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83.25 KB
- 文档页数:3
“无为”是否意味着无作为?
有人说森田疗法是一种无为疗法,其意思可以理解为面对强迫症状什么都不做就是最好的治疗,这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也符合老庄哲学的思想,很多受强迫症困扰的朋友也确实按照这种态度去面对自己的症状,可结果是到头来不但没有治好自己的强迫症状,反而是强迫症状越来越严重,于是有人开始质疑这句话的科学性,甚至是开始否定森田疗法,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专家通过分析发现,这并非森田疗法本身的问题,而是误读了其中的含义,那么,到底怎样解读森田疗法才符合其本来意义呢?
从根本上来讲,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症状中的问题均源于对森田疗法的思想精髓理解过于以偏概全,仅仅只是从字面上去理解“无为”一词的含义,但无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即当强迫症状发生时,首先要接纳强迫症状的存在,并接受这也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有所不为则是即使症状发生时,不必过多地关注它的存在,而是要做好当前的任务,就像症状没有发生时那样,就像眼睛、鼻子、嘴巴、脸等五官是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而且其形成也都是天生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你整天纠结于自己的这些五官长相问题时,你能不感到痛苦吗?因此,只有接纳强迫症状的存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真正做到达到强迫症自我治疗的目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可将其理解为彻底忘却强迫症的存在,只有当你的注意力不再关注强迫症状时你才能做好当下的事情,也只有你全身心投入当下的事情时你才能真正忘却强迫症状的存在,所以,森田疗法是有效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说法也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觉得没有道理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彻底忘却强迫症状的存在,还没有把足够的注意力投入到当下该做的事情!。
用森田疗法治疗强迫症治愈的案例分享应李宏夫老师的邀请,我决定写下这篇文章,本来打算等我彻底恢复再写的,但是李老师觉得我的练习和努力超出了他的想象,我自己也深感自己的变化,所以为了帮助更多的朋友,我决定利用零碎时间提前开始,我是在手机上用便签的形式写的,希望给正在受精神折磨的朋友们一点鼓励和感悟。
用森田疗法相同理念治疗强迫症治愈的案例分享一还是先说说我的成长经历吧,这样也能帮你们更好的了解我和我的练习也了解你们自己和自己的练习。
我出生在一个乡镇中学教师家庭,父亲是校长,母亲是普通老师,父亲是那种工作中不苟言笑,一心扑在事业上的人,母亲是那种很传统的女人,不会有太多自己的主见。
而我生性比较胆小,同时内心又很要强,追求完美,也是受大环境感染吧,总想什么都拿第一,给父母长脸。
小学时还比较正常,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也还不错。
在小学毕业时我得了严重的鼻窦炎,很严重的那种,每天几乎只能用嘴呼吸,睡觉时都需要张着嘴,随时随刻鼻子里都全是脓血和发臭的分泌物,必须不停的用纸巾擦拭,还伴随着头疼,上课时更难受我还得不让同学们看见笑话,所以课堂上我经常是趴在桌子上或者用手捧着鼻子,医生说只能做手术才能解决,但由于我年龄太小不能做手术,只能采取保守治疗,每个月去医院做一次穿刺,把鼻窦里面的腐烂物抽出来,吃各种医生推荐的药,那时每天都过得很痛苦,父亲也是为我寻找各种办法,又是工作又是为我操心,就这样鼻窦炎折磨了我初中3年。
从初中开始我就慢慢自我封闭,自责自卑,常常感叹命运作弄,经常自言自语咒骂自己是废物,惩罚自己不吃不喝,几乎不与任何人说话,连和父母也没什么交流,在这种身心折磨的情况下我还是希望能考个重点高中给父母增光,在这种身心摧残的情况下我还经常保持年纪前三,可想而知那种痛苦煎熬,初中三年就这样过去了,2005年6月我在这样一种身体折磨和精神折磨的情况下还是以年级第二考上了州重点高中,高一只读了半学期就身心坚持不住休学了,那时已经有新技术了可以做更好的手术,于是父亲带我去医院做了手术,住院了两星期,原本以为手术做完我就恢复健康了,可是由于这几年的自我封闭和自责自卑,我的鼻窦炎虽然好了,可是内心世界却坍塌了。
森田疗法范文“森田疗法”又叫禅疗法、根治的自然疗法,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1874-1938)创立,取名为神经症的“特殊疗法”。
1938年,森田正马教授病逝后,他的弟子将其命名为“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强迫症、社交恐怖、广场恐怖、惊恐发作的治疗,另外对广泛性焦虑、疑病等神经症,还有抑郁症等也有疗效。
森田疗法随着时代在不断继承和发展,治疗适应证已从神经症扩大到精神病、人格障碍、酒精药物依赖等,还扩大到正常人的生活适应和生活质量中。
其实,森田疗法是一门人生学问。
1.神经症分类森田正马教授根据症状将“神经质症”分成以下几类:(1)普通神经质症失眠症、头痛、头重,头脑模糊不清、感觉异常、极易疲劳、效率降低、无力感(脱力感)、胃肠神经症、劣等感、性功能障碍、头晕、书写痉挛、耳鸣、振颤、记忆不良、注意力不集中等。
(2)强迫神经质症对人恐怖(脸红、对视、视线、自己表情恐怖等)、不洁恐怖、疾病恐怖、不完善恐怖、阅读恐怖、卒倒恐怖、外出恐怖、口吃恐怖、罪恶恐怖、不祥恐怖、尖锐恐怖、杂念恐怖、高处恐怖、确认癖等。
(3)焦虑神经质症发作性心悸亢进、焦虑发作、发作性呼吸困难等。
2.神经质性格森田正马教授认为各种神经症患者具有一些性格特点,称为神经质性格。
其特点概括为:内向、内省、理智、敏感、爱担心等弱力性和追求完美、 __、好强、上进、不安于现状、执着、固执,有过强的生的欲望和对死亡的恐惧,对自己的健康过度注意,且持有难以消除的偏见。
3.精神交互作用对神经质的发生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是森田正马教授称为素质的疑病性基调,对症状的发展具有决定性重要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是指注意集中于某个感觉,此感觉变得过敏,这个感觉的过敏,更使之注意固定于此感觉,此感觉的注意进一步互相作用,感觉越来越过敏的精神过程。
如下示意图:此恶性循环反复的过程中,产生不安恐怖,引起植物神经系统的失调,即产生所谓的精神身体症状,精神交互作用又常常导致症状的固定,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
在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森田疗法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法,因其疗效显著、操作简便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我有幸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森田疗法,以下是我对森田疗法实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森田疗法的核心理念森田疗法是由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其核心理念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即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心理困扰,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正视问题,不逃避、不抗拒,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二、实践过程中的体会1. 认识自我,接纳现实在实践森田疗法的过程中,我首先学会了认识自我,接纳现实。
在此之前,我常常因为自己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而痛苦不已。
通过森田疗法,我明白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并非不可战胜,而是源于我们对现实的逃避和抗拒。
只有正视现实,接纳现实,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扰,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面对这些问题,森田疗法教导我们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具体来说,就是要学会放下过去的遗憾,关注当下,珍惜眼前的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
3. 行动起来,改变现状森田疗法强调,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我们才能改变现状。
在实践过程中,我意识到,要想摆脱心理困扰,就必须付诸行动。
例如,当我遇到工作压力时,我会主动调整工作节奏,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这样的实际行动,我逐渐摆脱了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森田疗法认为,培养兴趣爱好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心理压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运动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我不仅丰富了生活,还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5. 学会倾听,关爱他人森田疗法强调,关爱他人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心声,关心他人的需求。
关于森田疗法的理论及在实践中的运用作者:丁一家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0年第07期[摘要]森田疗法是日本精神病医生森田正马博士(1874—1938)干1920年前后创立的一种心理咨询和治疗方法。
它风行于日本,更赢得了来自世界的广泛赞誉,成为一种极具影响力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生观。
本文从森田疗法的产生入手,介绍了森田疗法的理论基础、治疗原则,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森田疗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森田疗法;神经质;治疗原则一、森田疗法产生的根源从文化背景来看:森田疗法植根于传统的东方文化,极具东方色彩,尤其是顺应自然的治疗原则,表现出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受老庄孔孟、佛家禅学思想、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
森田疗法将“回归自然“、“在自然中领悟”的思想引入治疗中,对森田疗法进行大力推广的日本企业家一冈本常男引用日本儒学家贝原益轩的“触发天机”,来阐明森田疗法回归自然的重要性。
当人们欣赏花开、倾听鸟叫、观赏昆虫时,就远离烦恼、孤独,从恐惧走向平静、焕发生命力、奔向未来与光明。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就是说:“道”不去有意识“做什么”,又不有意识“不做什么”。
“做什么”是自然而然,“不做什么”也是自然而然。
森田疗法之“为所当为”之“为”,也就是老子“无为”之“为”,是无目的的、顺应自然的“为”[1]。
森田疗法理论的许多思想和禅宗思想也是一致的。
从治疗方法上看:森田从当时的主要疗法—安静疗法、作业疗法、说服疗法、生活疗法中汲取了它们的精华,把它们合理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他自成体系的精神疗法。
从实践上看:是自身强烈的神经质症体验和长期临床实践而产生的精神产品和结晶。
森田正马早年体弱多病,有明显的神经质倾向,曾患过多种神经质症症状,虽然多方求医,坚持治疗,但疗效甚微,他深受其苦。
上大学一年级时,他被诊断患有神经衰弱,从而以为自己受到症状的折磨,学业难以坚持。
正当面临期末考试时,父母又恰好忘记给他寄钱,气愤抑郁之下,想到死。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 o1.19 No.23 98投稿邮箱:sjzxyx88@ 森田疗法治疗焦虑症的效果分析周红宇1,梅琳2,孙海漪1(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武警总队医院心理咨询科,黑龙江 哈尔滨;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武警总队训练基地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摘要:目的探讨森田疗法治疗焦虑症(GAD)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抗焦虑药物治疗配合森田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森田疗法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焦虑症;森田疗法;疗效中图分类号:R749.7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23.055本文引用格式:周红宇,梅琳,孙海漪.森田疗法治疗焦虑症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98-99.0 引言焦虑症主要症状为焦虑的情绪体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及运动性不安,临床上常见有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种表现形式。
森田疗法是日本精神科医生森田正马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治疗的着力点放在情绪和行动的改变上,而不是放在认知改变上[1]。
对焦虑症患者采用森田疗法疗效较为满意,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17~30岁,平均(24.5±0.5)岁,病程6个月至10年,平均(1.5±0.5)年;观察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18~29岁,平均(23.5±0.5)岁,病程5个月至9年,平均(1.8±0.5)年。
关于森田疗法的理论及发展趋势森田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理论基础源自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探讨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
一、森田疗法的基本理论森田疗法认为,思维和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的不良心理状态往往源于思维的固定和扭曲。
通过观察和控制思维活动,可以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
1. 森田疗法的关键概念森田疗法强调“觉察”和“谦虚”的重要性。
通过觉察自己的思维和感受,以及对外界的敏锐观察,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且能够主动去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接受治疗师的指导和帮助。
2. 森田疗法的核心步骤森田疗法包括观察、反省、实践和修正四个核心步骤。
患者首先需要通过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感受,了解自己的病态思维模式。
然后,他们需要反省自己的思维和感受,找出问题所在。
接下来,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并通过不断修正,逐步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
二、森田疗法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森田疗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结合其他心理治疗方法森田疗法在实践中逐渐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疗模式。
例如,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认识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与心理动力学疗法相结合,可以深入探讨患者的内心冲突和潜意识内容。
这种综合治疗模式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森田疗法在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常见心理问题,疗效显著。
此外,森田疗法还可以用于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
3. 研究与推广森田疗法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推广。
研究者们通过临床试验、个案研究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索森田疗法在不同人群和不同问题上的应用效果。
此外,一些专业机构和学会也在推广森田疗法,培训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和临床心理学家,以满足治疗需求的增长。
案例五:森田疗法治疗社交焦虑障碍青年心理咨询网案例简述有一位男咨客,是深圳某单位中层管理人员,初一时有一次在课堂发言出现紧张、脸红,心动过速,怕同学看出来就瞧不起自己,因为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有真正演讲家的风格,应该从容大方、思想深刻、谈吐风趣、情绪平静,而不应该感到丝毫紧张、更不应该表现出脸红、面部肌肉颤抖等没有出息的行为。
从那以后就开始在与人交往方面出现问题:不敢交朋友,有陌生人的场合不敢说话,尤其在公众场合讲话出现心悸,伴脸红、脸部肌肉抖动、手发抖等,如果是他认为重要的场合就更严重,而期待性焦虑的痛苦会使他在事情发生很多天以前就开始紧张,参加工作后,工作的性质要求他经常与人接触,这更加使他难以适应,压力很大,在特定的场合来临之前很多天就开始焦虑,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美好境界。
他特别希望改变,并作了很多努力。
他告诉我很多在不同时期他努力地消除症状的方法,如告诉自己要勇敢大胆,骂自己没用,告诉自己一定要克服羞怯,还参加过口才训练、成功训练班,但都坚持不久就败下阵来;他还收集了很多医学、哲学、心理学的书籍和资料,企图找到对自己问题的正确理解和解决方案,后来学会在重要场合事先服用速效救心丸,认为可以减轻心悸,脸红、脸部肌肉抖动症状,但同时他又担心自己长期服药会上瘾,会有副作用。
他的知识在增加,地位在上升,交往圈子却在缩小,曾多次想辞职,走途无路中也曾寻求心理咨询,但效果不佳,听朋友介绍来我这儿,来时已经正好19年,可以想象,对他来讲,近二十年来他的痛苦有多深重。
咨询过程及方法刚进咨询室时,怀疑心重,一方面怀疑自己的情况是不是能完全治好,另一方面又希望有什么办法可以立刻解决问题。
在初次交流之后,我觉得他的个性和发病符合森田神经质症的形成机理,他具有疑病素质(因为幼年时邻居得心脏病而死,就开始担心自己万一得了心脏病怎么办。
)性格内向、内省力强、完善欲望高、以偶然的一次挫折为契机导致病态,在精神交互作用下,愈来愈烈,治疗的关键在于“精神交互作用”这一环节,只有切断这一交互循环过程,让病人接受症状,以顺其自然的心态与人处,根据我的经验,是完全可以自愈。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研究报告文章题目:森田心理疗法姓名:刘丽身份证号:220224************所在省市:吉林省长春市所在单位: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系森田疗法长春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系刘丽摘要:森田疗法是一种非交流的心理治疗法,这种疗法的基本要求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即放弃一切从现在开始,通过行动,让现实生活充满活力,以促进精神能量指向外界,在成功的体验中去重新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从而恢复社会功能。
森田疗法由日本慈惠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于1920年创立、发展的一种治疗神经症的方法。
森田本人自幼体弱多病,有神经质素质,16岁以后常头痛、心跳、容易疲劳,及其他神经衰弱症状,虽多方求医,但收效甚微,整日担心自己的健康。
大学一年级时因受病症折磨,学业也难以坚持,抑郁气愤之下,遂放弃一切治疗,彻夜不眠地拼命学习。
结果却出乎意外,多年缠身的症状均不治自愈,因此他领悟出所谓的“病原”所在来。
一、森田疗法的病理理论1、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
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
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观念症、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
具有疑病素质的人自下而上欲望强,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内省力也强,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的精神安宁担心。
他们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悸等,误认为是病而恐惧、紧张。
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
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
2、森田还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也存在着一种类似屈肌和伸肌的互相调节的拮抗作用。
例如: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情感和意向,同时也会产生与此相反的观念、情感和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
森田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475000)郭豪杰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专家在日常工作中除了使用日常咨询时常用的“精神分析疗法”和“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等以外,还经常采用同中国禅颇有渊源的森田疗法。
1森田疗法同中国禅的关系1.1中国禅的心理治疗功效:中国禅是为了同日本禅等称谓相区分而定义的名字。
中国禅就是指中国禅宗的主要思想、理念。
其实禅宗并不等于禅,所有佛门弟子都是修禅(般若)的人。
禅宗是公元6世纪兴起的一个佛教分支,和大、小、空、有、密、律、净一起共称八宗,各宗都有禅,但禅宗一方面特别重视“禅定”、“顿悟”;另一方面又是以禅为名的一种佛教宗派,中国禅思想大多是禅宗流传后世的主要思想和理念。
中国禅的心理治疗功效主要表现在它可以提高个体的元认知能力。
元认知的实质就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1]。
中国禅认为个体出现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幸福和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我为集体,集体为我”的意识。
及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围绕自己的班级精神,设计班名、班歌、班旗、班花、加油口号等,让班级内处处体现浓厚的精神氛围,加强课室环境的感染力,加强学生对班级的感情,使集体成员主动弘扬班级精神。
2构建和谐班级中,心理健康教育对班主任提出的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在构建一个和谐的班级时,必须把建设好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和谐关系放在日益重要的地位。
首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以及相应的心理发展任务。
艾里克森提出了个体发展的心理社会理论,其指出个体发展是在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且认为发展是整个人生过程中一直在进行的。
它包含8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个体发展中都有一个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他称这些问题为发展的危机———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克服了这些危机,就能取得重大进步。
教师在学生处理心理发展危机的过程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学生的智力发展,人格发展,生活辅导,职业辅导等各方面给予了学生全面的指导,传统教育的教训让教育着深刻意识到如果某个发展阶段的心理危机没有得到及时的关注与引导,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的负面影响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