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齐物论03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把上一段总结一下。上一段开篇就点出“知”和“言”二字,提醒读者“知”和“言”是本文的主干。然后准备对不同的“知”以及不同的“言”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首先一个问题:我们的“知”是怎么产生的?庄子认为,由“魂交”到“形开”,以至“与接为构”,我们的精神感知和外物发生了错踪复杂的联系,这样就形成了个人不同的“知”。然后又说人们一旦对外物有了认知,马上就会产生是非观念。而这样的是非观念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这样子我们的原来具有的“道心”很快地就消损了,以至死亡。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道心”的消损呢?庄子先假设说是“情”的作用。因为“情”能变心。那么既然提到了“情”,而且这个“情”又和我们这样的近,那么这个“情”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最后庄子得出个结论:“情”归根到底还是由我们自己产生的。下文就用了很巧妙的方法来探究“情”所产生的本源。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如求得其情与不得,无益损乎其真。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尽如驰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为什么说感情是由我们自己产生的呢?下面庄子就开始论证了。如果没有感情的话,也就没有客观的我存在;如果客观的我不存在了,这些感情就没有产生的源头了。那既然感情是由我产生的,那么就和我自己很近了。但这些感情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说不清楚。不如我们先假设有这么一个“真宰”,是它产生的感情。如果有“真宰”的话,可为什么我们怎么也感觉不到它存在的任何一点征兆呢?可你说要没有“真宰”的话呢,那我们的感情,这些喜怒哀乐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但这个“真宰”又看不见摸不着。可以说感情的存在是可以确定的,可“真宰”这个东西却虚幻得很。怎么证明一下“真宰”的存在呢?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你看我们身上这些器官,有一百多个骨节,有目、鼻、口、耳等九个孔,有六个主要的内藏,这些该有的我们身体里都应该有。那你说我和哪个器官关系好些呢?我对哪个器官更有感情呢?还是对哪个器官有特别的偏爱呢?要说喜欢我好像都很喜欢。这样它们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平等,就好像臣妾一样。可是都是臣妾的话,谁管着谁呢?那么看来还是要有个管事的。你看,这不是就有“真宰”了吗?好了,既然“真宰”存在,而“情”又是“真宰”产生的。那么“情”对“真宰”有什么反作用力吗?不妨假设无论有没有产生感情,“真宰”都不会受到损耗。我们一旦在“真宰”的基础上发展成形体,一直到我们死掉,“真宰”都没什么损耗。可是实际的情况呢?人们在生活中与外物不断地接触,不断地发生联系,“真宰”很快地就损耗掉了,停也停不下来。这不是很悲哀的吗?我们成天忙忙碌碌,而徒劳无功,疲惫而被所做的事所困住,而不知道要回到本心,这不也是很悲哀的吗?人们都说,人死了之后,精神还可以不死,但那有什么用呢?人的形体老化了,人的心态也跟着老化了,这不是更加令人悲哀的吗?人生在世,本来就像这样迷昧无知吗?难道只有我才这么迷昧无知,这世上有谁不迷昧无知的吗!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意思很简单,没有它就没有我,没有我它也没有办法产生。那这个“彼”是什么呀?很多人非常抽象地来理解这个东西。我手边这个翻译《庄子》的书就是这么说的:“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于是人们一读到这里就湖涂了。这个论点的提出和上面所说的是完完全全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

文章讲究的是文气。文气不通,到这里断了气了,自然读也读不通了。

其实这里“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非常好理解,从上文来的。上文说什么?说这些感情是由我自己产生的,对不对?于是庄子马上就说了:没有这些感情,就没有客观的我存在,而客观的我不存在呢,这些感情就没有产生的源头了。这样是不是前后意思就非常连贯了?所以上一句“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非常的重要。这个理解错了,下文就没有办法理解了。

接下来说,“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意思就是,既然这些感情是由我自己产生的,那和我自己就很近了,但是就是不知道是怎么产生的。前面“从何产生”这个问题回答了,这一段要问答的就是“如何产生”。所以庄子的文章前后文是非常连贯的。如果依你的理解发现文章不连贯了,读不通了,那就是你的理解有问题了。

下面的就很麻烦了,很不好理解。因为庄子在这里提出了个“真宰”。一时理解不了这个“真宰”是什么东西。没有关系,我们慢慢往下看就知道了。先叫它“真宰”。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嘛。前面因为不知道这个“情”是怎么产生的,所以庄子假设出这么个“真宰”来,说我先假设这个“情”就是那个叫“真宰”的东西产生的。但这么说又出现了个问题。“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如果真有这么个“真宰”的话,那为什么看不到一点的征兆行迹呢?但你要说没有“真宰”吧,那“可行已信”,但喜怒哀乐确实是存在的,这一点我是确信无疑的。“而不见其形”,那现在就是不知道这个“真宰”长什么样。“有情而无形”。这里“无形”,是指这个“真宰”无形。上文一直在说“情”,所以这里特别点出这个“情”字来。可见我们前面一直没有解错。

这里顺便说一下,认识到文章从“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往下一直在说一个“情”字,这个是非常困难的,也非常的关键。认识不到这点,整篇文章可以说就读不通。他难就难在庄子一直未提“情”字。在这里方点出来。所以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这个“情”就是指“喜怒哀乐”这样的感情。比如我手上这本翻译《庄子》的书,译这一句“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译成什么了呢?“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然而却看不见它的形体,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它把这个“情”译成了“真实的存在”。所以从那个“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这一句往下的翻译简直是胡说八道,不知所云。这里顺便说一下,理解到这个“情”字之难,之关键。庄子《齐物论》这篇文章难读,就难读在这里。关键的东西往往让人难以领会。

6#回复作者:chocoba 回复日期:2007-1-9 4:05:00

好了,现在的问题就是“真宰无形”。那怎么证明“真宰”确实存在呢?往下看。

“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汝皆说之乎?其有私焉?如是皆有。为臣妾乎?其臣妾不足以相治乎?其递相为君臣乎?其有真君存焉!”这句话我第一次看根本就不知道在说什么。又说五脏的,又说臣妾的,又说君臣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后来才发现,原来这里庄子想通过人的身体,从人的生理的角度证明“真宰”的存在。我们看他怎么证明的。“百骸”,骸为骨,意为人周身骨节。“九窍”,人们一般说“七窍流血”。哪“七窍”呢?目、耳、鼻、口。七窍。所谓“九窍”,就是七窍加上“下二漏”,为九窍。“六藏”,其实是五脏来的:心、肝、脾、肺、肾。而古人认为“右肾”是很重要的,称之为“右命门”,谓之精神之所舍。其气与肾通。所以单独列出来,称“六藏”。“赅”,备也。就是说我身体内的这些该有的都有了。那我最喜欢哪个器官呢?是最喜欢我的心呢,还是最喜欢我的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