论:通过该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和分离了叶绿体中的色素,并观察到不同色素的吸收光谱。
这些实验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机制,以及不同色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同时,该实验也展示了提取和分离生物样品中化学物质的基本实验技巧和原理。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课题。
想象一下,阳光下的小植物,满身的绿色,就像穿着翠绿衣裳的小精灵。
你可知道,叶绿素可不是简单的东西,它可是植物的“魔法武器”。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实验,顺便看看怎么把叶绿素提取出来,真是让人充满期待啊。
准备工作可得做足。
找几片新鲜的绿叶,最好是一些比较嫩的,比如菠菜或者其他绿叶蔬菜。
小伙伴们,记得洗干净哦,卫生第一。
然后,撕碎这些叶子,越小越好,这样才能让叶绿素更容易释放出来。
这一过程就像是在给小植物“做美容”,哈哈。
撕的过程中,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那些清新的味道,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咱们要用到一些工具。
把撕碎的叶子放进研钵里,加入一些酒精,建议用乙醇。
酒精可真是个好帮手,它能把叶绿素从叶子里“撇”出来。
用杵子慢慢研磨,直到叶子变成绿油油的糊状。
这一刻,感觉自己就像是个小炼金术士,手里的东西似乎在变得神奇。
油绿的汁液渐渐渗出来,真是让人心花怒放。
这时候,你会发现,液体的颜色开始变得浓郁。
小心翼翼地把混合物过滤到一个试管里,别让那些叶子的渣滓混进来哦,咱们要的可是纯粹的叶绿素。
就像在筛选黄金一样,真是小心翼翼。
一过滤,看到清澈的液体,那一瞬间,心里不禁乐开了花,感觉这就是成功的象征。
可以用薄层色谱法来分离叶绿素。
想象一下,在薄层板上,一滴滴的液体就像小小的水滴,兴奋地准备出发。
小心地把试管里的液体滴在板上,然后将薄层板放入含有溶剂的小容器里。
那一刻,真的感觉自己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彩的表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液体在板上缓缓移动,颜色也在不断变化。
简直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太美了!经过一段时间,取出薄层板,看到上面的色带,一条条的,绿的、黄的、甚至还有些微微的蓝色。
这时候,心里默念:“这就是大自然的调色板!”咱们可以用尺子量量这些颜色的距离,分析一下不同色带的组成,原来叶绿素还有好几种呢。
真是让人意外,看来这小小的绿叶,藏着的秘密可真不少。
提取叶绿素实验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实验材料和仪器1. 材料:新鲜的绿色植物叶片(如菠菜叶、豌豆叶等)。
我们以灯芯柱纸层析法为基础,进行该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具体的方法是:¹取洗净、揩干的天竺葵叶片5g剪碎,加85%丙酮5ml研成匀浆;º取滤纸一张剪成 2.5cm×5.5cm的长方形,从一端开始卷起,卷成柱状,卷时将两边对齐,捻紧备用;»将纸芯插入滤纸中央并立放于培养皿上,培养皿内装有四氯化碳(不用汽油),纸芯下端浸入四氯化碳中;¼用尖镊夹取研好的色素匀浆均匀堆于纸芯周围,盖上皿盖,静置观察。
15min左右色素可充分扩展,分离结束。
此实验方法具有以下特点:¹克服了提取液中色素量少的缺点,层析后,4种色素在滤纸上形成清晰可见的4个同心圆。
其分布由外及里依次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º分离速度的快慢与纸芯的粗细相关。
纸芯捻得越细越实,其分离速度越慢,反之则快,由此可对分离的速度加以控制;»分离的叶绿素a的色带宽度可达0.3~0.5cm,且与叶绿素b的色带之间有约1mm的分界。
因此能够提高叶绿素a和叶绿素b提取的纯度和浓度。
提取色素为了得到墨绿色的色素滤液,于实验前2~3天,取质地柔软、深绿色的草本植物的叶片放在通风处阴干。
研磨时,所取叶片要除去粗的叶脉和叶柄。
向研钵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硅和碳酸钙,进行研磨。
待研磨充分后,再加入少量氯化钠和适量丙酮,就出现了深绿色的液体,液体经脱脂棉过滤后就得到了墨绿色的色素滤液。
2 划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色素滤液,采用毛笔的执笔方式握住毛细吸管,悬腕,沿滤纸条上的铅笔划线作快速的划动,重复2~3次,就可以得到细、匀、齐的滤液细线。
3 分离色素3.1 采用小试管法取长15cm、直径15mm的小试管,试管塞用橡皮塞。
在橡皮塞的中央用刀片刻一细槽,然后将划过滤液细线的滤纸条无色素的一端,插入橡皮塞的细槽中。
向小试管内加入3.5ml层析液,将滤纸条慢慢地垂直插入层析液中,橡皮塞要塞紧小试管。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
2. 了解叶绿素的性质和功能。
3. 掌握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绿体中。
叶绿素分子由卟啉环和长链脂质组成,具有亲水和亲脂性。
在提取过程中,利用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等)可以将叶绿素从植物组织中溶解出来。
层析技术是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绿色植物叶片、无水乙醇、丙酮、层析纸、层析缸、滤纸、镊子、剪刀、研钵、研杵、移液管、滴管、天平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植物样品:取新鲜绿色植物叶片,洗净、晾干,用剪刀剪成小碎片。
2. 提取叶绿素:将剪碎的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无水乙醇,用研杵充分研磨,使叶片充分溶解。
3. 过滤:将研磨后的溶液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4. 蒸发溶剂: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在通风橱内蒸发溶剂,直至出现固体。
5. 层析分离:将得到的固体溶解于少量丙酮中,用移液管吸取少量溶液滴在层析纸上,待溶剂挥发后,将层析纸放入层析缸中,加入适量丙酮作为流动相,观察层析过程。
6. 观察与记录:观察层析纸上色素带的分布情况,记录色素带的颜色、位置和宽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通过研磨和过滤,成功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出叶绿素。
2. 层析分离:在层析纸上观察到三条明显的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和叶绿素。
3. 叶绿素性质:叶绿素具有绿色,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有特定的吸收光谱,可被分光光度计检测。
4. 光合作用: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参与光能的吸收和转换。
六、实验讨论1. 叶绿素的提取:在提取过程中,有机溶剂的选择和用量对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有较大影响。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引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细胞器,其中主要存在着叶绿素等色素,它们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理化性质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对于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以及研究植物生理生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提取叶绿体色素,进行色素的分离、理化性质的研究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材料与方法:材料:菠菜叶片、研钵、磨杵、丙酮、乙醇、石油醚、叶绿素提取液、测色皿、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方法:1.取适量菠菜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丙酮,用磨杵捣碎成糊状。
2.将捣碎的菠菜糊状物转移到玻璃漏斗中,用石油醚冲洗3次,使叶绿体附着物进一步析出。
3.将漏斗中的上清液收集,并加入适量乙醇,振摇混合,使叶绿素慢慢析出。
4.将释放出的叶绿体颗粒通过离心机离心沉淀10分钟,收集沉淀。
5.取收集到的叶绿体沉淀,加入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乳钙酸钠解离剂进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6.将其中一部分叶绿体溶液加入高锰酸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7.将其余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方法,我们成功地提取并分离出菠菜叶片中的叶绿体色素。
加入石油醚可以去除一部分杂质,使叶绿体进一步纯化。
加入乙醇可以使叶绿素从叶绿体中溶出。
通过离心沉淀,我们收集到了叶绿体的沉淀物。
叶绿体的提取液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后呈现蓝色或紫色,这是由于高锰酸钾通过氧化反应将一些具有现菌酮结构的物质氧化为合成叶绿素的前体物质所引起的。
这种反应也证实了叶绿体的存在。
叶绿体溶液与浓硫酸混合后呈现蓝绿色,这是由于浓硫酸通过剥离叶绿体周围的蛋白质和其他有机物质,将叶绿素分子释放出来,产生颜色变化。
叶绿素的含量测定是通过与乳钙酸钠解离剂反应来进行的。
乳钙酸钠解离剂能够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结合,并形成稳定的叶绿素-乳钙酸钠络合物。
这种络合物通过光密度的测定,可以根据比色法来测量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萃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方法对叶绿素的萃取效果,并比较其差异,为今后更好地利用叶绿素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叶绿素样品、丙酮、正己烷、醋酸乙酯、无水乙醇、玻璃研钵、滤纸、离心管等。
2. 实验步骤:
(1)选取新鲜植物叶片,洗净后取下叶片;
(2)将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丙酮,用搅拌棒研磨均匀;
(3)过滤出研磨液,收集研究液;
(4)将研磨液分别用正己烷、醋酸乙酯、无水乙醇进行提取;
(5)通过实验数据比较,分析三种方法对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发现使用丙酮提取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是醋酸乙酯,再次是正己烷和无水乙醇。
这表明在叶绿素萃取实验中,丙酮的效果最好,能够较好地提取叶绿素。
同时,我们还得出
了不同方法提取叶绿素的最佳操作条件和步骤,为今后的实验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叶绿素的特性以及不同方法对叶绿素提取的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丙酮提取效果最好,可为后续实验提供借鉴。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提取叶绿素的最佳操作条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导。
五、致谢
在此,我们感谢实验中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无法完成这次实验报告。
(以上为实验报告全文,若需要具体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请参考实验记录和数据表。
)。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
2. 掌握有机溶剂提取和过滤分离的实验操作。
3. 了解叶绿素提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它主要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这些色素在水中不溶,但在有机溶剂中易溶。
本实验采用95%乙醇作为提取剂,通过研磨、过滤等步骤提取叶绿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菠菜叶片2. 仪器:研钵、剪刀、漏斗、滤纸、试管、量筒、移液管、电子天平、酒精灯、烧杯、100mL容量瓶、恒温水浴锅、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取新鲜菠菜叶片约1g,洗净、擦干,用剪刀剪碎。
2. 提取叶绿素:将剪碎的菠菜叶片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再加入2-3mL 95%乙醇,用研棒研磨至糊状。
3. 过滤:将研磨好的混合物转移到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4. 定容:将滤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95%乙醇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5. 测定吸光度:将定容后的叶绿素提取液倒入比色杯中,以95%乙醇为空白,在波长645nm下测定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分光光度计测定结果,得到叶绿素提取液的吸光度为A。
2. 结果分析:根据叶绿素在波长645nm处的吸光度,可以计算出叶绿素提取液中的叶绿素含量。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操作环境干净,避免污染。
2. 研磨过程中应适当控制研磨力度,以免破坏叶绿素结构。
3. 过滤时要注意滤纸的清洁,避免杂质影响实验结果。
4. 定容时要注意准确加入溶剂,避免影响实验结果。
5. 测定吸光度时,要注意比色杯的清洁和校准。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从菠菜叶片中提取了叶绿素。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95%乙醇作为提取剂,能够有效地提取叶绿素。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和误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2. 掌握叶绿素提取的方法和原理。
3. 学习使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中的叶绿素。
4. 了解叶绿素提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
这些色素不溶于水,但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植物中的叶绿素。
实验中,我们使用95%乙醇作为提取剂,通过研磨、过滤等步骤提取叶绿素。
提取液中的叶绿素可通过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1. 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卤地菊等)2. 95%乙醇3. 研钵、剪刀、石英砂、碳酸钙粉、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植物叶片1克,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 在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加入2-3 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
3. 再加入2-3 mL 95%乙醇,继续研磨,直至植物碎片充分溶解。
4. 将研磨好的混合物用漏斗过滤,收集滤液。
5. 将滤液置于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6. 取一张滤纸,将滤液均匀涂在滤纸上,晾干。
7. 将晾干的滤纸置于紫外灯下,观察叶绿素荧光现象。
8. 将晾干的滤纸置于薄层色谱板上,用合适的溶剂进行层析。
9. 观察层析结果,确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位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植物叶片经过研磨、过滤后,滤液呈绿色,说明叶绿素已被提取。
2. 在紫外灯下观察,晾干的滤纸上有绿色荧光,证明叶绿素的存在。
3. 通过薄层色谱分离,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在色谱板上形成两个不同的斑点,证明叶绿素已被成功分离。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使用碳酸钙粉的目的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
2. 乙醇的浓度对叶绿素的提取效果有影响,实验中使用的95%乙醇提取效果较好。
3. 叶绿素提取过程中,温度、研磨时间等因素也会影响提取效果。
4. 薄层色谱分离叶绿素时,选择合适的溶剂和层析条件对分离效果至关重要。
实验1 叶绿素提取试验
实验 一 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及分离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
本原理及操作技术,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2、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的
基
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绿色植物(如菠菜)叶、茎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
种天然色素。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HONMg)557254和叶绿素
b(CHONMg),其差别仅是叶绿素a中一个甲基被甲酰基所取代而形成557064
了叶绿素b。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
必需的催化剂。也是使用的绿色色素,可用于糕点、饮料水中,添加于胶姆糖中还
可以消除口臭。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叶绿素b的三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
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
胡萝卜素(CH)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即α-胡4056
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多,约占胡萝
卜素的78%,也最重要。在生物体内,β-胡萝卜素受酶催化氧化可转化成维生素
A。目前,β-胡萝卜素已进行工业生产,可作为维生素A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
中的色素。
叶黄素(CHO)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40562
卜素的两倍。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本实验先根据各种植物色素的溶解度情况将胡萝卜素(橙)、叶黄素(黄)、叶绿
素a和叶绿素b从菠菜叶中提取出来,然后根据各化合物物理性质的不同用色谱法
进行分离和鉴定。薄层层析时,上述化合物的展开速度不同;柱层析时,流出速度
有差异,可被极性不同的溶剂洗脱。
R
NN 2+Mg NN
CH 叶绿素a(R=CH) 32OCOOCHCH叶绿素b(R=CHO) 23
C
OO
R
R
β-胡萝卜素(R=H) 叶黄素(R=OH)
CHOH2
维生素A
色谱法是分离、提纯和鉴定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方法。其分离原理是利用混合物
中各个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当选择某一个条件使各个成分流过支持剂或吸
附剂时,各成分可由于其物理性质的不同而得到分离。与经典的分离提纯手段(重
结晶,升华,萃取和蒸馏等)相比,色谱法具有微量、快速、简便和高效等优点。
按其操作不同,色谱可分为薄层色谱、柱色谱、纸色谱、气相色谱和高压液相色谱
等。
1、薄层色谱(TLC),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样品在薄层板上的
吸 附剂(固定相)和溶剂(流动相)间进行分离。由于吸附剂对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
力不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薄层
层析是一种微量、快速和简单的色谱方法,用于分离、纯化和鉴定有机化合物,还
可以跟踪反应进程、检验化合物纯度等。
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Rf溶剂上升前沿至原点中心的距离
2. 柱色谱:在色谱柱内装有固体吸附剂(固定相)如氧化铝或硅胶。液体样品从
柱顶加入,当样品溶液流经吸附剂时,填装在柱中的吸附剂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先从
溶液中吸附到其表面上,溶剂流经吸附剂时发生无数次吸附和脱附的过程。由于各
组分被吸附的程度不同,吸附强的组分移动得慢留在柱的上端(后流出),吸附弱的
组分移动得快在柱的下端(先流出),分段接收,再分别进行鉴定,以达到分离、提
纯的目的。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布氏漏斗 研钵 分液漏斗 载玻片 毛细管 层析柱( 20×10 cm ) 仪器:天秤
(2)试样与试剂
新鲜菠菜、石油醚、 甲醇、乙酸乙酯 ( 化学纯) 、丙酮、硅胶G、 无水硫酸
钠、 中性氧化铝等。
四、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薄层板制备的好坏直接影响色谱的结果。方法:在烧杯中放入2g硅胶G,逐滴
加入5,6mL0.5%(质量分数)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提前配制),调制成均匀的糊
状,用玻璃棒倾注到洁净干燥的载玻片上,用食指和拇指拿住载玻片轻轻前后左右
摇晃,并不时转动方向,使其表面均匀平滑,制成薄厚均匀、表面光洁平整、无气
泡的薄层板,厚度为0.25,1.0mm。在室温下自然晾干(注意:室温放置必须使玻板
干透,否则会出现断裂现象),放入105,110?烘箱中进行活化30min,取出后冷
却,放入干燥器中备用(提前一天铺板)。 2、菠菜色素的提取
把新鲜菠菜洗净晾干或用滤纸吸干,称取5g菠菜叶,用剪刀剪碎后放入研
钵,再加入20mL甲醇搅匀,加入少量SiO,研磨5min后,用布氏漏斗抽滤菠菜2
汁,弃去滤液。将菜渣和菜叶放回研钵,用10mL石油醚-甲醇(3:2体积比)混
合液萃取两次,每次需研磨充分并且抽滤。把两次滤液合并,转入分液漏斗中。用
10mL水洗涤两次,以除去萃取液中的甲醇和水溶性杂质(洗涤时要轻轻旋荡,以防
止产生乳化)。分液后,弃去水-甲醇层,石油醚层转入干燥的锥瓶中用无水硫酸钠
干燥30min。干燥后的液体在旋转蒸发仪上蒸发石油醚浓缩至体积约2,3mL左右。
取一半做柱层析分离,其余留作薄层层析分析,石油醚回收。
注意:因石油醚易挥发,抽滤时先倒少许清液浸润滤纸,抽滤时真空度不要太
大。 3、薄层色谱分析
将上述浓缩液在预制的硅胶G板上点样,分别用石油醚-丙酮(8:2体积比)混合
液和石油醚-乙酸乙酯(6:4体积比)混合液两种溶剂系统展开,经过显色后,观察
斑点在板上的位置并排列出胡萝卜素、叶绿素和叶黄素的R值的大小次序,f 计算
比移值。(注意更换展开剂时,须干燥层析瓶,不允许前一种展开剂带入后一系
统,比较不同展开剂系统的展开效果)
4. 柱色谱分离色素
取15,20g中性氧化铝进行湿法装柱。填料装好后,将菠菜色素浓缩液用滴管
小心加到层析柱顶部。加完后打开下部活塞,让液面下降到柱面以下1mm左右关闭
活塞。加入数滴石油醚,重新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重复几次使有色物质全部进入
柱体内。依次用石油醚-丙酮(9:1体积比)、石油醚-丙酮(7:3体积比)、正丁醇-乙
醇-水(3:1:1体积比)洗脱剂进行洗脱,依次收集各色带。 各洗脱剂对应的色带:
石油醚-丙酮(9:1体积比)混合液:胡萝卜素(橙黄色)
石油醚-丙酮(7:3体积比)混合液: 叶黄素(黄色)
正丁醇-乙醇-水(3:1:1体积比)混合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
实验流程:
5、 叶绿素的荧光实验
取一定量上述色素提取液放入一支小试管中,可在窗口与入射光相垂直的方向
观察叶绿素暗红色的荧光。
五、结果与讨论
色素种类 胡萝卜素 叶绿素 叶黄素
R值 f
结论:菠菜中各色素的R值的大小顺序: f
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三种色素的极性顺序:
六、思考题
1. 色谱法分离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的,
2. 柱色谱和薄层色谱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3.为什么胡萝卜素在层析柱中移动较快,
【基本操作注意事项】
1、叶绿体色素对光、温度、氧气环境、酸碱及其它氧化剂都非常敏感。色素
的提取和分析一般都要在避光、低温及无酸碱等干扰的情况下进行。选材时要选取
新鲜、颜色深的叶片。
2、拿层析板时,尽量避免手沾到上面使其污染。层析过程中,烧杯切勿移
动。 3、甲醇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
的 滤液要用瓶塞塞住。
4、为了保持柱子的均一性,使更个吸附剂浸泡在溶剂中是必要的。否则当柱
子中的溶剂流干时就会使柱身干裂,影响渗透和显色的均一性,因此要保证整个装
柱过程中溶剂要高于吸附剂的表面,以防有空气进入。待色素全部进入柱体后,才
可进行洗脱,以防有拖尾影响分离效果。
5、在吸附剂上端加脱脂棉或滤纸是为了加样品时不致于把吸附剂冲起;在柱底
加脱脂棉或沙子可以防止吸附剂细粒流出堵塞管尖。
6、叶黄素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从嫩绿菠菜得到的提取液中,
叶 黄素含量很少,柱色谱中不易分出黄色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