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发酵工艺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849.50 KB
- 文档页数:18
啤酒工艺流程一、麦芽制造有以下过程:1.大麦贮藏:新收获的大麦休眠期长,发芽能力低,应贮藏催熟。
2.大麦精选:用风力和筛选机去杂,按粒度分类。
3.泡麦:将泡好的小麦在水中浸泡2-3天,同时冲洗,去除浮麦,使大麦的水浸度达到42-48%。
4.发芽:浸泡后的大麦在控温通风条件下发芽,形成各种物质,溶解小麦籽粒的内含物。
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3 ~ 18,萌发期为4 ~ 6天,根芽伸长为籽粒长度的1 ~ 1.5倍。
生长的潮湿的麦芽被称为绿色麦芽。
5.烘焙:目的是减少水分,阻止绿色麦芽的生长和和的分解,以便长期储存;使麦芽形成一种物质,赋予啤酒颜色、香味和味道;容易去根去芽,烘烤后麦芽含水率为3 ~ 5%。
6.储存:将烤好的麦芽除去麦根,挑选并冷却后,放入混凝土或金属储料仓中。
二、酿造有以下五个过程。
它主要由糖化、发酵、贮酒和成熟三个过程组成。
1.原料粉碎:麦芽和大米分别用粉碎机粉碎到适合糖化操作的粉碎度。
2.糖化:麦芽粉碎的淀粉辅料与温水在糊化锅和糖化锅内混合,调节温度。
糖化锅保持在适合蛋白质分解的温度。
糊化锅内完全液化的醪液放入糖化锅后,保持在适合糖化的温度,生产小麦醪液。
浸出法和煮出法,提高麦醪温度的方法,糖化停留时间和升温由法根据啤酒,所用原料和设备的性质决定,麦汁用过滤罐或过滤器过滤出来,在沸腾锅中煮沸,加入啤酒花,调整到合适的麦汁浓度,然后麦汁进入回旋沉降罐分离出热凝块,澄清后的麦汁进入冷却器冷却到5 ~ 8。
3.发酵:将冷却后的麦芽汁加入酵母,送入发酵罐或圆柱形锥底发酵罐发酵,用蛇形管或夹套冷却,控制温度。
进行后续发酵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 ~ 13,发酵过程分为发泡期、高发泡期和低发泡期,一般持续5 ~ 10天。
发酵后的啤酒被称为“嫩啤酒”,口感苦涩,口感粗糙,CO2含量低,不适合饮用。
4.后发酵:为了使嫩啤酒后熟,将其送入储酒罐或在圆柱形锥底发酵罐中继续冷却至0左右,并调节罐内压力使CO2溶解到啤酒。
啤酒酿造的工艺流程
《啤酒酿造的工艺流程》
啤酒的酿造是一个古老且复杂的工艺过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改进,如今的啤酒酿造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和精致。
下面将讲述啤酒酿造的主要工艺流程。
首先,啤酒酿造的原料主要包括大麦、啤酒花、酵母和水。
其中大麦经过蒸煮、研磨等工艺处理后,形成麦汁;啤酒花则赋予啤酒芳香和苦味;酵母是啤酒发酵的关键因素;水则是啤酒中最重要的成分。
其次,酿造过程主要分为糖化、煮沸、发酵和熟化四个主要阶段。
首先在糖化过程中,将磨好的大麦和水混合,加热至一定温度进行淀粉的糖化,生成麦汁。
接着在煮沸过程中加入啤酒花,使其苦味和香味溶解于麦汁中;同时进行煮沸可以将不需要的微生物和氧气清除,使麦汁更纯净。
然后在发酵过程中,将酵母加入发酵罐中,利用其发酵作用将麦汁中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最后在熟化过程中,待发酵完毕后的酒液进行陈酿和储存,使其口感更加丰富和平衡。
最后,通过以上几个主要工艺流程,啤酒就得以酿造完成,并在装瓶后成为一种美味的饮品。
同时,具体的酿造工艺会因啤酒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德国啤酒、比利时啤酒和美国啤酒等。
总的来说,啤酒酿造的工艺流程虽然复杂,但每一个环节都显
得非常重要,只有每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酿造出口感、香气和口感完美的啤酒。
艾尔啤酒工艺流程
艾尔啤酒是一种使用酿酒酵母发酵的啤酒,下面是艾尔啤酒的工艺流程:
1. 粉碎:麦芽经过粉碎机碾碎成麦芽粉。
2. 糖化:麦芽粉加入热水中,通过恒温糖化设备将淀粉转化为糖。
3. 过滤:糖化液经过过滤设备将麦芽渣、杂质等固体物质过滤掉,得到糖水。
4. 煮沸:将糖水煮沸,加入啤酒花,煮沸的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啤酒花中的苦味成分溶解。
5. 冷却:将煮沸的糖水通过冷却设备迅速降温,使其达到最佳发酵温度。
6. 发酵:将冷却后的糖水转入发酵罐中,并加入酿酒酵母。
发酵过程中,酵母将糖水中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7. 净化: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经过过滤设备进行净化,去除残余的酵母和杂质。
8. 熟化:将净化后的发酵液储存于熟化罐中,进行陈酿和发酵产物的相互融合。
9. 碳酸化:在熟化完成后,向糖水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碳,增加啤酒的起泡性。
10. 过滤:经过碳酸化后的啤酒再次经过过滤设备,去除残余
的酵母和杂质。
11. 包装:将过滤后的啤酒装入瓶子、罐子或桶中,密封包装。
12. 储存:将包装好的啤酒储存于低温下,保持其良好的口感
和品质。
以上是艾尔啤酒的典型酿造工艺流程,不同啤酒厂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差异。
啤酒发酵的工艺流程及参数如下:
粉碎:大米被粉碎后,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45℃),淀粉在水中溶胀、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
糊化、糖化:将大米粉碎后加入护花锅中,加入温水,制成液化完全液体,在加入糖化锅中与麦芽一起糖化。
麦汁过滤:糖化结束后,将糖化液汞送到过滤机,把麦芽汁与麦糖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麦芽汁。
高温煮沸、加入啤酒花:麦芽汁输送到麦汁煮沸锅中,加入啤酒花并加热煮沸1个小时,使麦汁的成分稳定并使酒花的香味、苦味及各种有效成分溶于麦芽汁中。
澄清冷却: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冷却到10℃左右便把各种啤酒酵母进行发酵。
发酵:麦芽汁经过冷却后,加入啤酒酵母和无菌空气,输送到发酵罐中,开始发酵。
硅藻过滤:发酵成熟后,经过离心及多重过滤,去掉发酵液中酵母、大分子的蛋白质,成为晶莹、清澈的酒精,在经过灭菌制成熟啤酒,才可以进行罐装。
包装成品:将制好的啤酒进行罐装,即为成品。
此外,现代发酵技术主要包括大容量发酵罐发酵法(其中主要是圆柱露天锥形发酵罐发酵法)、高浓糖化后稀释发酵法、连续发酵法等。
啤酒发酵技术百科名片啤酒发酵过程是啤酒酵母在一定的条件下,利用麦汁中的可发酵性物质而进行的正常生命活动,其代谢的产物就是所要的产品--啤酒。
由于酵母类型的不同,发酵的条件和产品要求、风味不同,发酵的方式也不相同。
根据酵母发酵类型不同可把啤酒分成上面发酵啤酒和下面发酵啤酒。
一般可以把啤酒发酵技术分为传统发酵技术和现代发酵技术。
现代发酵主要有圆柱露天锥形发酵罐发酵、连续发酵和高浓稀释发酵等方式,目前主要采用圆柱露天锥形发酵罐发酵。
目录一、传统发酵技术二、现代发酵技术三、异常发酵现象和处理方法编辑本段一、传统发酵技术生产工艺流程:充氧冷麦汁→发酵→前发酵→主发酵→后发酵→贮酒→鲜啤酒↑菌种编辑本段二、现代发酵技术现代发酵技术主要包括大容量发酵罐发酵法(其中主要是圆柱露天锥形发酵罐发酵法)、高浓糖化后稀释发酵法、连续发酵法等。
(一)锥形发酵罐发酵法传统啤酒是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发酵槽(或池)中进行的,设备体积仅在5~30m,啤酒生产规模小,生产周期长。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啤酒生产规模大幅度提高,传统的发酵设备以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大容量发酵设备受到重视。
所谓大容量发酵罐是指发酵罐的容积与传统发酵设备相比而言。
大容量发酵罐有圆柱锥形发酵罐、朝日罐、通用罐和球形罐。
圆柱锥形发酵罐是目前世界通用的发酵罐,该罐主体呈圆柱形,罐顶为圆弧状,底部为圆锥形,具有相当的高度(高度大于直径),罐体设有冷却和保温装置,为全封闭发酵罐。
圆柱锥形发酵罐既适用于下面发酵,也适用于上面发酵,加工十分方便。
德国酿造师发明的立式圆柱锥形发酵罐由于其诸多方面的优点,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逐步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和使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室外圆柱体锥形底发酵罐发酵法(简称锥形罐发酵法),目前国内啤酒生产几乎全部采用此发酵法。
1.锥形罐发酵法的特点(1)底部为锥形便于生产过程中随时排放酵母,要求采用凝聚性酵母。
简述啤酒发酵工艺流程
《啤酒发酵工艺流程》
啤酒发酵是啤酒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啤酒的风味和口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酵工艺的精细与否。
下面将简要介绍啤酒发酵工艺的流程。
首先,啤酒发酵的原料主要包括麦芽和啤酒花。
通过麦芽的磨碎和糖化,得到麦汁。
接着把麦汁转移到发酵罐中,然后加入酵母。
酵母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开始对麦汁中的糖分进行发酵,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
发酵的温度和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啤酒发酵的温度在10~25摄氏度之间,时间从几天到数周不等,要根据不同的啤酒种类和口感需求来确定。
同时,酵母的种类和用量也会影响发酵的过程和结果。
在发酵的过程中,酒花的苦味物质会与麦汁中的糖分和氨基酸发生反应,形成啤酒的风味物质。
因此,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时间、酵母和酒花的配比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酒液中的糖分被完全发酵后,就得到了成熟的啤酒。
此时,啤酒可以进行陈酿或进行后续的过滤、灌瓶等后续处理。
发酵工艺的流程不仅影响啤酒的口感和风味,也关系到啤酒的品质和稳定性。
总之,啤酒发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精密的控制和科
学的技巧。
只有通过合理的发酵工艺流程,才能酿造出优质的啤酒。
艾尔发酵工艺艾尔发酵工艺是一种传统的酿造工艺,用于制作啤酒和其他酒精饮料。
本文将详细介绍艾尔发酵工艺的步骤和原理,并且通过举例说明来使读者更加了解。
1. 麦芽处理:首先,将大麦经过发芽后,停止发芽并烘干,得到麦芽。
这个过程中,麦芽中的淀粉会转化为糖,并产生酵素,为后续的发酵提供营养。
2. 糖化:将麦芽研磨成麦芽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形成麦芽汁。
将麦芽汁加热至一定温度,使酵素活性达到最佳,然后加入大量的糖,促进糖化反应的进行。
酵素会将淀粉分解成可发酵的糖,这个过程称为糖化。
3. 滤清:经过糖化后的麦芽汁中含有悬浮物和固体颗粒,需要经过滤清来去除杂质。
通过布袋过滤或者离心过滤,可以得到清澈无杂质的液体。
4. 煮沸:将滤清后的麦芽汁装入大锅中,进行煮沸。
在煮沸过程中,可以加入苦味酒花来提供艾尔酒特有的苦味,并具有防止细菌和酵母滋生的作用。
煮沸还可以使得麦芽汁更浓缩,增加香味和风味。
5. 冷却:煮沸后的麦芽汁需要迅速降温,以避免细菌污染和烫伤酵母。
通常使用冷却器或者沉淀罐进行冷却。
6. 加入酵母:在麦芽汁冷却到适合酵母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为18-20摄氏度)后,加入酵母进行发酵。
酵母会将汁液中的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特有的风味。
7. 发酵:发酵是整个发酵工艺的关键步骤。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长时间地在麦芽汁中活动,产酒,产生特有的风味。
发酵一般需要2到3周的时间,而具体的时间会因不同的酿造方法和酵母种类而有所不同。
8. 熟化:发酵结束后,将发酵得到的啤酒分装到瓶子或桶中,并密封保存。
在密封保存的过程中,啤酒会经历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进一步改善啤酒的口感和风味。
艾尔发酵工艺的原理是通过合理利用麦芽、糖、酵母等原料和酶的作用,将发酵产物中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整个过程中涉及到粉碎、糖化、滤清、煮沸、冷却、发酵和熟化等多个步骤。
每个步骤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作用,共同构成了艾尔发酵工艺。
以制作IPA(India Pale Ale)为例,展示艾尔发酵工艺的一系列步骤。
啤酒酿造的工艺流程啤酒酿造是一项复杂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麦汁制备、糖化过程、煮沸和冷却、发酵、熟化、过滤和装瓶。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首先是麦汁制备。
这一步骤包括磨碎麦芽,并将其与适量的水混合,形成麦汁。
麦芽磨碎的目的是释放麦芽中所含的酵母和淀粉,加入适量的水则是为了调整麦汁的浓度和酿造的特定要求。
接下来是糖化过程。
这一步骤将发生在一个称为“糖化罐”或“糖化锅”中。
麦汁先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将磨碎的麦芽加入,继续保持一定温度和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麦芽中的淀粉将被酵母转化为糖分。
这个过程被称为糖化。
接下来是煮沸和冷却。
糖化完成后,将麦汁转移到一个大锅中进行煮沸。
在煮沸过程中,一些被煮沸的杂质将被去除,同时添加啤酒花和其他调味料。
煮沸的时间和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酿造啤酒的风味。
煮沸结束后,将麦汁通过冷却器冷却至适宜的发酵温度。
然后是发酵。
冷却后的麦汁将被转移到一个发酵罐中,加入酵母,开始发酵过程。
在发酵过程中,酵母会将糖分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
同时,还会产生一些酵母特定的气味和风味。
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控制对于啤酒的风味和质量影响很大。
接下来是熟化。
发酵完成后,啤酒将被输送到一个特殊的容器中,熟化罐或熟化桶中进行熟化。
熟化过程一般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以让酵母进一步消化掉残留的糖分和不良的风味。
熟化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特殊风味的化合物。
然后是过滤。
熟化完成后,啤酒会有一些悬浮的物质包括酵母和杂质。
为了去除这些悬浮物,啤酒会经过过滤的过程,通常使用专门的过滤器设备。
过滤后的啤酒会更加清澈和透亮。
最后是装瓶。
过滤后的啤酒会被输送到瓶装线,进行瓶装和封口。
一些啤酒还会经过二次发酵,在瓶中产生二氧化碳,形成泡沫。
然后将瓶装的啤酒存储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以确保其质量和口感。
总的来说,啤酒酿造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流程。
通过磨碎麦芽,糖化过程,煮沸和冷却,发酵,熟化,过滤和装瓶等步骤,可以制造出不同口味和风味的啤酒。
实验一单细胞蛋白(SCP)的生产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细胞蛋白的开发优势及技术现状。
2.掌握单细胞蛋白的液体深层培养法及工艺控制规律。
3.了解发酵过程中菌体浓度及生物量的一般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所谓SCP(Single Cell Protein)就是指那些工厂化大规模培养、作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的蛋白质来源的酵母、细菌、放线菌、霉菌、藻类和高等真菌等微生物的干细胞。
SCP工业,主要是饲料酵母工业。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微生物,生长繁殖快,菌体营养丰富。
饲料酵母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蛋白饲料,成品呈微黄色粉末状,具有酵母特殊香味。
酵母蛋白质含量一般都在70%左右,比大豆高1倍。
与肉蛋白、鸡蛋蛋白、大豆蛋白相比,单细胞蛋白所含的氨基酸组分齐全,有18-20种氨基酸,尤其是谷物中所缺乏赖氨酸含量较高。
此外,维生素含量也十分丰富。
每千克酵母类单细胞可使奶牛的产奶量增加6-7㎏,用含有10%单细胞蛋白饲料养鸡,产蛋提高21%-35%。
1吨单细胞蛋白可节约5-7吨饲料粮,可产1.5吨鸡肉或3万枚鸡蛋。
我国单细胞蛋白(酵母)年产量近3万吨,多用于医药、面包生产和饲料。
用于生产饲料酵母的原料来源广泛,有矿物资源(如石油、甲烷、泥炭等)、纤维资源(如秸杆、木屑等)、糖类资源(如糖蜜、红薯等)、石油二次制品、废弃资源(包括有机废水、废渣、动物粪便等)。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出发,生产饲料酵母等单细胞蛋白值得优先开发的原料有废糖蜜、薯干、纸浆废液,豆制品厂、味精厂、淀粉加工厂的废液等,用这些原料生产饲料酵母,首先是产品无毒性,另外也有利于解决工厂和城市的污染问题。
酵母细胞的发酵特点:目前,最广泛用于生产作为蛋白资源的酵母是假丝酵母,该酵母生长繁殖速度快,每2-4小时可繁殖一代,培养10小时左右就能繁殖到种子菌体量的15倍。
发酵过程中,要保证罐内的液体混合良好和较适当地提供氧气,还要控制好温度和pH。
采用流加间歇发酵可以保证糖被具有良好活性的酵母呼吸消耗,以达到最适产量。
底物浓度过高,即使在有氧条件下,酵母也会发酵产生碳水化合物。
如果酵母生长速率过快,底物也会发酵。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底物浓度应维持在一定较低的水平,并维持一定的通风量。
酵母生物量的检测方法及分离:最普遍的检测方法是细胞干重法、显微镜记数法和光密度法。
菌体的分离常采用过滤法和离心分离法。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一)仪器10L发酵罐、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显微镜、大容量冷冻离心机、高压灭(二)材料菌种: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提供。
葡萄糖、蛋白胨、饴糖、牛肉膏、NaCl。
(三)培养基配方斜面培养基:酵母膏1.0%,蛋白胨2.0%,葡萄糖2.0%,琼脂1.5%,pH6.0。
摇瓶培养基:葡萄糖3.0%,蛋白胨1.0%,氯化钠0.5%,牛肉膏0.3%,pH自然。
发酵培养基:饴糖2.0%,葡萄糖3.0%,蛋白胨1%,酵母浸汁1.0%,K2HPO3 0.3%,牛肉膏0.5%,NaCl 0.5%,pH自然。
四、实验步骤(一)斜面种子的制备于超净工作台面上,在火焰保护下,用无菌接种棒挑取酵母菌少许,于斜面培养基内,先划中线,后从下而上往两边划线均匀地铺开,塞好棉塞。
扎好后,放25-30ºC恒温箱中培养(斜面朝下放),培养4-6天。
(二)摇瓶种子的置备刮下斜面酵母少量,接种于摇瓶培养基内,置摇床上,于28ºC恒温摇床240rpm培养24h。
(三)发酵罐发酵培养在10L发酵罐中装入配好的发酵培养基(配料体积6L,消后体积6L),用饱和蒸汽对发酵罐进行实罐消毒,冷却后接入摇瓶种子(接种量5%),在控制条件下进行发酵。
(四)罐上各传感器的标定及灭菌操作(五)发酵罐工艺控制要点1.发酵全程罐温控制在28±1ºC ,中后期温度可以适当降低些; 2.周期为72-96h ,罐压保持在0.03-0.04Mpa ,搅拌速度控制在200rpm ; 3. 空气流量控制在1.5VVM (VVM ,即单位时间内(min )通过单位体积(m 3)发酵液的空气体积(m 3))左右;4. 补料控制:发酵过程中可根据残糖量适当补入含饴糖及葡萄糖的料液1-2次;(六)中间控制操作要求1. 0~48h :每隔6h 取样,测细胞数(采用血球记数板记数)、pH 、总糖、氨基氮,并作好记录。
涂片镜检,观察菌体形态,并作好记录。
观察发酵液外观、粘稠度、气味等,并作好记录;2. 48h ~放罐:每隔12h 取样,观察发酵液外观、颜色、粘稠度,测pH 、总糖、氨基氮、生物量(1500rpm,10min ,收集菌体,干燥,称重),并作好记录;3.取样的操作要求同实验22; 4. 每0.5h 观察并记录一次:罐温、罐压、搅拌转速。
(七)发酵液的处理放罐后发酵液采用离心分离法收集菌体,离心机的分离因数为3000g (n=r⨯⨯-51011.13000,n 为每分钟转速,r 为旋转轴到离心管中心距离),离心10分钟。
将湿菌体放入已知重量的平皿或烧杯内,于105ºC 烘干至恒重,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再称重,即得菌体干重。
由于干燥后细胞具有吸湿性,可用自动天平迅速称量。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一)测定方法1.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测定:蒽酮比色法2.氨基氮含量测定:甲醛氧化法3.发酵液中细胞量测定采用血球记数板记数4.生物量的统计采用细胞干重称量法(二)分析观察酵母细胞在整个发酵过程中,细胞增长规律及菌体形态变化情况。
六、注意事项提前一周左右接斜面,斜面培养成熟后置冰箱保藏备用(4°C冰箱中保存);提前一周左右,采购实验用相关材料,配制中间体检测用化学试剂。
本实验预计学时数20学时。
实验二工程菌发酵生产色氨酸一、实验目的1.了解以细菌(大肠杆菌)为产生菌,获得初级代谢产物为目的的液体深层发酵方法。
2.学习细菌发酵生产氨基酸过程中的菌体生长的规律以及发酵产酸的规律。
3.了解发酵液中色氨酸含量的检测方法。
二、实验原理L-色氨酸化学名称为L-氨基吲哚基丙酸,分子式:C11H12N2O2,分子量:204.23,它是含有吲哚基的中性芳香族氨基酸。
OOHNH2NH色氨酸的化学结构式L-色氨酸是人体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饲料等方面。
L-色氨酸的生产最早主要是依靠化学合成法和蛋白质水解法制造。
随着色氨酸市场的开拓,微生物法生产色氨酸的方法现已走向实用并且处于主导地位。
微生物法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发酵法、微生物转化法和酶法。
直接发酵法是以葡萄糖、甘蔗糖蜜等廉价原料为碳源,利用优良的色氨酸产生菌来生产色氨酸。
由于色氨酸合成的多重反馈抑制机制及弱化子调节机制,加上整个芳香族氨基酸代谢流在生物体内本来就较弱,使得该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达不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随着重组DNA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为优良的色氨酸生产菌株的筛选和产酸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使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色氨酸成为一种廉价的工业化生产方法。
微生物转化法是使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同时添加合成色氨酸所需的前体物(如邻氨基苯甲酸、吲哚、L-丝氨酸等),利用微生物的色氨酸合成酶系转化前体来合成色氨酸。
酶法是利用微生物中色氨酸生物合成酶系的催化功能生产色氨酸。
这些酶包括色氨酸酶、色氨酸合成酶、丝氨酸消旋酶等。
酶法一般由酶源菌体的培养、菌体的分离洗涤、固定化和催化反应等几个阶段组成。
酶法能够利用化工合成的前体物为原料,既充分发挥了有机合成技术的优势,又具有产物浓度高、收率高、纯度高、副产物少、精制操作容易的优点,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工业化生产色氨酸的方法。
氨基酸的直接发酵生产多以细菌发酵为主,本实验选用谷氨酸棒杆菌来发酵生产色氨酸。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一)仪器10L发酵罐、恒温摇床、超净工作台、显微镜、数字可调移液器、高压灭菌锅、721分光光度计、电炉、恒温培养箱、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三角瓶(250ml)、试管(18×180mm)。
(二)材料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实验室提供。
蛋白胨、葡萄糖、蔗糖、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硫酸铵、硫酸镁、L-酪氨酸、L-苯丙氨酸、生物素、硫胺素。
(三)试剂1、菌种保藏斜面培养基:0.3%NaCl,0.5% 酵母膏,0.7%牛肉膏,1% 蛋白胨,2%琼脂,pH 7.02、平板活化培养基:0.3%NaCl,0.5% 酵母膏,0.7%牛肉膏,1% 蛋白胨,2% 琼脂,1%葡萄糖,pH 7.03、种子培养基(g/L):每升含葡萄糖20g,酵母浸出粉5.0,KH2PO4 11.5g,MgSO4.7H2O3.0g,(NH4)2SO4 6.0g,硫酸亚铁66mg,柠檬酸三钠二水物3.0,pH 7.0-7.2,115℃,15min4、发酵培养基(g/L):每升含葡萄糖20g,酵母浸出粉1.0,硫酸铵4.0,柠檬酸三钠二水物2.0,硫酸镁3.0,磷酸二氢钾2.0,硫酸亚铁100mg,pH7.0-7.2,115℃,115min 5、0.2% 蒽酮试剂准确称取0.2g 蒽酮溶于100 mL浓硫酸中,并于棕色瓶冷暗处保存,现配现用。
6、0.5% 亚硝酸钠溶液准确称取0.5 g亚硝酸钠溶于蒸馏水中,定容至100 mL,新鲜配制。
7、50% 硫酸储备液将500 mL浓硫酸小心的加入到500 mL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拌,最终定容至1000 mL,配成9 mol/L的硫酸储备液。
8、3.0 g/L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储备液准确称取1.5 g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溶于500 mL 50%的硫酸溶液中,移至500 mL容量瓶中,以50%的硫酸溶液定容至刻度。
四、实验步骤(一)种子培养方法1、种子活化培养:于超净工作台面上,在火焰保护下,将斜面保藏的菌种接到活化斜面上置35℃培养箱中(斜面朝下放)培养1-2天(LB固体培养基)。
2、摇瓶种子培养:从生长良好的活化斜面接一环菌苔至装有20 mL种子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置回转式摇床上,于240 r/min,35℃振荡培养至对数生长中后期。
(二)发酵培养工艺:10L发酵罐基础料配料体积5L,消后体积5L,接种量200mL。
培养12h以后补加2L发酵液(已灭菌),初始通气量4 L/min;搅拌转速200 r/min;培养温度35.5℃;以泡敌消泡;发酵过程中,通过自动流加氨水控制pH为7.0;当溶氧降至50%以下时,增加通气量到8 L/min;同时搅拌转速提升至250~300 r/min;当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下降1%时,把80%(1600g葡萄糖+蒸馏水定容至2L)的葡萄糖溶液以一定的流加速度加至培养液中,以维持发酵时葡萄糖浓度在1%-2%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