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高一地理必修二3.2冬小麦和春小麦的种植区域差异(孙东丽)
- 格式:ppt
- 大小:546.50 KB
- 文档页数:7
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是什么关于《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是什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麦和春小麦是解决不一样的期货交易开展栽种的,冬麦具备极强的耐寒工作能力,而春小麦的耐旱工作能力就不错。
一般来说春小麦会在春季时开展栽种,随后来到秋季开展收种,而冬麦便会在秋季情况下种植,来到夏初的情况下就可以收种了。
冬麦和春小麦在口味上也是有所区别的,稻谷和麦子的口味便是这般。
不论是冬麦還是春小麦,实际上全是我们日常生活关键的谷物,大伙儿在服用的情况下一定不必有浪费粮食的习惯性。
1、习性冬麦在生长发育全过程中耐寒的工作能力极强,其小苗可以越冬,在春天来临时,小苗分孽迅速,扎蹲长大了,冬麦打磨的粉很好吃。
春小麦的耐旱工作能力极强,株矮穗大,成长期短,适合春季栽种,但比不上冬麦粉美味。
2、栽种、获得時间春小麦便是春季栽种的麦子,一般在春季种植,秋天收。
冬麦是秋末冬初种植的麦子。
一般在10—11月种植,明年的6月上下收种。
3、遍布地域在我国的春小麦和冬麦种植界线大概是沿万里长城一线。
万里长城往北种春小麦,南端种冬麦。
按地形区而言便是,东北平原种春小麦,黄淮海平原种冬麦。
为何东北平原易种春小麦,而黄淮海平原易种冬麦?这是由于气侯原因。
东北平原冬天寒冷,栽种下床的麦子非常容易被冰死,再加之,东北平原春天气侯潮湿,栽种后的麦子也可以迅速出芽发展,因此春季栽种,是春小麦。
而黄淮海平原春旱,不利农作物栽种,如冬天前栽种后,就可投身出芽,经一冬的吸湿,使麦子蓄存充裕水分,春暧花开后,长的就迅速,并可抵御过春旱,因此秋天(另说冬天)栽种,是冬麦。
在我国麦子三大种植区:(1)北方地区冬麦区,关键遍布在秦岭山、淮河以北,万里长城南端,这儿冬麦生产量约占全国性麦子总产值的56%上下。
在其中关键遍布于河南省、河北省、山东省、陕西省、山西省诸省份;(2)南方地区冬麦区,关键遍布在秦岭淮河一线南端。
这儿是在我国稻谷主产地,种植冬麦有益提升复种指数,提升粮食生产。
国内小麦种植模式因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麦种植模式:
1. 冬小麦:冬小麦是在秋季播种,经过冬季的休眠期后,在春季返青生长,夏季收获的一种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
2. 春小麦:春小麦是在春季播种,夏季生长,秋季收获的一种种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和内蒙古等地。
3. 旱作小麦:旱作小麦是指在没有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种植的小麦。
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如黄土高原、内蒙古等地。
4. 水浇地小麦:水浇地小麦是指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的小麦。
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如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
5. 保护性耕作小麦:保护性耕作小麦是指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如少耕、免耕、覆盖等,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率的一种种植模式。
总的来说,国内小麦种植模式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以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第3章第1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解析版)基础达标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春收。
下图为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适合春小麦种植的地区是(B)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2.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B)A.水分B.热量C.土壤D.海拔[解析]第1题,材料信息中指出,春小麦春播秋收,说明当地小麦不适宜过冬,因此当地冬季非常寒冷,由此推断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
图中②地为暖温带,③地为亚热带,两地冬季气温相对温和,热量条件较好,不适合种植春小麦;图中①地因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④地因海拔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两地小麦不适合过冬,适合种植春小麦,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第2题,材料信息中指出,冬小麦秋播春收,小麦生长期主要在冬半年,说明当地冬季相对温暖,热量条件较好;由上题分析可知,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因此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项B符合题意。
水分、土壤、海拔对冬、春小麦分布的地区差异影响不大,选项A、C、D 不符合题意。
(2022·河南检测)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营养生长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分蘖)、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拔节到孕穗)和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成熟),籽粒形成后就进入灌浆期。
下表示意我国水稻的类型及特征。
据此完成3~5题。
3.晚稻的主要灌浆期在(D)A.3~4月B.5~6月C.7~8月D.9~10月4.下列关于我国重要水稻种植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A.东北地区的水稻品种只能是粳稻B.云贵地区的水稻品种只能是籼稻C.太湖平原水稻分为早中晚三季稻D.海南水稻育种优势在于其先进科技5.近年来,湖南省新化县农户由种植双季稻转变为一年只种一季稻,其原因不包括(D)A.粮食价格便宜,经济效益低B.人口外流,劳动力短缺C.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D.当地农民环保意识增强[解析]第3题,3~4月为早稻播种期,A错误;根据材料“晚稻需短日照条件才能抽穗”可知,白昼较短的时段符合题意,5~8月的昼长相对9~10月更长,B、C错误,D正确。
【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区别目前栽培的小麦品种,新春6号,永良15号。
春性品种的种子在土壤里萌动以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起身拔节发育形成结实器官,这段时间叫做小麦的春化阶段。
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的温度较高,一般是在7℃~15℃,5~8天就能通过春化。
一、栽培春小麦须注意的几点事项(一)解决春化问题,为了使小麦尽快通过春化及时成熟,可采用下列方法:1、早播种。
春节前后,遇到气温较高的时段,当地表化冻6厘米深左右时,即可抓住时机播种。
在以后冷暖交替的情况下,小麦种子萌动通过春化,一般能够及时成熟。
2、在播种前将萌动种子在0~5℃低温下处理10~25天,然后播种。
冷处理时注意种子通风透气,不宜用塑料布等不透气的东西包裹种子,这个处理过程一般在种子储存过程中已经完成。
(二)认识春小麦的生育特点1、生育期短,春小麦从播种到收获约90多天。
2、营养生长期短,春小麦春播气温由低到高,日照由短到长,通过春化阶段很快就进入光照阶段,从出苗到单棱期约20天。
3、分蘖期短,从出苗到拔节经历的时间很短,分蘖少,分蘖成穗率非常低。
4、根系浅而弱,后期易因脱肥、缺水而早衰。
5、穗分化早,一般4叶即进入二棱期,5叶小花分化。
二、选准良种优良品种是高产小麦的前提之一。
要求具备如下两个基本条件:第一,耐肥耐水,中矮秆,不倒伏,抗病,产量稳定;第二,早熟或中熟,分蘖整齐,花多粒大,生物产量高,经济产量系数大。
选准品种。
选择弱春性、矮秆、早熟、抗寒、抗病、抗倒、高产的品种。
如郑麦9023等。
三、适时播种适时早播;春小麦播种越早越好,小麦在春化阶段抗冻能力较好,一般不会出现冻害。
1、选择适宜播种期;应从2月10日—3月10日开始。
在土壤夜冻日消进行顶凌播种,3月底结束。
在温度回升较晚的年份,要抓住温度回升之头,感到寒流到来之前抢种,最好不种4月麦。
2、种子处理;播前100公斤种子使用200-300克25%的多菌灵或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小麦病害。
1春小麦与冬小麦春小麦——往往春天播种,秋季收割,分布在纬度较高地区,如我国东北平原、美国北部小麦带。
冬小麦——往往前一年秋天播种,第二年春末夏初收割,分布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如我国华北平原、美国中部的小麦带等。
冬小麦,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
冬、春小麦的主要区别:种植时间不同,收获时间不同。
春小麦:是指春节过后播种的,8、9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
冬小麦:是指在9、10 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获的,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
2积温和无霜期积温——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
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
根据≥10℃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
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3土壤、土地、土地资源土壤一般可简单分为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
心土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掺杂有岩石风化而成的碎屑物。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我国的10大小麦产区特征(长了一点:-))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
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全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北低,大部地区海拔40-500米。
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质肥沃,结构良好。
尚有较大地,宜于大型农机具作业。
全区温度偏低、热量不足。
最冷月平均气温-23--10℃,绝对最低气温-41--27℃。
170天左右。
年降水320-870毫米,其中小麦生育期为130-330毫米,东部多而西部不足。
如三江平原一带后多形成湿、涝危害;而吉林省白城与辽宁省朝阳等地又常发生干旱和风沙灾害。
病害以根腐、锈病为主,丛矮和发生。
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生育期90天左右。
增产措施除及时防治各东部排涝防湿,北部清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并采用少深翻、多深松等防风固沙、保持土壤水分等特殊耕作方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并包括河北、陕西两区及山西北部。
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
小麦亩区最低,但不平衡。
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到50公斤。
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土壤贫瘠,自然条件较差。
大陆性气候强烈,寒冷少雨,最-17--11℃,绝对最低气温-38--27℃,无霜期110-140余天,年降水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期降水仅94-168毫米,雨量不足。
冬小麦种植区域选择与布局分析在农业领域中,冬小麦是一种重要的作物,广泛种植于不同的地区。
有效选择和布局冬小麦种植区域对于提高产量和保证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冬小麦种植区域的选择与布局,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气候因素冬小麦是一种耐寒作物,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对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考虑以下气候因素:1.温度:冬小麦喜冷耐寒,适宜生长的气温范围为0-20摄氏度。
因此,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时,应确保冬季不会出现长时间的极端低温,否则会影响小麦的生长、抗病能力和产量。
2.降水:冬小麦生长期需要适量的降水。
在选择种植区域时,考虑年降水量的分布、降水时机以及是否有灌溉设施等因素。
如果种植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均匀,降水时机与冬小麦生长需要相匹配,并具备良好的灌溉条件,则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二、土壤条件冬小麦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但选择适宜的土壤条件有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在选择种植区域时,应考虑以下土壤条件:1.土壤类型:冬小麦适宜生长的土壤类型包括砂壤土、壤土和冲积土等。
这些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保水性,有利于小麦根系的发育和水分的吸收。
2.土壤酸碱性:冬小麦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适宜的土壤酸碱度范围为pH值6-8之间。
但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冬小麦的生长和养分吸收,因此应选择土壤酸碱度适中的种植区域。
三、地理因素除了气候和土壤条件外,地理因素也对冬小麦种植的布局产生影响。
以下是需要考虑的地理因素:1.地形和海拔:选择相对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冬小麦的机械化生产和管理。
海拔高度对冬小麦的生长和温度条件有一定影响,应确保选择的种植区域海拔适中,不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2.与水源的距离:冬小麦种植需要充足的水源供应,因此选择距离水源较近的地区有助于方便灌溉和生产管理。
综上所述,冬小麦种植区域的选择与布局需要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土壤条件和地理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冬小麦的潜力,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春小麦和冬小麦区别种植区域春小麦和冬小麦,说白了其实就是小麦家族里的两位“季节性大佬”,它们虽然同属于一个大“麦”字辈,但分别有各自的“地盘”和“行事风格”,种起来可不是一回事儿。
春小麦和冬小麦,听起来差不多吧?其实它们在种植的时间、地点甚至管理方式上都有一大堆区别。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一聊,看看这俩到底有啥“不同寻常”的地方。
春小麦可不是咱们春天才种的,它是春天最早的“开场秀”——每年春天刚刚暖和一点,农民就开始忙活了。
春小麦基本上是在每年的3月到4月左右播种,天气刚刚变暖,地里的冰雪都化了,温度刚好适宜。
春小麦喜欢阳光,最怕冷,那种子一落地,就像是迫不及待的“春游”开始了。
不过话说回来,春小麦虽然种得早,但它也经不起太多冷冻,这就是为什么它必须得在气候温暖、没有严寒的地方才能扎根。
而这些地方,基本上集中在我国的北方和一些气候温和的地方,比如山东、河北、甘肃等地。
春小麦的生长周期也挺短的,大概五六个月,差不多夏末秋初就可以收获了,算是“一年一轮回”,有点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切都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冬小麦的戏就得等到秋天才开始上演。
顾名思义,它在冬天就得“冬眠”,但也不能完全睡死,它是那种“冻得住但不死”的小麦。
冬小麦的播种时间通常是秋季的10月到11月,在那时候,气温逐渐转凉,它开始扎根进入“冬季修养”阶段。
冬小麦很“贪心”,它特别喜欢凉爽的天气,能够忍受较低的气温,甚至在零下的环境中也能“坚持”下来,这也是它在南方和一些气候较寒冷的地方大展拳脚的原因之一。
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临,它早早就准备好在温暖的阳光下“复苏”,迎接那波“春天的高兴”。
这些地方像是陕西、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冬小麦就像一位老练的“季节演员”,默默地在秋冬之间准备着下一季的丰收。
说起冬小麦的优势,那可真不少。
冬小麦种下来以后,过了寒冷的冬季,春天一来就像是“披荆斩棘”的英雄,整个生长过程都相对稳定,气候变化对它影响不大,能够抵御一些突如其来的极端天气。
春小麦和冬小麦区别,春小麦什么时候播种什
么时候收获
回答春小麦和冬小麦主要有种植地区、自身特点和种植地气候的不同。
长城以北比较寒冷的地方所种的便是春小麦,而长城以南比较温暖的地方所种的就是冬小麦;春小麦较抗旱,而冬小麦抗寒;春小麦的生长期比较短,而冬小麦的生长期较长。
一、春小麦和冬小麦区别
1、种植地区不同
通常以长城为界来区分春小麦和冬小麦,长城以北比较寒冷的地方所种的便是春小麦,而长城以南比较温暖的地方所种的就是冬小麦。
2、自身特点不同
春小麦抗旱,冬小麦抗寒;春小麦株型矮,穗大,生长期比较短,而冬小麦的生长期较长;春小麦的品质不如冬小麦,用冬小麦做出的面粉质量,要比用春小麦做出的面粉质量更好一些。
3、种植地的气候不同
春小麦是在偏冷的地方种植的,但是冬季温度太低不易播种,所以一般都是在开春后才播种春小麦;而冬小麦会在很温暖的地方进行播种,再加上它们本身较抗寒,所以能够扛过寒冷的冬天。
二、春小麦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
1、春小麦播种和收获的时间
一般在春节过后的3-4月便可播种春小麦,在当年的8-9月便可收割。
而冬小麦一般都是在9-10月播种,在次年的4-5月收割。
2、小麦的三大产区
(1)北方冬小麦区: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集中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诸省区。
(2)南方冬小麦区:南方冬小麦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集中分布在江苏、四川、安徽、湖北各省。
(3)春小麦区:春小麦区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集中分布在黑龙江、新疆、甘肃和内蒙古。
天津市西青区2020年高一(下)地理期末统考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春收。
下图为“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适合春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2.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土壤D.海拔【答案】1.B2.B【解析】【分析】本题组以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春小麦种植地区判断、冬春小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材料信息中指出,春小麦春播秋收,说明当地小麦不适宜过冬,因此当地冬季非常寒冷,由此推断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
图中②地为暖温带,③地亚热带,两地冬季气温相对温和,热量条件较好,不适合种植春小麦;而图中①地因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图中④因海拔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两地小麦不适合过冬,适合种植春小麦,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2.材料信息中指出,冬小麦秋播春末夏初收,小麦生长期主要在冬半年,说明当地冬季相对较温暖,热量条件较好;从上题分析可知,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因此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项B符合题意。
水分、土壤、海拔对冬、春小麦分布的地区差异影响不大,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2.读华中某城市的市区及近郊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地区应优先发展的大型工业部门是A.钢铁工业B.炼铝工业C.机械工业D.石化工业2.该城市计划兴建一个新型工业园区(以光电子工业为主),应选择的地址是A.A B.BC.C D.D【答案】1.B2.C【解析】1.A地铝土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适合发展炼铝工业,故B正确。
A附近没有铁矿资源,离钢铁工业的原料地远,故A错;机械工业是要在钢铁工业或者炼铝工业的基础上修建,根据前面分析可知C可排除;A 地离石化工业的原料地如煤炭产地还有一定距离,故D排除。
天津市西青区2019-2020学年地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春小麦,春播秋收;冬小麦,秋播春收。
下图为“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适合春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2.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土壤D.海拔【答案】1.B2.B【解析】【分析】本题组以我国小麦分布区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春小麦种植地区判断、冬春小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材料信息中指出,春小麦春播秋收,说明当地小麦不适宜过冬,因此当地冬季非常寒冷,由此推断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
图中②地为暖温带,③地亚热带,两地冬季气温相对温和,热量条件较好,不适合种植春小麦;而图中①地因纬度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较长,图中④因海拔高,冬季寒冷且持续时间长,两地小麦不适合过冬,适合种植春小麦,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2.材料信息中指出,冬小麦秋播春末夏初收,小麦生长期主要在冬半年,说明当地冬季相对较温暖,热量条件较好;从上题分析可知,适合种植春小麦的地区热量条件较差,因此导致冬、春小麦地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项B符合题意。
水分、土壤、海拔对冬、春小麦分布的地区差异影响不大,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2.地时间2018年11月30日,G20第十三次峰会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34°20'S,58°30'W)举行。
中国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来自阿根廷的新鲜水果、牛肉、海产品等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中阿两国地处地球的两端,几乎有着“最遥远的距离”。
这一距离最接近于A.1万千米B.2万千米C.3万千米D.4万千米【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
【详解】从题干“中阿两国地处地球的两端”及布宜诺斯艾利斯(34°20'S,58°30'W)位置分析,两国位置基本关于地心对称,两地的距离近似半圆形,其长度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赤道的长度是4万千米,则这一距离最接近于2万千米.故选B。
在我国北方地区,华北平原主要种植的是冬小麦,东北平原主要种植的是春小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华北平原主要种植的是冬小麦,东北平原主要种植的是春小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在我国北方地区,华北平原主要种植的是冬小麦,东北平原主要种植的是春小麦.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我国的华北平原属于暖温带,东北平原属于中温带,由于华北平原的热量比东北平原充足,气温较高,因此华北平原主要种植的冬小麦,东北平原主要种植的春小麦.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A.同样是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但东北平原种的是春小麦,华北平原种的是冬小麦.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因素由于热量的差异,造成小麦播种期不同,小麦有冬小麦与春小麦之分.以长城为界,北部为春小麦,南部为冬小麦,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的夏季收获,对越冬条件有较高要求.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故选:B.华北平原和渭河平原主要种植什么•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大部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原生植被早被农作物所取代,仅在太行山、燕山山麓边缘生长旱生、半旱生灌丛或灌草丛,区域性沟谷或山麓丘陵阴坡出现小片落叶阔叶林;南部接近亚热带,散生马尾松、朴、柘、化香树等乔木。
广大平原的田间路旁,以禾本科、菊科、蓼科、藜科等组成的草甸植被为主。
未开垦的黄河及海河一些支流泛滥淤积的沙地、沙丘上,生长有沙蓬、虫实、蒺藜等沙生植物。
平原上的湖淀洼地,不少低溼沼泽生长芦苇,区域性水域生长荆三棱、湖瓜草、莲、芡实、菱等水生植物。
在内陆盐碱地和滨海盐碱地上生长各种耐盐碱植物,如蒲草、珊瑚菜、盐蓬、碱蓬、莳罗蒿、剪刀股等。
•渭河平原•渭河平原是断层陷落区即地堑,后经渭河及其支流泾河、洛河等冲积而成,属于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关键主体部分。
这里自古灌溉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是中国最早被称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地方。
美国小麦带北部种植春小麦中部种植冬小麦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