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教学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0.01 KB
- 文档页数:3
《语篇分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篇分析授课教师:丁言仁教学对象:语言学方向(含翻译学方向)学生教学时间:春季学期课程类型:专业选修总学时:36学分:2教学目的:1)介绍关于英语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主要流派;2)培养学生分析英语本族语者文本和中国学生英语文本的结构、连贯和衔接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3)提高学生组织口语和书面语文本的水平以及他们教授英语口语和写作的能力。
教学形式及要求:课堂讲课、讨论、学生报告、评议教学安排:Week 1: Discourse and SituationWeek 2: Organization of TextWeek 3: The Underlying OrganizationWeek 4: Functions of a ClauseWeek 5: Reference (1)Week 6: Reference (2)Week 7: Substitution (1)Week 8: Substitution (2)Week 9: EllipsisWeek 10: Conjunction (1)Week 11: Conjunction (2)Week 12: Lexical CohesionWeek 13: Discourse CoherenceWeek 14: Project Work: Analyzing Actual DiscourseWeek 15: Project Work: ReadingWeek 16-18: Project Presentation考核方法:出勤及课堂参与(10%) + 作业(10%) + 课程论文(40% + 40%)教材:丁言仁,2001,语篇分析,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施要点随着高中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语篇分析已经成为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合理地选择语篇,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语篇分析教学。
下面,将从语篇选择、教学方法和实施要点等方面提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分析的实施要点。
一、语篇选择在进行语篇分析教学时,首先要考虑语篇的选择。
语篇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英语水平、语境以及学习需求等因素。
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增加语篇的难度和长度。
语篇选择的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获得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语篇的内容还要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课程内容相关联,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运用。
二、教学方法在进行语篇分析教学时,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篇的信息。
教师要通过导入新课题、介绍语篇背景知识等途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等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要采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语境和信息。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语篇中的语言特点、结构规律和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实施要点1. 概念和模式的介绍在进行语篇分析教学时,要先引导学生了解语篇的基本概念和一般模式,包括语篇的定义、构成要素、语言特点等。
通过示范性语篇或案例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语篇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语篇分析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细节分析语篇分析教学要注重细节分析。
教师和学生可以对语篇的标题、开头、结尾、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语篇的细节来理解整个语篇的内容和结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英语语篇教学教案英语语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英语语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英语语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英语语篇。
教学内容1.什么是英语语篇–定义–特点2.英语语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主题句和题旨–上下文连贯–逻辑关系3.分析和理解英语语篇–语境分析–文本分析–语用分析教学方法1.讲授法2.互动交流法3.学生自主学习法教学步骤1.引入(5分钟)•出示一段英语短文,让学生感受语篇的基本特点。
•提问:你觉得这段短文有什么特点?2.讲授(20分钟)•讲解英语语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英语语篇以及其特点。
•解析英语语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让学生明白主题句、上下文连贯、逻辑关系等要素。
3.实践(2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阅读一篇英语语篇并分析其中的要素。
•老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4.总结(5分钟)•学生交流并总结分析的要点。
•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考试:出一篇约300词的英语语篇,要求学生分析其结构和组织方式,并从语境、文本和语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篇英语语篇并写出一份分析报告,包括主题句、上下文连贯、逻辑关系等要素,并加以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参考资料•《英语语法与修辞》•《英美文化常识》•《英美名著选读》注意事项1.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课件和教材,以便讲解和实践环节的使用。
2.建议在实践环节进行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进行约束。
3.在评估环节中,考试题目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涉及,考虑学生对英语语篇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4.在作业环节中,教师需明确要求和标准,以便学生能够按要求进行分析和评价。
结束语通过本次英语语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英语语篇的定义和特点,掌握英语语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英语语篇,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教学研究前言英语教学是教育中一个核心的门类,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文章,同时提高他们的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能力。
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中语篇分析的教学方法和流程,对其进行了探究和研究。
论文内容一、语篇分析的概念语篇分析是一个从语言层面去理解和探究文本的方法。
与语言学的语法和词汇研究不同,语篇分析重点关注的是上下文和语言的意义、结构和功能。
它可以帮助学生读懂一篇文章,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作者观点,以及写作等方面。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考核重点就是语篇分析,学生们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因此,语篇分析成为了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教师们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据此进行回答问题。
三、教学方法1.组织词语表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单词来尝试准确地表达文章信息,使他们查找文章的知识并且使用英语进行回答。
2.了解文章结构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主题、主体内容、结尾等。
通过了解结构,学生们能更快地理解文章,更好地回答问题。
3.练习题目除了进行阅读,学生们还需要通过做练习题来巩固语篇分析的技能。
可以根据难度设置不同的题目,包括选择题、排序题、翻译题等,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
四、学生的学习学生们需要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来掌握语篇分析的技巧。
这个过程需要反复的练习,需要不断地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同时,学生们也需要时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以此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梳理自己的思路。
结论语篇分析是英语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过训练和练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同时,教师们也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此来刺激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英语教案语篇教案标题:提高学生英语语篇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英语语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英语语篇。
3. 学生能够撰写简单的英语语篇,包括句子组织和段落结构。
教学重点:1. 英语语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英语语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3. 英语语篇的写作技巧和组织结构。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仪。
2.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3. 学生课本和笔记。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篇简短的英语文章,引起学生对英语语篇的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这篇文章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考。
步骤二:讲解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英语语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主题句、段落结构、逻辑连接词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
步骤三:分析和理解英语语篇(15分钟)教师提供一篇较长的英语文章,并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和理解文章的主题句、段落结构和逻辑关系。
学生可以使用笔记和课本作为参考。
步骤四:练习和活动(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和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巩固。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主题句,组织相关的句子,形成一个完整的段落。
步骤五:写作指导(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英语语篇的写作技巧和组织结构,如使用过渡词、段落开头和结尾的写作技巧等。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撰写简单的英语语篇。
步骤六:总结和反馈(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英语语篇的问题,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篇英语文章,并进行分析和理解。
2. 学生可以尝试撰写一个较长的英语语篇,并请教师进行评估和指导。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教师收集学生的练习和写作作业,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高中英语段落大意分析教案一、引言部分(500字)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而段落大意分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英语文本。
本教案旨在向教师介绍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段落大意分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200字)1. 理解段落作为语篇的基本单位的概念;2. 掌握分析段落大意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
三、教学过程(1500字)1. 段落大意的概念解析(300字)在开始教学之前,首先要向学生解释段落大意的概念。
段落是一篇文章中的基本单位,通常包含一个中心思想或主题。
分析段落大意是指通过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关键词、词组和句子结构等,来推断整个段落的意思。
2. 段落大意分析的方法和技巧(600字)接下来,教师将介绍一些分析段落大意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段落的标题和首句来获取段落的大致意思。
然后,他们可以通过寻找段落中的关键词和词组,并理解它们的含义来帮助理解段落的主题。
此外,学生还可以注意到段落中的过渡词和关联词,从而推断出段落中的逻辑关系。
3. 练习与实践(600字)在教授了分析段落大意的方法与技巧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
练习题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段落,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和技巧分析段落的大意。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反思与总结(200字)在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与总结。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进行段落大意分析时的体验和困惑,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段落大意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评估(300字)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考核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分析一篇文章中的几个段落大意,并撰写简要的大意分析报告。
英语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英语教学大纲与教材分析引言: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是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而教材则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工具。
本文将对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分析,探讨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教学大纲的作用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2.规范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确定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指导教学方法:教学大纲提供了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帮助教师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评价学习成果:教学大纲规定了评价学习成果的标准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参照和衡量标准。
二、教学大纲的分析教学大纲通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测量。
它们应该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相适应,既要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既要包括基础知识和技能,也要涵盖实际语言运用的场景和情境。
内容的选择应该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灵活性,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教师可以采用听说读写综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应该全面、客观,并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可以采用考试、作业、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等形式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材的作用教材是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工具,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提供学习材料:教材提供了学习者学习英语所需的课文、练习和活动等材料,帮助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
2.激发学习兴趣:教材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英语语法(一)》教学大纲编写:张涛审核: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英语语法课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从而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熟悉各种语法概念,掌握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2. 让学生重点掌握英语语法的核心项目,提高学生在上下文中运用英语的准确性,借助语法知识解决英语学习中的有关问题;3. 提高学生连句成篇的能力,克服语篇写作中的语法问题,形成连贯、顺畅的语篇;4. 通过英语语法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大量练习,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法规则指导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导论——语法层次教学内容:1. 词素2. 词3. 词组4. 分句5. 句子教学要求:1. 了解:词素、词和各种词组。
2. 熟悉:各种分句。
3. 掌握:完全句和不完全句;简单句、并列句、复杂句和并列复杂句。
第1、2讲句子结构、主谓一致(一)教学内容:1. 主谓结构和句子分析2. 基本句型及其转换与扩大3. 主谓一致的指导原则4. 以-s结尾的名词做主语的主谓一致的问题5. 以集体名词做主语的主谓一致的问题教学要求:1. 了解:以-s结尾的名词做主语的主谓一致的问题;以集体名词做主语的主谓一致的问题。
2. 熟悉:主谓结构和句子分析;基本句型及其转换与扩大。
3. 掌握:主谓一致的指导原则。
第3、4讲主谓一致(二)、名词和名词词组教学内容:1. 以并列结构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2. 以表示数量概念的名词词组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1)以表示确定数量的名词词组作主语(2)以表示非确定数量的名词词组作主语3. 其他方面的主谓一致问题4. 名词分类和名词词组的句法功能、名词的数、单位词教学要求:1. 了解:名词分类和名词词组的句法功能、名词的数、单位词。
2. 熟悉:以表示数量概念的名词词组作主语的主谓一致问题、其他方面的主谓一致问题。
新课标三维语篇分析小英
在新课标下,三维语篇分析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了语篇内容、语篇结构和语篇功能三个维度。
这种分析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材料,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首先,语篇内容是指语篇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它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所表达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语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理解它们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其次,语篇结构是指语篇的组织方式,包括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段落的划分、主题句和支撑句的安排等。
通过分析语篇结构,学生可以学习如何组织自己的语言,使表达更加清晰和有逻辑性。
最后,语篇功能是指语篇在特定情境中所起的作用,如描述、叙述、说明、议论等。
了解语篇功能有助于学生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三维语篇分析:
1. 引导学生阅读或听读语篇材料,让他们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 让学生找出语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讨论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3. 分析语篇的结构,让学生理解句子和段落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以及这种组织方式如何服务于语篇的整体意义。
4. 讨论语篇的功能,让学生思考作者或说话者通过这段语篇想要达到的目的。
5. 通过练习和活动,让学生实践如何在自己的写作或口语表达中运用
三维语篇分析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英语语篇的理解能力,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语篇分析》教学大纲(D i s co u r s e An a l y s is)课程代码:1E12135 学分:2总课时数:32 理论时数:32先修课程:语用学开课对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选修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关于英语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主要流派;培养学生分析英语本族语者文本和中国学生英语文本的结构、连贯和衔接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组织口语和书面语文本的水平以及他们教授英语口语和写作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通过尽可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概述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介绍这一学科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第1章Discourse and Situation第2章Organization of Text第3章The Underlying Organization第4章 Functions of a Clause第5章Reference (1)第6章 Reference (2)第7章Substitution (1)第8章Substitution (2)第9章Ellipsis第10章Conjunction (1)第11章Conjunction (2)第12章Lexical Cohesion第13章Discourse Coherence第14章Project Work: Analyzing Actual Discourse第15章Project Work: Reading第16章Project Presentation[教学重点与难点]1.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2.语言的使用,内容主要涉及语言功能、言语行为以及使语言使用意图得以实现的各种因素和条件3.语篇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微观结构4. 语用学理论对语篇分析的贡献,话语分析和交际理论中的限制问题5.主位、述位的意义、类型、功能、结构,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结构6. 体裁分析:专门用途语篇,如学术语篇的体裁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语篇体裁的分析;新修辞学者对语篇体裁的分析;各领域研究的框架模式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示7.互文性8.语篇的批评性分析三、学时分配四、大纲说明(一)作业量和对自学的要求学生课前要阅读指定作品、思考相关问题,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英语语法教学大纲(完整版)英语语法教学大纲英语语法教学大纲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英语语法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纲的主要内容如下:一、英语语法概述1.什么是英语语法2.英语语法的功能和作用3.英语语法的分类二、词法1.名词(1)名词的分类(2)名词的数(3)名词的性(4)名词的格2.动词(1)动词的分类(2)动词的时态(3)动词的语态(4)动词的语气3.形容词和副词(1)形容词和副词的分类(2)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3)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4.代词(1)代词的分类(2)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的用法(3)疑问代词、关系代词和指示代词的用法5.数词和量词(1)数词和量词的分类(2)数词和量词的用法6.介词和连词(1)介词和连词的分类(2)介词和连词的用法三、句法1.句子成分(1)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足语的概念和作用(2)句子成分的分类2.句子类型(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的概念和作用(2)句子类型的分类英语语法教学大纲怎样写英语语法教学大纲应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引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
1.引言:这部分应简短明了,包括写这个教学大纲的原因,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以及它与课程的总体目标的关系。
2.教学目的:这部分应明确阐述教学目的,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技能和态度。
3.教学内容:这部分应详细列出教学的内容和顺序,包括主要的语法规则、用法和例子。
这部分应尽可能地具体和有条理。
4.教学方法:这部分应描述将要使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传统的讲解、互动讨论、练习和案例研究等。
5.教学评估:这部分应描述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作业和实践项目等。
总的来说,一个好的英语语法教学大纲应该清晰地描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
中学语篇教学教案教案标题:中学语篇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中学语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篇分析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语篇分析技巧,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和分析中学语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 运用所学的语篇分析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的语篇分析技巧,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样化的中学语篇文本、教学PPT、黑板、白板、录音设备等。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段中学语篇的示例,引起学生对中学语篇的兴趣。
2. 教师提问学生对中学语篇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思考。
步骤二:讲解中学语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15分钟)1. 教师通过教学PPT或黑板白板,介绍中学语篇的常见结构和组织方式,如问题与解答、因果关系、对比与对话等。
2. 教师通过示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学语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步骤三:运用语篇分析技巧进行阅读理解(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篇中学语篇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分析其结构和组织方式。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分享分析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步骤四:运用语篇分析技巧进行写作(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个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语篇分析技巧,撰写一篇中学语篇。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写作讨论和指导。
3.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步骤五:运用语篇分析技巧进行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20分钟)1. 教师提供一段口语或听力材料,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篇分析技巧,进行口语表达或听力理解。
2.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和分享分析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步骤六: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的语篇分析技巧,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和讨论。
语篇教学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语篇的主旨大意;2. 能够把握语篇中的关键信息;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语篇中的问题;4. 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5. 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内容:1. 语篇类型:记叙文;2. 语篇主题:人与自然的关系;3. 语篇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类与自然;4. 语篇难度:适中;5.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2. 提问学生对环境保护的看法;3. 引入本课语篇主题。
Step 2: 快速阅读(5分钟)1. 学生快速阅读语篇,获取主旨大意;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3. 学生再次阅读,注意把握关键信息。
Step 3: 细节理解(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语篇中的具体信息;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引导;3. 学生回答与语篇相关的问题。
Step 4: 推理判断(10分钟)1. 学生根据语篇内容,进行推理判断;2. 学生分享推理过程,教师点评并引导;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推理心得。
Step 5: 跨文化交际(10分钟)1. 学生分析语篇中的文化差异;2. 学生讨论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跨文化交际场景。
Step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3. 学生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4. 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语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主旨大意,把握关键信息,进行推理判断。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浅谈高中英语语篇结构分析教学法[摘要]语言存在于语篇之中,不是存在于单纯的句子之中。
随着外语教学的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传统的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为了更好地理解篇章,获取信息,语篇结构分析教学因而被引入阅读教学。
[关键词]英语语篇结构语篇是语义单位或是“在某处情景中做某事”的语言。
语篇的着眼点是一个完整思想意义的篇章,一个大于句子小于语境的成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意义。
语篇分析教学表现在对语篇的背景知识、篇章知识、字词句知识和推理这几方面的教学。
在这一模式中,前两项是对语篇的宏观分析,后两项是对语篇的微观剖析。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语篇的整体入手,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其次以语篇的局部为重点,从微观上剖析语篇的篇章结构。
一、宏观结构分析语篇分析教学的第一阶段是宏观导入,主要涉及对课文背景知识、语篇结构的教学。
这一阶段旨在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形式和内容,为以后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背景知识也称世界知识,是读者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外部世界知识。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便无法理解语篇,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
在具体教学中,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就应提供这些知识或课前让学生查找这些知识,帮助他们理解。
如果学生具备了相关的背景知识,教师就应帮助他们充分激活这些知识,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阅读活动。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缺乏相关背景知识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具备相关背景知识,但不会运用也会造成阅读障碍。
至于如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办法,如在讲解课文前,先给出标题,然后给出一些选择项目,这些选择项可能与语篇的内容有关,也可能与语篇的内容无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背景知识判断语篇中可能出现的内容,接下来再给出小标题或段旨句,让学生对自己依据标题所作出的判断加以检验和限定。
也可以从文章中取出一些反映语篇内容的关键词汇,让学生根据这些词汇预测语篇的内容。
语篇分析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一、阅读理解过程现代心理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阅读理解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认字释义过程,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在读者和语篇之间形成的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涉及多种认知技能和复杂的语言心理行为。
在这一行为过程中,读者会根据所阅读到的语言材料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已有的世界经验和背景知识对篇章进行预测、检验,并做出适当反应。
通过这种“自上而下”(即从较大语言单位到较小语言单位)的阅读模式,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句子的关键词、段落的主题句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因而这种阅读模式是一种推理过程,也是一种信息整合,语义构建过程。
这种阅读模式与传统观点有很大的区别。
传统观点把阅读理解看成是一个“自下而上”(即从较小语言单位到较大语言单位)的单向被动过程。
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阅读模式经交替使用,这种交互模式叫“相互作用模式”。
一般认为,阅读理解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表层理解,主要是指读者根据文章的词汇和结构,采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实现阅读文本的横向联系,完成对文章表层信息的理解。
其次是推断性理解,主要是指读者从字里行间分析出情节的因果关系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文章的主旨、文体特征等。
较后为评价性理解,主要是指读者根据自己的原则和观点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
推断型理解和评价性理解属于阅读理解的较高层次,需要读者从文章整体角度进行语篇分析。
二、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语篇是一组按照语言系统的规则构成的语言单位,可以传达一个完整信息。
在形式上,它可以是对话、多人交谈、独白、诗歌、小说、讲话、文章等。
语篇具有一定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具有七个基本特征: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目的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情景性(Situationality)和互文性(Intertexuality)(Beau-grande&Dressler,1981)。
《语篇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142026
课程英文名称:Discourse Analysis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语篇分析》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
语言学家认为,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用语篇表达含义。
因此,对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如语篇类型、语域等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语篇的内涵和外延。
该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关于英语语篇和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以及主要流派,使学生能够从语篇的角度整体的把握和理解所阅读文章,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进而提高自身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如高级英语、英文报刊选读等,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通过尽可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概述语篇分析基本理论,介绍这一学科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语篇分析能力。
通过课程的讲授,学生应当能够分析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学生英语文本的结构;了解连贯和衔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熟练运用衔接手段;且组织口语和书面语文本的水平得到提高。
(三)实施说明
本课程16学时,2学分,在英语专业第五学期讲授。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结合课堂讲授内容适当布置习题和练习内容。
课后练习及阅读应达到一定数量,以使学生能对所学内容充分理解吸收,并最终能熟练灵活使用。
在讲授过程中应有所取舍,有些章节精讲,部分章节大体涉猎或由学生自学,教师课后进行辅导,答疑。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做课后习题,并辅以精选练习;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 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语篇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微观结构掌握;语篇衔接连贯的掌握;以及专门用途语篇,如学术语篇的体裁分析。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等
占30%;课堂随堂测试、作业等成绩的总和占70%。
(七)参考书目:
Discourse Analysis, H.G.Widdows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年
《语篇分析》,丁言仁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语篇语言学:语篇分析概要》,庞中兰编著,中国商业出版社,2013年
《语篇分析教程》,杜金榜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二、中文摘要
语篇分析是英语专业学生三年级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了语篇的基本概念(包括语篇语言学及其主要流派)、语篇分析研究的范围和目的、语境与语篇的指向性、以及语篇分析研究的方法等。
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学生课后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从语篇的整体角度把握文章内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技巧,从而提高其综合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语篇研究概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语篇的概念和特征
2. 语篇语言学及其流派
3. 语境与与语篇的指向性
4. 语篇分析理论
重点:
语篇分析的理论。
难点:
语篇的指向性
习题:
回顾语篇分析理论
第2部分语篇分析基本原则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层次结构原则
2. 审美选择原则
3. 语言意识原则
4. 交际角色原则
重点:
使学生了解语篇分析的基本原则并有实际应用能力。
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对语篇分析的原则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习题:
练习语篇分析基本原则的应用。
第3部分语篇分析的衔接与连贯
总学时(单位:学时):4 讲课:4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语篇的语法衔接手段
2. 语篇的词汇衔接手段
3. 衔接与连贯的关系
重点:
结合大量例句,掌握语篇的语法及词汇衔接手段。
难点:
如何在写作过程中熟练运用各种衔接手段。
习题:
分析所给语篇中的各种衔接手段。
第4部分语篇的语体(体裁分析)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 日常交谈语体
2. 公文语体
3. 广告语体
4. 文学语体
5. 科技语体
重点:
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并总结不同语体的语言特点。
难点:
运用语篇分析衔接与连贯的方法对特定文体进行分析。
习题:
每种文体随机选取两篇例文,分析其如何体现该文体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